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专家和宇航员与青少年面对面

太空专家和宇航员与青少年面对面

一、航天专家和航天员与青少年面对面(论文文献综述)

贾璇[1](2022)在《中国人首次太空跨年 太空迎新年、过春节将成常态》文中研究说明"祝大家新年快乐!"这是一句来自约383千米高空的祝福。2022年1月1日,在浩瀚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跨年。在这特殊时刻,"感觉良好"的3位航天员也特意发来祝福视频。画面中,在王亚平的把关下,叶光富熟练地给翟志刚理发,他们还布置了空间站,增加了"新元素"。最后三人一起摆了个高难度姿势合影。

蔡文玲[2](2021)在《《人民日报》中国航天员媒介形象建构研究(1998-2019)》文中提出

齐真艺[3](2020)在《高年段小学生屏幕阅读与纸质阅读效果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前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智能化和便携化已经逐步在取代部分传统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阅读,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与外界交流、沟通以及信息互递的方式,其载体也不仅仅拘泥于书本、报纸等形式,而是层出不穷的电子化阅读渠道。在这种纸质阅读媒介被社会主流人群抛弃,屏幕阅读又一步一步改变人们阅读习惯的趋势下,阅读效果是否会由于阅读媒介的不同而产生不同,与此同时,屏幕阅读中不同界面操作、呈现方式是否会影响阅读效果。研究在这一背景下进行选题,将屏幕阅读分为屏幕滚动阅读和屏幕翻页阅读,对屏幕阅读和纸质阅读两种呈现载体的阅读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媒介阅读效果的差异,为学生科学化阅读奠定实证基础。研究依据小学高年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征编制并检验符合实验要求的阅读测试题,针对五年级学生主要阅读的文章体裁类型——说明文和记叙文开展为期六周的教育实验。以阅读媒介、文章类型为自变量,阅读成绩为因变量。为使得所得实验数据有效,实验控制除阅读媒介以外的其余各变量均保持一致。研究旨在探究小学高年段学生阅读不同媒介的效果差异并为其在信息化时代提高阅读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探究小学高年段学生在使用不同阅读媒介阅读不同类型文章时的阅读效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在屏幕翻页阅读、屏幕滚动阅读和纸质阅读三种的总阅读效果上差异显着,在纸质和屏幕媒介上的阅读效果为屏幕阅读媒介显着优于纸质阅读媒介,具体阅读效果优劣表现为屏幕翻页阅读≈屏幕滚动阅读>纸质阅读。2.在记叙文阅读效果上,学生使用不同阅读媒介的效果差异显着,屏幕阅读效果好于纸质阅读效果,三者的阅读成绩优劣具体表现为屏幕翻页阅读>屏幕滚动阅读>纸质阅读。3.在说明文阅读效果上,学生使用三种阅读媒介的差异显着,学生阅读纸质的阅读效果优于阅读屏幕媒介的阅读效果,具体表现为纸质阅读>屏幕翻页阅读≈屏幕滚动阅读。4.在性别和满意度方面,学生使用三种阅读媒介的效果差异不显着。本研究丰富了屏幕阅读和纸质阅读在效果对比方面的研究,为高年段小学生阅读效果的研究提供了实证依据,并且为高年段小学生的阅读媒介选择方式提供更加合理、可供参考的建议。

