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锌与人类健康(摘要)

微量元素锌与人类健康(摘要)

一、微量元素锌与人体健康(摘要)(论文文献综述)

王吉琳[1](2021)在《中药水煎液对Zn2+、Fe2+、Cu2+络合能力评估的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锌(Zn)、铁(Fe)、铜(Cu)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广泛分布于各种环境和生物体中。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经一系列体内过程,使每日摄入量与排出量处于动态平衡。当微量元素过载或缺乏时,都会引起相关疾病,严重者甚至死亡。例如,铁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时,会发生缺铁性贫血;长时间、大剂量补充锌元素,会导致中毒反应的发生;当脑组织中的铜过载时,会出现帕金森综合症病(PD)等神经系统疾病。因此,选择一种准确、灵敏、便捷的微量元素检测方法显得十分重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Vis)法因其检测成本低、分析速度快、普适性强等优点,大量运用于相关研究中。本文合成了锌离子荧光探针——2-羟基萘甲醛缩邻苯二胺(探针HL),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该探针在p H为7.0,浓度为10m M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能分别与Zn2+、Fe2+、Cu2+以1:1的比例快速络合,其中,HL-Zn2+络合物在408nm处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HL-Fe2+络合物在337nm处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HL-Cu2+络合物在422nm处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颜色均有不同程度加深。接着,通过一系列方法学考察,建立了一种检测新方法能准确测定Zn2+、Fe2+、Cu2+三种金属离子的含量。当有竞争离子共存时,探针HL能特异性识别Zn2+、Fe2+、Cu2+,其检测限分别为13.89n M、14.42n M、11.41n M,比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饮用水中Zn2+、Fe2+、Cu2+的最大允许量还小数千倍,灵敏度较好。在上述方法学的基础上,将已知量的Zn2+溶液加至中药水煎液中,利用紫外-分光光度(UV-Vis)法,测定外加Zn2+溶液前后,中药水煎液中所含游离态Zn2+的量,计算Zn2+的回收率。游离态Fe2+、游离态Cu2+的回收率测定方法与之相同。回收率与中药水煎液络合金属离子的能力负相关。回收率越高,则中药水煎液对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越弱。据此,评估了106味中药水煎液对Zn2+、Fe2+、Cu2+三种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丁香、地榆、五味子、八角茴香、火麻仁、女贞子、枸杞子、西洋参、川芎、海金沙、月季花、三棱、桑葚、党参、川贝母、大青叶、白术、黄精、秦艽、百合、北沙参、决明子、生地黄共计23味中药,对Zn2+具有强络合能力;泽泻、熟地黄、秦艽、地龙、白芍共计5味中药,对Fe2+具有强络合能力;益智仁、天麻共计2味中药对Cu2+具有强络合能力。该方法准确、可靠,易于操作与推广使用,一方面可用于促进目标金属离子的排出;另一方面为阐明目标金属所致的相关疾病奠定了研究基础。

李雪玲[2](2021)在《生活状态和阶段、温度和饵料对养殖灰海马营养和功能性组分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鱼类的营养价值和组成成分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鱼类自身因素(品种、性别、生活阶段、部位、健康状态和繁育状态等),以及环境因子(温度、光照和盐度等)和饵料等外源因素[1-4]。因此,本实验以灰海马为研究对象,探究内源因素(生活阶段和健康状况)及外源因素(温度和饵料)对灰海马营养和功能性组分的影响。海马为名贵药材,探明不同阶段的营养即活性成分含量对养殖海马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设置了三个实验:1、不同生活阶段灰海马营养及功能性组分比较;2、健康与肠炎灰海马不同部位营养及功能性组分比较;3、温度和饵料对灰海马营养及功能性组分的影响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生活阶段灰海马营养及功能性组分比较为了比较不同生活阶段灰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的营养品质,本文对幼海马(5.88±0.45 cm,性别未分化)、生长中期雌雄海马(雌:9.48±0.37 cm,雄:8.84±0.52 cm,性别已分化但未繁殖)和成熟雌雄海马(雌:12.10±0.48 cm,雄:12.33±1.68 cm,性别已分化已繁殖)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微量元素锌、硒)和功能性组分(核苷、核苷酸和胆甾醇)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生活阶段灰海马氨基酸组成相同,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有所差异,生长中期雌海马的EAA/TAA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2)随着海马生长,海马体内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均有变化。5组海马中,生长中期雌海马和性成熟雄海马缺少C18:0,幼海马和性成熟雌海马缺少C18:1n9t。生长中期雄海马体内脂肪酸种类最多,共有25种脂肪酸,其余4组均含有24种脂肪酸。幼海马ARA、DHA、PUFA和n-3 PUFA含量显着高于其他海马(P<0.05),它们的含量随着海马生长呈递减趋势。(3)灰海马体内含丰富的锌和硒,不同生活阶段海马锌硒含量存在显着差异:成熟雌海马锌元素含量最高(100.22±7.53 mg/kg),显着高于幼海马(81.41±6.81 mg/kg)和中期海马(雌:86.64±0.47 mg/kg,雄:79.98±0.24mg/kg)(P<0.05);生长中期雌雄海马硒元素含量(雌:7.64±0.17 mg/kg,雄:7.74±0.29mg/kg)显着高于幼海马(5.47±0.21 mg/kg)和成熟海马(雌:3.70±0.15 mg/kg,雄:4.40±0.29 mg/kg)(P<0.05)。(4)不同生活阶段海马体内核苷类物质组成相同,均检测到3种核苷酸和6种核苷,核苷类物质含量随着海马生长呈下降趋势,幼海马的胞苷、尿苷、腺苷和胆甾醇含量均高于生长中期和成熟期海马。整体而言,幼海马和生长中期海马的营养、药用价值优于成熟期海马。2、健康与肠炎灰海马不同部位营养及功能性组分比较为探究不同状态海马营养成分及功能性组分的含量异同及组织分布规律,本文以灰海马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健康和肠炎,雌、雄以及头部和躯干灰海马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两种最重要的微量元素锌、硒)和功能性组分(核苷、核苷酸和胆甾醇)。结果显示:(1)灰海马粗蛋白质量分数(干重)较高(61.09-70.52%),粗脂肪质量分数(干重)较低(0.95-3.90%);健康与肠炎海马、雌海马与雄海马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均无显着差异,海马头部粗脂肪、粗蛋白均显着低于躯干,灰分则反之。(2)甘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和脯氨酸在不同健康状态、性别和部位上均无显着差异,其余13种氨基酸在不同健康状况和不同性别海马中无显着差异,但躯干含量显着高于头部。(3)灰海马含有丰富的C18:1n9c和DHA等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含量均符合理想脂肪酸的标准(PUFA/SFA>0.4)。不同健康状态和不同性别海马脂肪酸含量无显着差异,除C24:0和C22:1n9头部与躯干无显着差异外,其余脂肪酸头部含量均显着低于躯干。(4)灰海马头部硒含量(0.88-0.95 mg/kg)显着低于躯干(1.16-1.32 mg/kg),锌则无显着差异。(5)雄海马尿嘧啶核苷显着高于雌海马,雌海马中肌苷含量高于雄海马。头部腺嘌呤、鸟苷和胸苷含量显着高于躯干。海马体内还含有大量的具有温肾壮阳功效的胆甾醇,其头部胆甾醇含量(1828.93-2164.62 mg/kg)显着低于躯干(1893.82-2555.56 mg/kg)。本研究显示患肠炎对海马药用成分含量影响不明显。3、温度和饵料对灰海马营养及功能性组分的影响研究本研究采用双因子实验,探究了温度(23℃、25.5℃、28℃)和饵料(成体卤虫、桡足类、成体卤虫+桡足类、冰虾)及其相互作用对灰海马(体高5.10±0.48 cm)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微量元素锌、硒)和功能性组分(核苷、核苷酸和胆甾醇)的影响。为了更准确地揭示不同温度和饵料养殖下的海马营养价值,采用主成分分析对灰海马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类物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如下:(1)温度和饵料对灰海马的氨基酸组成无影响,但对氨基酸含量具有显着影响,且二者的交互作用影响显着(P<0.05),氨基酸品质综合得分和AAS、CS、EAAI评分均显示23℃冰虾组的氨基酸营养价值最高。(2)温度和饵料影响灰海马体内的脂肪酸组成,除23℃处理组灰海马体内未检测到C12:0外,其余处理组均检测到24种脂肪酸。灰海马的脂肪酸含量受温度和饵料显着影响,且二者的交互作用影响显着(P<0.05)。当摄食冰虾时,随着温度上升,灰海马的EPA、DHA、PUFA和n-3 PUFA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从多不饱和脂肪酸主成分分析结果来看,综合得分最高的是23℃冰虾组。(3)灰海马体内的锌、硒含量受温度和饵料的影响显着,且二者的交互作用影响显着(P<0.05)。摄食冰虾的海马体内锌、硒含量显着高于摄食卤虫的海马(P<0.05),23℃冰虾组海马的含硒量最高,25.5℃卤虫+桡足类组海马的含锌量最高。(4)温度和饵料对灰海马的功能性组分含量有显着影响,且二者的交互作用影响显着(P<0.05)。23℃处理组的海马体内尿嘧啶、腺嘌呤和胸苷含量显着低于25.5℃和28℃处理组(P<0.05)。当摄食卤虫+桡足类时,28℃水温养殖的灰海马体内尿嘧啶、鸟嘌呤、胞苷、尿苷和鸟苷显着高于23℃和25.5℃水温下养殖的灰海马(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8℃卤虫+桡足类组综合得分最高。整体而言,23℃冰虾组海马的营养价值最高。

