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水型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设节水型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建设节水型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论文文献综述)

杨鹏[1](2021)在《石羊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现阶段,石羊河流域逐渐成为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区域。在此,认清流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以问题解决为出发点,探索可行的石羊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势在必行。由此而展开论述,分析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重在提高区域内水资源利用率,关键在发掘经济社会调整的内在动力,有赖于系统化的流域管理制度,最终溯源点要落实到用水户初始水权上,以为很好地解决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逐步恢复区域内生态环境提供治理思路和解决建议。

吴颖[2](2020)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水资源管理研究 ——以温州市泰顺县为例》文中认为面临复杂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国探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理念。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水资源的缺口日益增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仍需进一步改革创新相应的管理体制机制。因此,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研究水资源管理,对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各项管理工作水平,切实扭转低效利用、过度开发的水资源形势,有效转变经济增长形式,促进经济社会与水资源、水环境的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以温州市泰顺县水资源管理为例,立足该县正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背景,通过文献研究法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关于水资源管理的研究现状,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水资源管理等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实地调研法、访谈法,系统掌握泰顺县水资源现状、水资源管理举措及成效。通过分析水资源管理现状,得出目前泰顺县水资源管理存在水资源行政管理仍有薄弱环节、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不高、水资源工程管理压力大、水资源经济管理不到位、节水管理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水资源行政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水资源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水资源经济管理手段单一、节水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五个方面。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公共参与有效决策模型理论,结合泰顺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泰顺县水资源管理的思路与对策:第一,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包括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集中协调的综合管理机制;第二,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水资源管理机制,提出健全价格杠杆机制、建立水资源工程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的建议;第三,立足区域特色,提出编制相配套的水文旅游资源专项规划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的建议;第四,落实制度、考核、科技、资金等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保障措施;第五,注重信息化建设,加快多部门互联互通和数据资源共享,同时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本次研究将研究范围延伸至县级行政区,丰富了地、县两级同步推进水资源管理的思路,也丰富了国内对泰顺这样的山区县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案例,同时也为促进泰顺县水资源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对策,为提高同类山区县水资源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张欣莹[3](2020)在《西安城市水系演变分析及模拟调控》文中指出城市水系是城市空间的重要构成基础,承担了防洪排涝、供水水源、水体自净、生境营造、文化承载、旅游景观、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主导了城市的规划布局,推动和促进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恶化、水面率下降、水景观特色丧失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与水系的关系愈加紧张。因此,如何协调城水关系,使得两者之间能够和谐共进,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以西安城市水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自然、人工水系演化历程进行系统梳理,构建了不同时期的城市水系功能体系,并依此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通过对城市水系演变的驱动因素识别与定量分析,明确了城市发展为主导因素。基于VAR-Km模型探索城市水系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效应,并得到了两者的适宜性评估结果。在此基础上,采用SD模型对城市水系与城市发展进行模拟预测,筛选出了城水协同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策略。本研究能够为城市水系的规划和治理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古代及现代的城市水系功能体系,并分析了其演变的时空特征。在系统梳理古今西安城市水系演变历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时期城市水系特点,结合城市水系功能体系,开展了城市水系演变的时空特征分析。在时间上,选取适宜的权重计算方法,得到各时期城市水系功能指标值的变化趋势;在空间上,运用重心测度法,将指标值与空间坐标结合,得到对应的重心转移路径及速率。(2)识别了城市水系演变的驱动因素,并进行了驱动力计算及变化趋势分析,筛选出城市发展是城市水系演变的主导因素。将驱动因素分为气候水文、城市发展及突发灾害3个类型,与城市水系相结合,进行相关关系、变化趋势与周期性分析。运用Correl函数得出各因素与城市水系功能指标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进行驱动力值计算,得到驱动力的大小排序。再通过各因素在不同时期的驱动力变化特征分析,得到了城市发展是当前及未来城市水系演变的主导因素。(3)分析了现代城市水系与主导驱动因素之间的互动效应,并评估了两者之间的适宜性等级。将VAR模型与K-means法相结合,通过Grange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得到城市水系与城市发展的动态关系。将算得数值进行聚类等级划分与判别,得到了城水之间的适宜性评估结果。(4)构建了城市水系与城市发展SD模型,比选出适宜的城水发展方案,并提出调控策略。依据城水发展适宜性评估结论,分析了相关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并建立了城市水系与城市发展的SD模型。针对不同侧重点,设定常规发展、水系维护、实力优先及城水协同4个情景方案,通过仿真和合理性比选,确定了城水协同方案为优选方案。依据城水协同方案的仿真结果,结合西安城水发展现状及相关规划要求,提出了西安城水发展的调控策略及各子系统的调控方案。

袁开文[4](2020)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研究 ——以青海省民和县中央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水是生存之本,万物之本。当前,世界人口密度的持续增加与水资源的低效利用导致水资源严重匮乏。同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现有土地的多度开发与利用,致使城市绿化面积越来越少。为了响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节水型城市绿地应运而生。因此本论文选择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节水型城市绿地为研究重点,基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稀缺、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分析该地区城市绿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及实际案例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基于此,本论文以青海省民和县中央公园的规划设计为例,针对场地内部特殊的土地现状对该区域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态条件、场地现状等综合分析,总结现存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雨水收集为导向,构建绿地节水体系;合理配置耐旱植物,丰富植物多样性;功能丰富,多样化满足休憩”的设计策略。首先,通过GIS平台计算设计场地的汇水区域和面积,进一步得出该场地可收集的雨水量,基于此数据确定该场地内的调蓄区分布及面积。在对场地内的湟水河可能引发的雨洪问题进行防洪设计,打造集防洪蓄水和亲水休闲于一体的复式河流断面。其次,合理配置耐旱植物群落,注重植被的季节性和颜色变化,打造多季节丰富的植物景观。在最大化满足节水的同时兼顾其美观性和经济价值。最后,通过对民和县社会人文以及游客需求的了解,在设计场地内植入丰富的功能活动体检空间,打造节水型园林和综合性中央公园有机融合的城市空间。本论文基于文献综述与具体的案例研究为将来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建设节水型城市绿地提供一些参考价值和实践经验。

