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近年造林效果探讨

红豆杉近年造林效果探讨

一、南方红豆杉当年造林效果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罗芊芊[1](2020)在《南方红豆杉天然居群及家系遗传变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airei(Lemee H.Leveille.)L.K.Fu et Nan Li)是集材用、药用和观赏于一体的珍稀濒危植物,也是我国南方重点推广的珍贵用材造林树种。探讨南方红豆杉主要分布区天然居群表型变异、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有助于制定南方红豆杉遗传资源评价、保护策略;开展南方红豆杉家系测定林生长和形质评价,可为南方红豆杉品种选育提供前期研究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南方红豆杉天然居群针叶性状表型变异对18个天然居群670个样本的5个针叶性状表型、叶氮磷含量及氮磷计量比的研究结果发现,5个针叶性状表型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变异极显着,其中,表型变异系数最大和最小的性状分别为叶宽长比(29.56%)和叶宽(12.79%)。针叶性状表型在居群间变异(24.94%)小于居群内变异(75.06%),其在居群间的表型分化系数变幅为15.25%~43.48%。各居群的针叶氮含量、磷含量和氮磷计量比的平均值分别为17.82 g/kg、1.21 g/kg和15.03,部分居群针叶氮磷计量比小于14,表明针叶生长主要受氮元素控制;另有部分居群针叶氮磷计量比大于16,暗示着磷元素也影响针叶生长。南方红豆杉偏东部居群的针叶比中西部居群的针叶较短小,叶氮磷计量比也较低,且海拔较高的居群,其针叶氮含量较低;月均气温变化范围和年温变化范围较大的居群,其针叶更细长。基于针叶性状表型的Ward法聚类结果表明,18个居群聚为两大类,4个亚类,第一大类居群大部分偏东部,第二大类居群偏中部或中西部。(2)南方红豆杉天然居群遗传多样性利用13对SSR引物对参试的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共检测到291个等位基因。各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目(Na)、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分别为22.39、0.74、0.86和1.66,表明南方红豆杉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江西分宜居群遗传多样性最高,应为优先保护单元。分子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84.90%),居群间变异占15.10%(P<0.001),表明南方红豆杉天然居群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基因流(1.62)较高。基于UPGMA方法,18个居群聚为4类。Mantel检验表明,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海拔高差之间的相关性不显着。(3)南方红豆杉家系生长和分枝性状变异3个地点5年生家系测定林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生长和分枝性状,在家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着水平;树高和一级分枝数性状,家系×地点互作效应显着,其它生长性状,家系与立地互作效应不显着;两两生长性状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树高性状家系遗传力为0.69~0.87,单株遗传力为0.39~0.79,表明幼林期树高受较高的遗传因子控制。以树高为主要选择性状,综合分枝习性,初选出10个南方红豆杉优良家系。

