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误诊22例观察

结肠癌误诊22例观察

一、22例结肠癌误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左开荣,陈力,张义,代红,刘元兵[1](2021)在《64排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月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接受64排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128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评估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28例结肠癌患者中,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发现结肠肿块59例,结肠增厚56例,结肠周围侵犯49例,淋巴结转移43例,肝转移22例,腹膜转移5例,肺转移6例,卵巢转移1例,肠梗阻5例,诊断准确率86.62%,误(漏)诊率13.62%,其检出指标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准确可靠,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张莉[2](2021)在《SATB2和S100P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探讨SATB2蛋白和S100P蛋白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及DNA错配修复蛋白(MMRP)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观察二者与KRAS、NRAS、BRAF基因突变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术后标本及癌旁组织各144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癌组织、癌旁组织进行检测,通过观察SATB2、S100P及EMT相关蛋白(β-catenin、E-cadherin)和MMRP(MLH1、MSH2、PMS2、MSH6)的表达情况,分析SATB2和S100P与EMT相关蛋白及MMRP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其中44例结直肠癌术后样本中KRAS、NRAS、BRAF基因的突变情况,进一步分析SATB2和S100P蛋白与上述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1)SATB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低于癌旁黏膜组织(97.9%)(X2=16.911,P<0.01),从染色强度方面比较发现,SATB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强阳性表达(41.67%)、中度阳性表达(34.03%)、弱阳性表达(8.33%)、阴性表达(15.97%),而在癌旁黏膜组织中阳性的表达均为强阳性(97.9%)(X2=109.026,P<0.01)。并且SATB2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ATB2在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2)S100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9%,高于癌旁黏膜组织(4.2%)(X2=114.396,P<0.01),并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100P在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3)SATB2与S100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成负相关(rs=-0.209,P=0.012<0.05);(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随着SATB2表达的降低,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增加和E-cadherin阳性表达有下降趋势(rs=-0.321,P<0.01;rs=0.270,P<0.01)。S100P表达与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rs=0.222,P<0.05),与E-cadherin阳性表达强度无相关性(rs=-0.046,P>0.05)。(5)144例结直肠癌中14例(9.7%)发生错配修复蛋白缺失,其中PMS2蛋白和MLH1蛋白同时表达缺失有7例(4.9%),MSH6蛋白和MSH2蛋白同时表达缺失有2例(1.4%),PMS2蛋白单独缺失有4例(2.8%),MSH6蛋白单独缺失有1例(0.6%)。(6)PMS2蛋白和MLH1蛋白表达的缺失与肿瘤的部位、大小有关(P<0.05),MSH6蛋白表达的缺失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而MSH2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P>0.05)。(7)SATB2蛋白表达与MSI有关(X2=9.949,P<0.05),而S100P蛋白的表达与MSI无关(P>0.05)。(8)随机抽取的44例结直肠癌术后样本中,KRAS、NRAS及BRAF的突变率分别为45.5%、2.3%和15.9%,SATB2及S100P表达与三种基因突变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1)SATB2和100P基因的异常激活或失活可能共同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进展过程,联合检测SATB2和S100P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可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2)SATB2与S100P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会引起E-cadherin表达下调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促使结直肠癌发生EMT,导致肿瘤分化、增殖与转移。(3)结直肠癌中SATB2蛋白表达与MSI之间存在相互关系,SATB2蛋白表达水平能间接反应MSI状态。(4)SATB2、S100P的表达与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无关,对结直肠癌相关药物治疗方面没有指导意义。

