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引入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血液肿瘤化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

外周引入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血液肿瘤化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

一、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用于血液肿瘤化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丁新红,戚晓梅[1](2022)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成人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植入性静脉输液港(TIAP)和PICC在成人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1日, 所有血液肿瘤接受化疗患者应用TIAP和PICC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 比较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管路维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 成人血液肿瘤化疗患者共754例(TIAP组371例, PICC组383例)。TIAP组一次置管成功率(RR=1.11, 95%CI为1.03~1.20)、非计划拔管发生率(RR=0.37, 95%CI为0.16~0.88)、管路维护时间(WMD=-3.89, 95%CI为-4.95~-2.83)、并发症发生率(RR=0.25, 95%CI为0.16~0.40)、生活质量评分(WMD=4.82, 95%CI为2.14~7.50)均优于PICC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AP置管成功率、管路维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均显示出优势, 但由于某些指标样本量较少, 需要进一步研究支撑。

刘佩佩,顾敏[2](2020)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2009年8月至2013年6月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234例的临床资料, 26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为病例组, 208例计划拔管患者为对照组, 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 病例组发生感染(38.5%)、静脉血栓(30.8%)、穿刺点渗血渗液(15.4%)和导管脱落(11.5%)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9.1%、10.0%、8.1%、2.4%、1.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308、9.097、1.471、5.840, 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感染、穿刺点渗血渗液, 是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危险因素(χ2=18.308、1.471, 均P<0.05)。结论了解导致血液病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 在日常使用及维护过程中采取有效、及时的护理对策, 加强置管期间的观察和护理, 以延长PICC导管留置的时间, 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吴贤琳[3](2020)在《正念冥想对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焦虑抑郁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正念冥想对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焦虑、抑郁水平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有效干预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及焦虑、抑郁提供切实可行的干预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性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11月入住湖南省某三甲医院血液科的血液肿瘤化疗患者。通过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确定病区内符合的研究对象为85例,将其纳入研究并按照抽签法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42例,实验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静脉置管护理、预防出血及化疗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持续4周的正念冥想训练。两组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癌因性疲乏量表(CFS)、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研究对象进行先后两次测评,并分析干预效果。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检验的标准α为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过程中有3例患者退出试验,本次研究最终纳入有效样本量为82人,其中为实验组42人,对照组40人。(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民族、家庭所在地、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现状、有无医保、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抽烟、是否饮酒、BMI、化疗疗程、疾病分类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CRF得分比较:干预前,实验组CRF总分,M(P25,P75)为31.5(27.0,36.3),躯体疲乏得分,M(P25,P75)为17.5(14.0,20.0),认知疲乏得分,M(P25,P75)为6.0(4.8,8.0),情感疲乏得分,M(P25,P75)是9.0(8.0,11.0);干预前对照组CRF总分,M(P25,P75)为31.0(27.0,33.0),躯体疲乏得分,M(P25,P75)是14.5(14.0,18.0),认知疲乏得分,M(P25,P75)是7.0(5.0,8.0),情感疲乏得分,M(P25,P75)是8.0(8.0,10.0)。两组患者CRF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干预前实验组焦虑得分,M(P25,P75)为9.0(6.0,10.0),抑郁得分,M(P25,P75)是9.0(7.0,10.0);对照组焦虑得分,M(P25,P75)是8.0(6.0,9.0),抑郁得分,M(P25,P75)是8.0(5.3,10.0)。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两组患者CRF得分及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CRF总分,M(P25,P75)为23.0(19.9,27.0)、焦虑得分,M(P25,P75)为5.0(4.0,6.0)、抑郁得分为M(P25,P75),4.0(3.0,6.0)。对照组CRF总分,M(P25,P75)为28.5(24.3,31.0),焦虑得分,M(P25,P75)为8.5(6.0,10.0)、抑郁得分,M(P25,P75)为7.5(5.3,10.0)。实验组患者CRF总分及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得分范围,且低于实验组干预前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正念冥想可以减轻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症状。(2)正念冥想可以减轻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

