315MH_z晶振稳频遥控器总成

315MH_z晶振稳频遥控器总成

一、315MH_z晶体稳频遥控组件制作(论文文献综述)

魏巍[1](2017)在《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气体传感器性能提升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目前需要对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环节进行实时在线气体检测,以确保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对源头气体、中间气体和废气检测是气体检测的组成部分。在各种气体检测技术中,基于近红外吸收光谱检测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一方面,由于大多数生产生活的检测气体在近红外波段具有光谱吸收特性;另一方面,由于光纤通信、半导体激光技术的发展为近红外光谱吸收气体检测技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光纤抗电子干扰能力强、传输损耗小、质量轻,使得基于光纤的近红外光谱吸收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特殊的环境中。在各种近红外光谱吸收检测技术中,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的应用最为广泛,常用的分支包括直接吸收技术、波长调制光谱技术以及光声光谱技术。而基于以上技术的各种传感器和智能仪器的研究正逐渐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实际应用的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气体传感器来说,传感器的性能和指标直接决定了它的检测环境和应用范围。为了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检测,传感器的稳定性、分辨率、检测极限等指标成为重中之重,而为了便于从光谱信息到气体信息的反演,波形的调整恢复技术也是重要一环。因此,针对这些指标的研究和提升工作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以水蒸气检测为例介绍了对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气体传感器器件选择与系统搭建、稳定性、分辨率和检测极限、波形调整恢复和检测系统实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文章的主要工作包括:1.阐述了分子红外吸收的理论基础,给出气体光谱吸收检测技术的理论依据。对吸收线强、谱线线宽和线型函数等重要参数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温度、压强对谱线宽度、线型函数及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对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常见分类—直接吸收光谱技术、波长调制光谱技术、光声光谱技术等进行了介绍和对比,对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气体传感器的常用器件和系统结构进行了介绍和对比。2.介绍了用于提高激光吸收光谱气体传感器稳定性的方法。通过改进光学器件,减少外部环境和目标气体背景浓度对器件的影响,为系统搭建奠定基础;通过使用波长调制技术配合减法技术,抑制系统的低频扫描基线、器件内背景气体影响以及外部环境温湿度的影响;通过人造吸收峰技术,在每个扫描周期内同时检测实际吸收与人造吸收的比例关系,抑制非吸收损耗带来的影响;并通过相位漂移抑制技术解决激光器长期工作后相位漂移对波长调制检测系统的影响。3.介绍了用于提高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气体传感器检测极限提升的方法。通过使用Herriott池加反射镜技术,将等效光程提高近一倍,从而提高系统检测极限和灵敏度近一倍;使用人造吸收峰技术,抑制不规则背景噪声并增强信号识别度,增强低浓度信号的信噪比;使用波长调制稳频技术提高系统的信噪比,减少检测消耗时间,提高系统检测极限的同时使快速检测成为可能。4.介绍了用于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波形恢复调整的技术方法。通过三光路先减后除配合波长调制技术,使得系统对激光器强度调制效应抑制的同时提高系统信噪比;通过对各个扫描波长逐点进行调制度调整,使得波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既可用于抑制强度调制带来的影响,又可用于改善波形特殊点的采用率,减小误差。5.以实际生产产品为例,介绍了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食品包装和变电站监测领域,水气传感器被用于进行安全检测和监护;在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一氧化碳传感器被安装和使用。在本论文的完成过程中,主要的创新点包括:1.考虑了光学器件对检测系统的影响,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方法。通过调整器件内各部分的间距,减少背景气体的光程;采用温控,保证器件内恒温不受外部环境影响;同时采用特殊封装并在高纯氮环境下进行封装,减少器件内背景气体的含量,从而抑制器件对检测系统的影响。2.首次提出使用人造吸收峰技术,通过调制人造吸收峰的波长,使得在每个检测周期内能够同时检测人造吸收峰和实际吸收峰,通过比值归一化抑制非吸收损耗带来的影响;通过调制波长使人造吸收峰与实际吸收峰重合时,增加实际吸收检测幅值超过不规则背景噪声,提高低浓度吸收信号的可识别度,提高系统的检测极限;同时,对于直接吸收检测系统,人造吸收峰可以帮助参考点选择,抑制噪声影响。