康袁璐[4](2020)在《《人民日报》典型人物职业身份流变研究(1949-2019)》文中认为《人民日报》借典型人物报道来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党政治宣传的重要手段,它在国家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梳理了建国以来不同时期《人民日报》报道的典型人物的身份,总结典型人物报道的特点和发生变化的原因。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社会的变迁和典型人物身份流变,便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不同的历史背景,勾画时代特征。论文将新中国70年历史划分为五个时期,分别阐述了开赴朝鲜战场的军人、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人和农民;“文革”狂潮中的军人典型和机关干部典型;改革开放初期三类典型人物,即农业技术员、科学家和人民警察;市场经济体制之下三类典型人物,即党政干部、人民教师和企业家;新世纪以来涌现的三类典型人物,包括医务工作者、运动员和航天员全体。新中国伊始,社会各项事业百废待兴,此时最紧迫的任务便是集中一切力量,恢复工业、农业各领域的生产,工人和农民典型占据了这个时期典型人物的大多数;抗美援朝时期冲锋陷阵的军人典型也是《人民日报》此时的关注重点,如果说1950到1953年《人民日报》把军人典型报道重点放在拥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抗美援朝志愿军,那么1954年之后的《人民日报》则更多强调亲民爱民、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军人典型。到了“文革”时期,军人典型和机关干部典型纷纷被赋予“革命派”“斗争派”的内涵,被戴上“突出政治”“紧跟毛主席”的帽子,不可避免带有一元化、模式化的特征。改革开放以后,求得知识富万家,一大批农业技术员带领农民一起走科学种田的道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吹散了一度漠视知识分子的沉郁风气,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人民警察担负着惩罚罪犯、保护人民、建设先进公安队伍的重要任务。1992年十四大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式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种思想文化观念激烈碰撞,在这样的价值选择多元化的社会里,树立不同领域的典型,依靠这些典型传递一致向上的价值观念显得尤为重要。新世纪以来,女排精神、航天精神,这些品质教育我们要成为一个爱岗敬业、心无旁骛、沉下心来干工作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第六章是军人、工人、农民和社会精英这些不同职业身份的典型在70年历史中流变的规律的总结。军人典型报道逐渐亲民化、精英化;工农典型正在向知识型、技能型转变。企业精英除了一如既往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激情,还体现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党员干部的实干型、廉洁型、学习型特征便是时代赋予的新内涵;知识精英凭借“工匠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社会话语中占有一席之地。

杨杰,王旭[5](2019)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必须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文中研究说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有内在一致性,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主义美德,彰显着奋斗者的智慧,考验着奋斗者的韧性,都需要有坚实的智力基础、健康的体魄。当然,载人航天精神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物质、人类和政策资源,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精神财富。因此,必须充分挖掘载人航天精神的强大资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赵文慧[6](2019)在《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文中提出电视媒介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尤其对其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传播影响力。新世纪以来,我国电视节目发展迅速,呈现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态势,但仍存在泛娱乐化的趋势,部分电视节目所传递出的错误价值导向对大学生价值观具有消极影响。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邀请来自军政科教文体商艺的各界精英代表,在节目分享、互动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思考、探寻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给予大学生人生的指引、心灵的滋养和价值观的引导,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同时对电视节目如何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承担道德责任以及媒体教育如何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相结合进行有益探索。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探析《开讲啦》节目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并对《开讲啦》节目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出建构策略。调查结果显示,《开讲啦》节目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着重要影响,并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喜爱与好评。结合《开讲啦》节目案例分析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开讲啦》节目通过优秀榜样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激发其科学热情,引导其正确认识科学价值;通过多样艺术形式传播文化价值,提升其文化感受力与鉴赏力,引导其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通过爱国精神传达、爱国信念坚守,从而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感,帮助大学生树立爱国理想,激励大学生践行爱国行为;通过人生意义发问与启迪,引导大学生思考人生价值、正视人生苦难、实现“有意义的存在”;通过道德模范的引领,引导大学生省察自身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提升道德觉悟、升华道德境界;通过生命履历讲述,引领大学生敬畏生命存在、探询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基于《开讲啦》节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本文以高校、教师、家长、媒体、社会等主体为建构对象,提出该节目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建构策略:在科学价值观方面,应激发大学生求知探索热情,引导其追求“理智的愉悦”;在文化价值观方面,应为大学生甄选优质多元文化,引领文化尚美境界;在爱国价值观方面,应优化价值教育载体,发挥自我教育效力;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应引导大学生关注人生意义,多方筑力达成美好人生;在道德价值观方面,应帮助大学生升华道德境界,彰显道德榜样引领作用;在生命价值观方面,应指引大学生创生价值生命,以生成性激励自我超越。电视公开课《开讲啦》以主流价值观向青年传递“思想好声音”,弘扬时代主旋律,对青年发展与社会进步都具有积极意义。论文深入解读《开讲啦》节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有助于电视媒介更好的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与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正确的价值引导、良好的多维环境、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大学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王泽昊[7](2019)在《《航天育种简史》系列图书出版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普图书出版产业日益繁荣,作为图书种类的一个分支,其意义对于人类文明极为重要。然而当下我国科普图书出版却面临着选题重复、抄袭现象严重、创作理念和手法相对落后、科普作者匮乏等一系列问题,科普图书事业发展正遭遇瓶颈期。2016年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航天育种简史》凭借独到的选题视角、优质的图书内容、精准的营销策略等多方面因素斩获2016年度科普类“中国好书”奖,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近年来一部难得的国产原创科普佳作。本文以图书出版流程为基本框架,并对出版全流程进行了整合分类,将图书信息采集、选题策划合为图书选题策划;将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整理合为图书内容编辑;将图书整体设计和制作生产合为图书装帧设计;将图书产品流通与市场营销合为图书宣传营销。笔者从以上四个部分对《航天育种简史》系列图书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并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结合出版学、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提炼出该书在创作编辑过程中的成功之处。本文从编辑出版的实践层面、微观角度出发,立足陕西,旨在反思问题,给从事科普图书出版的编辑和作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思路。笔者经研究分析后总结出如下结论:在选题策划环节,出版社编辑应端正职业态度,并积极结合本地方科技资源优势,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策划优质选题,同时根据选题的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深加工,适应当前出版趋势打造多元化图书IP;在图书内容编辑环节,出版社应积极发现和培养一批专业性强、文学素养高的科普作者团队,善于整合作者资源。同时编辑要不断创新,不拘泥俗套,将科普作品的科学性与文学性有机融合,多尝试利用新媒体技术来不断丰富科普图书表现形式;在装帧设计环节,策划编辑、责任编辑应与美术编辑加强沟通交流,全程参与图书的装帧设计过程,设计出新颖夺目“神形”统一的图书封面,并注重使用文字排版、插图设计、字体字号、纸张等符号表达技巧;在宣传营销环节,出版社可以巧借名人效应,利用名人的影响力扩大图书知名度,同时还要熟悉掌握新媒体营销模式,抢占电商和网络社群阵地,壮大网络宣传力度,主动策划线下活动加强与读者之间联系,树立好品牌形象。最后,本文结合当前图书出版行业的新业态,从出版流程的不同环节对未来科普图书发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期望我国科普图书能够不断创造辉煌。