关佳晶[2](2020)在《喜树-南方红豆杉混交种植的种间促进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均为国家重点濒危保护植物。喜树中含有的喜树碱类化合物和南方红豆杉中含有的紫杉烷类化合物均可显着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这两种植物是生产植物源抗肿瘤药物的重要原料。近年研究发现,天然的喜树纯林和红豆杉纯林生长较差,而喜树和南方红豆杉混交林可以提高林地生产力。为了大量获得抗肿瘤药物生产原料,亟需开展喜树和南方红豆杉人工林的培育。本文比较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一个生长季内喜树-南方红豆杉混交种植、喜树单一种植、南方红豆杉单一种植三种种植模式植物光合作用、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指标变化,以期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角度阐明喜树和南方红豆杉生长的种间促进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喜树-南方红豆杉混交种植、喜树单一种植、南方红豆杉单一种植三种种植模式下喜树和南方红豆杉的株高、地径进行测量,表明混交种植组中喜树和南方红豆杉的株高、地径均高于相应的单一纯种种植组。测定三种模式植物在三个不同光照强度(30%、50%和100%)下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发现在3个光照强度下各组处理的喜树和南方红豆杉净光合速率Pn大小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混交组的喜树Pn>单一种植的喜树Pn;混交组的南方红豆杉Pn>单一种植的南方红豆杉Pn。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混交组的喜树>单一种植的喜树;混交组的南方红豆杉>单一种植的南方红豆杉。三种种植模式下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混交组>喜树单一种植组>南方红豆杉单一种植组;土壤全氮的含量:混交组>喜树单一种植组>南方红豆杉单一种植组。2.在生长季的不同时间,三种种植模式下两种植物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南方红豆杉叶片中紫杉醇、三尖杉宁碱、10-DAB、10-DAT和喜树中喜树碱的含量均显示:混交组喜树叶片喜树碱含量>单一种植喜树叶片喜树碱含量;混交组南方红豆杉叶片紫杉烷类成分含量>单一种植南方红豆杉叶片紫杉烷类成分含量。3.从三种种植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上看,均为细菌数量较多,真菌相对较少。但无论在生长季的哪个时期,混交组土壤细菌和真菌种群的数量均较单一种植组土壤菌群显着增加;混交组细菌/真菌比值<单一种植组。4.测定了三种种植模式土壤中脲酶、蔗糖酶、脱氢酶、蛋白酶、磷酸酶的酶活性,表明:(1)无论在生长季的哪个时期,上述5种酶的活性在混交种植组土壤中活性均为最高;(2)两个单一种植组中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南方红豆杉单一种植组>喜树单一种植组;土壤脱氢酶活性:喜树单一种植组>南方红豆杉单一种植组;两个单一种植组之间土壤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在整个生长期互有高低;(3)混交对土壤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影响较大,其中在生长旺季的7月份,混交组土壤磷酸酶活性分别是喜树单一种植组和南方红豆杉单一种植组的1.57倍和1.74倍;土壤蛋白酶活性分别是喜树单一种植组和南方红豆杉单一种植组的1.42倍和1.43倍。综上,与单一种植的喜树和南方红豆杉相比,喜树与南方红豆杉混交组两种植物的生长量和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均得到提高,同时混交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总量及真菌/细菌比值、增强了5种土壤酶特别是土壤磷酸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因此,混交引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土壤酶活性提高可能是混交南方红豆杉促进喜树生长的重要原因。

吴世雄[3](2019)在《不同产地东北红豆杉幼苗迁地保护生长特性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对东北红豆杉宽甸、本溪、和龙、汪清和穆棱5个产地幼苗的保存率、地上和地下性状等15个生长特征进行了测定,试验分别在山东、北京、辽宁3个地点观测4年生苗,利用表型性状和原产地生态因子相关性研究,揭示了东北红豆杉地理变异规律,并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将5个产地分为三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山东和辽宁试验点,汪清产地幼苗表现最好,宽甸产地幼苗表现最差。在北京试验点汪清产地表现最好,和龙产地表现最差。东北红豆杉在北京适应表现最差,在山东适应表现最好。2、多点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地径、冠幅、最长侧枝长、当年抽梢长、总根长、根表面积、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和总干重的净生长量在产地间和地点间以及产地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上均表现出极显着(P<0.01)的差异,侧枝数和根体积的净生长量在产地间和地点间表现出极显着(P<0.01)的差异,根平均直径和比根长在地点间表现出极显着差异,说明各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强烈。从方差分量来看,苗高、地径、冠幅、当年抽梢长和最长侧枝长以及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和总干重的生长量在地点间的方差分量远大于其他差异来源,说明地点效应对东北红豆杉生长影响最大。3、东北红豆杉苗高、当年抽梢长、地上干重、地下干重、总干重、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等性状与原产地经纬度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说明东北红豆杉呈现明显经纬变异规律,随经纬度的增加,苗高、当年抽梢长、地上干重、地下干重、总干重、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等性状生长更好。原产地年降雨量少的东北红豆杉在山东、北京和辽宁试验点上幼苗长势比较好,根系也比较发达。4、对于生长良好且稳定的穆棱产地幼苗适合在3个试验点进行大面积迁地保护;对于生长良好而相对不稳定性的汪清产地幼苗可在山东烟台和辽宁本溪适宜地区进行重点迁地保护;宽甸产地幼苗在3个试验点都表现最差且保存率低不适合迁地保护。5、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汪清产地幼苗在3个试验点表现最好,宽甸产地幼苗表现最差。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5个产地东北红豆杉被分为汪清和穆棱产地为一组,宽甸产地为二组,和龙和本溪产地为三组。

