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制冷机组余热回收技术在酒店的应用

中央空调制冷机组余热回收技术在酒店的应用

一、中央空调制冷机组废热回收技术在宾馆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董艳红[1](2020)在《制冷压缩机排气热回收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载冷剂间接制冷循环系统中,对制冷压缩机排气进行热回收,加热载冷剂进行融霜是间接冷库除霜的一项重要手段,其效果等同于直接制冷循环系统中的热气融霜,热氟融霜等。研究载冷剂从初始温度被加热到使用温度所需要的时间,以便于掌握进行除霜操作的最佳时机。采用热交换设备回收利用压缩机出口管路制冷剂过热蒸气在工业以及家用电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热回收设备的换热特性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在一定情况下,载冷剂间接制冷系统优于直接制冷循环系统,具体表现为:1)载冷剂间接制冷系统制冷剂的充注量较少;2)间接制冷系统仅有载冷剂进入冷库车间内进行常压循环,一定程度上保证食品、生产安全;3)载冷剂间接制冷系统在用电低峰期蓄冷,有效地进行了移峰填谷式蓄冷用冷,节约系统运行成本。此外,间接制冷系统载冷剂还可以直接回收制冷压缩机排气热对冷库进行融霜。冷凝热回收,即增加一台换热设备回收冷凝热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例如除霜工艺热水,制冷剂热蒸气加热水;除霜时热水直接喷洒在冷风机盘管上,常用于高温冷库,这种操作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在水资源极其缺乏的地区不适用,并且此操作存在库内温度波动大的危害。本文基于载冷剂间接冷库制冷系统,在进行了热回收技术相关分析计算,模拟与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间接制冷系统中暖液融霜的热回收装置,致力于研究载冷剂运行参数的变化对热回收性能的影响,构建的载冷剂热回收水箱,能实现单间冷库融霜用热量。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以一台额定制冷量为68kW的载冷剂间接制冷机组为对象,对其热回收水箱进行模拟和实验研究,首先设计并制造了为间接制冷系统进行暖液融霜操作的热回收水箱。根据冷库的性质、冷库热负荷,计算换热所需要的传热面积,结合各类换热器的特性,确定了拥有6个蛇形管且制冷剂均匀分配的内部换热结构,并且配备尺寸为1.5m×0.75m×0.75m的热回收水箱壳体。其次,分析热回收水箱在间接制冷系统的功能,建立热回收载冷剂水箱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调用相应的模型参数,求解流体中的温度场,耦合到层流界面,解决了三维流动在流入和流出管汇中的复杂问题。模拟了载冷剂水箱在静态加热和动态加热时的温度场,并且对蛇形管进行管道传热分析,静态加热将800L载冷剂从20°C加热到冷库融霜所需要的温度23°C需要10min。模拟动态加热载冷剂,当进口载冷剂冷负荷低于箱内载冷剂以及制冷剂提供的热负荷时,水箱换热效率随载冷剂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强,载冷剂与换热管换热效果随进口温度的增大而降低,换热平衡时温度较高。当水箱内载冷剂与进口温度达到平衡,进口低温载冷剂仅与制冷剂进行换热时,载冷剂温度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大而降低,当进口温度为10℃,载冷剂质量流量在2kg/s4kg/s时,较利于冷库的融霜。再次,基于载冷剂水箱的模拟性能,对载冷剂间接制冷系统的热回收水箱进行温度布点,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发现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的温度变化曲线基本一致,误差在1.3%以内,水箱内出现了载冷剂温度分层的现象,表现为上部温度高于水箱下部温度,进而验证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对后续换热管的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最后,对现有的热回收水箱进行优化设计,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内置换热管移到水箱下部,模拟结果显示新的热回收水箱内载冷剂加热较均匀。

饶顺[2](2020)在《翅片套管式冷凝热回收换热器开发设计》文中指出关于家用空调冷凝热回收利用的研究及应用众多,一致认为,使用空调冷凝热生产生活热水,能带来很大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现今,成熟运用的空调冷凝热回收技术一般都是多换热器系统,其结构相对较复杂、价格昂贵,多用于大型的空调系统,不适于家用空调。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翅片套管式空调冷凝热回收换热器,能同时实现风冷和对空调冷凝热进行回收。文中通过ANSYS-FLUENT软件对换热器在未进行热回收状态下传热管内部的温度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换热器内管中的流体温度随着夹层管中制冷剂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换热器传热管内管中的流体及内管结构不会减弱空气对夹层管内制冷剂的冷却效果。认为该换热器具有很高的可行性。文中结合相关经验公式,对全热回收与部分热回收状态下换热器的节能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发现,部分热回收时,随着内管中水速的增加,风速逐渐降低;全热回收时,制冷剂出口随着水速逐渐降低;两种热回收状态下,换热器均能生产出80℃以上的生活热水。因此,该热回收换热器具很高的实用价值。