吴娇[3](2021)在《CTCs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meta分析及其与症状体征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结直肠癌(CRC)患者的术后复发转移率仍较高,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术后会死于CRC术后的复发转移。目前临床上对CRC的早期诊断方式是肠镜、活检等,对CRC术后复发转移的检测手段是肿瘤标记物及CT等影像学检查,但该类检查对CRC术后复发转移缺乏高灵敏度和特异度。有研究认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作为一种肿瘤标记物,可以作为CRC术后复发转移的检测指标。目的:系统评价CTCs在CRC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为临床防治CRC复发转移提供诊断依据。分析CTCs与CRC患者术后症状体征的关系,为临床监控患者疾病进展和中医防治CRC术后复发转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在第一部分研究中,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11月30日发表的CTCs和CRC的原始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开发的Quadas2量表评估文献质量,采用Meta-Disc 1.4和Stata15.0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定量评价。由2名研究生独立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和数据提取,计算CTCs在诊断CRC术后复发转移中的灵敏度(Sen)、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比值比(DOR)和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在第二部分研究中,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就诊的高危Ⅱ期和Ⅲ期根治术后及化疗3个月内的32例CRC患者,并进行CTC检测,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该32例患者的症状体征与CTC数据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结果:1.第一部分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纳入了 14篇,总共包含了 1749例病例。文献质量整体较高。汇总指标后,外周血CTCs对CRC术后复发转移诊断价值的Sen为0.71[95%CI(0.67,0.75)]、Spe 为 0.80[95%CI(0.78,0.82)]、+LR 为 3.61[95%CI(2.25,5.80)]、-LR 为 0.38[95%CI(0.27,0.54)]、DOR 为 10.66[95%CI(5.26,21.62)]、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Q值是0.7617、验前概率为20%,验后概率为48%。2.第二部分研究:(1)本研究纳入的32例患者中,男性19例,占59.4%;女性13例,占40.6%,男女比例约为1.46:1。在CTC计数的分布上,男性分别为0个CTC的有3例,1个CTC的有7例,2个CTC的有7例,CTC>2的有2例;女性在0个、1个、2个及大于2个CTC的分布分别是3例、3例、4例及3例;CTC计数上二者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671)。(2)在年龄分布上,最大年龄75岁,最小34岁,平均年龄为58.34±9.01岁,各年龄分段占比最大的是60岁以上,占50%;50岁及以下的最少,占18%;各年龄段在CTC为0个、1个、2个及大于2个的分布上,50岁及以下的分别是0例、1例、2例和3例;50-60岁的分别是2例、4例、4例及0例;60岁及以上的分别是4例、5例、5例及2例;各年龄段在CTC计数的分布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3)。(3)在肿瘤分期上,TNM分期为Ⅱ期患者有4例,占12.5%,Ⅲ期患者有28例,占87.5%;Ⅱ期患者中,CTC数为0和1个的各占2例;Ⅲ期患者CTC计数上的分布分别是0个CTC的有4例、1个CTC的有8例、2个CTC的有11例、大于2个CTC的有5例;CTC计数与分期的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P=1.00)。(4)在肿瘤发病位置上,纳入的32例患者中,有16例结肠癌患者,14例患者属于直肠癌,另外肿瘤发病位置位于直乙交界处的1例,位于直肠及升结肠的1例。16例结肠癌患者中,有3例未检出CTC,有5例检测出1个CTC,6例检测出2个CTC,2例检测出2个以上的CTC。而14例直肠癌患者中,检测出CTC为0个、1个、2个及2个以上的分别有3例、4例、5例及2例;另外肿瘤位置位于直乙交界处和直肠及升结肠的2例患者分别检测出1个CTC和2个以上的CTC。在肿瘤发病位置上,CTC计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856)。(5)症状分布上,最常见的症状体征依次是乏力(24例)、舌淡红苔薄白(20例)、食欲不振(17例)、腹泻(13例)、腹胀(12例)、腰膝酸软(11例)、舌苔腻(6例)、舌紫红有瘀斑(5 例)等,分别占 75%、62.5%、53.1%、40.6%、37.5%、34.4%、18.8%、15.6%。CTC个数为2的一组中乏力占比最高,为81.2%;舌淡红苔薄白在CTC个数为0的一组中占比最高,为83.3%;食欲不振、腹泻、腹胀、腰膝酸软、舌紫红有瘀斑及舌苔腻分别在CTC数量为0的一组、CTC数量大于2的一组、CTC数量为1的一组、CTC数量为2的一组、CTC数量大于2的一组及CTC数量大于2的一组占比最高,占比分别为66.7%、60%、50%、45.5%、40%及40%。另外发现,舌紫红有瘀斑的患者全部见于CTC>0的患者中。统计分析发现,各组症状体征与CTC数的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在CTC为0个、1个、2个及2个以上的各组中,症状体征的分布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591)。结论:1.CTCs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CTCs在Ⅳ期术后CRC中诊断价值或更高。3.术后一周以后检测到的CTCs与复发转移可能更具相关性。4.随访时间越长,CTCs与CRC术后复发转移越相关。5.CRC术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腹泻、腹胀、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舌紫红、有瘀斑、舌苔腻等。6.术后化疗后的患者不同CTC计数之间,在乏力、腹泻、腹胀、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舌紫红、有瘀斑、舌苔腻等症状体征分布上没有统计学意义。7.舌紫红有瘀斑均出现在CTC>0的患者中,或提示CTC的存在与血瘀证有关系。

