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现状与发展

地方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现状与发展

一、地方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现状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邹强,余朝晖,陈拥彬[1](2020)在《新时代地方高校学报转型发展的困境分析与路径选择——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文中提出高校学报是高校办学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地方高校学报普遍面临着体制性与结构性矛盾、生存与发展空间不足的困境,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地方高校学报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来审视地方高校学报的转型发展,可以从更深层面来分析影响地方高校学报建设与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制度因素,通过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更好地促进地方高校学报健康发展。

张建业,樊艳芳[2](2020)在《军改背景下军队院校综合性期刊发展策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军队革命性重整重塑的背景下,分析改革对军队期刊的影响,提出军队院校综合性期刊的发展策略,为军队期刊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通过CNKI检索收集文献,对有关军队院校进行调研,并结合《空军工程大学学报》有关统计数据及办刊实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军队院校期刊受改革影响,产生期刊业务不停动荡、人员流动加快、管理模式亟需重建等问题。【结论】军队院校综合性期刊应以人才培养为首要任务,找准生存位置,坚持综合性发展方向,合理利用期刊评价指标,在期刊知识生产、出版与发行全过程中积极运用媒体融合技术,并按照复合型、高素质的要求对编辑队伍进行全方位培养。

章诚,张爱梅[3](2020)在《十字路口的选择:高校社科学报转型研究述评》文中提出高校社科学报转型问题引起了学界、期刊界的广泛讨论,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按照研究脉络,关于高校社科学报转型研究可以细分为高校社科学报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研究、高校社科学报是否需要转型以及如何转型等议题。通过梳理研究成果可以发现,高校社科学报目前面临的"低水平重复""千刊一面"困境是共性问题,该问题受到主管部门及期刊界同仁的高度关注,主管部门和期刊界同仁都认同高校社科学报需要转型并给出了指导性政策和建议,在高校社科学报转型的路径选择上,有特色化、专业化、数字化等道路。上述研究成果虽然丰富,但存在过于宏观笼统、缺少实证数据支撑等不足,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社科学报转型的横纵向研究、高校社科学报转型的实证研究、新型传播方式对高校社科学报专业化转型的影响以及高校社科学报转型的多元主体作用及参与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陈宇航[4](2020)在《河南省高校社科学报学术影响力研究》文中指出高校社科学报是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着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办好高校社科学报对于繁荣社会科学文化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影响力作为学术界衡量学术期刊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对其进行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社科学报的专业性与权威性程度。截至2019年,河南省高校综合性学报34家,社会科学版学报仅13家,与综合性学报相比数量少。分析河南省高校社科学报影响力的发展水平,能够为推动河南省高校社科学报的发展以及社会科学工作的进步寻找着力点。对河南省高校社科学报学术影响力的研究主要运用实证研究法,以“文献集中离散定律”与“引文集中定律”为理论支撑;以“三大核心”期刊评价体系为评价标准;就评价指标而言,选用学术期刊评价指标的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web即年下载率进行数据比较,数据来源为“知网”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为保证数据的时效性,时间选取为2015—2019年。一方面,将河南省与北京市、湖北省、湖南省等省市的高校社科学报近五年入选“三大核心”期刊来源目录的数量进行对比,发现河南省高校社科学报中仅《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以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连续五年评选为核心期刊,但与其他省份相比数量较少,在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中影响力水平处于较低的位置。另一方面,对省内各高校社科学报学术影响力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各高校学报间影响力分布不均,尤其是重点院校与专科院校之间差距较大。通过省外与省内的双重比较分析,能够发现河南省高校社科学报影响力整体水平偏低。面对河南省高校社科学报学术影响力总体偏低的问题,亟需找出优化路径以提升学报影响力:通过打造特色栏目带动期刊发展;加强编辑选题策划能力,注重对学报学术质量的提升;稳定作者团队,向专家学者诚心约稿,增加优质稿源;发挥高校优势学科,利用高校优势以提高学报知名度;搭建网络平台,增加用户多元性,提升学术传播力。