柏友顺[3](2020)在《焓差试验室综合节能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空调产品的能耗日益增加。我国针对制冷空调产品提出了许多能效指标及节能要求,而这些措施都是针对其产品本身的,往往都忽视了制冷空调产品检测检验过程中的能耗要求。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制冷空调产品检测装置中用途最广、能耗最高的焓差试验室进行了节能改造,并通过搭建实验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研究。最后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焓差试验室的实例中,分析其节能效果。本文首先通过分析焓差试验室能耗状况,指出其存在落后、能耗高等不足,进而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案。一是采用末端阀件无级调节制冷系统以保护压缩机并实现工况快速化过渡;二是将焓差室一侧环境间所配置工况机运行时产生的冷凝热,回收利用到另一侧环境间,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并降低能耗。在此基础之上搭建了两套制冷系统末端阀件无级调节实验装置。通过与传统热力调节方式的对比实验,发现恒温变负荷情况下,电磁脉冲调节方式比传统热力调节方式工况响应时间缩短4.8%~9.1%,电子联调调节方式比传统热力调节方式工况响应时间缩短14.3%~23.3%;定负荷变温情况下,电磁脉冲调节方式比传统热力调节方式工况响应时间缩短10.0%~16.7%,电子联调调节方式比传统热力调节方式工况响应时间缩短16.0%~33.3%;在温度波动方面,两种情况下,电子联调调节方式出风温度稳定状态最大与最小值偏差也都明显小于其他两者,是性能最佳的无级调节方式。与此同时,本课题还搭建了氟侧和水侧两套冷凝热回收实验装置。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相同冷却水温条件下,氟侧热回收效率比水侧热回收更高,其全热回收量大于水侧20%左右;氟侧热回收的调节范围比水侧热回收更广,约为水侧热回收的1.73倍;引入热回收系统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会有所上升,尤其是在进行低温工况试验时,且氟侧热回收对应的压缩机排气温度升高的更快、更高,对压缩机的不利影响更大。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某企业搭建的节能型焓差试验室中,计算得出了该节能型焓差试验室每小时最大节约电量132.5k W·h,并估算了投资回收期大致需要半年时间。

陈攀[4](2019)在《热回收技术在光电子厂房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进入20世纪以来,工业化加快了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的加重。当前我国正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严峻的压力,但同时我国却充斥着大量浪费。据统计,我国的建筑与发达国家相比,单位面积能耗指标远高于发达国家,我国99%建筑都属于高能耗建筑。建筑领域能耗在我国总能耗一直占有较大比例。按照我国建筑业发展趋势和国际经验估算,我国的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在2020将高达35%。可见在我国节能工作中建筑节能是重点。随着我国工业制造4.0计划和智能制造的提出,高新工业技术将大力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工业建筑如雨后春笋版扩张。据统计,当前我国每年的建筑工程投资额中,工业建筑投资额的比重在一半以上。而据资料显示,工业建筑一直是高能耗建筑,工业能耗占比在我国总能源消耗比例近70%,而其中工业建筑的能耗占工业能耗的比重超过15%。可见工业建筑能耗巨大。但目前我国关于工业建筑的节能指导却较少,建筑领域的节能研究和规范制定大多集中在公共建筑。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绿色工业建筑,才能有效实现建筑节能。本文首先总结了工业建筑能耗大、废热多的能耗特点,接着以重庆某光电子厂房为例,针对光电子厂房的负荷特点、新风特点,提出了空调系统冷凝热回收、空压机余热回收、排风热回收三种热回收技术,以期通过研究这三种热回收技术在本项目的节能效益,来指导以光电子厂房为代表的工业建筑的节能减排。本文第一部分是空压机余热——空调冷凝热回收技术在光电子厂房的应用研究。通过监测平台和实测两种手段,监测光电子厂房单独供暖情况和联合供暖情况,得出:中温冷水热回收机组综合能效为7.63,远高于冷水机组国家一级能效6.30,节能效果显着;空压机余热——空调冷凝热回收供暖系统在光电子厂房运行稳定,能满足光电子厂房全年供暖需求,使用这套余热回收系统每年可节省3589.22吨标准煤,可节约559.1万元,并能实现减排CO2 8865.37吨/年,减排SO2 71.78吨/年,减排粉尘35.89吨/年。本文第二部分是排风热回收技术在光电子厂房的应用研究。首先给出排风热回收系统节能量计算方法,利用MATLAB建立排风热回收系统节能量的数学模型。接着划分空调系统功能时间段,提出4种排风热回收系统控制模式,并比较了4种排风热回收系统控制模式,得出最节能的排风热回收系统控制模式是模式4:带旁通且温度(或比焓)控制。然后再介绍常见的显热回收系统和全热回收系统,以及间接蒸发冷却+显热回收芯体的复合式热回收系统(简称间接蒸发热回收系统),并对这几种热回收系统做了比较分析,得出:从节能性和经济性而言,全热回收系统>间接蒸发热回收系统>显热回收系统。最后本文将项目地点考虑在不同气候区,分别研究了三种热回收系统在北京、重庆和广州三个典型城市的适用性,得出:就控制模式而言,在北京、重庆和广州三个城市采用全热回收系统采用带旁通且温度(或比焓)的控制策略运行,全年节能量最高,投资年限最短;就热回收系统形式而言,全热回收系统的节能性和经济性最好;就地区而言,在北京地区最适宜采用热回收系统。

