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实验课程评价研究与实践

生理学实验课程评价研究与实践

一、生理学实验课评估工作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蔡子冰[1](2020)在《“体医结合”背景下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需求的研究 ——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的社会背景下,医疗界逐步从传统的治疗研究转向治疗和预防一体的研究,体育干预正是预防最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普及,现阶段社会需要能够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论型人才,对体育运动参与者进行有效的体育医务监督和科学的体育指导。体育院校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类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需求为研究对象,在对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教学大纲和2017年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的前提下,以担任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教师、2016-2018级本科生、近五年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有效参与调查的任课教师11名、体艺在读本科生353名、体艺毕业生345名。运用因子分析、描述性分析等方法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了解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开设现状,探讨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需求,结论如下:(1)在读体艺学生和体艺毕业生对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理论知识、科学引导运动训练活动的理论知识存在较为相似的需求。对运动时人体机能规律的变化、运动性损伤的预防以及康复指导的理论知识的需求存在的差异性较大。(2)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的运动训练专业(体艺方向)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有缩减,其他三个专业的运动人体科学类的课程均无缩减,但存在课程数目偏少的情况,且各专业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均偏少。(3)体育艺术学院四个专业的学生中,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重要的学生主要集中在运动训练专业(体艺方向)和舞蹈学专业(舞蹈教育),认为一般且不太重要的学生主要集中在舞蹈表演专业和表演专业。(4)60%以上的在读体艺学生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缺乏重视、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思想陈旧、师生缺乏沟通等主要问题。在毕业生中的调查也存在师生缺乏沟通、课程缺乏重视等问题。(5)体艺毕业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再学习途径是通过同事之间相互探讨、培训、课本自学等方式。且体艺毕业生对自身掌握满意度较大的两个方面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科学引导运动训练活动的理论知识。

何孝崇[2](2007)在《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基础医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础医学课教学中实验课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实验课是教学改革和实践的主要内容。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教高[2007]1号、2号、教高[2005]1号等一系列文件精神,要求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加强和改进实验、实习、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研究通过问卷形式,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对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基础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与建议。研究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概述。着重论述研究背景、政策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对医学实验课的理论探讨。明确了医学实验课的定义、分类,介绍医学了实验课的性质、目的、任务以及作用。另外还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对近九年来关于医学基础实验课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我国医学实验课发展的趋势。第三部分:医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现状调查分析。通过问卷的形式对2所军医大学和1所地方医科大学的96名教师和46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找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基础实验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论述了实施改进的必要性。第四部分:医学实验课教学改进的建议与对策。先提出了改革高等医学基础实验课的指导思想、改革的基本思路。接着从实验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法、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制度这几个主要方面提出了12条对策与建议。第五部分:讨论部分。提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5个问题,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本研究针对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为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提出的相应改进方法和对策,对解决目前实验课教学中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汤燕平,谢新民[3](2000)在《生理学实验课评估工作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

刘洪翔[4](2019)在《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学业评价是本科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具有诊断、导向、激励和监督等功能。目前的学业评价在促进创造力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但最核心的问题是导向性不够鲜明的问题,由此导致评价内容强调对现有知识的掌握而不重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评价方式方法单一等等。发展创造力是大学生学业收获的重要内容,能否培养出拔尖创造性人才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探索以学业评价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创造教育理论、学习过程理论及多元评价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创造力培养和学业评价的关系做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存在复杂的关联关系:学业评价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具有导向、激励和监控作用,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引导因素;学业评价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是产生创造动机的重要因素;学业评价可能促进也可能抑制学生的创造力,对创造力培养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情形,不同评价要素对创造力产生的影响程度也不一致。利用好课堂评价和课程结业考试两个评价环节对于创造力培养有关键性的意义。对学业评价内部各环节、各要素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评价理念主要影响创造环境的创建、评价主体主要影响创造动机的激发、评价反馈主要影响创造意志的坚韧性、评价内容及方式直接影响创造思维品质的培养。以BJ大学和NC大学作为改革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典型案例,分析其主要做法与成效,找寻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BJ大学学业评价的特色是“尊重选择、多元融合”,NC大学学业评价的特色是“强基础、重素质、个性化”。两所学校都非常重视发挥学业评价的导向作用,通过积极调整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来培养创造性人才。利用《威廉斯创造力测验量表》和自编问卷对16所高校12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国高校开展学业评价改革促进创造力培养的现状。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学业评价中不重视创造力评价与大学生创造力不足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偏好不同课程测试题目类型的学生、偏好不同课程结业考试方式的学生在创造力发展水平上均存在显着差异。目前的学业评价在促进创造力培养方面主要存在导向性不强、过程性忽视、融合性不够、成效性不好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创造力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评价促进发展的理念难以落实、对学生个性发展引导不够、对考核的内容缺乏科学监管、评价方式创新受到多方掣肘等等。基于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借鉴我国多元评价理论和创造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从改革学业评价的五大要素提出我国高校以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的改革路径与实施建议。建议多渠道地开展学业评价改革:转变评价理念引导学生发展个性;调整评价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创造;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丰富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激活思维;规范评价反馈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在具体的评价环节中,课程学习评价要根据课程性质、目标、教学方式的不同,采取灵活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在评价目的上要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评价内容上要适度增加创造力的考察,在评价方式上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可建立“基础+分类评价”的评价模式。

