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一、采取得力措施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论文文献综述)

柴青宇[1](2021)在《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领域先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免除农业税等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使农产品产量迅速增长,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是,我国依然面对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业资源环境持续恶化、农民收益与农业经济增长不同步等问题。为此,2015至2019年中央连续五年下发一号文件部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在国家层面陆续推出18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配套支持政策,从人才、资金、土地、税收等多维度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和新业态的多元化,使农民从产业链中分享更多收益。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途径和手段。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年产量已突破750亿公斤,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但黑龙江省却一直未能成为农业强省。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偏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难题一直困扰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研究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路径和历程可为我国其它地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有力的借鉴,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研究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路径选择问题,探析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的理论支撑、融合模式、融合水平、障碍因素、发展路径、制度供给等一系列命题。首先,通过对产业融合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辨析,以及对产业融合的基础、驱动力等相关理论的综析,构建出本文研究所需的理论参照系,并在理论层面上确定产业融合路径选择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其次,本文从定性及定量两个视角对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进行测度与评价。根据对全省13个地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调查的结果,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研究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存模式及主要问题。定量研究方面,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在明确农村产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了 20个反映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构建出农村产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对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再次,本文结合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水平,运用障碍分析模型测量出制约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厘清导致障碍出现的主要矛盾。然后明确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原则、目标,从理论层面锁定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为使路径的可操作性更强,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实际,从实际层面对路径进行具体的现实选择。最后,本文从农村产业融合的实现主体之一——政府的角度出发,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领域、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素、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农村产业融合政府服务职能等宏观层面提出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的制度创新。

王太广,王玉如,骆成勋[2](2021)在《革命老区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与思考——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为例》文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革命老区在乡村振兴中如何破题,乡村产业如何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问题。河南省驻马店市是革命老区,在乡村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融合不紧密、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因素较多等问题。为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驻马店市近年来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根据这些有益的实践探索,要振兴革命老区乡村产业,必须在加强基础产业建设、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业链条、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等方面下工夫,实行多措并举。

应远马[3](2020)在《圣西门主义力行者 ——拿破仑三世和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经济发展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法国近现代史及其历史编纂学当中,始则担任第二共和国总统,继而又作为第二帝国皇帝执掌政坛20多年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亦即人们更耳熟能详的拿破仑三世,由于第二帝国“以政变始,以色当终”的特殊历史等众多因素,不时成为人们抨击乃至嘲讽的对象。但毋庸讳言,正是在此人统治法国时期,尤其是近18年之久的第二帝国阶段,法国不仅获得了大革命以来鲜见的政局长久相对稳定,还出现了史上少有的经济持续扩张局面,迎来名副其实的“繁荣时代”。凡此种种,当和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一直以充当“圣西门主义力行者”为己任密不可分。作为拿破仑一世侄子,他对“伟大伯父”的思想既有推崇、继承的一面,更有因应时势,及时扬弃,大胆创新的一面。他在对其伯父思想观念进行系统梳理、全面阐述的《拿破仑的观念》中的不少主张,清楚地昭示了这一点。进而言之,如果说拿破仑一世是“马背上的罗伯斯庇尔”,那么,其侄儿则可谓“马背上的圣西门”。后者的思想导师乃是圣西门之类的人物,而并非像其伯父那样尊奉孟德斯鸠、卢梭为思想导师。由此,在圣西门等人影响之下,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早年即在关注波拿巴家族荣耀、法兰西国家兴衰同时,不仅极为关注“双元革命”发生后势必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还着力寻求它们的解决之策,《食糖问题剖析》、《消灭贫困》等他在上台之前出版的着述即为明证。因其独特身世素有家国情怀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不仅喜欢写作,勤于思考,还引人瞩目地更有所行动。他在上台后,力求以稳定求发展,用繁荣保秩序。其间,不仅肯定大革命主要原则,赞同“人民主权”,还敢于、善于像伯父那样以人民主权化身自居,借助“公民投票”等手段去完成统治法国的大任。同时,既没有一味沉迷于政治纷争,更没有拘泥于政体形式,而是在同样信奉圣西门主义的得力助手辅助下,致力于让法国尽快具有现代国家的面貌。就此而言,不管是他作为总统在波尔多发表的重要讲话,还是在称帝后写给国务大臣富尔德的信件,无不表明其对于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视程度,以及具有的国际视野和现代意识,在同期欧洲国家领导人当中位居前列。本文的核心观点是,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是在建构圣西门倡导的“实业社会”方面不仅具有现代观念、开放意识和切实可行的举措,而且实际成效更可圈可点的“圣西门主义力行者”。法国在第二帝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变化非但幅度大、速度快,其影响更是既深又远,不容低估。有鉴于此,本文从经济-社会史维度出发,首先通过细致考察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显赫家世和早年经历,特别是逐一细致研读其上台前撰写的各类着述,探究其在圣西门影响下的治国理念及其思想渊源;继而力图揭示他如何深知现代社会扩展经济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寻求国家干预和自由主义经济之间平衡点来谋求“帝制下的繁荣”。在这一基础上,然后再从以下几大方面入手分别梳理、评判其相关举措和成效:推进工业革命在法国的完成;让第二帝国时期成为法国“农业文明的巅峰”阶段;以让法国真正进入“铁路时代”为抓手,实现法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革;在让法国国内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如何顶住压力让法国在贸易自由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通过将巴黎打造成“19世纪的首都”来引领法国的城市化进程等等。希冀通过上述努力,提出若干具有一定新意的观点,从而能有助于人们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长期被“污名化”的拿破仑三世的历史作用,丰富和深化对在19世纪法国史中承上启下,其研究至今尚相对薄弱的第二帝国史相关问题,以及在当今法国政治谱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的波拿巴主义的认识。

