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造低产鱼塘

如何改造低产鱼塘

一、如何改造低产鱼塘(论文文献综述)

姜雪琳[1](2019)在《以圩田开垦为主体的太湖流域农业景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湖流域历经几千年的不断开发与建设,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域单元,也形成了非常典型和独特的地域性农业景观——圩田景观。农业景观作为一种由自然叠加人类活动与文化影响的地域性表现,其形成和演变充分展示了人与土地的互动关系。太湖流域得益于其适宜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历史发展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而形成其具有浓厚地域性与典型性的农业景观。本文研究太湖流域以圩田开垦为主体的传统农业景观,试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探究太湖流域自古以来人们治水营田的过程,以及这种农业景观与自然基底、水利系统等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过程。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图示分析法、实例论证法等,分析太湖流域以圩田开垦为主体的农业景观的构成要素和空间格局。旨在总结出太湖流域因地制宜改造土地利用方式以适应自然环境、营造和谐人居背景的规律,为太湖流域农业景观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依据。具体而言:首先,梳理太湖流域以圩田为主体的农业开发变迁史。旨在说明太湖流域农业景观的历史性、区域性和典型性。同时,将太湖流域的农业景观理解为一个整体的分层体系,包含自然、水利、农耕三个子系统的叠加,分析每个子系统中各类景观要素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再者,通过实地调研和典型样本分析,总结各类农田样本的空间格局特征,并分析这种特征形成和演变的内在动因。对自然、水利、农耕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剖析,从而对太湖流域的农业景观分层体系进行验证。最后,总结和归纳该地区农业景观的特点。通过其核心特征的研究和归纳,可以进一步揭示太湖流域以圩田开垦为主体的农业景观的历史、文化及景观价值。并探讨对其的现代转化和有利保护。

余普[2](2018)在《基于设计介质论的生产性景观在棕地景观改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后期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全球产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许多曾一度辉煌的工业逐渐衰落,而由此带来的基础设施废弃地、采矿废弃地、工业废弃地等棕地成为城市建设面临的重重阻碍。与此同时,生产性景观因其具备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而成为当前风景园林领域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在这一背景下,棕地景观改造为风景园林学的研究和实践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研究生产性景观与棕地景观改造的融合模式,对于当前新兴的棕地景观改造领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方法“设计介质论”方法体系,针对棕地景观改造的设计研究问题,展开包含三个设计项目的设计师式研究。在此次研究中,本文首先对“生产性景观”的时代含义进行完善和拓展,并归纳出生产性景观的“三生”功能;其次分析总结我国棕地景观改造的问题和挑战,并归纳出棕地景观改造的“三生”目标。基于此针对生产性景观与棕地景观改造的融合模式提出两个理论假设;并通过笔者完成的三个不同类型的棕地景观改造项目对其进行验证,最终得到棕地景观改造的新的设计知识。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景观的研究理论和设计案例,探讨中西方对生产性景观概念的认知异同,并基于当前的社会语境,反思当前生产性景观内涵的狭隘性,最终将生产性景观的生产性定义为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信息生产,其中农业生产性景观体现为农田、牧场、林场、鱼塘等农业景观,工业生产性景观表现为机械制造和能源生产的工业景观,信息生产性景观则呈现为虚拟空间的信息生产与流通。基于此,对生产性景观进行详细分类。同时总结出生产性景观的“三生”功能,即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针对国内外棕地景观改造的案例,分析归纳当前棕地景观改造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基于此提出融合生产性景观有利于棕地景观改造的提升,并归纳出棕地景观改造需要达到的“三生”目标,即生产目标、生态目标和生活目标。本文针对生产性景观与棕地景观改造的融合策略提出两个理论假设,假设一是利用生产性景观的工程美学实现环境治理与景观改造并行,假设二是利用生产性景观的“时空性”展示棕地景观改造的阶段性和动态性。并制表总结出常见的棕地类型和适用的生产性景观。基于“设计介质论”研究框架,本文通过笔者完成的两个棕地改造项目——“河北省黄骅市双河滨水区棕地景观改造”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河滨水区棕地景观改造”分别验证了以上两个理论假设,并反思和总结出设计经验。基于以上两个项目的成果经验,笔者完成了第三个设计实践项目“巴彦淖尔永清河石油创意公园景观设计”,最终通过设计反思得出棕地景观改造的新的知识,即棕地景观改造项目应该加强跨学科思维、利用工程美学、提倡原位修复技术、鼓励公众参与和知识科普以及挖掘场所精神,有利于风景园林学领域在棕地景观改造方向的发展。