宋婳婍[5](2020)在《《中州学刊》办刊特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州学刊》创刊于1979年,是一本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学刊创刊之初就担负着推动河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重任,并提出了“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办刊宗旨,旨在把《中州学刊》创办成为一个百家争鸣的学术园地。如今,《中州学刊》历经40年的成长已成为中国学术圈中颇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但是目前学术领域对《中州学刊》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尤其是关于《中州学刊》的办刊特色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通过对杂志社实地调研和《中州学刊》编辑的采访沟通,并运用编辑出版学理论以及个案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图表展示法等研究方法,从《中州学刊》办刊情况、办刊特色、作者构成、面临问题与发展路径等四方面对学刊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其次,《中州学刊》办刊历程主要经历了筹办初创期、发展改革期、融合发展期三个阶段,学刊在不同阶段中从发展不稳定到稳定,从发展传统媒体到新时代融合发展,都在不断在曲折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除此之外,学刊从1987年改革后经历了两任社长,虽然发展方向侧重不同,但都为《中州学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中州学刊》在创刊40年的风雨历程中,办刊特色也日益突出。在栏目整体设置方面,坚持合理性、地方性、时代性的栏目设置特色,发展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在编辑特色方面提出以编为主、编研结合、以编促研的三步方针,鼓励编辑走学术发展之路;学刊在版式设计上也独具特色,具有封面设计稳中有变、封二设计独具匠心以及封底设计物善其用的特点。同时,学刊在组织学术活动方面也十分得心应手,经常组织研讨会、学刊周年座谈会,以及参加社科院“智库”论坛。此外,还针对学刊作者的单位、基金项目、地域分布进行了量化分析,基于研究结果,同时发现了新媒体环境下学刊目前面临的出版周期长、转载量下降、编辑人员不稳定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新媒体传播渠道、创立知识付费平台、建立人才储备库等优化路径,促进《中州学刊》进一步优化发展,在学术领域做出更多贡献。通过对《中州学刊》的研究发现,它之所以能保持四十余年的良好发展,主要归功于定位准确的办刊宗旨,填补学术需求的空白以及高质量的作者队伍,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办出自己独有的特色,并对新事物一直抱有一颗学习借鉴之心。希望通过对《中州学刊》的研究能为学术期刊的发展壮大起到积极作用,推动良好学术氛围的形成。

吉鹏云[6](2020)在《我国出版学CSSCI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营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各种数据、信息和知识借助互联网进行储存和传播,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场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应用,逐渐从通讯工具转变成集发布信息、提供服务和商业盈利为一体的媒介平台。最早在2013年,出版学CSSCI期刊就尝试借助微信公众号连接读者,进行学术期刊的品牌营销活动。本文首先借助现有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学术期刊在微信公众号营销领域的研究现状。然后对出版学CSSCI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营销历程和基本情况作梳理和总结,发现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营销竞争日趋激烈,读者日渐增加的内容和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然而出版学CSSCI期刊仅将微信公众号视为学术论文分发、传播的补充渠道,没有充分利用机遇和自身优势,团队人员也缺乏专业的营销策略指导。借助互联网web2.0时代的消费者分析模型:SICAS,对出版学CSSCI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营销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在读者与期刊品牌互相感知阶段,公众号定位模糊、未经认证,以及外部推广活动不够,导致出版学CSSCI期刊公众号的品牌影响力有限,无法快速吸引目标读者;在激发读者兴趣,引发沟通阶段,出版学CSSCI期刊公众号的内容主题单一、分发方式不规律等问题导致公众号内容缺乏趣味和价值,读者产生不了与公众号沟通的兴趣;在读者与公众号交流互动阶段,菜单功能不够完善,读者体验不佳;在促进购买行为发生阶段,公众号商业盈利方式单一,读者的付费意愿不高;在读者体验分享阶段,由于出版学CSSCI期刊公众号缺乏引导读者分享的意识,也就无法知悉读者意见,反促二次营销。由于出版学CSSCI期刊的公众号营销活动整体呈现同质化、保守化的特点,本文选择微信传播指数高、市场化水平好的学术类公众号:壹学者、募格学术、学术志、社科学术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值得学习的经验和汲取的教训。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联合相关平台进行推广、引流活动,垂直营销感知目标读者;内容上平衡社会和学术类选题,降低阅读门槛以提高趣味性;建立读者社群,实现读者、编辑的实时沟通。然而,案例在公众号关联网页设计方面还有待优化,致使读者交互体验不佳;公众号的读者社群关系不够紧密,输出价值的活跃者数量较少,这类问题值得出版学CSSCI期刊公众号规避和思考。最后,结合社交媒体营销理论,以及双效原则强调出版机构社会效益和经验效益兼而有之的目标,对出版学CSSCI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营销提出建议。首先开通线上平台的引流入口,提高线上活动的类型和频率,联合有关组织举办学术类比赛,借此输送读者流量,提高学术期刊品牌的感知力;其次,平衡社会和学术类选题,鼓励读者协同内容生产,创新内容呈现方式以此提高公众号内容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三,定期更新链入资源,打通投稿审稿端,设计清新流畅的网页以及设置关键词回复,借此提升读者的交互体验,增强平台粘性;第四,结合出版学CSSCI期刊的资源优势,开发多种知识内容的产品和服务,利用消费者心理创新销售方式,促使读者产生购买决策;最后,建立读者社群,引导读者分享评价,并建立监测数据库,反促二次营销策略的调整。

