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治疗小儿脾下痂

味精治疗小儿脾下痂

一、单味黄精治疗小儿脾疳(论文文献综述)

张佳兴[1](2021)在《健脾育发汤治疗蛀发癣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证实健脾育发汤治疗蛀发癣脾胃湿热证疗效更佳。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蛀发癣脾胃湿热证患者共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自拟健脾育发汤,每日1剂,1日2次,温水冲服。对照组给予口服除脂生发片,1次7片,1日3次。两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1.在研究过程中2组各脱落2例患者,实际完成70例。2.经过4个疗程治疗后,临床观察证实,治疗组治愈8例(22.86%),显效12例(34.29%),有效7例(20%),无效8例(22.86%),总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治愈4例(11.43%),显效6例(17.14%),有效13例(37.14%),无效12例(34.29%),总有效率为65.71%。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临床研究表明,健脾育发汤治疗蛀发癣脾胃湿热证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魏姣[2](2021)在《健脾消食膏治疗小儿厌食肝旺脾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健脾消食膏与小儿肠胃康颗粒治疗小儿厌食肝旺脾虚证的临床观察,明确健脾消食膏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和膏方治疗本病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儿均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儿科门诊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予口服健脾消食膏(由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提供),1~2岁者,一次1/3袋,一日3次;2~4岁者,一次半袋,一日3次;4岁以上者,一次1袋,一日2次。对照组予口服小儿肠胃康颗粒(温州海鹤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4岁者,一次1袋,一日3次;4岁以上者,一次2袋,一日3次。4周后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总疗效、血红蛋白以及微量元素锌和铁含量的变化,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检测安全性指标,记录不良事件。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主症、次症各项积分及症状总积分和实验室指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儿在症状总积分、主症和次症各项积分方面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疗效(P<0.05);在食量减少、嗳气、腹胀、急躁性急积分方面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食欲不佳、面色少华、大便不调积分方面组间比较,两组疗效相当(P>0.05);3治疗后两组患儿在对血红蛋白、铁元素含量提高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提高锌元素含量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5治疗结束后随访2个月观察复发情况,治疗组复发4人,对照组复发6人;6治疗过程中两组无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指标正常。结论1健脾消食膏治疗小儿厌食肝旺脾虚证临床疗效确切,在改善食量减少、嗳气、腹胀、急躁性急方面优于小儿肠胃康颗粒。2健脾消食膏可提高血红蛋白、微量元素锌、铁含量,且对血红蛋白、铁含量的提高程度优于小儿肠胃康颗粒。3治疗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图 0 幅;表 17 个;参 135 篇。

程喜乐,曲寿河,纪宏媛,卢堰,潘英妮,刘晓秋[3](2021)在《黄精性味归经及功效应用的古今演变》文中提出查阅古今本草典籍,梳理并探讨黄精性味归经及功效应用的古今演变。将中医古籍搜索网收录黄精的62种古代文献与国家标准文献中138种黄精复方制剂的相关信息整理归纳,分析黄精性味归经及功效应用的演变过程。对比分析古今文献,发现黄精性味的古今认识基本一致,黄精归经的主次及取舍古今有差异;古今医药学者都推崇黄精的益肾健脾作用,有些"轻身""延年""不饥""下三虫""小儿羸弱多痰"等古存今失的功效主治,已得到现代研究证实。本研究为黄精的临床用药与大健康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

郭雨晴[4](2020)在《张元素肾脏证候特点研究》文中认为近20余年来,证候源流角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张元素为金元时期的着名医家,开创了易水学派。张元素的证候体系在中医证候学说的历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本课题运用文献、理论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张元素肾藏证候与现代肾藏证候比较的特点,分析张元素肾藏证候特点的渊源、对后世的影响和相关评价。并简要探讨其产生原因、分析其对现代证候学说的意义。以从一个角度反映张元素学术思想作为中医证候学说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的意义。上述研究以张元素的“肾水阴虚证”为重点。1张元素肾藏证候与现代肾藏证候比较的特点:(1)张元素肾藏证候中,实证占更重要的地位。(2)张元素肾藏证候较粗略,证候名称有只有肾藏病位而无病性者。(3)张元素肾藏证候有肾血虚证。(4)与现代肾阴虚证比较,张元素的肾水阴虚证在很大程度上以“寒不足”代替“水不足”、“阴不足”。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知母、黄柏为主治疗肾水阴虚证,而知母、黄柏的功效主要与其寒性有关。2张元素肾水阴虚证特点的渊源分析:(1)张元素肾水阴虚证的特点在形式上与其将《素问·脏气法时论》的“苦、欲、补、泻”论述落实到具体的药物上有关。(2)从代表性本草着作看,在张元素之前未见知母、黄柏有治疗肾水阴虚证功效的相关文字,所以推测以知母、黄柏为主治疗肾水阴虚证,是张元素首先提出的。