忻州市人民政府[4](2020)在《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指出忻政发[2020]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现将《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20年1月10日(此件公开发布)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忻州——黄土丘陵、农牧交错、高原风光、千古文化。虽立地条件艰苦,但产业特色明显,享有中国杂粮之都、特优名品之乡等美名。特色产业基地、园区经济和农业的聚集功能不断提升,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建立新型产业链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袁浩博[5](2019)在《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产业融合的概念源于国外,最早出现在信息通信业。此后,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融合进行了研究。基于宏观研究的视角,产业融合不仅局限在信息产业及其相关部门,而且在所有的产业都可以发生,具体讲,产业融合是指相互渗透、交叉,并融合为一体的不同产业或不同行业中的同一产业,最终得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而农村产业融合是由产业融合的概念发展而来,是指以农业为基本依托,跨界集约化配置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使得农村三次产业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协同发展。本文研究的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主要包括农业内部种植业与养殖业、农业与信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与休闲、旅游、文化等服务业和科学技术对农业产业的渗透融合。产业融合在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且通过产业间的渗透、交叉和重组等方式,重构和升级产业功能,从而发生产业形态的变化。当今,农村产业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逐渐由原来的产业分立、界限清晰,向各产业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融合演进。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对农村三次产业的渗透,极大增进了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变革及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传统的农业产业也在不断拓展其原有产业的内涵与外延,通过与二三产业的技术、产品、市场之间的融合,使之逐渐模糊了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界限,并突破了原有产业的发展空间,建立起农村三次产业之间融合、互补联动的多功能、综合性、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较之以往发生了新的变化,随之而来产生了新的问题。诸如供求结构失衡、成本攀升、库存高企、资源环境约束等严峻挑战,农业农村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有待于进一步开拓。为此,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其上升到了战略高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由此可知,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难题的破解、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吉林省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必须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改变原有产业结构的单一模式,实现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这既体现了产业内部发展逻辑,又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因此,从一产基础强化、二产结构优化、三产功能健全等方面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实践农村三次产业多种融合模式是当下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以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作为研究主题,通过实地调研、查阅资料与咨询专家相补充的方法,对吉林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摸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产业融合及农业产业发展理论,借鉴农村产业融合实践的成功经验,对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融合程度及影响效应等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判断,并力求为推进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本论文共分五部分,包含六个章节及结论。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是论文的导论部分。第二部分即第二章,是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本章在界定农村产业融合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和行为主体的角度阐述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奠定了研究报告的理论基点。第三部分即第三章,是本论文对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部分。本章重点分析了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及必要性,指出当前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提供依据;第四部分由第四章和第五章组成,是论文的实证分析部分。第四章通过实证分析,采用产业贡献度法和构建融合体系,测定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程度;第五章利用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对农业竞争力水平、农村产业结构、农民收入水平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影响及产生的经济效应。第五部分即第六章和结论。这部分通过全文的论证分析,提出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并得出全文研究结论。第一,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在整体上处于低度融合阶段。通过采用产业贡献度法和构建融合体系,对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程度测定得知,尽管吉林省农村二三产业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拉动能力和渗透能力不断强化,但目前农业内部种植、养殖、畜牧业的融合及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也只是处于初始阶段,属低水平的融合。究其原因,主要受产业融合主体即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及相对分散的农业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制约。第二,农村三次产业渗透融合发展,可从多个维度推进形成综合性、多层次、多功能及一体化农村产业体系。从横向看,产业融合通过拓展农业产业功能,尤其是深度利用二三产业资源和在市场中的重新定位,使现代农业的功能和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宽,新的农业形态在产业融合的模式下呈现;从纵向看,农村三次产业的纵向融合发展,即农工商一体化,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使农业的发展空间和盈利重心不断向产前和产后高附加值的环节延伸。第三,进一步推进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必须转变农村产业发展理念,由以往的三次产业分立发展到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变。树立融合型的创新发展理念,全省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态势,产业之间可通过不同方式渗透及交叉重组,实现产业、要素和资源跨界融合。努力探索“互补优势、共享利益、全链协作、共担风险、运营持久”的互利共赢关系。第四,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农业作为基点,把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吉林省是农业大省,保障粮食等农产品基本供给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因此,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尤其是提高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程度,必须做强农业优势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农业服务业。第五,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增强产业融合主体的发展能力。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基础作用及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强化财政金融扶持产业融合主体。财政涉农资金要逐步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加大金融服务的创新力度,加快提升产业融合主体综合素质。第六,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产业分工与产业融合反映了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两种状态和发展趋势。随着产业分工的深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始终是在不断发展。产业分工是产业融合的基础,产业融合反映了由于技术进步、业务渗透、价值链整合,使分立的产业之间形成了一种融合、协作、协调的趋势和状态。由于产业融合会催生新的产业,所以产业融合又可以认为是产业分工新的起点。作为交叉互动的产业融合与产业分工,共同推进着现代产业经济的发展。

