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 LAN 或无线网络的选择有限

构建 LAN 或无线网络的选择有限

一、搭建局域网之选有限还是无线(论文文献综述)

张盈利[1](2021)在《基于NI USRP的5G载波技术GFDM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在以5G技术为应用背景下的高频率、大带宽和低时延等领域,原有的4G通信系统LTE的局限性越发明显,导致渐渐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现有的LTE中所采用的OFDM载波调制技术虽然利用多载波技术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但OFDM载波波形常常造成带外辐射大(OOB)和峰均功率比(PARP)过高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频率带宽和多用户应用时所带来的干扰问题。现阶段5G NR系统中已逐步采用GFDM作为通信系统的载波波形,来解决OFDM技术存在的带外辐射和峰均功率比过高的问题,从而导致频谱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和容易对其他用户的使用造成干扰。为了优化上述问题,本论文以GFDM载波技术为研究对象搭建了GFDM通信系统,通过FW_CCDF方法实现了对通信系统OOB参数和PAPR参数进一步改善。此次搭建的系统平台不仅仅限于基本的理论仿真,同时通过构建的通信系统平台为验证平台。此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为:首先,介绍GFDM载波调制的数学模型、实现原理和研究背景以及所用的关键技术;然后,采用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和USRP设备设计GFDM载波通信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添加去除循环前缀、信道均衡、信号同步、GFDM调制解调等模块的设计,对FW-CCDF改进方法进行介绍并在系统应用后得到的结果进行验证,得到了性能较好的载波通信波形,新构建GFDM载波通信平台的带外辐射达到-50dB,相对于OFDM载波系统大约降低了30dB,峰均功率比平均值为7dB,相对于OFDM载波系统大约降低了5dB;最后,在GFDM载波通信系统以QAM调制方法的基础上实现随机数、文本、随机图片的采集和传输功能的实现并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最终结果的实验和验证,除了显示最终的文本,随机图片的传输结果以外,还可以实时显示GFDM载波波形和系统的星座图和频域图,系统平台可以直观方便的获取系统的参数数据。为便于GFDM载波通信技术更好的后续改进提供了一个平台。

徐衍鹏[2](2019)在《轻量级IPSec安全网关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在网络上传输各种文件、图片、视频等。但是网络中存在诸多隐患,容易被别有用心的黑客利用并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针对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安全体系结构——IPSec。IPSec协议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完善和更改,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IPSec安全网关就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实例。尤其伴随物联网工程的不断普及,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互联更频繁,对低成本的轻量级IPSec安全网关需求大大增加。但是这种轻量级网关技术,急需对冲突检测及链路优化两个问题进行处理,满足轻量级IPSec安全网关的实现需要。首先,针对IPSec安全网关复杂多样的策略规则容易出现大量冲突,导致流量处理不符合预期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IPSec安全网关的策略冲突动态检测技术,达到对IPSec安全网关的策略列表进行动态冲突分析,并完成冲突解决的预期。通过研究IPSec策略冲突的类型,设计基于IPCDR改进的策略冲突动态检测算法,实现对IPSec特有的保护类型策略的冲突分析的效果。最后通过设计多种策略检测算法和新改进的算法在不同规则个数时算法的处理速率的对比实验,验证新算法的时间性能和更适合处理的策略列表类型。其次,本文针对IPSec安全网关采用多路径技术后触发的网关缓冲不足问题,提出了面向缓冲空间限制的多路径传输拥塞管理机制。通过研究IPSec安全网关在Incast(缓冲区不足)场景下的性能,设计了在多路径传输技术的联合拥塞算法中增加随机退避功能的方案,实现提高IPSec安全网关在Incast场景下的吞吐量的效果。并通过设计该机制的拥塞算法和MPTCP自带的拥塞算法在不同子流数目下吞吐量的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机制可以有效缓解网关Incast问题。最后,基于上述关键技术,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轻量级IPSec安全网关系统,并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网络拓扑和总体框架,以及具体解密和加密的工作机制,给出了混合组网模式和包过滤模式下的应用效果。

