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临床实践中中医患者心理分析

医学生临床实践中中医患者心理分析

一、医学生临床见习中医患心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丁杨,孔祥国[1](2015)在《医患沟通的叙事转向与医学生医学叙事能力的培养》文中指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有效的医疗实务需要医生具备叙事和沟通能力。叙事逐步应用于医学实践和研究,促成了叙事研究方法与医学的结合。"叙事医学"推动了医患沟通研究的叙事转向,也为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生叙事能力的合理运用,有助于实现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医学教育中,应通过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带教两种途径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医学叙事能力。

杨成顺,高茹菲,吴小翎[2](2010)在《加强医学生在见习阶段医德教育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马琦琳,肖奇明,冯莉娟,周巧玲,周顶[3](2001)在《医学生临床见习中医患心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周江瑾,刘文渊[4](2011)在《浅谈儿科医院实习生医患关系的技能培养》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分析了儿科医院实习生医患关系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培养儿科医院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必要性,并就该单位的临床带教具体做法作了经验交流。

刘雁峰,杨巧慧,刘柳青,潘雪,奚婷[5](2020)在《应用多元教学手段提高中医妇科学生临床接诊能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接诊患者是临床医生日常的重要工作,也是中医妇科学生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为了提升中医妇科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更加合格的临床人才,应结合中医妇科学的课程特点,采取多元教学手段,利用巴特林小组、临床思维课、基于问题教学法、基于病例教学法、标准化病人等具体措施,着力提高学生的医德与人文素养、基本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临床接诊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妇科临床工作者。

田露[6](2020)在《中国神经内科研究生职业倦怠与职业选择后悔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民大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理念也在持续加强,对医疗形式、医疗保健、医疗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也愈来愈严格。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是施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疾病谱自传染病已转换到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等疾病,此中大部分为神经病学相关的疾病,这给神经科医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高风险、高投入、高强度和超负荷的工作环境影响下,神经内科是医疗领域里为数不多的高倦怠率的科室之一。医学研究生作为临床工作的预备军,也面临着高工作量和学术压力的现状,这也是职业倦怠和职业选择后悔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尽管职业倦怠和职业选择后悔的重要性已被发现,但神经内科研究生职业倦怠和职业选择后悔的现状以及二者的关系尚未被研究,影响因素仍然未知。研究目的:深入分析我国神经内科研究生职业倦怠和职业选择后悔的基本现状,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影响职业倦怠和职业选择后悔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缓解职业倦怠,降低职业选择后悔的措施,以促进神经科医师队伍的稳定性,为政府部门制定各项规章、政策提供参考,为医疗单位制定各项规定和措施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采用理论分析法,查阅国内外医学研究生倦怠和职业选择后悔的文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了解医学研究生职业倦怠和职业选择后悔的研究现状;选择横断面调查方法和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问卷涵盖基本人口信息,Maslach倦怠量表以及评估职业选择后悔的题项。对我国神经内科研究生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神经内科研究生的职业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在4,902名神经内科研究生中,回收了2,008份问卷(回收率为41%)。在排除倦怠量表不完整的问卷后,对1,814名参与者的数据进行分析。神经内科研究生的倦怠率高达83.6%,而46.6%的研究生表现出职业选择后悔。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婚姻状况以及是否有孩子与职业倦怠有关(P<0.05)。职业选择后悔是职业倦怠的最大危险因素(OR=3.17,95%CI=2.33-4.32)。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每周工作或学习时间越短(OR=0.64,95%CI=0.47-0.88)的研究生发生职业选择后悔的风险越低,而已婚研究生(OR=1.54,95%CI=1.07-2.20)发生职业选择后悔的风险较高。无倦怠症状(OR=0.33,95%CI=0.24-0.45)的神经内科研究生存在职业选择后悔的风险较低。研究结论:职业倦怠症状和职业选择后悔在中国神经内科研究生中普遍存在。职业选择后悔是倦怠的重要预测因素。后期还需进一步研究,以缓解神经内科研究生的职业倦怠症状,降低职业选择后悔现象。