3.研究了激光器因长期工作造成的驱动电流与激光器强度调制之间的相位差漂移现象,并针对此现象首次提出解决方案。锁相放大器的参考解调信号不再由产生调制信号的信号发生器产生而是由激光器出光后分光产生,可以抑制相位漂移带来的影响,提高系统长期稳定性。4.提出使用波长调制技术配合稳频技术压缩锁相放大器的带宽,提高系统的信噪比,同时大幅提高系统的数据处理速度,在提高系统稳定性的同时使得对于燃烧爆炸等快速检测成为可能。另外,为了抑制激光器因长期工作带来的波长漂移现象,提出了激光器稳频方案,并实现了理想的稳频效果。5.首次提出动态调制度波形调整技术。在应用波长调制光谱技术时,通过对各个扫描波长处的调制度进行动态调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整个波形的调整,以纯波长调制的理想信号为目标可以抑制半导体激光器强度调制带来的影响。而通过改善谐波拐点处的波形时,可以改善这些地方采样率不足的问题,提高系统的检测精度。6.针对双路减法用于共模噪声抑制,除法用于激光器强度调制抑制,长光程气室用于系统分辨率和检测极限提升提出了改进方案,并对实际应用了相应技术的传感器产品进行了介绍。

韩燕[2](2016)在《临近空间车载测风激光雷达系统设计研制与风场观测》文中认为目前,临近空间是了解较少的大气层区域,缺乏大气探测数据,包括风场、温度、密度和压力。其中,大气风场数据是深入研究大气动力学和环境预警的最主要参数之一。在目前的全球或区域大气环境观测系统中,由于风场观测的覆盖范围的局限,已经限制了空间大气的深入研究。而测风激光雷达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对全球范围三维风场进行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探测的工具,而基于Fabry-Perot标准具的双边缘技术是迄今比较成熟和有效的直接多普勒探测方法,它能够实现从地面到中间层范围的风场探测。分析讨论了临近空间测风激光雷达系统设计与研制的关键技术,给出了发射机子系统设计方案,提出了激光器频率漂移解决方案:对接收机子系统光路进行设计,给出了参数优化方案:给出了收发光学子系统设计方案,对接收机子系统研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了分析讨论,研制了大口径FP标准具,设计FP标准具的调谐控制软件反馈回路及反馈电路,对锁定通道脉冲光展宽光路进行了改进,用积分球代替超长光纤对脉冲光进行展宽,减小了光损耗,提高了锁定通道探测信噪比,光强分布更加均匀。最终研制了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接收机子系统。设计研制了Fabry-Perot标准具透过率曲线的校准系统,开展了标准具透过率曲线校准实验,校准后的标准具透过率曲线参数和设计值一致,而且非常稳定,提出了激光频谱实验测量及反演方法,设计并搭建了试验装置,并开展实验对激光频谱进行了测量,提出了瑞利一布里渊频谱实验测量及反演方法,设计了试验装置;分析讨论了测风激光雷达的大气风场长序列连续探测资料,得到了新疆地区高对流层和低平流层大气风场垂直分布特征,得到了酒泉地区临近空间大气风场垂直分布特征,给出了临近空间测风激光雷达观测重力波的示例,得到了酒泉地区重力波的特征参量。

翁美丽[3](2016)在《医用无线声表面波传感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声表面波传感器以其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和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环境监测、化学处理及生物分析等领域。本论文结合声表面波传感器和蓝牙无线传输的优势,旨在设计出基于Android的便携式声医用无线表面波传感系统样机。该系统能有效缩短样品测定周期,具有结构紧凑、成本低和软件灵活性等特点,符合便携式生物医疗产品的设计趋势。首先,论文对硬件电路进行了研究和设计。针对中心频率为249MHz的声表面传感器,研究了基于双通道混频检测的传感器信号处理技术。对系统的预处理模块、测量模块和通信模块进行了设计。预处理部分主要包括参考通道及检测通道两路振荡环路、混频电路、滤波电路和TTL整形电路;基于FPGA设计了测频模块,完成精确测量输出信号频率的功能;选择蓝牙通信技术构建系统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PCB板图设计、制作和电路性能测试。接着,论文研究了基于Android开发平台的医用无线声表面波传感系统软件模块的实现方法。主要研究了蓝牙无线通信技术的Java API,完成了医用无线传感系统手机客户端APP界面的设计及相关功能模块的Java语言程序编写。最后,为方便进一步实验,用Parylene镀膜仪器PDS2010对SAW器件进行表面修饰。分别使用涂覆Parylene膜前后的SAW器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了系统稳定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功能。系统综合了无线传感电路、嵌入式以及Android蓝牙编程等技术。测试结果表明整个医用无线传感系统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适合实时检测。

