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在抗击非典中的作用

关于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在抗击非典中的作用

一、谈抗击SARS中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辰昊,刘毅[1](2021)在《基于医史文献视角研究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价值与实践》文中认为中医药是中国文化与科学的瑰宝,在中华文明的大部分时期,中医药都是中华民族有效应对疫病的保障,在中国悠久的防疫史上,中医药谱写了辉煌的抗疫篇章,护佑了中华民族繁衍昌盛。本文基于医史文献视角归纳总结疫病的概念、分类,梳理先秦至近现代不同历史朝代的疫病发生情况,分析中医药在疫病防控能力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诠释中医"治未病"思想。旨在阐发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全面提升中医药疫病防控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彰显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重要价值与生动实践。

邱家焕[2](2021)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文中提出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性课题。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为指导,既与党的几代领导人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和思想一脉相承,更是总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成为新时代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科学指导。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有着严密的结构逻辑和价值逻辑,明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相对于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具有更为强大的理论指导和咨政功能。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有效地指引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程;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苦卓绝进程,又大大深化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理论和实践。论文以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和总体战略部署为指引,主要以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总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战法,分析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探索,并反思了不足之处,进而梳理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新进展——政治引领、价值指引及路径拓展:坚强有力执政党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中流砥柱,举国体制办大事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显着优势,确保人民主体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根本所在,坚持科学思维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工作方式,善于引导舆论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关键环节,弘扬抗疫精神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价值指引,以及建构社区风险治理共同体,织密公共安全风险防护网,健全重大风险和应急管理体系。

马雪瑶[3](202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郑州市医疗资源评价与优化》文中提出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席卷全球,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相似,均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生突然、传播速度快、危害程度大的特点。以此类传染病疫情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健康,还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混乱。医疗设施能否承受激增的救治压力,为居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成为防控疫情的关键,以往研究大多为某类医疗设施空间布局的静态描述,动态研究匮乏,应急医疗设施优化选址研究也相对不足。鉴于此,本研究在总结各城市抗击疫情经验的基础上,选取郑州市为研究区,利用数理统计、Arc GIS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方法,评价现有医疗的资源配置和可达性变化情况,制定应急医疗设施的优化选址方案,最后提出郑州市医疗资源配置的优化策略和规划管理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总结各城市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发现,城市普遍存在医疗设施可达性降低,医疗资源过度中心化等问题。以往应急医院的建设模式可归纳为两种:以“平疫结合”为原则,新建或扩建传染病医院的“小汤山”模式;可纳入远期规划的“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模式。(2)居民日常就医的平均距离为不足3km,60%的郑州市居民可在步行30min的范围内获取日常医疗服务,但是城乡差距较大,乡村居民的平均就医距离是城市的5倍。除中心城区外,新郑市的医疗资源较为丰富,西部新城就医最为不便,登封市城乡居民就医差距最大。(3)居民应急就医的平均距离超过12km。郑州市各组团的居民前往救治定点医院的距离存在较大差异,新密市的平均就医距离最远,应急医疗资源最为匮乏。疫情期间,若实行交通封锁政策,乡村居民应急就医的平均就医时间或达到3小时,应急就医成本过高。(4)郑州市医疗设施的覆盖率较高。在日常医疗圈的构建中,郑州市86.6%的人口可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获取基础的医疗服务,96.2%的居民在以各自小区为中心的15分钟生活圈内可保证至少有一个医疗机构。(5)在重大疫情中,郑州市现有的医疗设施也将面临医疗资源挤兑、床位短缺的问题。设施可达性的高值区域,较紧急状态下向西移动,与城市常态运行的情况相比,则呈向主城区几何中心下降的趋势,且东部区域可达性降低的幅度更大。(6)结合设施选址原则,提供应急医疗设施的选址优化方案。通过选址模型提出郑州市可在疫情中转换为方舱医院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候选位置,并通过进一步分析人口密度、城市风向等条件,为郑州市方舱医院分批次开放方案提出建议。(7)通过提出医疗设施体系韧性应答机制,实现郑州市医疗资源在平时和疫情状态下的高效配置,并进一步从规划理念和空间结构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规划管理建议。