谭晓玲[8](2017)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工程”)是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实施的一项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实施工程十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力量的坚持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普遍的认可,巩固了马克思主义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进一步繁荣发展了哲学社会科学,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可靠的保障。本论文以工程实施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工程实施的历史过程,详细阐述工程实施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整体客观评价工程实施状况,从中总结经验与不足,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工程实施有所启示。论文共分10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选题的研究述评,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思路、方法及基本框架,并对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做了说明。第一章主要分析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分析工程实施的社会历史背景基础上,重点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巩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方面阐述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章主要是整体介绍实施工程建立的组织机构和形成的运行机制情况。具体从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工程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及成员的确定、课题组等四个层面阐述组织机构的建立,并从项目、基地、团队这三方面的建设揭示工程所形成的运行机制。第三章主要考察工程实施的历史进程。根据工程实施过程中党中央召开的具有标志性的相关会议,着重从实施工程的提出部署、全面展开、全面推进及深入推进四个阶段对其历程进行系统梳理。第四章至第八章全面系统具体阐述实施工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其中,第四章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编译、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及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两方面,阐述了实施工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第五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学科建设依托机构、学科建设情况调研、学科高端学术平台、学科领航与支撑等五个方面,全面阐述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第六章从总体部署、编写成果、出版及使用、编写特点四个方面阐述工程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形成;第七章从举办高层次报告会、开展学术研讨会、开展国情调研、进行国外考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开办、“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的纳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教育部工程重点教材专业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和人才队伍培养;第八章从理论读物和主流媒体平台两方面阐述工程实施的宣传。第九章论述了十多年来工程实施的整体评价。本章主要通过调查问卷中所体现出来的信息,在总结实施工程的成效及经验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工程实施中存在的转化运用、宣传普及不够等不足及原因,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工程工作提供借鉴。结束语部分主要是对进一步推进工程应当探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索性思考,即从保持工程的常态化、大力开展工程的宣传推介、引领“四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思考。