杜波[4](2010)在《UHF频段声表面波谐振器及压控振荡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低相位噪声声表面波压控振荡器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低损耗、高Q值的声表面波谐振器和低噪声振荡器电路。经过基片材料有效介电常数计算,电极材料选择,反射栅反射系数计算,耦合模型建立,耦合模型参数提取,p矩阵迭加等步骤实现了谐振器的仿真设计,并通过实验对仿真程序进行了验证和改进。在仿真程序精度达到要求后,仿真分析了谐振器各个几何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分别设计了单端瑞利波谐振器、双端瑞利波谐振器、表面横波谐振器这三种谐振器结构。在对传统光刻工艺、苯处理lift-off工艺、反转胶lift-off工艺进行实验比较后,采用反转胶lift-off工艺实现了2.5μm、4μm线宽器件的制作。在测试过程中分析了声波传输模式、吸声胶、电极厚度、寄生参数等对器件的影响。最终实现了高Q值谐振器的研制,315MHz谐振器性能如下:单端SAWR插入损耗-1.745dB,有载Q值1368.9;双端SAWR插入损耗-12dB,有载Q值8668.8; STWR插入损耗-12.6dB,有载Q值为7028。经过对相位噪声计算模型的分析,针对不同的声表面波谐振器结构,分别设计并仿真了Collpitz振荡器电路和环形振荡器电路,在完成电路的制作和调试后,分析了实际环境下的噪声来源并对电路加以简单改进,完成振荡器电路制作。振荡器性能如下:单端谐振器型压控振荡器工作频率314.85MHz,相位噪声-73.75 dBc/Hz@100Hz,-97.7 dBc/Hz@1KHz,二次谐波抑制13dB,输出功率3.62dBm,调谐范围54ppm;双端谐振器型压控振荡器工作频率315.426MHz,相位噪声-60.6dBc/Hz @100Hz,-88.7 dBc/Hz@1KHz,二次谐波抑制28.6dB,输出功率1.85 dBm,调谐范围135.3 ppm。

李青平[5](2007)在《C频段小步进低相噪低杂散频率合成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频率合成技术是雷达,通信等电子系统实现高性能指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很多现代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功能实现都直接依赖于所用频率合成器的性能。所以设计高性能的频率合成器是现代通信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常用的频率合成器的种类,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频率合成器中相位噪声及杂散信号产生的机理,着重分析了工程中大量使用的数字锁相环频率合成器,并介绍了其主要的应用方式。对数字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相位噪声进行了分析。另外,还分析了DDS和分数锁相环。在研究锁相环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多环频率合成器的杂散地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对频移环的捕捉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推导。依据上述结论,结合某课题要求,并采用了一种新型的频率预置方式,成功研制了输出频率范围2.375GHz~4.625GHz,步进1Hz的低相噪、低杂散的频率合成器。该频率合成器采用多环路方案,在器件的选用和方案设计中,大量采用了软件仿真,从理论上保证了方案的合理性。最后,论文对实际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将来的频率源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陈进超[6](2006)在《新型无线遥控电子密码锁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保险柜大都还是使用传统的机械转盘式密码锁,这种密码锁的密码量非常有限,很容易通过尝试输入密码的手段开锁。也有部分保险柜使用电子密码锁,电子密码锁具有密码量极大,使用方便等优点。但需要利用固定键盘输入开锁密码,密码的输入过程容易被偷拍或记忆,而且键盘一旦遭到强行破坏,再也无法输入密码。遥控电子密码锁不需要固定键盘,而利用遥控器输入开锁密码。但由于遥控系统的编码格式固定,发射出的信号容易被截获,重传相同的代码很容破译密码系统,因此,遥控电子密码系统面临着新的安全隐患。其它的电子密码锁,如指纹锁,IC卡锁等,也都存在相应的缺陷或不安全因素而无法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解决目前电子密码锁的诸多不安全问题,本文提出研制新型无线遥控电子密码锁系统。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利用滚动加密技术、短距离射频遥控技术和电子密码锁技术结合,能进一步提高电子密码锁的安全性、可靠性与实用性,降低了硬件成本,使电子密码锁能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系统的设计目标,给出了具体的硬件电路、软件结构以及详细的程序清单,并详细论述了各部分的设计要点。 2.提出了一种利用4位数据的编码芯片实现12个数值的编码方法。为了提高数据无线传输的安全性,利用KEELOQ滚动加密技术对数据实现滚动加密,使密文电波的传输具备抗截获重传的能力,还可以有效防止代码被跟踪。 3.利用PIC16F630单片机实现软件滚动解码,有效降低系统的硬件成本。 4.为了降低系统的功耗,给出了一种可控的硬件复位电路,使主控CPU能在正常工作模式和掉电模式之间实现自由切换。 5.提出了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措施,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 6.在设计与实验的基础上,研制和调试了新型无线遥控电子密码锁系统。 经过实际测试,系统各项性能指标均已达到设计要求。由于在数据加密的过程采用了复杂的非线性同步技术,数据具有抗截获重传的能力,系统的兼容性和实用性都很好。文中设计的电路和控制方法适用于一般的单片机系统设计,硬件和软件也有一定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本密码锁系统主要是为保险柜而设计开发的,对于其它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也都可以推广使用。