万晓雨[4](2020)在《长春市某三甲医院TIVAP植入的乳腺癌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患的恶性肿瘤之一,给全球女性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诊疗模式已经逐渐步入多元化模式,临床上对乳腺癌的治疗首选综合治疗模式。化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方式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不仅可以提高肿瘤的手术切除率,而且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的肿瘤分期,同时减小肿瘤的体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乳腺癌患者化疗给药的方式从最初的外周静脉一次给药逐步发展为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infusion port,TIVAP)给药的方式。然而,随着TIVAP应用的日益广泛,其产生的导管相关性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等并发症逐渐被人们重视。目的:1.了解长春市某三甲医院乳腺癌化疗患者TIVAP植入后CRT的发生情况,探索TIVAP植入术后CRT发生的危险因素。2.建立TIVAP植入术后发生CRT的预测模型,并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为TIVAP植入期间预防CRT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0月于长春市某三甲医院收治且进行TIVAP植入的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80例。通过电子病历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居住地、婚姻状况、吸烟情况等一般资料,以及肿瘤分期、肿瘤分子分型、高血压病史、是否合并糖尿病、BMI、D-二聚体水平、置港时间、穿刺次数等临床相关资料。根据发生CRT的总人数,计算CRT的发生率。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应用c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TIVAP植入术后CRT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结果建立CRT的风险评估模型,并绘制ROC曲线。所有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全部280例植入TIVAP的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发生CRT的有117例,发生率为41.79%。其中,在TIVAP植入3周时发生CRT的患者有80例,TIVAP植入6周时发生CRT的患者有33例,TIVAP植入9周时发生CRT的患者有4例。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的乳腺癌化疗患者TIVAP植入术后发生CRT的情况不同(P<0.05),患者年龄越大,TIVAP植入术后发生CRT的越多;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同的患者TIVAP植入术后发生CRT的情况不同(P<0.05),与BMI<25 kg/m2的患者相比,BMI≥25 kg/m2的患者CRT发生率较高;与无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TIVAP植入后CRT发生率更高(P<0.05);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正常的患者相比,D-二聚体水平异常患者TIVAP植入后CRT发生率更高(P<0.05)。未发现居住地、吸烟情况、高血压病史、肿瘤分期、肿瘤分子分型以及穿刺次数情况不同的患者TIVAP植入后CRT发生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合并糖尿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乳腺癌化疗患者TIVAP植入后发生CRT的影响因素。年龄每增长1岁,发生CRT的风险升高为2.881倍,(OR=2.881,95%CI:1.342-9.675);BMI≥25 kg/m2的乳腺癌化疗患者TIVAP植入后发生CRT的风险是BMI<25 kg/m2患者的2.833倍(OR=2.833,95%CI:1.255-10.166);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化疗患者TIVAP植入后发生CRT的风险是无糖尿病患者的1.632倍(OR=1.632,95%CI:1.092-3.437);血浆D-二聚体水平异常的乳腺癌化疗患者TIVAP植入后发生CRT的风险是血浆D-二聚体水平正常患者的28.624倍(OR=28.624,95%CI:4.742-172.686)。4.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乳腺癌化疗患者TIVAP植入术后发生C RT的风险预测模型为Y=-1.507+1.058×年龄+1.041×BMI+0.490×合并糖尿病+3.354×血浆D-二聚体水平异常。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5,灵敏度为0.964,特异度为0.905。结论:1.本研究中有117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在TIVAP植入后发生CRT,发生率为41.79%。2.高龄、高BMI、合并糖尿病、血浆D-二聚体水平异常的乳腺癌化疗患者行TIVAP植入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较大。3.利用风险预测模型:Y=-1.507+1.058×年龄+1.041×BMI+0.490×合并糖尿病+3.354×血浆D-二聚体水平异常,能较好地预测乳腺癌化疗患者TIVAP植入术后CRT的发生风险。

张晓玲[5](2020)在《集束化护理在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和维护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ICU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和维护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随机临床干预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ICU住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本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ICU中心静脉置管的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护理措施。集束化措施包括置管前的评估、置管时规范穿刺流程、置管后的维护三个部分。用ICU中心静脉监测个案调查表、APACHE II评分表、集束化护理措施落实表通过临床观察、天网系统、蓝蜻蜓医院感染监测系统进行收集资料,观察患者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感染例数、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发生例数、ICU的住院时间。将资料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2.0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置管部位、APACHE II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2.24‰,对照组为2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78,P<0.05);实验组中心静脉导管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0.68±4.891天,对照组为7.15±2.824天,差异有统计学(t=-3.948,P<0.05);实验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为9.68±4.994天,对照组为12.23±4.89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7,P<0.05);实验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12.50%,对照组为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1,P<0.05)。实验组的导管留置引起的皮肤破损的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9,P>0.05);实验组中心静脉导管堵管的发生率5.00%,对照组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1,P>0.05);实验组中心静脉导管脱管的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3,P>0.05)。结论:本研究制定了以置管前评估、规范穿刺流程、标准化的导管维护为主体的集束化护理措施,经研究证实这些措施科学、合理、可行,值得推广。集束化护理应用在中心静脉置管和维护中效果明显,降低了导管相关性血流的感染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了导管留置时间,缩短了ICU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护士执行措施的依存性,进一步优化了护理措施。

