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9210业务应用系统中的接收程序表

浅谈9210业务应用系统中的接收程序表

一、浅谈9210业务应用系统中的接收节目表(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荣,唐怀瓯,孔芹芹,金素文[1](2017)在《气象资料省际共享监控系统》文中研究指明气象资料省际共享为预报预测以及气象服务提供了及时的周边省资料服务.目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按月统计省际共享资料传输质量,不能及时发现资料收发异常.参照上行传输监控方案,设计与实现了省际共享实时监控系统,将接收与发送的自动站文件解码得到的站级信息以及雷达基数据站级信息写入省际共享监控库.通过Web展现国家级自动站正点资料、区域自动站正点资料和雷达基数据接收与发送情况.基于数据库实现各省资料日、月和年统计分析,为资料应用部门和管理部门提供实时的省际资料传输情况.系统自动生成省际共享日志并定时上报.业务应用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体现了气象资料省际共享实时业务质量监控的优势.

宋欣[2](2013)在《面向用户的流媒体迁移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迁移技术是当终端发生改变时能够延续原互联网服务的一种网络技术。在传统互联网时代,迁移主要作用是当服务器更新或发生故障时,将该服务器所提供的服务迁移到其他正常服务器,以保证用户的服务质量。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终端设备的日益丰富,用户产生了在多种客户端之间体验同种服务的需求,面向用户的迁移技术正成为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众多的互联网服务中,流媒体服务迁移具有典型的研究价值,其原因基于两点:一是流媒体服务具有持续性,该特点能较好体现迁移延续服务的作用;二是流媒体服务应用范围广且流媒体服务的应用遍布各类终端,该点恰好是用户迁移需求产生的主要原因。本文根据现有互联网中流媒体服务情况,以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的迁移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并实现了流媒体迁移系统。首先,本文介绍了迁移技术的研究状况和进展,总结了当前流媒体服务的实现方式,分析了用户迁移的需求和实现意义。其次,考虑到流媒体服务中实现方式具有差异,本文详细分析了各类流媒体迁移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向用户的流媒体迁移技术中,流媒体服务根据实现类型可以分为直播和点播,而在这两种实现方式中又可以通过不同协议来进行划分,如HTTP协议和RTSP协议。然后,本文实现了系统的服务器程序和客户端程序。由于存在不同的用户终端,本文以Windows操作系统和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为例实现了迁移客户端。迁移系统程序将控制迁移源和迁移目标客户端,并为迁移目标的选取提供决策信息。此外,为了提供流畅的流媒体服务,本系统还搭建了流媒体服务器。最后,本文建立了测试拓扑对系统进行测试和分析,验证了流媒体迁移系统所需的各项功能,并提出系统的优点和不足,为流媒体迁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在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安装本文实现的流媒体迁移客户端,并在服务器分别部署流媒体环境和迁移服务程序,本文实现了在不同环境下的流媒体迁移功能。本方案的成功实施,对深入研究用户迁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王甫棣[3](2012)在《国内气象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气象观测的不断发展,气象资料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各类气象业务对数据传输时效和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现有的以9210系统软件为核心的第3代国内气象通信系统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需求。考虑未来业务发展需求,讲述了整合CMACast的第4代国内气象通信系统的实施方案。方案基于中国气象局全国宽带通信网络(CMANet)搭建国家和省级两级气象通信节点,实现气象资料在统一平台下的高效传输、规范的数据处理和统一的业务监视,通过软、硬件整合中国气象局新一代卫星数据广播系统(CMACast)提供数据下行播发能力,采用多台服务器在并行集群环境下的数据共享和作业分担技术,实现了一个高性能、高可靠、可扩展、易于维护的系统。经过国家级和省级的气象通信业务试运行和气象通信传输压力测试,表明该系统数据具有很强的传输处理能力,能够为未来业务扩展提供支撑。