张志鑫[5](2019)在《PBL结合案例教学在运动生理学理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运动生理学》课程是高校体育院系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主干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探讨人体运动能力发展的生理学机制,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但是由于运动生理学这门课内容多且较为抽象,而体育专业学生基础文化知识较为薄弱。在学习中,存在学习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成绩普遍不理想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本文以江西师范大学2017级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共16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以社会体育专业学生36人为预实验研究对象,而以体教1班42人、体教2班46人以及体教3班40人为正式实验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以《血液循环与运动》一章为例将PBL结合案例教学应用在《运动生理学》中,对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与案例教学结合授课,而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模式教授,以便进行横向对比,从而分析PBL结合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得出以下结论:(1).PBL结合案例教学后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好于对照组;(2).实施PBL结合案例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的有所改善,促进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增加了师生交流,增学生学习运动生理学中的自信心,以及对未来工作的信心。(3).实验组学生学习压力比对照组学习压力大;(4).Pbl结合案例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是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5).PBL教学结合案例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还有学生们的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王昱[6](2017)在《师范类高职高专生物教育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特色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人体解剖生理学是高职高专生物教育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在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起重要作用.针对传统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本文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创新,以提升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王银桂[7](2009)在《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实验类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实验课程是高师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是实现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科学》课程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中实验(特别是探究性实验)所占比重增加,这就对科学教师的实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科学教师不仅能做某一学科的实验,而且能做多个学科的实验;不仅能做课本上已有的实验,而且能设计新实验。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科学教育专业实验类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论文的第一个研究首先对目前我国科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开设情况进行了了解,其次通过分析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和问卷调查,了解实验类课程设置的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第二个研究通过对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反馈调查,了解实验类课程设置的实施效果;并希望从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实际需要的角度提出一些课程改革建议。综合两个研究,本论文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截止2007年我国开办科学教育本科专业的院校已有60所,分布在25个省份;开办院系以理科类院系居多,其中化学类院系最多,占总数的40.58%,其次是生物类和物理类,分别占总数的26.09%、20.29%,较少开设在教育类院系,仅占总数的13.04%;毕业学位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占总数的67%,其次是教育学学士学位,占总数的28%,少数几所院校(四川师范大学、孝感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既可授予理学也可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占5%。(2)实验课程的种类在教学计划上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但从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看却趋于简单化,必修实验课程居多;实验课程开设科目数量平均约为11门;实验课程地位仍需提高,多数没有独立设置。(3)各高校基本都设置了化学、生物和物理方面的学科基础实验课程,较少开设地理、综合方面的;偏重于开设本院系中心学科的实验课程;但是都缺乏探究性实验的开设。(4)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程的比例总体而言较低,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课时比例为13.5%,学分比例为10.32%;发达国家约为33.33%)。(5)多数院校没有建立具有科学教育专业特色的综合实验室,本学院学科以外的实验都去相应学院借用实验室(目前仅了解到漳州师范学院成立了科学教育基础实验室,长春师范学院也建成了科学探究实验室);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科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程评价方式趋于多元化,不再拘泥于试卷、试题,多数采用“笔试+实际操作”的评价方式。(6)对于实验课程的设置情况,反馈意见认为整体设置情况“基本满意”,其中,“化学类”实验课程的满意度要高于“生物类”、“物理类”等实验课程;反馈意见还显示出目前实验课程的设置存在一定的“偏科”现象。(7)反馈意见认为,实验课程应在现有开设数量基础上,增加实验课学时,调整实验内容,进一步规范课程内容结构、优化课程在各学科的组合;“地理类”和“综合类”实验课程是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目前最希望增加的实验类课程。

