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和色彩视觉符号

民间艺术和色彩视觉符号

一、民间美术与色彩视觉符号(论文文献综述)

李莹[1](2021)在《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的装饰性特征探析》文中研究表明东北地区民间美术有着独特的视觉魅力,本真质朴、生动有趣,且装饰意蕴浓郁。东北地区民间视觉符号的装饰性特征主要表现在造型和色彩两个方面。探析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语言如何应用在造型和色彩方面,以期实现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传承、创新和再发展。

李莹[2](2021)在《东北民间美术视觉符号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东北民间美术是东北民俗民间文化的有效载体,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深厚的历史根基。将东北民间美术视觉符号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有助于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促进东北民间美术的良性健康发展。本文通过研究东北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目前东北地区文创产品现状,以及东北民间美术视觉符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以期为东北民间美术和文创产品设计的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王越箫[3](2021)在《“国潮”视域下唐山皮影视觉设计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唐山皮影,广泛流行于冀东、京东、辽宁、黑龙江、内蒙等地,明清时期盛行于北京,是我国传统民间美术的瑰宝。唐山皮影融合了窗花、剪纸和民间年画的艺术特点,极富民间意味,在中国的皮影艺术中占有突出地位。唐山皮影极具特色的造型、色彩、纹样等元素更是值得深入挖掘研究的现代视觉设计元素。本文从“国潮”这一概念出发,溯其本源,研究分析了“国潮”风格下现代设计的受众人群,“国潮”风格现代设计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分析总结“国潮”风格现代设计的特征。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以及实地考察,研究梳理唐山皮影的基本特性及其文化价值。首先,以“国潮”视觉设计的特征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了唐山皮影风格特征和唐山皮影的文化特性,总结唐山皮影融入国潮风格的价值。其次,以“国潮”风格为导向,将现代文化语境、审美情趣、设计形式与唐山皮影结合对照,对比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论述总结出将唐山皮影结合“国潮”风格进行视觉设计的价值与方法,将研究形成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实践流程。旨在使唐山皮影与“国潮”风格现代视觉设计融合与创造,探索出适用于现代视觉设计与传统民间美术相结合的新思路。唐山皮影受宗教、戏曲以及民俗文化的影响,其形式上所展现的造型、工艺、色彩的独特风格通过运用国潮风格设计手法,对唐山皮影这一传统民间美术进行继承和发扬。

曹勇[4](2021)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文中研究表明伴随我国高校新时代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美育、双创教育、跨学科教育逐步成为重要内容。它使设计教育从专业领域进入通识领域,面向高校非专业学生的通识设计教育快速发展,但对它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因此,以其发展历史与现状为依据,以概念剖析与设计研究为方法,对其概念内涵、课程内容建构、课题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并形成以下结论:设计通识是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以通识美育为育人目的的设计教育形态。它揭示了设计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探索活动在职业教育与人文通识之间的往复运动。回归美育育人不仅是其应用功能,也揭示了设计创造力培养的主体内在根源和设计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本源。在育人与学科双重视野下,设计通识课程内容可分为设计语言、设计返身、设计自由3个层次,其知识形态特征应该是学科内的破界与贯通、学科外的跨界与交叉,其核心能力是设计形式生成的思维能力。通过“知觉-媒介-抽象”、“意义-符号-叙事”、“技术-结构-系统”、“观念-重构-生成”4种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训练,建立全人发展与身体、文化、技术与观念的广泛联系,它既是设计育人的特点,也是设计学科自身拓展的动力。通识设计的课题设计方法对应于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内容层次,表现为微观的基于具体内容的设计方法、中观基于应用情境的设计方法,但宏观层面上讲通识课题设计的本质不仅是“关于设计教育的研究”,更是一种“设计的研究”。课题作为人文性的教学设计“形式”,在抽象层面也具有媒介、意义、结构、观念4方面特征,由此打开课题设计更为丰富的可能。

任嘉欣[5](2021)在《视觉符号视域下当代蒙古族皮雕艺术研究》文中提出皮雕是在植鞣革上雕刻、绘画而形成的立体或半立体皮革制品,蒙古族皮雕以皮革雕刻的艺术形式记载蒙古族的文化与习俗。当代蒙古族皮雕作为内蒙古地区民族工艺品之一,其富有质感的皮革与经典图案以符号化的语言呈现于大众视野。本文以2000年至2020年的蒙古族皮雕作品为例,分析其视觉符号与其价值。本文的绪论部分,以本文作者走访调研并搜集呼和浩特市蒙古族皮雕生产基地的皮雕作品为基础,搜集文献阐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提出本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指出本文的创新点为视觉符号的角度,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从时间与空间范围界定。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蒙古族皮雕的整体概况,分析其兴起背景与发展现状,并对当代蒙古族皮雕作品分类,从形式而言,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从内容而言,可分为人物题材、动物题材、综合景象题材和唐卡题材。第二章探析当代蒙古族皮雕视觉符号的结构关系。论文引用索绪尔的“能指”与“所指”符号学理论,从“能指”的皮雕图案、色彩及皮革肌理与“所指”的文化内涵分析其视觉符号系统,并根据其视觉符号承载的内容将其分类,归纳当代蒙古族皮雕的特点。第三章分别从皮革材质体现的实用价值,皮雕图案具备的审美价值,皮雕承载的文化价值三方面阐述当代蒙古族皮雕的价值。当代蒙古族皮雕因皮革材质十分耐用而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从皮雕材质的特殊属性看,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从皮雕的图案看,当代蒙古族皮雕作品将日常生活与审美相融合,呈现在大众视野中,符合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念。当代蒙古族皮雕的文化价值体现于它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是文化自信增强的途径,是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第四章分析蒙古族皮雕在当代的发展,指出其存在作品同质化等不足之处并提出几点发展路径建议。