赵芳[3](2017)在《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协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将很多节点任意部署在监测范围内以达到对所需消息的监测、收集、处理和传送的目的。因为它具备灵活性强、所需投入资金少的优点,目前被大规模地运用在诸多领域。传感器节点基本都是通过电池来供应能量,对某些处于远离人烟的监测区域内能量耗尽的节点及时补充电量是不切实际的,因此需要一个合适的网络协议来尽可能的降低节点在通信过程中的能耗。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Medium Access Control,MAC)位于WSN协议的底层部分,对其各种网络性能存在一定的影响,是确保WSN中的各个节点间实现快速有效数据信息传输的核心协议之一。本文针对MAC层协议中,采用固定占空比和随机退避算法的S-MAC(Sensor-MAC)协议不能实时适应信道流量的变化而引起网络性能下降的问题,基于S-MAC协议,以降低传感节点的能量损耗增加其生存时间为首要目的,提出了一种动态自适应(Dynamic Self-adaptive S-MAC,DSA-SMAC)协议。新协议主要对两方面做了改进。首先,由于S-MAC协议中竞争窗口值固定导致在竞争窗口中随机选取一值计算所得节点的退避时间也固定,使得数据在传递过程中难以更好地分配信道。对此,本文提出了改进的退避算法,该算法为了便于实时更新竞争窗口,在控制帧中增加了竞争窗口字段,利用连续传输成功次数、失败次数及其阈值来动态调整竞争窗口值从而减少冲突的重复发生;其次,S-MAC协议的占空比是一个固定值,过高的占空比会导致节点能量的浪费,低占空比又会引起较高的网络端到端时延和低吞吐量。对此,本文采用了一种占空比算法的实时调整策略,依据节点缓冲区排队队列里的数据包数量估计网络负载的变化,当信道中有很多数据信息传输时,S-MAC原来的侦听/睡眠周期将被分成几个小的任务周期来改善占空比以便更好地顺应网络,当网络中数据很少时便不进行细划。通过在NS2上不同网络场景下对DSA-SMAC、S-MAC和B-SMAC协议进行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证明DSA-SMAC协议在节省能量这个无线传感器网络首要目标上展现出了很大优势,同时其端到端时延、吞吐量和数据包成功接收率等性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代绍庆,李久胜,陈安妮,孔德彭[4](2016)在《智慧教育终端与智能终端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终端发展趋向智能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为了更好满足智慧教育对教育装备或环境构建的需要,将适合学习者学习和宜于教师授课的教育终端从智能化终端分离出来,并从硬件、软件及功能层面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促进终端个性化定位和专业化发展。

张晟骁[5](2015)在《移动智能终端消息加密与压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来,以Android为首的移动智能终端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同时作为传统通信手段的短消息得到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然而面对新环境,短消息以及基于网络传输的消息面临了更多的风险和挑战。随着更多的短信泄露事件和隐私泄露病毒的出现,针对以Android平台为首的移动终端需要设计一种更为便捷实用的安全防护机制。本文通过研究并阐述Android平台的相关设计思路,分析并研究了Android平台短信收发阶段存在的隐藏风险。由于移动智能终端短信数据易泄露的特点,分析了常用的对称加密算法以及非对称加密算法的相关技术。同时为了更好地应对密钥分发加密过程中出现的攻击行为,分析了常见的密钥分发机制。综合加密技术和密钥分发技术,本文设计了能够抵挡中间人攻击和重放攻击的基于时间的动态口令生成算法。同时为了实现用户的身份验证和防止第三方恶意伪装,对比了RSA加密算法和基于椭圆曲线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根据实际算法特点同时结合密钥分发的一些相关技术,设计了基于椭圆曲线的加密算法与基于时间的动态口令算法结合的移动端身份验证协议。同时针对移动端运算资源和带宽紧缺的特性,分析并阐述了现有的LZ77算法、霍夫曼编码等文本压缩技术,将基于LZ77算法和霍夫曼编码的DEFLATE算法进行改进,与现有的行程长度编码(RLE算法)进行结合,提出了改进的DEFLATE文本压缩算法,用于进一步提升消息发送效率。实验证明,新的算法能够在不改变信息内容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消,息传输效率。最后将所提出的相关解决方案实施到Android平台,并测试相关功能是否完整。在搭建实验环境之后,将文中提出的算法与传统算法进行比较。基于椭圆曲线的加密系统引入后尽管增加了系统的时间开销,却能提供更好的安全特性。同时这些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地进行组合,实现完整的消息防护。