何彬生[8](2007)在《转型时期我国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类社会高等教育的初期始源于民办,随着社会的变革、教育制度的演化,世界发达国家的民办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壮大,许多国家已办成了一流的民办大学而闻名于世界。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开始恢复民办高等培训教育机构,并不断发展民办普通高等教育。本文主要从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的基本原理、战略要素、投入与产出、发展路径、综合评价和实证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从全面质量效益、良性循环发展的角度开展讨论,从而构建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框架。最后从实证分析体现民办高校的发展潜力。论文首先对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现状、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要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办学体制,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生态原理、生命周期原理、竞争力原理、生态整体效应和生态环境协同原理。利导因子促进生物发育,限制因子则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而民办高校就必须充分利用利导因子和限制因子的数量和质量科学管理,有序地发展,形成民办高校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统一体,构建相互依赖生存的整体。从而体现民办高校的社会价值,建立一个多元化高等教育与和谐稳定良性循环发展的民办高等教育体系。其次是对民办高等院校发展战略要素从专业设置、办学规模、办学效益、办学质量和质量效应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为基层社区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立足服务社区为目标,建立人才质量、规模、就业三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社会效益,加强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奉献精神与服务理念。倡导民办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节约办学成本,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教育质量新途径、课堂教学新方法。并阐明了提高教学质量是教与学的融合,是高素质人才质量、数量和人才率的体现。在分析民办高等院校的投入与产出时首先探索国家对民办高校政策性的投入、自筹与软资源投入,建议允许民办高校按教育成本收费、引进社会富裕资金多渠道开展校企合作。并运用博弈学理论分析民办高校产出与投入的对应关系,并从师生违约伤亡率的事例进行比较,体现高效管理对产出的价值影响。第三,本论文对民办高等院校发展良性循环路径研究进行了探讨。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国家现有财力应对大教育需要民间资金的发展路径以及人们群众对多元化高等教育的需求与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阐明了民办高校必须走自主创新、自我积累、开展国际教育合作、借鉴先进办学经验的发展路径。着力点是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方式、多渠道、多样化的发展战略,挖掘自身和社会的优质资源、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新路径。在分析民办高校综合评价时对评价目的与意义以及评价对发展民办高校的重要性进行讨论,阐明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规范管理为原则,分析了综合评价的重要意义,以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优质发展的共同目的。二是构建民办高等院校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评价公式和客观评价法,在主成分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所选择的单位进行解释。建立民办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等级权重标准的基本评价框架。第四,对我国现阶段民办高校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崔新慧[9](2006)在《中专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专病理学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怎样使中专病理学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怎样通过改善病理学课堂教学使中专生掌握一定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运用能力,这是每一位从事中专病理学教学工作的同仁以及关注职业教育的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本文以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为切入点,运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对如何在中专病理学开展基于现代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全文的内容可概括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就中专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及方法进行分析论述。第二部分运用文献法,在大量查阅有关课堂教学设计资料的基础上,对教学设计、中专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关涵义进行了界定,对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中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与方法、特征与依据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从教学目标制定、学生分析、教学内容框定与分析、教学情景创设、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及教学评价设计等七个方面对中专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系统进行了分析,阐明病理学教学设计系统运行过程。第四部分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运用教学设计理论,就病理学理论知识与实验,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案例,并对设计过程进行了相应的评价。第五部分论文的最后,作者就中专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实践过程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展望。