徐晓臻[6](2021)在《东丰农民画的视觉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民画是基于农民这种特殊群体下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劳动人民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对生活的感受与美好期盼所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民间绘画形式。而扎根于关东地区的东丰农民画因其鲜明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视觉表现形式,在中国农民画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也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现有的文献以及网络资源搜集整理东丰农民画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农民画传承人的采访为参考,进而归纳总结出东丰农民画的视觉语言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东丰农民画的视觉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综合分析和案例实践。具体研究内容为如下三部分:首先,结合东丰农民画的发展背景,对东丰农民画的发展轨迹进行概述,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视觉语言形式特征。同时,以对东丰农民画产生重要影响的地域、文化和创作主题三方面为切入点,归纳其主要特征。其次,对东丰农民画中的装饰、造型、色彩和构图四大主要视觉语言进行细致分析,从可视化角度解读其主要视觉风格和特色呈现,得出其装饰语言的地域性、造型语言的独特性、色彩语言的个性化和构图语言的多面性特征,另外引申出构成其表象元素的精神文化内涵,从多维角度剖析东丰农民画视觉语言的基本特征,为在视觉传达中的实际应用提供详细的理论参考。最后,通过实地调研对现有的以东丰农民画为设计载体的视觉传达设计现状进行归纳总结,明晰其存在的设计作品少、设计作品缺乏专业性、受众接受度低等不足之处。对比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山东日照等地区的农民画艺术风格及相关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分析其设计作品的优缺点,为东丰农民画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借鉴。在前文基础上,从设计角度指出东丰农民画的视觉语言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的优势,由此确立追求绿色设计、体现文化特征、注重品牌塑造的设计策略。而后提取东丰农民画具有代表性的视觉语言融合现代审美元素进行再设计,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品牌VI设计、招贴设计以及包装设计领域中,探索应用价值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视觉传达设计为东丰农民画提供了崭新的生命力,而东丰农民画的融入也为未来视觉传达设计的地域性展现和民俗文化的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温乐洋[7](2021)在《民族符号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族符号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历史痕迹,至今仍为艺术家们提供鲜活的素材与灵感来源。在全球化语境下,动画的发展需要结合当下的时代意识,同时也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根基。含有独特民族符号的动画作品不仅能提升动画的丰富度与辨识度,还能展现其民族性与世界性。本文的研究方向为民族符号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是探索特有的民族符号在国产动画中的应用与发展可能。首先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民族符号加以诠释与分析,列举了民族符号的特征,其中包括民族符号承载事物信息、民族符号的象征性以及民族符号的传承性与稳定性,并将动画作品中的民族符号分为两大类:视觉符号与听觉符号。其次探讨了民族符号在动画创作中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找到民族符号自身艺术元素与动画创作过程中艺术表达的共性,分析如何将传统民族符号独有的特色更合理化的运用到动画创作当中。再次根据动画作品中具备的不同民族元素的听觉符号,分析听觉符号在动画作品中传达的意境。最后总结出动画作为民族符号的文化载体,对民族符号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性,以及民族符号对动画的丰富给养。通过本文研究,总结了动画作品中的民族符号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所具备的优势,其作为传统文化与动画创作相结合出的一种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本着“本土化才是国际化的最高境界”,将中国的民族符号在动画创作中发挥它特有魅力,通过动画这一媒介助力中国文化的输出。