孙鸿昌[5](2015)在《绿色建筑能源循环利用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我国建筑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非常巨大,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预计在2020年将接近40%。与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达到同样的室内舒适度所消耗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其2-3倍。因此,通过各种手段降低建筑能耗,对于节约建筑运行成本、减低能耗消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能源利用的整个过程来看,建筑能源优化的形式和方法可以分为能源源头的优化、能源输送过程的优化和能源利用末端的优化,例如洁净能源的利用、废热余热的回收利用、末端负荷合理预测和行为节能等。在我国大部分的建筑能源优化方案都是通过后期的节能改造工程来实现和完成的,从而带来了不合理建筑能耗的大量增加,同时也加大了节能改造工程的难度,减缓了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速度。因此如何在建筑的规划和设计阶段,从能源优化方案到设备选型、管线预留等各个方面进行设计以及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课题研究基于绿色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平台,通过对公共建筑中能源循环利用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大型机房节能子系统、电梯节能子系统、空调冷凝热回收子系统和机电设备末端节能控制子系统。系统设备层采用以ARM9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控制器实现对各子系统的监测和控制功能;网络层中系统通信服务器与智能控制器之间采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其中智能控制器采用GPRS方式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网络层中系统数据服务器采用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进行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存储;应用层以Web服务的形式存在,实现人机交互,以数据、图表、画面的形式分析和展示能源管理系统中各设备的节能效果,并可以对设备进行配置,设置其运行参数。课题研究从现实案例出发,切合实际设计工程,主要体现在建筑能源优化方案设计和施工环节上,旨在满足建筑物使用舒适度的基础上,实现最大限度的降低能耗总量,提高能效比,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和绿色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

张帅[6](2015)在《部分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的性能分析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能源的消耗,节能、环保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大约有43%70%的能源以废热的形式丢失,其中空调系统的冷凝热散热量比例极大。冷凝散热量可多达制冷量的1.151.3倍,这些释放到大气中的冷凝废热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加剧了温室效应,将这些热量回收用以生产热水,具有很高的节能价值。部分热回收风冷热泵系统是在原有的热泵空调系统中增设一套热回收装置,不需对原有系统做较大的改变即可提升系统的综合能效,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以一台额定制冷(热)量为45kW的部分热回收风冷热泵为对象进行实验和理论研究,分析样机在名义制冷(环境温度35℃/出水温度7℃)和名义制热(环境温度7℃/出水温度45℃)两种标准工况,保持使用侧和热回收侧水流量不变的条件,热回收器出水温度分别稳定在45℃/50℃要求范围内时,样机的制冷/制热运行参数和性能变化规律。样机主要分析参数指标包括:制冷量/制热量、热回收量、压缩机吸/排气压力、压缩机吸/排气温度、节流前后温度、COP等性能参数。结果表明,样机在名义制冷工况45℃热水出水时,随着冷却风量的减少,制冷COPA降低了0.32,与无回收时相比COPA变化-10.55%1.09%,综合COPW升高0.31。在50℃热水出水时,样机的COPA降低了0.25,与无回收时相比COPA降低3.64%12.73%,而综合COPW升高0.17。当出水温度由45℃上升到50℃并分别采用单双风机冷凝时,样机制冷COPA在2.44%4.68%范围内下降;样机在名义制热工况45℃和50℃出水时,随着出水温度的升高制热COPa也逐步提升,但制热COPa与无热回收时相比降低10.96%14.73%,50℃出水时制热COPa比45℃时的COPa提升4.42%。冬季热水效率COPr极低,出水温度50℃时的COPr与45℃时相比降低1015%,虽综合性能系数COPw有所下降,但COPw在45℃和50℃时分别高达3.28和3.09,远高于相应温度的COPa值2.49和2.60。综上所述可知,样机在名义制冷工况制冷COPA有所下降,但因系统对冷凝热的回收利用,样机综合性能系数COPW得到较大提升,远高于制冷COPA。样机在名义制冷工况的COPA达到国标GB19577-2004规定的制冷量≤50kW,COP≥2.4时,风冷机组额定能源效率等级的5级能效标准,能够满足风冷热泵机组在工程实践中的要求;样机在名义制热工况,可以在满足室内供暖时加热生产热水,样机制热量和制热COPa均有所下降,但综合性能系数COPw远高于相应温度的制热COPa,样机能源利用率有所提升。由上可知,因样机在原空调系统中增设一套热回收装置,从而提高了样机在名义制冷/制热工况的综合能效,具有一定的节能意义。