张文慧[5](2020)在《基于节水型绿地营建的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潍坊市大于河郊野公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水资源消耗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现象日益严重,一系列水问题也随之而来,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桎梏。与此同时,人们的游憩需求以及“回归自然”的渴望日益增长,城市生态环境急需改造与保护。基于以上背景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生态与人文问题,对国内外郊野公园及节水型绿地相关理论及实践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可借鉴理念和现我国郊野公园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节水型郊野公园规划设计方法。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山东省潍坊大于河郊野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打造以低强度开发为基础,低耗水景观打造为核心,游客功能需求为导向,多元郊野风光展示为特色,打造集生态涵养、体验科普、休闲游憩为一体的郊野公园。在保护为主、适当开发的原则下,利用GIS技术对场地内各类地理人文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充分利用现状汇水条件及当地的自然降雨特征,对自然降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利用,实现“景观用水零输入”。结合节水型植物、乡土树种以及各类集雨工程措施的运用,高效配置利用水资源。在满足生态节约的规划设计原则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解各类人群的多样性使用需求,针对性的规划设计各类景观及活动功能,在集约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满足居民的游憩需求。节水型郊野公园的高度集约性建设在保留郊野地带的景观特色、利用乡土植物、环保材料以及低密度的人工景观打造近自然式郊野景观,带来不同于城市绿地的野趣体验的同时,对我国城市可持续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栗欣如[6](2020)在《中国水利绿色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水利是社会、经济和生态连接的重要纽带,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老问题交织,水利绿色发展和水安全受到不同程度地威胁。因此,破解水利发展困境,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迫在眉睫。从绿色发展视角审视水利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水利绿色发展理论,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借助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空间冷热点分析和空间面板Tobit模型等方法,在构建水利绿色发展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明确了水利绿色发展定量化测算方法,揭示了2010-2017年中国水利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剖析了区域水利绿色发展影响因素差异,探讨了中国水利绿色发展的机制和路径选择。主要进展与结论如下:(1)阐明了水利绿色发展内涵特征,构建了水利绿色发展理论框架。在梳理文献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水利绿色发展的内涵。以“开发-利用-效益-监管”为主线总结了水利绿色发展的“五化”内涵特征,即水资源合理化开发、高效化利用、水利生态化输出、人文化效益和常规化监管。在此基础上,基于耦合协调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构建了水利绿色发展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维度和输入-响应-输出维度双维度关联的分析框架。(2)提出了水利绿色发展维度关联指标评价矩阵,构建了水利绿色发展测算模型。基于水利绿色发展的“五化”核心内涵和双维度关联关系,将水利发展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提炼了能表征经济-社会-生态维度和输入-响应-输出维度信息及其关联关系的17项综合指标,建立了水利绿色发展双维度关联指标评价矩阵。借鉴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水利绿色发展的双维度关联特性,构建了水利绿色发展定量测算模型,用以测度水利绿色发展指数,来表征区域水利绿色发展水平。(3)中国水利绿色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且空间分布呈现东高西低格局。2010-2017年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水利绿色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平均增率为16.1%。中国水利绿色发展水平始终呈现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的态势。研究期内中国水利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全局莫兰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中国水利绿色发展冷热点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和湖北一直处于热点区,新疆、青海、西藏一直处于冷点区。(4)知识动机和资源动机对水利绿色发展的影响作用存在区域差异性。教育程度在东部地区对水利绿色发展呈现正向作用,在中部和西部呈现负向影响;科技创新因素在东部和西部产生正向作用,在中部作用方向为负。人均水资源量仅在中部地区产生了正向作用。控制变量废水中COD排放强度在东、中、西部地区对水利绿色发展均产生负向作用,说明环境规制对水利绿色发展具有稳定的推动作用。其余控制变量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作用有所差异,促进水利绿色发展的方式应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施策。(5)建立了水利绿色发展实现机制,提出了水利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水利绿色发展的实现需要水资源合理化开发机制、高效化利用机制、生态化输出机制、人文化效益机制和常规化监管机制的耦合交互。在此基础上,提出水利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加强水利绿色发展理念的政策引导和文化塑造,强化绿色发展意识导向;通过提高绿色创新技术,推进水资源绿色循环发展;明确利益相关者责任,综合考虑诉求,实施共同参与管理策略。完善水资源绿色发展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综合管理保障体制。主要创新点:(1)构建了水利绿色发展的理论框架,提出水利绿色发展水平双维度定量评估方法。(2)提出了省域尺度的中国水利绿色发展时空差异和演变特征。(3)揭示了水利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性。

令彦强[7](2020)在《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依照《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全社会要广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将节水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乌鲁木齐市当前水资源短缺,属于严重缺水型城市,水资源的缺乏已经影响到当地的社会发展,城市节约用水势在必行。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运用政府管制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协同治理理论,在对国内外关于城市节水管理的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首先,对乌鲁木齐市节水的管理的现状做了具体描述,第一是国内总体节水情况;第二是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分布状况,主要包括乌鲁木齐市的水资源、供水和用水概况;第三是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城市节水管理的政策法规依据、管理体制、制度规范、队伍建设、宣传举措和资金保障。第四是乌鲁木齐市在城市节水管理上取得的成效,具体包括乌鲁木齐市综合节水情况、工业节水情况、生活节水情况和环境生态节水情况。其次,在对管理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找出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存在问题主要有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公众节水宣传不到位。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县区级缺乏独立的节水管理机构、市场参与节水管理的动力不足、节水管理的资金保障不足、管理措施未落到实处、社会公众缺乏节水意识等几个方面。