3张元素有关肾水阴虚证的观点在后世的影响:3.1受张元素较直接影响的李东垣、王好古、朱丹溪的观点。李东垣、王好古、朱丹溪3人都基本接受了张元素有关肾水阴虚证的观点。3.2金至民国医家对张元素、李东垣、朱丹溪等“知母、黄柏补阴”观点的看法。可分为同意的和有不同意见的两类。3.3当代对“知母、黄柏补阴”观点的看法:当代对“知母、黄柏补阴”的观点是不强调的。4张元素肾藏证候的上述特点,应是源于宋金时期证候学说的发展仍具有初步性。由于证候学说发展的初步性:4.1临床经验的积累尚不系统,所以证候学说的形成尚需借助引入五行学说、运气学说等。因此张元素证候也多呈脏器之间对应的形式。从而使张元素肾藏证候中有更多的实证,以及有肾血虚证。4.2证候学说较为初始,所以“粗”而不“细”。因此张元素肾藏证候较粗略,病性尚欠分化,证候名称有只有肾藏病位而无病性者。4.3证候学说较为初始,所以张元素在肾水阴虚证的理解和把握上,以“寒”这一具体、简单的属性代替“水”、“阴”这些抽象、复杂的属性,因而以“寒不足”代替“水不足”、“阴不足”。5张元素肾藏证候特点对现代证候学说的意义:张元素肾藏证候的上述特点和产生原因,提示现代研究中医证候学说:(1)应有发展的观点,不可把数千年的资料等同视之。(2)应有全面的观点,对古代的证候不可简单地按字面意义理解,而应根据其在当时整个证候体系中的位置以及所代表的临床信息(病因、症状表现、治疗方药等)准确了解其内涵。6本研究的创新点:张元素的证候体系在中医证候学说的历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对后世的临床实践有一定的影响。对张元素学术思想中证候特点的系统研究,有助于弥补目前对张元素证候学说方面研究的不足,完善对中医证候学说发展历史的认识,为现代证候学说提供借鉴。

常依[5](2020)在《基于文献的含麻黄方剂治疗小儿遗尿的处方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收集近十年含麻黄方剂治疗小儿遗尿的文献,总结其治疗小儿遗尿的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工作者使用含麻黄方剂治疗小儿遗尿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电子平台检索,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三大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收集2010年01月~2020年01月期间关于含麻黄方剂治疗小儿遗尿的相关文献,根据文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合格文献建立Microsoft Excel数据库,运用SPSS相关统计软件,使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百分位数法等方法总结含麻黄方剂治疗小儿遗尿的处方用药规律,并对单味麻黄药物剂量进行分析。结果:1.初次筛选合格文献74篇,最终纳入文献47篇,其中主方含麻黄的文献22篇,方剂合用麻黄的文献11篇,未记载处方名的文献14篇。2.共纳入实名方剂29首,使用总数35次,其中麻杏石甘汤使用次数最多,其次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菟丝子散、三仁汤、缩泉丸,多数方剂为自拟方和经验方。未记载处方名的方剂14组,处方中含有补中益气汤、缩泉丸、六味地黄汤、桑螵蛸散等组成药物。3.共纳入药物96味,药物使用总频数557次。统计使用频数在10次以上的高频药物共计16味,其中麻黄使用最多,共计47次,其次是桑螵蛸、益智仁,分别是34次和31次,接下来依次是山药、甘草、补骨脂、黄芪、菟丝子、石菖蒲、白术、覆盆子、金樱子、五味子、茯苓、山茱萸、党参。统计药物功效分类共计15类,其中补虚药使用最多,共计27次,其次是解表药和清热药,使用次数分别是14次和11次,接下来依次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化湿药、理气药、温里药、消食药、其他类、活血药、开窍药、平肝熄风药。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以下5个聚类方:桑螵蛸-麻黄-山药-益智仁,石菖蒲,甘草,五味子-覆盆子-党参-金樱子-白术-山茱萸-茯苓,黄芪-菟丝子-补骨脂。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设置支持度为15%,置信度为80%,筛选次数在20次及以上的药物组合共计29组,其中2味药物组合14个,3味药物组合12个,4味药物组合3个,桑螵蛸-麻黄的药物组合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益智仁-麻黄、益智仁-桑螵蛸、益智仁、麻黄-桑螵蛸,以及益智仁、桑螵蛸-麻黄。4.纳入麻黄剂量共计47组,统计使用“麻黄”27次,“蜜麻黄”2次,“生麻黄”5次,“炙麻黄”13次,麻黄使用最大剂量为15g,最小剂量为1g,平均剂量及常用剂量均为6g,常用量范围3~10g。结论:1.含麻黄方剂治疗小儿遗尿多数为自拟方或经验方,药物组成多数出自桑螵蛸散、菟丝子散、缩泉丸、补中益气汤等方剂,含麻黄治疗遗尿的经方有麻杏石甘汤、麻黄附子细辛汤。2.在药物种类上,主要以补益类药物和收涩类药物为主,常用的药物有桑螵蛸、益智仁、山药、甘草、补骨脂、黄芪等,通过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均证实麻黄与桑螵蛸、益智仁等药物在临床使用上联系程度较高。3.本病多选用生麻黄治疗,常用量3~10g;最大剂量与最小剂量有明显差异。

许可[6](2020)在《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结合计算机技术对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揭示虫类药在小儿肝系疾病的运用规律,为临床科学合理地使用虫类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间发表的含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的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复方,按照文献标题、主治中医病名、主治西医病名、药物组成等要素录入计算机Excel(微软办公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数据表,规范化整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建立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组方药物频次、药物种类、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常用药对、潜在组合、新方以及具体疾病的用药特点等。结果:整理出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126首。