郭桂周[9](2014)在《非正式科学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C市X中学为个案》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包括澳大利亚和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纷纷公布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既包括综合的也包括分科的),启动新一轮科学课程改革。与此同时,随着终身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习化社会的创建要求学校从封闭走向开放,科学课程生活世界正在重建。而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的赋权增能、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机构的普及,为学校和课程的开放化提供了可能,学校科学课程走进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参观、社会实践等学习方式便成为了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鉴于这些课程是学校正式科学课程之外的重要内容与形式,我们将之定义为“非正式科学课程”。“非正式科学课程”指教师在学校正式的科学课程之外,为学生提供的一系列非学科科学课程文本或活动的总和,包括“科技课外活动”、“与科学有关的主题班会”、“科技板报墙报”、“科学报告”。非正式科学课程具有百余年历史,上世纪经杜威等人的倡导,至上世纪70年代后逐步得以认同并发展。非正式科学课程属于校本课程范畴,具有“主题性”、“潜在性”、“非线性”、“多样性”、“开放性”、“生成性”、“互动性”和“生活性”等特征。“非正式科学课程”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科学活动以及科学事业的兴趣、巩固并扩展学生的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科学能力、改善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科学活动以及科学事业的认同,而且能扩大科学教师的课程视野、提升科学教师对校外科学资源的认识与开发、提高科学教师科学创新能力、提升校外相关人员参与学校科学课程的参与度,促进社会与自然科学课程资源的利用等。然而,“非正式科学课程”的开发受到地区与学校文化、地区与学校科学课程资源、教师课程素养、学生科学基础和兴趣及其对活动的认知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为此,非正式科学课程开发应坚持“以学生为本”,把握“实践性”、“自主性”、“差异性”、“开放性”、“相关性”原则,重视课程共同体的构建,使校外相关人员参与进来,鼓励教师、学生、校外相关人员共同进行课程审议,以确立非正式科学课程的价值取向、组织线索和开发模式。笔者以C市X中学为实践基地,与L老师合作,以高一某班的8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寓教于乐、直面生活、自主建构为课程理念,设计实施了以“汽车-科学-生活”为主题的非正式科学课程活动。课程展开过程中,8位学生分为2个小组,以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主题和课程内容的形式展开,共组织“汽车发展史”、“汽车的设计与制造”、“汽车与环保”三项主题活动。在此过程中,我们组织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查找相关资料、参观中国Y汽车集团展馆、Y汽车集团汽车生产线、与Y汽车集团研发人员进行对话等课程活动,学生在教师及相关人员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并展开讨论,而且我们还组织召开了主题班会。在活动中,8位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活动兴趣和非常高的参与度,并对部分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思考,获得了有关Y汽车集团历史发展、汽车设计与制造、汽车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其资料搜集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部分学生由于课业繁重或自身平时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导致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情况下需要教师的指导、规划和督促。此外,调查发现,这些课程活动对学生对正式科学课程学习的兴趣、未来职业的规划以及科学活动和事业的认同影响不大。总言之,“非正式科学课程”能够提升学生对科学活动的认识以及社会问题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高中考试频繁、校外课程资源可利用程度低、学生原有学习习惯不良、学校封闭以及开发者的经验能力不足等因素,还是制约着“非正式科学课程”开发的成败与质量。为此,笔者认为,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以促进校外“非正式科学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选择课程开发基础好且开放的学校有助于减小“非正式科学课程”开发的阻力与难度。同时,在“非正式科学课程”开发过程中,开发者应选择与学校正式课程或已有课程活动相近的主题或话题,在加强对学生引导的同时,注重寓教于乐,并把握好“度”。

徐洁[10](2013)在《跨过那站着的前人——百年滕州一中巡礼》文中指出●学校名片●滕州一中,前身是1913年美国传教士狄乐播创办的新民学校。新中国成立以后,滕州一中兼容并蓄中西文化,提出了"以善先人、因材施教、博观深悟、强学力行"的办学理念,学校声名鹊起。1962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中学,1964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31所教学大改试点校之一,1993年6月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免检的三所省级规范化学校之一。近年来,滕州一中先后获得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校、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特色学校等荣誉。

二、航天专家和航天员与青少年面对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航天专家和航天员与青少年面对面(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人首次太空跨年 太空迎新年、过春节将成常态(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空间站会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开拓性贡献
京港澳天宫对话、空间站画展……元旦航天员很忙