孙吉娟[7](2020)在《方梦之译学思想研究 ——“一分为三”方法论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方梦之是我国当代着名的翻译理论家,其在科技翻译研究、译学辞典编撰、翻译期刊创办等领域均作出了卓越的奠基性工作,其构建的应用翻译学范畴框架开中国乃至世界应用翻译学科体系研究之先河。方梦之用宏观、中观、微观的三分法来研究翻译:宏观上,翻译的原则有达旨、循规、共喻三端,“一体三环”的时空图展示了当代翻译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其内涵,翻译活动参与者以作者、译者、读者为三要;中观上翻译策略追溯其理论渊源、目的指向和技术手段,以直译、意译、零翻译的三元图包罗其详;微观研究则侧重在语法、修辞和逻辑三科。本文重点对方梦之一分为三的方法论与应用翻译学研究成果之间的关联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阐述该方法论对当下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借鉴意义。与文学翻译研究的历史悠久,理论庞杂相比,国内的应用(文体)翻译起步较晚,理论视域窄化。具体来说,在方梦之等国内学科领航人的带动下,应用翻译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精的发展历程,走出了理论建构的困难期,在本体论、认识论、教学论、方法论、技术论等方面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走上了独立学科的发展方向,走出了一片不断拓展的学科体系疆域。其中很多研究成果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国内学界对此尚未展开系统研究。本文的价值之一就是完善学术思想史上这一重要的环节。在方梦之的学术研究中处处体现着一分为三的方法论意识。打破二分的对抗和隔阂,继承古代文论、借鉴西方译论学说,提倡“一”中不仅有“二”,更要有“三”的整体、动态、分层、发展的译论观。笔者在文中有意识地揭示该方法的独特性、合理性和现代性,努力尝试提升此法在翻译研究中的普遍性。所以,一分为三正是方梦之译学思想和翻译活动的主旨要害,是其译学观的关键,也是方梦之整体译学思想方法论的高度浓缩。因此,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三:一是国内首次对方梦之的翻译学思想进行系统的专题研究,具有丰富翻译家史料,完善中国应用翻译思想史的历史价值;二是方梦之作为我国应用翻译学科体系建构的领军性代表人物,对其个体的研究也是对我国应用翻译学发展历史脉络的梳理和反思,具有学科建构、发展、反思和批判之学科促进建设意义;三是一分为三哲学方法论视角的提出,对方梦之译学思想和译学活动具有提纲挈领之用,同时也为翻译学的元理论发展提供方法论的哲学关照和启示。论文正文共分为八章内容,以一分为三的译学方法论为主线,以方梦之对应用翻译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理论的本体研究为主体,以同时期东西方相关译论为参照,以方梦之的翻译学思想与翻译学术活动(创办期刊、主持会议、编撰辞典等)之间的内在关联为呼应。宏、中、微三论结构平衡,翻译理论探究与翻译活动实践同条共贯,共显其一分为三的要义。“绪论”中,在综述方梦之的学术成果、代表作评论、学术思想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本课题的研究缘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二章是一分为三的方法论总论,也是本文的灵魂。笔者通过梳理“一分为三译学观”的历史渊源和前沿要点,将一分为三定位于翻译学的哲学方法论层面,其在方梦之的学术研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意义。后面三至五章侧重阐发方梦之在应用翻译学理论体系建构中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研究主张及其一分为三方法论的研究意义。分别指向:方梦之构建一分为三的应用翻译理论研究体系,应用翻译的中观策略研究,翻译技巧微观研究的三基础:语法、修辞和逻辑。宏观体系建构系统、辩证;中观凸显“三”的要素,具有拓展学科理论发展的潜力;微观研究三位一体,激活了翻译实践提升为翻译理论的生命力。基于以上翻译理念,紧接的两章分别探讨了方梦之翻译学术活动之创办《上海翻译》期刊和编纂译学辞典。这一部分既是作为对方梦之翻译学术活动的总结,也是对应用翻译(学)学科建设的反思和批判,同时,论述过程本身特别加强了对方梦之提出或者应用的一分为三方法论的逐层剖析。结语部分,一方面对方梦之的译学贡献进行总结和研判,尤其是充分肯定其对一分为三的译学方法论的成功运用;另一方面指出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可拓展领域。总之,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挖掘具有中国哲学色彩的一分为三方法论与应用翻译理论研究的契合,具有重要的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复兴民族精华的现实意义。

刘维卿[8](2020)在《内蒙古学与学术期刊的动态关系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内蒙古学这个概念在2018年第一届内蒙古学论坛正式亮相,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学科构建的研究与讨论,而内蒙古学这门新学科构建所有问题的研究与探讨,都离不开学术期刊这个平台。由于内蒙古学是近两年提出的概念,加上内蒙古学界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又不够重视,其各方面的探讨还不够成熟。所以该研究首先探讨了内蒙古学构建的一些基本问题;其次,探讨内蒙古学术期刊与内蒙古学构建的关系,以动态的视角论证了学术期刊与内蒙古学这两个主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关系,在学科发展初期,内蒙古学对内蒙古学术期刊依赖性比较强;随着内蒙古学构建的深入,其影响力逐步提升,和学术期刊的关系便上升至互相支撑共同发展的阶段。