周子晴[7](2015)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冷凝热回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暖通空调系统作为酒店宾馆等公共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在运行过程中不仅能耗巨大,而且会产生大量排至外界环境的废热。当今社会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并不仅仅是因为能源资源量的匮乏,更存在着能源利用率低的原因。对于酒店宾馆等公共建筑,通常在需要供冷的同时也有着大量用以制取生活热水的供热需求。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对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冷凝热回收应用进行研究,论证利用冷凝热满足生活热水供热需求的合理性,探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冷凝热回收再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节能效益和环保效益。本文首先以中央空调系统制冷原理为基础明确了冷凝热的概念,探究了冷凝热的影响因素,论述了冷凝热应用的合理性及应用方式。然后,本文从地下水源水系统、热水温度和冷凝温度对冷凝热回收应用的影响、热水负荷与空调负荷的不同步性及系统综合性能系数四个方面对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冷凝热回收应用进行了分析。在前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空调负荷和热水负荷的模拟计算,本文确定了所依附工程实例的冷凝热回收应用方式,并以TRNSYS软件为平台对地下水源热泵冷凝热回收应用系统进行仿真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系统的冷凝热可以满足其生活热水的供热需求,且在加入冷凝热回收系统之后末端供冷系统依旧运行正常。另外,冷凝热回收系统的加入使得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向地下水的排热量相比较常规形式下减少了20%,有益于维持地下水环境的稳定平衡。最后,本文将采用冷凝热回收的热水供应系统同常规的电锅炉加热系统和燃气锅炉加热系统从经济性、节能性和环保性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冷凝热的回收再利用使得系统的年运行费用、年一次能源消耗量以及年污染物排放量都有大幅下降,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冷凝热回收应用有着显着地经济效益、节能效益以及环保效益。

周姣[8](2014)在《基于蒸汽压缩式热泵机组冷凝热回收的热水循环系统的技术性和经济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空调系统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其运行所产生的能耗也越来越大,推广空调节能技术势在必行。众所周知,处于夏季制冷工况的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冷水机组,它既提供给整个楼宇空调系统所需的冷负荷,又需要将冷凝器中产生的大量冷凝热排出,保持冷凝压力稳定。这部分冷凝热,其量值可达制冷量的1.15~1.3倍。一般情况下,这些冷凝热是通过循环冷却水系统直接排放到大气环境中,造成了能源浪费;同时,这些热量的散发又会导致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因此,能够将这部分冷凝热回收的新节能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冷凝热回收技术多是对夏季制冷工况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冬季制热工况。本文基于热力学建模机理和冷凝热回收技术,设计出一个与蒸汽压缩式热泵机组配套的热水循环系统。在夏季制冷工况,它能够充分回收蒸汽压缩式热泵机组运行所产生的冷凝热,用以制取温度适中的生活热水,储存于保温水箱中,满足楼宇用户的卫生、洗浴需求;在冬季制热工况,它吸收部分冷凝热后,在蒸发器中释放热量,使液态制冷剂汽化,满足热泵机组制热模式的运行需求,从而代替传统热泵机组配套的地下水源或者土壤源子系统。本文选取兰州市某宾馆的蒸汽压缩式热泵机组作为研究对象,为其设计了可回收冷凝热的热水循环系统。并通过热力学建模及仿真,对该热水循环系统进行了性能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应热水循环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对其组成和运行模式,进行了工作机理分析。2.根据研究目标,对该热水循环系统中的主要设备进行了选型和计算。3.对该热水循环系统的关键运行参数,如出水温度、进水温度、水箱内水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相应的参数逐时变化曲线。仿真结果表明,该热水系统在理论和技术上是可行的,表征系统的关键参数均能满足热泵机组制冷与制热工况的要求;且该系统能够吸收热泵机组运行所产生的冷凝热来制取楼宇用户所需求的生活热水,节约了能源的同时也降低了经济成本。4.基于费用年值法和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将该热水循环系统辅助的热泵机组与地下水源热泵机组进行了经济性比较,发现在初投资、费用年值和投资回收期这3个方面,前者均优于地下水源热泵机组。5.该热水循环系统在夏季可以回收冷凝热制取生活热水,不仅减少了冷凝热的排放,而且无需消耗加热生活热水所需的化石燃料。这直接降低了CO2的排放量,具有显着的节能和环保作用。