最后,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加强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的对策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节水管理体制,提升管理队伍能力;第二,健全节水管理制度,提高产品市场准入门槛;第三,建立有序市场体系、引进水权交易竞争机制;第四,推动节水科技创新,推进节水新模式;第五,加大节水资金投入,改造基础设施;第六,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建立公众参与平台。通过以上研究,以期望能对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上提供显示参考,使节水管理更为有效,促使水资源能得到更为合理的使用,保障乌鲁木齐市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吴垠蕤[8](2019)在《我国节水型城市建设中的节水管理体制研究 ——以阜阳市为例》文中提出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市。阜阳市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极为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节水型城市是缓解阜阳市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要手段,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目前,有关阜阳市节水型城市建设的资料还很缺乏,政府如何通过体制建设引导全社会节约用水的研究也少之又少。本文结合实际对阜阳市节水型城市建设中的节水管理体制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首先,从涉水法律法规建设、水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机制、节水资金管理制度、水价机制、节水日常管理制度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阜阳市现行节水管理体制。接着,又从工作体制、法律制度、市场机制三个层面剖析了阜阳市节水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为:分割管理造成体制性障碍;涉水法律法规不健全;水价杠杆作用发挥不充分;节水激励机制不健全;水权市场不成熟;缺乏社会资本吸引机制等。阜阳市节水体制存在诸多问题的现状不单单是某一个短板造成的,本文认为,是由于不先进的水资源配置观念、不科学的行政管理模式、不健全的政府管理机制、不成熟的水市场体系、不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了目前这一局面。在深入了解了阜阳市节水管理体制的现状之后,本文利用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对阜阳市节水管理体制的优化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本文认为,水资源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和稀缺资源,为保证其使用效率,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应当充分利用市场的优势进行配置。同时,为防止“公地悲剧”的发生,又不能完全放任市场对水资源进行配置。因此,本文认为,节水管理最主要的手段应是完善以水资源特许使用权为核心的水权市场交易体系。政府在此过程中,应积极转变职能,做好“掌舵者”和“服务者”的角色。除此之外,本文还提出了构建节水信息化体系、探索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促进长效机制的建议。本文以阜阳市的节水管理体制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节水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问题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目前阜阳市乃至我国节水体制的优化方向建议。本文认为,水资源由于其公共产品的属性,其配置既不能是完全的行政行为,也不能是完全市场化的行为,它最佳的方案是在准市场的调控下来支配。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的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孙蕾[9](201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及理论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的繁荣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并提出到2020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但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诸多发展问题,一些重大基本问题有待深入解决,这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全面梳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以往成果和研究不足的基础上,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和文献研究法,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力求在研究视角和观点上有所创新。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在理论层面有利于回应“工业文明”生产方式,有利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理论的发展,有利于探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在实践层面能够发挥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作用,能够促进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文明实践提供有效借鉴。具体而言,论文内容除绪论和结语外,正文分为五章。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研究的结构及创新点。第一章,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探讨了关于生态文明概念的由来、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的特征、生态文明建设的代表性理论、生态文明相关概念的内涵及联系。通过从不同角度理解生态文明内涵、对生态文明相关概念的内涵及联系的阐述,明确了本研究内容和其他相关理论内容的区别所在。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思想资源。论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我国传统文化渊源和西方理论中生态文明思想三个角度,阐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思想渊源,如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列宁生态文明思想和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儒家生态思想、道家生态思想和佛教生态思想等等。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产生的实践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在实践历史基础上,历经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迎来飞跃的阶段,取得了初步成就,如国土空间开发初具规模,格局错落有序;资源节约工作初显成效,减排能力有所提升;环保顶层设计初具雏形,保护能力有所增强;环保宣传力度有所加大,环保意识有所加强;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公众参与力度增强;社会转型阶段性告捷,环保目标更加明确;生态求美文化逐步深化,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各要素之间的矛盾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与法律体制机制之间的矛盾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与个人价值观、意识的矛盾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政治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论文根据取得的初步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系统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建设的必要性。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基本内容。包括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走文明发展道路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基本内容。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发展应响应“建设美丽中国”,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突出“中国特色”,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蕴含中国政治想象,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发挥导向作用,指导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集百家之所长,推动生态发展战略转型。在结语部分,除了总结论文的大致思路和基本观点外,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应当进一步深化和研究的几个问题。