刘雨晗[7](2019)在《规培制度对临床医学本科生就业影响研究 ——以某医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的扩张成为必然趋势,其中医学类高校的扩张较为明显,医学类专业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使医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同时,国家对执业医师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已经全面启动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届时全国各地区、各高校的医学类毕业生都需要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才能进入医疗岗位,这对于医学生的就业而言又是一场重大变革。本文在医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政策与实施情况,以某医学院就业数据与在校生就业倾向为例,更深层次探讨规培制度对临床医学本科生就业的影响。具体以公共政策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理性选择理论作为研究理论基础,分析该校临床医学专业历年的就业数据,以及对在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数据得到的结论与倾向,发现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从政策、高校、学生等多角度深入讨论,旨在探讨出规培政策的改进建议,发挥规培制度正面引导就业作用,缓解医学生就业难与基层医疗单位人才缺失问题。实证研究表明,规培制度的实施短时期内对就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迫于就业的压力,直接选择了跨专业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医疗人才流失现象,也浪费了宝贵的医疗教育资源。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临床医学本科生对规培制度了解有限,这对于其就业、职业生涯规划都会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规培制度改变了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流向,使得许多临床医学本科生降低了原来较高的工作预期去基层医疗单位;规培制度影响了临床医学本科生考研方向,临床医学本科生权衡利弊,不再想要考取学术性研究生,转而选择专业研究生;时间与待遇问题是临床医学本科生参加规培的最大顾虑。文章的最后针对这些发现的问题,从政府与高校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规培制度,提高学员待遇。具体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管理系统与平台,配套制定统一标准;完善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规培的衔接,减少学生学习时长与学历劣势的顾虑;通过多种方式,多管齐下加大保障力度。二是为规培后再就业提供保障,推动基层就业。政府相关部门应发挥调控职,加强干预,为基层就业学生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让一些规培基地与该地区基层医院建立起长期合作机制,规培结束后直接到基层医院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全方位提升自己对医学人才的吸引力。三是医学院校针对政策积极改革,正确引导学生。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医学生对规培制度有更为全面更为长远的认知;鼓励医学生降低工作预期,“先就业再择业”,积极去基层医疗单位就业;同时引导学生理性考研。

李玉[8](2019)在《院校协同教育和传统教育对高职护生临床胜任力影响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院校协同教育和传统教育下高职护生的临床胜任力,比较其对临床胜任力的影响,从而为护理院校选择培养方式提供借鉴。研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江苏医药职业学院2015级三年制护理专业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院校协同教育模式的2个合作班100名护生为协同教育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2个在校班100名护生为传统组。于2018年5月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及所在科室的导师使用《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评价护生临床胜任力情况;最终完成有效问卷197份。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统计。研究结果1.本研究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97份,有效率为98.5%。2.两组护生在一般人口学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总分比较:协同教育组护生在导师评价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个维度得分比较:协同教育组均高于传统组,除“护理基础知识”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维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每个维度的子条目进行比较:两组护生在临床护理技能维度中的“能规范地进行专科常用护理操作”、临床判断性思维维度中的“能及时观察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临床处置维度中的“主动对新入院病人进行接诊、介绍各种制度、病区环境”、护生健康教育维度中的“能了解不同疾病健康教育内容”、“能主动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应变处理维度中的“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冷静应对,及时上报”、综合管理维度中的“参与科室设备、药品管理,能保持物品放置有序、急救物品备用状态”和职业品质维度中的“能够正确评价、认识和摆放自己”、“有慎独精神,能坚持护理道德信念”条目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条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本研究数据分析结果初步说明了院校合作教学模式总体上有利于提高高职护生临床护理能力、临床思维判断能力、评估与干预能力、临床处置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职业品质的胜任力。为院校合作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2.院校合作教学模式对高职护生临床胜任力中护理基础知识的能力提高效果不明显。3.院校合作教学模式为培养和提高高职护生的临床胜任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教学提供一定实践经验。但全面提高高职护生临床胜任力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院校合作教学培养方案。