孙威[3](2021)在《东北地区老年人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东北地区老年人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通过检测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测定机体氧化与抗氧化指标,分析具有不同程度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氧化及抗氧化水平的情况,探讨微量元素与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确定糖尿病疾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预防老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及补充微量元素辅助治疗老年糖尿病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的住院患者为实验组,共192例,同期收取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共104例。通过自制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患病情况、既往病史、近期服用药物及保健品情况;测定研究对象清晨空腹血液中微量元素铁(Fe)、镁(Mg)、锌(Zn)水平,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胆固醇脂(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等相关生化指标;采用试剂盒测定研究对象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4种氧化应激指标。分析研究对象血清中微量元素、血糖、血脂情况以及抗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差异,探讨微量元素与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在合并不同程度并发症情况下,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与血糖、抗氧化指标情况,明确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中,FBG、TG、LDL、HbAlc、MDA、NO、SOD、TAOC、Mg、Zn含量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中,合并不同程度并发症的老年患者FBG、HbAlc、MDA、NO、SOD、T-AOC、Mg、Zn含量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与氧化应激水平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中Fe的含量与Zn、SOD、T-AOC、MDA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147、0.180、0.193、-0.146;Mg的含量与SOD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为-0.147。Zn的含量与SOD、TAOC、MDA、NO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616、0.575、-0.636、-0.616。(4)采用单因素logistic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年龄、病程、FBG、LDL、HbAlc、MDA、NO、SOD、T-AOC和Zn与糖尿病严重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分析老年糖尿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病程、FBG、HbAlc、MDA、SOD、Zn是老年糖尿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论:(1)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中MDA、NO高于非糖尿病对照组,SOD、T-AOC、Mg、Zn含量低于非糖尿病对照组。(2)老年糖尿病合并不同程度并发症的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及氧化应激水平发生变化。(3)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与氧化应激水平具有相关性。(4)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病程、FBG、HbAlc、MDA是老年糖尿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Zn、SOD为老年糖尿病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5)维持老年糖尿病患者体内微量元素的水平可以对抗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达到辅助治疗老年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目的。

毛艺璇[4](2021)在《36岁儿童不同身高生长状况与血清微量营养素水平变化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儿童健康发育为基础,通过测量儿童身高、检测血清微量营养素,了解3~6岁儿童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段、不同身高生长状况与血清微量营养素水平的关系,不同身高生长状况与日常生活习惯因素的相关性,旨在为儿童合理补充微量营养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于沈阳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正常体检、无器质性疾病及父母身高均在正常范围内的3~6岁儿童700例。参照“2005年中国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身高标准差标准将所入选儿童分为4组:矮小组、偏矮组、正常组、偏高及高身材组。所入选儿童家长填写调查问卷,儿童进行身高测量,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检测血清钙、铁、锌、硒、镁、铜、锰、汞、镍、钴、锂水平;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er,HPLC-MS/MS)检测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段、不同身高组儿童血清微量营养素水平,不同身高生长状况与日常生活习惯因素分析。结果1.一般状况:所研究700例3~6岁儿童中,男童383例(54.71%),女童317例(45.29%)。身高分组:矮小组60例(8.57%)、偏矮组210例(30%)、正常组350例(50%)、偏高及高身材组80例(11.43%)。2.3~6岁不同性别儿童之间血清钙、硒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童血清钙水平高于男童,男童血清硒水平高于女童。3~6岁不同性别儿童之间血清铁、锌、镁、铜、锰、汞、镍、钴、锂、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6岁不同年龄分段儿童之间血清硒、铜、锂、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锂、维生素D水平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3~6岁不同年龄分段儿童之间血清钙、铁、锌、镁、锰、汞、镍、钴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6岁不同身高组儿童血清钙、铁、锌、硒、汞、镍、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硒元素水平随身高增长而增加;正常组儿童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高于矮小组、偏矮组、偏高及高身材组。3~6岁不同身高组儿童血清镁、铜、锰、钴、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3~6岁儿童身高生长状况与进食肉类、蔬菜、乳制品、豆制品、海产品、有氧运动、睡眠时间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6岁年龄段儿童血清钙水平女童高于男童,血清硒水平男童高于女童。2.3~6岁年龄段儿童血清锂、维生素D水平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3.3~6岁年龄段儿童血清硒水平随身高增长而增加;正常组儿童血清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高于矮小组、偏矮组、偏高及高身材组儿童。4.3~6岁年龄段儿童身高生长状况与营养均衡、有氧运动及睡眠时间是否充足有关。