尚鹏程[4](2019)在《不同实生苗云南红豆杉幼林枝叶生物量及其10-DAB含量动态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紫杉醇是目前治疗癌症最好的一线广普药物,解决其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至关重要。以云南红豆杉26a生容器苗和裸根苗为材料,采用HPLC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对比两种实生苗的枝叶生物量和10-DAB含量的动态规律及差异。以10-DAB含量和单株10-DAB累积量为主要依据,为云南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选择合适的建园材料和确定最佳的采收时间提供部分理论支撑。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容器苗和裸根苗枝叶生物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生长旺盛期为每年3月至9月,在此阶段的生长量均超过全年生长量的70%,最高可达82.8%,秋冬两季长势减弱。容器苗26a各年生枝叶生物量分别为29.8g、77.0g、244.0g、537.3g、902.8g,裸根苗26a各年生枝叶生物量分别为23.7g、64.4g、245.7g、534.2g、898.6g;2a和3a的容器苗枝叶生物量显着高于裸根苗(P﹤0.05),差异在14.1%24.5%之间波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呈减小趋势;两种实生苗木枝叶生物量与月份之间为非线性关系,经验公式为一元三次方程,且拟合关系良好,拟合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2)容器苗和裸根苗的枝叶10-DAB含量年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值均出现在每年7月或9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或3月;容器苗26a生年均含量分别为0.906%、0.934%、0.071%、0.030%、0.007%。裸根苗26a生年均含量分别为0.888%、0.941%、0.067%、0.031%、0.007%。枝叶10-DAB含量在34a均出现直线下降现象;容器苗枝叶10-DAB含量最高为1.307%,最低为0.005%,两者相差约260倍。裸根苗枝叶10-DAB含量最高为1.232%,最低为0.005%,两者相差约245倍。最高值都出现在3a生的第9月;容器苗和裸根苗之间各月份含量和年均含量总体差异不显着(P>0.05);枝叶10-DAB含量与月份之间为非线性关系,经验公式为一元多次方程,且拟合关系良好,拟合相关系数达到0.95以上。(3)容器苗和裸根苗的枝叶10-DAB累积量与10-DAB含量的年基本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种苗木3a生各月份的10-DAB累积量均显着高于其他树龄对应月份(P﹤0.05);容器苗累积量最高值0.938g/株和裸根苗累积量最高值0.743g/株均出现在3a生第9月;两种苗木24a的枝叶10-DAB累积量总体差异显着(P﹤0.05),56a总体差异不显着(P>0.05)。(4)目前,10-DAB含量0.15%以上的红豆杉干枝叶市场价为50-100元/kg。根据单株10-DAB累积量最大化原则,建议在苗木生长到3a第9月的时候进行枝叶采摘,此时容器苗和裸根苗单株枝叶生物量分别为71.8g、60.3g,按6000株/亩计,容器苗比裸根苗高69kg/亩,价格按60元/kg计,多收入4140元/亩,扣除前期多投入的1108元/亩,最终收益多3032元/亩。综上:建议以容器苗为建园材料,并在苗木生长到3a第9月采摘枝叶为宜,能获得相对较高收益。

谢永琳[5](2018)在《不同育苗方式南方红豆杉在杉木人工林中套种初期效果研究》文中指出选取裸根苗、塑料杯营养袋苗、无纺布营养袋苗等三种不同育苗类型的两年生南方红豆杉,研究其在杉木人工林林下的套种效果。结果表明:三种苗木类型中以无纺布营养袋苗造林早期表现最佳,平均造林成活率达到97. 5%,当年抽高达到32. 3cm;其次是塑料营养杯苗;造林效果比较差的是裸根苗。以无纺布营养袋苗为材料在不同坡位的造林成活率为96. 1%~98. 1%,造林成活率没有显着差异,但当年抽高差异极显着,下坡生长效果最佳;不同坡向间造林成活率95. 0.%~98. 2%,差异不显着,当年抽高22. 3~35. 2cm,差异极显着,其中阴坡生长初期表现最佳。

陈庭合,周振华,卿韦力,吴林世[6](2018)在《三种珍贵树种造林模式应用探究》文中研究说明2015年4月,将一年生南方红豆杉、桢楠和闽楠三种珍贵树种在双牌县采用村庄乡道路旁、杉木采伐迹地、冰冻受灾损害地三种不同的造林模式进行人工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幼苗期需要荫庇的三种珍贵树种造林模式以冰灾损害林下补植效果最佳。