(3)高年段小学生屏幕阅读与纸质阅读效果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移动终端的使用成为常态
        1.1.2 屏幕阅读的普及成为趋势
        1.1.3 跨媒介阅读成为语文学科发展新动态
    1.2 研究问题与内容
        1.2.1 问题陈述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思路图
    1.5 研究方法
        1.5.1 准实验法
        1.5.2 文献法
        1.5.3 测量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阅读
        2.1.2 屏幕阅读
        2.1.3 纸质阅读
        2.1.4 阅读理解
    2.2 理论基础
        2.2.1 认知地图理论
        2.2.2 认知负荷理论
    2.3 研究现状
        2.3.1 国外屏幕与纸质阅读的研究分析
        2.3.2 国内屏幕与纸质阅读的研究分析
    2.4 研究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研究假设
    3.2 实验设计
    3.3 实验对象
    3.4 实验准备
        3.4.1 编制测试题
        3.4.2 发放测试题
        3.4.3 检验测试题
        3.4.4 测试题维度划分
    3.5 实验过程
    3.6 实验工具
    3.7 分析工具
第4章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4.1 纸质阅读、屏幕滚动阅读、屏幕翻页阅读上的阅读成绩差异
        4.1.1 基本情况描述性统计分析
        4.1.2 第一周至第六周阅读总成绩差异性分析
        4.1.3 总体成绩差异性分析
    4.2 三种实验载体在记叙文阅读成绩上差异性分析
    4.3 三种实验载体在说明文阅读成绩上差异性分析
    4.4 性别在阅读成绩上差异性分析
    4.5 不同喜好人群在使用不同实验载体上的阅读成绩差异性分析
    4.6 实验结论
        4.6.1 三种阅读媒介在阅读成绩上的研究结论
        4.6.2 三种实验载体在记叙文阅读成绩上的研究结论
        4.6.3 三种实验载体在说明文阅读成绩上的研究结论
        4.6.4 性别在阅读成绩上的差异结论
        4.6.5 不同喜好人群使用不同实验载体的研究结论
    4.7 实验讨论
        4.7.1 不同阅读媒介的总阅读成绩中屏幕阅读效果优于纸质阅读
        4.7.2 记叙文阅读效果中屏幕阅读效果优于纸质阅读
        4.7.3 说明文阅读效果中纸质阅读效果优于屏幕阅读
        4.7.4 性别在阅读成绩上的差异不显着
        4.7.5 不同喜好人群在使用不同实验载体上的差异不显着
第5章 研究总结
    5.1 研究方法讨论
    5.2 研究建议
        5.2.1 小学高年段阅读可以增加屏幕阅读时长
        5.2.2 小学高年段阅读不同文体时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的阅读媒介
        5.2.3 小学高年段进行阅读训练时可以不考虑性别、喜好因素
    5.3 研究创新、不足及展望
        5.3.1 研究创新
        5.3.2 研究不足
        5.3.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人民日报》典型人物职业身份流变研究(1949-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数据来源与说明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新中国初期典型人物的职业身份构成(1949-1965)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典型人物职业身份概况
        一、赤胆忠心的军人模范
        二、勤勤恳恳的工人模范
        二、务实上进的农民模范
    第二节 动因分析
        一、新中国军队建设的现实需要
        二、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用劳动精神感召农民
第二章 “文革”时期典型人物的职业身份构成(1966-1977)
    第一节 “文革”时期典型人物职业身份概况
        一、一元化、绝对化的军人典型
        二、模式化、公式化的机关干部典型
    第二节 动因分析
        一、“四人帮”调动反革命因素
        二、以林彪“突出政治”五项原则作指导
第三章 改革开放初期典型人物的职业身份构成(1978-1991)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初期典型人物职业身份概况
        一、为民服务的农业技术员
        二、勇攀知识高峰的科学家
        三、保民安邦的人民警察
    第二节 动因分析
        一、社会重视发挥农业技术员的作用
        二、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三、建设先进公安队伍的需要
第四章 市场经济体制下典型人物的职业身份构成(1992-2000)
    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典型人物职业身份概况
        一、克己奉公、贴心热心的党政干部
        二、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
        三、不断探索、积极进取的企业家
    第二节 动因分析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二、社会价值选择的多元化、差异化
第五章 新世纪以来典型人物的职业身份构成(2001-2019)
    第一节 新世纪以来典型人物职业身份概况
        一、妙手丹心的医务工作者
        二、为国争光的运动员
        三、问鼎苍穹的航天员
    第二节 动因分析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二、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第六章 《人民日报》典型人物职业身份流变规律
    第一节 军人典型的职业身份流变规律
        一、军人典型的精英化
        二、军人典型的亲民化
    第二节 工农典型的职业身份流变规律
        一、从底层受压迫者到改革开拓者
        二、工农典型的知识型、技能型转变
    第三节 社会精英的职业身份流变规律
        一、企业精英
        二、党政精英
        三、知识精英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一、文献类
    二、着作
    三、期刊论文
    四、博硕士论文
后记