徐妍[10](2019)在《山东省龙口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及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水是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人口数量大规模增加,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短缺问题,水资源匮乏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行之策,是有效解决当前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必经之路。2001年,国家批准设立张掖市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之后建立节水型社会被加入《水法》,至2014年水利部召开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节水型社会建设成为了“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水型社会建设正在全面展开,2017年,龙口市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申请。本文选取2016年为现状年,2020年为规划年,对龙口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及规划年进行评价研究,在参照水利部门出台的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试行规章的基础上,制定了适合龙口市发展现状的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龙口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出了创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本文在已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50多个指标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23个指标。结合龙口市城市发展的特点构建了包括综合、节水管理、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五个一级指标和人均GDP、工业用水重复率、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等23个二级指标。(2)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根据计算结果可知一级指标中生产用水指标和综合指标权重最大、其次是节水管理指标和生态用水指标,生活用水指标最小。二级指标中,万元GDP用水量、节水投入保障、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等所占权重比较大。由此可见提高生产用水效率,减少用水定额,废水达标排放及增加节水工程投入是创建节水型社会的重点。(3)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别对龙口市现状2016年和规划2020水平年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模糊综合评价中最大隶属度原则计算结果来看,2016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表户、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级为良好,说明其相关工作开展效果较好,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法规和城市污水回用等级为中,说明工作开展不到位,需找出不足,分析原因,并提出有效措施。从总评价结果来看,龙口市2016年节水型社会建设整体上发展均衡,处于中等建设阶段,到2020年将发展至良好阶段。

二、建设节水型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设节水型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石羊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资源性缺水严重,用水效率持续低下
    1.2 水源区无序开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1.3 水资源未得到优化配置,水环境生态形式持续恶化
    1.4 水污染形势严峻,严重影响民众生产生活用水
2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
3 石羊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探讨
    3.1 构建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重在提高区域内水资源利用率
    3.2 构建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关键在发掘经济社会调整的内动力
    3.3 构建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最终溯源点要落实到用水户初始水权上
4 结语

(2)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水资源管理研究 ——以温州市泰顺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研究进展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对既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1.4.1 研究视角的创新
        1.4.2 研究内容的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节水型社会建设
        2.1.2 水资源
        2.1.3 水资源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2.2.3 公众参与有效决策模型理论
第三章 泰顺县水资源管理现状
    3.1 泰顺县水资源现状
        3.1.1 水资源概况
        3.1.2 地下水资源基本情况
        3.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2 水资源管理措施及成效
        3.2.1 完善政策机制建设
        3.2.2 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3.2.3 严格用水总量控制
        3.2.4 注重用水效率提升
        3.2.5 全面推进行业节水工作
        3.2.6 常态落实水资源保护工作
第四章 泰顺县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水资源行政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4.1.1 涉水管理部门多,职能重叠
        4.1.2 各部门综合协调管理能力弱
    4.2 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不高
        4.2.1 工程性缺水、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
        4.2.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4.3 水资源工程管理压力大
        4.3.1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
        4.3.2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有待提升
    4.4 水资源经济管理不到位
        4.4.1 农村水费征收标准偏低
        4.4.2 水费收缴率不高
    4.5 节水管理工作成效不明显
        4.5.1 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
        4.5.2 公众节水意识淡薄
第五章 泰顺县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5.1 水资源行政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
        5.1.1 水资源管理队伍力量不足
        5.1.2 水资源管理政策体系不健全
    5.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
        5.2.1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5.2.2 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有待扩大
    5.3 水资源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
        5.3.1 水资源工程管理投入不足
        5.3.2 农村水利设施管理基础薄弱
    5.4 水资源经济管理手段单一
        5.4.1 市场投入动力不足
        5.4.2 公众参与决策不足
    5.5 节水管理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
        5.5.1 政府引导不够,行业用水结构有待完善
        5.5.2 政府宣传不够,群众有偿用水意识淡薄
第六章 泰顺县水资源管理对策建议
    6.1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6.1.1 完善集中协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机制
        6.1.2 健全水资源管理政策法规体系
    6.2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6.2.1 健全价格杠杆机制
        6.2.2 建立水资源工程委托—代理激励机制
    6.3 配套水资源规划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
        6.3.1 以时尚体育小镇为依托充分挖掘水文化体育旅游资源
        6.3.2 以氡泉小镇为依托充分挖掘泉水旅游资源
        6.3.3 适当开发利用水工程旅游资源
    6.4 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措施
        6.4.1 加强地下水保护、鼓励非常规水利用
        6.4.2 完善考核评估程序
        6.4.3 强化节水科技支撑
        6.4.4 扩大投融资渠道
    6.5 注重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6.5.1 加快多部门互联互通和数据资源共享
        6.5.2 注重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西安城市水系演变分析及模拟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城市水系领域文献分析