陈志昆,叶为学[9](2012)在《二个酒店中央空调热回收的节能实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南方商业建筑中,酒店等服务行业需要大量的生活热水。但这些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的废热回收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本文通过介绍厦门二个热回收机组在酒店中的应用实例,阐述实际运用热回收机组后的节能省支效果和经济价值。

陈华,黄耀坤,张瑜,史德福,吴爱侠,裴凤[10](2012)在《住宅空调冷凝热热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提出对空调冷凝热热回收系统进行了分类,并且分别从系统性能的影响因素、稳定运行的控制策略以及相变材料在冷凝热回收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总结回顾了住宅空调冷凝热热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提出进一步所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的方向。

二、中央空调制冷机组废热回收技术在宾馆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央空调制冷机组废热回收技术在宾馆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制冷压缩机排气热回收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能源合理利用以及节能工作的重要性
        1.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热回收技术的概述
        1.2.1 常见的热回收方式及分类
        1.2.2 热回收技术机理及特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换热器的模拟研究
        1.3.2 冷凝热回收的研究现状
        1.3.3 相变热回收的研究现状
        1.3.4 制冷压缩机排气热回收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热回收装置的设计
    2.1 系统简介
    2.2 热回收水箱的设计
        2.2.1 换热形式的选择
        2.2.2 换热面积的计算
        2.2.3 热回收水箱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热回收水箱数值模拟
    3.1 COMSOL仿真计算软件
    3.2 模型概述
        3.2.1 对建立数学模型的分析
        3.2.2 建立模型的方法
        3.2.3 蛇形管换热器
    3.3 数学计算
        3.3.1 静态加热数值计算
        3.3.2 动态加热数值计算
        3.3.3 蛇形管的动态方程
    3.4 划分网格
    3.5 模型参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冷压缩机排气热回收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机组
    4.2 实验系统
        4.2.1 实验参数测量装置
        4.2.2 实验数据采集装置
        4.2.3 测点的布置
    4.3 载冷剂水溶液制热量计算方法
    4.4 实验操作
    4.5 实验数据的数学处理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拟结果与实验对比分析
    5.1 静态加热分析
    5.2 动态加热分析
    5.3 优化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翅片套管式冷凝热回收换热器开发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现状
        1.1.2 建筑能耗
        1.1.3 空调冷凝热回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大型空调系统冷凝热回收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小型空调系统冷凝热回收技术研究现状
        1.2.3 冷凝热回收技术的分类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翅片套管式冷凝热回收换热器结构设计
    2.1 换热器结构设计
    2.2 具体工作原理
第3章 传热管内部温度场数值分析
    3.1 CFD介绍
        3.1.1 CFD发展
        3.1.2 基本理论
    3.2 物理几何模型的建立
    3.3 网格划分
        3.3.1 网格生成工具ICEM
        3.3.2 网格划分
    3.4 FLUENT数值求解
        3.4.1 ANSYS-FLUENT软件介绍
        3.4.2 FLUENT求解设置
    3.5 边界条件及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5.1 夏季制冷剂在换热器冷却时的温度分布曲线
        3.5.2 .冬季制冷剂在换热器内吸热时温度分布曲线
        3.5.3 内管中的流体及内管对制冷剂冷却的影响
第4章 节能性分析
    4.1 MATLAB软件介绍
    4.2 换热器传热过程理论
    4.3 结果及分析
        4.3.1 部分热回收分析
        4.3.2 全热回收分析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应用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学术成果
附录 B 换热理论计算MATLAB程序