冯晓杰[6](2019)在《支持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呈快速发展的势头,农产品产量和销量在国际上的地位居高不下,这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作用明显,同时能够促进非农就业,全方位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就是扶持农业发展,其能够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繁荣。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由于农产品加工业自身具有“弱势群体”的特征,以及目前在国际上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新时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传统的财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已不能较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如何完善现行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如何能够实现财政对农产品加工业支出效率最大化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从农业的基础作用、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特征和我国的基本国情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财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必要性,对支持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进行了梳理。然后,从我国财政对农产品加工业支出效率及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深刻分析了农产品加工业各行业的税收负担,同时提出现行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在实证分析部分,通过DEA对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对农产品加工业支出效率进行了地区间的比较分析,在效率评价的基础上运用随机效应的Tobit面板回归模型对我国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支出的综合效率进行外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最后,提出完善支持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的建议。

武会斌[7](2019)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以H面粉集团为例》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农产品加工企业如何结合自身做出最优的市场营销策略成为焦点问题,解决好此问题将对农产品加工企业适应未来集中化、高技术、重创新的市场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面粉是人民生活的必须品。本文以面粉产业为背景,以H面粉集团为载体进行市场营销策略的问题研究。文章在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对相关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运用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矩阵对H面粉集团进行现状分析,并结合现有营销策略找出目前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运用STP、4Ps和波特竞争战略理论对其进行营销策略的可行性分析,选择出营销策略优化的总体方案,提出从渠道、服务、产品、品牌推广等角度来制定出具体的差异化对策及保障措施,提升H面粉集团的市场竞争力。文章还构建了适合面粉行业特点的经销商竞争力评价体系模型和终端客户满意度标准评价模型,可以为面粉加工企业提供参考,对整个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智丽[8](2019)在《汉寿甲鱼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改变农业的发展方式,促使“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地理标志产品作为国家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在促进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积极探索并实行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战略,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汉寿甲鱼作为湖南省着名的地理标志产品,研究其品牌现状及品牌优化和发展战略,不仅为甲鱼产业提供第一个品牌发展战略系统理论,而且可以丰富和延伸品牌战略理论研究内容,拓宽品牌战略研究范围,提升品牌战略研究理论价值,更重要的是为汉寿甲鱼的品牌发展决策提供理论基础,为汉寿县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汉寿甲鱼的发展历史,分析汉寿甲鱼品牌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一系列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地理标志品牌尤其是国内水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成功发展经验,同时结合当前国家对产业的新要求以及市场化需求,从品牌的质量保障、营销宣传、品牌延伸、精深加工、休闲旅游、文化内涵建设、基本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为汉寿甲鱼的品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全国其他地理标志产品如何快速有效地建立和发展品牌提供借鉴。论文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对地理标志及品牌相关概念与理论进行了综述。第三章介绍了国内外知名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发展经验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第四章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详细介绍和分析了汉寿甲鱼的产业概况和品牌现状。第五章重点阐述了汉寿甲鱼的品牌发展战略。第六章对如何实现这些发展战略提出了保障措施。

张付生[9](2018)在《确山县农业产业化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经历了将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征程,过去的四十年跟以往任何时候的中国都不一样,如今的中国是一个崭新的、与时俱进的高速发展中的国家,先前的十分贫穷落后的面貌早已不复存在,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国家财富以及个人财富,但是改革开放之路呈现出了众多的类似摸着石头过河的场景。中国的未来发展仍然是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去几十年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给中国带来了无穷的财富和宝贵的实践经验。国内农业的发展也是主要依靠这些实践经验而不断改进,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也得到逐步的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也得到巨大改变,沿海省份农村的面貌业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分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应当一分为二的辩证统一的来看待,国内的经济发展切不可盲目,不要盲目追随国外农业发展过程、成果,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国门被打开,国外的好的不好的事物都涌入中国。尽管人们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根源进行了一系列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的挖掘,但是从总体发展层面上来看依然面临着严酷的挑战,仅仅从某一方面的理性分析和某一理论层次上的论证还远远不够,还要为之采取更为有效的可行的办法。而如今当代国内农业发展仍需要为之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要集财力、人力、物力发展农业。而如今当我面对国内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在应对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的以及将来要出现的或大或小问题,就要系统的学习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经济学方面的理论与着作,还应当学习农业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等农学或经济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或理论,本文正文中提及的这些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成果都和农业产业化领域的升级息息相关。更要以确山县近几十年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为该课题的研究的现实基础,系统全面的研究确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历程以及取得的伟大的历史影响力。总结下一个时期确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的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尽可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整合社会上的优势资源推动确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以此为基点提出相应的可实施的方法和思路,还应当敢于建言献策,同时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发展确山县现代农业产业一定要采取有力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把握市场经济发展主流,发挥出确山县当下农业发展优势以及产业化基础,发掘出更适合确山的农产品加工行业,更要补齐经济短板、克服重重困难,要实事求是、戒骄戒躁,全力以赴的把确山县城内以及各乡镇工业园打造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产出和输入基地,扩大确山县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外地企业驻确山的品牌影响力。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简要的阐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论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的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提出解决确山县农业产业化改革的新思路与新方法,这恰恰与近年来中央提出的一系列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思路相吻合。第二章为农业产业化有关方面概述。面对确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结合与当今确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行业经营状况以及确山县农业生产发展现状,本章主要对农业产业化的内涵进行简要的概括总结,并且对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农业经济等诸多与农业产业化有关联的理论进行了一一的简要概述。第三章是对确山县农业产业化现状以及与之相关的优势、劣势方面和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一一的简要分析。着重介绍了确山县基本概况,并且分析了推进当今确山县农业产业化继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对确山县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障碍因素做更进一步的详细的研究,把握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机会,克服该过程中出现的重重威胁。第四章为加快发展确山县当代农业产业化提出的相应的思路与对策。文章中提出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让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发展人类现代化种养业,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从而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要进一步对确山县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建设进行完善。以确山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作为支撑,提高可用耕地质量,升级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生产线;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创新必须建立在诸多现实生产条件以及当今科技力量基础之上,它是人类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长期摸索积累出来的成果,是多次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被提升的成果,是生产资料再次分配的结果。第五章为结论和展望。