李雪莹[6](2014)在《基于单片机的空调红外线编解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无论中央空调还是家用空调都是采用红外线控制的方式。空调机处于红外接收端,空调遥控器处于红外发送端。与电视机、DVD、机顶盒等常用家用电器的红外通讯不同,空调红外通讯系统所需传送的信息内容种类和信息数据总量远远大于其他家电。这就使得空调红外编解码的帧格式、通讯协议和编解码算法更加复杂,要求通讯系统具备更高的抗干扰能力。空调红外编解码系统传送的信息内容,包括例如:温度、风速、模式、开关机及其他特殊功能等。电视等家电一般都是传送一组固定键码值。因此,具有高效编解码能力的空调红外线编解码系统已成为行业研究的焦点。本课题以红外线编解码技术为基础,针对空调数据信息繁多的特点,研究一种基于空调系统的红外线编解码系统。该系统集成红外编码和红外解码功能,针对空调红外通讯数据的复杂性,创新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空调的红外数字通讯的校验算法,并完成专用的数据帧格式、编解码算法以及通讯协议的设计,达到可靠传输数据的目的。通过测试,该系统具备很好的抗干扰特性。该系统充分考虑并分析了红外线经过光电转换器后生产的数字信号的的特征,系统所采用的编解码方法简单、可靠、高效,易于操作。课题拟采用PIC24单片机作为系统的主控MCU,软件系统采用C语言编程。在该课题的研究工作中,本人通过对MICROCHP的PIC24单片机的运用,以及对单片机应用技术、C语言、空调红外线编解码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工作,要完成的设计工作主要包括:软件系统设计、软件流程图设计、核心功能函数功能定义、软件代码编写、红外线编码、红外线解码、编解码功能仿真、调试、验证及程序烧录等工作。最后,完成系统所需的各项测试工作。主要包括:软件测试、电路测试、编解码测试几方面。通过相关测试,完整实现了整个编解码系统。

柯捷[7](2012)在《基于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汽车行驶跑偏测试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意愿行驶是保证汽车安全性的前提,汽车直线行驶时不跑偏则是汽车安全性的最基本原则。由于四轮定位参数、悬架系统、轮胎、转向系统以及装配精度等因素的影响,汽车可能存在跑偏的隐患。汽车行驶跑偏系统集成在路试阶段,对下线车辆进行高效而准确的行驶跑偏测量。通过分析传统的行驶跑偏测试方法、GPS跑偏测试方法及已经有实际应用的基于CCD图像传感器的跑偏测试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采用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器作为触发采集数据的方式进行行驶跑偏测试的方法。此方法在相隔50米的路试路面上垂直汽车行驶方向各布置一排传感器阵列,分别捕捉测试车辆驶过时轮胎压过传感器的物理方位,对比计算出跑偏量和跑偏方向。优点在于无需配光就可进行24小时不间断测试,受外界环境和天气影响因素小。提出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模块化方案。硬件系统按功能分为传感系统设备和通讯系统设备。传感系统设备负责传感器的安装、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通讯系统设备负责测试信号和测试结果数据的传输。软件系统分为解调仪数据处理模块、跑偏控制策略模块、无线网络通信模块、生产网络通信模块和主程序界面模块5个部分。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器和其解调仪是此行驶跑偏测试系统的核心部件。文章详细介绍了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光学原理和几种广泛使用的复用技术,结合解调仪设备确定了使用波分复用技术进行传感器阵列布置和测量。对传感器布置方案和解调仪位置方案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行驶跑偏测试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合理的方案。通过对硬软件的设计分析,得出了采用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器进行汽车行驶跑偏测量在理论上完全满足国家和企业要求。

张涛[8](2012)在《VPN技术在中国联通网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与传统的企业网相比,虚拟专用网(VPN)更具成本优势。因此,近年越来越受到设备制造商、咨询人员、网络设计者、运营商、大企业及终端用户的青睐。MPLS/VPN能够利用公用骨干网络的广泛而强大的传输能力,降低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的建设成本,极大地提高用户网络运营和管理的灵活性,同时能够满足用户对信息传输安全性、实时性、宽频带、方便性的需要,所以,很受一些大型跨地域集团用户的欢迎。本文介绍了VPN的概念、分类、相关技术及协议标准,分析了VPN技术在城域网上的几种实现方法,并对各种实现方法迸行了深入地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联通MPLS VPN的实现方案,方案充分利用MPLS的特点和优势,实现方便的网络接入、网络安全和服务质量控制,从而实现世界各地企业各分支机构的网络互联,视频会议和VoIP的应用,以及目前联通网络的出于安全和带宽保障Qos方面考虑的设计原则和基本性能指标,最后对VPN今后的几个发展方向进行了简单分析和展望。