郭书剑[9](2020)在《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文中指出当前中国大学人才竞争的主要对象是制度化学术精英,中国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强势群体亦是制度化学术精英。作为政府与大学协作的产物,制度化学术精英因拥有经官方认证的学术权威与学术声誉而受到大学的强烈推崇与热烈追求。大学围绕制度化学术精英而展开的人才竞争直接刺激并引发学术精英的流动。某种意义上,制度化精英主义愈兴盛则大学学术精英竞争愈激烈,而大学学术精英竞争愈激烈则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愈频繁。1999年以来,中国大学学术精英在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的不同层次大学间进行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大学学术精英在全国的分布格局随各地、各校人才竞争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总体上,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散中有聚”“聚中有散”;以跨域流动为主,但同域流动现象亦值得关注;众多普通院校和地方城市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具活力的机制、更富成效的举措在学术精英竞争中“异军突起”,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成了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新局面。中国地方政府人才竞争的背后是为经济增长而竞争,更是为政治晋升而竞争。为赢得政治锦标赛,地方政府所出台的人才政策对大学学术精英流动具有较强的激发性、引导性与支持性。因地制宜制定人才政策,与时俱进变革人才政策,是地方政府维持人才竞争力、保持人才竞争优势的必要之举。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大学重点建设的逻辑是竞争博弈,而竞争博弈的载体则是学术锦标赛。在市场化大学排名与行政化学科评估的驱动下,中国大学着重以学术管理资本主义的方式吸引海内外学术精英,以不断争取国家的政策关照与政府的重点支持。大学人才竞争所促成的流动,对学术精英学术发展的影响,既有特殊性也存共通性。大部分学术精英流动后的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和学术竞争力得到提高。这一方面是由于流动对知识生产与创新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则与学术锦标赛密切相关,其不仅驱动大学支持学术精英发展学术,还驱动大学要求学术精英发展学术。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是一个复杂现象。由于学术精英吸收能力的异质性与学术精英竞争优势的可转移性,大学学术精英流动对大学发展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可以明确的是,学术精英流入对大学学科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学术精英流出对大学学科发展的消极影响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基于此,学术精英流动不应成为大学间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更不应诱致大学间针锋相对的“人才战争”。在面向世界、追求卓越的发展战略下,需要正确理解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以客观冷静的态度、以历史的、发展的、全球的眼光认识和体察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所具有的阶段性、特殊性和一般性。这对中国大学全面深刻地了解自己,实事求是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双一流”建设目标、采取正确有效的学术精英队伍建设策略至关重要。

叶祝弟[10](2019)在《综合性学术期刊评价困境蠡测——综合性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建构略论》文中研究指明综合性不是制约综合性学术期刊发展的"陷阱",而是优势,应探求以问题导向为中心,以跨学科研究为基点,以专题策划为抓手,以个性和特色为追求,以推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动力,以推进学术研究、探求真理知识和服务现实需要为旨归的综合性。综合性学术期刊评价应充分尊重、保障和促进有特色和个性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的发展,应充分估计综合性学术期刊的复杂性,评估的前提是做好科学的划分,科学划分的标准是各类期刊都能得到发展和客观公正评估。综合性学术期刊评估应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主体性,重建基于"共同的信念、价值和规范"的跨学科学术共同体。此外,应该坚持将学术性和思想性作为学术期刊学术产品评价的根本标准;学术评价最终应回归学术批评,让学术批评真正成为学术评价生态重建的基石和关键。

二、地方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现状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方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地方高校学报转型发展的困境分析与路径选择——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制度变迁理论与地方高校学报的建设和发展
二、地方高校学报建设与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外因之困:依赖固有传统致使学报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1.综合性的期刊定位格局难以突破
        2.一校一刊的期刊布局难以形成聚合效应
        3.内向性的特点弱化了学术交流作用
        4.编研分离的机制制约了编辑素质提升
    (二)内因之殇:依赖现成路径致使学报生存与发展面临双重制约
        1.实力不济形成了期刊相对弱势的生态格局
        2.同质化定位难以形成期刊的发展特色
        3.优质稿源匮乏难以形成期刊的核心竞争力
        4.边缘化的处境制约了期刊的健康发展
三、制度变迁视域下地方高校学报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遵循办刊规律,充分关照制度变迁的利益攸关方
    (二)把握办刊政策,积极发挥正式制度的导向作用
    (三)立足期刊定位,有效发挥非正式制度的效用
    (四)重建编辑身份,合理引导“诱致性制度变迁”
    (五)明确组织使命,努力构建组织与制度共生的制度环境

(3)十字路口的选择:高校社科学报转型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社科学报现状及面临困境梳理
    1.主管部门的关注
    2.期刊界同仁的反思与总结
        (1)对高校社科学报总体性反思与总结
        (2)不同类别高校社科学报反思与总结
二、高校社科学报是否需要转型?
    1.主管部门的倡导与努力
    2.期刊界同仁的讨论
        (1)坚持综合性发展道路的主要观点
        (2)坚持高校学报转型的主要观点
三、高校社科学报的转型路径
    1.特色化转型
    2.专业化转型
    3.数字化转型
四、研究总结与讨论