白雯冰[9](2019)在《森田疗法取向团体辅导对医学生疑病现象干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考察森田疗法取向团体辅导(Morita therapy-based group counseling,MTGC)对医学生疑病现象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大连某医学院校三年级学生中使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MMPI)疑病子量表(Hs)筛选出医学生疑病现象学生60例(MMPI-Hs总分60-70之间,且根据CCMD-3的疑病症诊断标准排除疑病性神经症的诊断),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通过对实验组进行森田疗法取向团体辅导(Morita therapy-based group counseling,MTGC);对照组进行主题安全教育,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疑病分量表(MMPI-H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干预前后被试进行施测,干预后六个月采用MMPI-Hs和SCL-90测试进行回访。研究MTGC对医学生疑病心理的干预效果。结果:(1)干预前,实验组及对照组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疑病分量表(MMPI-Hs)得分均高于60,疑病症状显着;实验组与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除敌对因子外,总分和其他八个因子得分均显着高于全国常模(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SCL-90总分与各因子得分无显着差异(P>0.05)。(2)干预后,实验组MMPI-Hs得分较干预前显着降低(P<0.05),SCL-90除敌对因子外,总分和其他八个因子分数较干预前显着降低(P<0.05);对照组MMPI-Hs得分较干预前无显着差异(P>0.05),SCL-90除人际敏感因子外,总分和其他八个因子分数较干预前无显着差异(P>0.05)。(3)六个月后进行回访,实验组MMPI-Hs得分较干预后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MMPI-Hs得分较干预后无显着差异(P>0.05);实验组SCL-90除焦虑因子外,总分和其他八个因子分数较干预后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SCL-90除人际敏感因子外,总分和其他八个因子分数较干预后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森田疗法取向团体辅导对医学生疑病现象干预效果比较显着,且不易复发,可能是治疗医学生疑病现象的一种有效方法。