朱殊殊[6](2020)在《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的构建与应用评价》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构建一套科学、规范且具有临床适用性的腔内心电定位引导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置管流程,为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安全实施与管理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确定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关键环节的操作方法,通过检索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科学研究进展,筛选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相关的中、英文文献,提取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应用的具体环节并分析归纳。结合临床实践操作及内容分析结果拟定流程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流程初稿进行专家函询,根据专家意见完善流程并确立关键操作环节。在培训班中使用该流程并以理论、操作及案例反馈的方式进行考核,学员对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的临床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1.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共纳入44篇文献进行内容分析,经分析单元选择、分析维度确认及分析内容的量化处理后,确定了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腔内心电定位相关的用物、患者及环境准备、腔内心电定位PICC尖端位置、心电图记录、影像学定位共7个环节12项条目的内容。2.经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第一轮与第二轮函询参与的专家数分别为35名和33名,问卷回收率分别为76.1%和94.3%,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54和0.958。第一轮函询中一级与二级条目的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148和0.168,提出建议的专家占比57.1%;第二轮函询中一级与二级条目的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245和0.210,提出建议的专家占比为63.6%。函询后修订形成的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共包含12个一级条目和32个二级条目。3.68名学员共提交置管案例196例,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的准确率97.45%,流程临床适用性总体得分(8.57±0.60)分。结论1.通过文献内容分析发现不同研究中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操作方法在适用范围、用物准备、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心电图记录等环节存在较大差异,为进一步推进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操作中的规范化实施与管理,亟需探索一套科学、规范且临床适用的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2.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了专家意见一致性高、完整可靠的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3.本研究构建的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经初步地教学、实施、反馈与评价,流程应用状况良好、质量水平较高,能用于临床操作的指导。

王雪星[7](2020)在《肿瘤患者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 atheter,PICC)、中心静脉置管术(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等介入置管术在癌症患者化学药物治疗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在临床治疗中,肿瘤置管患者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中当属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Catheter-Associated Deep Vein Thrombosis)形成,本研究针对肿瘤置管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并筛选,同时建立一个Logistic回归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临床预测模型(Clinical Prediction Model),建立起风险与获益的评估的量化工具,为医生、病人及医疗政策制定者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 法]使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01月01至2019年01月31日的4691例肿瘤置管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将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分别分为两组:病例组(深静脉置管后行超声检查诊断为深静脉置管相关血栓)、对照组(深静脉置管后未发生导管相关血栓)。通过对深静脉置管相关血栓形成可能的年龄、性别、患者活动情况、是否行化疗、肿瘤分期等52个预测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25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挑选P≤0.05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临床预测模型。最终用Bootstrap法验证,最后根据ROC曲线的AUC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建立最终CADVT形成临床预测模型。[结 果]通过对肿瘤患者深静脉置管病例资料分析发现深静脉置管相关血栓共发生355例,发生率为7.60%。深静脉置管相关血栓形成部位中最多的是颈静脉血栓,占所有血栓发生病例的32.50%。通过对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可能预测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患者活动情况、是否行化疗、肿瘤分期、抽烟史、饮酒史、输血史、手术史、感染史、有无激素(地塞米松、强的松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栓形成史、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值比、FIB、血浆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2聚体、白蛋白、白球比例、总蛋白、直接胆红素29个因素为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后发现置管部位活动情况、肿瘤分期、有无合并感染、有无激素使用、高脂血症、其他合并症(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外)、血栓(高凝状态)形成史、血小板分类变量、凝血酶原时间、D2聚体、空腹血糖11个因素进入预测模型(P≤0.05)。建立预测模型:肿瘤患者深静脉置管相关血栓发生概率:P=ex/(1+ex)x=-8.942-2.337*x1+0.233*x2+0.483*x3+0.819*x4+0.970*x5+2.811*x6+2.588*x7+0.482*x8+0.832*x9+1.165*x10-0.479*x11。AUC=0.860(95%CI:0.843-0.887)。AUC=0.860(95%CI:0.843-0.887)。模型的阳性预测概率阈值设为56.0%,则灵敏度为72.0%,特异性84.0%,提示本深静脉导管血栓预测研究模型校正后有较高的准确性。注1:x1=置管部位活动情况;x2=肿瘤分期;x3=有无合并感染;x4=有无激素使用;x5=高脂血症;x6=其他合并症(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外);x7=血栓(高凝状态)形成史;x8=血小板分类变量;x9=凝血酶原时间;x10=D2聚体x11=空腹血糖。注2:置管部位活动情况:无=0,是=1;肿瘤分期:Ⅰ期=1,Ⅱ期=2,Ⅲ期=3,Ⅳ期4;有无合并感染:无=0,是=1;有无激素使用:无=0,是=1;高脂血症:无=0,是=1;其他合并症(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外):无=0,是=1;血栓(高凝状态)形成史:无=0,是=1;血小板分类变量:0-99*109/L=1,100-300*109/L=2,≥301*109/L=3;凝血酶原时间:0-10.9sec=1,11-14.5sec=2,≥14.6sec=3;D2 聚体:0-0.55ug/mL=1,≥0.56ug/mL=2;空腹血糖:0-3.88mmol/L=1,3.89-6.1 1mmol/L=2,≥6.12mmol/L=3。[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Logistic回归血栓形成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可推荐临床使用,但需要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