高频药物26味,包括钩藤、僵蚕、白芍、全蝎、石菖蒲、天麻等;虫类药6味,平肝息风类虫类药使用频次占所有虫类药的78.54%;毒性药物17味,占本研究所有药物的7.91%;药物分类18种,频次出现较高的是平肝息风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药等。组方药物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味居多,主要入肝、脾、肺、心、胃、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有钩藤—僵蚕、白芍—钩藤、白芍—僵蚕、钩藤-天麻、茯苓-石菖蒲等18组;熵聚类分析得出潜在药物组合10组,新方4首。本研究包含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虫类药复方12个,高频药物有石菖蒲、蝉蜕、龙骨、牡蛎、僵蚕等;药物分类14种,频次出现较高的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解表药、安神药等。本研究包含治疗抽动障碍的虫类药复方76个,高频药物有钩藤、白芍、僵蚕、甘草、全蝎等;药物分类16种,频次出现较高的是平肝息风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药等。本研究包含治疗癫痫的虫类药复方38个,高频药物有石菖蒲、全蝎、胆南星、天麻、僵蚕等;药物分类18种,频次出现较高的是平肝息风药、补虚药、化痰止咳药、清热药、安神药等。结论: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的用药规律,主要为僵蚕、全蝎、蝉蜕、地龙、蜈蚣与平肝息风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药等配伍。药物以寒温平性居多,甘辛苦味为主,主入肝、脾、肺、心、胃、肾经。常用药对多为平肝息风药、补虚药、开窍药、化痰理气药相配伍。熵聚类分析得出潜在药物组合和新方,以活血化瘀、清热泻火、理气化痰、补益肝肾、平肝息风为主,其疗效和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应用于抽动障碍、癫痫居多。虫类药复方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注重配伍开窍药安神志,消食药理脾胃;治疗抽动障碍时,注重配伍理气药调气机;治疗癫痫时,注重配伍化痰止咳药除痰湿。蝉蜕、僵蚕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常用虫类药对,全蝎、僵蚕是治疗抽动障碍及癫痫的常用虫类药对。虫类药治疗小儿肝系疾病有规律可循,在该领域的应用有待拓展,为临床治疗小儿肝系疾病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涂明锋,叶文峰[7](2018)在《黄精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黄精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材,也是一种常用非常普遍的药食同源植物。黄精含有多糖、甾体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等化学物质,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调节血糖血脂、抗氧化损伤和抗炎等药理作用;且在临床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由于黄精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较高的药用价值,对黄精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了详细综述,为黄精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刘智颖[8](2018)在《邓俊芷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经验整理》文中研究指明邓俊芷教授从事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五十余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常见病、疑难病症。尤其对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如小儿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紫癜性肾炎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方面,邓教授结合岭南中医儿科特色,及西医基础理论,在三十余年临床治疗中探索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中医辩证治疗方法及总结出疗效甚佳的中药药味及自拟方。目的:本课题通过对邓俊芷教授的临床医案进行收集、整理、挖掘,对比中医经典材料,并结合邓教授的经验访谈,分析、总结其辨治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及用药规律,进一步总结有效核心方。方法:通过整理岭南地区医籍材料,溯源其学术源流,总结岭南儿科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学术思想;对邓俊芷教授的医案/处方进行收集、整理,应用Word、Excel等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证型频率及处方药物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并结合邓教授临床经验,从而得出邓俊芷教授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辨证分型及组方用药规律,并通过进一步统计分析,进一步挖掘有效核心方,从而总结出邓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经验。结果:邓俊芷教授在继承岭南儿科流派思想之基础上,结合西医基础理论,形成中医岭南儿科流派辨治肾病之雏形。其从标本虚实、激素使用阶段等方面综合辩证的经验在岭南地区儿科临证运用中意义甚大。临证用药以健脾固肾为要,兼活血化瘀、祛湿清热等以治其标,强调用药应精少轻灵,针对主要病机用药,以求效专力宏。肾病综合征是儿童肾脏疾病的常见病种,发病率不断增加,其探索出的有效辩证治疗经验对年轻一代中医师以深刻启发。结论:中医岭南儿科流派认为小儿肾病综合征以脾肾两脏俱虚为本,兼有水湿/湿热之患。