        1.2.2 城市水系演化特征及发展规律研究现状
        1.2.3 城市水系发展驱动机制及城水关系研究现状
        1.2.4 城水系统论与模拟调控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范围
        1.3.3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2 西安城市水系概况及演变历程
    2.1 研究区域及城市水系概况
        2.1.1 研究区域概况
        2.1.2 水资源量与水质
        2.1.3 水系主体工程
        2.1.4 水系附属工程
    2.2 城市水系演变的环境基底
        2.2.1 水系发育的地形地貌
        2.2.2 水系发育的水资源禀赋
        2.2.3 历史进程中的城水关系变化
    2.3 古代城市水系演变历程
        2.3.1 自然河系变迁
        2.3.2 人工渠系建设
        2.3.3 湖泊池沼演变
    2.4 现代城市水系变化历程
        2.4.1 建国后的城市水系发展
        2.4.2 近30 年城市水系发展
        2.4.3 城市水系规划设计进展
    2.5 本章小结
3 西安城市水系功能体系及时空演化特征
    3.1 城市水系功能指标体系
        3.1.1 古代城市水系功能体系
        3.1.2 现代城市水系功能体系
    3.2 城市水系演变的时间特征
        3.2.1 研究方法引入
        3.2.2 古代城市水系时间变化特征
        3.2.3 现代城市水系时间变化特征
    3.3 城市水系演变的空间特征
        3.3.1 研究方法引入
        3.3.2 古代城市水系空间变化特征
        3.3.3 现代城市水系空间变化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西安城市水系演变的驱动因素分析
    4.1 驱动机制分析与因素识别
        4.1.1 城市水系演变的驱动机制
        4.1.2 城市水系演变的驱动因素识别
    4.2 驱动因素相关性分析
        4.2.1 气候水文
        4.2.2 城市发展
        4.2.3 突发灾害
    4.3 驱动力定量分析
        4.3.1 驱动力计算
        4.3.2 各时期驱动力变化
        4.3.3 各因素驱动力变化
    4.4 本章小结
5 西安城市水系与城市发展的关联效应及适宜性评估
    5.1 VAR-Km模型介绍与指标选取
    5.2 关联模型建立与计算
        5.2.1 模型建立与检验
        5.2.2 Granger因果检验
        5.2.3 脉冲响应计算
        5.2.4 方差分解计算
    5.3 城水发展适宜性评估
        5.3.1 等级计算
        5.3.2 等级判别
        5.3.3 结论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SD模型的西安城市水系与城市发展模拟预测
    6.1 模型设计框架
        6.1.1 SD建模方法
        6.1.2 模型设计思路
    6.2 仿真模型设计与检验
        6.2.1 模型参数设定
        6.2.2 模型流图与方程
        6.2.3 模型检验
        6.2.4 模型运行
    6.3 调控方案优选
        6.3.1 调控方案设计
        6.3.2 方案模拟结果
        6.3.3 方案比选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西安城市水系与城市协同发展调控策略
    7.1 调控策略设计思路
    7.2 城市社会经济与发展规模调控
        7.2.1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7.2.2 加强城水发展的空间耦合度
        7.2.3 实现水经济市场全域覆盖
    7.3 水源供给调控
        7.3.1 强化秦岭生态腹地水源涵养
        7.3.2 建立峪口水源工程
        7.3.3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7.4 生态环境调控
        7.4.1 构建水系统循环自净模式
        7.4.2 推广城区水污染实时治理模式
        7.4.3 建立适宜的自然-人工空间尺度
    7.5 景观格局调控
        7.5.1 营造适宜的水域景观
        7.5.2 适度恢复河系历史规模
        7.5.3 强化湖池历史文化展示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附表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研究 ——以青海省民和县中央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3.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
        1.4.1.文献研究法
        1.4.2.理论研究法
        1.4.3.实例例证法
        1.4.4.实地调研法
    1.5.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阐述及研究进展
    2.1.干旱半干旱地区
        2.1.1.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定义
        2.1.2.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布
        2.1.3.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城市特征
    2.2.节水型城市绿地
        2.2.1.节水型城市绿地的定义
        2.2.2.节水型城市绿地的产生背景
        2.2.3.节水型城市绿地的内涵
    2.3.国内外节水型城市绿地的研究进展
        2.3.1. 国外节水型城市绿地的研究进展
        2.3.2. 国内节水型城市绿地的理论研究及现状
3. 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型城市绿地的认识
    3.1.基于节水型城市绿地相关理论研究
        3.1.1.节水型社会建设
        3.1.2.低影响开发理论
        3.1.3.景观生态学理论
        3.1.4.可持续发展理论
    3.2.基于节水型城市绿地相关技术研究
        3.2.1.节水型城市绿地的技术规范及标准
        3.2.2.节水型城市绿地的系统规划
        3.2.3.节水型城市绿地的用水水源研究
        3.2.4.节水型园林绿地植物的水利用率
    3.3.目前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绿地存在的问题
    3.4.建设节水型城市绿地的措施
        3.4.1.重视园林绿地水系规划
        3.4.2.调整种植结构
        3.4.3.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优化植物配置
        3.4.4.加强管理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的节水意识
    3.5.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型城市绿地的发展目标
4. 相关案例研究
    4.1.雨水收集利用策略:宾夕法尼亚大学—休梅克绿地
        4.1.1.项目概况
        4.1.2.设计策略
        4.1.3.借鉴意义
    4.2.雨洪管理:金华燕尾洲公园
        4.2.1.项目概况
        4.2.2.设计策略
        4.2.3.借鉴意义
    4.3.可持续生态景观:印度卢平研究中心景观设计
        4.3.1.项目概况
        4.3.2.设计策略
        4.3.3.借鉴意义
    4.4.干旱半干旱地区园林水景设计:乌鲁木齐小绿谷水景公园坡地设计
        4.4.1.项目概况
        4.4.2.设计策略
        4.4.3.借鉴意义
    4.5.生态修复:抱坡岭公园
        4.5.1.项目概况
        4.5.2.设计策略
        4.5.3.借鉴意义
    4.6.空间利用Bentway公共空间
        4.6.1.项目概况
        4.6.2.设计策略
        4.6.3.借鉴意义
5. 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策略
    5.1.设计原则
        5.1.1.资源节约型原则
        5.1.2.科学设计型原则
        5.1.3.体系完善型原则
    5.2.基于节水的绿地保护与修护
        5.2.1.植被保护和利用
        5.2.2.绿地土壤修复
    5.3.节水型城市绿地水系统设计策略
        5.3.1.雨水利用策略
        5.3.2.再生水利用
        5.3.3.绿地节水灌溉设施
        5.3.4.土壤保水措施
    5.4.节水型城市绿地树种规划与种植设计
        5.4.1.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
        5.4.2.合理选择耐旱植物群落
        5.4.3.植物需水计算与控制
    5.5.节水型城市绿地铺装设计策略
        5.5.1.铺装材料与绿地节水的关系
        5.5.2.透水铺装的类型和特性
6. 青海省民和县中央公园规划设计方案研究
    6.1.背景概况
        6.1.1.地理环境
        6.1.2.气候条件
        6.1.3.水文条件
        6.1.4.土壤条件
        6.1.5.社会人文条件
    6.2.项目概况
        6.2.1.区位分析
        6.2.2.上位规划解读
        6.2.3.现状分析
        6.2.4.SWOT分析
    6.3.设计方案流程图
    6.4.设计理念及目标
    6.5.设计策略
        6.5.1.以雨水收集为导向,构建绿地节水系统
        6.5.2.合理配置耐旱植物,丰富植物群落
        6.5.3.功能丰富,多样化满足休憩
    6.6.总体规划设计
        6.6.1.总体景观结构
        6.6.2.分区景观详细规划设计
    6.7.水系统设计专项
        6.7.1.雨水收集利用设计
        6.7.2.防洪设计
        6.7.3.生态驳岸设计