王紫莹[5](2021)在《阿弗他溃疡患者血清锌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患者体内血清锌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差异及在RAU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医院口腔科就诊的RAU患者115名作为观察组,另外同期选择60名来院行口腔检查、口腔黏膜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检测两组人群血清锌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T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使用t检验比较两组指标之间差异,方差膨胀系数诊断法排除具有共线性的指标,最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在RAU患者中的风险程度。结果:观察组中血清锌水平、CD3+、CD4+、CD8+T细胞数量均低于口腔黏膜正常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具有共线性指标CD3+T细胞后,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RAU患者中年龄、血清锌、CD4+T细胞为其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RAU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血清锌水平下降、CD4+T细胞数量减少密切相关。

韩茜斐[6](2020)在《富锌谷子锌肥底施合理用量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锌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同时也是粮食作物与人体营养联系最为密切的元素。造成作物锌营养缺乏的原因,除了锌在世界大部分耕地中有效性低的因素外,与土壤中其他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磷、锌之间存在的拮抗作用。谷子作为农作物中的小杂粮之首,同时是对缺锌最为敏感的作物之一,因此研究富锌谷子栽培技术及谷子对外源锌肥的吸收转化利用情况,对满足人们对富锌功能小米的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底施不同的锌水平对两个不同品种的谷子进行了田间试验,通过分析谷子在不同生育时期土壤中全锌、全磷、有效锌、有效磷、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重、植株各营养器官的锌、磷含量以及根系形态在不同施锌水平下的变化规律,探讨锌在土壤及不同品种谷子株体内的吸收利用的状况,以期为富锌谷子栽培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中全锌、有效锌、有效磷的含量则随着生育时期逐渐降低,全磷的含量随着谷子生育时期的推移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含量均在抽穗期达到最高值2.29 g·kg-2,在成熟期降到整个生育时期的最低0.84 g·kg-2。在不同生育时期中,随着施用锌肥的增加显着提高了 0~20 cm耕层土壤全锌、有效锌、有效磷的含量,对全磷无明显影响,20~40 cm耕层土壤中有效锌、全磷、有效磷含量虽有所上升,但未达到显着水平。2.不同施锌水平对不同品种谷子的农艺性状、产量整体影响趋势一致,随着施锌浓度的增加,两品种谷子株高均逐渐降低,茎粗、单穗粗、单穗重、千粒重和产量等性状指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在施锌浓度为2.25 kg·hm-2时各指标达到良好水平,且差异显着,其中冀谷38的株高整体要低于冀谷19,茎粗、单穗粗、单穗重、千粒重和产量等性状指标冀谷38优于冀谷19,说明冀谷38比冀谷19对锌更敏感。3.不同施锌水平对谷子各器官锌含量的影响为: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对锌敏感性不同的两品种谷子根、茎、叶中锌含量均在抽穗期达到峰值,在成熟期最低;在谷子的不同生育时期,随着施锌浓度的增加,两品种谷子不同器官锌含量均在C2(2.25 kg·hm-2)施锌浓度达到最佳,其各器官中锌含量的分布顺序也不同,最终在成熟期体现为:冀谷19:根>茎>籽粒>叶,冀谷38:籽粒>茎>根>叶。综上所述,2.25 kg·hm-2的施锌浓度能有效增加谷子各器官的锌含量,且各器官以及籽粒的锌含量不会无节制的一直富集,而是达到了一定浓度就会向地下部累积。4.不同施锌水平对不同品种谷子各器官磷含量的影响为:锌肥的施用总体上降低了谷子株体的磷含量,且器官不同,其降低程度也存在差异。在不同生育时期,冀谷19各器官磷含量变化均为:根>茎>叶,冀谷38则与之相反,表现为:叶>茎>根;生长前期(拔节期、抽穗期),磷含量随施锌量的增加明显降低,而在生长后期(开花期、成熟期),施锌对谷子各器官磷含量的影响明显减小,除籽粒磷含量随施锌量的增加有所降低外,根、茎、叶部磷含量在不同施锌水平下基本持平。5.对于不同施锌处理在不同生育时期对谷子各器官干物质量积累量的影响表现为:对两品种谷子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对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均有显着促进作用,但对冀谷38的影响强于冀谷19;随着植株营养生长的进行,不同锌肥处理间的差距减小。综合施锌处理对锌敏感性不同的两品种谷子生长速率的影响,发现C2(2.25 kg·hm-2)处理下各营养器官的生长速率最快,干物质量最高。由此可看出,适宜锌肥可增加作物干物质量、加速各器官干物质向籽粒中的转移。6.对锌敏感性不同的两品种谷子根系形态在整个生育时期均与谷子产量有显着的相关性,特别是在抽穗期,谷子根系分布与产量的相关性最为密切。从根系各形态指标来看,全生育时期内对锌敏感性不同的两品种谷子与产量相关性最显着的根系性状为根表面积,且不同根系参数均在C2(2.25 kg·hm-2)处理下达到最高值,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施锌2.25 kg·hm-2有利于获得最佳的根群指标,从而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综合考虑不同施锌水平下谷子各生育时期锌磷元素的动态吸收分配规律和根系分布特征及谷子产量,本试验结果以0~20 cm施锌肥的C2处理效果最好,因此推荐2.25 kg·hm-2作为谷子高产和籽粒富锌的最佳施锌浓度。

史瑞辉[7](2020)在《长牡蛎脂肪酸品质性状的遗传及分子解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牡蛎作为全球性的经济贝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是我国养殖产量最高的双壳贝类。作为大众日常消费的常见海产品之一,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及独特的风味广受消费者青睐。然而,我国牡蛎高端产品匮乏,因此提升牡蛎的品质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产业问题。脂肪酸、糖原和氨基酸等主要营养物质含量与组成是决定牡蛎肥满度、口感和风味等产品质量的关键要素,因此对这些性状进行遗传解析,找到调控目标性状的关键基因或者单倍型,是提升牡蛎品质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一方面在两个群体中通过单标记和单倍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与脂肪酸、糖原、锌、硒等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及单倍型,另一方面通过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进行QTL定位,筛查相关QTL及候选基因。通过对目标性状的连锁和关联分析,挖掘关键基因及优秀单倍型,为品质性状的遗传解析及分子育种实践提供大量的基础资料。具体内容及结果如下:1.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交叉验证(1)基于芯片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其在重测序群体中的验证从青岛胶南取121只1龄大小的自然群体,通过长牡蛎190K芯片进行基因分型,测定脂肪酸、糖原、锌、硒等25种性状表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同样地,实验室前期对427个半同胞家系亲本基于重测序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得到了大量与不同性状显着相关的SNP及一些候选基因。我们将自然群体关联分析得到的1040个显着SNP与重测序群体的501个显着SNP进行比对,发现在自然群体中有9个显着SNP的基因组位置与重测序关联分析中显着SNP位于同一scaffold的邻近区域,这些标记覆盖C20:0,C20:2,C20:3ω6,C18:3ω3,EPA和DHA等6种性状,在这些区域进行候选基因挖掘,最终锁定4个关键基因(ANGPTL4,TEX2,PIGG,SRAC1)及2个与EPA和DHA显着相关的优秀单倍型(“Hap_D1_CTT”,“Hap_D2_CT”),且这4个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在极端表型下具有显着差异。(2)基于重测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其在芯片群体中的验证前期利用亲本重测序进行SNP分型,使用427个家系子代做表型鉴定,然后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一共在22种脂肪酸性状中,检测到9簇显着的SNP信号,通过成簇信号周围的候选基因功能注释,我们将目标锁定在3个scaffold上的候选区域。通过对候选区域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找到关键候选基因,然后在重测序群体中对候选基因编码区上的SNP进行单标记关联分析并做单倍型的关联分析,鉴定出显着单倍型;将上述编码区显着的SNP在自然群体进行验证,同样进行单标记关联分析及单倍型关联分析,最终在两个群体均显着相关的单倍型作为优秀单倍型保留;其次将关键候选基因在自然群体中做极端表型值下的m RNA表达分析,筛选候选基因。最终,我们一共鉴定得到3个参与脂肪酸代谢及调控的关键基因(TRPV4,NFYA,CYP7A1),和3个位于候选基因NFYA和CYP7A1编码区上的优秀单倍型(“Hap_A2,A3”,“Hap_C1”),4个分别位于TRPV4和CYP7A1外基因间区的优秀单倍型(“Hap_B2,B3,B4”,“Hap_C2”),且这3个候选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在极端表型值下具有显着差异。2.