邓俊芷教授在继承岭南儿科流派思想之基础上,对岭南地区小儿肾病综合征的辨治有其独特的见解:以脾肾不足为本,湿热为标,常伴血瘀标证,其治以健脾固肾为要,兼活血化瘀、祛湿清热等,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赵禧[9](2016)在《健脾益气开胃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运用调脾方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其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厌食症患儿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为临床治疗小儿厌食提供借鉴。同时,根据治疗前后D-木糖排泄率数据,探讨调脾方在促进小肠吸收功能方面的有效性,为小儿厌食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015年5月-2016年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的厌食患儿,总计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口服调脾方颗粒,对照组口服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治疗前后进行证候积分及尿D-木糖排泄率实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患儿治疗前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证候总积分、主症次症、实验室指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②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共31例,痊愈6例,显效24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共30例,痊愈0例,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经统计学分析P<0.05,调脾方组优于对照组。③症状改善方面:两组在改善食欲、食量、神疲、体重、面色头发、汗出、性情、大便方面有效,治疗组在改善磨牙、腹胀上有效,尚不能认为对照组能改善此症状。两组间比较,在改善食欲、食量、神疲、面色头发、汗出、性情方面,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体重、大便、腹胀方面无显着性差异。④D-木糖排泄率实验:治疗后两组在增加小肠吸收率方面均有一定疗效,说明D-木糖排泄率实验可以作为小儿厌食诊治的依据。但两组间比较,P<0.05,有显着性差异,说明调脾方组在增加厌食患儿小肠吸收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证的厌食患儿,运用调脾方治疗,临床疗效肯定。调脾方与中成药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组比较,疗效更好,在改善患儿食欲、食量、精神、面色、出汗、体重、性情、腹胀、大便等主、次症状及体征方面作用显着。而且调脾方组对于小肠吸收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调脾方治疗小儿厌食疗效肯定,且诊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应用。同时治疗后两组在增加小肠吸收率方面均有一定疗效,说明D-木糖排泄率实验可以作为小儿厌食诊治的依据。

郝静[10](2016)在《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闫慧敏老师是京城着名中医儿科医家,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四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而且在医、教、研各方面成绩卓着。本文全面整理、总结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以更好的传承闫老师学术经验,为日后更好的发展、创新中医儿科的诊疗方法积累临床研究资料。2.同时,本文依据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思想,重点总结闫老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针对病程大于1月以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先进行了的证候分析及研究,进一步应用老师的“养阴清瘀汤”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进行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老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学术价值。方法1.第一部分追溯闫慧敏老师40余年的从医经历,详述师承渊源,总结老师的学术渊源、传承和发扬创新、学术思想成形的经过。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特点、古今各家学说等角度总结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整理和总结老师所擅长的临床病种的诊疗验案,全面总结老师的诊疗特色和学术经验。2.第二部分运用老师的学术思想展开临床研究。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患儿(病程>1月以上)进行临床分型研究,并进一步进行应用养阴清瘀汤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等理化指标的影响,以进一步验证闫老师的学术经验在临床的有效性、创新性。结果1.闫老师的学术经验总结:闫老师临床经验丰富,曾经作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拜师刘韵远先生,传承刘韵远先生的学术思想,故刘老学术思想对其影响深远。例如对于外感性疾病,尤其是小儿咳喘以及痰饮病的治疗,受刘韵远先生教诲,多以仲景之法治之,予经方加减化裁,特色鲜明,疗效显着。同时对于内伤杂病,尤其是脾胃病的治疗,则受王鹏飞老先生的影响较多。而王老多以民间验方辨治脾胃病,闫老师汲取王老经验方的精髓,治疗小儿脾系疾病,卓有成效。总之,闫老师揣摩历代前辈医家的学术观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汲取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在临诊时,她重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注重当代小儿的体质特征,审因论治,以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为核心,强调四诊合参,尤重小儿望诊,传承刘韵远先生独创小儿舌诊观察法,并予以继承发扬。强调首先辨病,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以免贻误病情。谨守病机,辨证用药以扶正祛邪为总则,虚实兼顾、标本兼治。