二、生理学实验课评估工作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理学实验课评估工作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体医结合”背景下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需求的研究 ——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运动人体科学的概念
        2.1.2 体医结合的概念
        2.1.3 体育艺术的概念
        2.1.4 知识需求的概念
    2.2 体育艺术类专业学生损伤的研究
    2.3 现状研究
        2.3.1 运动人体科学类主干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2.3.2 “体医结合”国内研究现状
        2.3.3 “体医结合”国外研究现状
    2.4 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统计分析
        4.1.1 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必要程度分析
        4.1.2 各级指标的筛选
        4.1.3 指标的因子分析
        4.1.4 体育艺术类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需求分析
    4.2 体育艺术学院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4.2.1 广州体育学院各专业体艺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4.2.2 广州体育学院各专业体艺学生培养规格与主要课程分析
        4.2.3 体育艺术学院人才培养就业意向分析
        4.2.4 体育艺术学院课程总体结构分析
        4.2.5 体育艺术学院课程学分、学时分析
    4.3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设置分析
        4.3.1 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分析
        4.3.2 体育艺术学院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学时、学分分析
    4.4 以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作为理论基础的其课程(学科)分析
        4.4.1 专项训练课程分析
        4.4.2 体育艺术专业学生形体训练课程
        4.4.3 舞蹈动作创编课程
        4.4.4 体育教学课程
        4.4.5 各专业以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为科学依据的其他课程分析
    4.5 体育艺术学院在读学生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情况分析
        4.5.1 体艺学生的基本情况
        4.5.2 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类课程的学习情况分析
    4.6 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师队伍情况分析
        4.6.1 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师资队伍分析
        4.6.2 任课教师对体艺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评价
    4.7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毕业生反馈情况分析
        4.7.1 体艺毕业生工作现状情况分析
        4.7.2 体艺毕业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运用的分析
        4.7.3 体艺毕业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反馈分析
        4.7.4 体艺毕业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再学习情况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附录 A 专家问卷
    附录 B 任课老师问卷
    附录 C 体艺毕业生问卷
    附录 D 体艺在读本科生问卷
    附录 E 专家效度问卷
9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基础医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基础医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概述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研究内容
        5 研究路线图
    第二部分 医学基础实验课的理论探讨
        1 相关概念、定义
        2 医学基础实验课的分类
        3 医学基础实验课教学的性质、任务、目的
        4 医学基础实验课的作用
        5 十二所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基础课程的讲课与实验课时数统计
        6 医学基础实验课文献的计量分析
    第三部分 医学基础实验课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 资料的收集
        2 调查的结果
        3 结果的分析
    第四部分 医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1 明确高等医学基础实验课的指导思想
        2 确立医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路
        3 强调实验课教学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4 提高领导重视程度
        5 加大对医学基础实验课教学经费投入力度
        6 制定合理、科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
        7 改变传统的医学基础实验课教学的运行模式
        8 更新医学基础实验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9 优化医学基础实验课考试方法
        10 加强实验室的建设
        11 建设一支优秀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
        12 构建实验室的管理模式
    第五部分 讨论
        1 关于转变观念,强化实践育人意识的问题
        2 关于实验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3 关于实验课教学经费问题
        4 关于实验课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问题
        5 关于实验教学管理的问题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参与编辑的着作

