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三水”梨的淡季栽培技术总结

无公害“三水”梨的淡季栽培技术总结

一、无公害“三水”梨反季节栽培技术总结(论文文献综述)

沈皓明[1](2021)在《泰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 ——以姜堰区桥头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香菇(Lentinusedodes)营养丰富、口感适宜,药食同源,营养价值极高,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粮争地的特点,是一种高产高效栽培作物;属木腐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以及少量矿物盐类和维生素,大多数树木均可用于种植香菇。我国香菇栽培约有千年历史,自古以来是闽浙山区的特产,山区优良的气候环境和大量的菇木资源为香菇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姜堰区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河网区,菇木资源短缺,市场上的香菇主要来自福建、浙江等地区,价格高,供需矛盾突出。1995年,姜堰区引进、吸收转化闽浙山区香菇栽培经验,成功利用本地资源丰富的胡桑枝条栽培香菇,在此基础上,持续选育香菇新品种、完善栽培技术、建设成品深加工生产线、主动提升管理水平,以点带面,助推泰州市形成了特色食用菌产业。2018年,泰州市菇业总产量达25880吨,其中姜堰区菇业产量达3350吨,产值达4856万元,鲜香菇1930吨、干香菇1420吨。桥头镇是姜堰区菇业主产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香菇种植面积达1300亩,建立有千亩香菇产业园,以及江苏省最大的香菇生产与交易基地。探究桥头镇香菇产业发展模式,对提升区域性香菇生产水平、加快高效农业发展、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提高农民纯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季节和生产场所,香菇栽培细分为层架栽培模式、林下栽培模式、覆土栽培模式、半覆土栽培模式等,栽培技术经历了砍花法栽培、段木栽培和木屑栽培3个阶段。香菇栽培需要选择优质菌种,配置培养基料时注意碳氢比,灭菌要及时、充分。香菇是低温和变温结实性的菇类,需要温差刺激才能结实,生长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风顺畅,无杂菌感染和鼠害、虫害。香菇采摘后及时出售,干制时合理控制好烘干温度和时间。姜堰区桥头镇香菇产业发展呈现园区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特点,园区内龙头企业为菇农统一购置菌种和原料,统一市场销售,订单生产面积达1100亩,投入2000多万元购置菌棒制作流水线及冷藏保鲜库,可实现年制作菌棒800万袋。创立了“苏福”品牌,主持修订了泰州市无公害香菇标准化生产规程,每年培训菇农1500人次。改善了菇农年龄结构,45周岁及以下青壮年占比达30%,经济效益明显,种植香菇亩均纯收益23950元,远超传统稻麦种植收益1155元,科技含量增强,安全高效生产技术和周年栽培技术分别获得省、市农业推广奖项,获得各项专利、认证20多项。桥头香菇在取得上述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产业粗放程度高、产品价值链条短、营销方式不完善、服务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香菇生产仍处在初级加工阶段,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小,无延伸产业链,销售渠道较为传统,易造成产品滞压,市场竞争力不强,基层从事香菇专业人才断档等,影响了桥头香菇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桥头镇香菇产业优化发展策略为:优化提升香菇生产技术,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反季节香菇栽培比例,推广香菇—芋头轮作的栽培模式,拓展香菇精深加工业务,提高香菇干制储藏技术,实现废弃菌棒的综合利用,强化行政服务保障工作,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等。

申蕾[2](2020)在《中国都市农业简史》文中研究指明在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好城市与农业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都市农业作为一种新农业,在国外有着极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而我国都市农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从国外引进,随着不断的发展,在北京、深圳和上海已经有适合本地区特点的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由于我国都市农业起步较晚,目前学术界大部分是从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现状以及问题探讨的角度去谈论都市农业,而仅有少部分是从农业史的角度出发谈论都市农业,研究传统时期的城市与农业关系的更是很少,没有形成从中国城市与农业的方向来谈论的一部体系。因此,本研究将从城市与农业的关系出发,探寻了先秦直至明清时期的发展状况,先秦时期出现的畿服制指出了后世农业的专业化区域的雏形,西汉隋唐时期都市园圃业快速发展,尤其是《齐民要术》中的园圃业为我们展现了具体的发展情况,宋元时期“市”、“坊”界限被打破,城市经济更加繁荣,明清时期大量市镇的出现使城市与农业的关系更加紧密。同时探讨了我国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制约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我国对三农问题始终十分重视,而党的十九大更是提出了乡村振兴,都市现代农业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典型“三农”事业形态,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在都市现代农业领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恰逢其时。德国的屠能圈理论为我国都市农业的梳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这个理论的影响下,我们能够认为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是从负郭之田,到城郊农业再到都市农业一步步走过来的。研究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史能够对我国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城郊发展研究》明确提出了“城郊农业”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的专业化使城郊形成了有特色的商品型农业,它依托城市,以城市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就近安排的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商品性农业。城郊农业是包含在都市农业范围之内的,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与农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依据。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研究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综述,并重点阐释现代都市农业研究的有关理论基础,为后文的研究作铺垫。第二章介绍先秦时期负郭田的发展;第三章介绍秦汉隋唐时期园圃业的兴盛,尤以《齐民要术》中园圃的发展为代表,同时叙述了汉唐时期为都城供应粮食的关中农业的发展情况,从水利、耕作技术和耕作方式等方面做了介绍;第四章介绍宋元时期城市与农业发展的情况,主要从城市、农村和《清明上河图》中看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第五章介绍明清时期城郊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最重要的农业的商品性生产;第六章介绍中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情况。