蔡韬[9](2010)在《IPv6无线个域网低功耗协议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网络正向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各个区域渗透。因为不需要布线的无线技术被普遍认为是个人网络的承载方式,又因为接入网络的设备数量快速增加,亟需采用IPv6来解决了网络设备的全球寻址问题,所以,无线个域网技术与IPv6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业界的重视。由于无线方式不需要布线,设备供电和节能也成为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以上情况,本文对基于IPv6协议的无线个域网协议进行了研究,主要针对如何将IPv6应用于无线个域网,以及如何从多个技术层次降低WPAN设备能耗这两个重点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可移植至单片机的IPv6协议栈,并设计了网络设备硬件电路,提出了基于LOAD的改进节能路由协议及一种非同步自适应休眠机制。本文进行了如下工作:1.对无线个域网协议进行了总体的分析与设计,并提出了应用于无线个域网设备上的综合节能方案。2.分析了IPv6协议栈中各层协议,并对IP协议、ICMP协议、ND协议等协议进行了可裁剪分析,并简化各层协议使其更适用于无线个域网设备。3.在原有微型IPv4协议栈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单片机的IPv6协议栈,并移植致单片机系统。最后对其进行了测试。4.详细调研分析了应用于无线个域网、无线传感器网中的节能路由协议和节能MAC层休眠机制。5.在LOAD路由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了LOAD改进节能路由协议。并仿真了AODV协议和本文协议,比对节能效果,仿真说明本文协议延长了网络生存时间。6.在调研了大量MAC层休眠机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非同步自适应休眠机制,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硬件平台测试其休眠效果。无线个域网是物联网接入的重要形式,全球寻址和低功耗是其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可为物联网的研究提供参考。

崔佳[10](2009)在《移动IPv6数据穿越防火墙问题的研究和实现》文中认为移动通信技术和Internet技术正在飞速的发展,各种功能强大的便携式终端层出不穷并越来越普及,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的移动IP技术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1996年IETF就出台了移动IPv4,但是移动IPv4有很多的局限性。由此,建立在IPv6技术基础上的移动IPv6应运而生。移动IPv6充分利用的IPv6技术的优势,可以提供几乎无限的IP地址资源和更有保障的服务质量。支持移动IPv6的网络节点可以不更改任何配置就可以漫游到外地网络,而原有的通信也不会中断。由于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防火墙也越来越普遍。但是移动IPv6现在和防火墙却并不兼容,由于转交地址和IPSec的使用,当移动IPv6数据穿越防火墙时会面临很多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IPv6和移动IPv6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包括移动IPv6的报文的格式,地址格式等。随后着重介绍了移动节点,家乡代理,通信节点被防火墙保护的几种情况下移动IPv6数据穿越防火墙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原因。然后本文设计了一种采用非对称密钥对移动数据进行认证的解决方案,为此本文对防火墙和移动IPv6协议栈进行修改,给防火墙增加了移动认证模块,移动IPv6协议增加了一个移动认证报头,和公钥请求消息、公钥回复消息两个移动报头的选项,并对解决方案的工作过程做了详细介绍。接着是解决方案的实现和测试。论文介绍了Linux的netfilter/iptable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防火墙的移动认证模块。然后介绍了开源的移动IPv6协议栈MIPL,对MIPL的源代码进行了分析,并对MIPL做了修改以支持上述解决方案。最后建立了一个实验环境对方案的实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方案是可行的,移动IPv6数据可以顺利穿越防火墙。