(4)河南省高校社科学报学术影响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学术影响力及其评价标准介绍
    一、学术影响力
    二、评价指标选取
    三、“三大核心”期刊评价体系
        (一)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评价体系
        (二)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
        (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评价体系
    小结
第二章 河南省高校社科学报状况及影响力比较
    一、河南省高校社科学报总体状况
        (一)地域分布
        (二)期刊层次情况
        (三)刊期情况
    二、河南省与其他省市高校社科学报影响力比较
        (一)“CSSCI”来源期刊目录占比情况
        (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占比情况
        (三)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占比情况
    三、河南省内各高校社科学报学术影响力比较
        (一)影响因子分析
        (二)Web即年下载率分析
        (三)基金论文比分析
    小结
第三章 河南省高校社科学报学术影响力提升策略
    一、培育特色栏目,推动期刊发展
    二、提高编辑素质,注重学术质量
    三、稳定作者队伍,增加优质稿源
    四、利用优势学科,扩大学报影响力
    五、搭建网络平台,提升学术传播力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中州学刊》办刊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学术影响力
        2.办刊特色
        3.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
        1.个案分析法
        2.文献分析法
        3.数据分析法
    (四)创新之处
        1.研究对象创新
        2.研究内容创新
        3.研究目的创新
一、《中州学刊》办刊情况概述
    (一)发展历程
        1.筹办初创期(1979-1981):从《学术研究辑刊》到《中州学刊》
        2.成长改革期(1982-2013):从双月刊到月刊
        3.融合发展期(2014—至今):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
    (二)历任社长
        1.汤漳平:侧重人文科学研究
        2.李太淼:侧重社会科学研究
    (三)办刊优势
        1.拥有资源与资金“双保障”
        2.社科院主办学术氛围浓厚
        3.坚持“十六字方针”的办刊理念
二、《中州学刊》的办刊特色
    (一)《中州学刊》栏目整体特色分析
        1.科学性——追求栏目“形散而神不散”
        2.地方性——栏目遵循“立足河南,面向全国”
        3.时代性——栏目设置紧扣“热点”及时更替
    (二)《中州学刊》编辑特色分析
        1.以编为主——建立组稿与重点选题公示制度
        2.编研结合——倡导编辑“学者化”
        3.以编促研——鼓励编辑“全方位”发展
    (三)《中州学刊》版式特色分析
        1.稳中有变的封面设计
        2.独具匠心的封二设计
        3.物善其用的封底设计
    (四)《中州学刊》学术活动特色分析
        1.结合重点选题举办学术研讨会
        2.定期举办学刊周年座谈会
        3.参与社科院“智库”论坛
三、《中州学刊》作者构成现状分析
    (一)作者单位构成分析
        1.作者大部分具有多重身份
        2.受到科研机构独特青睐
        3.出版机构、省委党校作者人数较少
    (二)作者基金项目等级分析
        1.有基金项目资助的文章数每年占很大比例
        2.国家级项目最多,省部级次之
        3.校级基金项目超过市厅级
    (三)作者地域构成分析
        1.河南地区为主,辐射周边省份
        2.发达地区较多,偏远地区较少
        3.真正来自国外的作者较少
四、《中州学刊》面临问题及发展路径
    (一)《中州学刊》面临的问题
        1.出版周期较长,学术热点发表有所延迟
        2.全文转引量近十年有所波动,期刊影响力亟待扩大
        3.学刊编辑人员流动较大,梯队建设有待加强
    (二)《中州学刊》的发展路径
        1.完善新媒体传播渠道,及时发布学术热点
        2.创立知识付费平台,提升知识服务意识
        3.建立人才储备库,提高编辑福利待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出版学CSSCI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营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微信应用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
        1.1.2 学术期刊积极建设微信公众号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营销研究综述
        1.2.2 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营销研究综述
        1.2.3 出版学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营销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及研究路径
        1.4.1 研究理论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路径
    1.5 创新点
2 我国出版学CSSCI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基本情况
    2.1 我国出版学CSSCI期刊公众号的发展历程
        2.1.1 萌芽期(2013年以前)
        2.1.2 增长期(2014年至2016年)
        2.1.3 竞争期(2017年至今)
    2.2 社交媒体营销理论视角下出版学CSSCI期刊公众号的机遇
        2.2.1 高质量的读者协创内容
        2.2.2 微信公众号后台分析读者数据
        2.2.3 借助人际连接提高分众传播效率
        2.2.4 即时互动的体验空间
    2.3 社交媒体营销理论视角下出版学CSSCI期刊公众号的挑战
        2.3.1 公众号内容同质化严重
        2.3.2 微信读者的需求把握不准
        2.3.3 资源共享积极性不高
3 我国出版学CSSCI期刊公众号营销现状和问题分析
    3.1 我国出版学CSSCI期刊公众号营销现状
        3.1.1 学术期刊-读者感知情况分析
        3.1.2 产生兴趣-形成互动情况分析
        3.1.3 读者与期刊建立连接-交互情况分析
        3.1.4 读者行动-产生购买行为情况分析
        3.1.5 读者体验-分享情况分析
    3.2 我国出版学CSSCI期刊公众号营销的问题
        3.2.1 公众号-读者感知失焦,品牌营销效果不佳
        3.2.2 推送内容趣味性不够,难以引发读者互动
        3.2.3 平台功能不完善,读者交互体验差
        3.2.4 商业盈利形式单一,读者付费意愿不高
        3.2.5 忽视引导读者体验分享,口碑营销意识不高
4 案例分析
    4.1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壹学者”营销策略
        4.1.1 联合同类平台举办学术大赛,品牌精准营销
        4.1.2 提供学术社交价值,激发读者兴趣
        4.1.3 刊网合作资源联动,提供信息交互便利
        4.1.4 推出多级会员服务,打造特色盈利模式
        4.1.5 培育兴趣小组文化,鼓励学者分享观点
    4.2 综合性学术类公众号营销策略
        4.2.1 母子账号互引流量,提高用户感知效率
        4.2.2 聚焦生活资讯类选题,契合年轻群体的阅读兴趣
        4.2.3 自动回复文本介绍菜单功能,完善用户交互体验
        4.2.4 销售课程和广告推广,促进流量变现
        4.2.5 以微课为纽带建立社群,搭建分享渠道
    4.3 案例分析对出版学CSSCI期刊公众号营销的启示和教训
        4.3.1 案例值得借鉴的经验
        4.3.2 案例值得汲取的教训
5 我国出版学CSSCI期刊微信公众号营销的建议
    5.1 借助平台联动与活动推广,精准感知、吸引读者
        5.1.1 开通平台间互引入口,高效导流读者
        5.1.2 改善线上活动的类型和频率,激活沉默读者
        5.1.3 联合举办学术比赛,扩大社会影响力
    5.2 提升内容趣味和价值,激发读者兴趣
        5.2.1 平衡学术论文与学术资讯,引发读者参与讨论
        5.2.2 PGC+UGC内容生产模式,突破纸刊来源局限
        5.2.3 提高内容编辑技巧,定期推送培养习惯
    5.3 更新优化平台功能,改善读者交互体验
        5.3.1 定期更新链接资源,打通投稿审稿端
        5.3.2 统计读者常见问题,设立关键词回复
        5.3.3 设计清爽整洁的页面,确保流畅和灵敏度
    5.4 创新知识变现形式,提高购买转化率
        5.4.1 利用资源和人员优势,开发知识内容服务
        5.4.2 结合消费者心理,创新产品销售形式
    5.5 建设读者交流社群,监测反馈评价
        5.5.1 紧密社群关系,鼓励转发分享
        5.5.2 建立读者数据库,便于营销策略调整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及成果
    一、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一、《中国出版》微信公众号
    二、《出版发行研究》微信公众号
    三、《科技与出版》微信公众号
    四、《出版科学》微信公众号
    五、《现代出版》微信公众号
    六、《编辑之友》微信公众号
    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微信公众号
    八、“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微信公众号
致谢