王志丹[3](2014)在《中国甜瓜产业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甜瓜作为世界重要的瓜果之一,具有栽培周期较短、投入产出比较高、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显着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经济的瓜果作物,栽培甜瓜已经成为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广大农民快速实现增收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本论文通过从生产与供给、消费与需求、流通与贸易等方面对中国甜瓜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探讨当前中国甜瓜产业的发展规律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今后中国甜瓜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决策依据。中国的甜瓜生产总体上呈平稳发展的态势,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比较优势。从中国甜瓜生产的省域分布情况来看,2012年甜瓜产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区依次为:新疆、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其中,仅河南、山东、新疆三个省区的甜瓜产量就占到全国甜瓜总产量的45.48%;从中国甜瓜种植主产区域发展情况来看,以山东、河南为代表的华北栽培地区的规模优势正在逐步突显,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甜瓜主产区。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栽培地区的甜瓜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甜瓜主产区。通过对2010-2012年中国18个甜瓜生产省区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显示,中国甜瓜总体生产效率较高,但生产投入上存在结构性、区域性投入过剩问题;通过对全国19个甜瓜生产省区市的瓜农生产行为分析结果显示,瓜农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种植面积、生产方式、务农人口数、家庭年收入以及所属的经济地区都会对不同类型的甜瓜栽培种植技术需求程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的甜瓜消费水平不断上升,但地区间消费差异较大。通过对北京、辽宁、河南三个地区的城镇居民甜瓜消费行为的分析,在甜瓜的选购频率、选购渠道、消费量、消费偏好、消费满意度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利用Logit模型对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收入水平等因素会对消费者选购甜瓜行为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中国的甜瓜市场流通体系尚不完善,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偏弱。目前中国的甜瓜市场流通现代化水平偏低、市场流通主体规模较小、市场流通环节过多等依然是制约中国甜瓜市场流通发展的突出问题。虽然近来年中国的甜瓜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但是贸易总体规模还比较小,以出口贸易为主的单向贸易特征明显,出口目标市场过于集中。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生产技术支撑不足、产业组织化程度偏低、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竞争力较低等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中国甜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基于以上研究,本论文主要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逐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发展无公害生产,加快采后处理和加工技术研发,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加强政府和市场引导,加快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充分调动瓜农的生产积极性;努力提升甜瓜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推进甜瓜品牌建设,积极开拓甜瓜销售流通的新模式,提高甜瓜产品的市场流通效率,完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中国甜瓜的市场竞争力。

庄园园[4](2013)在《广东省揭西县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选择广东省揭西县作为研究区域,把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着眼点放到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发展上,以此来解决农业产业化起步阶段的推动问题。首先,本文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方法,讨论了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背景。其次,对特色种植业产业化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即特色种植业产业化是基于资源配置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和传统农业改造理论提出,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依托当地独特优势,通过有效的配置现有的农业生产要素来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能发挥资源配置最优、能形成规模优势、区别于传统农业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在总结讨论了特色种植业产业化的基本概念、发展类型等理论基础上,阐述我国和主要西方国家的特色种植业产业的现状,揭示了特色种植业发展过程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发展规律及生产集约化、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栽培设施化、技术和产品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对揭西县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和若干启示。同时,在阐述揭西县特色种植业产业化的特点基础上,进一步对揭西县发展特色种植业产业化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SWOT分析。最后,针对揭西县发展特色种植业产业化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揭西县特色种植业产业化的资源如何进行系统规划、产品如何定位进行分析和提出对策建议,提出揭西县发展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必须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完善政策保障、统筹区位布局和特色农业产品等。

祖钰博[5](2013)在《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以贵阳为例》文中认为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但同时面临农民素质低、基础设施差、经济贫困、技术落后、生态脆弱等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对于促进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现代生态农业体系,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西部地区要实现生态建设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协调发展,必须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立足地区资源优势,坚定不移的走生态农业的农业发展之路。本文在进一步凝炼生态农业定义与内涵的基础上,从思想起源上追溯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通过理论分析与发展实践剖析,对西部地区贵州省贵阳市农业资源、环境及生态农业建设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其发展优势和劣势,总结提炼其生态农业发展思路和制度体系,突出其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探讨并初步提出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并得出了最终的结论。本文共分为十一章,第一章、第二章论述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生态农业的相关理论研究,第三章——第五章分析贵阳市农业发展的概况以及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第六章为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现实评价,第七章分析制约贵阳市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因素,第八章——第十章论述贵阳市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架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第十一章得出的结论及建议。