陆之瑶[4](2021)在《牡丹江市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目前社会已经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日益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使得公共卫生危机发生频率不断上升,由于公共卫生危机传播速度快,处理难度大,危害社会经济和安定,需要积极预防,妥善处置,有效善后。在公共卫生危机中地方政府是管理者,也是直接主体。在公共卫生危机面前,为保障区域内生活秩序,也为保护人民利益,政府必须能发挥较强的处置能力。牡丹江地处东北高寒地区,疏于对公共卫生安全法制和机制的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地理条件特殊,毗邻俄罗斯边境,近年间,俄罗斯远东地区爆发了诸如甲型病毒性肝炎、结核病、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疫情,其形势直逼我国对俄边境更是将当地的公共卫生安全推到了悬崖边上。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迫切需要完善牡丹江市政府的公共卫生危机应急举措。本文基于危机管理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选择牡丹江市为研究对象,梳理牡丹江市在2020年初至今的新冠疫情公共卫生事件,同时利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以及问卷调查法等就其所用到的应急处置措施展开深入研究,找出在处理这些公共卫生事件时牡丹江市曾遇到的种种问题并深究其原因,参考云南边界和北京新发地在遇到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所制定的处理措施,借鉴其经验,帮助牡丹江市建立最优应急处置机制进而使其在今后能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发现牡丹江市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存在公共卫生治理薄弱、应急储备力不足、区域协同治理机制缺失、多方联动缺乏有效衔接、公共卫生管理大数据平台搭建有难度、各主体参与协同治理意识薄弱等问题。就牡丹江市当前在公共卫生危机处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改良其应急处置框架着手,建议将主动预防型作为第一治理理念,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开展城市应急空间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提出构建上下联动的区域协同治理机制以及调度指挥系统性优先化管理,同时争取尽快搭建好系统大数据平台,构建有效互动以尽早实现多元治理。以此为基础制定囊括从能力到策略、从制度到监测期间各个环节的全方位措施,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应急处置。

黄晨玮,康育玮,张博睿,刘子豪,张帆[5](2020)在《传染病暴发后不同时期各类人群的心理反应及启示》文中研究指明流行性传染病已成为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威胁因素。本文回顾了既往研究结果,以传染病疫情发生后的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传染病大暴发对医护人员、患者和大众三类人群造成的心理影响,以及不良心理反应的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的心理研究和疏导工作提供参考。传染病暴发后的心理研究启示我们,接下来应开展多中心、大规模的追踪调查,重视污名化和网络舆论的影响及疫情后积极心理品质的变化,在心理干预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的研究成果。

沈爱宗,杨昭毅,邵蓉[6](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药物治疗进展》文中指出自2019年12月以来,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我国武汉爆发,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蔓延,世界各国也相继出现感染病例。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与此同时,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声明,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对人类致病的冠状病毒,目前尚无治疗的特效药物,如何寻找

徐来富,闫鹏[7](2020)在《体制与行动: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双重逻辑——以SARS和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文中指出在政府公共危机治理中,体制逻辑和行动逻辑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体制因行动的转换由旧体制转变为新体制,行动在超越体制的限度下采取了新的行动。从SARS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公共危机治理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在体制逻辑上,政府从优先于经济目标、遮蔽、"切割式"和政治问责的治理体制分别向优先于社会目标、透明、"网状式"和行政问责的治理体制转变;在行动逻辑上,政府从闭合性、非对称、纪律性和非均衡治理的行动逻辑分别走向开放性、对称性、法治化和均衡化治理的行动逻辑。基于此,政府在公共危机的社会教育、信息公开透明化、危机预防能力、危机治理机构建设和中西医并用上还需进一步加强,这对于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意义深远。