遗传图谱构建与营养品质性状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定位分别以昌黎和青岛长牡蛎个体为母本和父本,构建全同胞家系,并从中随机选取120个体,通过长牡蛎190K芯片分型并构建遗传图谱。7861个SNP标记均匀分布于整合图谱的10条连锁群,图谱总长2331.83 c M,标记平均间距0.31c M,是目前牡蛎中上图标记较多、密度较大图谱。同时,图谱与基因组共线性很高,利用图谱首次将约75%的基因组scaffold定位于连锁群上。此外,QTL定位结果显示,其中25个性状共检测到100个QTL,区间内鉴定得到11个已报道参与脂肪酸代谢及调控的关键候选基因,以及2个可能与糖原和微量元素Zn相关的候选基因。另外,我们将QTL定位结果与自然群体GWAS结果进行共定位分析,得到4个共定位QTL区间,鉴定出5个与C20:0,C20:2,C20:3ω6,EPA相关的候选基因(OSBPL11,MC5R,KLF3,ADAMT5,INSIG2)。这些候选基因均可作为营养性状分子育种及功能研究的重要目标。3.全基因组单倍型关联分析基于自然群体,我们在进行单分子标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基于单倍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由于上述单分子标记GWAS分析并未得到显着的成簇SNP,我们通过190K芯片分型数据构建全基因组单倍型块,并进一步进行单倍型关联分析,最终得到2916个单倍型块,其中25个单倍型与目标性状显着相关。更重要的是,其中5个单倍型中包含单标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得到的显着SNP,这些单倍型将作为优秀单倍型进行进一步验证应用。总的来说,关联分析和连锁分析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势互补,通过重测序和芯片分型的两个种群的相互验证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这些重要的SNP、优秀单倍型和关键基因将成为未来营养品质性状功能研究和分子育种的重要目标。

刘娜[8](2020)在《重金属汞/镉低积累小麦品种筛选及根际微环境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部分区域耕地重金属汞/镉污染问题突出,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问题频发。继“镉米”之后,“汞麦”“镉麦”事件已成为环境、健康等领域关注的焦点。基于我国人多耕地少的现状,必须寻找“边生产边修复”模式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其中种植重金属低积累小麦品种是最优选途径。目前对低积累小麦品种筛选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对低积累品种根际微环境特征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黄淮海冬麦区推广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对小麦品种汞/镉积累特性进行研究,筛选低汞/镉积累品种,进而比较高低汞/镉积累品种根际微环境差异,揭示低汞/镉积累品种根际微环境特征。本文收集黄淮海冬麦区推广小麦品种,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设置3个汞处理梯度(0、1 mgkg-1、5 mgkg-1),研究小麦形态性状、生物量性状和产量相关性状等1 1个性状对汞胁迫的响应,计算各个性状的汞耐性系数、汞耐性指数、遗传变异系数和广义遗传力,构建改进隶属函数,建立小麦品种汞耐性评价体系,对耐汞小麦品种进行初步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低汞胁迫显着增加了小麦株高和第一节结长,而显着降低了小穗数。高汞胁迫显着增加了小麦株高,降低了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穗粒数、谷物鲜重和谷物干重)。对具有中高等广义遗传力(0.31-0.68)的1 1个性状构建改进隶属函数,通过判别分析建立小麦品种汞耐性评价体系-判别函数。低汞胁迫下,汞耐性判别函数自变量为有效分蘖数汞耐性系数、谷物鲜重汞耐性系数和生物量干重汞耐性系数;高汞胁迫下,判别函数变量包括谷物干重汞耐性系数和生物量干重汞耐性系数。判别函数值越大,小麦品种汞耐性越强。低汞和高汞胁迫下,判别函数对小麦品种汞耐性评价的正确率分别为90.0%和83.3%。该评价体系突破了以往以产量为评价指标的简单鉴定模式。结合小麦品种汞耐性、籽粒汞浓度与富集因子,小麦品种农大3163(ND3163)和藁城8901(GC8901)被筛选为耐汞且低汞积累小麦品种,济麦21(JM21)和泰山21(TS21)为汞敏感且高汞积累小麦品种,该研究填补了黄淮海冬麦区推广小麦品种汞耐性和汞积累特性的研究空缺,为轻中度汞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提供了种质资源。进一步以筛选的低汞(DA3163和GC8901)和高汞(JM21和TS21)积累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揭示小麦高低汞积累品种汞积累和转运能力差异,明确小麦品种籽粒低汞积累是由于品种的低吸收还是向地上部转移较少所致。此外,本文也研究了高低汞积累品种根际土壤有机酸和微生物差异,阐明低汞积累小麦品种根际微环境特征。结果表明,低汞胁迫下,低汞积累品种DA3163和GC8901根汞浓度显着低于高汞积累品种JM21和TS21;高汞胁迫下,四个品种根汞浓度无显着差异,而两个低汞积累品种汞由根向茎、叶、籽粒的转移因子显着低于高汞积累品种,说明低汞胁迫下,小麦籽粒低汞积累是由于根部低汞吸收所致,而高汞胁迫下,小麦品种籽粒低汞积累是由于向地上部转移较低所致。低汞胁迫下,低汞积累品种ND3163和GC8901根际土壤柠檬酸和草酸浓度,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丰度显着低于高汞积累品种JM21;低汞积累品种GC8901根际土壤原生动物丰度显着高于高汞积累品种。低汞积累小麦品种根部分泌较少的柠檬酸和草酸,并且根际土壤原生动物丰度较高,明确根际土壤有机酸和微生物对汞在小麦中积累和转移的影响可为降低小麦籽粒汞浓度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3个田间小区试验对黄淮海冬麦区72个主推小麦品种籽粒镉积累特性进行鉴定,研究小麦品种镉积累稳定性,探究小麦品种吸收镉与微量元素(锌、铜、铁、锰和硼)的关系。对小麦性状与籽粒镉浓度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低镉积累小麦品种筛选提供简单快捷的筛选方法。依据小麦籽粒镉浓度值聚类分析,将轻度镉污染农田-试验田1中种植的小麦品种分为超低镉、低镉、中等镉、高镉和超高镉积累品种,其中超低镉和低镉积累品种24个,其籽粒镉浓度低于安全食用限值(0.1 mg kg-1,GB2762-2017)。对小麦品种镉积累稳定性研究表明,试验田1中筛选的24个低镉积累品种中有9个品种低镉积累特性不稳定,在试验田2和试验田3表现出中等镉、高镉或超高镉积累特性。对相对稳定的低镉和高镉积累品种籽粒锌、铜、铁、锰和硼浓度进行比较,其中5个低镉积累品种在至少两块试验农田其籽粒锌浓度显着低于高镉积累品种,另外1个低镉积累品种籽粒锌、铜和锰浓度均显着低于高镉积累品种。小麦籽粒铁浓度在低镉和高镉积累品种中无显着差异。最终筛选出9个低镉积累特性相对稳定且中高等微量元素积累品种,提供小麦品种清单,推荐用于山东省轻中度镉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这9个品种在三个试验农田均有较高的千粒重和产量。对小麦农艺性状与籽粒镉浓度相关性研究表明,小麦籽粒镉浓度与茎、根干重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穗长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与小麦产量无显着相关性,较长穗长的小麦品种或许具有低镉积累特性。筛选低镉积累小麦品种要尤为关注小麦低镉积累稳定性和对微量元素锌的积累能力。上述研究发现,一些低镉积累小麦品种同时也低锌吸收,本文以不同镉/锌积累能力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根际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进行研究,揭示根际细菌与小麦籽粒吸收积累镉/锌的潜在关系。结果表明,在轻度镉污染农田,不同镉/锌积累能力小麦品种根际细菌主要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这9个菌门占根际细菌95.0%以上。低镉积累品种根际细菌多样性显着高于高镉积累品种,其根际土壤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着高于高镉积累品种;高锌积累品种根际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着高于低锌积累品种。本文进一步对丰度较高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在纲、目、科水平的差异进行研究。在科水平,低镉积累品种根际土壤芽单胞菌科(Gemmatimonadaceae)、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拜叶林克氏菌科(Beijerinckiaceae)、亚硝化单胞菌科(Nitrosomonadaceae)、Nocardioidaceae 科、Intrasporangiaceae 科、微单孢菌科(Micromonosporaceae)、Pseudonocardiaceae 科、地嗜皮菌科(Geodermatophil aceae)和Gaiellaceae科相对丰度显着高于高镉积累品种;高锌积累品种根际土壤Rhodanobacteraceae科相对丰度显着高于低锌积累品种。低镉高锌积累品种根际土壤α-变形菌纲和芽单胞菌科相对丰度高于低镉低锌和高镉高锌积累品种。Tax4Fun功能预测结果表明,低镉高锌积累品种根际土壤硝化功能类细菌相对丰度较高,其需氧氨氧化功能菌和硝化功能菌相对丰度高于高镉高锌积累品种,亚硝酸盐氧化菌相对丰度高于低镉低锌积累品种。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小麦低辐高锌积累的品种差异可能与根际土壤某些关键细菌类群的丰度相关,根际土壤较高丰度的α-变形菌纲和芽单胞菌科细菌或许有利于小麦品种籽粒低镉且高锌积累。本文搜集2010-2020年发表的所有关于中国小麦品种吸收和积累镉的田间试验论文,提取籽粒镉浓度、土壤镉浓度、籽粒镉富集因子、土壤理化性质(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速效钾、碱解氮)等指标,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对搜集的895对小麦和土壤样品分析籽粒镉富集因子与土壤理化性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籽粒镉富集因子与土壤镉浓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有机质和碱解氮呈负相关关系,与阳离子交换量和速效钾无显着相关性。土壤pH>6.5时,小麦籽粒镉富集因子<1的比例达99.0%,主要集中在0-0.1之间,比例为71.9%;5.5<pH<6.5时,小麦籽粒镉富集因子<1的比例为72.7%,主要集中在0-0.6之间,比例为72.0%;pH<5.5时,小麦籽粒镉富集因子<1的比例仅为5.90%。土壤pH>6.5时,将小麦籽粒镉富集因子<1作为筛选低镉积累小麦品种指标之一无意义。土壤有机质、碱解氮较丰富的土壤中,小麦籽粒镉富集因子<1的比例分别为95.0%和91.5%。在pH较高,有机质和碱解氮较丰富的农田更有利于确保小麦镉食用安全。