王甫棣,郑波,胡英楣[4](2012)在《国务院气象数据服务系统的升级改造》文中提出为了更好地保障国务院办公厅接收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各类气象数据,解决旧有系统存在的问题,对现有国务院气象数据服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全新开发的数据收集发送功能,解决了现有系统无法进行非法文件过滤和配置灵活性问题;升级现有的监视系统,使新系统满足业务需要的检索、报警、时效计算等功能;扩充的补调下载功能更加贴近操作员的使用习惯。改造后的系统通过数据传输与时效监视功能的分离和程序的改进,增强了传输可靠性和时效性,同时能够为未来业务应用扩展提供支持。经过实际业务测试,系统运行稳定,并为2011年国务院汛期服务提供了有效支撑。

汪波[5](2012)在《用于地面气象观测的北斗卫星通信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福建省是我国气象灾害多发省份,台风、暴雨、雷暴、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频发。为了加强灾害天气的监测,更准确地预报天气,福建省气象局力争增强观测力度,在全省范围内增加建设能满足各类需求的气象观测自动站、气象雷达数量,加大管辖范围内的气象观测密度。随着气象观测设备种类及数量的不断增加,致使气象观测数据骤增,因此保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包括到报率、及时率、误码率等)成为气象部门的一个关注议题。“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引入是对气象部门现有的光纤、GPRS/CDMA、短信等通信方式的补充。福建省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作为我省气象仪器技术保障的主体单位,结合福建省现有气象观测及气象网络的特点,对“北斗一号卫星”通信传输系统在气象部门使用的可行性进行摸索研究。该论文主要完成以下方面的工作和研究:1.对福建省气象局现有的气象自动站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工作环境、数据传输系统、组网方案以及“北斗一号卫星”通信传输系统的体系结构、技术特点、主要单元等技术原理进行研究、探讨。2.对“北斗一号卫星”通信传输系统在气象自动站系统中的实现进行总体设计、对比性测试以及供电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3.负责初期“北斗一号卫星”通信传输系统在气象应急通信传输的实现。4.最后,对“北斗一号卫星”通信传输系统在气象部门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卫星系统应用的工作思路。

李孔凤[6](2010)在《亚运气象信息交换平台—数据接收与产品监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广州亚运期间,气象报道的时效性与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亚运气象信息交换平台的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气象数据接收软件负责将天气实况数据从原始资料文件中抽取出来,再做相应的质量控制后写入亚运专题数据库(Oracle)。其他相关的软件都是从专题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做进一步的处理。由于气象数据接收软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其他相关软件的建设,故保证气象数据及时、准确地入库,是首要的任务。另外,气象数据接收软件入库的数据,经过实时气象产品生成软件自动生成气象产品,在气象产品供亚运场馆天气实况轮播软件展示出来之前,有必要对气象产品进行监测,在气象产品没有正常达到时发出警报,从而提高气象产品的质量保证。本文通过认真研究Linux下的多进程并发和FTP多线程下载技术,在亚运气象信息交换平台中实现了对大数据量、高速的气象数据的接收、检测和处理,同时实现了对气象产品的监测。具体来说,本文主要的实际性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针对新增资料传输文件数量多、信息量大、传输频率快、传输时效要求高的特点,采用多进程并发技术和文件触发机制,完成气象数据接收软件的设计和实现。同时通过对各种进程间通信技术的比较,选择了更好满足需求的消息队列通信技术,提高了系统的时效性。2、采用多进程并发技术对气象产品进行后台监测,FTP采用多线程下载技术定时下载最新的警报日志信息,并将警报日志信息解析入库。报警客户端获取最新警报信息,发出警报。整个亚运期间,系统运行稳定,有效地提供了亚运气象服务。