(4)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
第一章 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的关联分析
    第一节 学业评价的理论及其要素
        一、学业评价的理论
        二、学业评价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的复杂关联
        一、创造力是学业收获的重要内容
        二、学业评价作为情境因素对学业收获的重要影响
        三、学业评价对创造力培养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
        四、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关系模型的初步构建
第二章 学业评价影响创造力培养的作用机理分析
    第一节 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保障作用
        一、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清晰的导向
        二、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适度的激励
        三、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必要的监控
    第二节 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动力源泉
        一、评价主体影响创造动机的激发
        二、评价反馈影响创造意志的坚韧性
        三、评价内容及方式直接影响创造思维的发展
    第三节 关键性评价环节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场域
        一、课堂评价及时有效激发学生创造灵感
        二、课程结业考试灵活考察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第三章 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实践:两所高校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BJ大学“尊重选择多元融合”学业评价
        一、明确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理念
        二、强调过程和方式多样的课程学习评价
        三、注重层次性和差异性的激励性评价
        四、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五、成效、培养特色与建议
    第二节 NC大学“强基础、重素质、个性化”学业评价
        一、规范常规评价为创造力发展奠定基础
        二、重视创造力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实行个性化育人培养拔尖创造性人才
        四、成效、归因与建议
    第三节 从高校学业评价改革案例中得到的启示
        一、转变人才评价观念营造良好的创造环境
        二、激发学生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创造动力
        三、改革学业评价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手段
        四、提升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学与评价能力
第四章 我国高校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不足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对16所学校调查的数据分析
        一、调查的工具与对象
        二、调查的数据分析
    第二节 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终结性评价手段单一,考察创造力的导向性不强
        二、形成性评价内容不精,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不足
        三、创造力评价渐被关注,与学科教学渗透融合不够
        四、激励性评价正常开展,促进创造力培养效果有限
    第三节 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效果微弱的原因分析
        一、创造力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
        二、评价促进发展的理念难以落实
        三、学生的个性发展缺乏充分引导
        四、评价的内容标准缺乏科学监管
        五、评价方式的创新受到多方掣肘
第五章 对我国高校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进一步改革建议
    第一节 以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的改革路径
        一、转变评价理念,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二、调整评价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创造
        三、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四、丰富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激活思维
        五、规范评价反馈,引导学生增强自信
    第二节 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学业评价体系构建与改革建议
        一、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学业评价体系的整体化构建
        二、促进创造力培养的课程学习评价的改革建议
        三、促进创造力培养的综合类学业评价的改革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PBL结合案例教学在运动生理学理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选题依据
    1.1 研究背景
    1.2 .PBL教学模式研究进展
        1.2.1 PBL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1.2.2 PBL教学模式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1 PBL教学模式在非体育学科中的研究进展
        1.2.2.2 PBL教学在体育学科中的研究现状
        1.2.2.3 PBL结合案例的研究现状
    1.3 选题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2.1 问卷的编制
        2.2.2.2 问卷信效度检验
        2.2.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2.3 实验法
        2.2.3.1 编写案例
        2.2.3.2 组建学生学习小组
        2.2.3.3 使用教材
        2.2.3.4 教学内容安排
        2.2.3.5 质量监控
        2.2.3.5.1 授课老师与辅导教师
        2.2.3.5.2 集体备课
        2.2.3.5.3 考试成绩的采集
        2.2.3.5.4 数据的输入
        2.2.3.6 教学流程
        2.2.3.6.1 PBL结合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安排
        2.2.3.6.2 对照组教学过程的组织安排
        2.2.3.7 效果评价
        2.2.4 数理统计法
3.结果与分析
    3.1 预实验结果
        3.1.1 PBL结合案例教学实验前后考试成绩对比
        3.1.2 PBL结合案例教学前学生基础认知情况
        3.1.3 PBL结合案例教学后学生基础认知情况
        3.1.4 学生满意度、适应程度、学习压力及综合能力的调查
    3.2 正式实验结果
        3.2.1 PBL结合案例教学实验前后考试成绩对比
        3.2.2 PBL结合案例教学前学生基础认知情况
        3.2.3 PBL结合案例教学后学生基础认知情况
        3.2.4 学生满意度、适应程度、学习压力及综合能力的调查
4.结论
5.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6)师范类高职高专生物教育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特色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2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2.1 实验设备经费不足
    2.2 实验教学队伍结构不合理
    2.3 实验教学观念陈旧
    2.4 学生主体性不明显
3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特色研究
    3.1 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3.2 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方法
    3.3 改变实验考核方式, 强化实验操作技能
    3.4 改善实验室教学条件
    3.5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7)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实验类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提出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科学教育
        2.1.2 实验课程
        2.1.3 实验类课程设置
    2.2 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
        2.2.1 科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
        2.2.2 科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
        2.2.3 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研究
    2.3 高师实验课程设置研究
        2.3.1 对实验课程设置现状的研究
        2.3.2 对实验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
    2.4 本研究的整体设计
3 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实验类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研究
    3.1 科学教育专业开办现状调查
        3.1.1 开办科学教育专业院校数量调查
        3.1.2 开办科学教育专业院校各省分布情况
        3.1.3 开办科学教育专业院系类别调查
        3.1.4 科学教育专业学位授予类别调查
    3.2 实验类课程设置现状调查
        3.2.1 实验课程种类的现状调查
        3.2.2 实验课程数量的现状调查
        3.2.3 实验课程设置形式的现状调查
        3.2.4 实验课程开设科目的现状调查
        3.2.5 实验课学分、学时的现状调查
        3.2.6 实验室分布情况调查
        3.2.7 实验课程评价方式调查
    3.3 结论及分析
4 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实验类课程设置的反馈调查研究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方法
        4.2.1 调查对象
        4.2.2 问卷的编制和处理
    4.3 调查结果及分析
        4.3.1 被试的总体情况介绍
        4.3.2 调查结果及分析
    4.4 本研究的结论
5 结论及讨论
    5.1 总结论
    5.2 改革建议
    5.3 研究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
    5.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加课题