无论是对脾系疾病的治疗,还是对于其他外感或内伤杂病的治疗,扶助正气方面无不强调以顾护脾胃为中心,兼顾他脏。强调祛邪为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注重内外之邪兼顾,尤重食积、湿热、痰饮和血瘀之邪。将仲景经方与时方相结合,灵活应用,用药清轻严谨,善于应用药对。体现在治疗小儿脾系疾病时,扶正健脾以平补脾胃,醒脾助运;肝脾同治,调畅气机以解气机壅塞;活用消导以祛食积之邪,补泻兼施;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儿,注意祛除湿热之邪,攻伐有度;久病注重祛除瘀邪。在治疗小儿肺系疾病时,外感咳嗽初起,祛除外邪为要,避免清泻太过;急性咳喘祛除痰阻重在治肺调气,慢性咳喘重在扶正培土生金,对于小儿反复咳喘之证,扶正祛邪各有偏重,分期而治,标本兼顾,以促康复,防止反复。本文还总结了闫老师治疗对于小儿多种疾病的治疗经验,如慢性咳嗽、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厌食、胃痛(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便秘、滞颐、舔疮、胎黄、腺样体肥大、霰粒肿、麦粒肿等疾病临床经验总结和验案分析。多年来,闫老师努力学习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上不断尝试,收获颇丰。自1989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小儿胃镜检测工作,迄今已进行数千例小儿胃镜的检测。以胃镜检查为基础在探索小儿胃肠黏膜的微观辨证和中医证候的宏观辨证的相关性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观察胃镜下微观病理变化的客观检测指标,探讨脾胃病舌脉宏观辨证和与胃镜下黏膜改变微观辨证的有机结合,提高对小儿脾系疾病的认识,开拓创新,拓宽中西医结合的新思路。同时,临床与科研、教学并重,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以使儿科事业后继有人。2.闫老师诊治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本文重点探讨了闫老师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诊治经验。闫老师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虚实夹杂之证,虚、瘀、湿热共同为患。其治疗周期长,应分期辨治,早期以祛湿解毒、活血化瘀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随着气阴耗伤,虚证逐渐显现,患儿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的症状逐渐显现加重。故后期易出现以阴虚、气虚为主的症状,且仍有挟瘀挟湿之象,应以养阴益气,健脾固精、清利化瘀通络为主。要根据患儿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辨证用药,审因辨证,以中医对于疾病序贯治疗的思维,将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的原则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在进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证候分析时,选择116例病程大于1月以上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分为气阴两虚型、湿热瘀阻型和阴虚内热型三型进行证候分型观察。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采用多组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及分析。结果显示,116例患儿中,以气阴两虚型最多,72例,占62.07%;湿热瘀阻型33例占28.4%;阴虚内热型11例,占9.48%。并进一步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提示患儿血尿与蛋白尿程度与证候分型有一定关联,三型患儿均存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凝血纤溶系统紊乱,T细胞亚类、凝血指标D-二聚体的升高可能与临床证候分型有一定相关性,其他如免疫球蛋白测定、补体的测定等提示与证侯分型关系不大,但因样本数量有限,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以验证。鉴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的患儿,以气阴两虚证患儿较多,且既往研究相对少见的现状,本研究进一步在气阴两虚证的患儿中纳入了66例患儿(选择轻度血尿蛋白尿型,未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应用闫老师拟定的养阴清瘀汤,与西药福辛普利钠和双嘧达莫对照,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疗程8周,每4周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复查肝肾功以及心电图,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凝血五项,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A,T细胞亚类等指标,记录中医证候表现及半定量积分,观察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和理化指标的改变情况。根据数据情况,分别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对照组。中药组治疗4周总有效率91.18%,8周总有效率97.06%;西药组4周总有效率71.88%,8周总有效率87.5%,说明在改善气阴两虚、挟瘀挟湿的症状上,中药具有较大优势。对于轻度蛋白尿(<25mg/(kg·d))的治疗,单纯的中药治疗和单纯的西药治疗均较为有效,且疗效差别不大。在对血尿的治疗上,中药治疗更具有优势。在免疫相关指标和补体的改善上,对治疗4周和8周后的相关检测数值分别进行组间比较提示,两组治疗均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和补体系统紊乱状态,中药治疗组降低IgA值、提高T辅助细胞CD4+值、以及升高补体C3值的作用较西药更为显着。同时,在第一个4周的疗程中,中药组降低D-二聚体值的作用较西药观察组更为显着;提示中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调节机体的凝血机制,改善纤溶系统。结论本文全面总结了闫慧敏老师的学术经验,并运用闫老师的学术经验,以中药养阴益气清热活血化瘀之法,扶正祛邪,治疗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可以有效缓解中医证候,降低血尿、蛋白尿,调节免疫,改善凝血机制。