        6.7.4.生态水净化系统
        6.7.5.节水型灌溉设施设计
    6.8.植物景观设计专项
        6.8.1.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6.8.2.绿化植被选择
    6.9.其他设计专项
        6.9.1.竖向设计专项
        6.9.2.交通设计专项
        6.9.3.山体修复设计专项
        6.9.4.灰空间设计专项
        6.9.5.服务设施专项
        6.9.6.标识系统专项
        6.9.7.节事活动策划专项
    6.10.用地平衡表
7.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导师简介
致谢
图纸附录

(5)基于节水型绿地营建的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潍坊市大于河郊野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水资源现状与形势
        1.1.2 城乡统筹发展下的郊野公园建设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郊野公园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
    2.1 郊野公园理论研究
        2.1.1 郊野公园的产生背景
        2.1.2 郊野公园的定义
        2.1.3 郊野公园的特征
        2.1.4 郊野公园的类型
        2.1.5 郊野公园的功能
    2.2 郊野公园发展概况及实践研究
        2.2.1 国外郊野公园发展概况及实践研究
        2.2.2 国内郊野公园发展概况及实践研究
    2.3 我国郊野公园现状问题探讨
        2.3.1 开发建设不集约生态环境遭破坏
        2.3.2 功能景观单一缺乏郊野性和趣味性
        2.3.3 管理运营不当费水现象严重
3 节水型绿地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
    3.1 节水型绿地理论研究
        3.1.1 我国节水型绿地的产生背景
        3.1.2 节水型绿地规划设计方法
    3.2 节水型绿地发展概况及实践研究
        3.2.1 国外节水型绿地发展概况及实践研究
        3.2.2 国内节水型绿地发展概况及实践研究
4 节水型绿地及郊野公园相关案例研究
    4.1 曼谷都市森林公园
        4.1.1 项目简介
        4.1.2 项目特色
        4.1.3 借鉴意义
    4.2 上海嘉北郊野公园
        4.2.1 项目简介
        4.2.2 项目特色
        4.2.3 借鉴意义
    4.3 香港船湾郊野公园
        4.3.1 项目简介
        4.3.2 项目特色
        4.3.3 借鉴意义
    4.4 曼谷Escape景观
        4.4.1 项目简介
        4.4.2 项目特色
        4.4.3 借鉴意义
    4.5 英国沃金厄姆区丁顿牧场郊野公园
        4.5.1 项目简介
        4.5.2 项目特色
    4.6 墨尔本皇家公园
        4.6.1 项目简介
        4.6.2 项目特色
        4.6.3 借鉴意义
5 潍坊大于河节水型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5.1 背景概况
        5.1.1 自然资源概况
        5.1.2 人文资源概况
    5.2 项目概况
        5.2.1 区位分析
        5.2.2 上位规划
        5.2.3 现状分析
        5.2.4 总结
    5.3 设计理念
        5.3.1 设计目标
        5.3.2 设计原则
    5.4 设计策略
        5.4.1 生态优先,低强度合理开发利用
        5.4.2 节水为重,实现景观用水零输入
        5.4.3 功能优化,塑造多样化游憩体验
        5.4.4 特色突出,展示多季节郊野风貌
    5.5 总体规划
        5.5.1 规划结构
        5.5.2 规划功能分区介绍
    5.6 专项设计
        5.6.1 竖向设计专项
        5.6.2 水系设计专项
        5.6.3 植物设计专项
        5.6.4 道路交通专项
        5.6.5 服务设施专项
        5.6.6 标识体系专项
        5.6.7 节事科普专项
        5.6.8 用地平衡
6 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导师简介
致谢
附件

(6)中国水利绿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我国水利发展基本态势
        1.1.2 提出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研究进展
        2.1.1 研究现状
        2.1.2 研究进展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循环经济理论
        2.2.4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第三章 水利绿色发展理论分析框架
    3.1 水利绿色发展定义及相关概念辨析
        3.1.1 水利的概念
        3.1.2 水利绿色发展的概念
        3.1.3 相关概念辨析
    3.2 水利绿色发展特征
    3.3 水利绿色发展的内涵
        3.3.1 合理化开发
        3.3.2 高效化利用
        3.3.3 生态化输出
        3.3.4 人文化效益
        3.3.5 常规化监管
    3.4 水利绿色发展双维度解析
        3.4.1 经济-社会-生态维度
        3.4.2 输入-响应-输出维度
        3.4.3 水利绿色发展双维度关联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水利绿色发展指标构建与评价
    4.1 基于双维度关联的水利绿色发展评价方法构建
        4.1.1 评价指标体系
        4.1.2 数据来源
    4.2 水利绿色发展指数模型构建
        4.2.1 权重的确定
        4.2.2 模型构建
    4.3 中国水利绿色发展指数
        4.3.1 水利绿色发展的分系统综合发展指数
        4.3.2 水利绿色发展分维度指数
        4.3.3 水利绿色发展水平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水利绿色发展时空格局演变
    5.1 水利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演变
        5.1.2 双维度空间分布格局
        5.1.3 水利绿色发展指数空间分布特征
    5.2 水利绿色发展水平总体空间异质演变
        5.2.1 研究方法
        5.2.2 总体空间异质性
        5.2.3 空间热点演变特征
    5.3 中国水利绿色发展空间分异主控因子分析
        5.3.1 主控因子识别方法
        5.3.2 子系统层主控因子
        5.3.3 指标层主控因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利绿色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1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6.1.1 变量选取及研究争论
        6.1.2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6.1.3 模型介绍
    6.2 东部地区水利绿色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6.2.1 模型选择
        6.2.2 实证结果分析
    6.3 中部地区水利绿色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6.3.1 模型选择
        6.3.2 实证结果分析
    6.4 西部地区水利绿色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6.4.1 模型选择
        6.4.2 实证结果分析
    6.5 三大区域水利绿色发展影响因素比较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水利绿色发展机制与路径选择
    7.1 水利绿色发展机制理论思路和逻辑
    7.2 水利绿色发展机制构成
        7.2.1 合理化开发机制
        7.2.2 高效化利用机制
        7.2.3 生态化输出机制
        7.2.4 人文化效益机制
        7.2.5 常规化监管机制
    7.3 水利绿色发展实现机制的运行机理
    7.4 中国水利绿色发展路径选择
        7.4.1 绿色发展意识导向:加强水利绿色发展理念的政策引导和文化塑造
        7.4.2 创新科学技术驱动:加强水利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水资源绿色循环发展
        7.4.3 利益相关者共建:构建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享共建策略
        7.4.4 综合管理体制保障:完善水资源绿色发展管理制度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阐释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节约用水
        2.1.2 城市节水
        2.1.3 节水管理
        2.1.4 节水型城市
        2.1.5 城市节水指标
    2.2 基础理论
        2.2.1 政府管制理论
        2.2.2 协同治理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加强城市节水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2.3.1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2.3.2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2.3.3 深化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
第3章 乌鲁木齐市节水管理现状
    3.1 全国总体节水状况