黄磊[10](2019)在《税收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该行业的发展壮大对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促使农业产业链条延长,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该行业成长,是平衡农产品产能过剩,减少农业产后损失,提高农产品综合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初期投资少、产品周期短、投资回报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价值属性,这决定其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初、中期应被优先发展。我国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加快成长,但该行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特别是精深加工转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该行业存在库存压力较大,副产物综合利用不高,企业资金缺口、人才缺口较大,进口农产品冲击国内市场等一系列问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各项激励经济的政策当中,税收政策无疑是影响其发展的最直接动因之一。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经济手段,在协调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基础产业建设等方面起到了有效的政策引导作用,任何产业发展与税收政策均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针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需要,加快研究制定促进该行业发展的税收新政策,为农产品加工业的税收政策进行量体裁衣,是支持这个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尚无系统地制定针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税收政策,相关税收政策仅松散的限于部门规章和部分行政法规,且以减税惠税为主,税收的管控引领作用弱化。本文重点从税收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角度入手,在详细梳理我国目前支持农产品加工业政策发展历程和深入分析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找到税收、农产品加工业的相互关系,并测算农产品加工业财务指标的变化对其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税收通过对财务指标的作用进而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效应程度,分税种分行业讨论税收对行业收入的作用,同时通过借鉴国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先进经验,设计税收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促进机制,从而提出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对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税收影响行业发展的效应和税收影响行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等相关理论基础,为通过制定税收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对支持该行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演变过程进行分析,以时间为线索,根据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将政策支持的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初始阶段、转型阶段、成熟阶段、完善阶段,每个阶段从国家宏观政策和具体税收政策两个维度进行梳理和特点总结,再着重分税种整理、评价现行促进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之后深入考察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时空特征,从总体发展、区域发展和子行业发展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对农产品行业总体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性分析,通过计算区位熵来比较各子行业在我国七大区域的发展差异,通过计算各子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来分析各行业的结构特征,从而掌握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为下文的进一步数理分析奠定了基础。第二,从宏观层面上研究了农产品加工业、税收、农业和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发现这四个变量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析方法,具体观察四个变量的作用模式、影响效果,发现税收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变化的贡献程度在是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减税政策在短期内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但长期来看会抑制该行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从微观层面上研究了税收、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关系,运用面板数据构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模型。测算出这几个因素对农产品加工业各行业的影响程度,并研究税收对财务指标的作用效果和税收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效应,找到了税收促进农产品加工各行业的传导模式;从微观层面上分税种、分行业研究了具体税种作用于不同农产品加工子行业的效应,从总量和增速两个角度分析了各行业的税收特性,用计算出的各行业税负来衡量各行业的实际纳税水平,通过比较各行业的各税种税负找到该行业的生产行为特点。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计算各税种税负与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相关系数和显着性,找到了各税种税收与行业发展的内在关系,为提出对各行业有针对性的税收政策建议提供依据。第三,研究部分发达国家在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面的措施,通过对这些国家国情及农产品加工业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了解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借鉴这些国家的有效举措。对我国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进行优化设计和提出对策建议,通过之前实证分析的结果,建立税收政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影响机制,对影响农产品加工业的税制税种提出改良建议,最后提出完善农产品加工业税收政策的对策建议和确保政策有效执行的税收征管保障措施。

二、采取得力措施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取得力措施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村产业融合的起源与发展
        1.2.2 农村产业融合的驱动机制研究
        1.2.3 农村产业融合的类型模式研究
        1.2.4 农村产业融合的测度方法研究
        1.2.5 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研究
        1.2.6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农村产业融合相关概念辨析
        2.1.1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现代化
        2.1.2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化
        2.1.3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融合
    2.2 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与特征
        2.2.1 农村产业融合
        2.2.2 农村产业融合模式
        2.2.3 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2.2.4 农村产业融合水平
    2.3 农村产业融合相关理论分析
        2.3.1 分工理论
        2.3.2 产业集群理论
        2.3.3 交易成本理论
        2.3.4 创新理论
        2.3.5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3.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支撑条件
        3.1.1 自然资源条件
        3.1.2 社会环境条件
    3.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基础概况
        3.2.1 整体发展概况
        3.2.2 第一产业发展概况