石菁,车卓[6](2012)在《甘肃省河西地区塑料大棚韭菜反季节无公害栽培技术》文中认为甘肃省河西地区常年韭菜种植面积约2800.14hm2,塑料大棚韭菜反季节无公害生产已成为当地城郊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本文通过试验、示范、总结了河西地区冬季气温极植低达-28℃,且1-2月平均气温-10℃条件下,塑料大棚韭菜反季节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董子恒[7](2012)在《日光温室冬春季长豆角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是鲁中地区重要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地日光温室栽培蔬菜不断发展,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现将其日光温室生产无公害长豆角的技术总结如下。1试验地条件与棚室结构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和庄镇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鲁中山区,年平均气温为12.5℃,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2.8℃,极端最低温度为-14℃,7月份最热,极端最

林勇,王新,朱绍辉,林琴,王朋[8](2009)在《徐州市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指出徐州市经济林面积约占有林地面积的50%,综述了徐州市经济林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经济林持续高效优质生产提供指导。

黄可[9](2007)在《中南地区农业生态模式述评》文中指出介绍了中南地区概况及该地区适宜发展的主要生态农业模式。

由海霞[10](2007)在《设施黄瓜不同种植模式的环境效应及其化感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设施蔬菜的发展,连作障碍已成为一些地区设施蔬菜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设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农产品安全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针对不同地区和设施条件,开展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和克服途径的研究是实现设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选择设施蔬菜中栽培面积较大,且易发生连作障碍的黄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连作0 a、1 a、4 a和8 a共4种连作年限和翻青玉米—黄瓜、番茄—黄瓜、豇豆—黄瓜、豆角—黄瓜、油菜—黄瓜、翻青黑豆—黄瓜和休闲—黄瓜共7种不同前茬轮作模式对日光温室土壤环境及黄瓜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以揭示温室黄瓜连作的土壤环境效应及其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变化规律,探明土壤恶化和产生连作障碍的主导因子和连作障碍的形成机制,来明确不同前茬作物对克服连作障碍的作用机理和确定黄瓜种植的最适宜前茬作物。同时选择玉米、番茄、豇豆、豆角、油菜、黑豆、黄瓜、小麦、小白菜和南瓜10种作物开展了黄瓜化感作用的研究,从化感作用角度揭示黄瓜连作障碍产生的机理和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溶液的交互作用机理,来确定黄瓜的适宜前茬作物。试验结果表明:1、黄瓜连作使土壤呼吸强度降低,土壤细菌和真菌增加而放线菌减少,微生物总量略有上升而其种群相对结构稳定。随连作年限增加,土壤细菌呈先升后降趋势,土壤放线菌变化不显着,而土壤真菌直线显着上升。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呈显着的先升后降趋势,蔗糖酶活性对连作年限反应不显着,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连作效应显着而呈先降后升趋势。土壤全N、全P、有效P、速效K和有机质含量及土壤有效态Fe、Zn和Cu含量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明显积累,有效Mn无显着变化,但出现了以P素积累最为突出、有机质和N素积累次之,而速效K积累最小的养分积累不平衡现象,且连作土壤的电导率和盐离子浓度提高而土壤pH值降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趋于酸化和盐渍化。同时,黄瓜连作对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保护酶活性、株高、叶数、根数及植株干物质等生理和农艺性状均有抑制作用,连作黄瓜的产量降低,果实品质变劣。4 a以上连作年限土壤的真菌数量显着增加而土壤呼吸显着降低,土壤养分失衡更趋明显,土壤电导率值过高而超过了黄瓜生长的临界值,加之土壤有效锰含量有降低趋势,土壤生物学环境恶化,黄瓜生理特性、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下降,连作障碍现象发生,不宜再连作黄瓜。2、翻青玉米—黄瓜、番茄—黄瓜、豇豆—黄瓜、豆角—黄瓜、油菜—黄瓜、翻青黑豆—黄瓜6种不同作物轮作模式与前茬休闲相比,其土壤微生物类群总数、土壤细菌数、土壤呼吸强度和土壤pH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N、P、K,有效态Mn、Zn和Cu的含量及土壤电导率均降低,而土壤真菌、放线菌和土壤有效Fe有增有减。6种前茬作物中,玉米和豇豆能明显降低土壤真菌数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土壤电导率,显着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而对土壤有效钾、有机质及有效锰含量的作用不明显,且能增加土壤pH值和明显提高黄瓜单叶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保护酶活性,黄瓜植株农艺性状协调而黄瓜产量高,果实品质优,是黄瓜最适宜的轮作作物;其次休闲和豆角也可以作为黄瓜前茬,而番茄和油菜能增加土壤真菌数量而抑制土壤放线菌和土壤有效Mn、Zn和Cu的积累,且显着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黑豆和番茄能明显降低黄瓜光合速率和叶片保护酶活性,植株农艺性状不好,产量不高,果实品质变劣,所以番茄最不宜作为黄瓜前茬作物,其次为黑豆和油菜。3、黄瓜根系分泌物溶液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自毒作用随着黄瓜幼苗培养茬次的增加而增强,且主要通过降低培养介质pH值和硝态氮含量,提高电导率和盐离子浓度来抑制黄瓜幼苗根系生长;连续培养黄瓜幼苗3茬以上的培养介质即出现连作障碍而不适宜继续培养黄瓜。4、各作物幼苗的培养均显着提高培养介质pH值,但南瓜、豆角、黑豆、黄瓜和小麦幼苗显着提高培养溶液电导率,黑豆、黄瓜、豇豆、油菜、豆角和玉米的根系分泌物降低培养溶液硝态氮含量而番茄、南瓜和小麦增加培养溶液硝态氮含量。同时,各作物根系分泌物中培养黄瓜幼苗后,溶液的电导率和盐离子浓度均提高,番茄、南瓜、黄瓜的根系分泌物溶液pH值降低,豆角、小麦、番茄和黑豆的根系分泌物溶液的硝态氮含量增加。除玉米根系分泌物溶液外,其余作物根系分泌物溶液均抑制黄瓜种子胚根和胚芽生长;玉米、油菜、小白菜和黄瓜根系分泌物溶液对黄瓜幼苗苗高和茎粗有促进作用。黑豆、豆角、玉米和豇豆的根系分泌物溶液对黄瓜幼苗农艺性状无明显不良影响,油菜和番茄根系分泌物溶液对黄瓜幼苗农艺性状均有抑制。加之黑豆、玉米、豆角和豇豆的根系分泌物溶液对黄瓜幼苗干物质有较强的化感综合促进作用,油菜、南瓜和小麦根系分泌物溶液显着促进黄瓜根、叶干重而抑制茎干重,而对全株干重的作用不显着;黄瓜和番茄根系分泌溶液对黄瓜幼苗干物质为综合化感抑制作用。所以,玉米是克服黄瓜连作障碍而进行轮作换茬的最佳前茬作物,其次为豇豆,再者为豆角、小麦和小白菜,而番茄最不宜作为黄瓜前茬作物,其次黑豆、油菜、南瓜和黄瓜也不宜作为黄瓜前茬。