牛旻[8](2021)在《新媒体视域下的现代漫画转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漫画是一种综合性大众艺术,突破了传统讽喻漫画的叙事局限性,是造型艺术、镜头语法和叙事文本的同构体,其文化属性与审美机制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数字互联网改变了漫画符号的审美创造与符号消费机制,也改变了其文化参与和跨文化传播机制。在硕大无朋的“超真实”数字拟像世界和符号消费活动中,漫画图像叙事得以在大众文化层面实现泛化,不仅从亚文化靠近主流文化,也承担起更复杂的文化建构职能,在视觉维度以扁平化、风格化、碎片化的图像语言全面介入大众审美,还在数字图像符号消费逻辑的主导下融合了娱乐性与批判性,融合并改变了影视、广告、手机软件等多种图像叙事形态,以角色经济的形态推动着流行文化的视觉革新。本文以新媒体时代的现代漫画研究为主,兼及其形形色色的泛化形态,综合运用符号学、图像学、文化社会学和传播学方法,理论演绎、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个案分析等相结合,全面厘清新媒体时代漫画的审美创造机制、符号消费机制和文化参与机制,进而探寻其在新媒体时代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策略与机制,寻找国产漫画凝构风格范式、阐释传统文化、建构时代精神、发挥社会功能的新路径。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尝试准确界定现代漫画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探索媒介载体与漫画形态的关系,为相关研究建立较为清晰的视角与框架。第二章,从图像学和文化社会学切入,从新媒体时代的漫画生产环境、图像叙事机制、文化拼贴手法和价值取向隐喻四个方面入手,全面分析现代漫画的审美创造机制转型,剖析其叙事机制的独立趋势,指出漫画中的商品性与审美性的同构,以及传统美学和时代精神的融合。第三章,采取符号学方法,从新媒体时代的阅读方式、符码再造与消费载体三个方面入手,分析现代漫画的符号消费机制转型,探明其在大众文化与审美意识建构中的符号编码与解码机制,揭示其符码消费中的弱编码、同构式解码、养成式消费等新特征;揭示现代漫画能在交互式阅读与符号消费中建构群体理性;分析基于现代漫画的视觉文化与概念文化的同构趋势。第四章,采用文化社会学方法,从新媒体时代的民众形象建构、国家形象建构和社会问题的审美化解决三个方面入手,探讨现代漫画的文化参与机制转型,探明漫画丰富的社会功能,揭示现代漫画正在使民众形象的建构从脸谱化想象变成多元化图解;揭示现代漫画正在使国家形象的建构从宏大的英雄主义叙事转向日常生活审美;具体分析现代漫画如何对“个人化”、异化等当代社会文化现象进行审美表征。第五章,从图像学和传播学切入,通过对比传统媒体时代和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分析现代漫画在新媒体时代的跨文化传播机制转型,提出新媒体时代漫画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渠道多元、文化折扣弱化、主动介入全球文化景观建构和整合超媒介文本等新特征,据此探明基于现代漫画的文化认同机制,并对中国漫画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与路径进行分析与展望。

王喆[9](2020)在《苏州缂丝的多元化视觉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缂丝具有突出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被誉为“织中之圣”。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经济和科技结合,打造“科技+文化”、“创意+文化”的路线,使大众接受非遗文化的意愿也显着提高。伴随着“文化消费”理念的影响,苏州缂丝也在尝试通过视觉传播的方式融入大众日常生活。本研究基于视觉传播的视角,参考传播学中“5W”的传播结构,尝试从视觉内容、受众、视觉媒介三个方面构建苏州缂丝的视觉传播系统设计方法,为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传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首先,对苏州缂丝的历史发展、生产工艺和织造技法、传播现状分别进行了概述。其历史发展主要概括为诞生期、发展与鼎盛期、衰落期三个阶段,从历史背景、地域文化、时代特征等方面叙述。生产工艺与织造技法分别从工具与原料、工艺流程和织造技法进行论述,其中工艺流程的叙述结合了本人的缂丝实践经历。传播现状基于市场调研,从苏州缂丝的传播现状与困境两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苏州缂丝具有传统化图案限制了传播审美、传播主体变化以及传播内容单一的问题。其次,本研究认为视觉传播过程与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针对苏州缂丝研究对象,将研究重点放在视觉传播内容和受众分析上。对苏州缂丝在图案题材、色彩、构图和材质方面进行特征分析,并在视知觉理论的指导下,从视觉认知、视觉表征、视觉修辞和视觉美学特征四个部分分析苏州缂丝的视觉特性,最终探讨苏州缂丝进行视觉传播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与社会经济价值。接着在受众心理需求和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上对苏州缂丝的受众进行认知程度的研究。通过问卷分析了解大众对苏州缂丝的认知程度、风格偏好和传播意愿等,并在深度访谈中对苏州缂丝受众的接受心理、传播渠道、文化需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总结受众特征,为视觉传播系统设计方法提供支持。最后,苏州缂丝的视觉传播系统方法从视觉信息、视觉媒介和受众培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视觉信息设计方法从设计理念、视觉表现和叙事内容三个方面完成视觉内容的设计过程。视觉媒介的选择从传统媒介、新媒介以及整合媒介三方面分别对应受众的娱乐化、立体化和参与体验化需求。受众培养则是基于受众圈层的特征,指导缂丝在实体和虚拟传播过程中的层级化发展,探讨如何突破圈层,促进受众在不同圈层间的流动,从而实现缂丝的全方位传播。