李广鑫[9](2020)在《不同小麦品种锌吸收累积特性及其作用机理》文中指出近年来,关于全球土壤缺锌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粮食作物中锌含量偏低的问题。锌是动植物和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它参与了人体内的一系列代谢活动。小麦作为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体内的锌含量以及分布情况,对以小麦及其制品为主要食物来源的人口的锌营养至关重要,然而对于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其锌营养差异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在本试验中,首先通过对河南省普遍种植的不同基因型小麦进行锌营养特性的研究分析,筛选出对锌敏感性、锌含量、锌累积量以及锌效率等差异较大的两个不同基因型小麦,随后通过营养液培养试验,探究两个小麦品种对外源添加Zn的响应。研究了不同供锌水平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根系形态、光合能力、抗氧化能力、亚细胞分布以及Zn转运蛋白的变化,分析了小麦植株体内Zn含量的吸收、转运规律,以其获得不同基因型小麦对锌的响应差异,揭示不同基因型小麦在锌营养效率上的生理和分子机制,为小麦的科学选种、科学施肥以及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本试验研究表明:1、适量的锌浓度可以增加小麦的干质量,增幅为17.0%~79.1%,其中Zn0.25(0.25 mg·L-1)处理下的小麦的干质量增幅最大;但高于Zn0.25(0.25 mg·L-1)或更高施锌浓度时,则会导致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造成毒害作用。此外,两个小麦品种对不同的施锌处理表现出不同的响应:低锌处理时,矮抗58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增幅最大,对锌更加敏感;高锌处理时,矮抗58明显受到抑制作用,降幅更大,而郑麦0856降幅较小,对锌有更强的耐受性。2、低Zn(0.05~0.25 mg·L-1处理明显促进了小麦根系的伸长(根长、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分根数):其中,矮抗58在Zn0.05处理下伸长最明显,增幅达5.4%~146.5%,而郑麦0856在Zn0.25处理下效果最为显着(除平均根直径),增幅达33.7%~47.9%。高锌(2.5 mg·L-1)处理显着降低了两个小麦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平均根直径,降幅达3.4%~30.3%。3、施锌显着提高了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增强了小麦的光合能力,但随锌施用量的增加,光合作用下降,抑制其生长发育。同时,锌的过量供应增加了丙二醛(MDA)的含量,增强了 SOD、POD的活性,激活了植株氧化应激反应的保护系统,但在两种小麦之间未有明显差异,结果说明,两种小麦对锌的耐受性可能与抗氧化防御系统无直接关系,但Zn与抗氧化酶活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4、施锌处理均明显提高了小麦植株体内的Zn含量,而小麦根部的Cu、Fe、Mn含量受到了抑制,但地上部的Cu、Fe、Mn含量在两个小麦品种中有不同的差别。其中,矮抗58中的Zn含量均明显低于郑麦0856,且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转移系数逐渐降低,但郑麦0856可以将更多的锌从根部转移到地上部或从细胞质转移到液泡中,其转运能力显着高于矮抗58。结果说明,在小麦的根系中Zn与其他重金属元素(Cu、Fe、Mn等)之间存在着竞争作用,且小麦的转运能力可能与对锌的敏感性有关。5、施锌处理明显改变了小麦体内亚细胞组分中Zn的分布。锌的施用在矮抗58叶中显着增加了细胞器组分的占比,降低了细胞液组分占比,根部细胞液组分占比增加,而细胞壁组分占比降低;郑麦0856叶中细胞壁组分占比增加,细胞器组分占比下降,而根部细胞壁组分占比增加,细胞器组分占比下降。6、不同供Zn水平下,两个小麦中的TaZIPs基因的转录水平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变化。施Zn显着改变了两个小麦根系和地上部中锌相关稳态基因(TaZIPs)地调控。在低锌和高锌处理下,两个小麦根部的TaZIP3和TaZIP7基因表达显着下调,TaZIP13表达轻微上调,而TaZIP3和-5在低锌和高锌处理下表达相反;两个小麦地上部的TaZIP6和-13的转录表达上调,TaZIP7表达下调,而TaZIP3在两个小麦中表达不同但郑麦0856有更高的表达量。7、TaZIPs基因蛋白在小麦的节间、穗梗、穗轴、茎节部位有较高的转录水平;在其他金属元素和外界环境胁迫下,TaZIPs基因易受外界环境和金属元素浓度的调控,其转录水平有不同的差异变化。

冯佳楠[10](2020)在《微量元素锌、镁与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微量元素锌、镁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关系。研究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病科、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患者,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收集上述患者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的预测因子,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元素锌、镁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关系。研究结果:1.根据患者有无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20例,糖尿病组24例,糖尿病肾病组59例,分别比较三组生化指标可见:血清锌(OR:0.295,95%CI:0.111-0.784,P<0.05),空腹血糖(OR:3.018,95%CI:1.106-8.239,P<0.05),IL-10(OR:12.445,95%CI:1.552-19.672,P<0.05)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2.将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分为四个亚组: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24例、微量蛋白尿组18例、大量蛋白尿组24例及肾衰组17例,分别比较四组生化指标:发现随着糖尿病肾病进展,血清锌、尿锌、尿镁水平逐渐降低,IL-6、IL-8水平升高。3.分析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炎性因子与微量元素相关性后发现,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血清锌、尿锌分别与血清IL-6、IL-8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1.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锌、镁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血清锌水平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保护因素,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2.血清微量元素锌、尿锌、尿镁水平降低随糖尿病肾病进展而加重。低锌血症可能通过加剧炎症反应,促进2型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二、微量元素锌与人体健康(摘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量元素锌与人体健康(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水煎液对Zn2+、Fe2+、Cu2+络合能力评估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微量元素与人体
        1.1.2 微量元素的来源
        1.1.3 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1.1.4 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
    1.2 研究现状
        1.2.1 中药对微量元素相关疾病的治疗作用
        1.2.2 中药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
    1.3 研究方法及意义
第二章 2-羟基萘甲醛缩邻苯二胺的合成及其对三种金属离子分析的方法学考察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探针HL的合成