锁箭,杨涵,向凯[8](2020)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现实、国际经验与未来构想》文中指出【目的/意义】截至2020年4月6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已超过126万例,中国累计确诊病例8万余例,探索全球高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刻不容缓。【设计/方法】通过对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多维度时间性比较研究,深刻剖析制度建设、机构搭建、联防联控机制优化等内容,进而揭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取得的重大进步。在借鉴国际典型应急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优化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相关建议。【结论/发现】目前,我国逐步实现由分散协调、临时响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向综合应急管理体系演化的颠覆式变革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衍生的经济性质危机未被纳入应急法律处置范围等一系列问题亟待优化。未来应当注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并从顶层设计、数据库搭建、志愿队伍常态化建设等方面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梁翘楚[9](2020)在《广州中医抗击“非典”口述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2002年末至2003年8月,“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又称“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肆虐中国。“非典”疫情在广州流行期间,中医医务人员共同抗击“非典”,成绩斐然。广州中医的口述史料是了解和研究中医抗击“非典”史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抗击“非典”时期广州中医界典型人物有关抗击“非典”的口述史料,梳理广州中医界抗击“非典”的历程,进一步了解广州中医专家赴港抗非的情况,解读中医医务人员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的内涵。根据以上研究,分析广州中医抗击“非典”对于中医医务人员个人的影响,总结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历史意义,彰显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当代价值,为未来传承与发扬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经验提供借鉴。方法:1.口述史研究法依据口述史研究规范,对中医医生(含赴港专家)、护士、医院管理人员、“非典”患者、普通民众等多个群体开展口述访谈,同时向他们征集工作记录、手稿、照片等资料。采访完成后根据访谈录音听写出逐字稿,然后对逐字稿进行整理、归纳,运用“集体记忆”和“个体记忆”理论对逐字稿进行分析。2.文献调研法借助现有的广州抗击“非典”相关史料,全面查阅、搜集、整理各类年鉴,相关档案资料,检索CNKI、万方、读秀等数据库及互联网中“非典”相关论文、报道,收集相关专着、采访报道等文献史料。3.多学科综合研究综合利用口述史学、医学、社会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全面收集广州抗击“非典”史的相关资料,凝练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基本轨迹,总结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经验,分析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成果:结合口述史料与文献史料,将中医医务人员的抗非历程分为“初发阶段”、“高发阶段”、“控制阶段”、“援外阶段”、“基本胜利”五个时间段进行回顾。通过医务人员的口述史料,分析医务人员建构的集体记忆和个体记忆,挖掘出作为集体记忆模式的“抗击‘非典’精神”具有“无畏”、“团结”、“奉献”“中医药自信”的内涵,而个体记忆的精神内涵呈现则分为“机遇”、“温暖”、“伤痛”、“幕后英雄”及“警觉”五种类型,分别解读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建构的原因。结论:广州中医抗击“非典”成功,对于医务人员而言,促使其敬畏生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工作能力等;对于中医界而言,推动中医药进入国家疫病防治体系、广东省走上“中医药强省”之路、中医进入香港公立医院系统和提升了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对于2019年末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而言,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当代中医抗击疫情殷鉴不远。

张桂花[10](2020)在《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研究》文中指出中国与东盟国家位置比邻,长期以来都是战略合作的好伙伴,双方经贸合作、人员往来等更为频繁。2003年SARS疫情发生后,中国与东盟开启了公共卫生领域合作,此后,伴随着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日益强化,双方在公共卫生合作领域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健康丝绸之路推动着双方公共卫生合作的深化与发展。本研究从全球公共卫生复杂性和“一带一路”以及“健康丝绸之路”倡议的背景出发,在分析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动力及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现状基础上,探讨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中国与东盟深化公共卫生合作的路径。研究发现,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复杂性、东盟提升其公共卫生服务及治理能力、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预防和应对地区公共卫生危机等现实需要成为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的动力因素。从公共卫生合作的现状来看,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经历了起步发展及发展深化两个阶段。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主要包括区域层面、次区域层面以及双边层面等三个层次,主要集中在传染病防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传统医学、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等具体领域。但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利益认知的差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对能力不足、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参与主体多元化有待加强、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系统有待增强等成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挑战。因此,本研究认为增强创新合作理念,深化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内涵、提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合作的预防与应对能力、多元主体,协调治理,提升中国-东盟公共卫生治理水平、增强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的系统等方面是双方深化合作的主要路径。

二、谈抗击SARS中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抗击SARS中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医史文献视角研究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价值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疫病的概念、分类
2 中医药防治疫病的一脉相承
    2.1 先秦时期的防疫
    2.2 秦汉三国时期的防疫
    2.3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防疫
    2.4 隋唐五代时期的防疫
    2.5 宋金元时期的防疫
    2.6 明朝时期的防疫
    2.7 清朝时期的防疫
    2.8 民国时期的防疫
    2.9 新中国成立后的防疫
        2.9.1 SARS与中医药防治
        2.9.2 COVID-19与中医药防治
3 中医药在疫病防控能力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3.1 中医药临床证据和中医药疗效的科学评价体系不足
    3.2 中医药第一时间防治疫病的机制亟待完善
    3.3 优势资源整合不足,信息化体系建设不够
    3.4 中医药防治疫病基础保障体系建设亟待加快
    3.5 中医药疫病防治人才培养不足
4 全面提升中医药疫病防治能力和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4.1 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
    4.2 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4.3 提升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能力
    4.4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提升中医药参与疫病防治认可度
5 结语