(6)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1.电视媒介的价值导向对大学生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力
        2.新世纪以来我国电视节目发展之泛娱乐化倾向急需改善
        3.电视节目视阈下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关注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研究现状
        2.已有研究的评析
    (四)核心概念厘定
        1.电视公开课
        2.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六)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一、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的意蕴
    (一)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节目简介
    (二)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发展概况
    (三)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嘉宾分析
    (四)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节目特点
        1.受众定位实现“针对性”与“普适性”的统一
        2.节目形式达成“获得感”与“参与度”的融合
        3.节目内容追求“教育性”与“娱乐性”的共筑
二、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设计
    (一)调查的对象
    (二)调查的实施
        1.调查内容
        2.问卷信度
        3.问卷效度
        4.访谈的实施与整理
        5.统计方法
三、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现状考察
    (一)总体情况分析
    (二)人口学变量在调查结果上的差异分析
        1.性别差异分析
        2.城乡差异分析
        3.年级差异分析
四、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一)科学价值观方面
        1.科学知识的传播有助于激发大学生求真乐学的科学热情
        2.科学技术的展现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价值
        3.科学精神的传递有助于发挥科学家榜样的价值引领作用
    (二)文化价值观方面
        1.文化力量的传递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文化的作用与价值
        2.文化艺术形式的表达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感受与鉴赏力
        3.文化自信的培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三)爱国价值观方面
        1.爱国精神的传达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2.爱国信念的坚守有助于树立大学生的爱国理想
        3.爱国榜样的示范激励大学生自觉践行爱国行为
    (四)人生价值观方面
        1.人生故事的分享引导大学生正视人生苦难与挫折
        2.人生态度的激励引导大学生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
        3.人生意义的交流启迪大学生对意义与价值的思考
    (五)道德价值观方面
        1.道德观念的传递帮助大学生省察自身道德认识
        2.道德模范的引领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
        3.道德境界的升华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道德理想
    (六)生命价值观方面
        1.珍视生命的态度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敬畏生命存在
        2.生命履历的讲述有助于启发大学生探询生命意义
        3.生命限度的超越有助于引领大学生实现生命价值
五、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建构
    (一)科学价值观:发挥榜样引领,启智追求“理智的愉悦”
    (二)文化价值观:甄选优质文化,引领多元文化尚美境界
    (三)爱国价值观:优化教育载体,发挥自我价值教育效力
    (四)人生价值观:关注人生意义,多方筑力达成美好人生
    (五)道德价值观:升华道德境界,彰显道德榜样引领作用
    (六)生命价值观:创生价值生命,以生成性激励自我超越
参考文献
附录 A:《开讲啦》节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调查问卷
附录 B:《开讲啦》节目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情况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航天育种简史》系列图书出版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对象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对象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航天育种简史》系列图书选题策划分析
    2.1 紧跟时事,贴近国家政策导向
    2.2 选题角度新颖,注重结合本土科研优势
    2.3 深挖选题注重二次开发
第三章 《航天育种简史》系列图书内容编辑策略
    3.1 《航天育种简史》内容编辑策略
        3.1.1 整合优秀作者团队
        3.1.2 内容选择注重全面性系统性
        3.1.3 文章结构注重逻辑性
        3.1.4 语言表达体现人文关怀
    3.2 《种子的奇幻之旅》内容编辑策略
        3.2.1 文章内容结构进一步细分
        3.2.2 语言表达更加活泼生动
第四章 《航天育种简史》系列图书装帧设计策略
    4.1 《航天育种简史》装帧设计策略
        4.1.1 责任编辑主动参与美术设计
        4.1.2 图书外部装帧设计
        4.1.3 内文版式设计
        4.1.4 插图设计
    4.2 《种子的奇幻之旅》装帧设计策略分析
        4.2.1 儿童绘本中的插画运用
        4.2.2 绘本整体装帧设计
第五章 《航天育种简史》系列图书宣传营销策略
    5.1 借助名人效应营销
    5.2 利用媒体矩阵扩大宣传
        5.2.1 传统媒体渠道
        5.2.2 新媒体渠道
    5.3 利用新书推介会进行活动营销
第六章 《航天育种简史》系列图书对科普作品出版的启示
    6.1 结合时事挖掘本土选题资源
    6.2 有效整合科普作者资源
    6.3 深耕优质选题多元开发
    6.4 不断丰富科普作品表现形式
    6.5 装帧设计要体现图书内涵
    6.6 创新营销手段加大营销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拟创新之处
    六、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大举措
        (一) 抵御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渗透
        (二)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二、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中之重
        (一) 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
        (二)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石