蒋昱雯[4](2021)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型变化及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收集结直肠癌病例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及演变情况,以期为中医药参与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此外,本研究通过分析结直肠癌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试图寻求结直肠癌中医证型的客观依据,缩小辨证的主观差异,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2018年06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消化系肿瘤外科、普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结直肠癌住院患者100例及其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并在2名高年资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结直肠癌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并分析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得出结论。结果(1)临床资料分布情况:在100例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男女比例为1.70:1,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84岁,平均年龄61.81±9.70岁,年龄>60岁的患者最多,占总人数的56%。行开腹手术的有53例,微创手术的有47例。直肠为本次研究中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占总人数的40.0%,其次为左半结肠(36.0%)和右半结肠(24.0%)。从病理特征来看,本研究以溃疡型(67.0%)中分化(78.0%)普通型腺癌(74.0%)为主。病理分期以ⅡA期、ⅢB期患者较多,分别占总人数的37.0%、34.0%。(2)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本研究中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各证型例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湿热内蕴证35例(35.0%)>瘀毒内阻证29例(29.0%)>气血两虚证18例(18.0%)>脾肾阳虚证11例(11.0%)>肝肾阴虚证7例(占7.0%),总体上术前实证多于虚证。术后各证型例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血两虚证34例(34.0%)>瘀毒内阻证21例(21.0%)>湿热内蕴证20例(20.0%)>脾肾阳虚证17例(17.0%)>肝肾阴虚证8例(8.0%),术后以虚证多见。与术前比较,术后湿热内蕴证明显减少,而气血两虚证明显增多,其余证型无明显变化。从虚实来看,与术前比较,术后实证明显减少,虚证明显增多。(3)中医证型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结直肠癌患者性别(P=0.248>0.05)、年龄(P=0.430>0.05)与实证、虚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2)结直肠癌患者肿瘤部位(P=0.424>0.05)、大体分型(P=0.958>0.05)、分化程度(P=0.556>0.05)、组织学类型(P=0.230>0.05)、TNM分期(P=0.912>0.05)与实证、虚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3)虚证组肠癌患者CD3+、CD4+、CD8+T细胞绝对计数低于实证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结论(1)本研究中结直肠癌以老年患者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开腹手术和微创手术的比例相当。直肠为本次研究中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以溃疡型中分化普通腺癌为主。病理分期以Ⅱ期、Ⅲ期患者较多。(2)本研究中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中医证型实证多于虚证,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较为少见。术后中医证型以虚证多见,主要为气血两虚证。与术前比较,术后实证明显减少,虚证明显增多,其中,湿热内蕴证明显减少,气血两虚证明显增多。(3)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与实证、虚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4)结直肠癌患者肿瘤部位、大体分型、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TNM分期与实证、虚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5)实证与虚证的结直肠癌患者与免疫功能之间具有相关性。结直肠癌虚证患者较实证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存在紊乱,免疫功能低下。