王晓然[3](2018)在《基于鸟类栖息地营建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南京市江心洲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镇化的进行,我国许多自然生态用地被划做城市建设用地使用,一些动植物赖以栖息的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鸟类的生存环境也在承受着不同程度的侵扰。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世界上鸟类的数量在不断下降,为保护鸟类多样性,本文以风景园林为媒介,展开基于鸟类栖息地营建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方法研究,为鸟类提供安全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为人类亲近自然、与自然共生提供可行途径。本文对鸟类生存现状、鸟类栖息环境要求以及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做了深入了解,通过对鸟类栖息环境需求的分析和城市湿地公园功能需求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在城市湿地公园中营建鸟类栖息环境的方法,并以南京江心洲为例展开具体设计。

胡晓虹[4](2008)在《创造财富就是为了造福百姓》文中研究指明平沙前锋社区的万亩鱼塘中间有一条小河,高高的芦苇常年在河水上摇荡。平沙镇养殖户陈志经常会到这河边坐一下,“以前我坐在这里是发愁,生活无着落;现在我坐在这里,都是盘算着怎么用赚来的钱再扩大鱼塘生产。” 2007年,金湾区民生新举措频出普惠大众 ,让百

赖作卿,张宇红[5](2007)在《循环经济视野下的广义基塘模式》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剖析循环经济与基塘农业的联系,指出基塘农业模式能够在观念层面上对循环经济的贡献,使之成为推进循环经济的宝贵文化资源。

何人[6](1999)在《如何改造低产鱼塘》文中提出 冬旱枯水季节,正是兴修水利,改造低产鱼塘的好时机。农村鱼塘多数是零星分布的山塘、小水库和门前屋后用水塘,基础设施较差,必须抓好如下四条改造措施:一、清淤泥,扩大库容量。改造后水深要达2—2.5米,但鱼塘水深并不是越深越好。水太深,下层水光照不足,客氧量低,不利于鱼类生

张巧玲,朱忠玉,邝婵娟[7](1996)在《开发土地资源建设大中城市“菜篮子”工程》文中研究指明论述了我国大中城市土地资源与“菜篮子”工程的关系,指出城市建设大量占地,影响“菜篮子”工程的发展,提出了开发城郊农业后备土地资源、保护和建设“菜篮子”基地资源的4条对策。

杨春英[8](1993)在《科技兴渔的实施措施》文中指出 任丘市有池塘养殖面积6500亩,前几年主抓了一些精养高产坑塘,虽然单产较高但面积不大.社会效益较低.全市总产起步不大。据调查我市的坑塘水面有75%属于低产坑塘.平均单产只有百公斤左右,影响了产量和效益,拉了全市淡水产量的后腿。

曹杰英,李红梅[9](1992)在《关于低产区部分市县池塘养鱼的调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1990年我省共有渔业专用塘15万余亩,总产20575t,平均亩产仅128kg,居全国第17位。为了改变池塘养鱼的落后局面,充分利用国土资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省局在1990年春提出“八五”期间将低产鱼塘改造作为淡水渔业的一项重点工作。为了进一步摸清底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1991年5~7月我们组织低产区的7个重点市、县,对1990年池塘养鱼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黄祥祺[10](1992)在《改造低产塘 低产变高产——河北省低产鱼塘改造及高产技术推广项目鉴定会侧记》文中指出 时间:1991年11月27日。地点:石家庄市科技大厦人物:来自北京、山西、吉林和本省的六名水产高级工程师,河北省科委、畜牧水产局的有关负责人和几个地县参加项目工作的同志。这里正进行着河北省畜牧水产局受省科委委托主持召开的《低产鱼塘改造及高产技术推广项目》鉴定大会,鉴定委员们在审阅会议送审的项目鉴定大纲、项目计划任务书、工作报告、技术报告、验收报告和典型报告等一大摞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二、如何改造低产鱼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改造低产鱼塘(论文提纲范文)