杨柠溪[10](2019)在《方舟之帆:叙事医学的理论阐释及肿瘤科实践》文中认为本次研究分为三部分内容:其一,叙事医学的理论阐释;其二,运用质性研究(叙事医学访谈),分析患者的疾病叙事;其三,运用定量研究,对叙事医学进行临床效果检验。这三部分内容穿插在全文中。在理论阐释部分,作者对叙事医学的历史演进进行了梳理,从哲学、文学、心理学、人类学、传播学、护理学阐释叙事医学的理论基础与跨学科融合。比较叙事医学相关领域的两位主要学者——丽塔·卡蓉和阿瑟·克莱曼的学术观点。并阐释叙事医学的三要素:关注、描述、信任;两个核心能力:共情能力、反思能力;五个叙事特征:时间性、独特性、因果关系/偶然性、主体间性、伦理性。定性研究部分以乳腺癌患者和肝癌肝移植患者为例,分析其文化叙事、社会关系叙事和哲学叙事,描述其真实的心理社会状态与生命境遇,挖掘患者在循证医学视野之外的身-心-社-灵的多元镜像,还原患者生死观、疾苦观、医疗观的嬗变。研究结果:在文化叙事方面,肝癌肝移植患者面临后移植困境,手术后他们感受到包括身体排异、心理排异、社会排异、文化排异的多重排异。他们的身体意识更加强烈,并形成与新身体观,将身体更加科学化、客观化。在社会关系叙事中,患者体验多重社会关系的转换与新的角色的体验,如在家庭中由照顾者变为被照顾者;社会角色因生病而转换,感受到温暖与隔离;患者的病人角色也不断深化。患者在生病后重建社会关系,拓展社会资本。他们面临伴侣关系的亲密与破裂;亲友关系的支持与疏远;同病相怜、相扶相依的病友关系;而因为与医生的不同视角,他们也感受到碰撞、依赖与支持并存的医患关系。在哲学叙事方面,患者面对灵性困境与需求,具体包括自我存在感、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追寻生命意义、宗教/文化信仰、爱与关怀和希望的困境与需求。他们也在经历病痛后完成身心的重塑,在疾苦中成长与彻悟。他们逐渐正视现实,调整自己身心状态;在创伤后成长,生死观、疾苦观、医疗观得以升华;他们获得恩宠与勇气,完成自我超越与自我实现。患者的叙事呈现了其罹患癌症后多重受苦经历,提示医务人员应关注疾病的人文病理,通过叙事医学完善医学的向度,构建医疗与照顾并重、治疗与抚慰兼具的更温暖的医学。定量研究部分验证叙事医学的临床效果,分为三个独立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叙事医学和医务人员共情能力对病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患者的人口学参数,调查患者T细胞亚群、炎症因子等血生化指标,及对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运用量表调查医者的共情能力。统计学方法:运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数据,运用SAS 9.4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描述性分析以M±SD表示,计数资料描述性分析以频数和构成比(n,%)表示。计量资料均满足方差齐性,于是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LSD检验、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根据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者Spearman相关分析;运用卡方检验对构成比进行比较;采用Mplus7.1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之一是叙事医学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应用。将120位炎症性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人。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对三个治疗组分别进行基于叙事医学的健康教育、线上病人互助小组干预以及二者联合干预。相比对照组,叙事医学组和线上病人互助小组患者的抑郁、关节疼痛、IBS症状更轻,睡眠效率更高,血清促炎子更低。联合干预组对上述指标的积极影响更为显着。因此,叙事医学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身心健康中的积极作用被证实。研究之二是护士共情能力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痛苦和益处发现的影响。对360位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痛苦和益处发现及其护士的共情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患者心理健康与护士共情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均衡其他情况的条件下,护士共情得分每增加1分,患者心理痛苦减少0.01分,益处发现增加0.14分。在这个研究中肿瘤科护士共情能力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痛苦和益处发现的影响被证实。研究之三是医生共情能力对前列腺癌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探讨自我效能、病耻感和焦虑的中介作用。在入院时、14天后和3个月后对175位患者的自我效能、病耻感、焦虑、T细胞亚群进行测量,患者入院时测量其医生的共情能力。在分析上述变量的关系后,证实了患者的病耻感、自我效能感和焦虑感在医生的共情能力对患者NK亚群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上述研究提示医务人员应注重自身的叙事和共情能力,这有助于提升病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基于上述研究,对叙事医学介入临床进行反思。归纳平行病历写作和交换日志与叙事医学介入的路径,指出临床医学人文的现实困境,提出叙事医学的视域盲区及发展方向。并总结叙事医学的临床意义:1.开拓了全人疗愈的新格局;2.推进技术-人文二元医疗和循证-叙事医学双轨模式;3.助力推进医患共同决策机制的形成;4.助力应对临床困境,建构临床哲学;5.弥合医患分歧,帮助建立医患互信;6.拓宽健康教育的界面与内涵;7.启发患者对生死的思考和灵性需求;8.抚慰、陪伴与见证是最温暖的生命关照。

二、医学生临床见习中医患心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学生临床见习中医患心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加强医学生在见习阶段医德教育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生培养各阶段医德教育的困境
    1.1 医学生基础阶段医德教育的困境
    1.2 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医德教育的困境
    1.3 临床工作阶段医德教育的困境
2 临床见习阶段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优势和重要性
3 加强临床见习阶段医学生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3)医学生临床见习中医患心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方法
2 调查结果
3 分析讨论
    3.1 见习医师目前的心理状况
    3.2 见习病人心理状况
4 总结

(5)应用多元教学手段提高中医妇科学生临床接诊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 指导思想
2 培养原则
3 培养措施
    3.1 注重医德医风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3.1.1 进行医德医风和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3.1.2 通过巴特林小组提高共情能力是医德教育的重要方式
    3.2 循序渐进培养基本操作能力
    3.3 改革课程强化临床思维训练
        3.3.1 重视临床思维课的开设
        3.3.2 中西诊疗思维并重
        3.3.3 积极使用PBL、CBL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4 应用标准化病人辅助临床教学
4 结语