胡锦东[10](2020)在《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广告的发展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通过对中国现代广告设计的归纳与分析,发现中国现代广告设计中,或多或少总是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传统文化的内核通过一个个传统图形符号体现出来。广告已经成为了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一个优秀的广告,不单要有好的创意,在广告的传播过程中,优秀的文化、思想内核往往能够推动它的发展和传播。如今的广告,并不能仅仅只是起到了宣传商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受教育水平不断升高对广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创意方法层出不穷,抽象创意、形象美化、艺术表达、幽默夸张等广告设计思路为现代广告带来了丰富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思想文化、书法绘画、建筑风格、诗词歌赋这些传统文化形式都或多或少的可以通过视觉来进行接收。例如古诗古词可以通过与书法艺术相结合来表达意境、传统戏曲通过不同的脸谱来揭示人物性格、建筑通过精美的彩画彰显身份的尊卑。不同传统文化形式通过视觉作用被固定下来,成为传统图形符号,这些图形符号被运用到现代广告设计中,通过中华传统的文化共鸣,可以迅速地建立起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广告语境,助力了现代广告的传播;同时传统文化也通过与现代广告设计的联合而得到了新的传承与发展。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一方面,使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现代广告速食性、碎片化等特点的局限。传统文化通过图形符号的形式在广告中传播,使得其真正的文化内涵难以被观众所了解。不过随着世界不同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传统文化凭借着现代广告这种传播形式,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

二、民间美术与色彩视觉符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间美术与色彩视觉符号(论文提纲范文)

(1)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的装饰性特征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艺术风格
二、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特征
    (一)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造型
    (二)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色彩
三、结语

(2)东北民间美术视觉符号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东北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
二、东北文创产品现状
三、北民间美术视觉符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一)东北民间美术视觉符号直接应用在文创产品设计中
    (二)东北民间美术视觉符号融入到文创产品设计中
    (三)东北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与当下流行视觉元素的融合

(3)“国潮”视域下唐山皮影视觉设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2 “国潮”的概述
    2.1 何为“国潮”
        2.1.1 “国潮”的溯源
        2.1.2 “国潮”设计受众人群及其特征
        2.1.3 “国潮”设计的现状
    2.2 “国潮”设计特征
        2.2.1 应用中国本土化元素
        2.2.2 将传统融入现代
        2.2.3 在文化中倾注情感把握受众心理
        2.2.4 选择受众人群乐于接受的表现手法
    本章小结
3 唐山皮影及其文化特性和价值
    3.1 唐山皮影的概述
        3.1.1 唐山皮影的溯源与传承
        3.1.2 唐山皮影的制作工艺
        3.1.3 唐山皮影艺术风格
        3.1.4 唐山皮影的文化特性
    3.2 唐山皮影融入国潮风格的价值
        3.2.1 在设计中构建民族文化认同感
        3.2.2 传统文化符号的特殊表现形式
        3.2.3 融合产生传统艺术新生命
    本章小结
4 “国潮”视域下唐山皮影视觉符号的应用研究和应用方法
    4.1 “国潮”视域下唐山皮影视觉符号应用可行性分析
        4.1.1 “国潮”视域下唐山皮影视觉符号应用的背景
        4.1.2 “国潮”视域下唐山皮影视觉符号应用的独特性
        4.1.3 “国潮”视域下唐山皮影视觉设计的应用价值
    4.2 “国潮”视域下唐山皮影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4.2.1 图形意象的解构与重组
        4.2.2 古今色彩的碰撞与融合
        4.2.3 传统纹样的提取与精炼
        4.2.4 造型工艺的运用与保留
        4.2.5 本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本章小结
5 “国潮”视域下的唐山皮影视觉设计实践
    5.1 设计来源
    5.2 设计思路
    5.3 “气”宣传海报及系列文创
    5.4 “韵”宣传海报及系列文创
    5.5 “神”宣传海报及系列文创
    5.6 “形”宣传海报及系列文创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图片来源