赵思华[8](2020)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输液装置应用现状及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某市4所三甲医院住院肿瘤患者中心静脉输液装置的应用现状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主要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日至2020年1月20日某市4所三甲医院肿瘤患者中心静脉输液装置的临床资料。采用自制的静脉输液装置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问卷调查表主要的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静脉输液装置的种类、置入时选择的静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导管拔除的原因以及时间等。最终收集的数据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最终数据的录入、统计描述及分析。根据定量资料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做t检验或非参数统计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定性数据采用?2检验或者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做统计检验。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1)研究共纳入了某市4所三甲医院不同科室1290例肿瘤患者的资料,PICC组为515例,占40%,CVC组为591例,占46%,TIVAP组为184例,占14%。普外科和胸外科患者置入导管数量最多。PICC导管在妇科应用最为广泛,占比达15.9%,其次肿瘤内科和放疗科应用基本相同,占到了11.7%,在肿瘤外科应用最少,仅为4.9%;CVC导管普外科应用最多,高达40.4%,而在消化内科和妇科较少应用;TIVAP导管在各个科室应用基本相当,在神经外科应用相对较少,为4.3%。(2)在纳入的1290例患者中,共有48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6%,其中敷料过敏(166例)、导管相关性血栓(106例)、CRBSI(66例)为主要的并发症。PICC组(36.1%)和CVC(44.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TIVAP组(20.1%)较高。锁骨下静脉、头静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2.6%和44.4%,贵要静脉、颈内静脉和肱静脉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2%、35.7%和35.7%。(3)敷料过敏反应在不同的中心静脉导管中没有明显的差异,导管相关性血栓、重新置管率在导管留置一个月时发生率较高,分别为60.4%和52.6%;静脉炎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发生率逐渐增高,CRBSI、导管断裂/港座外露、穿刺部位发红在导管留置一个月时更为严重,发生率分别为48.5%、45.0%和66.7%。(4)本研究中共有167例患者由于并发症拔除导管,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为12.9%。三种中心静脉导管中,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为导管相关性血栓和CRBSI的发生,其中CVC导管因CRBSI拔除导管的发生率最高,达到了6.9%。(5)研究结果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置管季节和导管类型是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进行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秋季置管(OR=0.607,95%CI:0.439,0.840)、TIVAP导管(OR值=0.345,95%CI:0.219,0.543)是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保护性因素。置管季节与敷料过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春季(OR=0.476,95%CI:0.252,0.899)和秋季(OR=0.194,95%CI:0.109,0.345)是敷料过敏的保护性因素,而夏季置管(OR=2.710,95%CI:1.005,7.309)是敷料过敏的危险因素。(6)女性、冬季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超过一个月是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630,95%CI:1.065,2.496)和贵要静脉(OR=74.477,95%CI:16.438-34.504)是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秋季置管(OR=0.512,95%CI:0.273-0.961)、PICC导管(OR=0.000,95%CI:0.000,0.000)、导管留置一个月(OR=0.459,95%CI:0.253,0.831)是导管相关性血栓的保护性因素。(7)置管季节和导管留置时间超过一个月与静脉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夏季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超过一个月、选择贵要静脉置管是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置管的患者没有其他合并症以及PICC导管(OR=0.000,95%CI:0.000,0.000)是静脉炎的保护性因素。(8)对CRBSI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患者有过敏史、选择头静脉置入导管、导管留置的时间为一个月是CRBSI的影响因素;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没有其他的合并症、无过敏史、选择肱静脉置管是CRBSI的保护性因素,而留置时间为一周是CRBSI的危险因素。结论:(1)住院肿瘤患者中CVC导管仍然是静脉输液的主要方式,但是相比较其他两种导管,CVC导管的并发症明显较高,在临床中选择导管时应根据患者的意愿结合临床医生的判断选择合适的导管。(2)不同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相对较为复杂,并发症的种类也各不相同。但是,静脉炎、CRBSI、导管相关性血栓仍然是中心静脉置管的主要并发症,也是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3)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置管季节、导管类型、合并症、过敏史、静脉的选择以及置管时间。