(1)以圩田开垦为主体的太湖流域农业景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业景观的起源与发展
        1.1.2 当前农业系统与人居环境的矛盾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4 选题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1.4.1 农业景观
        1.4.2 圩田景观
    1.5 研究对象及内容
        1.5.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2 太湖流域基本概况
    2.1 太湖平原的形成与发育
    2.2 太湖流域自然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水文概况
3 太湖流域以圩田为主体的传统农业开发沿革
    3.1 远古至春秋战国时期——萌芽起步时期
    3.2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开拓推进时期
    3.3 隋唐至五代时期——快速发展时期
    3.4 宋元时期——解体转型时期
    3.5 明清时期——局部发展时期
4 太湖流域农业景观整体性分析
    4.1 太湖流域自然形式特征
        4.1.1 太湖流域综合自然区划
        4.1.2 太湖流域农业自然优势
    4.2 太湖流域水利形式特征
        4.2.1 太湖流域水利布局
        4.2.2 太湖流域水利分区
    4.3 太湖流域农耕形式特征
        4.3.1 太湖流域农业景观分布特征
        4.3.2 太湖流域农业景观形态特征
        4.3.3 太湖流域典型性农业生态系统
5 太湖流域农业景观典型区片解析
    5.1 杭嘉湖区农业景观解析
        5.1.1 自然形式特征
        5.1.2 水利形式特征
        5.1.3 农耕形式特征
        5.1.4 典型农田样本
    5.2 阳澄淀泖区农业景观解析
        5.2.1 自然形式特征
        5.2.2 水利形式特征
        5.2.3 农耕形式特征
        5.2.4 典型农田样本
    5.3 浦东浦西区农业景观解析
        5.3.1 自然形式特征
        5.3.2 水利形式特征
        5.3.3 农耕形式特征
        5.3.4 典型农田样本
    5.4 武澄锡区农业景观解析
        5.4.1 自然形式特征
        5.4.2 水利形式特征
        5.4.3 农耕形式特征
        5.4.4 典型农田样本
    5.5 湖西区农业景观解析
        5.5.1 自然形式特征
        5.5.2 水利形式特征
        5.5.3 农耕形式特征
        5.5.4 典型农田样本
    5.6 浙西区农业景观解析
        5.6.1 自然形式特征
        5.6.2 水利形式特征
        5.6.3 农耕形式特征
        5.6.4 典型农田样本
6 近现代圩区治理
    6.1 三次“联圩并圩”
        6.1.1 解放后
        6.1.2 文革后
        6.1.3 二十世纪80年代后
    6.2 联圩并圩规划及成果
7 总结
    7.1 太湖流域农业景观核心特征总结
        7.1.1 农地开垦类型的多样性
        7.1.2 土地格局划分的层级性
        7.1.3 农业景观系统的关联性
    7.2 太湖流域农业景观发展启示
        7.2.1 土地格局地域特征的保护
        7.2.2 农业生态系统智慧的延续
        7.2.3 和谐人居单元模式的构建
    7.3 研究不足与改进意见
    7.4 尚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2)基于设计介质论的生产性景观在棕地景观改造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时代的生产性景观
        1.1.2 棕地景观改造与风景园林学
        1.1.3 设计介质论——风景园林学研究方法论新趋势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诠释生产性景观的定义与功能
        1.2.2 指导棕地景观改造
    1.3 研究对象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文献综合
        1.4.2 案例分析
        1.4.3 归纳分析
        1.4.4 设计实践
        1.4.5 设计介质论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及发展历程
    2.1 生产性景观相关研究
        2.1.1 国外生产性景观研究进展
        2.1.2 国内生产性景观研究进展
    2.2 棕地的相关研究
        2.2.1 棕地的概念
        2.2.2 棕地的分类
    2.3 生产性景观应用于棕地景观改造的相关研究
        2.3.1 生产性景观应用于棕地景观改造的相关理论
        2.3.2 生产性景观应用于棕地景观改造的相关实践
    2.4 设计方法论的发展历程
        2.4.1 阶段一——起步期
        2.4.2 阶段二——停滞期
        2.4.3 阶段三——转折期
        2.4.4 阶段四——开创期
    2.5 设计介质论的相关研究
        2.5.1 设计介质论的概念定义
        2.5.2 设计介质论的研究进展
        2.5.3 基于多项目的设计介质论研究框架
        2.5.4 设计介质论运用于风景园林学科的原因与意义
第三章 生产性景观应用于棕地景观改造的经验归纳与理论假设
    3.1 生产性景观的国内外经验
        3.1.1 框架内的国内外经验——农业生产性景观
        3.1.2 框架外的国内外经验——工业生产性景观
        3.1.3 框架外的国内外经验——信息生产性景观
    3.2 生产性景观的经验归纳
        3.2.1 生产性景观的再定义
        3.2.2 生产性景观的分类
        3.2.3 生产性景观的“三生”功能
    3.3 国内棕地景观改造的现状
        3.3.1 棕地相关政策制度
        3.3.2 棕地修复措施
        3.3.3 实践案例分析
        3.3.4 国内棕地景观改造的问题与挑战
    3.4 生产性景观应用于棕地景观改造的经验归纳
        3.4.1 生产性景观与棕地景观改造的融合目标
        3.4.2 常见棕地类型及适宜采用的生产性景观
    3.5 生产性景观与棕地景观改造融合策略的理论假设
        3.5.1 假设1:利用生产性景观的工程美学,实现环境治理与景观改造并行