王鹏[7](2003)在《315MHz晶体稳频遥控组件制作》文中研究表明 无线遥控组件这几年已是很成熟的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百十元不等。现向大家介绍一款经济、性能优良的晶体稳频遥控组件。虽然接收电路采用超再生电路,遥控距离只有60米,但对于无线电爱好者和经济型的无线遥控产品是值得选择的。

二、315MH_z晶体稳频遥控组件制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15MH_z晶体稳频遥控组件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1)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气体传感器性能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常用的气体检测技术
        1.2.1 电化学法气体传感器
        1.2.2 半导体法气体传感器
        1.2.3 气相色谱法气体传感器
        1.2.4 光学法气体传感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背景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气体光谱吸收检测技术的相关理论
    2.1 引言
    2.2 气体光谱吸收理论
        2.2.1 光与分子的能量和相互作用
        2.2.2 气体分子吸收线型
        2.2.3 吸收线强度
        2.2.4 比尔-朗伯定理
        2.2.5 光谱吸收受压强、温度的影响
    2.3 气体检测技术分类
        2.3.1 直接吸收检测技术
        2.3.2 波长调制光谱技术
        2.3.3 光声光谱检测技术
    2.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气体传感器的器件与系统
    3.1 引言
    3.2 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气体传感器常用器件
        3.2.1 光源
        3.2.2 光电探测器
        3.2.3 吸收气室
    3.3 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气体传感器常用系统结构
        3.3.1 直接吸收检测系统结构
        3.3.2 波长调制检测系统结构
        3.3.3 光声光谱检测系统结构
    3.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气体传感器稳定性提升的研究
    4.1 引言
    4.2 光学器件改进
    4.3 基于波长调制的减法技术
        4.3.1 基于波长调制的减法系统结构
        4.3.2 扫描基线抑制
        4.3.3 器件内背景气体影响抑制
        4.3.4 环境温湿度影响抑制
    4.4 人造吸收峰技术
        4.4.1 非吸收损耗影响抑制
        4.4.2 噪声对直接吸收检测系统参考点选取影响抑制
    4.5 基于波长调制的相位漂移抑制技术
    4.6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气体传感器检测极限提升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Herriott池加反射镜技术
        5.2.1 White式吸收池
        5.2.2 Herriott式吸收池
        5.2.3 Herriott池加反射镜结构用于检测极限的提升
    5.3 人造吸收技术
    5.4 基于波长调制的稳频技术
        5.4.1 锁相放大器带宽压缩
        5.4.2 系统稳定性提升
        5.4.3 强度调制效应和抑制用于检测极限提升
        5.4.4 稳频技术的实现方案
    5.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气体传感器波形调整技术研究
    6.1 引言
    6.2 三光路先减后除波形校正技术研究
    6.3 基于动态调制度的WMS波形调整技术研究
        6.3.1 基于动态调制度的WMS波形调整技术原理
        6.3.2 基于动态调制度的WMS波形恢复实验
        6.3.3 基于动态调制度的WMS波形调整技术的其他应用
    6.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七章 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气体传感器实际检测系统展示
    7.1 引言
    7.2 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i-Hydro 7900)
    7.3 便携式微水检测仪(DPI-01)
    7.4 高精度一氧化碳检测仪
    7.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已研究内容
    8.2 论文主要创新点
    8.3 待研究问题展望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项目
    1. 学术论文
    2. 授权专利
    3. 科研项目
    4. 所获奖项