徐苗[9](2020)在《集束化护理在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置入中线导管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构建预防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线导管置管后并发症的集束化护理策略,探讨临床上针对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方法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介入科2018年3月—2018年9月期间行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将不同病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将介入科三病区纳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置入中线导管的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介入科一病区的患者作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集束化护理,主要包括使用标准化工具进行置管前评估、改良置管方式、优化中线导管维护方式、改良置管后功能锻炼等。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收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相关并发症、舒适度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四个维度、疼痛程度、疼痛对活动的影响等指标。采用EpiData3.1录入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21.0,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本研究集束化护理方案实施6个月,干预组和对照组样本均无脱落。两组患者在年龄、学历、家庭月收入、付费方式、输液治疗史、脑血管疾病起因、既往高危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干预组导管堵塞发生率为4%、导管异位发生率为2%、静脉炎发生率为4%、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0%,而在对照组分别为6%、6%、12%、4%和0%。干预组总发生率12%,对照组总发生率28%,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5)。3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的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7.00±2.10天和23.00±3.2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分别为6.83±5.67万元和7.31±4.96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Kolcaba舒适度的比较干预前:两组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四个维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置管后24小时):两组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四个维度进行比较。在精神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置管后7天):两组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四个维度进行比较。在生理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疼痛度的比较干预前:两组从疼痛程度的现在的疼痛程度、24小时最剧烈疼痛、过去24小时疼痛平均水平三个维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从疼痛对活动的影响的日常活动、情绪、步行能力、与他人关系、睡眠五个维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置管后24小时):两组从疼痛程度的现在的疼痛程度、24小时最剧烈疼痛、过去24小时疼痛平均水平三个维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从疼痛对活动的影响的日常活动、情绪、步行能力、与他人关系四个维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其他康复活动维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置管后7天):两组从疼痛程度的现在的疼痛程度、24小时最剧烈疼痛、过去24小时疼痛平均水平三个维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从疼痛对活动的影响的情绪、步行能力、与他人关系、睡眠、其他康复活动五个维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活动维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制定了以使用标准化工具进行置管前评估、改良置管方式、优化中线导管维护方式、改良置管后功能锻炼的集束化护理措施,经研究集束化护理是一组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同时,该策略可降低中线导管在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应用中总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中线导管相关疼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花费。

廖雨,刘恩,李春花,刘璐,左颖,孙晓容,周泽云[10](2019)在《肿瘤患者PICC与CVC效果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国内已发表的有关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VC)临床应用随机对照实验文献进行系统评价,进一步分析比较这两种置管方法在肿瘤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关于肿瘤患者PICC及CVC两种置管临床应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到2018年8月。由两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MATLAB-R20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436篇文献,最终纳入文献19篇,共纳入2 242例肿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着高于CVC组[RR=1.16,95%CI(1.03~1.31),P=0.018]; PICC组置管留置时间显着大于CVC组[MD=87.98,95%CI(54.64~121.33),P<0.01]; PICC组导管脱落率显着低于CVC组[RR=0.21,95%CI(0.12~0.37),P<0.01]; PICC组导管感染率显着低于CVC组[RR=0.23,95%CI(0.15~0.37),P<0.01]; PICC组气胸发生率显着低于CVC组[RR=0.16,95%CI(0.06~0.46),P<0.01]; PICC组误入动脉的发生率显着低于CVC组[RR=0.17,95%CI(0.08~0.36),P=0.001];而PICC组静脉炎发生率显着高于CVC组[RR=3.53,95%CI(2.15~5.81),P<0.01];此外两组导管阻塞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在肿瘤患者临床应用中具有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置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更好、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肿瘤患者中。