        (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二) 实施工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一) 实践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二) 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五、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
        (一)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根本所在
        (二) 实施工程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然
第二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一、组织机构
        (一)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
        (二) 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
        (三) 工程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及成员的确定
        (四) 课题组
    二、运行机制
        (一) 项目建设
        (二) 基地建设
        (三) 团队建设
第三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历史考察
    一、工程的提出和部署
        (一) 实施工程的提出
        (二) 实施工程的全面部署
    二、工程的全面展开
        (一) 工程多项具体工作先后启动
        (二) 深化对工程的认识
        (三) 工程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工程的全面推进
        (一) 工程实施四年的工作总结和随后五年工作设想
        (二) 工程成果丰硕
        (三) 工程实施八年的工作总结和继续推进
    四、十八大以来工程深入推进
        (一) 深入实施工程的战略部署
        (二) 深入实施工程的重要举措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编译和研究
        (一) 经典着作编译
        (二) 经典着作基本观点研究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研究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初步设立和逐步完善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简介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点布局
        (四) 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一) 建设概况
        (二)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情况调研
        (一)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调研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年度报告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端学术平台
        (一)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坛
        (二)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
        (三)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
        (四) 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
        (五)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协同创新中心
        (六)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刊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和支撑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发展
        (二)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支撑作用
第六章 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
    一、总体部署
        (一) 工程教材编写总要求
        (二) 成立教材编写课题组
        (三) 工程教材编写规划
    二、工程教材编写成果
        (一) 基础理论教材
        (二) 重点学科教材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四) 其他重点教材
    三、工程教材出版及使用
        (一) 统一规范工程教材编辑出版
        (二) 重点规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出版和使用
    四、工程教材编写特点
        (一) 教材编写按照意识形态强弱先后顺序进行
        (二) 工程教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和人才队伍培养
    一、学术交流
        (一) 举办高层次报告会
        (二) 开展学术研讨会
    二、人才培养
        (一) 开展国情调研
        (二) 进行国外考察
        (三) 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开办
        (四) “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的纳入
        (五)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
        (七) 教育部工程重点教材专业师资队伍培训
第八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宣传普及
    一、理论读物
        (一) 学习读本
        (二) 编写通俗理论读物
    二、主流媒体平台宣传
        (一) 报刊
        (二) 电视
        (三) 网络
        (四) 微式宣传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的整体评价
    一、实施工程的成效及经验
        (一) 工程实施取得突出成绩,达到预期效果
        (二) 工程实施十多年的基本经验
    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一) 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二) 工程实施中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结束语 进一步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应当探讨的若干问题
    一、保持工程的常态化,重点推进工程成果的学习转化运用
        (一)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大众化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
        (三) 加快教材优势向教学优势发展
        (四) 加强高端人才与教学一线教师深度培养
    二、大力开展工程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一) 扩大宣传范围
        (二) 丰富宣传形式
        (三) 加强理论宣传力度
    三、引领“四大平台”建设,形成工程工作合力
        (一) “四大平台”建设
        (二) 充分发挥工程在思想理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
        (一) 健全学科体系
        (二) 完善教材体系