(7)方梦之译学思想研究 ——“一分为三”方法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方梦之研究综述
        1.2.1 方梦之成果掠影
        1.2.2 对代表作的评论
        1.2.3 对方梦之学术思想的评价
        1.2.4 方梦之批评中存在的问题
    1.3 方梦之其人其事
        1.3.1 方梦之的学生时代
        1.3.2 厂矿工作及翻译
        1.3.3 研究所翻译
        1.3.4 步入教坛(1978年至今)
    1.4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
        1.4.1 本课题的理论价值
        1.4.2 本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
        1.4.3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二章 方梦之一分为三翻译观的形成
    2.1 “一分为三译学观”之解读
    2.2 一分为三译学观的哲学内涵
        2.2.1 一分为二的利弊
        2.2.2 一分为三的显现
        2.2.3 一分为三的优势
    2.3 一分为三与翻译学方法论
        2.3.1 一分为三与哲学方法论
        2.3.2 翻译学的方法论
        2.3.3 一分为三与翻译哲学方法论
    2.4 一分为三:从翻译标准到翻译哲学方法论
        2.4.1 作为翻译标准的一分为三
        2.4.2 翻译哲学方法论关照的一分为三
    2.5 方梦之的一分为三译学观
第三章 方梦之构建一分为三的应用翻译研究体系
    3.1 应用翻译研究(学)学科体系建设历程
        3.1.1 文体研究切入,扩大翻译语域
        3.1.2 宏观构思,分层建构
        3.1.3 本体三分,自成一体
    3.2 应用翻译研究自成体系
        3.2.1 “应用文体翻译”范畴
        3.2.2 在译学体系中的方位
        3.2.3 宏观一分为三的方法论意义
    3.3 翻译活动三要素:作者、译者、读者
        3.3.1 三要素整体观
        3.3.2 译者主体的研究历程
        3.3.3 译家研究的时空与学科三维考量
    3.4 应用翻译标准:达旨、循规、共喻
        3.4.1 应用翻译原则之现实关照
        3.4.2 达旨:达到目的,传达要旨
        3.4.3 循规:规范之常在
        3.4.4 共喻:译文适应性
第四章 方梦之的中观策略思想研究
    4.1 中观策略概说
        4.1.1 国内外关于“翻译策略”的研究概述
        4.1.2 中观策略研究的意义
        4.1.3 方梦之对翻译策略的研究路径
    4.2 翻译策略三要素:理论因子、目的指向和技术手段
        4.2.1 理论因子的考量
        4.2.2 目的指向的诠释
        4.2.3 技术手段的考察
        4.2.4 译学方法论的启示
    4.3 翻译策略三元图:直译、意译、零翻译
        4.3.1 三元图的翻译语言意义观
        4.3.2 直译、意译的重新范畴化
        4.3.3 零翻译的理论研究
    4.4 我国三位一体的翻译策略类聚研究
        4.4.1 本土研究的理据
        4.4.2 自主开发的策略述评
        4.4.3 应用翻译策略之走势
    4.5 中观策略之批评
        4.5.1 中观策略的评价
        4.5.2 方法论意义
第五章 方梦之微观技巧研究:语法、修辞和逻辑三位一体
    5.1 翻译技巧的历史性和当代性
    5.2 技巧理论化的理据
        5.2.1 上下贯通、立足实践
        5.2.2 从实践总结走向理论研究
        5.2.3 理论发展性
    5.3 语法学视角
        5.3.1 语法(言)学在翻译学体系中的位置
        5.3.2 方梦之的翻译语言等值观
        5.3.3 翻译技巧与语言学理论同步发展
    5.4 修辞学视角
        5.4.1 修辞与翻译的契合
        5.4.2 应用翻译修辞观——译文的得体
        5.4.3 对方梦之翻译修辞观的评价
    5.5 逻辑学视角
        5.5.1 逻辑思维与语言翻译
        5.5.2 “逻辑学”是“翻译学”的基础学科
        5.5.3 逻辑对翻译研究的功用
        5.5.4 应用文体翻译需要逻辑思维
    5.6 语法贯通、修辞立诚、逻辑关联
第六章 创办《上海翻译》,构建应用翻译之三维阐释
    6.1 创办过程
        6.1.1 创刊背景
        6.1.2 创刊特色
        6.1.3 创刊艰辛
    6.2 创办思想:作者—编者-读者三结合
        6.2.1 稳定的作者队伍
        6.2.2 做专家型主编
        6.2.3 与读者的互动
    6.3 引领前沿
        6.3.1 国际译学视野
        6.3.2 凸显刊物的战略导向
    6.4 应用翻译研究之三维阐释
        6.4.1 聚焦应用(文体)翻译
        6.4.2 探讨翻译理论的应用性研究
        6.4.3 关照应用型翻译问题
第七章 编撰译学辞典,创立“一体三环”译学观
    7.1 方梦之与辞典编纂
        7.1.1 衷怀辞书
        7.1.2 编纂历程
    7.2 译学辞典批评
        7.2.1 编纂译学观
        7.2.2 编者主体性
        7.2.3 读者意识
    7.3 编纂思想:一体三环
        7.3.1 一体三环论
        7.3.2 一体三环论之评价
        7.3.3 一体三环的方法论价值
    7.4 辞典与构建中国译学话语体系
第八章 结语:方梦之与中国翻译思想史
    8.1 方梦之译学思想的总体特征
    8.2 方梦之译学思想对当下译学研究的启示
    8.3 本研究的局限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方梦之着译年表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的论文
致谢