胡兆刚[7](2011)在《基于MQ实现高性能的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文中研究说明本项目是民航气象网络升级改造的一部分,系统解决了目前民航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改变了原系统的网络运行模式,提高了传输速率,增大了信息服务量,更好的满足了各方用户日益增长的气象信息的需求。论文首先分析了目前运行的卫星传真广播系统的缺点,由于原系统是基于甚小卫星地球站(VSAT)技术,传输速率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的需求,而且,通过卫星广播方式传输气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互动性都无法得到满足,基于此,为响应国际、国内民航组织对航空气象的要求,满足航空公司和机场对气象信息的迫切需要,采用可靠、高速、永不丢失的MQ中间件,作为通信系统的核心,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满足大数据量的要求,通过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情报和服务,以实现减少、直至避免因复杂天气造成的飞行事故,提升气象服务水平,提高用户满意度,促进航空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在设计过程中,系统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传输速率的问题,另外就是可靠性问题。对于传输速率问题的解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减少传输信息的量,但是,这又会带来又一个问题,信息量的减少不能很好的满足客户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所以,必须对原有传输网络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带宽,满足数据量的要求。数据量的增加,又会导致另外一个问题产生,就是数据传输的优先级和可靠性,为了满足用户能够很好的和数据提供方交互,采用Websphere MQ中间件作为系统的核心,Websphere MQ提供一个具有工业标准、安全、可靠的消息传输系统。它的功能是控制和管理一个集成的商业应用,使得组成这个商业应用的多个分支程序(模块)之间通过传递消息完成整个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之上重新开发出适合新网络的通信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MQ的通信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根据气象信息使用对象的特点开发的气象信息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交互平台,适合任何人员使用。这套系统采用了目前最为稳定的网络架构,高可靠的通信软件,流行的编程语言,不但适合目前使用,更易于升级。

丁速[8](2009)在《NAVTEX接收机显示单元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作为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以下简称GMDSS)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奈伏泰斯(NAVTEX)是以窄带直接印字电报方式发送和自动接收海上安全信息的系统,为保证船舶航行安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使用518kHz频率播发英文的海上安全信息,在我国,也可以用486kHz的频率播发中文的海上安全信息。但是目前国内还只有只能接收英文海上安全信息的NAVTEX接收机,为了适合中国国情,设计出能够接收中文海上安全信息的NAVTEX接收机是必要的。本文《NAVTEX接收机显示单元设计与实现》是项目《新型船载气象信息接收设备》的一部分,这个项目是为了设计与实现可以同时接收英文海上安全信息、中文海上安全信息以及气象传真的液晶显示型接收机。而本文的目的就是在NAVTEX系统的基础上,利用ARM嵌入式系统来设计与实现该接收机的显示单元,属于人机接口部分。不仅需要显示从主控单元接收到的NAVTEX信息的内容,而且对整机的工作状态/设置过程(包括将各层菜单进行合理并且美观的设计)/时间等进行显示,通过按键实现对整机的各种设置。本文对汉字NAVTEX系统的技术特点作了简要分析,并对设计与实现该接收机所使用的ARM处理器LH79525作了简单介绍,重点对在ARM处理器上使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以及嵌入式图形用户系统μC/GUI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利用LH79525的部分硬件实现键盘的功能,在已移植好的操作系统μC/OS-Ⅱ上实现键盘与显示的多任务调度与执行,最主要的是利用了μC/GUI来设计与实现整个显示界面。本文用液晶显示器作为显示设备,操作方便,不仅克服了打印机和打印纸对环境如温度、湿度、震动等的特殊要求,而且方便查阅信息,对不同类型的信息可用不同色彩或图标加以区分,以使显示更醒目,无论从外观上还是从功能上都更为先进。

夏巧利,燕东渭,付海涛,张聪娥[9](2006)在《省级气象业务应用系统的安装》文中研究指明

邓卫华[10](2002)在《浅谈9210业务应用系统中的接收节目表》文中指出介绍了有关9210业务应用系统中接收节目表的功能、内容及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具体事项。指出要使9210业务应用系统在气象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完善的作用,一定要把接收节目表做得更合理、更准确。

二、浅谈9210业务应用系统中的接收节目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9210业务应用系统中的接收节目表(论文提纲范文)