(4)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从设计为人到设计育人——通识设计课程研究
    一、背景:设计育人
        (一)在人人设计的时代:数字时代的技术、设计与人
        (二)学科之显隐:包豪斯百周年纪念中缺席的设计通识
        (三)设计亦育人:当代高校美育发展视野下的通识设计教育
    二、概念:何谓设计通识
        (一)“高校”:高等教育层面
        (二)“通识”:面向通识教育和“通识”中西比较差异
        (三)设计——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的课程
        (四)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
        (五)通识与“专业通识”
    三、综述:研究史与问题
        (一)文献综述:从知识、理论、思维到课程实践
        (二)总体特征与突出问题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目的:从“概念”到“形式”
        (二)内容框架:“为什么—有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三)方法:从解决问题到基于“概念设计”的研究
    五、研究意义与目标
        (一)意义:育人与学科的不可分性
        (二)目标:学术材料、理论建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为什么:历史语境与当代使命
    第一节 设计成为通识——学科发展中的历史渊源
        一、设计通识与 19 世纪欧美大学艺术学科初创—诺顿美术课程中的设计教育
        二、设计通识与 20 世纪初期专业设计教育变革—早期包豪斯教育中的通识渊源及美国新包豪斯的通识设计思想
        三、设计通识作为战后设计研究的目的与结果—欧洲“设计思维”研究与“设计”成为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
        四、设计通识成为当代设计学科拓展动力——当代斯坦福设计思维引发的设计学科变革
        五、我国传统设计教育史“专业”与“通识”关系——传统造物中工匠职业教育与文人艺术的交互
    第二节 设计作为美育——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形式
        一、我国传统美育思想与设计美育的表现形式
        二、近现代我国高校“美育”理解变迁与设计美育特点
        三、当代我国高校“美育”发展历史机遇与困局并存
        四、设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美育载体的优点
        五、“设计美育”的当代中外美学理论基础
第二章 有什么:发展现状与比较思考
    第一节 贯通或是悬置?——中小学设计课程标准比较
        一、设计引领艺术、技术:英国国家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二、设计作为视觉艺术素养:美国国家艺术标准
        三、我国中小学设计教育的“标准悬置”与“裂隙修复”
    第二节 从基础到前瞻——高校通识设计课程比较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演化与课程制度形成
        二、美国大学通识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三、美国通识设计课程的主要类型与学科内容-功能特征
        四、高校通识设计课程:从“专业科普”迈向“育人联结与学科前瞻”
第三章 是什么:研究核心——概念、内容、课题方法
    第一节 课程概念思考
        一、概念回溯:“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内外两种视野
        二、内涵思考:比较视野下的课程内涵特征解析
    第二节 课程内容辨析
        一、学科内外:今天“设计”概念何为?
        二、育人对接:从核心素养视野到设计通识的核心素养
        三、设计实践/实验:“通过设计实践进行的教育”
    第三节 课题设计价值
        一、通识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
        二、过去教训:教学自身缺乏“设计”
        三、课题设计:使教学与课程成为一种“艺术”的核心
第四章 教什么:课程内容建构理论
    第一节 课程学视野:课程内容建构的学理基础
        一、当代课程理论中的课程内容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建构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通识与美育视野: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三层次理论
        一、通识与美育的目标指向与层次性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三层次理论
    第三节 学科视野:课程内容的知识与能力形态
        一、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知识形态:学科“破界”与“跨界”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核心能力: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第四节 设计通识的核心能力——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培养
        一、从设计形式4 属性看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基本类型
        二、基于知觉-媒介-抽象的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三、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四、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五、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第五章 怎么教: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第一节 课题的本质与设计方法研究——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一、课题的本质及其设计方法: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二、设计通识典型课题分析
        三、通识设计课题设计方法:差异与应对策略
    第二节 微观: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4 种类型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基于“知觉-媒介-抽象”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二、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三、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四、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
    第三节 中观:通识设计内容3 层次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设计语言”的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二、“设计返身”的课题设计研究
        三、“设计自由”的课题设计——在设计中自由
    第四节 课题设计方法总结与作为教学设计形式的展望
        一、微观和中观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总结
        二、宏观、抽象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展望
结论 “造物亦育人”——面向未来的高校通识设计课程
    一、异化与回应:设计作为一种通识性人文实践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再思考 ——设计学科核心素养与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三、课题设计作为育人体验设计和课程推广关键
附录一:本文专业案例分析与通识课题设计目录
附录二 西南交通大学通识课《设计美育Ⅰ:从艺术到设计》课程教学(2020-2021 秋季学期)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视觉符号视域下当代蒙古族皮雕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依据
    0.2 研究目标与内容
    0.3 研究创新点及方法
    0.4 文献综述
    0.5 时间与空间概念界定
第一章 蒙古族皮雕概述
    1.1 蒙古族皮雕的兴起与发展
        1.1.1 兴起背景
        1.1.2 发展现状
    1.2 当代蒙古族皮雕作品的分类
        1.2.1 依据作品的形式分类
        1.2.1.1 圆雕
        1.2.1.2 浮雕
        1.2.1.3 透雕
        1.2.2 依据作品的题材分类
        1.2.2.1 人物题材
        1.2.2.2 动物题材
        1.2.2.3 综合景象题材
        1.2.2.4 唐卡题材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当代蒙古族皮雕视觉符号的呈现
    2.1 当代蒙古族皮雕视觉符号的“能指”
        2.1.1 以形传神的图案
        2.1.2 点缀装饰的色彩
        2.1.3 天然的皮革肌理
    2.2 当代蒙古族皮雕视觉符号的“所指”
        2.2.1 像似符号:再现生活情景
        2.2.2 指示符号:体现游牧生活方式
        2.2.3 象征符号:映射文化习俗
    2.3 视觉符号视域下当代蒙古族皮雕的基本特征
        2.3.1 丰富的皮革肌理与精湛的雕刻工艺
        2.3.2 表达草原情怀与生态意识
        2.3.3 对应蒙古族文化与象征中华文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视觉符号视域下当代蒙古族皮雕的价值
    3.1 实用价值
        3.1.1 符合日常生活需求
        3.1.1.1 经久耐用
        3.1.1.2 便于携带
        3.1.1.3 舒适度高
        3.1.2 装饰、美化生活
    3.2 审美价值
        3.2.1 满足人的审美需要
        3.2.2 多样化的审美体验
        3.2.3 日常生活审美化
    3.3 文化价值
        3.3.1 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
        3.3.2 增强文化自信的途径
        3.3.3 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蒙古族皮雕的展望
    4.1 蒙古族皮雕的现存问题
        4.1.1 缺少创新型蒙古族皮雕创作团队
        4.1.1.1 专业从事蒙古族皮雕创作的人数少
        4.1.1.2 创作者学习民族文化不够深入
        4.1.2 作品同质化
        4.1.2.1 作品内容趋同
        4.1.2.2 缺少手工皮雕精品
    4.2 蒙古族皮雕的发展路径建议
        4.2.1 多渠道培养创新型创作人才
        4.2.1.1 高校开设蒙古族皮雕相关专业
        4.2.1.2 民间举办蒙古族皮雕传承活动
        4.2.2 创新蒙古族皮雕作品
        4.2.2.1 创新设计蒙古族皮雕图案
        4.2.2.2 创新设计蒙古族皮雕造型结构
        4.2.2.3 皮革材料与多种材料相结合
    4.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1:当代蒙古族圆雕作品图录
附录2:当代蒙古族浮雕作品图录
附录3:传统制皮工具图录