(3)焓差试验室综合节能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焓差试验室节能技术现状及发展
        1.2.2 冷凝热回收现状及发展
    1.3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焓差试验室工作原理及节能方案
    2.1 焓差试验室组成及工作原理
        2.1.1 焓差试验室空气处理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1.2 焓差试验室水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1.3 焓差试验室试验工况要求
    2.2 焓差试验室高能耗原因分析
    2.3 制冷末端阀件无级调节系统
        2.3.1 电磁脉冲无级调节系统
        2.3.2 电子联调无级调节系统
    2.4 冷凝热回收系统
        2.4.1 氟侧直接热回收系统
        2.4.2 水侧间接热回收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级调节实验装置搭建与实验
    3.1 无级调节实验装置组成与介绍
    3.2 无级调节对比实验
        3.2.1 实验目的
        3.2.2 实验方案
        3.2.3 实验假设
        3.2.4 实验器材与设备
        3.2.5 实验方法与步骤
    3.3 无级调节实验结果分析
        3.3.1 恒温变负荷实验
        3.3.2 定负荷变温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回收实验装置搭建与实验
    4.1 热回收实验装置组成与介绍
    4.2 热回收对比实验
        4.2.1 实验目的
        4.2.2 实验方案
        4.2.3 实验假设
        4.2.4 实验器材与设备
        4.2.5 实验方法与步骤
    4.3 热回收实验结果分析
        4.3.1 全热回收实验
        4.3.2 变热回收量实验
        4.3.3 变工况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焓差试验室节能应用案例
    5.1 节能型焓差试验室应用案例
        5.1.1 焓差试验室技术规格要求
        5.1.2 焓差试验室设计
    5.2 节能效果分析
    5.3 投资回收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4)热回收技术在光电子厂房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工业建筑能耗现状
        1.1.2 光电子产业发展现状
        1.1.3 光电子厂房能耗现状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综述
        1.3.1 空调系统冷凝热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
        1.3.2 空压机余热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
        1.3.3 排风热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热回收技术简介
    2.1 空调系统冷凝热回收技术
        2.1.1 空调系统冷凝热回收原理
        2.1.2 空调系统冷凝热回收分类
    2.2 空压机余热回收技术
        2.2.1 空压机余热回收原理
        2.2.2 空压机常用冷却方式
    2.3 排风热回收技术
        2.3.1 热回收装置分类
        2.3.2 热回收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空压机余热及空调冷凝热利用
    3.1 光电子厂房介绍
    3.2 光电子厂房负荷特点分析
    3.3 空调系统简述及设备配置
    3.4 余热回收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3.4.1 余热回收系统运行策略
        3.4.2 余热回收系统运行情况
        3.4.3 余热回收系统节能潜力
    3.5 本章小结
4 排风热回收系统节能量数学模型
    4.1 光电子厂房新风负荷
    4.2 排风热回收对象介绍
    4.3 排风热回收系统节能量数学模型
        4.3.1 排风热回收系统回收的冷热量
        4.3.2 减少的冷源系统能耗
        4.3.3 减少的热源系统能耗
        4.3.4 减少的输配系统能耗
        4.3.5 增加的风机输送能耗
    4.4 本章小结
5 排风热回收系统控制模式研究
    5.1 空调功能时间段划分
    5.2 排风热回收系统控制模式
        5.2.1 模式1:不带旁通的控制
        5.2.2 模式2:过渡季旁通的控制
        5.2.3 模式3:过渡季和制冷季旁通的控制
        5.2.4 模式4:带旁通且温度(或比焓)控制
    5.3 控制模式分析
        5.3.1 显热回收系统
        5.3.2 全热回收系统
        5.3.3 间接蒸发热回收系统
    5.4 本章小结
6 排风热回收系统的节能效果研究
    6.1 排风热回收系统系统形式研究
        6.1.1 排风热回收系统节能性研究
        6.1.2 排风热回收系统经济性研究
    6.2 排风热回收系统的地区适应性研究
        6.2.1 典型城市气象参数介绍
        6.2.2 不同地区排风热回收系统的节能性
        6.2.3 不同地区排风热回收系统的经济性
    6.3 排风热回收系统临界点研究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部分代码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绿色建筑能源循环利用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机房专用空调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空调冷凝热回收系统的研究现状
        1.2.3 电梯系统节能控制的研究现状
        1.2.4 机电设备末端节能控制的研究现状
        1.2.5 绿色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机房专用空调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2.1 常规设计方案与优化设计背景
        2.1.1 大型机房散发废热量
        2.1.2 机房空调常规设计方案
    2.2 利用废热与新风的优化设计方法
        2.2.1 新风制冷与废热回收利用
        2.2.2 机房空调系统优化设计工况切换
    2.3 优化目标实现与控制方案设计
    2.4 工程设计实例优化分析
        2.4.1 工程概况
        2.4.2 传统设计方案
        2.4.3 机房设计优化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调冷凝热回收利用优化设计研究
    3.1 冷热源配置模式优化分析
    3.2 热回收利用方式优化分析与对比
        3.2.1 影响热回收因素分析
        3.2.2 间接式热回收利用方法
        3.2.3 部分冷凝热回收模式
        3.2.4 全部冷凝热回收模式
        3.2.5 部分和全部热回收模式对比分析
    3.3 某酒店建筑冷凝热回收系统设计分析
        3.3.1 工程概述
        3.3.2 空调能源配置
        3.3.3 热水系统设计流程分析
        3.3.4 系统设计建议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梯节能系统能源优化设计研究
    4.1 系统组成及介绍
        4.1.1 电梯系统组成
        4.1.2 电梯系统运行特点及节能分析
    4.2 电梯馈能技术设计方法研究
        4.2.1 电梯能量反馈原理分析
        4.2.2 工程实例分析与应用
    4.3 电梯能量回馈系统设计实现
        4.3.1 设备选型
        4.3.2 线路连接
        4.3.3 设备安装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机电设备末端控制系统能源优化设计研究
    5.1 系统整体架构
    5.2 系统节能控制策略分析与设计
    5.3 系统整体设计与实现
        5.3.1 系统组成
        5.3.2 系统主要模型的建立
    5.4 系统深化设计方案
        5.4.1 安装施工流程
        5.4.2 设备调试
        5.4.3 工程实例分析与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绿色建筑能源循环利用管理系统
    6.1 系统总体设计
    6.2 智能控制器
    6.3 数据及通信服务器
        6.3.1 数据格式设计
        6.3.2 基于TCP/IP的接口设计
        6.3.3 基于WCF的接口设计
    6.4 管理系统软件
    6.5 绿色建筑能源循环利用管理系统的实现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6)部分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的性能分析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冷凝热回收技术概述
        1.2.1 热回收技术分类
        1.2.2 国内外热回收技术研究现状
        1.2.3 热泵机组理论研究现状
        1.2.4 热回收技术存在问题和发展