        (三) 构建人才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12年——2015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教师名单及课题立项表
附录二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情况认识》调查问卷(教师卷)(学生卷)(宣传部门卷)(共同卷)
附录三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情况认识》调查问卷分析表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9)非正式科学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C市X中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论
    一、 研究背景
        (一) 学习型社会呼唤开放式学校的构建
        (二) 科学教育改革呼唤科学课程生活世界的重建
        (三) 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赋权增能
        (四) 校园科普活动的大量涌现为科学课程的开放化提供可能
        (五) 非正式科学教育成为国内外教育实践与理论的重要议题
    二、 研究问题
    三、 研究现状
        (一)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
        (二) 关于“非正式科学课程”的相关研究
        (三) “非正式科学课程”的开发
    四、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价值
    五、 研究设计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合作对象
    六、 研究伦理
    七、 研究内容与步骤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步骤
第一章 非正式科学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 学习理论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 情境学习理论
        (四) 真实学习理论
        (五) 游戏学习理论
    二、 科学哲学理论
    三、 课程理论
        (一) 综合实践活动理论
        (二) 科学课程生活世界理论
第二章 非正式科学课程开发的理论探讨
    一、 什么是非正式科学课程
        (一) “非正式科学课程”的内涵
        (二) “非正式科学课程”与相关概念的的关系
        (三) 非正式科学课程的内在张力
        (四) “非正式科学课程”的类型
        (五) “非正式科学课程”的价值
    二、 如何开发非正式科学课程
        (一) 非正式科学课程开发主体及开发过程
        (二) 非正式科学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与开发原则
        (三) 非正式科学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组织线索与开发模式
        (四) 非正式科学课程的文本设计
第三章 非正式科学课程开发的规划与设计
    一、 进入场景
        (一) C 市基本情况扫描
        (二) C 市 X 中学基本情况
        (三) 合作教师及参与学生基本情况
    二、 课程设计与规划
        (一) 建构课程开发共同体
        (二) 课程理念确定
        (三) 确立课程目标
        (四) 课程计划
        (五) 课程活动主题选择
        (六) 确定活动具体规划
        (七) 参与人员及其作用
第四章 非正式科学课程的实施与调整
    一、 第一阶段课程活动的展开
        (一) 第一小组非正式科学课程活动展开
        (二) 第二小组非正式科学课程活动组织与实施
    二、 第二阶段:“汽车与环保”主题班会
        (一) 确定课程主题
        (二) 确定主题班会的话题及其日程
        (三) 主题班会材料搜集及宣传
        (四) 主题班会流程确定与内容完善
        (五) 主题班会的召开
第五章 基于 X 中学的非正式科学课程开发的结果与评价
    一、 两个阶段非正式科学课程活动的评价设计
        (一) 问卷的编制
        (二) 访谈提纲的设计
    二、 两个阶段非正式科学课程活动的评价结果
        (一) 对学生的评价
        (二) 对于教师的评价
        (三) 对于课程活动本身的评价与反思
第六章 基于 X 中学的非正式科学课程开发的总结与提升
    一、 总结
        (一) 高中生作业考试强度大,制约非正式科学课程的展开
        (二) 学校非正式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对开发提出挑战
        (三) 学生学习习惯制约非正式科学课程开发
        (四) 非正式科学课程开发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 非正式科学课程活动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
        (六) 参观访问类课程内容教师自主设计并现场讲解指导的可行性低
        (七) 非正式科学课程话题与学校课程内容的远近影响课程开发的难度和进度
        (八) 非正式科学课程对于学业水平不同的学生的价值存在差异
    二、 提升
        (一) 选择课程开发基础好并且开放的学校有助于减小课程开发的阻力和难度
        (二) 选择与学校正式课程或已有课程活动相近的主题或话题
        (三) 寓教于乐,教师要加强引导
        (四) 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从而促进校外非正式科学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五) 非正式科学课程开发需要关注学生微观的学习机制
        (六) 非正式科学课程开发,“度”的把握很重要
第七章 研究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四、航天专家和航天员与青少年面对面(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人首次太空跨年 太空迎新年、过春节将成常态[J]. 贾璇. 中国经济周刊, 2022(01)
  • [2]《人民日报》中国航天员媒介形象建构研究(1998-2019)[D]. 蔡文玲.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高年段小学生屏幕阅读与纸质阅读效果对比研究[D]. 齐真艺.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4]《人民日报》典型人物职业身份流变研究(1949-2019)[D]. 康袁璐.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8)
  • [5]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必须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J]. 杨杰,王旭. 中国航天, 2019(10)
  • [6]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 赵文慧. 河南大学, 2019(01)
  • [7]《航天育种简史》系列图书出版策略研究[D]. 王泽昊.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8]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D]. 谭晓玲. 武汉大学, 2017(06)
  • [9]非正式科学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C市X中学为个案[D]. 郭桂周. 东北师范大学, 2014(12)
  • [10]跨过那站着的前人——百年滕州一中巡礼[J]. 徐洁. 山东教育, 2013(27)

标签:;  ;  ;  ;  ;  

太空专家和宇航员与青少年面对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