(8)内蒙古学与学术期刊的动态关系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基础
    (一)属于内蒙古学范畴的研究
    (二)有关内蒙古学学科构建的代表性研究
    (三)有关学术期刊和学科建设关系的代表性研究
二、构建特色鲜明的内蒙古学
    (一)构建内蒙古学的重要意义
        1.阐释清楚内蒙古的迫切需要
        2.对内蒙古进行整体研究的迫切需要
        3.为内蒙古重大决策和现实问题提供既符合科学研究规范,又具有实用性,能指导实践的原理、观点、方法
        4.对于保护、传承和弘扬地区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蒙古学与城市学的区别
        1.内蒙古学研究的空间范围比城市学更广
        2.内蒙古学研究的动态性比城市学更强
        3.内蒙古学研究更突出问题导向
    (三)内蒙古学的概念与学科性质
        1.内蒙古学的概念
        2.内蒙古学的性质
        (1)内蒙古学是以内蒙古地区为研究中心区域的地方性学科
        (2)内蒙古学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3)内蒙古学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应用性学科
    (四)内蒙古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1.内蒙古学的研究对象
        2.内蒙古学的学科体系
    (五)内蒙古学的研究方法
    (六)内蒙古学的构建路径
        1.内蒙古学的内在建制
        2.内蒙古学的外在建制
三、内蒙古学与内蒙古学术期刊的动态关系分析
    (一)内蒙古学对有关学术期刊的依赖阶段
        1.推动内蒙古学研究成果的传播
        2.推动内蒙古学研究主体的形成
        3.推动内蒙古学创新发展
    (二)学术期刊和内蒙古学互为支撑,共同发展阶段
        1.提升内蒙古核心期刊对内蒙古学研究的关注度,打造内蒙古学研究特色专栏
        (1)提升内蒙古核心期刊对内蒙古学研究成果的关注度
        (2)在已有成熟期刊栏目中开辟出新的“内蒙古学研究”栏目
        (3)打造研究内蒙古学的内部刊物
        2.提高内蒙古学术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和学科意识,加强学术期刊编辑队伍的建设
        3.加强学术梯队建设,提高学科科研水平,为学术期刊提供优质的稿源
        4.实现内蒙古学学科构建与学术期刊编辑人才与资源共享