        3.2.3 第二产业发展概况
        3.2.4 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3.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3.3.1 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
        3.3.2 农业多功能拓展型融合模式
        3.3.3 产业集聚型融合模式
        3.3.4 科技渗透型融合模式
        3.3.5 产业循环型融合模式
    3.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发展现状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
    4.1 测度方法的选取与原则
        4.1.1 测度方法的研判和选取
        4.1.2 测度指标设置原则
    4.2 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测度指标的选择
        4.2.2 测度指标的解释
        4.2.3 测度模型的建立
    4.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与评价
        4.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2 数据来源
        4.3.3 测度结果及评价
    4.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分析
        4.4.1 耦合关系模型
        4.4.2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实践障碍与战略选择
    5.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障碍分析
        5.1.1 障碍分析模型
        5.1.2 障碍度分析
        5.1.3 障碍因子分析
        5.1.4 障碍因素现状分析
    5.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矛盾
        5.2.1 产业布局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2 土地利用模式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3 融资渠道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4 农村公共服务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
        5.3.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原则与目标
        5.3.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宏观路径选择
        5.3.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选择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6.1 农林牧渔业布局调整的路径选择
        6.1.1 特色种植业产业带调整
        6.1.2 畜牧养殖业布局调整
        6.1.3 渔业产业布局调整
        6.1.4 山特产品产业布局调整
    6.2 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路径选择
        6.2.1 玉米精深加工
        6.2.2 水稻精深加工
        6.2.3 大豆精深加工
        6.2.4 乳业精深加工
        6.2.5 蔬菜精深加工
        6.2.6 渔业精深加工
    6.3 农林牧渔服务业的路径选择
        6.3.1 培育多元化主体
        6.3.2 加强生产主体市场信息服务
        6.3.3 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体系
        6.3.4 构建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服务体系
        6.3.5 推进农业资源化利用服务体系
        6.3.6 拓展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
    6.4 休闲农业布局调整的路径选择
        6.4.1 打造自然生态康养观光产业带
        6.4.2 构建冰雪特色旅游产业体系
        6.4.3 传承关东民俗和弘扬四大精神游
        6.4.4 发挥沿边优势开展边境风情游
    6.5 以信息技术渗透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6.5.1 完善智慧农业信息监管系统
        6.5.2 精准管理农业全产业链
        6.5.3 创新农业金融保险服务
        6.5.4 保护产业质量安全和知识产权
        6.5.5 构建完整农业产业体系
    6.6 以国家级试验区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6.6.1 以农产品加工贸易带动产业融合
        6.6.2 扩大农业产业负面清单外贸易
        6.6.3 创新涉农金融国际化服务产业
        6.6.4 发展开放试验区农业总部经济
    6.7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的制度创新
    7.1 继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领域
        7.1.1 探索设立农业自由贸易试验区
        7.1.2 构建畅通便捷的农产品贸易通道
        7.1.3 引导国际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贸易
    7.2 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资源要素
        7.2.1 确保农村产业融合用地保障
        7.2.2 加强财政税收政策支持
        7.2.3 完善金融保险政策支持
        7.2.4 强化科技与人才政策支持
    7.3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7.3.1 优化改造农田基础设施
        7.3.2 搭建公共交通和信息网络
        7.3.3 配套产业融合基本设施
        7.3.4 综合改造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7.4 强化农村产业融合政府服务职能
        7.4.1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顶层设计
        7.4.2 推动产业融合政策有效落实
        7.4.3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
        7.4.4 建立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2)革命老区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与思考——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驻马店市振兴乡村产业的有益探索
    (一)农业种植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速
    (四)农产品龙头企业作用逐步显现
    (五)脱贫攻坚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
    (六)传统农业生产衔接大市场
    (七)特色品牌增强了产业竞争力
二、革命老区产业振兴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原因
    (一)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1. 农田建设标准低
        2. 农业服务设施缺乏
        3. 非贫困村的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紧密
        1. 产品多以本地原材料为主,从产地到餐桌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2. 产业融合程度不深
        3. 技术装备水平低
        4. 多业融合发展缓慢
    (三)“三农”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1. 新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完善
        2.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
        3. 农业农村稳定投入机制不完善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
        1. 农业种植产业结构仍需调整
        2. 农业抗风险能力较低
        3. 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水平偏低
    (五)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因素较多
    (六)新冠肺炎疫情对乡村产业冲击较大
三、革命老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
    (一)针对疫情防控,抓紧调整乡村产业结构
    (二)加强基础产业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加快产业融合,增强经济发展合力
    (四)培育龙头企业,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五)发展特色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
    (七)挖掘生态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八)坚持科技引领,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3)圣西门主义力行者 ——拿破仑三世和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经济发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导言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史料概况和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1.5 本文创新和不足
2.“马背上的圣西门”的家世与思想渊源
    2.1 “马背上的圣西门”的显赫家世
    2.2 早年的经历及其影响
    2.3 “圣西门主义力行者”治国思想探源
3.“圣西门主义力行者”的治国理念和施政方针
    3.1 以稳定求发展,用繁荣保秩序
    3.2 寻求国家干预和自由主义经济之间的平衡点
4.完成被社会动荡延宕的法国工业革命
    4.1 被社会动荡延宕的工业革命得以在法国完成
    4.2 以信贷作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推进器”
5.近代法国农业发展“黄金时代”的到来
    5.1 广受农民拥戴的“农民皇帝”
    5.2 复苏农业、振兴乡村:愿望和举措
    5.3 拿破仑三世和法国“三农”现代转型的起步
6.交通运输:经济飞跃另一“推进器”的大发展
    6.1 以进入“铁路时代”作为让经济走出低谷的突破口
    6.2 传统交通手段在“铁路时代”的新发展