陈玉鲁[7](2018)在《南方红豆杉苗木培育及造林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对南方红豆杉的种子采集与处理、苗木培育、造林、抚育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等苗木培育及造林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南方红豆杉苗木培育及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雷先珠,张发游[8](2017)在《杉木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初期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研究3种育苗方式培育的2年生南方红豆杉苗(无纺布营养袋苗、塑料杯营养袋苗、裸根苗)在杉木林下套种的初期效果,及不同坡位、坡向对2年生无纺布营养袋苗在杉木林下套种的初期效果。结果表明:无纺布营养袋苗在杉木林下栽植成活率和当年抽高明显大于塑料杯营养袋苗和裸根苗,无纺布营养袋苗的成活率和抽高分别比塑料杯营养袋苗、裸根苗高出7.7%、43.3%和45.4%、58.3%;不同坡位对无纺布营养袋苗的成活率影响不显着,对抽高有极显着影响,南方红豆杉抽高大小依次是下坡>中坡>上坡,下坡的抽高分别比中坡、上坡高15.1%、63.2%;不同坡向对无纺布营养袋苗成活率影响不显着,对抽高有极显着影响,红豆杉抽高大小依次是阴坡>半阴坡>阳坡,阴坡的抽高分别比半阴坡、阳坡高出6.2%、57.8%。初期试验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在杉木林下套种,以采用无纺布营养袋育苗,在中坡、下坡、阴坡和半阴坡种植效果较好。

欧建德,吴志庄[9](2016)在《南方红豆杉苗龄型对苗木质量与造林成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以春季播种、2年生南方红豆杉苗(S2-0),春季播种、3年生南方红豆杉苗(S3-0),春季播种、1 a后移栽、再培育2 a的3年生南方红豆杉苗(S1-2)为对象,在福建明溪研究分析不同苗龄型苗木质量与造林成效的差异。结果表明:与S2-0对比,S3-0苗高、地径、质量指数、单株生物量分别显着增加85.51%、50.00%、132.26%、210.88%。S3-0较S2-0造林成活率提高19.81%,造林后幼树树高、树高生长量、地径、地径生长量分别提高82.86%、61.86%、75.16%、104.76%。与S3-0相比,S1-2质量指数、根生物量、造林成活率、幼树地径、地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分别显着提高49.54%、16.53%、5.37%、6.37%、16.28%、13.78%。苗木根生物量、质量指数分别与造林成活率、树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呈显着正相关。因此,建议采用S1-2苗木进行南方红豆杉造林。

潘映忠[10](2016)在《南方红豆杉裸根苗不同处理对造林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南方红豆杉裸根苗不同处理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生根剂、保水剂和杀虫剂对南方红豆杉裸根苗进行处理,能显着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保存率,促进地径、树高和冠幅生长;生根剂、保湿剂和杀虫剂同时混合使用的效果最好。