附:外文论文两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临近空间车载测风激光雷达系统设计研制与风场观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测风激光雷达研究背景及需求
        1.1.1 临近空间军事科学研究需求
        1.1.2 临近空间大气科学研究需求
    1.2 中高层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技术研究概况
        1.2.1 国外中高层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临近空间测风激光雷达基本原理
    2.1 测风激光雷达理论基础
        2.1.1 大气瑞利散射
        2.1.2 光学多普勒效应
        2.1.3 激光雷达方程
    2.2 非相干激光多普勒频率检测技术
    2.3 Fabry-Perot标准具频率检测及工作原理
    2.4 风场反演理论
        2.4.1 三波束风速反演方法
        2.4.2 四波束风速反演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临近空间测风激光雷达系统设计与研制
    3.1 设计原理
        3.1.1 Fabry-Perot标准具的频谱
        3.1.2 分子散射光信号的多普勒检测原理
        3.1.3 风矢量合成原理
    3.2 临近空间车载测风激光雷达系统概况
        3.2.1 系统组成及性能指标
        3.2.2 三通道F-P标准具的多普勒频移测量原理
    3.3 临近空间车载测风激光雷达设计方案
        3.3.1 发射机子系统设计方案
        3.3.2 接收机子系统设计方案
        3.3.3 收发光学系统设计方案
    3.4 临近空间车载测风激光雷达接收机研制
        3.4.1 大口径FP标准具的研制
        3.4.2 FP标准具的调谐控制
        3.4.3 积分球对参考脉冲光的展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临近空间测风激光雷达三维风场高精度反演方法
    4.1 Fabry-Perot标准具透过率曲线校准
    4.2 出射激光谱测量
    4.3 瑞利-布里渊谱的测量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临近空间大气风场观测
    5.1 新疆地区大气风场特征分析
    5.2 酒泉地区大气风场特征分析
    5.3 重力波的观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与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6.3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3)医用无线声表面波传感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SAW传感系统研究现状
        1.2.2 蓝牙无线传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2 声表面波传感器基本理论
    2.1 声表面波传感器原理
        2.1.1 声表面波传感器基本结构
        2.1.2 声表面传感器类型和特点
    2.2 声表面波传感器检测电路
        2.2.1 声表面波传感器检测电路原理
        2.2.2 声表面波传感器检测方法
    2.3 声表面波传感器的频响特性
    2.4 本章小结
3 无线声表面波传感系统硬件设计
    3.1 声表面波传感器振荡电路
        3.1.1 振荡电路原理
        3.1.2 SAW振荡电路设计
    3.2 声表面波传感器信号变换电路
        3.2.1 混频电路
        3.2.2 滤波电路
        3.2.3 整形电路
        3.2.4 电源管理电路
    3.3 声表面波传感器频率检测电路
        3.3.1 频率检测原理
        3.3.2 FPGA电路模块设计
        3.3.3 频率检测电路设计
        3.3.4 频率检测电路测试
    3.4 蓝牙无线传输电路
    3.5 PCB及机械外壳设计
        3.5.1 PCB布局布线
        3.5.2 机械外壳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Android客户端应用程序设计
    4.1 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
        4.1.1 Android技术简介和架构分析
        4.1.2 系统软件开发平台搭建
    4.2 Android手机的蓝牙通信程序设计
        4.2.1 Android应用程序编程
        4.2.2 软件界面布局
        4.2.3 Android平台蓝牙编程
    4.3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与实验
    5.1 Parylene镀膜实验
    5.2 电路稳定性测试
        5.2.1 频率稳定度定义
        5.2.2 频率稳定度测试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UHF频段声表面波谐振器及压控振荡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应用背景
    1.2 发展状况
        1.2.2 各类振荡器发展现状
        1.2.3 声表面波振荡器发展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声表面波谐振器研究