7.“商业政府”扩大内外贸易的举措与成效
    7.1 以生产性消费促进商业的发展和转型
    7.2 借力“关税政变”使法国走上自由贸易之路
8.以打造“世界之都”引领法国城市化进程
    8.1 改造乃至“重建”巴黎的必要性
    8.2 打造“世界之都”:拿破仑三世与“奥斯曼计划”
9.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生平大事记
    附录2. 1852年10月9日路易-拿破仑总统在波尔多发表的讲话
    附录3. 1860年1月5日拿破仑三世致国务大臣富尔德的信
作者简历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5)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1.2.2 关于农村三次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1.2.3 关于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与模式研究综述
        1.2.4 关于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支持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业融合的内涵与形式
        2.1.2 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与形式
    2.2 农业发展与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理论
        2.2.1 主要农业发展理论
        2.2.2 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理论
    2.3 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2.3.1 降低交易成本是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动力
        2.3.2 创新驱动是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动力
        2.3.3 政府放松管制是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动力
        2.3.4 消费结构变化是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的需求动力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与进展
    3.1 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
        3.1.1 自然资源条件
        3.1.2 社会环境条件
    3.2 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3.2.1 产业融合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2.2 产业融合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2.3 产业融合有利于乡村振兴
        3.2.4 产业融合有利于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3 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进展
        3.3.1 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3.3.2 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测度分析
    4.1 已有研究方法分析
        4.1.1 相关系数分析法
        4.1.2 赫芬达尔指数法
        4.1.3 投入产出分析法
        4.1.4 熵指数
        4.1.5 产业贡献度法
    4.2 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度测定
        4.2.1 构建模型遵循的原则
        4.2.2 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度测定方法
        4.2.3 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度测定
        4.2.4 测度结果分析
        4.2.5 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总体融合程度测定
        4.2.6 测度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效应分析
    5.1 相关指标选取及说明
        5.1.1 农村三次产业融合水平
        5.1.2 农业竞争力水平
        5.1.3 农村产业结构
        5.1.4 农民收入水平
        5.1.5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5.2 基于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5.2.1 数据检验
        5.2.2 协整检验
        5.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5.2.4 基于B-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农业竞争力方面
        5.3.2 农村产业结构方面
        5.3.3 农民收入水平方面
        5.3.4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方面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增强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发展能力
        6.1.1 引导土地有序向产业融合主体流转
        6.1.2 强化财政金融扶持服务产业融合主体
        6.1.3 加快提升产业融合主体综合素质
    6.2 稳步提高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程度
        6.2.1 做强农业优势产业
        6.2.2 提升农产品加工业
        6.2.3 做大农业服务业
    6.3 建立与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
        6.3.1 完善订单协作型利益联结
        6.3.2 推广农业股份合作型利益联结
        6.3.3 强化链式利益联结
    6.4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扶持政策
        6.4.1 财税政策
        6.4.2 金融政策
        6.4.3 产业政策
        6.4.4 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政策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6)支持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农产品加工
        1.3.2 农产品加工业
        1.3.3 财税扶持政策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1 国外文献综述
        1.4.2 国内文献综述
        1.4.3 文献述评
    1.5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1.6 本文可能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6.1 本文可能创新点
        1.6.2 本文不足之处
第2章 运用财税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不平衡增长理论
    2.2 发展极理论
    2.3 罗斯托的“起飞”理论
    2.4 公共财政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支持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梳理
    3.1 以农支工阶段:1949-1978
    3.2 工农平行发展阶段:1979-2003
    3.3 以工支农阶段:2004 至今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支持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4.1 财政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支出效率水平实证分析
        4.1.1 DEA模型简介
        4.1.2 指标构建与数据来源
        4.1.3 实证结果分析与评价
    4.2 财政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2.1 TOBIT模型简介
        4.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4.2.3 实证结果分析与评价
    4.3 税收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效果分析
        4.3.1 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税收负担分析
        4.3.2 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分析
    4.4 现行支持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暴露出的问题
        4.4.1 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
        4.4.2 增值税存在的问题
        4.4.3 企业所得税存在的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完善支持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财税政策的建议
    5.1 完善财政政策
        5.1.1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5.1.2 创新财政扶持模式
        5.1.3 加强财政资金管理
    5.2 完善税收政策
        5.2.1 完善增值税制度
        5.2.2 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
    5.3 完善相关政策
        5.3.1 完善金融支持政策
        5.3.2 完善保险政策
    5.4 完善相关配套服务
        5.4.1 加强信息体系建设
        5.4.2 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5.4.3 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
    5.5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7)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以H面粉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面粉市场研究现状
        1.3.2 经销商研究现状