李高团[5](2020)在《气钡双重造影和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气钡双重造影和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疑似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气钡双重造影、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由2名以上具有丰富影像学经验医生,采用双盲法共同评估图像,发生意见不一致时需汇报上级医生,以确保诊断结果准确。比较气钡双重造影联合螺旋CT检查及单一检查的结果及诊断价值。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证实,81例疑似结肠癌患者中,61例确诊为结肠癌患者;气钡双重造影检出54例结肠癌患者,其中误诊3例,漏诊10例;螺旋CT检出50例结肠癌患者,其中误诊5例,漏诊16例,两者联合检出58例结肠癌患者,其中误诊2例,漏诊5例;气钡双重造影联合螺旋CT检查结肠癌患者诊断准确度(91.35%)、灵敏度(91.80%)高于单独检查[(83.95%、83.61%)、(74.07%、7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气钡双重造影和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联合应用,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为临床治疗结肠癌患者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马正星,陈健,陆鹏,王锋[6](2020)在《全腹三期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全腹三期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结肠病变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诊治的60例结肠病变患者,以手术及病理学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全腹三期MSCT增强扫描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60例结肠病变患者中结肠炎17例、结肠癌15例、乙状结肠癌20例以及升结肠癌8例,全腹三期MSCT增强扫描均全部准确定位,除2例结肠癌被误诊为炎性病变外其余均准确检出,符合率较高;全腹三期MSCT增强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与病理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25,x2=0.508,x2=2.034;P>0.05)。结论:在结肠病变诊断中,全腹三期MSCT增强扫描可取得较为理想的诊断结果,且灵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可作为优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叶裕丰,罗文峰,谭广亮,毛欢,邓炜,刘德祥[7](2020)在《MSCT对结肠癌筛查的价值及其误诊原因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MSCT对结肠癌筛查的价值,及其误诊原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743例结肠癌的CT征象,其中常规CT增强扫描639例,CT仿真结肠镜(CTVC)104例,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分析其误诊、漏诊原因。结果:普通型腺癌647例(中分化491例,高分化156例),粘液腺癌84例,重度不典型增生9例,印戒细胞癌3例,共发现CT误诊74例,64排CT误诊率11.27%,CTVC误诊率1.92%。主要因结肠癌CT征象不典型而误诊,其中粪便太多、炎症征象、肠梗阻征象、肠穿孔征象、肿块强化不明显合并囊变分别占误诊比率为:43.24%、28.38%、17.57%、6.76%、4.05%。结论:全面分析结肠癌的CT征象,MSCT可成为临床结肠癌普查、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秦文钰[8](2020)在《中医药干预下改善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预后的定量与定性研究》文中提出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而术后的复发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术后可以发挥重要的抗复发转移作用,前期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课题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提高结直肠癌术后根治率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1年以上的辨证论证汤剂治疗可降低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转移复发率,但对于不同时限内累计服药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未进一步明确。前期国家“十二五”课题扶正法(健脾补肾法)减少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转移复发的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经方的使用与更长的无病生存期和更低的复发转移率相关,但由于仅达到一年随访完成时间,尚未得出生存期的远期观察结论。通过对早中期结直肠癌术后中医药抗复发转移的研究进展,及定性研究在结直肠癌防治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发现目前关于发挥抗复发转移作用的中药治疗时间,及影响预后的人文因素(如生活方式及心理干预等)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上述结果,本研究展开关于中医药干预下改善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预后的定量与定性研究,更深入地探讨中医药抗复发转移的作用及其他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期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改善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充分的依据。本文第一部分为队列研究再随访,在前期课题基础上,探讨中医药减少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发挥抗复发转移作用的中药治疗时间。同时为了探索除了接受中医治疗之外其他有助于预后改善的相关因素,选择了其中预后较好的患者进行第二部分定性研究,运用定性访谈的方法,从患者角度了解接受中医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及心理干预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一、中医药干预下减少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队列研究再随访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减少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延长无病生存期的作用,探讨发挥抗复发转移作用的中药治疗时间。方法:基于前期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课题扶正法(健脾补肾法)减少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转移复发的队列研究200例患者进行再随访。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以常规治疗后服用中药达3个月作为暴露因素,常规治疗后服用中药3个月以上的病例归为中西医队列,不足3个月的病例归为西医队列。随访截止至2020年1月中旬,回顾性分析术后1、2、3年复发转移率及无病生存期。结果:1 入组及随访情况共入组200例患者,其中西苑医院于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完成100例患者入组,6例因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纳入及失访予以剔除,其余94例患者均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接受中医药治疗。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完成100例患者入组,8例因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纳入及失访予以剔除,其余92例患者中17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接受中医药治疗,75例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以常规治疗后服用中药达3个月作为暴露因素,常规治疗后服用中药3个月以上的94例病例归为中西医队列,不足3个月的92例病例归为西医队列。截止至2020年1月中旬,中位随访时间为50.8月(47.3-56.6月),共5例失访,失访率2.68%,186例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179例患者完成术后2年随访,除5例失访及6例未规律复查,不能确定有无复发转移的患者,余175例患者已完成术后3年随访。127例完成术后4年随访,29例完成术后5年随访。2 基线资料中西医队列与西医队列在性别、年龄、家族史、疾病部位、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放化疗情况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 两队列复发转移情况截止至末次随访2020年1月中旬,186例患者中共有37例出现复发转移,其中中西医队列14例,西医队列23例。术后1、2、3年中西医队列复发转移率均低于西医队列,中西医队列术后1、2、3 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 3.19%(3/94)、9.78%(9/92)、12.36%(11/89),西医队列术后1、2、3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6.52%(6/92)、21.84%(19/87)、24.42%(21/86)。术后1年内两队列复发转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3年内两队列复发转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队列中75例完成术后4年随访,术后4年内共13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26例完成术后5年随访,术后5年内共14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西医队列中52例完成术后4年随访,术后4年内共23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3例完成术后5年随访,术后5年内共23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4两队列无病生存期经Log-rank检验,两队列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约9个月以后两队列生存曲线开始出现差异,中西医队列的生存率下降趋势较西医队列缓慢。5预后因素分析为探讨影响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预后的因素,对186例病例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疾病分期、是否有阳性淋巴结、累计服药时间(以6个月为界、以12个月为界)对预后有影响(P<0.05);而性别、年龄、部位归属、分化程度、淋巴结清扫是否少于12个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进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在控制分期及有无阳性淋巴结等因素后,累计服药时间(以12个月为界)仍是能够独立影响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0.417(CI:0.188~0.923)),且服药时间是保护因素,当服药时间达到12个月以上时,可显着影响预后,而疾病分期、是否有阳性淋巴结未显示与大肠癌根治术后预后显着相关。针对术后不同时间内累计服药时间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术后两年内服药时间达18个月以上患者的复发转移风险明显低于服药时间小于18个月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0.126(CI:0.017~0.925)),术后三年内服药时间达18个月以上患者的复发转移风险明显低于服药时间小于18个月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0.146(CI:0.035~0.611)),两组HR值相比,术后两年内服药达18个月HR值更小,说明术后两年内服药时间达到18个月以上对减少复发转移,延长无病生存时间更有保护作用。结论:1、常规治疗后中医治疗达3个月以上可降低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率,延长无病生存时间。2、当术后两年内连续服中药达18个月以上时可能可以明显发挥抗复发转移的作用。二、中医药干预下改善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定性研究目的:运用定性访谈的方法,从患者角度了解改善预后的因素,希望了解接受中医综合治疗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对自己得病原因的认识、对中医的认识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做出的生活方式改变,以期深入探讨相关因素与治疗结局之间的关系,并发现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使患者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总结与反思,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改善预后,从治疗中获益。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方法,选取13位研究一中西医结合队列无病生存期大于4年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根据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对患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将录音资料转录为文字稿,应用框架分析法进行分析,反复阅读文字稿并进行标识和编码,经归纳产生主题和副主题,并使用定性分析软件进行辅助分析。结果:患者提及比较多的有助于改善术后预后的因素,主要有三大方面:生活方式、心态以及接受中医治疗。大部分患者在生病前有不良生活方式,这其中包括饮食、烟酒、运动、工作、情绪等方面,生病后患者通过自我反省及家人朋友、大夫的建议,能够坚持改变一部分不良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积极接受中医治疗,坚持服用中药,增强体质的同时,良好的疗效也增强了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再加上患者本身乐观的心态与家人朋友、大夫的鼓励,患者能够积极面对疾病,摆正心态,有助于疾病的预后改善,同时使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结论:良好的疗效是中医治疗带给患者信心的主要来源,通过改善症状、客观指标及增强体质,增强了患者坚持中医治疗,促进疾病恢复的信心。而在临床治疗中,不仅需要关注疾病本身,也应该关注到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生活方式,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克服对疾病的恐惧,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患者坚持中医治疗的信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干预以更好地促进预后的改善。