二、搭建局域网之选有限还是无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搭建局域网之选有限还是无线(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NI USRP的5G载波技术GFDM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GFDM技术发展及现状
    1.3 文章主要内容和章节
第2章 GFDM系统模型
    2.1 GFDM载波结构特点
    2.2 GFDM载波系统模型
        2.2.1 发射机原理模型
        2.2.2 接收机原理模型
    2.3 GFDM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GFDM系统功能构建
    3.1 GFDM载波通信系统平台
        3.1.1 NI USRP2922 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
        3.1.2 NI USRP所配套的Lab VIEW软件
        3.1.3 USRP基本收发驱动编程
    3.2 GFDM通信系统算法优化
        3.2.1 脉冲成形滤波器
        3.2.2 PAPR的抑制
        3.2.3 OOB参数的优化
        3.2.4 GFDM编码技术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GFDM系统模块设计
    4.1 基带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4.1.1 数据源模块设计
        4.1.2 调制和解调模块实现
    4.2 FW-CCDF模块设计
    4.3 同步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4.4 信道均衡和信道估计模块设计
    4.5 GFDM发射机接收机程序设计
        4.5.1 发射机程序设计
        4.5.2 接收机程序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GFDM系统功能实现与验证
    5.1 GFDM载波系统随机数传输功能的实现
    5.2 GFDM载波系统文本数据传输功能的实现
    5.3 GFDM载波系统实时采集图片传输功能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2)轻量级IPSec安全网关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理论知识概述和关键技术
    2.1 引言
    2.2 IPSEC安全体系结构
        2.2.1 IPSec两种安全协议
        2.2.2 安全关联及密钥管理协议
        2.2.3 IPSec封装模式
        2.2.4 IPSec流量处理方式
    2.3 IPSEC策略冲突检测技术
        2.3.1 常用防火墙及IPSec策略冲突检测技术
        2.3.2 前沿IPSec策略检测算法优缺点分析
    2.4 IPSEC安全网关链路优化技术
        2.4.1 IPSec安全网关链路优化技术概述
        2.4.2 多路径传输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IPSEC安全网关的策略冲突动态检测技术
    3.1 引言
    3.2 IPSEC策略冲突分类
    3.3 基于IPCDR扩展的IPSEC策略冲突动态检测算法
        3.3.1 IPSec策略的规则化描述
        3.3.2 IPSec策略冲突动态检测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实验环境
        3.4.2 实验方案
        3.4.3 实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多路径传输的IPSEC链路优化技术
    4.1 引言
    4.2 面向缓冲空间限制的多路径传输拥塞管理机制
        4.2.1 IPSec网关多路径传输机制
        4.2.2 IPSec网关多路径传输的Incast缓解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方案
        4.3.2 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轻量级IPSEC安全网关设计与实现
    5.1 方案设计
    5.2 系统实现
        5.2.1 解密处理流程
        5.2.2 加密处理流程
    5.3 系统典型应用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协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MAC层协议相关理论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协议研究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设计关键
        2.2.2 MAC协议造成能量损耗的因素
        2.2.3 MAC协议分类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S-MAC协议研究
    3.1 S-MAC协议基本机制
        3.1.1 周期性睡眠/侦听
        3.1.2 流量自适应侦听
        3.1.3 数据传递策略
        3.1.4 串音避免
    3.2 S-MAC协议随机退避算法
    3.3 S-MAC协议性能分析与仿真
        3.3.1 协议能耗与时延理论分析
        3.3.2 协议性能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DSA-SMAC协议
    4.1 协议帧格式的设计
    4.2 退避算法的设计
        4.2.1 退避算法马尔科夫模型分析
        4.2.2 改进的退避算法描述
    4.3 占空比调整算法设计
    4.4 DSA-SMAC协议网络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协议仿真验证及性能分析
    5.1 NS2网络模拟工具简介
    5.2 实验方案与仿真场景设置
        5.2.1 仿真场景设置
        5.2.2 节点创建与配置
        5.2.3 数据跟踪与演示
        5.2.4 数据流的产生
    5.3 数据归纳与绘图
    5.4 链式拓扑结构下的性能仿真与分析
        5.4.1 节点能耗
        5.4.2 网络端到端时延
        5.4.3 吞吐量
        5.4.4 数据包成功接收率
    5.5 星型拓扑结构下的性能仿真与分析
        5.5.1 节点能耗
        5.5.2 网络端到端时延
        5.5.3 吞吐量
        5.5.4 数据包成功接收率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4)智慧教育终端与智能终端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终端功能的分类
    1. 1 智能终端
    1. 2 智慧教育终端
2 硬件上的构成
    2. 1 智能终端硬件概述
    2. 2 智慧教育终端硬件概述
3 两者软件上的比较
    3. 1 智能终端软件概况
    3. 2 智慧教育终端软件概述
4 智慧教育终端的发展去向
5 结语