二、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用于血液肿瘤化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用于血液肿瘤化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3)正念冥想对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焦虑抑郁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依据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伦理原则
    2.5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的比较
    3.3 干预前两组患者CRF及焦虑抑郁的现状
    3.4 干预对两组患者CRF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效果
4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
    4.2 正念冥想训练对血液肿瘤化疗患者CRF的影响
    4.3 正念冥想训练对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4.4 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4.5 局限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长春市某三甲医院TIVAP植入的乳腺癌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乳腺癌术后化疗给药方式进展
    1.2 TIVAP在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
    1.3 CRT的形成机制
    1.4 CRT的主要临床表现
    1.5 乳腺癌化疗患者TIVAP植入术后发生CRT的主要危险因素
    1.6 CRT的预防与治疗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内容
    2.4 CRT 诊断标准和相关指标界定
    2.5 质量控制
    2.6 数据处理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1.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1.2 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
    3.2 研究对象CRT的发生情况
    3.3 各因素与乳腺癌化疗患者TIVAP植入术后发生CRT的关系
        3.3.1 患者一般情况与TIVAP植入术后发生CRT的关系分析
        3.3.2 患者的疾病相关指标与TIVAP植入术后发生CRT的关系分析
        3.3.3 患者BMI及血液D-二聚体水平指标与TIVAP植入术后发生CRT的关系分析
        3.3.4 患者TIVAP植入穿刺次数与术后发生CRT的关系分析
    3.4 影响乳腺癌化疗患者TIVAP植入术后CRT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3.5 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
第4章 讨论
    4.1 乳腺癌化疗患者TIVAP植入后CRT发生率
    4.2 乳腺癌化疗患者一般情况与TIVAP植入后CRT发生的关系
    4.3 乳腺癌化疗患者疾病相关指标与TIVAP植入后CRT发生的关系
    4.4 乳腺癌化疗患者体检指标与TIVAP植入后发生CRT的关系
    4.5 乳腺癌化疗患者置港相关指标与TIVAP植入后发生CRT的关系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集束化护理在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和维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目标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假设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导管其它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2 集束化护理的研究现状
    2.3 集束化护理在在ICU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和维护中的应用现状
    2.4 文献小结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研究对象
        3.2.1 样本来源
        3.2.2 纳入、排除标准
        3.2.3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估算
        3.2.4 研究对象的分组
    3.3 研究材料
    3.4 研究方法
        3.4.1 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
        3.4.2 干预措施
    3.5 CRBSI、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及皮肤破损的判断标准
        3.5.1 CRBSI的判断标准
        3.5.2 导管堵塞的判断标准
        3.5.3 导管脱出的判断标准
        3.5.4 皮肤破损的判断标准
    3.6 资料收集工具
    3.7 观察指标
    3.8 资料收集及分析
        3.8.1 资料收集
        3.8.2 统计学方法
    3.9 质量控制
        3.9.1 选择性偏倚的控制
        3.9.2 信息偏倚的控制
    3.10 技术路线
第四章 结果
    4.1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心静脉置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4.2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发生率比较
    4.3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引起CRBSI的病原菌构成比比较
    4.4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留置是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比较
    4.5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4.6 实验组集束化护理措施实施情况
第五章讨论
    5.1 一般资料
    5.2 集束化护理实施的效果分析
        5.2.1 集束化护理能起到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的作用
        5.2.2 集束化护理可影响引起CRBSI的病原菌发生变化
        5.2.3 集束化护理可延长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和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
        5.2.4 集束化护理可降低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5.3 集束化护理落实的关键
        5.3.1 培训
        5.3.2 质量控制
    5.4 消毒液和敷料选择的分析
        5.4.1 消毒液的选择
        5.4.2 敷料的选择
    5.5 不同固定方式的比较
    5.6 预防导管堵塞
    5.7 预防导管脱出
    5.8 预防皮肤破损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及不足
        6.2.1 创新
        6.2.2 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附录 4
附录 5
附录 6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6)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的构建与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概述
    2.2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第三章 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操作相关文献的内容分析
    3.1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德尔菲法构建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
    4.1 研究人员组成
    4.2 研究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的应用评价
    5.1 研究对象和方法
    5.2 质量控制
    5.3 伦理学考虑
    5.4 结果
    5.5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创新性与局限性