(2)面向用户的流媒体迁移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服务器迁移
        1.2.2 互联网中的应用迁移
        1.2.3 一体化网络应用迁移
        1.2.4 网络对移动性的支持
        1.2.5 流媒体技术
        1.2.6 智能手机对流媒体的支持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
    1.4 本章小结
2 流媒体迁移的相关技术分析
    2.1 迁移技术
        2.1.1 服务端迁移
        2.1.2 用户端迁移
        2.1.2.1 迁移内容选取
        2.1.2.2 迁移目标决策
    2.2 流媒体
        2.2.1 流媒体分类
        2.2.2 HTTP协议简介
        2.2.3 RTSP协议简介
    2.3 本章小结
3 流媒体迁移系统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3.2.1 用户迁移子系统
        3.2.2 流媒体子系统
    3.3 流媒体迁移流程设计
    3.4 流媒体服务的状态描述
    3.5 功能实体设计
        3.5.1 迁移服务器设计
        3.5.2 迁移客户端设计
        3.5.3 流媒体服务器设计
        3.5.4 流媒体客户端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流媒体迁移系统实现
    4.1 Java编程技术
        4.1.1 Java网络编程
        4.1.2 Java Swing技术
        4.1.3 JDBC技术
    4.2 Android平台开发
    4.3 迁移服务器程序实现
        4.3.1 创建数据库
        4.3.2 登录认证模块实现
        4.3.3 在线管理模块实现
        4.3.4 迁移决策模块实现
        4.3.5 数据维护模块实现
    4.4 流媒体服务器实现
        4.4.1 流媒体服务模块
        4.4.2 资源管理模块
        4.4.3 资源分段模块
    4.5 PC客户端实现
        4.5.1 用户界面
        4.5.2 配置模块实现
        4.5.3 迁移请求模块实现
        4.5.4 迁移发送模块实现
        4.5.5 迁移接收模块实现
        4.5.6 资源选择模块实现
        4.5.7 媒体播放模块实现
    4.6 Android客户端实现
        4.6.1 用户界面
        4.6.2 其他功能实现
    4.7 本章小结
5 测试与验证
    5.1 测试拓扑
    5.2 测试配置
    5.3 流媒体迁移功能测试
        5.3.1 HTTP协议流媒体迁移测试
        5.3.2 RTSP协议流媒体迁移测试
    5.4 其他用例测试
        5.4.1 默认迁移目标测试
        5.4.2 无迁移目标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国内气象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内气象通信系统现状及需求
    1.1 CMANet现状
    1.2 国内气象通信业务应用系统现状
    1.3 气象通信收集业务现状
    1.4 气象数据通信预处理现状
    1.5 气象通信分发业务现状
    1.6 气象通信系统监视与统计业务现状
    1.7 国内气象通信业务新需求
2 方案设计
    2.1 系统硬件结构及整合
    2.2 系统软件结构及整合
    2.3 天地结合的国内气象通信业务
3 系统实现与业务建立
    3.1 数据传输
    3.2 数据业务处理
    3.3 信息服务
    3.4 CMACast播发数据提供和补调功能
4 运行情况
    4.1 省际共享业务实验
    4.2 省级气象数据上行传输业务
    4.3 国家级气象数据处理业务
    4.4 国家级气象数据下行广播业务
5 结语

(4)国务院气象数据服务系统的升级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现状及问题
    1.1 业务现状
    1.2 存在问题
2 方案设计
    2.1 整体框架和业务流程
    2.2 技术路线
3 系统实现
    3.1 监视系统
        (1) 业务系统状态监视。
        (2) 数据收发监视。
        (3) 浏览检索。
        (4) 下载功能。
    3.2 传输系统
4 运行情况
5 结语