(2)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方向内容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
    2.1 风险
        2.1.1 风险的概念
        2.1.2 风险的基本类型
        2.1.3 风险的二重性质
    2.2 重大风险
        2.2.1 重大风险的概念
        2.2.2 重大风险的特征
        2.2.3 重大风险与世纪疫情
第3章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3.1 马克思主义关于风险的理论
    3.2 执政以来党领导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和认识
        3.2.1 执政以来党领导应对风险挑战的进程概述
        3.2.2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应对疾疫风险
        3.2.3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应对非典疫情
    3.3 新时代党领导应对风险挑战实践和理论的深化
        3.3.1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总体战略部署
        3.3.2 应对突发公共安全风险和重大疫情
第4章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分析: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4.1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程
        4.1.1 全力以赴国内疫情防控
        4.1.2 通力合作国际疫情防控
    4.2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长足探索
        4.2.1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战法
        4.2.1.1 彰显制度优势的疫情防控指挥
        4.2.1.2 共筑全民参与的疫情防控长城
        4.2.1.3 形成科学系统的疫情医疗救治
        4.2.1.4 强化产学研融合抗疫科技支撑
        4.2.2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有序恢复秩序
        4.2.2.1 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
        4.2.2.2 积极释放国内市场有效需求
        4.2.2.3 加大宏观政策调整执行力度
        4.2.2.4 筑牢抗疫保供的民生保障线
    4.3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反思之处
        4.3.1 社区安全防线不够牢固
        4.3.2 公共卫生体系不够健全
        4.3.3 应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第5章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理论深化和实践拓展
    5.1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引领和价值指引
        5.1.1 坚强有力执政党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中流砥柱
        5.1.2 举国体制办大事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显着优势
        5.1.3 确保人民主体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根本所在
        5.1.4 坚持科学思维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工作方式
        5.1.5 善于引导舆论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关键环节
        5.1.6 弘扬抗疫精神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价值指引
    5.2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实践探索和路径拓展
        5.2.1 建构社区风险治理共同体
        5.2.2 织密公共安全风险防护网
        5.2.3 健全重大风险和应急管理体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郑州市医疗资源评价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进展
        1.2.1 医疗资源配置
        1.2.2 医疗设施规划
        1.2.3 研究进展述评
    1.3 研究区域与资料来源
        1.3.1 研究区域
        1.3.2 资料来源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经验反思
    2.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1 概念界定
        2.1.2 理论基础
    2.2 实践经验与问题反思
        2.2.1 医疗设施体系构建
        2.2.2 应急医疗设施建设
        2.2.3 医疗救治困境解析
第三章 郑州市医疗资源配置现状评价
    3.1 基本情况
        3.1.1 相关规划
        3.1.2 人口分布
        3.1.3 医疗卫生
        3.1.4 交通出行
    3.2 日常医疗资源配置
        3.2.1 日常就医便捷性
        3.2.2 十五分钟医疗圈
    3.3 应急医疗资源配置
        3.3.1 应急就医便捷性
        3.3.2 应急医疗圈构建
    3.4 资源配置评价
第四章 不同情景下常规医疗设施可达性评价
    4.1 疫情防控情景分析
    4.2 可达性测度模型
    4.3 市域定点医院可达性变化
        4.3.1 供需情况
        4.3.2 定点医院可达性
    4.4 中心城区定点医院可达性变化
        4.4.1 常态运行
        4.4.2 紧急状态
        4.4.3 重大疫情
第五章 应急医疗设施选址及优化分析
    5.1 选址原则与模型
        5.1.1 选址原则
        5.1.2 选址模型
    5.2 方舱医院选址
        5.2.1 方舱医院特征
        5.2.2 方舱医院选址
    5.3 应急医院选址
        5.3.1 应急医院特征
        5.3.2 选址分析与建议
第六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疗资源优化建议
    6.1 设施优化建议
    6.2 规划管理建议
        6.2.1 规划理念
        6.2.2 空间结构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牡丹江市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应急管理理论的研究
        (二)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三)应急管理支撑系统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应急管理的概念研究
        (二)应急管理的三大阶段
        (三)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四)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五)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研究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概念及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一)基本概念
        (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类型
        (三)特征
        (四)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公共特征
        二、应急管理与应急处置
        (一)应急管理
        (二)应急处置
        (三)应急处置与应急管理关系
    第二节 理论应用
        一、危机管理理论
        二、公共治理理论
第二章 牡丹江市新冠疫情应急处置与实际情况
    第一节 牡丹江基本情况及行动轨迹
    第二节 现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制度规范
        一、法规预案及条例
        二、应急处置机制
        三、现行制度规范评价
    第三节 牡丹江新冠肺炎疫情实际应对情况
        一、先期处置——通告确认疫情
        二、第二阶段——阻击本土病毒,下沉社区
        三、第三阶段——阻击境外输入病毒,严守国门
        四、实际应急处置措施评价
第三章 牡丹江市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应急处置存在的问题——来自问卷和访谈的信息
        一、应急处置能力较弱
        (一)联防联控力度不强
        (二)职能衔接不对称
        (三)信息透明度较低
        二、日常应急体系不健全影响应急处置能力
        (一)缺乏储备理念
        (二)公共卫生管理大数据系统建设落后
    第二节 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措施的治理短板
        一、区域联防联控力度不强
        二、职能衔接不对称,信息不对等
        三、未发挥多元化治理主体作用
        (一)“孤岛”问题
        (二)口岸问题
        四、日常应急管理预防准备不足
        (一)法律法规精细化不足
        (二)缺乏储备理念
        (三)公共卫生管理大数据系统建设落后
    第三节 应急处置治理能力弱的原因分析
        一、区域协同治理机制缺失
        二、多方联动缺乏有效衔接
        三、各主体参与协作治理意识薄弱
        四、日常应急管理制度建设不佳
        (一)公共卫生治理薄弱
        (二)应急储备力不足
        (三)公共卫生管理大数据平台搭建有难度
第四章 北京新发地及云南边境的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北京及云南疫情应急处置
        一、北京新发地疫情应急处置情况
        (一)基本情况
        (二)具体举措
        二、云南省边境线防疫处置举措
        (一)基本情况
        (二)具体举措
    第二节 经验及启示
第五章 完善牡丹江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建议
    第一节 提升疫情期间应急处置能力
        一、构建上下联动的区域协同治理机制
        二、职能系统性优先化,信息公开透明化
        三、建立多元治理有机体系
    第二节 加强日常应急管理建设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一、确立主动预防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理念
        二、开展城市应急空间的科学规划和管理
        三、加快公共卫生系统大数据平台构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问题
        (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二、实地访谈
        (一)访谈对象
        (二)访谈问题
        (三)访谈内容
致谢