(5)移动智能终端消息加密与压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2.1 短信安全研究
        1.2.2 短信压缩技术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5 论文的组织形式
2 Android系统的短信安全的理论基础
    2.1 Android操作系统及其短信处理流程
        2.1.1 Android系统构成
        2.1.2 Android应用四大组件
        2.1.3 Android系统短信相关API
        2.1.4 Android短信相关风险
    2.2 对称密码学
        2.2.1 块加密算法
        2.2.2 流加密算法
    2.3 非对称加密技术及其应用
        2.3.1 非对称加密学的基本原理
        2.3.2 非对称加密算法及其安全机制
        2.3.3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应用
        2.3.4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缺陷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身份验证和数据压缩的短信安全方案研究
    3.1 密钥的分发及管理
        3.1.1 私钥的管理方法
        3.1.2 公钥的管理方法
        3.1.3 基于非对称加密的对称加密算法密钥分配
    3.2 一次一密加密技术
        3.2.1 传统的一次一密加密技术
        3.2.2 基于密钥分发中心的一次一密加密体系
        3.2.3 随机动态口令
        3.2.4 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口令生成
    3.3 端到端非对称加密算法比较
        3.3.1 RSA加密算法系统
        3.3.2 椭圆曲线加密函数
        3.3.3 椭圆曲线的原理
        3.3.4 椭圆曲线的优势
    3.4 基于椭圆曲线和时间序列的身份验证协议
        3.4.1 客户端注册过程
        3.4.2 客户端登陆流程
        3.4.3 客户端间通讯验证
        3.4.4 证书更新及吊销
        3.4.5 协议安全性分析
    3.5 数据压缩技术
        3.5.1 LZ77编码理论
        3.5.2 霍夫曼编码理论
        3.5.3 改进的DEFLATE压缩算法
        3.5.4 改进的DEFLATE算法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短信安全方案的实现及分析
    4.1 整体设计
        4.1.1 移动客户端平台选择
    4.2 手机客户端设计
        4.2.1 用户登录模块
        4.2.2 短信收发模块
        4.2.3 文本压缩模块和密钥及加解密模块
    4.3 服务器端设计
        4.3.1 公钥注册及更新模块
        4.3.2 公钥查询及分发模块
        4.3.3 基础支撑模块
    4.4 手机端及服务器端公共加密部分
        4.4.1 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口令生成算法
        4.4.2 椭圆曲线的加密算法参数选择
        4.4.3 椭圆曲线加密模块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基于单片机的空调红外线编解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来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3.1 红外线通讯技术的发展
        1.3.2 红外产业的市场需求
        1.3.3 单片机技术的发展
        1.3.4 PIC24单片机特点
    1.4 课题主要工作
    1.5 论文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红外线编解码系统设计相关理论
    2.1 红外线通信技术
        2.1.1 红外线通信技术概述
        2.1.2 红外线通信技术原理及特点
    2.2 红外线编码系统软件技术
        2.2.1 红外线编码原理
        2.2.2 红外线数据帧格式
        2.2.3 红外线编码格式
        2.2.4 红外线校验方法
        2.2.5 NEC编码标准
    2.3 红外线解码系统软件技术
        2.3.1 红外线解码原理
        2.3.2 红外线解码方法
        2.3.3 红外线编解码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可行性分析
        3.1.1 技术可行性
        3.1.2 经济可行性
    3.2 系统需求分析
        3.2.1 系统硬件需求分析
        3.2.2 系统软件需求分析
    3.3 系统总体设计
        3.3.1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3.3.2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3.3.3 开发平台和工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4.1 关键元器件选型
    4.2 原理图设计
    4.3 超低功耗电路设计
    4.4 PCB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软件系统流程图
    5.2 空调系统红外通讯协议设计
        5.2.1 空调系统帧格式设计
        5.2.2 空调系统帧数据定义
    5.3 数据校验算法设计
        5.3.1 常见校验算法
        5.3.2 校验算法设计
    5.4 系统初始化
    5.5 数据编码发送设计与实现
        5.5.1 编码流程图
        5.5.2 具体功能代码实现
    5.6 数据接收解码设计与实现
        5.6.1 解码流程图
        5.6.2 具体功能代码实现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及运行结果
    6.1 软件测试
    6.2 测试方案
    6.3 测试环境
    6.4 功能测试
    6.5 性能测试
    6.6 结果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汽车行驶跑偏测试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器