二、无公害“三水”梨反季节栽培技术总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公害“三水”梨反季节栽培技术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泰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 ——以姜堰区桥头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香菇的营养价值
    1.3 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
    1.4 我国香菇产业发展现状
    1.5 典型省份香菇产业特征
        1.5.1 浙江省香菇产业
        1.5.2 甘肃省香菇产业
        1.5.3 河北省香菇产业
        1.5.4 辽宁省香菇产业
        1.5.5 湖北省香菇产业
        1.5.6 其他地区香菇产业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香菇的栽培技术
    2.1 菌种选育与栽培管理
        2.1.1 菌种选育
        2.1.2 栽培基料
        2.1.3 装袋、接种
        2.1.4 发菌管理
        2.1.5 转色管理
        2.1.6 出菇管理
        2.1.7 栽培模式
        2.1.8 栽培环境控制与过程管理
    2.2 香菇保鲜与加工
        2.2.1 保鲜与加工
        2.2.2 干香菇的分级标准
    2.3 栽培技术规程
    2.4 小结
第3章 泰州市农业基本情况
    3.1 泰州市概况
    3.2 泰州市农业发展现状
    3.3 泰州市农村产业发展模式
    3.4 姜堰区桥头镇概况
        3.4.1 桥头镇概况
        3.4.2 桥头镇农业基本现状
        3.4.3 桥头镇特色农业
第4章 桥头镇香菇产业特征
    4.1 桥头镇香菇产业发展现状
        4.1.1 香菇发展园区化
        4.1.2 香菇发展产业化
        4.1.3 香菇发展标准化
        4.1.4 香菇发展品牌化
    4.2 桥头镇香菇发展成效
        4.2.1 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4.2.2 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4.2.3 科技含量不断增强
    4.3 桥头镇香菇产业的现实挑战
        4.3.1 产业粗放程度高
        4.3.2 产品价值链条短
        4.3.3 营销方式不完善
        4.3.4 专业技术人才少
    4.4 小结
第5章 泰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5.1 优化出菇过程管理
    5.2 推广无公害生产集成技术
    5.3 提高反季节香菇栽培比例
    5.4 推广香菇—芋头轮作的栽培模式
    5.5 拓展香菇精深加工业务
    5.6 提高香菇干制储藏技术
    5.7 实现废弃菌棒的综合利用
    5.8 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5.9 拓宽香菇销售渠道
    5.10 小结
第6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国都市农业简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都市农业研究目的、意义和依据
    1.2 都市农业概述
        1.2.1 都市农业概念的提出
        1.2.2 都市农业的特点
        1.2.3 都市农业的功能
        1.2.4 都市农业的产业体系
        1.2.5 都市农业的发展概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先秦时期基于自然禀赋的负郭田
    2.1 原始时期的农业
    2.2 夏商时期的农业
    2.3 国野之田
    2.4 畿服之别与负郭田
        2.4.1 畿服的划分
        2.4.2 负郭田的出现
第三章 秦汉隋唐的都市园圃业以及基于京畿供应的关中农业
    3.1 秦汉时期园圃业的发展概况
    3.2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圃业的发展状况
        3.2.1 产生的背景
        3.2.2 《齐民要术》中的园圃业
    3.3 隋唐时期园圃业的发展状况
        3.3.1 隋唐园艺业发展的特点
        3.3.2 茶叶在江南地区的发展
    3.4 园圃业产生的影响
    3.5 基于京畿供应的关中农业之水利工程
        3.5.1 汉代关中繁密的水利网的形成
        3.5.2 隋唐关中进一步发展的水利工程
    3.6 基于京畿供应的关中农业之耕作技术
    3.7 基于京畿供应的关中农业之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3.8 都城的粮食供应
第四章 宋元时期的城市与农业
    4.1 宋元时期城市中的农业
    4.2 宋元时期园艺业的发展状况
    4.3 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的表现
        4.3.1 城市经济
        4.3.2 农村集市
        4.3.3 《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
    4.4 宋元时期城市农业产生的原因
    4.5 宋元时期城市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第五章 明清时期的城郊农业
    5.1 发展概况
    5.2 明清苏杭地区的农业向市镇的转变
    5.3 清代广州城郊农业的发展
        5.3.1 花卉和果业的兴旺
        5.3.2 城郊蔬菜范围不断扩展
        5.3.3 经济作物的发展
第六章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
    6.1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的兴起
    6.2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时代划分
    6.3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的功能
        6.3.1 生产功能
        6.3.2 生态功能
        6.3.3 生活功能
        6.3.4 文化功能
    6.4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的类型
    6.5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的主要形式
        6.5.1 休闲观光模式
        6.5.2 科普教育模式
        6.5.3 家庭农业模式
        6.5.4 订单农业模式
        6.5.5 绿色农业模式
    6.6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的实践
        6.6.1 北京的圈层发展模式
        6.6.2 .深圳的园区型发展模式
        6.6.3 上海的网络式发展模式
    6.7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特点
        6.7.1 农产品供给能力逐步增强
        6.7.2 优质生产要素不断汇聚