(5)用于地面气象观测的北斗卫星通信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情况
    1.2 主要研究工作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地面气象观测北斗卫星通信传输系统设计
    2.1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2.2 气象自动站
        2.2.1 系统结构
        2.2.2 系统组成
    2.3 福建省气象局地面观测系统
    2.4 小结
第三章 地面气象观测北斗卫星通信传输系统实现
    3.1 通信传输系统试验
    3.2 中心服务器兼容软件设计
        3.2.1 设计
        3.2.2 系统设计说明
        3.2.3 详细设计
        3.2.4 数据
    3.3 测试方法及数据统计
        3.3.1 测试条件及示意图
        3.3.2 通信指标测试
        3.3.3 通信终端野外供电系统可行性方案
        3.3.4 未实现功能说明
        3.3.5 实现范围
        3.3.6 测试结论
    3.4 国家级观测站应急通信的实现
        3.4.1 国家级自动站现状与需求
        3.4.2 试点主要建设任务
        3.4.3 技术方案
        3.4.4 小结
第四章 结束语
    4.1 工作总结
    4.2 下一步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6)亚运气象信息交换平台—数据接收与产品监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
    2.1 LINUX中的多进程机制
        2.1.1 多进程并发
        2.1.2 僵尸进程
        2.1.3 进程间通信
    2.2 LINUX中的文件监控
        2.2.1 inotify
        2.2.2 select
    2.3 FTP技术
        2.3.1 利用Java的多线程机制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气象数据接收与产品监测软件的设计
    3.1 气象数据接收软件的设计
        3.1.1 需求分析
        3.1.2 主控程序的设计
        3.1.3 程序处理流程
        3.1.4 数据库设计
    3.2 气象产品监测软件的设计
        3.2.1 软件架构
        3.2.2 需求分析
        3.2.3 设计思路和处理流程
        3.2.4 数据结构设计
第四章 气象数据接收与产品监测软件的实现
    4.1 气象数据接收软件的实现
        4.1.1 软件运行参数的配置
        4.1.2 进程间通信的实现
    4.2 气象产品监测软件的实现
        4.2.1 后台监测运行参数的配置
        4.2.2 后台监测关键代码
        4.2.3 报警客户端警报日志下载
        4.2.4 报警客户端WEB模块
第五章 测试及运行效果
    5.1 气象数据接收软件的测试及运行效果
        5.1.1 测试运行环境
        5.1.2 性能测试
        5.1.3 运行效果
    5.2 气象产品监测软件的测试及运行效果
        5.2.1 测试运行环境
        5.2.2 运行效果
    5.3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MQ实现高性能的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背景介绍
    1.2.论文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2章 WEBSPHERE MQ原理及其特点
    2.1.WEBSPHERE MQ中间件
    2.2.WEBSPHERE MQ中间件特点
    2.3.WEBSPHERE MQ中间件原理
    2.4.WEBSPHERE MQ中间件重要特性
        2.4.1.统一接口
        2.4.2.处理不依赖时间的限制
        2.4.3.给分布式处理提供的强健的中间件
        2.4.4.确保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2.5.WEBSPHERE MQ与传统通信方式的对比
    2.6.WEBSPHERE MQ通信的实现
        2.6.1.Websphere MQ的通讯方式
        2.6.2.Websphere MQ的通讯模型
        2.6.3.Websphere MQ通讯实现的准备工作
    2.7.小结
第3章 系统功能设计
    3.1.目前民航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概述
    3.2.系统存在的问题
    3.3.基于MQ的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3.3.1.系统结构图
        3.3.2.系统服务流程
        3.3.3.系统具备的特点
    3.4.系统实现的功能
        3.4.1.民航气象通信系统
        3.4.2.民航气象资料处理系统
        3.4.3.民航气象信息综合处理分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
    4.1.系统数据交换模式
    4.2.网络方案与实现
    4.3.数据流程
        4.3.1.数据流程图
        4.3.2.AFTN(Aeronautical Fix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走向
        4.3.3.AWOS走向
        4.3.4.产品走向
    4.4.通信系统
        4.4.1.通信系统概述
        4.4.2.五大通信原理
        4.4.3.系统对数据的处理
        4.4.4.基于MQ实现的系统间的通信
        4.4.5.系统各个进程间的通信
        4.4.6.系统与操作员平台间的通信
        4.4.7.通信业务处理结构图
    4.5.民航气象资料处理系统
        4.5.1.各种功能处理的资料逻辑流程图
    4.6.服务平台
        4.6.1.服务平台系统结构图
        4.6.2.服务平台采用的技术指标
        4.6.3.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
        4.6.4.服务平台的日志记录功能
    4.7.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与运行
    5.1.测试准备
        5.1.1.软件准备
        5.1.2.通信线路
        5.1.3.配置文件
    5.2.测试内容
        5.2.1.启动通信系统
        5.2.2.系统冷启动(重启通信系统)
        5.2.3.系统运行
        5.2.4.数据库分系统
        5.2.5.启动气象信息服务平台
    5.3.小结
第6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8)NAVTEX接收机显示单元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意义
    1.2 NAVTEX系统的国内外现状
    1.3 设计与实现中文NAVTEX接收机的必要性
    1.4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安排
第2章 NAVTEX系统基本原理
    2.1 NAVTEX系统的技术特性
    2.2 编码方式
        2.2.1 英文报文编码方式
        2.2.2 汉字NAVTEX编码方式
    2.3 NAVTEX接收机的结构
第3章 ARM嵌入式系统理论基础
    3.1 嵌入式系统介绍
        3.1.1 嵌入式系统的概念
        3.1.2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3.2 ARM处理器
        3.2.1 ARM介绍
        3.2.2 ARM处理器内核
    3.3 μC/OS-Ⅱ操作系统
        3.3.1 μC/OS-Ⅱ简介
        3.3.2 μC/OS-Ⅱ的特点
    3.4 μC/GUI图形用户系统分析
        3.4.1 μC/GUI的特点
        3.4.2 μC/GUI的文件组织结构
第4章 NAVTEX接收机显示单元设计方案
    4.1 项目分析
        4.1.1 设计思想
        4.1.2 系统组成
        4.1.3 技术方案
    4.2 设计方案
        4.2.1 显示单元功能分析
        4.2.2 具体设计方案
        4.2.3 开发环境的选择
第5章 NAVTEX接收机显示单元的实现
    5.1 LCD显示部分实现
        5.1.1 建立μC/GUI实现显示界面的仿真环境
        5.1.2 μC/GUI设计显示界面的仿真实现
        5.1.3 显示界面在目标系统的实现
    5.2 键盘和LED功能实现
        5.2.1 键盘驱动实现流程
        5.2.2 键盘任务建立
        5.2.3 键值传递
        5.2.4 LED实现
    5.3 多任务调度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履历