(5)传染病暴发后不同时期各类人群的心理反应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传染病大暴发期(暴发3个月内)不同人群的心理问题
    1.1 传染病患者主要受抑郁和焦虑困扰
    1.2 医护人员主要表现为身心的不适体验
    1.3 大众主要表现为不良情绪和应激反应
2 传染病暴发后初期(3个月至1年)患者的心理反应
3 传染病疫情对医患人群心理健康的长期(1年以上)影响
4 传染病疫情影响下不同人群心理健康的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
    4.1 患者
    4.2 医护人员
    4.3 大众
5 传染病暴发后心理研究带来的启示
    5.1 开展多中心、大规模追踪调查
    5.2 关注传染病疫情刚结束时大众和医护人员的心理反应
    5.3 重视传染病污名化和网络舆论的影响
    5.4 重视传染病疫情后积极心理品质的变化
    5.5 在心理干预工作中充分利用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的研究成果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药物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治疗原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治疗药物
    一、 抗病毒药物
        1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2 利巴韦林:
        3 α-干扰素:
        4 阿比朵尔:
        5 磷酸氯喹:
        6 瑞德西韦(Remdesivir):
    二、免疫调节药物
        1 胸腺肽:
        2 免疫球蛋白(IVIG):
        3 糖皮质激素:
        4 托珠单抗:
    三、其他治疗药物
        1 营养支持治疗药物:
        2 肠道微生态制剂:
    四、中药
小结与展望