        6.7.3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6.7.4 体制不断创新
        6.7.5 理论探索不断深化
    6.8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6.8.1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存在的问题
        6.8.2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的对策建议
    6.9 都市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国甜瓜产业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溥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2.1 国内外关于甜瓜生产与供给方面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甜瓜消费与需求方面的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关于甜瓜流通与贸易方面的相关研究
        1.2.4 对甜瓜产业研究现状的评析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世界及中国甜瓜产业发展概述
    2.1 世界甜瓜产业发展概述
        2.1.1 世界甜瓜的生产情况
        2.1.2 世界甜瓜的产值情况
        2.1.3 世界甜瓜的消费情况
        2.1.4 世界甜瓜的国际贸易情况
    2.2 中国甜瓜产业发展概述
        2.2.1 中国甜瓜产业的发展历史回顾
        2.2.2 中国甜瓜产业的发展现状
        2.2.3 中国甜瓜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章 中国甜瓜的生产与供给
    3.1 中国甜瓜生产的基本情况
        3.1.1 总产量
        3.1.2 种植面积
        3.1.3 单位面积产量
    3.2 中国甜瓜生产波动规律研究
        3.2.1 研究方法
        3.2.2 指标选择与数据处理
        3.2.3 甜瓜生产长期趋势分析
        3.2.4 甜瓜生产周期成分分析
    3.3 中国甜瓜生产区域空间布局
        3.3.1 中国甜瓜生产的区域布局
        3.3.2 中国甜瓜生产区域比较优势研究
第四章 中国甜瓜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中国甜瓜生产的宏观影响因素分析
        4.1.1 自然因素
        4.1.2 经济因素
        4.1.3 技术因素
        4.1.4 政策因素
    4.2 中国甜瓜生产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
        4.2.1 甜瓜生产效率分析
        4.2.2 中国甜瓜生产的技术需求分析
第五章 中国甜瓜的消费与需求
    5.1 中国的甜瓜消费现状与主要特征
        5.1.1 消费总量稳步增加,但增速逐步趋于放缓
        5.1.2 周年均有消费,但季度性特征依然明显
        5.1.3 人均占有量不断上升,但区域性特征较为显着
    5.2 中国甜瓜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5.2.1 城市化发展水平
        5.2.2 甜瓜生产发展水平
        5.2.3 收入与价格水平
        5.2.4 家庭人口构成
        5.2.5 受教育程度
        5.2.6 其他影响因素
    5.3 城镇居民甜瓜消费实证分析-以北京、河南、辽宁为例
        5.3.1 地区间城市化发展水平比较
        5.3.2 地区间甜瓜栽培种植水平比较
        5.3.3 城镇居民甜瓜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5.3.4 城镇居民甜瓜消费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5.3.5 未来中国甜瓜消费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中国甜瓜的流通与贸易
    6.1 中国甜瓜的市场流通体系发展现状分析
        6.1.1 中国甜瓜市场流通体制的历史发展演变
        6.1.2 中国甜瓜的市场流通现状分析
        6.1.3 中国甜瓜产业市场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6.2 中国甜瓜的国际贸易及产业竞争力分析
        6.2.1 中国甜瓜国际贸易发展情况
        6.2.2 中国甜瓜国际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2.3 中国甜瓜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促进中国甜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4)广东省揭西县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特色种植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2.1.1 资源配置理论
        2.1.2 规模经济理论
        2.1.3 传统农业改造理论
    2.2 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基本概念
    2.3 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类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借鉴
    3.1 国外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3.1.1 美国有机农业
        3.1.2 日本农业合作社
        3.1.3 荷兰“拍卖市场”
        3.1.4 以色列灌溉农业
    3.2 国内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3.2.1 山东省优势农业产业带
        3.2.2 海南省农业保险试点
        3.2.3 广东省其他种植业产业化发展成功案例
    3.3 重要经验
        3.3.1 生产集约化
        3.3.2 布局区域化
        3.3.3 经营规模化
        3.3.4 栽培设施化
        3.3.5 技术和产品标准化
    3.4 若干启示
        3.4.1 确立政府引导地位
        3.4.2 健全管理体系和理顺运行机制
        3.4.3 因地制宜进行规划
        3.4.4 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3.4.5 投入现代生产要素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揭西县发展特色种植业产业化的现状
    4.1 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
    4.2 建设生产示范基地
    4.3 发展订单农业
    4.4 打造绿色产品品牌
    4.5 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
    4.6 培养农村发展新生力量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揭西县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