(6)中国神经内科研究生职业倦怠与职业选择后悔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1.1 相关概念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
    1.4 国内外职业选择后悔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来源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2 职业倦怠和职业选择后悔的的现状,以及附加的3个问题
    3.3 职业倦怠的人口学特征描述
    3.4 职业选择后悔的人口学特征描述
    3.5 我国神经内科研究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3.6 我国神经内科研究生职业选择后悔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讨论
    4.1 神经内科研究生的总体情况分析
    4.2 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职业选择后悔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对策和建议
    5.1 政府改革医疗体制,改善医疗环境
    5.2 医院和学校增设心理健康辅导,提升研究生职业认同感
    5.3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作用,提升研究生执业水平
    5.4 社会及公众正确认识医务工作者,提高社会支持水平
    5.5 研究生正确认识职业倦怠,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7)规培制度对临床医学本科生就业影响研究 ——以某医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章 规培制度实施的就业效应
    第一节 规培制度实施情况简介
    第二节 某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
    第三节 某医学院规培制度的就业效应检验
第四章 规培制度影响下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就业取向
    第一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实证分析结果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调查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院校协同教育和传统教育对高职护生临床胜任力影响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文献回顾
    第四节 操作性定义
    每五节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院校协同教育和传统教育对高职护生临床胜任力影响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小结和启示
第三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临床护士胜任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略缩词表
附录
    附一: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二:《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
攻读研士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9)森田疗法取向团体辅导对医学生疑病现象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医学生疑病现象相关研究
        1.1.1 医学生疑病现象
        1.1.2 医学生疑病现象流行病学
        1.1.3 医学生疑病现象的影响因素
    1.2 森田疗法取向团体辅导相关研究
        1.2.1 森田疗法
        1.2.2 森田疗法适应症
        1.2.3 森田疗法治疗原则
        1.2.4 森田疗法具体实施方法
        1.2.5 森田疗法取向团体辅导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2.1 问题提出
    2.2 以往研究的不足
    2.3 研究意义
    2.4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施测工具
        3.2.1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疑病(Hs)分量表
        3.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3.3 评估与诊断
        3.3.1 MMPI-Hs诊断
        3.3.2 SCL-90 诊断
    3.4 研究程序
        3.4.1 技术路线图
        3.4.2 具体干预过程
4 结果
    4.1 MMPI-Hs结果
    4.2 SCL-90 结果
    4.3 森田疗法取向团体辅导疗效评定结果
    4.4 回访
5 讨论
    5.1 被试选择及MMPI-Hs、SCL-90 得分特点分析
    5.2 森田疗法取向团体辅导治疗医学生疑病现象的效果探讨
    5.3 森田疗法取向团体辅导治疗医学生疑病现象作用机制的探讨
    5.4 本研究的特色及创新点
    5.5 本研究的局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疑病(Hs)分量表
附录B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方舟之帆:叙事医学的理论阐释及肿瘤科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背景