        3.5.2 假设2:利用生产性景观的“时空性”,展示棕地景观改造的阶段性和动态性
第四章 理论假设1的验证——河北省黄骅市双河滨水区棕地景观改造设计(基础设施闲置地改造)
    4.1 引论
    4.2 项目概况
        4.2.1 区位分析
        4.2.2 自然地理条件
    4.3 设计过程
        4.3.1 重塑设计问题:基于环境工程技术的景观改造
        4.3.2 确定设计目标:利用生产性景观的工程美学,实现环境治理与景观改造并行
    4.4 设计结果
        4.4.1 基于盐碱治理工程的地形和水系改造
        4.4.2 景观结构与分区
        4.4.3 生产性景观工程与棕地景观改造的融合策略
        4.4.4 专项设计:耐盐碱植物配置
    4.5 设计反思
        4.5.1 案例类比:工程技术美学在风景园林中的发展
        4.5.2 经验与不足
        4.5.3 对理论假设1的回应
第五章 理论假设2的验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河滨水区棕地景观改造设计(采矿业废弃地改造)
    5.1 引论
    5.2 项目概况
        5.2.1 区位分析
        5.2.2 自然地理条件
        5.2.3 “淘金热”历史沿革
        5.2.4 “淘金热”引发的问题
    5.3 设计过程
        5.3.1 重塑设计问题:基于阶段性人工修复过程的景观改造
        5.3.2 确定设计目标:利用生产性景观的“时空性”,展示棕地景观改造的阶段性和动态性
    5.4 设计结果
        5.4.1 场地概况
        5.4.2 场地在时空上的演变过程
        5.4.3 景观结构与分区
        5.4.4 水系统设计
        5.4.5 生产性景观的“时空性”与棕地景观改造的融合策略
        5.4.6 生产性景观激活河流的范式
    5.5 设计反思
        5.5.1 案例类比:生长的景观
        5.5.2 经验和不足
        5.5.3 对理论假设2的回应
第六章 基于两个理论的设计实践——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永清河石油创意公园景观设计(工业废弃地改造)
    6.1 引论
    6.2 项目概况
        6.2.1 区位分析
        6.2.2 自然地理条件
    6.3 设计过程
        6.3.1 重塑设计问题:原位修复的社区公园
        6.3.2 确定设计目标:通过生产性景观的工程美学和“时空性”达到棕地景观改造的“三生”目标
    6.4 设计结果
        6.4.1 分期规划
        6.4.2 景观结构与分区
        6.4.3 生产性景观的“时空性”和工程美学
        6.4.4 内部交通分析
        6.4.5 场地高程设计
        6.4.6 植物配置
    6.5 设计反思
        6.5.1 设计问题的意义
        6.5.2 设计方法的意义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生产性景观的内涵和功能
        7.1.2 棕地景观改造的问题与挑战
        7.1.3 棕地景观改造的“三生”目标
        7.1.4 生产性景观与棕地景观改造的融合策略
        7.1.5 棕地景观改造的相关经验
    7.2 创新与不足
        7.2.1 创新
        7.2.2 不足
    7.3 启发与展望
        7.3.1 启发
        7.3.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基于鸟类栖息地营建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南京市江心洲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1 鸟类栖息地国内外研究评述
        1.3.2 适宜鸟类栖息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2 相关定义和理论研究
    2.1 湿地公园相关理论研究
        2.1.1 城市湿地公园定义
        2.1.2 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
        2.1.3 湿地公园分类
    2.2 鸟类学相关理论研究
        2.2.1 鸟类多样性
        2.2.2 鸟类分类
    2.3 湿地公园与鸟类多样性关系
        2.3.1 湿地公园提供多种鸟类栖息生境
        2.3.2 湿地公园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
3 鸟类栖息地选择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1 不同影响因素下的鸟种数量研究
    3.2 斑块面积对鸟种数量的影响
    3.3 时间维度对鸟类群落影响研究
    3.4 人类活动对鸟类干扰情况研究
        3.4.1 惊飞距离
        3.4.2 城市化对鸟类群落影响研究
4 相关案例分析
    4.1 北京翠湖城市湿地公园
    4.2 宁波生态走廊
    4.3 鳌鼓湿地森林公园
    4.4 微山湖湿地公园
    4.5 Wasit Natural Reserve Visitor Centre
    4.6 玉溪市九溪人工湿地、云南城投福保塘湿地公园
    4.7 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
5 基于鸟类栖息地营建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方法
    5.1 设计原则
    5.2 设计路线
        5.2.1 鸟类栖息环境营建
        5.2.2 湿地公园功能设计
6 南京市江心洲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6.1 洲内条件分析
    6.2 场地现状分析
        6.2.1 场地内现状分析
        6.2.2 江心洲现状的鸟类资源
        6.2.3 江心洲的现有的鸟类生存条件
        6.2.4 场地周围城市功能需求
        6.2.5 场地现状条件的不足
    6.3 规划设计方案
        6.3.1 总体方案分析
        6.3.2 生境类型设计
        6.3.3 水净化设计
        6.3.4 种植专项设计
        6.3.5 水体设计
        6.3.6 驳岸设计
        6.3.7 构筑物专项
        6.3.8 分区展示
7 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感谢信