        1.2.5 热回收技术在空调领域的应用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工作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研究工作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部分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节能特性及影响因素
    2.1 部分热回收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
    2.2 热回收节能原理和可行性分析
        2.2.1 热回收节能原理分析
        2.2.2 热回收节能可行性分析
    2.3 热回收系统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2.3.1 风冷热泵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2.3.2 风冷热泵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部分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实验系统
    3.1 环境模拟实验室
        3.1.1 环境模拟实验室性能
        3.1.2 环境模拟实验室测量参数
        3.1.3 环境模拟实验室测算方法
    3.2 热泵机组实验系统
        3.2.1 机组实验设备简介
        3.2.2 机组实验运行模式
        3.2.3 实验测试方法和布点
    3.3 核心部件选型与设计参数
        3.3.1 涡旋压缩机选型
        3.3.2 三种换热器设计选型
        3.3.3 机组其他辅助部件选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验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
    4.1 样机实验测试方案
    4.2 测试数据采集和处理
    4.3 名义制冷/制热工况性能研究
        4.3.1 样机在名义制冷工况下的实验性能分析
        4.3.2 样机在名义制热工况下的实验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工作展望
    5.1 结论与创新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冷凝热回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意义
        1.1.2 冷凝热回收的应用意义
    1.2 冷凝热回收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1.2.1 国外冷凝热回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1.2.2 国内冷凝热回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冷凝热回收应用概述
    2.1 空调系统制冷的基本原理
    2.2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
    2.3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冷凝热回收
        2.3.1 空调系统的冷凝热
        2.3.2 冷凝热的影响因素
        2.3.3 冷凝热回收的类型
        2.3.4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冷凝热回收的形式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冷凝热回收应用分析
    3.1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适用条件
    3.2 热水温度及冷凝温度对于冷凝热回收应用的影响
        3.2.1 热水温度
        3.2.2 冷凝温度
    3.3 热水负荷与空调负荷的不同步性分析
        3.3.1 生活热水用水规律
        3.3.2 热水负荷与空调负荷的不同步性
        3.3.3 蓄热装置设置
    3.4 地下水源热泵冷凝热应用系统的综合性能系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冷凝热回收应用仿真模拟
    4.1 工程概况
        4.1.1 建筑物概况
        4.1.2 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4.2 空调负荷与热水负荷模拟计算
        4.2.1 空调负荷模拟计算
        4.2.2 热水负荷模拟计算
        4.2.3 基于模拟计算结果的系统形式确定
    4.3 基于TRNSYS软件的系统模型的建立
        4.3.1 TRNSYS软件简介
        4.3.2 TRNSYS环境下系统模型的建立
        4.3.3 模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冷凝热回收应用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分析
    5.2 节能效益分析
        5.2.1 系统全年常规能源替代量
        5.2.2 三种热水制取方案能耗比较
    5.3 环保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8)基于蒸汽压缩式热泵机组冷凝热回收的热水循环系统的技术性和经济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国内外暖通空调设备的能源使用状况
        1.2.2 我国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降耗现状
        1.2.3 国内外空调系统的冷凝热回收技术综述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 热水循环系统的作用及其热力学建模
        1.3.2 热水循环系统的数值仿真及其性能分析
第2章 热水循环系统的工作机理及其热力学建模
    2.1 热泵技术的简介
    2.2 蒸汽压缩式热泵的工作原理
        2.2.1 制冷模式下蒸汽压缩式热泵的工作原理
        2.2.2 制热模式下蒸汽压缩式热泵的工作原理
    2.3 可回收冷凝热的热水循环系统的工作机理
        2.3.1 热水循环系统的工艺流程
        2.3.2 夏季制冷-制取生活热水模式
        2.3.3 冬季制热模式
        2.3.4 过渡季节制取生活热水模式
    2.4 可回收冷凝热的热水循环系统的热力学建模
        2.4.1 夏季空调模式下水箱进、出口水温的变化规律
        2.4.2 冬季空调模式下水箱进、出口水温的变化规律
        2.4.3 过渡季节模式下水箱进、出口水温的变化规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热水循环系统主要设备的选型计算
    3.1 蒸汽压缩式热泵机组的选型计算
        3.1.1 研究对象的空调冷负荷计算
        3.1.2 研究对象的空调热负荷计算
        3.1.3 蒸汽压缩式热泵机组的选型
    3.2 保温水箱的选型计算
    3.3 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
        3.3.1 板式换热器的特点
        3.3.2 板式换热器的确定
    3.4 辅助电加热器的选型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水循环系统关键工艺参数的数值仿真及其性能分析
    4.1 夏季空调模式下水箱进、出口水温的变化
        4.1.1 水箱进、出口水温的逐时变化曲线
        4.1.2 相应的热水循环系统的性能分析
    4.2 冬季空调模式下出口水温和水箱水温的变化
        4.2.1 无电加热时出口水温和水箱水温的逐时变化曲线
        4.2.2 有电加热时出口水温和水箱水温的逐时变化曲线
        4.2.3 生活热水系统中水箱水温的变化规律
        4.2.4 相应的热水循环系统的性能分析
    4.3 过渡季节空调模式下出口水温、水箱水温的变化
        4.3.1 水箱进、出口水温的变化曲线
        4.3.2 相应的热水循环系统的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热水循环系统的经济性和节能分析
    5.1 基于费用年值法的经济性比较
        5.1.1 费用年值法
        5.1.2 各方案初投资C_i比较分析
        5.1.3 各方案年运行费用C_k的比较分析
        5.1.4 各方案费用年值A_k比较分析
    5.2 方案的技术经济性评价分析
        5.2.1 静态投资回收期
        5.2.2 方案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的评价
    5.3 节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9)二个酒店中央空调热回收的节能实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导 言
2 热回收冷水机组
3 厦门艾美酒店空调、热水供应系统优化实例分析应用
    3.1 概述
    3.2 优化论证
        (1) 酒店客房生活热水需求量, 根据规范计算:
        (2) 客房热水需热总量:
        (3) 客房每日热水总耗热量:
        (4) 煤气热水锅炉每日能耗费用:
        (5) 煤气燃烧时CO2气体排放量 (煤气燃烧产生CO2量为2.66kg/m3) :
    3.3 优化选择
    3.4 优化方案与原设计方案初投资费用比较
    3.5 使用效果
4 厦门金宝大酒店空调设备改造热回收应用分析与使用效果
    4.1 概述
    4.2 改造节能分析
        (1) 改造初投资费用:
        A方案:
        B方案:
        (2) 生活热水运行成本:
    4.3 改造方案比较与选择
    4.4 使用及效果
5 结论