二、南方红豆杉当年造林效果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方红豆杉当年造林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南方红豆杉天然居群及家系遗传变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植物遗传多样性
        1.1.1 植物遗传标记
        1.1.2 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
    1.2 林木遗传测定
    1.3 红豆杉属植物研究进展
    1.4 研究意义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意义
        1.4.2 技术路线
2 南方红豆杉天然居群针叶性状表型变异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针叶性状表型变异
        2.2.2 针叶性状表型分化
        2.2.3 针叶中氮、磷含量及计量比特征
        2.2.4 针叶性状及其氮、磷含量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
        2.2.5 聚类分析
    2.3 讨论
3 南方红豆杉天然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仪器及药品
        3.1.2.1 主要仪器
        3.1.2.2 主要药品
        3.1.3 实验方法
        3.1.3.1 DNA提取及质量检测
        3.1.3.2 SSR-PCR扩增
        3.1.3.3 多态性引物筛选与验证
        3.1.4 数据统计分析
        3.1.4.1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3.1.4.2 遗传多样性参数估算
        3.1.4.3 居群遗传结构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位点多态性
        3.2.2 居群遗传多样性
        3.2.3 居群遗传结构
    3.3 讨论
4 南方红豆杉家系变异与选择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设计与测定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家系生长、分枝性状变异
        4.2.2 生长、分枝性状遗传力
        4.2.3 家系性状间相关性
        4.2.4 不同地点间性状相关性
        4.2.5 家系选育
    4.3 讨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2)喜树-南方红豆杉混交种植的种间促进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南方红豆杉与喜树的研究概况
        1.1.1 南方红豆杉与喜树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状况
        1.1.2 南方红豆杉与喜树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
    1.2 化感作用
    1.3 混交林研究状况
    1.4 氮素、光合与植物生长
    1.5 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6 选题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2 喜树-南方红豆杉混交种植的促生长作用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喜树与南方红豆杉株高和地径测量
        2.2.4 喜树与南方红豆杉主要光合指标测定
        2.2.5 喜树与南方红豆杉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
        2.2.6 三种种植模式下土壤全氮和有机碳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株高与地径的变化
        2.3.2 光合指标的变化
        2.3.3 叶绿素的变化
        2.3.4 三种生长条件下土壤中全氮和有机碳的变化
    2.4 小结
3 不同种植模式喜树和南方红豆杉特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动态变化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3.2.2 取样方法
        3.2.3 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四种紫杉烷成分的标准曲线
        3.3.2 喜树碱的标准曲线
        3.3.3 三种种植模式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
    3.4 小结
4 不同种植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4.2.2 取样方法
        4.2.3 测定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
5 不同种植模式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5.2.2 取样方法
        5.2.3 测定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不同产地东北红豆杉幼苗迁地保护生长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林木地理变异研究现状
        1.1.1 林木的地理变异及其形成机理
        1.1.2 林木地理变异一般模式
        1.1.3 国内外地理变异研究现状
    1.2 红豆杉植物研究概况
        1.2.1 红豆杉生长和生理变异
    1.3 东北红豆杉研究进展
        1.3.1 东北红豆杉的地理分布
        1.3.2 东北红豆杉相关进展
    1.4 林木引种适应性评价
        1.4.1 林木引种成功标准
        1.4.2 林木引种适应性评价方法
        1.4.3 林木引种稳定性分析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地概况
    2.3 试验方法
        2.3.1 试验地设置
        2.3.2 地上生长指标测定
        2.3.3 根系性状测定
        2.3.4 生物量测定
    2.4 数据统计分析
        2.4.1 方差分析
        2.4.2 稳定性评价
        2.4.3 环境因子数据来源
3 结果与分析
    3.1 产地幼苗适应性分析
        3.1.1 不同产地幼苗的保存率
    3.2 东北红豆杉各试验点产地性状的差异研究
        3.2.1 地上生长指标产地差异分析
        3.2.2 根系性状和苗木生物量的产地差异分析
    3.3 东北红豆杉地理变异趋势及其气候因子分析
        3.3.1 地上生长指标与原产地地理因子相关性分析
        3.3.2 地上生长指标与原产地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
        3.3.3 苗木根系与原产地地理因子相关性分析
        3.3.4 苗木根系与原产地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
        3.3.5 东北红豆杉幼苗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3.4 产地与地点互作分析
        3.4.1 东北红豆杉幼苗生长性状的多地点联合分析
        3.4.2 各试验点产地间多重比较分析
        3.4.3 产地稳定性分析
    3.5 不同试验点东北红豆杉生长指标综合评价
        3.5.1 不同试验点东北红豆杉地上地下生长指标主成分分析
        3.5.2 聚类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东北红豆杉产地的保存率
        4.1.2 东北红豆杉产地性状变异情况
        4.1.3 东北红豆杉产地相关关系
        4.1.4 东北红豆杉幼苗的综合评价
        4.1.5 东北红豆杉迁地保护的相关建议
    4.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4)不同实生苗云南红豆杉幼林枝叶生物量及其10-DAB含量动态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紫杉醇与10-DAB
        1.1.2 红豆杉属植物在全球的分布
        1.1.3 云南红豆杉资源概况
    1.2 红豆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2.1 市场概况
        1.2.2 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3 国内外红豆杉相关研究进展
        1.3.1 实生苗和扦插苗生长指标对比分析
        1.3.2 实生容器苗和裸根苗生长指标对比分析
        1.3.3 紫杉醇及10-DAB含量动态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样品采集
    2.4 枝叶生物量测定
    2.5 主要仪器和试剂
        2.5.1 仪器
        2.5.2 试剂
    2.6 10-DAB含量测定
        2.6.1 色谱条件
        2.6.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2.6.3 供试品溶液制备
        2.6.4 分析测试流程
        2.6.5 计算方法
3 云南红豆杉容器苗与裸根苗枝叶生物量差异
    3.1 云南红豆杉2~6a生容器苗枝叶生物量变化趋势
    3.2 云南红豆杉2~6a生裸根苗枝叶生物量变化趋势
    3.3 云南红豆杉2~6a生容器苗和裸根苗枝叶生物量分析对比
    3.4 小结
4 云南红豆杉容器苗与裸根苗枝叶10-DAB含量差异
    4.1 云南红豆杉2~6a生容器苗10-DAB枝叶含量变化趋势
    4.2 云南红豆杉2~6a生裸根苗10-DAB含量变化趋势
    4.3 云南红豆杉2~6a生容器苗和裸根苗10-DAB含量分析对比
    4.4 小结
5 云南红豆杉容器苗与裸根苗10-DAB累积量差异
    5.1 云南红豆杉2~6a生容器苗枝叶10-DAB累积量
    5.2 云南红豆杉2~6a生裸根苗枝叶10-DAB累积量
    5.3 云南红豆杉2~6a生容器苗和裸根苗枝叶10-DAB累积量对比分析
    5.4 云南红豆杉10-DAB药用林建园模式
        5.4.1 最佳采收时间
        5.4.2 最佳种植模式
    5.5 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研究结果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科研实践简介