    7.1 创新性
    7.2 局限性与展望
附录
    数据库检索策略及结果
    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的函询(第一轮)
    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的函询(第二轮)
    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适用性评价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肿瘤患者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癌症置管患者CADVT形成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8)肿瘤患者中心静脉输液装置应用现状及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1 静脉输液的概述
    1.2 静脉输液的历史演进
    1.3 中心静脉输液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意义
    1.7 操作性定义
        1.7.1 静脉治疗
        1.7.2 静脉输液
        1.7.3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1.7.4 中心静脉导管
        1.7.5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1.8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2.3 样本量计算
    2.4 研究方法
    2.5 研究工具
    2.6 资料收集方法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原则
    2.9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患者一般资料
    3.2 患者临床特征
    3.3 不同科室肿瘤患者静脉导管类型分布
    3.4 三种不同中心静脉导管构成比
    3.5 不同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
    3.6 不同穿刺静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3.7 导管留置时间与并发症的关系
    3.8 非计划拔管原因及构成比
    3.9 主要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3.10 不同导管并发症相关影响因素
    3.11 敷料过敏相关影响因素
    3.12 导管相关性血栓相关影响因素
    3.13 静脉炎相关影响因素
    3.14 CRBSI影响因素
第四章 讨论
    4.1 中心静脉导管应用现状
    4.2 不同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
    4.3 非计划拔管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4.4 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4.5 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4.6 CRBSI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4.7 中心静脉导管选择建议
第五章 结语
    5.1 结论
    5.2 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5.3 本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研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集束化护理在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置入中线导管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操作性定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样本量计算
    2.4 研究方法
    2.5 研究工具
    2.6 数据收集与分析
    2.7 研究流程
    2.8 质量控制
    2.9 伦理原则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3.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的比较
    3.4 两组患者Kolcaba舒适度的比较
    3.5 两组患者疼痛度的比较
4 讨论
    4.1 集束化护理有助于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4.2 集束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舒适度
    4.3 集束化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
    4.4 集束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护理结局
    4.5 集束化护理在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置入中线导管的应用评价
5 结论
6 研究局限及展望
    6.1 研究局限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集束化护理在静脉导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肿瘤患者PICC与CVC效果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纳入与排除标准
        1. 纳入标准:
        2. 排除标准:
    二、检索数据库的选择及检索式的制定
    三、文献的选取和质量评价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检索结果
    二、Meta分析结果
        1. 置管成功率比较:
        2. 两组置管留置时间比较:
        3. 导管脱落率比较:
        4. 导管阻塞发生率比较:
        5. 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6. 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比较:
        7. 气胸发生率比较:
        8. 误入动脉发生率比较:
讨论

四、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用于血液肿瘤化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成人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丁新红,戚晓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02)
  • [2]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 刘佩佩,顾敏. 中国基层医药, 2020(12)
  • [3]正念冥想对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焦虑抑郁的应用研究[D]. 吴贤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长春市某三甲医院TIVAP植入的乳腺癌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D]. 万晓雨. 吉林大学, 2020(08)
  • [5]集束化护理在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和维护中的应用[D]. 张晓玲. 延安大学, 2020(12)
  • [6]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的构建与应用评价[D]. 朱殊殊. 山东大学, 2020(11)
  • [7]肿瘤患者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D]. 王雪星.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8]肿瘤患者中心静脉输液装置应用现状及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研究[D]. 赵思华. 兰州大学, 2020(01)
  • [9]集束化护理在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置入中线导管的应用研究[D]. 徐苗. 郑州大学, 2020(02)
  • [10]肿瘤患者PICC与CVC效果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廖雨,刘恩,李春花,刘璐,左颖,孙晓容,周泽云.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9(01)

标签:;  ;  ;  ;  ;  

外周引入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血液肿瘤化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