二、单味黄精治疗小儿脾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味黄精治疗小儿脾疳(论文提纲范文)

(1)健脾育发汤治疗蛀发癣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安全性观察结果
讨论
    1 立项依据
    2 药物组成及方解
    3 体会
    4 病案举例
    5 预防与调护
    6 不足和展望
结语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健脾消食膏治疗小儿厌食肝旺脾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内容
        1.1.1 病例来源
        1.1.2 诊断标准
        1.1.3 病例选择标准
        1.1.4 研究方法
        1.1.5 观察指标
        1.1.6 疗效判定标准
        1.1.7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分析
        1.2.2 临床疗效分析
        1.2.3 依从性评价
        1.2.4 安全性评价
    1.3 讨论
        1.3.1 立题依据
        1.3.2 本临床研究的工作背景
        1.3.3 治疗组膏方组方分析
        1.3.4 单味药分析
        1.3.5 对照组用药依据
        1.3.6 研究结果分析
        1.3.7 体会
    1.4 不足与展望
    1.5 小结
结论
第2章 综述 中西医对厌食的研究概况
    2.1 中医对厌食的认识
        2.1.1 病名溯源与释义
        2.1.2 病因
        2.1.3 病机
        2.1.4 辨证分型
        2.1.5 治法方药
    2.2 西医对厌食的认识
        2.2.1 概述
        2.2.2 流行病学调查
        2.2.3 病因
        2.2.4 发病机制
        2.2.5 西医治疗
    2.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病例报告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3)黄精性味归经及功效应用的古今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性味归经
功效应用
讨论

(4)张元素肾脏证候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张元素学术思想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张元素肾藏证候与现代肾藏证候比较的特点研究
    1 张元素的肾藏证候
    2 张元素肾藏证候与现代肾藏证候比较的特点研究
        2.1 现代肾藏证候
        2.2 张元素肾藏证候与现代肾藏证候比较的特点
第二部分 张元素肾水阴虚证与现代肾阴虚证比较的特点研究
    1 张元素“肾水阴虚证”的取名依据
    2 张元素肾水阴虚证与现代肾阴虚证比较的特点: 是在很大程度上以“寒不足”代替“水不足”、“阴不足”
        2.1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 以知母、黄柏为主治疗肾水阴虚证,而知母、黄柏的功效主要与其寒性有关
        2.2 张元素的肾水阴虚证在很大程度上以“寒不足”代替“水不足”、“阴不足”的原因,就在于其依据运气学说,在生理上将水、寒作为肾的本质。并在肾水阴虚证的理解和把握上,以“寒”这一具体、简单的属性代替“水”、“阴”这些抽象、复杂的属性
    3 由于张元素的肾水阴虚证是因于在生理上将水、寒作为肾的本质,所以张元素3书中,其他脏腑以及全身的“(水)阴虚证”极少被提及
    4 由于张元素的肾水阴虚证在很大程度上以“寒不足”代替“水不足”、“阴不足”。以寒性药味为主治疗肾水阴虚证,所以张元素在“(水)阴虚内热”类的“虚热证”上,其治疗与“实热证”区别不开
第三部分 张元素肾水阴虚证特点的渊源分析
    1 张元素肾水阴虚证的特点在形式上与其将《素问·脏气法时论》的“苦、欲、补、泻”论述落实到具体的药物上有关
    2 从代表性本草着作看,在张元素之前未见知母、黄柏有治疗肾水阴虚证功效的相关文字,所以推测以知母、黄柏为主治疗肾水阴虚证,是张元素首先提出的
第四部分 张元素有关肾水阴虚证的观点在后世的影响
    1 受张元素较直接影响的李东垣、王好古、朱丹溪的观点
        1.1 李东垣的观点
        1.2 王好古的观点
        1.3 朱丹溪的观点
    2 金至民国医家对张元素、李东垣、朱丹溪等“知母、黄柏补阴”观点的看法
        2.1 同意“知母、黄柏补阴”观点
        2.2 对“知母、黄柏补阴”观点有不同意见
    3 当代对“知母、黄柏补阴”观点的看法
第五部分 张元素肾藏证候特点的产生原因和意义探讨
    1 张元素肾藏证候特点概括
    2 张元素肾藏证候的上述特点,应是源于金元时期证候学说发展的初步性
        2.1 临床经验的积累尚不系统,所以证候学说的形成尚需借助引入五行学说、运气学说等。因此张元素的证候也多呈脏器之间对应的形式。从而使张元素肾藏证候中有更多的实证,以及有肾血虚证
        2.2 证候学说较为初始,所以“粗”而不“细”。因此张元素肾藏证候较粗略,病性尚欠分化,证候名称中有只有肾藏病位而无病性者
        2.3 证候学说较为初始,所以张元素在肾水阴虚证的理解和把握上,以“寒”这一具体、简单的属性代替“水”、“阴”这些抽象、复杂的属性,因而以“寒不足”代替“水不足”、“阴不足”
    3 宋金时期证候学说发展的初步性,论述如
    4 张元素肾藏证候特点对现代证候学说的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文献的含麻黄方剂治疗小儿遗尿的处方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来源
    2 检索方法
    3 文献纳入标准
    4 文献排除标准
    5 建立文献数据库
    6 建立方药数据库
        6.1 保存原始数据资料
        6.2 统一规范
        6.3 建立单味麻黄剂量数据库
    7 数据分析
第二部分 结果
    1 方剂统计分析
    2 药物统计分析
        2.1 药物频数统计分析
        2.2 药物功效分类统计分析
        2.3 基于高频药物的聚类分析与关联分析
    3 单味麻黄剂量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含麻黄方剂治疗小儿遗尿的处方规律分析
    2 含麻黄方剂治疗小儿遗尿的药物频数分析
        2.1 麻黄-宣肺醒神止遗