        1.3.1 疾病谱与医学模式的转变
        1.3.2 叙事医学的创生与进展
        1.3.3 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
        1.3.4 慢病时代的困境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质性研究方法
        2.2.2 叙事医学访谈与平行病历书写
        2.2.3 非参与式观察法
        2.2.4 问卷调查法
        2.2.5 临床数据收集
    2.3 资料分析
    2.4 质量控制
    2.5 伦理考量
第三章 叙事医学的理论阐释
    3.1 叙事医学的历史演进
    3.2 叙事医学的理论基础与跨学科融合
        3.2.1 叙事医学与哲学
        3.2.2 叙事医学与文学
        3.2.3 叙事医学与心理学
        3.2.4 叙事医学与人类学
        3.2.5 叙事医学与传播学
        3.2.6 叙事医学与护理学
    3.3 叙事医学的主要学术观点比较
    3.4 叙事医学理论的关键点
        3.4.1 叙事医学的要素
        3.4.2 叙事医学的核心叙事能力
        3.4.3 医学的叙事特征
第四章 文化叙事:疾病的人文病理
    4.1 疾病的人文病理
    4.2 肝癌肝移植患者:直面后移植困境
        4.2.1 五味杂陈:面临多重排异
        4.2.2 矛盾的身体:身体意识与新身体观的形成
第五章 社会关系叙事:生命的对话与人间冷暖
    5.1 角色转换:多重社会角色的新体验
        5.1.1 家庭:面对角色转换
        5.1.2 社会:温暖与隔离
        5.1.3 医院:逐渐深化的病人身份
    5.2 冷暖自知:重建社会关系,拓展社会资本
        5.2.1 伴侣关系:亲密与破裂
        5.2.2 亲友关系:支持与疏远
        5.2.3 病友关系:同病相怜,相扶相依
        5.2.4 医患关系:不同视角下的碰撞、依赖与支持
第六章 哲学叙事:生死爱痛的彻悟
    6.1 无措的身体:灵性困境与需求
    6.2 重塑的身体:在疾苦中成长与彻悟
        6.2.1 正视现实:身体的自我重塑
        6.2.2 创伤后成长:生死观、疾苦观、医疗观的澄澈
        6.2.3 恩宠与勇气:自我超越与自我实现
第七章 叙事医学介入临床:实践与反思
    7.1 反思性写作:叙事医学的临床实践
        7.1.1 平行病历
        7.1.2 交换日志
    7.2 临床医学人文的现实困境
    7.3 叙事医学的视域盲区及发展方向
第八章 叙事医学的临床意义
    8.1 开拓了全人疗愈的新格局
    8.2 推进技术-人文二元医疗和循证-叙事医学双轨模式
    8.3 助力推进医患共同决策机制的形成
    8.4 助力应对临床困境,建构临床哲学
    8.5 弥合医患分歧,帮助建立医患互信
    8.6 拓宽健康教育的界面与内涵
    8.7 启发患者对生死的思考和灵性需求
    8.8 抚慰、陪伴与见证是最温暖的生命关照
第九章 :叙事医学与医患共情的临床验证
    9.1 护士共情能力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痛苦和益处发现的影响
    9.2 医生共情能力对前列腺癌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
    9.3 叙事医学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应用
第十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10.1 结语
    10.2 研究的创新性
    10.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四、医学生临床见习中医患心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医患沟通的叙事转向与医学生医学叙事能力的培养[J]. 丁杨,孔祥国.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5(06)
  • [2]加强医学生在见习阶段医德教育的思考[J]. 杨成顺,高茹菲,吴小翎. 重庆医学, 2010(11)
  • [3]医学生临床见习中医患心理分析[J]. 马琦琳,肖奇明,冯莉娟,周巧玲,周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1(12)
  • [4]浅谈儿科医院实习生医患关系的技能培养[J]. 周江瑾,刘文渊.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07)
  • [5]应用多元教学手段提高中医妇科学生临床接诊能力[J]. 刘雁峰,杨巧慧,刘柳青,潘雪,奚婷.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19)
  • [6]中国神经内科研究生职业倦怠与职业选择后悔的影响因素研究[D]. 田露.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0)
  • [7]规培制度对临床医学本科生就业影响研究 ——以某医学院为例[D]. 刘雨晗. 安徽财经大学, 2019(03)
  • [8]院校协同教育和传统教育对高职护生临床胜任力影响的调查研究[D]. 李玉. 苏州大学, 2019(04)
  • [9]森田疗法取向团体辅导对医学生疑病现象干预效果研究[D]. 白雯冰. 辽宁师范大学, 2019(01)
  • [10]方舟之帆:叙事医学的理论阐释及肿瘤科实践[D]. 杨柠溪. 武汉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医学生临床实践中中医患者心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