        1.1.1 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发展现状
        1.1.2 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应用
    1.2 汽车行驶跑偏
        1.2.1 汽车行驶偏跑的定义及标准
        1.2.2 汽车行驶偏跑测试的研究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3.1 论文研究的内容
        1.3.2 论文研究的意义
第2章 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基本理论
    2.0 光纤与布拉格光纤光栅
    2.1 光纤光栅的光学原理
    2.2 光纤光栅的应力应变传感原理
    2.3 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复用技术
        2.3.1 波分复用技术
        2.3.2 时分复用技术
        2.3.3 空分复用技术
        2.3.4 频分复用技术
        2.3.5 码分复用技术
        2.3.6 混合复用技术
第3章 跑偏测试方案
    3.1 跑偏测试的技术要求
    3.2 系统测试方案
        3.2.1 跑偏测试方案
        3.2.2 路面传感器铺设方案
        3.2.3 解调仪位置方案
第4章 系统硬件构成
    4.1 传感系统设备
        4.1.1 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器
        4.1.2 传感器阵列安装架
        4.1.3 光纤解调仪
    4.2 通讯设备
        4.2.1 手持终端
        4.2.2 AP
        4.2.3 无线交换机
第5章 光波信号处理与控制的软件编程
    5.1 分析
    5.2 设计
        5.2.1 概要设计
        5.2.2 详细设计
    5.3 编程
        5.3.1 解调仪处理部分模块
        5.3.2 跑偏控制策略模块
        5.3.3 无线网络通讯模块
        5.3.4 生产网络通讯模块
        5.3.5 主界面模块
    5.4 测试
    5.5 维护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VPN技术在中国联通网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VPN研究背景
    1.2 VPN简介
    1.3 MPLS-VPN的应用需求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VPN的分类及相关的标准、协议
    2.1 VPN的分类
        2.1.1 按用户接入方式分类
        2.1.2 按实现方式分类
        2.1.3 按实现层次分类
    2.2 二层隧道协议
        2.2.1 PPTP(Point-to-Point Tunneling Protocol)
        2.2.2 L2TP(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
    2.3 三层隧道协议
        2.3.1 IPSEC的体系组成
        2.3.2 IPSEC的工作模式
        2.3.3 IPSEC安全联盟
        2.3.4 封装安全载荷(ESP)
        2.3.5 验证头(AH)
        2.3.6 IPSEC的实施
        2.3.7 IPSEC使用的安全技术小结
    2.4 PPTP、L2TP和IPSEC的比较
    2.5 MPLS技术
        2.5.1 MPLS技术简介
        2.5.2 MPLS的核心机制
第3章 VPN技术实现
    3.1 BGP/MPLS VPN技术实现
    3.2 L2 MPLS VPN技术实现
        3.2.1 点到点仿真虚电路
        3.2.2 点到多点连接(VPLS)
    3.3 虚拟路由器VPN技术实现
    3.4 MPLS L2 VPN与MPLS L3 VPN的分析比较
        3.4.1 主要因素方面的对比分析
        3.4.2 管理及运维考虑
第4章 中国联通MPLS VPN CNCnet实现
    4.1 中国联通集团网络现状
    4.2 CNC MPLS VPN网络
        4.2.1 服务描述
        4.2.2 网络特点
    4.3 MPLS网络服务优势
        4.3.1 网络配置与维护
        4.3.2 运营成本
        4.3.3 扩展性
        4.3.4 统一的网络平台
    4.4 网络路由组织方案
        4.4.1 路由协议的选择
        4.4.2 MPLS VPN的应用
    4.5 服务品质保证QoS
    4.6 网络安全
    4.7 服务覆盖
        4.7.1 服务合作伙伴及业务扩展覆盖
        4.7.2 POP
        4.7.3 网络拓扑与接入
    4.8 CE-PE路由协议
        4.8.1 网络接入机制
    4.9 网络服务集成
        4.9.1 VoIP
        4.9.2 IP多播
        4.9.3 视频会议
    4.10 联通CNNET VPN实施的情况与效果
        4.10.1 网络组织及节点设置原则
        4.10.2 CNCNET网络安全性
        4.10.3 CNCNET网络设计与性能指标
第5章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IPv6无线个域网低功耗协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无线个域网概述
        1.1.2 基于IPv6 的WPAN 的意义
        1.1.3 WPAN 节能研究概述
    1.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
    1.3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WPAN 相关协议概述
    2.1 TCP/IPv6 协议栈
        2.1.1 TCP/IPv6 协议栈结构
        2.1.2 IPv6 协议
        2.1.3 ICMPv6 协议
        2.1.4 邻居发现协议
    2.2 802.15.4 协议介绍
        2.2.1 802.15.4 概述
        2.2.2 802.15.4 物理层与MAC 层
    2.3 无线个域网MAC 层节能协议
        2.3.1 同步休眠机制
        2.3.2 非同步休眠机制