        1.3.2 声表面波振荡器研究
第二章 声表面波谐振器的建模与仿真设计
    2.1 声表面波传输方式
    2.2 声表面波谐振器类型
        2.2.1 单端瑞利波谐振器
        2.2.2 双端瑞利波谐振器
        2.2.3 表面横波谐振器
    2.3 基片材料与电极材料的选择
        2.3.1 基片材料选择
        2.3.2 电极材料选择
    2.4 反射栅设计
        2.4.1 反射机制
        2.4.2 反射栅反射系数计算
    2.5 谐振器耦合模型
        2.5.1 耦合模型推导
        2.5.2 模型参数提取
        2.5.2.1 瑞利波型基片COM 参数提取
        2.5.2.2 SH 波型基片COM 参数提取
        2.5.2.3 不同占空比栅阵的COM 参数
    2.6 谐振器仿真
        2.6.1 P 矩阵换算与迭加
        2.6.2 谐振器仿真
    2.7 谐振器设计
        2.7.1 单端瑞利波谐振器设计
        2.7.2 双端瑞利波谐振器设计
        2.7.3 表面横波谐振器设计
    2.8 小结
第三章 声表面波谐振器工艺实现与测试分析
    3.1 谐振器制作工艺研究
        3.1.1 传统光刻工艺
        3.1.2 lift-off 工艺
    3.2 谐振器测试与分析
        3.2.1 单端瑞利波谐振器测试、分析
        3.2.2 双端瑞利波谐振器测试、分析
        3.2.3 表面横波谐振器测试、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声表面波振荡器电路设计与仿真
    4.1 低相位噪声振荡器相关理论基础
        4.1.1 振荡器原理
        4.1.2 相位噪声计算模型
    4.2 单端谐振器型压控振荡器电路设计与仿真
        4.2.1 振荡器电路结构选择
        4.2.2 单端谐振器型压控振荡器电路设计与仿真
    4.3 双端谐振器型压控振荡器电路设计与仿真
        4.3.1 振荡器电路结构选择
        4.3.2 放大电路设计
        4.3.3 移相电路设计
        4.3.4 输出功分器设计
        4.3.5 谐振器仿真
        4.3.6 环形振荡器电路仿真
    4.4 小结
第五章 压控振荡器研制与测试
    5.1 压控振荡器装配与调试
        5.1.1 单端谐振器型压控振荡器装配与调试
        5.1.2 双端谐振器型压控振荡器装配与调试
    5.2 压控振荡器测试与分析
        5.2.1 单端瑞利波谐振器型压控振荡器测试与分析
        5.2.2 双端谐振器型压控振荡器测试与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C频段小步进低相噪低杂散频率合成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 章节内容安排
第二章 频率合成技术综述
    2.1 频率合成器发展概述
        2.1.1 频率合成器发展回顾
        2.1.2 频率合成器发展现状
        2.1.3 频率合成器发展展望
    2.2 直接式频率合成器
    2.3 间接式频率合成器
        2.3.1 模拟间接式频率合成器
        2.3.2 锁频环频率合成器
    2.4 数字锁相频率合成器
    2.5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
    2.6 各种频率合成技术的特点分析
        2.6.1 直接式频率合成器的优缺点分析
        2.6.2 锁相频率合成器优缺点分析
        2.6.3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优缺点分析
    2.7 频率合成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第三章 数字锁相环频率合成器
    3.1 数字锁相频率合成器的数学分析
        3.1.1. 数学模型
        3.1.2. 噪声带宽
        3.1.3. 线性跟踪
        3.1.4. 稳定性
    3.2 数字锁相频率合成器组态
        3.2.1. 单环数字锁相频率合成器
        3.2.2. 多环锁相频率合成器
        3.2.3. 频移锁相频率合成器
        3.2.4. 分数锁相环频率合成器
第四章 数字锁相频率合成器的相位噪声
    4.1 合成器中主要组成部分的相位噪声分析
        4.1.1 放大器中的相位噪声
        4.1.2 振荡器中的相位噪声
        4.1.3 混频器的相位噪声
        4.1.4 倍频器的相位噪声
        4.1.5 分频器中的相位噪声
        4.1.6 鉴相器中的相位噪声
    4.2 数字锁相环路的相位噪声
        4.2.1 锁相频率合成器传递函数
        4.2.2 各种噪声源对输出相噪的贡献
    4.3 实现低相位噪声指标的合成器设计方法
        4.3.1 数字锁相频率合成器的部件选择
        4.3.2 环路参数fn的最佳选择
第五章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
    5.1 概述
    5.2 DDS工作原理
    5.3 DDS的输出信号的频谱
        5.3.1 DDS的输出信号的频谱
        5.3.2 相位噪声分析
        5.3.3 杂散信号分析
    5.4 降低DDS杂散的方法
    5.5 DDS信号的性能指标