于伟悦[9](2020)在《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和总结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生育史、家族史及肿瘤相关病史、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分化程度等);对比中青年女性和老年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女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认识,选择正确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德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内镜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中161例女性病人与同期男性病人对比,得出女性各年龄阶段的发病人数及患病人数随年龄的变化趋势。再对女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详细的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两组,≤60岁的患者设为中青年组(67例,41.6%),>60岁的患者设为老年组(94例,58.4%)。分别就患者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病变部位、肿瘤的大小及形态、病理类型及分级、家族史、生育史、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女性结直肠癌患者与同年龄男性结直肠癌患者相比,60~65岁阶段为高发年龄阶段。2、结直肠癌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腹痛、排便性状、肛门下坠、大便习惯改变以及腹部包块等。3、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相比,在肿瘤形态(P<0.001)、病理类型(P=0.026)、TNM临床分期(P=0.013)方面有显着性差异。4、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相比,在一般特征、生育史、家族史(P=0.213)、肿瘤浸润深度(P=0.952)、淋巴结转移(P=0.487)、远处转移(P=0.860)、肿瘤发病部位(P=0.099)、肿瘤大小(P=0.854)、组织学分级(P=0.358)上无显着性差异。5、中青年女性结直肠癌患者病灶广泛、分期晚、恶性程度高。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及治疗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预后。结论1、女性结肠癌的发病年龄早于男性,发病高峰为60~65岁。2、中青年女性结直肠癌患者相对于老年结直肠患者具有临床分期晚、病理学组织级别低的特点。3、在根治术后需配合放疗和化疗者,要考虑年龄特点、生育需求,要注意育龄期生育能力的保护。4、对老年女性结直肠患者,术前要充分评估已有的基础疾病,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注意对老年人群进行及时的结直肠癌的普查及健康知识宣教。5、重视对女性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同时减少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误诊率。