(9)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核心概念
    三、文献述评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生成
    第一节 制度化精英主义及其内涵
        一、何谓制度化精英主义
        二、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文化生态
    第二节 制度化精英主义的历史溯源
        一、前制度化精英主义时期
        二、制度化精英主义的萌发与成长
        三、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成熟与定型
        四、制度化精英主义的形变与转型
        五、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新发展
    第三节 学术精英制度化与制度化学术精英
        一、人才计划:制度化学术精英的“温床”
        二、多元互动:制度化学术精英的生成
        三、被接受的制度化:学术精英与学术共同体
第二章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概况与特征
    第一节 “两院”院士流动概况
        一、流动规模
        二、流动方向
    第二节 “长江”“杰青”流动概况
        一、流动规模
        二、流动方向
    第三节 “四青”人才流动概况
        一、流动规模
        二、流动方向
    第四节 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整体概况与主要特征
        一、整体概况
        二、主要特征
第三章 政策驱动与学术精英流动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人才竞争
        一、为经济增长而竞争
        二、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
        三、政策激励与人才竞争
    第二节 地方政府人才政策的要义
        一、部分省级政府人才政策的要义
        二、部分非省会中心城市人才政策的要义
        三、地方政府人才政策的主要特征与革新空间
    第三节 人才政策与学术精英流动
        一、学术精英是人才政策的重要对象
        二、人才政策势差客观存在
        三、人才政策效力有弱化风险
第四章 锦标赛制与学术精英流动
    第一节 学术锦标赛与大学排名
        一、大学为何参与学术锦标赛?
        二、大学如何提升大学排名?
    第二节 大学声誉竞争与学术精英流动
        一、大学学术精英的市场需求度
        二、大学竞争学术精英的策略
        三、大学引才策略对学术精英流动的影响
    第三节 学术精英竞赛型流动及其效益
        一、学术精英学术流动的效益
        二、学术精英行政调动的效益
        三、竞赛型流动与学术精英发展
第五章 学术精英流动与大学发展
    第一节 学术精英流动对流入大学的影响
        一、“985”大学学术精英引进及其影响
        二、“211”大学学术精英引进及其影响
        三、普通大学学术精英引进及其影响
        四、小结
    第二节 学术精英流动对流出大学的影响
        一、“985”大学学术精英流出及其影响
        二、“211”大学学术精英流出及其影响
        三、普通大学学术精英流出及其影响
        四、小结
    第三节 学术精英流动与大学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学术精英流动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二、学术精英吸收能力及其异质性
        三、学术精英竞争性优势的可转移性
第六章 关于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反思
    第一节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阶段性
        一、深化改革促进的高等教育自主化
        二、快速发展推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一流化
        三、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阶段性及其形成
    第二节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特殊性
        一、人才计划支配的学术精英流动
        二、事业单位制异化的学术精英流动
    第三节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一般性
        一、世界一流大学运动与中外大学学术精英流动
        二、加快推进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国际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发表情况
后记

(10)综合性学术期刊评价困境蠡测——综合性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建构略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千刊一面还是百舸争流:综合性学术期刊现状再认识
二、评价方法:整体评价、分学科评价还是分类评价
三、综合性学术期刊评估的根本准则:保持学统与道统的统一
四、建构综合性学术期刊评估体系

四、地方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现状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地方高校学报转型发展的困境分析与路径选择——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J]. 邹强,余朝晖,陈拥彬. 出版发行研究, 2020(11)
  • [2]军改背景下军队院校综合性期刊发展策略[J]. 张建业,樊艳芳.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09)
  • [3]十字路口的选择:高校社科学报转型研究述评[J]. 章诚,张爱梅.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4]河南省高校社科学报学术影响力研究[D]. 陈宇航. 河南大学, 2020(04)
  • [5]《中州学刊》办刊特色研究[D]. 宋婳婍. 河南大学, 2020(02)
  • [6]我国出版学CSSCI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营销研究[D]. 吉鹏云. 南京大学, 2020(02)
  • [7]方梦之译学思想研究 ——“一分为三”方法论的视角[D]. 孙吉娟. 上海大学, 2020(03)
  • [8]内蒙古学与学术期刊的动态关系探究[J]. 刘维卿. 前沿, 2020(02)
  • [9]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D]. 郭书剑.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10]综合性学术期刊评价困境蠡测——综合性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建构略论[J]. 叶祝弟. 学术界, 2019(08)

标签:;  ;  ;  ;  ;  

地方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现状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