        5.5.1 DDS信号的性能指标
        5.5.2 DDS的优点与不足
第六章 分数锁相环
    6.1 概述
    6.2 分数锁相环的工作原理
    6.3 用∑—△调制技术实现小数分频
        6.3.1 一阶∑—△调制原理
        6.3.2 高阶∑—△调制及其电路实现
第七章 三环频率合成器设计中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7.1 采用三态数字鉴频/鉴相器的二阶频移环的捕捉带
        7.1.1 基本频移环的捕捉带
        7.1.2 带分频器频移环的捕捉带
    7.2 混频器的选择原则
    7.3 中频滤波器的选择原则
    7.4 杂散产生机理及抑制措施
        7.4.1 尾数干扰和组合干扰的含义
        7.4.2 尾数干扰的产生原因
        7.4.3 组合干扰的产生原因
        7.4.4 消除尾数干扰和组合干扰的措施
第八章 C频段频率合成器研制
    8.1 合成器指标要求
    8.2 方案选择
    8.3 低杂散指标的实现
    8.4 实现方案
    8.5 所用器件简介
        8.5.1 HMC440简介
        8.5.2 ADF4106简介
        8.5.3 MCH12140简介
        8.5.4 DDS9951简介
    8.6 指标分析
        8.6.1 大步进环指标计算
        8.6.2 频移环指标核算
        8.6.3 滤波器仿真
    8.7 实物照片与测试结果
        8.7.1 实物照片
        8.7.2 指标测试
    8.8 指标分析
第九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6)新型无线遥控电子密码锁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现状
    1.2 课题来源
    1.3 研究思路
    1.4 遥控密码锁系统简介
    1.5 设计目标及方案
        1.5.1 遥控密码锁系统设计目标
        1.5.2 方案论证
        1.5.3 总体方案
    1.6 本章小结
2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2.1 硬件系统设计原则
    2.2 CPU及外围电路
    2.3 编码与解码电路
        2.3.1 遥控编码芯片HCS301介绍
        2.3.2 解码芯片HCS500介绍
        2.3.3 PIC16F630软件解码电路
    2.4 遥控发射器电路
        2.4.1 射频发射概述
        2.4.2 单片射频发射电路MICRF102
        2.4.3 两种遥控发射器电路方案的比较
    2.5 射频接收电路
        2.5.1 两类接收电路的比较
        2.5.2 单片射频接收电路MICRF007
    2.6 固定键盘和数码显示电路
    2.7 声音提示与报警电路
    2.8 门锁电机驱动电路
    2.9 上电复位电路与掉电唤醒电路
    2.10 外部存储器电路
        2.10.1 I~2C总线概述
        2.10.2 存储器AT24C02芯片简介
    2.11 硬件总体电路
    2.12 系统硬件小结
3 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3.1 系统软件设计原则
    3.2 系统重要子程序
        3.2.1 接收与密码识别子程序
        3.2.2 I~2C通讯子程序
        3.2.3 软件解码程序
        3.2.4 主控CPU的主程序流程
        3.2.5 密码设定流程
        3.2.6 固定键盘处理流程
        3.2.7 遥控器处理流程
    3.3 遥控密码系统的操作方法
    3.4 系统软件小结
4 系统设计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4.1 系统硬件抗干扰措施
    4.2 系统软件抗干扰措施
    4.3 系统节电措施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各部分电路性能测试
    5.1 各部分电路参数的测试
    5.2 电路实物与主要性能指标
    5.3 项目的展望
    5.4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315MH_z晶体稳频遥控组件制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气体传感器性能提升研究[D]. 魏巍. 山东大学, 2017(08)
  • [2]临近空间车载测风激光雷达系统设计研制与风场观测[D]. 韩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08)
  • [3]医用无线声表面波传感系统研究[D]. 翁美丽. 南京理工大学, 2016(02)
  • [4]UHF频段声表面波谐振器及压控振荡器的研究[D]. 杜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4)
  • [5]C频段小步进低相噪低杂散频率合成器研究[D]. 李青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05)
  • [6]新型无线遥控电子密码锁系统的研究[D]. 陈进超. 华中师范大学, 2006(03)
  • [7]315MHz晶体稳频遥控组件制作[J]. 王鹏. 电子制作, 2003(01)

标签:;  ;  ;  ;  ;  

315MH_z晶振稳频遥控器总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