    5.1 优势分析
        5.1.1 总耕地资源较丰富
        5.1.2 气候资源优越
        5.1.3 水资源充裕
        5.1.4 相对科技优势
        5.1.5 产业基础相对扎实
        5.1.6 品牌建设初具规模
    5.2 劣势分析
        5.2.1 农业基础设施配套落后
        5.2.2 农民的种植技术参差不齐
        5.2.3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健全
        5.2.4 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5.2.5 区位与交通条件较差
    5.3 机会分析
        5.3.1 农产品关税降低
        5.3.2 农业特产税取消
        5.3.3 生物质能发展时机
        5.3.4 特色基层党建项目开展
        5.3.5 运力提高和运费降低
    5.4 威胁分析
        5.4.1 发达国家绿色壁垒强化带来的冲击
        5.4.2 沿海和珠三角地区竞争的压力
        5.4.3 经营体制和运作机制改革滞后
        5.4.4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
        5.4.5 特色种植业产业化运营的常见风险
    5.5 SWOT矩阵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揭西县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
        6.1.1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工程
        6.1.2 统筹发展经济作物
        6.1.3 开展特色种植标准园创建
        6.1.4 推进种植业板块基地建设
        6.1.5 提高农村经营组织化程度
        6.1.6 集成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6.2 完善政策保障
        6.2.1 建立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
        6.2.2 促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制度
        6.2.3 统筹区位布局
        6.2.4 扶大扶强农业龙头企业
        6.2.5 健全农村市场体系
        6.2.6 加强农业实用创新与技术培训
    6.3 开发特色产品
        6.3.1 延长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
        6.3.2 建立专业批发市场
        6.3.3 调整种植业产品结构
        6.3.4 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优化型农业
        6.3.5 构筑农业信息一体化平台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5)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以贵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动态
        2.1 国内动态
        2.2 国外动态
    3 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3.1 基本思路
        3.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生态农业的概念及特点
    1 生态农业的概念
        1.1 国外对生态农业的定义
        1.2 国内对生态农业的定义
        1.3 本文对生态农业的定义
    2 生态农业的特点
    3 发展生态农业的深远意义
        3.1 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3.2 是满足人们食品安全需求的现实需要
        3.3 是应对绿色壁垒的必要保证
        3.4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第三章 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现实评价
    1 西部地区的基本概况
    2 农业在西部地区的作用和地位
        2.1 战略地位
        2.2 经济地位和作用
        2.3 社会地位和作用
        2.4 生态地位和作用
    3 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因素
        3.1 地理、气候环境特殊
        3.2 土地资源丰富
        3.3 特色农产品多
        3.4 增产潜力大
        3.5 后发优势明显
    4 西部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面临的挑战
    5 生态农业是实现西部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6 西部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方向
        6.1 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
        6.2 西部生态农业发展目标
        6.3 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方向
第四章 贵阳农业发展概况
    1 贵阳农业发展历程
        1.1 改革开放前的贵阳农业
        1.2 改革开放后的贵阳农业
    2 贵阳农业生态化的探索实践
        2.1 农村土地承包改革和税费改革
        2.2 完善机制体制建设
        2.3 打造特色产业
        2.4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5 科技创新
        2.6 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
        2.7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第五章 贵阳市发展生态农业的外生推力
    1 战略发展机遇
    2 区位优势
        2.1 省会城市带动作用明显
        2.2 西南地区重要的陆路物流枢纽城市
    3 通道建设
        3.1 主要快速铁路
        3.2 主要高速公路
        3.3 通道建设作用重大
    4 市场拓展
        4.1 外销量逐年扩大
        4.2 保质量创品牌
    5 区域合作
        5.1 区域农业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5.2 区域农业合作具有可操作性
第六章 贵阳发展生态农业的内生动力
    1 独特的自然环境
        1.1 生态环境良好
        1.2 自然资源丰富
        1.3 旅游资源独特
    2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3 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3.1 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3.2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4 农业产业结构布局逐步优化