        1.3.3 客户满意度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研究综述评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市场营销
        2.1.2 营销战略
        2.1.3 经销商
        2.1.4 客户满意度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PEST分析模型
        2.2.2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2.2.3 SWOT分析法
        2.2.4 STP营销理论
        2.2.5 4P营销理论
        2.2.6 波特竞争战略理论
第3章 H面粉集团现状分析
    3.1 H面粉集团概况
    3.2 H面粉集团营销策略现状
    3.3 H面粉集团环境分析
        3.3.1 外部环境分析
        3.3.2 竞争环境分析
    3.4 H面粉集团SWOT矩阵分析
    3.5 H面粉集团营销存在的问题
        3.5.1 产品方面问题
        3.5.2 渠道方面问题
        3.5.3 价格方面问题
        3.5.4 促销方面问题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H面粉集团营销策略选择及实施
    4.1 H面粉集团营销策略选择
        4.1.1 STP营销理论可行性分析
        4.1.2 波特竞争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4.1.3 4P营销策略的可行性分析
        4.1.4 营销策略优化方案确定
    4.2 H面粉集团营销策略实施
        4.2.1 渠道差异化
        4.2.2 服务差异化
        4.2.3 产品差异化
        4.2.4 价格差异化
        4.2.5 品牌推广差异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H面粉集团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5.1 制度保障
    5.2 资金保障
    5.3 人才保障
    5.4 技术保障
第6章 结束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汉寿甲鱼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对比分析法
        1.4.3 调查问卷法
        1.4.4 实地访查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地理标志品牌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品牌
    2.2 地理标志品牌
        2.2.1 地理标志品牌的概念与特点
        2.2.2 地理标志品牌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2.2.3 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的不同观点
    2.3 品牌管理
    2.4 品牌营销
        2.4.1 品牌定位
        2.4.2 品牌要素
        2.4.3 品牌资产
    2.5 品牌农业
    2.6 农产品品牌战略
第三章 国内外地理标志品牌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3.1 国内知名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案例及分析
        3.1.1 阳澄湖大闸蟹
        3.1.2 军山湖大闸蟹
        3.1.3 安溪铁观音
        3.1.4 余姚甲鱼
    3.2 国外知名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案例及分析
        3.2.1 法国波尔多葡萄酒
        3.2.2 澳大利亚澳洲虎葡萄酒
    3.3 国内外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的主要启示
第四章 汉寿甲鱼产业概况及品牌建设现状
    4.1 汉寿甲鱼的产业概况
        4.1.1 养殖历史
        4.1.2 养殖环境
        4.1.3 品质特点
        4.1.4 荣誉认证
        4.1.5 地理标志的使用
    4.2 汉寿甲鱼的品牌建设情况
        4.2.1 品牌建设已采取的措施
        4.2.2 品牌建设已取得的成效
    4.3 汉寿甲鱼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4.3.1 品牌知名度不高
        4.3.2 品牌质量参差不齐
        4.3.3 品牌营销不得力
        4.3.4 品牌文化缺失
        4.3.5 品牌其他问题
第五章 汉寿甲鱼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思路及战略措施
    5.1 汉寿甲鱼品牌发展的思路
    5.2 汉寿甲鱼品牌发展的战略措施
        5.2.1 严控产品质量
        5.2.2 加强品牌营销
        5.2.3 延伸升级品牌产业链
        5.2.4 塑造强化品牌文化建设
第六章 汉寿甲鱼品牌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6.1 加强品牌发展的组织领导
        6.1.1 做好统筹规划
        6.1.2 强化责任完善机制
    6.2 加强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
    6.3 加强对品牌龙头企业的资金扶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B 调查问卷

(9)确山县农业产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农业产业化概述
    2.1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2.1.1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2.1.2 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管理
    2.2 农业产业化相关理论评述
        2.2.1 规模经济效益理论
        2.2.2 产业经济学理论
        2.2.3 区域经济学理论
        2.2.4 发展经济学理论
        2.2.5 农业经济理论
第三章 确山县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其SWOT分析
    3.1 确山农业产业基本状况
        3.1.1 现有发展模式
        3.1.2 主要经营方法
    3.2 继续推动确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3.2.1 丰富的资源为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了物质基础
        3.2.2 现代化交通为农业现代化生产与经营提供了优势
        3.2.3 大型企业兴起为确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3.3 确山县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障碍因素
        3.3.1 产业规模小,效益低
        3.3.2 农产品质量较低
        3.3.3 农业种植成本增加
    3.4 确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
        3.4.1 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面临重大困难
        3.4.2 体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指导
        3.4.3 农产品仓储环境不尽乐观
        3.4.4 区位优势不明显,产业结构有一定的趋同
        3.4.5 农业科技及农业产业化经营人才稀缺
        3.4.6 与农业产业化有关的农产品物流设施缺乏
第四章 加快发展确山县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和对策
    4.1 系统性的构建确山县现代化农业体系
        4.1.1 现代种养业
        4.1.2 农产品加工业
        4.1.3 农产品市场流通业
    4.2 完善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
        4.2.1 提高耕地质量
        4.2.2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4.2.3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4.3 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支撑
        4.3.1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保障
        4.3.2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4.3.3 切实保障可持续农业发展
        4.3.4 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保障
    4.4 创新确山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体制
        4.4.1 创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制度
        4.4.2 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机制
        4.4.3 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确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的成果
    5.2 对确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10)税收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产品加工业
        2.1.2 税收政策
        2.1.3 税收效应
    2.2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2.1 发展极理论
        2.2.2 不平衡增长理论
        2.2.3 经济起飞理论
        2.2.4 产业布局理论
    2.3 税收政策作用行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3.1 市场失灵理论
        2.3.2 减税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先导理论
        2.3.3 税收优惠的乘数理论
        2.3.4 税收政策的供给理论
    2.4 税收影响行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
        2.4.1 税收影响单企业和单行业的作用机理
        2.4.2 税收影响行业规模的作用机理
        2.4.3 税收影响各行业要素分布的作用机理
    2.5 本章小结
3 我国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发展进程
    3.1 税收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初始阶段