        2.2.2 探针HL应用的方法学考察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药水煎液对Zn~(2+)、Fe~(2+)、Cu~(2+)络合能力的评估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3.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1.2 实验药材
    3.2 中药水煎液对Zn~(2+)、Fe~(2+)、Cu~(2+)络合能力的测定方法
        3.2.1 中药水煎液的制备
        3.2.2 正测与反测
    3.3 中药水煎液对Zn~(2+)、Fe~(2+)、Cu~(2+)络合能力的测定结果
        3.3.1 中药水煎液对Zn~(2+)络合能力的测定结果
        3.3.2 中药水煎液对Fe~(2+)络合能力的测定结果
        3.3.3 中药水煎液对Cu~(2+)络合能力的测定结果
        3.3.4 分析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生活状态和阶段、温度和饵料对养殖灰海马营养和功能性组分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灰海马简介
    1.2 海马人工养殖现状
    1.3 海马营养和功能性组分研究
        1.3.1 氨基酸
        1.3.2 多肽化合物
        1.3.3 脂肪酸
        1.3.4 矿物元素
        1.3.5 核苷和核苷酸
        1.3.6 甾体类物质
    1.4 影响海马营养和功能性组分的因素
        1.4.1 内源因素
        1.4.2 外源因素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第2章 不同生活阶段灰海马营养及功能性组分比较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海马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1.4 实验方法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氨基酸组成及含量
        2.2.2 氨基酸营养品质分析
        2.2.3 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2.2.4 微量元素锌、硒含量
        2.2.5 功能性组分组成及含量
    2.3 讨论
        2.3.1 氨基酸分析
        2.3.2 脂肪酸分析
        2.3.3 微量元素锌、硒分析
        2.3.4 功能性组分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健康与肠炎灰海马不同部位营养及功能性组分比较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海马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1.4 实验方法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基本营养成分
        3.2.2 氨基酸组成及含量
        3.2.3 氨基酸营养评价
        3.2.4 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3.2.5 微量元素锌、硒含量
        3.2.6 功能性组分组成及含量
    3.3 讨论
        3.3.1 基本营养成分分析
        3.3.2 氨基酸分析
        3.3.3 脂肪酸分析
        3.3.4 微量元素锌、硒分析
        3.3.5 功能性组分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温度和饵料对灰海马营养及功能性组分的影响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设计
        4.1.2 实验海马
        4.1.3 实验试剂
        4.1.4 实验仪器
        4.1.5 实验方法
        4.1.6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氨基酸
        4.2.2 脂肪酸
        4.2.3 微量元素硒、锌含量
        4.2.4 功能性组分
    4.3 讨论
        4.3.1 氨基酸分析
        4.3.2 脂肪酸分析
        4.3.3 微量元素硒、锌分析
        4.3.4 功能性组分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东北地区老年人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老年2 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
    2.2 氧化应激水平与老年2 型糖尿病的发生
    2.3 微量元素与老年2 型糖尿病
        2.3.1 锌与老年2 型糖尿病
        2.3.2 镁与老年2 型糖尿病
        2.3.3 铁与老年2 型糖尿病
    2.4 微量元素对氧化应激的作用
        2.4.1 锌与氧化应激
        2.4.2 镁与氧化应激
        2.4.3 铁与氧化应激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3.1.4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诊断标准
    3.2 问卷设计与调查
        3.2.1 问卷设计与内容
        3.2.2 知情同意
    3.3 血样采集及实验室测定
        3.3.1 研究对象血液采集
        3.3.2 血生化指标的检测
        3.3.3 血清氧化指标的测定
    3.4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4.2 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生化指标、微量元素与氧化应激水平情况
    4.3 老年糖尿病不同程度并发症患者血清生化、微量元素与氧化应激水平情况
    4.4 老年糖尿病患者微量元素与氧化应激水平的相关性
    4.5 影响老年糖尿病严重程度的因素分析
        4.5.1 影响老年糖尿病严重程度的单因素分析
        4.5.2 影响老年糖尿病严重程度的多因素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氧化应激与老年2 型糖尿病
    5.2 微量元素与老年2 型糖尿病
    5.3 微量元素与氧化应激
第6章 结论
第7章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36岁儿童不同身高生长状况与血清微量营养素水平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综述 儿童生长发育不良与钙、铁、锌、锰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二、在校期间科研成绩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5)阿弗他溃疡患者血清锌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 主要设备及试剂
        2.1 仪器设备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耗材
    3 内容与方法
        3.1 样本收集
        3.2 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T细胞数量
        3.3 血清锌检测
    4 质量控制
        4.1 研究设计阶段
        4.2 资料收集阶段
        4.3 实验阶段
    5 统计学方法
        5.1 样本量估计
        5.2 统计学方法
    6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锌元素与T淋巴细胞亚群在口腔溃疡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6)富锌谷子锌肥底施合理用量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谷子栽培现状
        1.2.2 土壤锌元素的基本状况
        1.2.3 土壤锌缺乏的影响因素
        1.2.4 锌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利用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条件与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及样品分析方法
        2.3.1 土壤样品采集、测定项目及方法
        2.3.2 植物样品采集、测定项目及方法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施锌对不同耕层土壤Zn、P含量的影响
        3.1.1 施锌对不同耕层土壤全锌、有效锌含量的影响
        3.1.2 施锌对不同耕层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3.2 不同施锌水平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2.1 不同施锌水平对谷子株高、茎粗的影响
        3.2.2 不同施锌水平对谷子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
        3.2.3 不同施锌水平对谷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2.4 不同谷子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3.3 不同施锌处理对不同生育期谷子各器官锌含量的影响
        3.3.1 施锌对谷子根中锌含量的影响