        2.3.3 802.15.4 的节能机制
    2.4 无线个域网路由协议
        2.4.1 AODV 协议
        2.4.2 AODVjr 协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协议框架设计
    3.1 协议总框架
    3.2 节能方案总框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单片机的 IPv6 协议栈设计与实现
    4.1 基于单片机的 IPv6 协议栈的设计
        4.1.1 IPv6 协议栈简化分析
        4.1.2 IPv6 协议栈的总体设计
    4.2 基于单片机的 IPv6 协议栈实现
        4.2.1 IPv6 协议的实现
        4.2.2 ICMPv6 协议的实现
        4.2.3 邻居发现协议的实现
    4.3 IPv6 协议栈在 MCU 上的实现
        4.3.1 软件设计与实现
        4.3.2 硬件设计与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WPAN 节能协议研究
    5.1 节能路由方案
        5.1.1 网络拓扑设计
        5.1.2 LOAD 路由概述
        5.1.3 LOAD 协议的改进
        5.1.4 LOAD 改进协议的设计
    5.2 MAC 层节能机制的设计
        5.2.1 MAC 层节能设计分析
        5.2.2 非同步自适应休眠机制概述
        5.2.3 非同步自适应休眠机制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测试与仿真
    6.1 基于单片机的 IPv6 协议栈的测试
        6.1.1 测试方案
        6.1.2 测试结果
    6.2 节能路由协议的仿真
        6.2.1 仿真环境OMNET
        6.2.2 仿真配置与参数
        6.2.3 仿真结果
    6.3 MAC 层节能协议的测试
        6.3.1 测试方案
        6.3.2 测试结果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移动IPv6数据穿越防火墙问题的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2 移动IPv6 技术背景
    2.1 引言
    2.2 IPv4 协议简介
        2.2.1 IPv4 报头格式
        2.2.2 IPv4 协议的局限性
    2.3 IPv6 协议
        2.3.1 IPv6 协议的基本特点
        2.3.2 IPv6 报头格式
        2.3.3 IPv6 扩展报头格式
        2.3.4 IPv6 地址格式
        2.3.5 邻居发现协议
    2.4 移动IPv6 协议概述
        2.4.1 移动IPv6 设计目标
        2.4.2 移动IPv6 的主要功能实体和基本术语
    2.5 移动IPv6 工作原理
        2.5.1 移动到外地链路的检测
        2.5.2 家乡注册和隧道通信方式
        2.5.3 返回路由可达过程和路由优化
    2.6 动态家乡代理地址发现
    2.7 移动IPv6 报头格式
        2.7.1 移动报头
        2.7.2 第二类路由报头
        2.7.3 家乡地址选项
3 防火墙技术
    3.1 防火墙基本概念
    3.2 防火墙的分类
        3.2.1 包过滤防火墙
        3.2.2 状态检测防火墙
        3.2.3 代理防火墙
4 移动IPv6 数据穿越防火墙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1 引言
    4.2 移动IPv6 数据穿越防火墙时出现的问题
        4.2.1 家乡代理被防火墙保护
        4.2.2 家乡代理和移动节点被防火墙保护
        4.2.3 通信节点被防火墙保护
        4.2.4 通信节点和移动节点被防火墙保护
        4.2.5 移动节点被防火墙保护
    4.3 现有的解决方案
    4.4 基于非对称密钥的解决方案
        4.4.1 移动IPv6 协议的扩展
        4.4.2 解决方案的工作过程
        4.4.3 方案总结
5 系统的实现
    5.1 基于Netfilter 的防火墙的实现
        5.1.1 Netfilter 架构
        5.1.2 iptables 概述
        5.1.3 移动认证模块的实现
    5.2 移动IPv6 协议栈的修改
    5.3 实验环境的搭建
    5.4 测试结果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搭建局域网之选有限还是无线(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NI USRP的5G载波技术GFDM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盈利. 重庆邮电大学, 2021
  • [2]轻量级IPSec安全网关设计与实现[D]. 徐衍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3)
  • [3]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协议研究[D]. 赵芳. 沈阳工业大学, 2017(08)
  • [4]智慧教育终端与智能终端比较[J]. 代绍庆,李久胜,陈安妮,孔德彭.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04)
  • [5]移动智能终端消息加密与压缩研究[D]. 张晟骁. 南京理工大学, 2015(02)
  • [6]基于单片机的空调红外线编解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 李雪莹.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7]基于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汽车行驶跑偏测试系统的研究[D]. 柯捷. 武汉理工大学, 2012(10)
  • [8]VPN技术在中国联通网络中的应用研究[D]. 张涛. 山东大学, 2012(02)
  • [9]IPv6无线个域网低功耗协议的研究[D]. 蔡韬.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10]移动IPv6数据穿越防火墙问题的研究和实现[D]. 崔佳. 重庆大学, 2009(12)

标签:;  ;  ;  ;  ;  

构建 LAN 或无线网络的选择有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