        3.1.1 农业节水情况
        3.1.2 工业节水情况
        3.1.3 城镇节水情况
    3.2 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分布状况
        3.2.1 乌鲁木齐市水资源总量
        3.2.2 乌鲁木齐市地下水量
        3.2.3 乌鲁木齐市地表水量
        3.2.4 乌鲁木齐市供水情况
        3.2.5 乌鲁木齐市用水情况
    3.3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基本情况
        3.3.1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的政策法规依据
        3.3.2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的管理体制
        3.3.3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的制度规范
        3.3.4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的队伍建设
        3.3.5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的宣传举措
        3.3.6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的资金保障
    3.4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取得的成效
        3.4.1 综合节水取得显着成效
        3.4.2 工业节水发展潜力较大
        3.4.3 生活节水管理不断加强
        3.4.4 环境生态节水稳中向好
第4章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4.1.2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4.1.3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4.1.4 公众节水宣传不到位
    4.2 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县区级缺乏独立的节水管理机构
        4.2.2 市场参与节水管理的动力不足
        4.2.3 节水管理的资金保障不足
        4.2.4 节水管理措施未落到实处
        4.2.5 社会公众缺乏节水意识
第5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5.1 上海市节水管理经验
        5.1.1 水务管理一体化
        5.1.2 注重节水宣传工作
    5.2 银川市节水管理经验
        5.2.1 推进水权转换和水权交易
        5.2.2 落实资金保障
    5.3 以色列节水管理经验
        5.3.1 严格处罚用水超标
        5.3.2 重视应用先进技术
    5.4 新加坡节水管理经验
        5.4.1 实施水效标识计划
        5.4.2 强制安装节水设备
    5.5 启示
第6章 加强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节水管理体制,提升管理队伍能力
        6.1.1 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6.1.2 建立统一的节水管理机构,加强节约用水工作
        6.1.3 增加和培训节水管理人员
    6.2 健全节水管理制度,提高产品市场准入门槛
        6.2.1 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6.2.2 完善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6.2.3 全面推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和用水、节水评估制度
        6.2.4 强化节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6.3 建立有序市场体系,引进水权交易竞争机制
        6.3.1 建立节水市场体系
        6.3.2 建立水权交易市场机制
    6.4 推动节水科技革新,推进节水新模式
        6.4.1 加大节水新技术的应用
        6.4.2 重视发展合同节水新模式
    6.5 加大节水资金投入,改造基础设施
        6.5.1 扩大投融资渠道
        6.5.2 加大对节水基础设施的改造
    6.6 加强节水宣传工作,建立公众参与平台
        6.6.1 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
        6.6.2 组建全社会参与的节水管理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我国节水型城市建设中的节水管理体制研究 ——以阜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节水型城市
        2.1.2 水资源特许使用权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三章 我国节水型城市建设中的节水管理体制的现状——以阜阳市为例
    3.1 阜阳市区域概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2 社会经济概况
        3.1.3 供用水现状
    3.2 阜阳市节水管理体制的现状
        3.2.1 法律法规
        3.2.2 行政执法
        3.2.3 资金管理
        3.2.4 水价机制
        3.2.5 制度建设
第四章 我国节水型城市建设中的节水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阜阳市为例
    4.1 阜阳市节水型城市建设中节水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4.1.1 工作体制层面
        4.1.2 法律制度层面
        4.1.3 市场机制层面
    4.2 阜阳市节水型城市建设中节水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不先进的水资源配置观念
        4.2.2 不科学的行政管理模式
        4.2.3 不健全的政府管理机制
        4.2.4 不成熟的水市场体系
        4.2.5 不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
第五章 我国节水型城市建设中的节水管理体制的优化对策及建议——以阜阳市为例
    5.1 完善以水资源特许使用权为基础的水权交易市场体系
        5.1.1 加强水权交易市场法规建设
        5.1.2 创新行政监管机制
        5.1.3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5.1.4 制定合理水价
        5.1.5 探索水资源特许使用的相关制度
    5.2 推动政府转变职能,强调服务和引领作用
        5.2.1 明确政府在节水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5.2.2 发挥政府政务公开制度的优势
        5.2.3 加强节水相关理论技术研究投入
        5.2.4 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5.3 探索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促进长效机制
        5.3.1 拓宽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管网建设途径
        5.3.2 制定合理再生水价格
        5.3.3 完善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政策法规
        5.3.4 加强宣传教育
    5.4 构建节水信息化体系
        5.4.1 节水系统信息化
        5.4.2 排水系统信息化
        5.4.3 水环境生态系统信息化
        5.4.4 节水宣传信息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创新点摘要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依据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
        (三)研究的实践价值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
        (二)系统研究的方法
        (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四、论文的结构及创新点
        (一)论文的基本结构
        (二)论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
    一、生态文明概念的由来
    二、生态文明的内涵
        (一)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角度理解生态文明
        (二)从人类社会形态组成角度理解生态文明
        (三)从生态文明组成角度理解生态文明
        (四)从生态文明所涉及的对象间关系角度理解生态文明
        (五)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理解生态文明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特征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特征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代表性理论
        (一)“五力模型”设想
        (二)注重理念说
        (三)生态主导说
        (四)机制构建说
    五、生态文明相关概念的内涵及联系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思想资源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
        (二)列宁生态文明思想
        (三)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
    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一)儒家生态思想