        3.1.1 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
        3.1.2 税收方面的具体优惠政策
    3.2 税收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转型阶段
        3.2.1 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
        3.2.2 税收方面的具体优惠政策
    3.3 税收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成熟阶段
        3.3.1 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
        3.3.2 税收方面的具体优惠政策
    3.4 税收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完善阶段
        3.4.1 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
        3.4.2 税收方面的具体优惠政策
    3.5 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税收政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5.1 增值税方面
        3.5.2 企业所得税方面
        3.5.3 其他税种方面
        3.5.4 现行税收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3.6 本章小结
4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时空特征分析
    4.1 行业总体发展的时序变迁特征
        4.1.1 总产值和资产总额的变迁情况
        4.1.2 主营业务收入的变迁情况
        4.1.3 纳税额和从业人数的变迁情况
    4.2 农产品加工各行业的空间聚集分布特征
        4.2.1 测算方法
        4.2.2 数据选取
        4.2.3 农产品加工业各区域的区位熵分析
    4.3 农产品加工业各行业的结构与特征分析
        4.3.1 各行业的结构特征
        4.3.2 测度方法和数据选取
        4.3.3 农产品加工各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农产品加工业、税收、农业、经济增长间互动影响效应实证分析
    5.1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简介
        5.1.1 VAR模型的构造
        5.1.2 VAR模型最佳滞后期数的确定
        5.1.3 协整检验
        5.1.4 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
        5.1.5 方差分解
    5.2 指标选取与数据预处理
        5.2.1 变量的选取
        5.2.2 模型的假设
        5.2.3 数据的来源与预处理
    5.3 数据的描述与检验
        5.3.1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5.3.2 各变量平稳性检验
        5.3.3 模型定阶
    5.4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构建
        5.4.1 Johansen协整检验
        5.4.2 脉冲响应分析
        5.4.3 方差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税收对农产品加工业整体发展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6.1 面板数据模型(Panel Data)简介
        6.1.1 面板数据模型的优势
        6.1.2 面板数据混合回归模型
        6.1.3 面板数据变截距模型
        6.1.4 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
    6.2 变量与数据
        6.2.1 指标的选取
        6.2.2 研究标的的确定与基础数据
    6.3 面板数据描述与检验
        6.3.1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6.3.2 单位根检验结果
        6.3.3 协整检验结果
        6.3.4 面板模型选择的Hausman检验结果
        6.3.5 面板模型选择的F检验结果
    6.4 模型的估计结果分析
        6.4.1 模型的构建及回归结果分析
        6.4.2 按行业分组三个因素对销售收入影响
        6.4.3 按行业分组纳税额对三个因素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各税种对农产品加工各行业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7.1 农产品加工业总体纳税情况
        7.1.1 选取数据说明
        7.1.2 总体纳税情况
    7.2 农产品加工业各子行业的分税种税负
        7.2.1 流转税类税负
        7.2.2 收益税类税负
        7.2.3 财产和行为税类税负
        7.2.4 资源税类和其他税税负
    7.3 各税种税负对各子行业的影响
        7.3.1 测算方法和数据选取
        7.3.2 各税种税负对食品类工业影响
        7.3.3 各税种税负对纺织类工业影响
        7.3.4 各税种税负对木材类工业影响
        7.3.5 各税种税负对纸品类工业影响
        7.3.6 各税种税负对橡塑类工业影响
    7.4 本章小结
8 外国政府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8.1 国外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践
        8.1.1 美国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实践经验
        8.1.2 欧盟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实践经验
        8.1.3 日本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实践经验
    8.2 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税收政策经验分析
        8.2.1 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8.2.2 采取多手段农产品保护政策
        8.2.3 灵活科学的财政扶持政策
        8.2.4 重视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
        8.2.5 注重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化发展
    8.3 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8.3.1 将税收支持法律化制度化
        8.3.2 加快建立税收政策长效机制
        8.3.3 着眼产业链条实施多元化支持政策
        8.3.4 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安全保障机制
        8.3.5 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
        8.3.6 遵守并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规则
    8.4 本章小结
9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设计和对策建议
    9.1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总体思路
        9.1.1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目标内涵
        9.1.2 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税收政策的基本原则
        9.1.3 税收政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机制设计
    9.2 农产品加工业税制税种结构的改良改进
        9.2.1 税制结构优化的原则与目标
        9.2.2 农产品加工业的税种改良策略
        9.2.3 针对农产品加工业各类税种的改进措施
    9.3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税收对策
        9.3.1 税收扶持基础设施建设
        9.3.2 税收优化产业布局,鼓励集群发展
        9.3.3 税收加快科研创新和行业转型升级
        9.3.4 税收推进先进业态发展
        9.3.5 税收保障企业管理和食品安全
        9.3.6 税收注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9.4 确保政策有效执行的税收征管保障措施
        9.4.1 坚持税收法定原则
        9.4.2 强化税收政策执法
        9.4.3 完善税收监督体系
    9.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四、采取得力措施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D]. 柴青宇.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2]革命老区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与思考——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为例[J]. 王太广,王玉如,骆成勋. 天中学刊, 2021(01)
  • [3]圣西门主义力行者 ——拿破仑三世和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经济发展探究[D]. 应远马. 浙江大学, 2020(01)
  • [4]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J]. 忻州市人民政府. 忻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0(02)
  • [5]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袁浩博. 吉林大学, 2019(02)
  • [6]支持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D]. 冯晓杰.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9(02)
  • [7]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以H面粉集团为例[D]. 武会斌. 天津大学, 2019(06)
  • [8]汉寿甲鱼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战略研究[D]. 张智丽.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9]确山县农业产业化研究[D]. 张付生. 武汉轻工大学, 2018(01)
  • [10]税收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D]. 黄磊.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