(10)住宅空调冷凝热热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空调冷凝热热回收系统的分类
    1.1 以空调冷凝热利用方法进行分类
    1.2 以热回收利用程度进行分类
    1.3 以热回收器和主冷凝器组合方式进行分类
    1.4 以连接方式进行分类
    1.5 以蓄热方式进行分类
    1.6 以冷凝热回收设备进行分类
2 住宅用空调冷凝热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
    2.1 蓄热工况下风冷冷凝器的开启对带热水供应的节能型家用空调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2 蓄热工况下室外环境温度, 风冷冷凝器风量对带热水供应的节能型家用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2.3 带热水供应的节能型家用空调系统稳定运行的控制策略
    2.4 相变蓄热在住宅空调冷凝热回收中的应用
3 结论

四、中央空调制冷机组废热回收技术在宾馆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制冷压缩机排气热回收的性能研究[D]. 董艳红. 天津商业大学, 2020(10)
  • [2]翅片套管式冷凝热回收换热器开发设计[D]. 饶顺.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3]焓差试验室综合节能技术应用研究[D]. 柏友顺.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4]热回收技术在光电子厂房的应用研究[D]. 陈攀. 重庆大学, 2019(01)
  • [5]绿色建筑能源循环利用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 孙鸿昌. 山东大学, 2015(04)
  • [6]部分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的性能分析和实验研究[D]. 张帅. 南昌大学, 2015(02)
  • [7]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冷凝热回收应用研究[D]. 周子晴. 合肥工业大学, 2015(05)
  • [8]基于蒸汽压缩式热泵机组冷凝热回收的热水循环系统的技术性和经济性研究[D]. 周姣. 兰州理工大学, 2014(10)
  • [9]二个酒店中央空调热回收的节能实例分析[J]. 陈志昆,叶为学. 制冷, 2012(02)
  • [10]住宅空调冷凝热热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陈华,黄耀坤,张瑜,史德福,吴爱侠,裴凤. 建筑节能, 2012(04)

标签:;  ;  ;  ;  ;  

中央空调制冷机组余热回收技术在酒店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