        3.3.2 施锌对谷子茎中锌含量的影响
        3.3.3 施锌对谷子叶中锌含量的影响
        3.3.4 施锌对谷子穗中锌含量的影响
        3.3.5 施锌对谷子籽粒中锌含量的影响
        3.3.6 谷子不同器官锌含量及吸收分配比例
    3.4 施锌对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磷含量的影响
    3.5 施锌对谷子各器官干物质重的影响
        3.5.1 谷子茎的干物质重
        3.5.2 谷子根系的干物质重
        3.5.3 谷子叶的干物质重
    3.6 谷子根系生长分布特性对不同施锌量的响应
        3.6.1 谷子根重密度对不同施锌量的响应
        3.6.2 谷子比根长对不同施锌量的响应
        3.6.3 谷子根体积对不同施锌量的响应
        3.6.4 谷子根直径对不同施锌量的响应
        3.6.5 谷子根表面积对不同施锌量的响应
    3.7 不同生育时期根系生长分布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3.7.1 拔节期根系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3.7.2 抽穗期根系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3.7.3 开花期根系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3.7.4 成熟期根系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不同施锌水平对土壤锌、磷含量的影响
    4.2 不同施锌水平对谷子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4.3 不同施锌水平对谷子各营养器官锌含量的影响
    4.4 不同施锌水平对谷子各营养器官磷含量的影响
    4.5 不同施锌水平对谷子干物质量的影响
    4.6 不同施锌水平对谷子不同时期根系性状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长牡蛎脂肪酸品质性状的遗传及分子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长牡蛎简介及产业现状
    1.2 长牡蛎营养品质性状特征及研究进展
        1.2.1 长牡蛎营养品质性状概述
        1.2.2 牡蛎营养品质性状的研究现状
    1.3 SNP标记及鉴定
        1.3.1 SNP标记概述
        1.3.2 SNP检测及分型
    1.4 营养品质性状研究遗传解析策略及进展
        1.4.1 连锁分析
        1.4.2 关联分析
    1.5 研究目标及意义
第二章 长牡蛎脂肪酸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验证
    2.1 材料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表型鉴定
        2.1.3 基因组DNA及 RNA提取
        2.1.4 芯片分型及SNP过滤分析
        2.1.5 基于芯片的GWAS分析
        2.1.6 芯片GWAS分析结果在重测序群体中验证
        2.1.7 基于重测序的GWAS结果验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表型分析
        2.2.2 基因型分析
        2.2.3 基于芯片的GWAS分析
        2.2.4 芯片GWAS分析结果在重测序群体中的验证
        2.2.5 重测序GWAS结果在自然群体中的验证
    2.3 结论
第三章 长牡蛎遗传图谱的构建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构建作图家系
        3.1.2 DNA提取
        3.1.3 基因分型及SNPs过滤分析
        3.1.4 连锁图谱构建
        3.1.5 图谱质量评估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基因分型及SNP过滤
        3.2.2 连锁图谱构建
        3.2.3 图谱质量评估
    3.3 结论
第四章 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及GWAS联合分析
    4.1 材料方法
        4.1.1 材料
        4.1.2 样品采集及处理
        4.1.3 表型鉴定
        4.1.4 表型评估
        4.1.5 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
        4.1.6 QTL定位与GWAS联合分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表型分析
        4.2.2 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4.2.3 基于QTL定位的候选基因鉴定
        4.2.4 基于GWAS-QTL联合分析的候选基因鉴定
        4.2.5 候选基因基于基因型的表型差异分析
    4.3 结论
第五章 基于单倍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表型鉴定
        5.1.3 DNA提取
        5.1.4 芯片分型及SNP过滤
        5.1.5 全基因组单倍型关联分析
        5.1.6 单标记与单倍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比较
    5.2 结果与讨论
        5.2.1 表型分析
        5.2.2 基因型分析
        5.2.3 单倍型块确定
        5.2.4 单倍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5.2.5 单标记与单倍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比较
    5.3 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重金属汞/镉低积累小麦品种筛选及根际微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汞/镉污染来源及现状
        1.1.1 我国农田土壤汞/镉污染来源及现状分析
        1.1.2 小麦汞/镉污染现状分析
    1.2 农田汞/镉污染对小麦生长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1.3 汞/镉污染农田安全利用的现实需要
    1.4 小麦品种汞/镉积累能力差异
    1.5 重金属低积累品种种质资源筛选技术方法
    1.6 作物重金属积累影响因素研究
        1.6.1 根际有机酸对作物吸收转运重金属影响研究
        1.6.2 根际微生物对作物吸收转运重金属影响研究
        1.6.3 土壤理化性质对作物吸收转运重金属影响研究
    1.7 镉胁迫对作物微量元素积累影响研究
    1.8 研究述评
2 研究目的和内容及创新点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2.4 创新点
    2.5 项目支撑
3 耐汞且低汞积累小麦品种筛选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2.4 公式定义与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浓度汞胁迫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3.3.2 不同小麦品种汞耐性评价-改进的隶属函数
        3.3.3 不同小麦品种汞耐性判别分析
        3.3.4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汞积累能力差异
    3.4 小结
4 小麦汞高低积累品种汞吸收转运及根际微环境差异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盆栽试验设计
        4.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小麦汞高低积累品种汞积累和转运能力差异
        4.3.2 小麦汞高低积累品种根际土壤有机酸浓度差异
        4.3.3 小麦汞高低积累品种根际土壤微生物丰度差异
        4.3.4 小麦汞高低积累品种根际分泌物差异
        4.3.5 根际土壤有机酸、微生物与小麦吸收转运汞的相关性研究
    4.4 小结
5 低镉且高微量元素积累小麦品种筛选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农田概况
        5.2.3 试验设计
        5.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5.2.5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镉积累能力差异
        5.3.2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镉积累能力稳定性研究
        5.3.3 高低镉积累品种籽粒微量元素浓度差异
        5.3.4 小麦籽粒镉浓度与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5.4 小结
6 不同镉/锌积累能力小麦品种根际细菌差异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设计与试验材料
        6.2.2 样品收集
        6.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6.2.4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镉/锌积累能力差异
        6.3.2 不同镉/锌积累能力小麦品种产量及生物量差异
        6.3.3 不同镉/锌积累能力小麦品种根际细菌多样性差异
        6.3.4 不同镉/锌积累能力小麦品种根际细菌结构差异