(8)转型时期我国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与意义
    1.1.1 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外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现状
    1.2.2 国内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第2章 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的基本原理
2.1 民办高等院校的界定
2.2 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2.1 发展民办高等院校的必要性
    2.2.2 发展民办高等院校的可行性
2.3 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的生态原理
    2.3.1 生态位原理
    2.3.2 生态整体效应原理
    2.3.3 生态环境协同原理
2.4 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的生命周期原理
2.5 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的竞争力原理
    2.5.1 民办高校应制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部署
    2.5.2 运用创新杠杆促进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5.3 发展特色是民办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
    2.5.4 民办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几种策略
本章小结 第3章 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的战略要素
3.1 民办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
    3.1.1 专业设置
    3.1.2 办学规模
3.2 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的效益分析
    3.2.1 社会效益
    3.2.2 经济效益
3.3 民办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全面质量管理效应
    3.3.1 探索教学质量新途径
    3.3.2 全面质量管理效应
3.4 民办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3.4.1 民办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理论探析
    3.4.2 组建高素质的民办高校师资队伍
本章小结 第4章 民办高等院校的投入与产出
4.1 民办高校的投入
    4.1.1 民办高校的政策投入
    4.1.2 民办高校自筹与软资源投入
4.2 民办高校的产出
    4.2.1 民办高校的教学产出
    4.2.2 民办高校的高效管理对产出的影响
    4.2.3 民办高校的科研产出
4.3 民办高校产出与投入的对应关系
    4.3.1 转型时期民办高校产出与投入对应关系的三个阶段
    4.3.2 民办高等院校投入与产出的博弈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民办高等院校发展良性循环路径
5.1 民办高等院校发展路径分析
    5.1.1 在原点结构理论分析中找出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径
    5.1.2 合作共建引进的发展路径
5.2 民办高等院校发展良性循环路径依据
    5.2.1 中国的国情为民办高校发展路径提供了巨大空间
    5.2.2 内涵建设路径为民办高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5.3 民办高等院校发展路径选择
    5.3.1 走合作联合借鉴发展之路是上规模上效益的有效途径
    5.3.2 不断优化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是上质量上水平的必经之路
本章小结 第6章 民办高等院校的综合评价分析
6.1 民办高等院校的综合评估依据和目的与意义
    6.1.1 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的现状与综合评估的重要性
    6.1.2 民办高等院校的综合评估依据与目的
    6.1.3 民办高等院校的综合评估意义
6.2 民办高等院校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6.2.1 民办高校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6.2.2 民办高等院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2.3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
6.3 民办高等院校的综合评价程序和方法
本章小结 第7章 实证分析
7.1 湖南福建21世纪初的民办高等院校
7.2 案例分析之一—长沙医学院
    7.2.1 明确目标定位制定战略规划
    7.2.2 树立大学理念凸显办学特色
    7.2.3 构建人才基地打造自身品牌
    7.2.4 狠抓质量工程培育核心竞争力
    7.2.5 优化管理机制凝聚管理活力
    7.2.6 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和谐发展
7.3 案例分析之二—仰恩大学
    7.3.1 树立崇高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
    7.3.2 创建民办高校自身特色铸造核心竞争魅力
    7.3.3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民办高校核心竞争活力
    7.3.4 狠抓教学质量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生命力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9)中专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文献综述
    1.3 课题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中专病理学教学设计的概述
    2.1 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涵义
    2.2 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
    2.3 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特征与依据
    2.4 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第三部分 中专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分析
    3.1 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性认识
    3.2 教学目标的制定
    3.3 学生分析
    3.4 教学内容的框定与分析
    3.5 教学情景的创设
    3.6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3.7 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
    3.8 教学评价的设计
第四部分 中专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4.1 关于《栓塞》一课的课堂教学设计
    4.2 关于《上皮组织肿瘤》实验课的课堂教学设计
第五部分 中专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生理学实验课评估工作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体医结合”背景下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需求的研究 ——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D]. 蔡子冰.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2]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基础医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D]. 何孝崇. 第三军医大学, 2007(02)
  • [3]生理学实验课评估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 汤燕平,谢新民. 青海医学院学报, 2000(04)
  • [4]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D]. 刘洪翔.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4)
  • [5]PBL结合案例教学在运动生理学理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张志鑫.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6]师范类高职高专生物教育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特色研究与实践[J]. 王昱.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7(10)
  • [7]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实验类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D]. 王银桂. 西南大学, 2009(09)
  • [8]转型时期我国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研究[D]. 何彬生. 武汉理工大学, 2007(06)
  • [9]中专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 崔新慧. 西北师范大学, 2006(04)

标签:;  ;  ;  ;  ;  

生理学实验课程评价研究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