(6)东丰农民画的视觉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东丰农民画的发展与主要特征
    2.1 东丰农民画的起源与现状
        2.1.1 东丰农民画的起源
        2.1.2 东丰农民画的发展
        2.1.3 东丰农民画的现状
    2.2 东丰农民画的主要特征
        2.2.1 鲜明的地域特色
        2.2.2 丰厚的文化积淀
        2.2.3 多样的创作题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丰农民画的视觉语言分析
    3.1 东丰农民画装饰语言的地域性分析
        3.1.1 东北民俗符号
        3.1.2 满族剪纸元素
        3.1.3 梅花鹿吉祥纹样
    3.2 东丰农民画造型语言的独特性分析
        3.2.1 造型的意象化
        3.2.2 造型的抽象化
        3.2.3 造型的重复化
    3.3 东丰农民画色彩语言的个性化分析
        3.3.1 色彩的自由性
        3.3.2 色彩的象征性
        3.3.3 色彩的装饰性
    3.4 东丰农民画构图语言的多面性分析
        3.4.1 构图的饱满化
        3.4.2 构图的平面化
        3.4.3 构图的主观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丰农民画的视觉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4.1 东丰农民画的视觉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4.1.1 设计作品较少
        4.1.2 设计作品缺乏专业性
        4.1.3 受众接受度低
    4.2 不同地区农民画视觉语言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分析对比
        4.2.1 金山农民画的艺术特征与设计作品分析
        4.2.2 户县农民画的艺术特征与设计作品分析
        4.2.3 日照农民画的艺术特征与设计作品分析
    4.3 东丰农民画的视觉语言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优势
        4.3.1 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展现民俗文化魅力
        4.3.2 质朴与潮流的碰撞引发情感共鸣
        4.3.3 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增强视觉美感
        4.3.4 民俗与时尚的接轨提高品牌辨识度
        4.3.5 直观与创新的融合强化信息可读性
    4.4 东丰农民画的视觉语言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设计策略
        4.4.1 追求绿色设计
        4.4.2 体现文化特征
        4.4.3 注重品牌塑造
    4.5 东丰农民画的视觉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以“东丰鹿苑”为例
        4.5.1 设计理念
        4.5.2 设计定位
        4.5.3 设计展开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东丰农民画的视觉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展望
    5.1 东丰农民画的视觉语言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价值
        5.1.1 文化价值
        5.1.2 艺术价值
        5.1.3 经济价值
    5.2 东丰农民画的视觉语言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前景展望
        5.2.1 传承民俗文化
        5.2.2 锻造多元化的视觉传达设计发展形式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7)民族符号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1.3 论文基本内容
    1.4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完成论文的条件与方法
第2章 动画创作中的民族符号的概述
    2.1 符号的概念
    2.2 民族符号的概述
    2.3 民族符号的特征
第3章 民族符号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3.1 民族符号在动画创作中的分类
        3.1.1 民族符号中的视觉符号
        3.1.2 民族符号中的听觉符号
    3.2 民族符号中的视觉符号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3.2.1 民族符号中的视觉符号的功能
        3.2.2 民族符号中的视觉符号的分类
        3.2.3 民族符号中的视觉符号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3.3 民族符号中的听觉符号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3.3.1 民族符号中的听觉符号的功能
        3.3.2 民族符号中的听觉符号的分类
        3.3.3 民族符号中的听觉符号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第4章 民族符号与动画创作的相互给养
    4.1 动画为民族符号提供传承与传播的载体
    4.2 民族符号为动画创作提供素材
第5章 民族符号在蒙古族动画短片《莽古思》中的应用探索
    5.1 动画短片《莽古思》的创作背景
    5.2 动画短片《莽古思》的创作理念
    5.3 动画短片《莽古思》对于民族符号的应用实践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8)新媒体视域下的现代漫画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创新之处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媒体演化与漫画转型
    第一节 漫画与现代漫画
        一、漫画的基本特征