(9)省级气象业务应用系统的安装(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概述及组成
    1.1 系统概述
    1.2 硬件组成
    1.3 软件组成
2 资源配置
    2.1 计算机系统盘分区
    2.2 RAID5盘分区
    2.3 网卡分配和IP地址分配
3 X336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及设置
4 磁盘阵列安装及设置
5 共享存储分区设置LVM
6 SSHA安装
7 SYBASE安装
8 应用软件安装
    8.1 通信业务应用软件安装
    8.2气象实时数据库安装
    8.3应用软件与HA软件的结合

四、浅谈9210业务应用系统中的接收节目表(论文参考文献)

  • [1]气象资料省际共享监控系统[J]. 王建荣,唐怀瓯,孔芹芹,金素文.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7(12)
  • [2]面向用户的流媒体迁移系统设计与实现[D]. 宋欣. 北京交通大学, 2013(S2)
  • [3]国内气象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王甫棣. 计算机应用, 2012(S2)
  • [4]国务院气象数据服务系统的升级改造[J]. 王甫棣,郑波,胡英楣. 气象科技, 2012(05)
  • [5]用于地面气象观测的北斗卫星通信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D]. 汪波.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6]亚运气象信息交换平台—数据接收与产品监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李孔凤.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7]基于MQ实现高性能的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D]. 胡兆刚.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5)
  • [8]NAVTEX接收机显示单元设计与实现[D]. 丁速. 大连海事大学, 2009(09)
  • [9]省级气象业务应用系统的安装[J]. 夏巧利,燕东渭,付海涛,张聪娥. 陕西气象, 2006(04)
  • [10]浅谈9210业务应用系统中的接收节目表[J]. 邓卫华. 江西气象科技, 2002(S1)

标签:;  ;  ;  ;  ;  

浅谈9210业务应用系统中的接收程序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