白傲雪[10](2020)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和探究影响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发生肝转移的中医证型及临床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病例资料。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浸润深度(T分期),分化水平,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化疗,术后理化结果: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99(CA19-9),中医四诊资料(主症、次症、舌象、脉象)等信息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4.0软件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X2检验。结果:1.根据纳排标准,共有10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已发生肝转移的有35例,未发生肝转移的有66例。2.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得出,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各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为:肝郁脾虚证(40%)>湿热内蕴证(28.6%)>脾肾阳虚证(20%)>肝胃不和证=瘀毒内阻证(5.7%);未发生肝转移患者各证型的分布情况为:瘀毒内阻证(33.3%)>湿热内蕴证(31.8%)>肝郁脾虚证(16.7%)>脾肾阳虚证(15.1%)>肝胃不和证(3%)。3.101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发生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分期,术后ALB、TBIL、DBIL、AFP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无相关性。分化水平,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化疗,术后ALT、AST、CEA、CA19-9,中医证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有相关性。结论:1.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有: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湿热内蕴证、瘀毒内阻证。2.结直肠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患者多为肝郁脾虚证,未发生肝转移患者多为瘀毒内阻证。肝转移患者以虚实夹杂证居多,未转移者以标实证多见。3.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具备原发肿瘤分化程度低,有淋巴结转移,未行化疗,术后ALT、AST、CEA、CA19-9增高条件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肝转移,这类患者应及早排查和随访,及早诊断和治疗。

二、22例结肠癌误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2例结肠癌误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64排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2.1 64排螺旋CT
        1.2.2 CT图像分析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结果
    2.2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的影像表现
    2.3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诊断结果
3 讨论

(2)SATB2和S100P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的材料(标本来源)
    1.2 主要试剂
        1.2.1 免疫组织化学所用的试剂
        1.2.2 分子实验所用的试剂盒
        1.2.3 自配的试剂
        1.2.4 其他所需试剂
    1.3 主要的仪器设备
    1.4 实验的方法
        1.4.1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1.4.2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的判读
        1.4.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1.5 统计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SATB2、S100P、β-catenin、E-cadherin在结直肠癌和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2.2 SATB2、S100P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 SATB2、S100P、E-cadherin、β-catenin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2.4 MLH1、MSH2、PMS2、MSH6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5 结直肠癌组织中 SATB2、S100P 蛋白表达与错配修复蛋白之间的相关性
    2.6 SATB2、S100P 蛋白的表达与 KRAS、NRAS、BRAF 基因之间的相关性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结直肠癌中SATB2和S100P的表达和浸润的关系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表)
致谢