        二、现代漫画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前纸媒时代的漫画形态
        一、拟动态视效和讽喻主导的审美创造
        二、以记载生产活动为目的的文化参与
        三、路径狭窄单一的有限传播
    第三节 纸媒时代的漫画形态
        一、镜头叙事主导的审美创造
        二、以图解时代精神为目的的文化参与
        三、以纸本大众读物实现广泛传播
    第四节 新媒体时代的漫画形态
        一、交互性主导的多元审美创造
        二、以建构数字符号景观为目的的文化参与
        三、以全网即时通讯实现跨文化传播
第二章 新媒体与现代漫画的审美创造机制转型
    第一节 新媒体与现代漫画生产环境的转型
        一、日本漫画——从制作委员会模式到轻改竞争
        二、美国漫画——从亚文化视角到固化的商业模式
        三、中国漫画——从移植风格到寻求独立范式
    第二节 融合抽象与具象的图像叙事
        一、镜头语法的独立
        二、漫符形态的丰富
        三、世界景观的“超真实”化
    第三节 商品逻辑主导的文化拼贴
        一、商品性与审美性的合流
        二、大众文化的视觉符号拼贴
    第四节 故事文本隐含的价值生产
        一、对价值观念的融合与重建
        二、对传统美学的图解与再造
第三章 新媒体与现代漫画的符号消费机制转型
    第一节 阅读方式:从单向度阅读到交互阅读
        一、从图文分离到图文融合
        二、从凝神静观到交互阅读
    第二节 符码再造:角色形象主导的多元符号消费
        一、从强制编码到弱编码
        二、同构式解码与养成式消费
        三、群体理性的建构
    第三节 消费形态:从纸媒绘本到泛视觉文娱消费
        一、漫画与动画的融合及其符号消费机制
        二、漫画与影视剧的融合及其符号消费机制
        三、漫画与电子游戏的融合及符号消费机制
第四章 新媒体与现代漫画的文化参与机制转型
    第一节 民众形象的建构——从脸谱化想象到多元化图解
        一、他者建构的转型
        二、自我建构的转型
    第二节 国家形象的建构——从超级英雄到虚拟偶像
        一、从政治经济形象到文化形象
        二、从宏大主题阐释到日常生活审美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审美化解决
        一、对“个人化”社会问题的图解
        二、对现代都市异化与法治精神的阐释
第五章 新媒体与现代漫画的跨文化传播机制转型
    第一节 传统媒体时代的漫画跨文化传播
        一、前纸媒漫画时期
        二、报刊单页漫画时期
        三、现代漫画时期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的漫画跨文化传播
        一、传播渠道多元拓宽,跨越贸易壁垒
        二、强化文化涵容功能,弱化文化折扣效应
        三、生成通识文化符号,介入全球文化景观建构
        四、整合超媒介文本,传播文化形象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中国现代漫画的跨文化传播展望
        一、明晰定位——“国漫崛起”的商业口号与发展现状
        二、确立故事——“全龄”和“低幼”的题材取舍
        三、建构风格——重构“中国动漫学派”的可行性
        四、选择路径——多维度的漫画传播向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苏州缂丝的多元化视觉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及内容
    1.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苏州缂丝的概述
    2.1 苏州缂丝的历史发展
        2.1.1 苏州缂丝的诞生
        2.1.2 苏州缂丝的发展到鼎盛
        2.1.3 苏州缂丝的衰落
    2.2 苏州缂丝的生产工艺与织造技法
        2.2.1 生产工具和原料
        2.2.2 生产工艺流程
        2.2.3 织造技法
    2.3 苏州缂丝的传播现状与困境
        2.3.1 苏州缂丝的传播现状
        2.3.2 苏州缂丝的传播困境
第三章 苏州缂丝多元化的视觉传播内容及特性
    3.1 苏州缂丝多元化的视觉元素特征分类
        3.1.1 丰富多元的图案题材
        3.1.2 自然灵活的色彩特征
        3.1.3 和谐均衡的构图特征
        3.1.4 独特精湛的材质工艺
    3.2 苏州缂丝的视觉特性
        3.2.1 苏州缂丝的视觉认知
        3.2.2 苏州缂丝的视觉表征
        3.2.3 苏州缂丝的视觉修辞
        3.2.4 苏州缂丝的视觉美学特征
    3.3 苏州缂丝视觉传播的价值
        3.3.1 历史文化价值
        3.3.2 社会经济价值
        3.3.3 艺术审美价值
第四章 苏州缂丝视觉传播的受众分析
    4.1 受众的心理需求与行为选择影响因素
        4.1.1 受众的概念与特征
        4.1.2 受众的心理需求分析
        4.1.3 影响受众行为选择的因素
    4.2 问卷调查方案的确立
        4.2.1 调查的对象和目的
        4.2.2 问卷的调查实施
        4.2.3 定量研究结构分析
    4.3 苏州缂丝视觉传播受众深度访谈
        4.3.1 访谈问卷设置
        4.3.2 访谈结果总结
        4.3.3 受众特征分析
第五章 苏州缂丝的多元化视觉传播系统设计方法
    5.1 苏州缂丝视觉信息设计方法
        5.1.1 思维与功能的理念创新
        5.1.2 工艺材质的多元结合创新视觉表现
        5.1.3 叙事手法连接受众情感
    5.2 视觉传播媒介的多元选择
        5.2.1 增加影像媒介的大众娱乐功能
        5.2.2 技术主导的多元视觉传播形态
        5.2.3 整合媒介促进立体化传播
    5.3 苏州缂丝受众培养方法
        5.3.1 苏州缂丝的受众细分方法
        5.3.2 苏州缂丝品牌产品的层级化
        5.3.3 共性需求促进受众的跨层流动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图片与表格来源
附录二: 受众调查问卷
附录三: 深度访谈内容大纲
附录四: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主要成果