        2.2 石菖蒲-醒神止遗
        2.3 桑螵蛸、覆盆子、金樱子、五味子、山茱萸-收涩止遗
        2.4 益智仁、山药、甘草、补骨脂、菟丝子、黄芪、白术、党参-补肺健脾益肾止遗
        2.5 茯苓-利水渗湿止遗
    3 含麻黄方剂治疗小儿遗尿的药物归类分析
    4 含麻黄方剂治疗小儿遗尿的药物聚类分析
        4.1 桑螵蛸-麻黄-山药-益智仁
        4.2 石菖蒲,甘草
        4.3 五味子-覆盆子-党参-金樱子-白术-山茱萸-茯苓
        4.4 黄芪-菟丝子-补骨脂
    5 含麻黄方剂治疗小儿遗尿的药物关联分析
    6 麻黄剂量分析
    7 本课题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麻黄治疗小儿遗尿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小儿肝系疾病概述
        1.1 儿童多动症
        1.2 抽动障碍
        1.3 癫痫
    2 虫类药治疗小儿肝系疾病述要
        2.1 虫类药的定义
        2.2 虫类药治疗小儿肝系疾病的理论依据
        2.3 虫类药治疗小儿肝系疾病的现代研究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复方来源
        1.2 复方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中药的规范
        1.4 复方主治疾病规范
        1.5 复方的录入与核对
    2 数据分析与结果
        2.1 高频单味药物频数统计
        2.2 复方中所有虫类药的使用频次统计
        2.3 毒性药物频数统计
        2.4 药物类别频数统计
        2.5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频数统计
        2.6 关联规则运算
        2.7 熵聚类分析
        2.8 三大疾病用药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高频单味药物与药物类别配伍规律分析
        1.1 配伍平肝息风药
        1.2 配伍补虚药
        1.3 配伍解表药
        1.4 配伍清热药
        1.5 配伍化痰止咳药
        1.6 配伍安神药
        1.7 配伍活血化瘀药
    2 虫类药物分析
    3 毒性药物分析
    4 药性分析
    5 药味分析
    6 归经分析
    7 关联规则结果分析
    8 熵聚类结果分析
    9 三大疾病用药结果分析
    10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黄精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理作用
    1.1 黄精多糖药理作用
        1.1.1 抗氧化
        1.1.2 抗肿瘤
        1.1.3 调节血糖血脂
        1.1.4 调节免疫力
        1.1.5 抗炎
        1.1.6 抑制骨质疏松
        1.1.7 其他作用
    1.2 甾体皂苷药理作用
        1.2.1 调节血糖
        1.2.2 抗抑郁
        1.2.3 抗HIV
        1.2.4 抗菌
        1.2.5 其他作用
2 临床应用
    2.1 治疗卵巢功能减退
    2.2 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2.3 治疗慢性胃炎
    2.4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2.5 治疗小儿脾疳
    2.6 其他
3 结语与展望

(8)邓俊芷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经验整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邓俊芷教授经验概述
    第一节 邓俊芷教授简介
    第二节 邓俊芷教授经验溯源
    第三节 邓俊芷教授学术思想
        一、重视辩证论治,首分标本虚实
        二、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顾
第二章 邓俊芷教授辨治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用药分析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小儿肾病综合征西医临床研究概况
        二、中医药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资料
        一、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研究方法
        五、结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9)健脾益气开胃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中医对小儿厌食的认识及发展
        1 病名溯源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中医治疗
        5 中医调护
    二、西医对小儿厌食的认识及发展
        1 西医认识
        2 流行病学
        3 发病原因
        4 发病机制
        5 实验指标
        6 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4 治疗方法
        5 观察指标
        6 疗效与安全评定
        7 统计学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研究基线评价
        2 两组疗效分析
        3 治疗组疗效影响因素判断
    三、小结
    四、讨论
        1 组方立论依据
        2 单味药的分析
        3 调脾方与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比较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第三部分 导师经验总结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10)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闫慧敏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一、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