(3)CTCs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meta分析及其与症状体征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循环肿瘤细胞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1. 循环肿瘤细胞概述
        2. 循环肿瘤细胞的富集方法
        3. 循环肿瘤细胞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价值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辨证论治
        4. 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CTCs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价值的meta分析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数据提取
        1.3 纳入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CTCs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症状体征关系的探讨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CTC与肿瘤特性
        3. 总体患者症状体征分析
        4. CTC与症状体征的关系
    讨论
        1. 总体临床特征分析
        2. CTC与临床特征及症状体征的关系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型变化及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结直肠癌的西医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趋势
        2. 发病因素
        3. 临床表现
        4. 西医治疗进展
        5. 问题与展望
    二、结直肠癌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结直肠癌病名的认识
        2. 中医对结直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3. 结直肠癌的中医证型研究
        4. 中医治疗
        5. 问题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病例选择
        4. 研究方法与步骤
    二、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统计
        2. 临床资料分布情况
        3. 结直肠癌患者中医证型的分析
        4. 结直肠癌患者证型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
        5. 结直肠癌患者证型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6. 结直肠癌患者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临床资料分布情况的分析
        1.1 性别、年龄及手术方式的分析
        1.2 病理资料的分析
    2 结直肠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的分析
        2.1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的分析
        2.2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的分析
        2.3 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型变化情况的分析
    3 结直肠癌患者证型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4 结直肠癌患者证型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5 结直肠癌患者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6 结语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符号和缩略名说明
    附录2: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结直肠癌TNM分期(第八版)
    附录3:结直肠癌病例调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气钡双重造影和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取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检查方法
        1.3.1 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1.3.2 螺旋CT检查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气钡双重造影、螺旋CT单一及联合检查结果
    2.2 诊断价值
3 讨论

(6)全腹三期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仪器设备与药品
    1.4 检查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全腹三期MSCT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
    2.2 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比较
    2.3 结肠病变MSCT影像学表现
3 讨论
4 结论

(7)MSCT对结肠癌筛查的价值及其误诊原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2.2 病理结果
    2.3 CT表现及诊断结果
3 讨论与分析
    3.1 筛查价值
    3.2 误诊原因分析
    3.3 小结

(8)中医药干预下改善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预后的定量与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早中期结直肠癌术后中医药抗复发转移临床研究进展
    1 辨证规律研究
    2 中医药抗复发转移
    3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定性研究在结直肠癌防治领域中的应用
    1 了解患者相关情况
    2 了解结直肠癌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3 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及内容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中医药干预下减少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队列研究再随访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入组及随访情况
        2.2 一般资料
        2.3 两队列复发转移情况
        2.4 两队列无病生存期
        2.5 预后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中医药抗复发转移
        3.2 随访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医药干预下改善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定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1.2 抽样方法
        1.3 研究对象
        1.4 资料收集
        1.5 伦理审查
    2 资料分析
        2.1 方法
        2.2 主要步骤
    3 结果
        3.1 生病原因
        3.2 改变
        3.3 心态
        3.4 中医治疗
        3.5 患者总结促进预后改善的因素
        3.6 整体分析图谱
    4 讨论
        4.1 患者对生病原因的反思
        4.2 患者总结促进预后改善的因素
    5 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1 本文工作总结
    2 不足与展望
附录
    附录1 电话随访问卷
    附录2 伦理审查批件
    附录3 定性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4 ATLAS. ti软件协助分析
    附录5 访谈原始材料截图
致谢
个人简历

(9)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附图表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22例结肠癌误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64排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左开荣,陈力,张义,代红,刘元兵. 中国当代医药, 2021(25)
  • [2]SATB2和S100P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D]. 张莉. 青岛大学, 2021(02)
  • [3]CTCs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meta分析及其与症状体征的关系[D]. 吴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4]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型变化及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 蒋昱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气钡双重造影和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李高团. 河南医学研究, 2020(24)
  • [6]全腹三期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马正星,陈健,陆鹏,王锋. 中国医学装备, 2020(08)
  • [7]MSCT对结肠癌筛查的价值及其误诊原因的分析[J]. 叶裕丰,罗文峰,谭广亮,毛欢,邓炜,刘德祥.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07)
  • [8]中医药干预下改善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预后的定量与定性研究[D]. 秦文钰.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9]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D]. 于伟悦. 山东大学, 2020(11)
  • [10]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分析[D]. 白傲雪.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结肠癌误诊22例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