(7)体制与行动: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双重逻辑——以SARS和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府公共危机治理中体制与行动逻辑转换的必然
二、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体制逻辑创新
    (一)从优先于经济目标的治理体制向优先于社会目标的治理体制转变
    (二)从遮蔽的行政治理体制向透明的行政治理体制转变
    (三)从“切割式”的治理体制向“网状式”的治理体制转变
    (四)从政治问责治理体制向行政问责治理体制转变
三、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行动逻辑创新
    (一)从闭合性治理的行动逻辑走向开放性治理的行动逻辑
    (二)从非对称治理的行动逻辑走向对称性治理的行动逻辑
    (三)从纪律性治理的行动逻辑走向法治化治理的行动逻辑
    (四)从非均衡治理的行动逻辑走向均衡化治理的行动逻辑
四、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体制与行动逻辑创新的经验和启示

(8)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现实、国际经验与未来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基于全球视野的应急管理体系理论回顾
二、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与演化:从SARS疫情到新冠肺炎疫情
    (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保障优化
    (二)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构优化
    (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优化
    (四)信息沟通及披露机制优化
三、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现实问题
    (一)现有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保障亟待优化
    (二)缺乏常态化援助机制及志愿组织管理规范
    (三)缺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数据库
    (四)疫情动态监测与预警力度不足
    (五)宣传教育力度不足
    (六)应急防护物资储备严重不足,且“各自为政”,缺乏权威品牌
    (七)我国对于疫区非疫区的划分尚无统一界定
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美国模式—全流程备灾框架
    (二)英国模式—重视志愿组织常态化建设及教育培训
    (三)日本模式——预防演练为主,秉承自救互救公救
五、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注重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应急救援志愿者管理
    (三)搭建应急管理数据库,促进推演系统建设
    (四)优化疫情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五)提高忧患意识,强化应急宣教
    (六)加强防患意识,实行应急物资标准化储备
    (七)依法设立、划分疫区和非疫区
六、结束语

(9)广州中医抗击“非典”口述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广州中医抗击“非典”历程
    第一节 初发阶段(2003年1月31日前)
    第二节 高发阶段(2003年2月1日~3月31日)
    第三节 控制阶段(2003年4月1日~30日)
    第四节 援外阶段(2003年5月1日~31日)
    第五节 基本胜利(2003年6月1日后)
第二章 广州中医的集体记忆
    第一节 “无畏”的记忆内涵
    第二节 “团结”的记忆内涵
    第三节 “奉献”的记忆内涵
    第四节 “中医药自信”的记忆内涵
第三章 广州中医的个体记忆
    第一节 “机遇”的记忆内涵
    第二节 “温暖”的记忆内涵
    第三节 “伤痛”的记忆内涵
    第四节 “幕后英雄”的记忆内涵
    第五节 “警觉”的记忆内涵
第四章 中医抗击“非典”的影响与意义
    第一节 中医抗击“非典”对个人的影响
    第二节 中医抗击“非典”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 中医抗击“非典”的当代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附件

(10)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六)研究框架
一、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的动力
    (一)应对全球化进程中公共卫生安全复杂性的迫切要求
    (二)东盟国家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及其治理能力的现实需要
    (三)中国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预防和应对地区公共卫生危机的现实考量
二、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的现状
    (一)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起步发展阶段(2003-2012年)
    (二)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发展深化阶段(2013-至今)
三、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合作利益认知的差异
    (二)合作预防与应对能力不足
    (三)合作参与主体单一化
    (四)合作系统性有待加强
四、中国与东盟深化公共卫生合作的路径
    (一)创新合作理念
    (二)提高预防与应对能力
    (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
    (四)强化整体性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谈抗击SARS中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医史文献视角研究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价值与实践[J]. 刘辰昊,刘毅.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1(11)
  • [2]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D]. 邱家焕.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2021(02)
  •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郑州市医疗资源评价与优化[D]. 马雪瑶. 西北大学, 2021(12)
  • [4]牡丹江市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问题及对策研究[D]. 陆之瑶.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5]传染病暴发后不同时期各类人群的心理反应及启示[J]. 黄晨玮,康育玮,张博睿,刘子豪,张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20(10)
  •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药物治疗进展[J]. 沈爱宗,杨昭毅,邵蓉. 临床肺科杂志, 2020(08)
  • [7]体制与行动: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双重逻辑——以SARS和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 徐来富,闫鹏.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20(04)
  • [8]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现实、国际经验与未来构想[J]. 锁箭,杨涵,向凯.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0(03)
  • [9]广州中医抗击“非典”口述史研究[D]. 梁翘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10]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研究[D]. 张桂花.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关于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在抗击非典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