        (一) 传承刘韵远先生学术思想
        (二) 汲取王鹏飞先生脾胃病辨治精髓
        (三) 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
        (四) 注重创新探索 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并重
        1. 率先开展小儿胃镜检查 突出小儿脾胃病中医特色诊疗
        2. 开发痰喘宁合剂 弥补小儿咳嗽用药不足
        3. 临床与科研并重 拓宽思路 探索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五) 传道授业解惑硕 果累累
    二、闫慧敏老师学术思想总结
        (一) 先辨病 其次辨证 谨守病机
        (二) 四诊合参 尤重小儿望诊
        (三) 扶正祛邪并重标 本同治
        1. 扶正祛邪之法概述
        2. 扶正为治本之法 以脾为核心 兼顾其他脏腑
        3. 祛邪为关键环节 内外之邪兼顾
        (四) 用药清轻严谨 善用药对
    三、闫慧敏老师临床诊疗经验总结
        (一) 谨守扶正祛邪之则治疗小儿脾系疾病
        1. 扶正健脾以平补脾胃 醒脾助运
        2. 肝脾同治 调畅气机以解气机壅塞
        3. 活用消导以祛食积之邪 消补兼施
        4. 祛除湿热之邪 攻伐有度
        5. 久病注重祛除瘀邪
        (二) 闫老师治疗小儿脾系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及验案分析
        1. 厌食
        2. 胃痛(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3. 胎黄
        4. 滞颐
        5. 便秘
        (三) 谨守扶正祛邪之则治疗小儿肺系疾病
        1. 外感咳嗽初起 祛除外邪为要 避免清泻太过
        2. 急性咳喘祛除痰阻 重在治肺调气
        3. 慢性咳喘重在扶正 培土生金兼以温肾
        4. 反复咳喘 扶正祛邪 分期而治 标本兼顾
        5. 扶正不忘活血逐瘀 阻止咳喘反复发生
        (四) 闫老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及验案分析
        1.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2. 痰湿蕴肺型慢性咳嗽
        3. 腺样体肥大
        (五) 闫老师对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
        1. 霰粒肿
        2. 麦粒肿
        3. 舔疮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一、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一、闫慧敏老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及其迁延期证候研究
        (一) 闫慧敏老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及其迁延期辨证分型依据
        1. 闫慧敏老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
        2.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辨证分型依据
        (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证候研究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研究方法
        结果
        结论
        讨论
        小结
        (三) 养阴清瘀汤主要方药及立方依据
    二、养阴清瘀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结论
        讨论
        创新点总结
        小结及心得体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主要研究成果

四、单味黄精治疗小儿脾疳(论文参考文献)

  • [1]健脾育发汤治疗蛀发癣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D]. 张佳兴.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健脾消食膏治疗小儿厌食肝旺脾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魏姣.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3]黄精性味归经及功效应用的古今演变[J]. 程喜乐,曲寿河,纪宏媛,卢堰,潘英妮,刘晓秋.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05)
  • [4]张元素肾脏证候特点研究[D]. 郭雨晴.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5]基于文献的含麻黄方剂治疗小儿遗尿的处方用药规律研究[D]. 常依.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的用药规律研究[D]. 许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黄精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涂明锋,叶文峰. 宜春学院学报, 2018(09)
  • [8]邓俊芷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经验整理[D]. 刘智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健脾益气开胃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观察[D]. 赵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10]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D]. 郝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味精治疗小儿脾下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