        (二)道家生态思想
        (三)佛教生态思想
    三、西方理论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一)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二)生物中心主义理论
        (三)生态中心主义理论
        (四)生态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产生的实践背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探索
        (一)实践历史依据
        (二)实践探索阶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就
        (一)国土空间开发初具规模,城市格局错落有序
        (二)资源节约工作初显成效,减排能力有所提升
        (三)环保顶层设计初具雏形,保护能力有所增强
        (四)环保宣传力度有所加大,环保意识有所加强
        (五)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公众参与力度增强
        (六)社会转型阶段性告捷,环保目标更加明确
        (七)生态求美文化逐步深化,制度体系加快形成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各要素之间的矛盾问题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法律体制机制之间的矛盾问题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个人价值观、意识的矛盾问题
        (四)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政治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一)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二)建设美丽中国
    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科学规划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前提
        (二)树立科学的生态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保障
        (三)完善生态法律制度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制度保障
        (四)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行为保障
    三、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二)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参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坚持绿色发展之路
        (四)坚持循环发展之路
        (五)坚持低碳发展之路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两型社会”背景下的空间格局
        (二)“两型社会”背景下的产业结构
        (三)“两型社会”背景下的生产方式
        (四)“两型社会”背景下的生活方式
    五、坚持走文明发展道路
        (一)走实现人类全面发展之路
        (二)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之路
        (三)走延伸人类文明发展之路
        (四)走科学总结历史教训之路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发展方向
    一、响应“建设美丽中国”,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一)弘扬生态求美文化,将求美精神渗透到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中
        (二)发挥生态文化内聚力,形成并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二、突出“中国特色”,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一)传承我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精髓
        (二)破解生态发展难题,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三、蕴含中国政治想象,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蕴含中国的政治想象,保持理论活力
        (二)破除僵化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三)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作用
    四、发挥导向作用,指导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一)理论要发挥科学树立生态价值观和生态道德观的导向作用
        (二)理论要发挥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导向作用
        (三)理论要发挥提升全民生态消费意识水平的导向作用
    五、坚持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借鉴国外先进生态建设理论是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借鉴国外先进生态建设理论是克服生态弊端的有效方法
        (三)具有全球视野,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六、集百家之所长,推动生态发展战略转型
        (一)吸收交叉学科理论研究成果,及时解决新问题
        (二)科学总结经验,发挥推动生态与发展战略转型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山东省龙口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节水型社会含义及目标
        1.4.1 节水的基本概念
        1.4.2 节水型社会内涵
        1.4.3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
    1.5 创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水文气象
        2.1.3 河网水系
        2.1.4 经济社会概况
        2.1.5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2.2 研究方法
        2.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2.2 评价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龙口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和任务
        3.1.1 总体目标
        3.1.2 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任务
    3.2 龙口市节水型社会综合评价
        3.2.1 层次分析法评价
        3.2.2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
        3.2.3 结果比较
4 讨论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 评价方法的分析
    4.3 评价结果讨论
    4.4 研究展望
    4.5 建议与措施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四、建设节水型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 [1]石羊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探讨[J]. 杨鹏.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05)
  • [2]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水资源管理研究 ——以温州市泰顺县为例[D]. 吴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4)
  • [3]西安城市水系演变分析及模拟调控[D]. 张欣莹.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4]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研究 ——以青海省民和县中央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D]. 袁开文.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5]基于节水型绿地营建的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潍坊市大于河郊野公园为例[D]. 张文慧.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6]中国水利绿色发展研究[D]. 栗欣如.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7]乌鲁木齐市城市节水管理研究[D]. 令彦强. 新疆大学, 2020(07)
  • [8]我国节水型城市建设中的节水管理体制研究 ——以阜阳市为例[D]. 吴垠蕤.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3)
  •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D]. 孙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1)
  • [10]山东省龙口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及评价研究[D]. 徐妍.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建设节水型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