        6.3.5 不同镉/锌积累能力小麦品种根际细菌功能预测
    6.4 小结
7 小麦籽粒镉富集因子Meta分析
    7.1 前言
    7.2 数据搜集与分析
    7.3 结果与讨论
        7.3.1 小麦籽粒镉富集因子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
        7.3.2 不同土壤理化性质条件下小麦籽粒镉富集因子研究
    7.4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全文结论
    8.2 展望
图表目录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不同小麦品种锌吸收累积特性及其作用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锌与人体健康
        1.1.1 锌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
        1.1.2 锌的其他作用
    1.2 土壤中锌的作用
        1.2.1 土壤中锌的含量及分布规律
        1.2.2 土壤中锌的形态分布及其转化
        1.2.3 土壤中限制锌有效性的关键因子
    1.3 锌对植物的营养功能
        1.3.1 植物对锌的吸收、转运和累积
        1.3.2 锌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态
        1.3.3 锌在植物中的重要作用
    1.4 植物锌营养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1.5 植物锌营养遗传的分子机制
2 引言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 施锌对不同小麦品种锌营养吸收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3.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施锌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3.2.2 施锌对不同小麦品种锌含量和锌累积量分配比例的影响
        3.2.3 不同小麦品种锌效率的比较
    3.3 讨论
        3.3.1 施锌对不同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3.3.2 施锌对不同小麦锌效率和籽粒锌含量的影响
        3.3.3 施锌对不同小麦各营养器官锌累积分配比例的影响
    3.4 小结
4 低锌胁迫对两个小麦品种锌营养吸收及TaZIPs基因表达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试剂与仪器
        4.1.2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锌浓度对小麦幼苗干物质重的影响
        4.2.2 不同锌浓度对小麦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
        4.2.3 不同锌浓度对小麦幼苗体内锌含量及锌累积量的影响
        4.2.4 不同锌浓度对小麦幼苗中Cu、Fe、Mn元素含量的影响
        4.2.5 不同锌浓度对小麦幼苗中Zn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4.2.6 ZIP锌转运子在不同锌浓度水平的变化
    4.3 讨论
        4.3.1 供Zn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4.3.2 供Zn对小麦幼苗金属离子(Zn、Cu、Fe、Mn)吸收的影响
        4.3.3 供Zn对小麦幼苗各部位Zn亚细胞组分的影响
        4.3.4 供Zn对两个品种小麦各部位TaZIPs基因定量表达的影响
    4.4 小结
5 锌过量诱导两个小麦的生理、金属离子稳态及TaZIPs表达水平的变化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试剂与仪器
        5.1.2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锌过量对小麦幼苗干物质重的影响
        5.2.2 锌过量对小麦幼苗锌吸收的影响
        5.2.3 锌过量对小麦幼苗根系形态参数的影响
        5.2.4 锌过量对小麦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的影响
        5.2.5 锌过量对小麦幼苗MDA含量及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
        5.2.6 锌过量对小麦幼苗中Cu、Fe、Mn含量的影响
        5.2.7 锌过量对小麦幼苗TaZIPs基因表达的影响
    5.3 讨论
        5.3.1 锌过量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5.3.2 锌过量对小麦光合能力和抗氧化酶能力的影响
        5.3.3 锌过量对小麦幼苗金属离子(Zn、Cu、Fe、Mn)吸收的影响
        5.3.4 锌过量水平两种小麦幼苗TaZIPs基因定量表达的变化
    5.4 小结
6 小麦锌铁转运蛋白ZIP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RNA提取及实时荧光定量
        6.1.2 TaZIPs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6.2 结果分析
        6.2.1 TaZIPs基因在成熟期小麦各组织部位的表达
        6.2.2 TaZIPs基因在各种胁迫环境下的相对表达
    6.3 讨论
    6.4 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微量元素锌、镁与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
        2.1.1 糖尿病
        2.1.2 糖尿病肾病
    2.2 微量元素概况
        2.2.1 微量元素锌
        2.2.2 微量元素镁
    2.3 微量元素与糖尿病肾病
        2.3.1 微量元素锌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
        2.3.2 微量元素镁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
    2.4 总结与展望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临床资料
        3.2.1 一般临床资料
        3.2.2 eGFR计算
        3.2.3 诊断标准及分组
    3.3 研究方法
        3.3.1 标本采集
        3.3.2 生化检测
    3.4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各组患者微量元素锌、镁水平、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分析
        4.1.1 各组患者微量元素锌、镁水平、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比较
        4.1.2 微量元素锌、镁水平、其它危险因素与糖尿病肾病发病预测因子分析
    4.2 2型糖尿病与糖尿病肾病各亚组间微量元素锌、镁水平、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分析
    4.3 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元素锌、镁水平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4 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元素锌、镁水平与血清炎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微量元素锌与人体健康(摘要)(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水煎液对Zn2+、Fe2+、Cu2+络合能力评估的分析研究[D]. 王吉琳. 西北大学, 2021(12)
  • [2]生活状态和阶段、温度和饵料对养殖灰海马营养和功能性组分影响的研究[D]. 李雪玲.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3]东北地区老年人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相关性研究[D]. 孙威. 吉林大学, 2021(01)
  • [4]36岁儿童不同身高生长状况与血清微量营养素水平变化分析[D]. 毛艺璇. 沈阳医学院, 2021(10)
  • [5]阿弗他溃疡患者血清锌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分析[D]. 王紫莹.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6]富锌谷子锌肥底施合理用量试验研究[D]. 韩茜斐.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6)
  • [7]长牡蛎脂肪酸品质性状的遗传及分子解析[D]. 史瑞辉.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20
  • [8]重金属汞/镉低积累小麦品种筛选及根际微环境研究[D]. 刘娜. 山东大学, 2020
  • [9]不同小麦品种锌吸收累积特性及其作用机理[D]. 李广鑫.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6)
  • [10]微量元素锌、镁与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分析[D]. 冯佳楠.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微量元素锌与人类健康(摘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