(5)不同育苗方式南方红豆杉在杉木人工林中套种初期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3.1 不同育苗方式类型南方红豆杉苗在杉木林分套种效果分析
    3.2 不同坡位对南方红豆杉苗在杉木人工林分中套种效果的影响
    3.3 不同坡向对南方红豆杉苗在杉木人工林分中套种效果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6)三种珍贵树种造林模式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三种造林模式下南方红豆杉生长状况分析
    3.2 三种造林模式下桢楠生长状况分析
    3.3 三种造林模式下闽楠生长状况分析
4 结论

(7)南方红豆杉苗木培育及造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种子采集与处理
3 苗木培育
    3.1 播种育苗
        3.1.1 苗圃地的选择与整地
        3.1.2 播种
        3.1.3 苗期管理
    3.2 营养袋育苗
        3.2.1 营养土配制与装袋
        3.2.2 播种
        3.2.3 苗木管理
4 造林
    4.1 林地选择
    4.2 林地清理
    4.3 整地挖穴
    4.4 栽植技术
5 抚育管理
    5.1 锄草松土
    5.2 施肥
    5.2 抹芽修枝
6 主要病虫害防治
7 结语

(8)杉木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初期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设计方法
    2.2 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育苗方式培育的2年生红豆杉苗对栽植成活率和抽高的影响
    3.2 不同坡位对红豆杉栽植成活率和抽高的影响
    3.3 不同坡向对红豆杉栽植成活率和抽高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9)南方红豆杉苗龄型对苗木质量与造林成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苗龄型苗木性状表现
    3.2 不同苗龄型苗木生物量及分配
    3.3 造林后幼树生长性状
    3.4 造林效果与苗木性状的相关性
4 结论与讨论

(10)南方红豆杉裸根苗不同处理对造林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造林措施
    2.4 调查与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南方红豆杉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南方红豆杉林分生长的影响
4 小结与讨论

四、南方红豆杉当年造林效果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方红豆杉天然居群及家系遗传变异研究[D]. 罗芊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2]喜树-南方红豆杉混交种植的种间促进作用研究[D]. 关佳晶. 东北林业大学, 2020
  • [3]不同产地东北红豆杉幼苗迁地保护生长特性研究[D]. 吴世雄.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4]不同实生苗云南红豆杉幼林枝叶生物量及其10-DAB含量动态规律研究[D]. 尚鹏程.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5]不同育苗方式南方红豆杉在杉木人工林中套种初期效果研究[J]. 谢永琳. 林业勘察设计, 2018(04)
  • [6]三种珍贵树种造林模式应用探究[J]. 陈庭合,周振华,卿韦力,吴林世. 南方农业, 2018(27)
  • [7]南方红豆杉苗木培育及造林技术[J]. 陈玉鲁. 绿色科技, 2018(15)
  • [8]杉木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初期效果分析[J]. 雷先珠,张发游. 福建林业科技, 2017(01)
  • [9]南方红豆杉苗龄型对苗木质量与造林成效的影响[J]. 欧建德,吴志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6(11)
  • [10]南方红豆杉裸根苗不同处理对造林效果的影响[J]. 潘映忠. 林业勘察设计, 2016(02)

标签:;  ;  ;  ;  

红豆杉近年造林效果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