四、如何改造低产鱼塘(论文参考文献)

  • [1]以圩田开垦为主体的太湖流域农业景观研究[D]. 姜雪琳.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2]基于设计介质论的生产性景观在棕地景观改造中的应用研究[D]. 余普.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1)
  • [3]基于鸟类栖息地营建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南京市江心洲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例[D]. 王晓然.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4]创造财富就是为了造福百姓[N]. 胡晓虹. 珠海特区报, 2008
  • [5]循环经济视野下的广义基塘模式[A]. 赖作卿,张宇红.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East—Asian Agriculture History, 2007
  • [6]如何改造低产鱼塘[J]. 何人. 农家之友, 1999(12)
  • [7]开发土地资源建设大中城市“菜篮子”工程[J]. 张巧玲,朱忠玉,邝婵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1996(05)
  • [8]科技兴渔的实施措施[J]. 杨春英. 河北渔业, 1993(03)
  • [9]关于低产区部分市县池塘养鱼的调研[J]. 曹杰英,李红梅. 河北渔业, 1992(04)
  • [10]改造低产塘 低产变高产——河北省低产鱼塘改造及高产技术推广项目鉴定会侧记[J]. 黄祥祺. 河北渔业, 1992(02)

标签:;  ;  ;  ;  ;  

如何改造低产鱼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