        4.1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4.2 新农村建设加快
    5 农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
        5.1 农业市场主体逐渐壮大
        5.2 农产品市场不断扩展
        5.3 农业市场运行不断规范
    6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初显成效
        6.1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6.2 推进产业生态化
        6.3 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7 城市发展的内生需求
        7.1 生态食品需求量扩大
        7.2 生态农业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第七章 贵阳发展生态农业的现实障碍
    1 整体发展欠发达
        1.1 经济总量小,产业素质低
        1.2 农业综合竞争力较弱
    2 生态农业规划滞后
    3 生态基础脆弱
        3.1 环境污染呈加剧趋势
        3.2 资源利用存在掠夺性开发现象
    4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
        4.1 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攻坚克难阶段,任务繁重
        4.2 基础设施建设要素制约比较明显,矛盾突出
        4.3 体制机制不活,项目建成后的管护难度大
    5 农业发展体制机制不适应
        5.1 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日益突出
        5.2 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不活
        5.3 农业投入尚未形成多元投入体系
        5.4 农业科技支撑不够
        5.5 农户联合合作经营机制亟待改善
    6 农业市场化程度较弱
        6.1 农业市场体系尚未形成
        6.2 农业市场主体发育不够成熟
        6.3 市场运行规则的建构仍显滞后
        6.4 市场监管水平较低
    7 农业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
第八章 贵阳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框架
    1 目标任务
        1.1 总体思路
        1.2 主要目标
    2 产业取向
        2.1 产业选择的生态取向
        2.2 产业结构的优化
    3 区域布局
        3.1 产业的区域分布
        3.2 具体产业的空间布置
        3.3 产区和产区的衔接与循环
第九章 贵阳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1 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2 生态农业模式选择的原则
        2.1 促进生物循环利用的原则
        2.2 有毒、有害物质达标排放原则
        2.3 促进资源环境综合改善原则
        2.4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原则
        2.5 生态农业发展与助农增收相结合的原则
        2.6 遵循市场规律的原则
    3 贵阳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3.1 生态循环种养模式
        3.2 大中型沼气池生态循环模式
        3.3 农业综合开发经营模式
        3.4 乡村清洁工程模式
        3.5 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第十章 贵阳生态农业的发展路径
    1 生态农业规划体系
        1.1 现代生态农业商贸物流圈
        1.2 休闲观光精品农业圈
        1.3 规模集约生态农业圈
    2 生态农业标准化产业体系
        2.1 制定生态农业技术标准
        2.2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
        2.3 严格行政执法
    3 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
        3.1 大力扶持生态农业龙头企业
        3.2 着力实施“生态品牌”战略
        3.3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
        3.4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
        3.5 创新农业产业化推进机制
    4 生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4.1 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研发
        4.2 加快生态农业技术推广
        4.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育新型农民
    5 农业组织化经营体系
        5.1 加速土地规模化经营
        5.2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5.3 完善农业市场营销体系
    6 农业生态补偿体系
        6.1 加强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6.2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6.3 切实加大农业生态补偿
    7 生态农业组织保障体系
        7.1 增加投入,拓宽生态农业投融资渠道
        7.2 强化制度建设,保障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7.3 扩大开放与交流,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
    1 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保障
    2 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迫切需要
    3 生态农业是西部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日光温室冬春季长豆角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条件与棚室结构
2 品种选择
3 播种育苗
    3.1 育苗时期及苗龄
    3.2 育苗床土的准备
    3.3 温汤浸种
    3.4 苗期管理
4 定植及栽培密度
5 定植后的田间管理
    5.1 定植初期的管理
    5.2 缓苗后的管理
        5.2.1 中耕松土:
        5.2.2 插架、引蔓、掐尖:
        5.2.3 水肥管理:长豆角坐荚前一般不浇水, 实行多中
        5.2.4 温湿度管理:
6 病虫害防治
7 采收