(10)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传统图形符号与现代广告设计概述
    2.1 图形符号的概述
        2.1.1 符号概述
        2.1.2 传统图形符号的概念
        2.1.3 传统图形符号的类型
        2.1.4 图形符号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2 传统图形符号的发展
        2.2.1 传统图形符号的起源
        2.2.2 传统图形符号的演变发展
        2.2.3 现代背景下的传统图形符号
    2.3 现代广告设计的概述
        2.3.1 广告的起源
        2.3.2 国外现代广告设计的发展
        2.3.3 国内现代广告设计的现状
第3章 传统图形符号与现代广告设计的联合
    3.1 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视觉应用
        3.1.1 传统图形符号造型语言的应用
        3.1.2 传统图形符号配色方案的应用
        3.1.3 传统图形符号的构图方法应用
        3.1.4 传统图形符号设计语言的应用
    3.2 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应用方法
        3.2.1 直接应用
        3.2.2 提炼重组
        3.2.3 传统图形符号应用反思
    3.3 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中的发展
        3.3.1 审美情趣
        3.3.2 宣传营销
        3.3.3 文化保护
第4章 传统图形符号与现代广告设计的价值分析
    4.1 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4.1.1 传统图形符号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4.1.2 传统图形符号在多媒体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4.1.3 传统图形符号在新媒体广告设计中的探索
    4.2 现代广告设计中传统图形符号的文化价值
        4.2.1 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文化传承
        4.2.2 传统图形符号中在现代广告设计中营造的心理认同
        4.2.3 传统图形符号中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美学价值
    4.3 现代广告因传统图形符号而产生的创新
第5章 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5.1 中国戏曲平面宣传广告设计实践构思
        5.1.1 设计理论支持
        5.1.2 设计灵感与构思过程
    5.2 中国戏曲宣传平面广告设计说明
        5.2.1 中国戏曲宣传平面广告中的传统图形设计
        5.2.2 中国戏曲宣传平面广告中的主要英文字体设计
        5.2.3 中国戏曲宣传平面广告中的传版式设计
    5.3 中国戏曲平面宣传广告实践设计应用与展望
        5.3.1 中国戏曲平面宣传广告实践设计应用展示
        5.3.2 实践设计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民间美术与色彩视觉符号(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的装饰性特征探析[J]. 李莹. 美与时代(上), 2021(09)
  • [2]东北民间美术视觉符号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李莹. 中国包装, 2021(09)
  • [3]“国潮”视域下唐山皮影视觉设计应用研究[D]. 王越箫.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12)
  • [4]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D]. 曹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5]视觉符号视域下当代蒙古族皮雕艺术研究[D]. 任嘉欣.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6]东丰农民画的视觉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徐晓臻.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9)
  • [7]民族符号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 温乐洋. 鲁迅美术学院, 2021(09)
  • [8]新媒体视域下的现代漫画转型研究[D]. 牛旻. 湖北大学, 2021(02)
  • [9]苏州缂丝的多元化视觉传播研究[D]. 王喆. 江南大学, 2020(04)
  • [10]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胡锦东.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民间艺术和色彩视觉符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