(8)徐州市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徐州市经济林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经济林产业区域化格局已基本形成
    1.2 产业结构渐趋优化
    1.3 标准化生产逐步推进
    1.4 林产品加工体系初步建立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气候条件的变化方面
    2.2 经济林水利、道路基础设施方面
    2.3 政府和农民对经济林生产的投入方面
    2.4 高效设施经济林技术方面
    2.5 市场经营方面
    2.6 经济林产业结构方面
    2.7 栽植技术水平方面
    2.8 栽植面积方面
    2.9 林产品商品化方面
3 对策
    3.1 完善政策扶持, 提高补贴力度
    3.2 加强技术培训, 健全服务推广
    3.3 强化统筹规划, 提升规模经营
    3.4 培育龙头, 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3.5 创新科技, 提高经济林产业运行质量
    3.6 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3.7 健全服务保障体系

(10)设施黄瓜不同种植模式的环境效应及其化感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发展设施农业的意义
        1.1.1 设施农业的类型
        1.1.2 设施农业的效应分析
        1.1.3 小结
    1.2 设施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1.2.1 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1.2.2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1.2.3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1.3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1.3.1 连作和连作障碍
        1.3.2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
        1.3.3 防治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措施
        1.3.4 研究展望
    1.4 设施蔬菜栽培进行轮作的意义和合理轮作的原则
        1.4.1 基本概念的阐述
        1.4.2 作物轮作在设施蔬菜栽培中的意义
        1.4.3 不同类型作物的茬口特性及其在轮作中的应用
        1.4.4 合理轮作应遵循的原则
    1.5 植物化感作用与设施蔬菜连作障
        1.5.1 植物化感物质的种类和释放方式
        1.5.2 植物化感物质的作用机理
        1.5.3 植物化感作用与设施蔬菜连作障碍
        1.5.4 小结
第二章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和预期目标
    2.1 研究的目的意义
    2.2 主要研究内容
        2.2.1 不同连作年限对日光温室土壤环境及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2.2 前茬作物对日光温室土壤环境及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2.3 黄瓜的自毒作用研究
        2.2.4 不同作物与黄瓜的化感作用研究
    2.3 技术路线
    2.4 预期目标
第三章 连作年限对日光温室土壤环境及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与试验处理
        3.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黄瓜连作对日光温室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2.2 黄瓜连作对日光温室土壤常量养分性状的影响
        3.2.3 黄瓜连作对日光温室土壤微量养分性状的影响
        3.2.4 不同连作年限对黄瓜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
        3.2.5 不同连作年限对黄瓜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3.2.6 不同连作年限对黄瓜果实品质性状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3.3.1 结论
        3.3.2 讨论
第四章 前茬作物对日光温室土壤环境及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与试验处理
        4.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前茬作物对温室黄瓜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4.2.2.不同前茬作物对温室黄瓜盛瓜期土壤常量养分性状的影响
        4.2.3 不同前茬作物对温室黄瓜盛瓜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4.2.4 不同前茬作物对温室黄瓜盛瓜期土壤电导率和pH 值的影响
        4.2.5 不同前茬作物对黄瓜盛瓜期土壤微量养分性状的影响
        4.2.6 不同前茬作物对黄瓜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
        4.2.7 不同前茬作物对拉秧收获期黄瓜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4.2.8 不同前茬作物对黄瓜盛瓜期果实品质性状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4.3.1 结论
        4.3.2 讨论
第五章 黄瓜根系分泌物溶液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自毒作用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处理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黄瓜根系分泌物溶液对黄瓜种子萌发的自毒作用
        5.2.2 黄瓜根系分泌物溶液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自毒作用
        5.2.3 黄瓜根系分泌物溶液自毒作用机理的溶液特性因素分析
    5.3 结论与讨论
        5.3.1 结论
        5.3.2 讨论
第六章 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溶液对黄瓜的化感作用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6.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6.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溶液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6.2.2 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溶液对黄瓜幼苗农艺性状的化感作用
        6.2.3 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溶液对黄瓜幼苗干物质的化感作用
        6.2.4 不同作物对培养溶液化学性质的影响
        6.2.5 黄瓜幼苗对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溶液化学性质的影响
    6.3 结论与讨论
        6.3.1 结论
        6.3.2 讨论
第七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无公害“三水”梨反季节栽培技术总结(论文参考文献)

  • [1]泰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 ——以姜堰区桥头镇为例[D]. 沈皓明. 扬州大学, 2021(05)
  • [2]中国都市农业简史[D]. 申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3]中国甜瓜产业经济发展研究[D]. 王志丹.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10)
  • [4]广东省揭西县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 庄园园.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3(01)
  • [5]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以贵阳为例[D]. 祖钰博.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 [6]甘肃省河西地区塑料大棚韭菜反季节无公害栽培技术[J]. 石菁,车卓. 吉林农业, 2012(04)
  • [7]日光温室冬春季长豆角栽培技术[J]. 董子恒. 吉林蔬菜, 2012(04)
  • [8]徐州市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林勇,王新,朱绍辉,林琴,王朋.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6)
  • [9]中南地区农业生态模式述评[J]. 黄可. 农技服务, 2007(05)
  • [10]设施黄瓜不同种植模式的环境效应及其化感作用研究[D]. 由海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无公害“三水”梨的淡季栽培技术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