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导学生参与认知过程

关于引导学生参与认知过程

一、浅谈引导学生参与认知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姚丽婷[1](2021)在《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引导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小学生在毕业时其阅读理解水平须达到二级标准:即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读懂不仅是明白文本符号的字面含义,还要能够明晰符号背后的深层含义,即理解。理解是英语阅读的本质,英语阅读理解就是透过语言符号表层,通过运用推理、比较等思维方法对语言符号进行解码与编码,构建意义的心理认知过程。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深化学生阅读理解的引导策略。本研究的问题起源于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观察与自己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兴趣。首先,研究者梳理了与小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相关的文献,理清了英语阅读理解的基本内涵及思维过程,明晰了现有研究的进程,反思了其不足之处,明确了本研究的出发点。其次,分析小学英语教学与阅读理解的相关理论,结合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理清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认知思维过程与教师引导策略路径,构建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通过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引导、深化学生阅读理解的策略与方法、并就有关小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相关问题对教师进行访谈调查,作为课例分析的补充资料。从实践的角度来验证笔者构建的理论推导。最后,本研究结合语言学理论中英语学习的本质特点,从学生阅读理解的思维过程出发,反思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深化学生阅读理解的引导策略。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三个方面的引导策略,即输入:认知引导策略;内化:方法引导策略;以及产出:表达引导策略。希望通过以上的研究,为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引导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提供思路与参考。

田晴[2](2021)在《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指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上承课程总目标,下启教学全过程,是实施教学的起点和落脚点。数学概念课是实现学生掌握概念内容和本质、学会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课型。小学生在认知方面可塑性极强,并且具备极大的发展潜能,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相应的教学目标也应有所体现。编制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水平和科学评价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问题为:(1)合理的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是什么?(2)基于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是什么?为了构建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首先初建指标体系,梳理和分析已有研究为后续内容奠定理论基础,并利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92篇优秀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进行编码分析,提取出共同的结构要素;其次利用专家咨询修改指标体系;接下来构建评价模型,利用专家排序法和统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以形成评价模型;最后进行指标体系检验,利用专家咨询法进行评分者信效度检验,最终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论为:(1)《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共有3个一级指标(课标要求、数学因素、学生因素)和12个二级指标(学段目标、能力素养、目标表述、情感表达、概念体验、概念抽象、概念本质、概念应用、知识技能基础、思想方法基础、经验基础、心理发展),其中12个二级指标对应12条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良好,可以作为评价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的测评工具使用。(2)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模型,可用数学公式表示(I表示教学目标设计总得分,T1-T12依次表示各二级指标的得分):I=0.117T1+0.150T2+0.099T3+0.059T4+0.078T5+0.098T6+0.111T7+0.046T8+0.073T9+0.059T10+0.075T11+0.035T12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建议:(1)要熟读精思课程标准:关注学段目标;将培养学生能力素养作为核心要求;目标表述要恰当、具体、可测;强调情感体验和态度培养;(2)深化理解数学概念:描述具体的概念体验过程以及活动过程;合理设置情境中的抽象活动;突出概念本质属性;注重加强概念应用。(3)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发展: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经验相匹配;考虑每个学生的当前心理状态和心理发展的可能性。

刘源[3](2021)在《“声乐心理学”在演唱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文中指出声乐心理学属于音乐心理学的分支,是声乐艺术和心理学的交叉研究,也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新型学科。声乐演唱以有思想、有意识的人作为乐器,那必然是由心理支配生理,靠大脑指挥歌唱肌肉的运动与发声器官的协调。本论文旨在探究声乐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的应用体现,解释演唱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及发展,揭示各项心理因素的作用和意义,给演唱者提供心理方面的理论依据,正确认识歌唱发声内在心理的科学规律。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五章,首先在绪论中阐明了声乐心理学和声乐演唱、声乐教学的密切关系,介绍声乐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基础和发展趋势、声乐心理学研究对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以及声乐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思路等。第一章对声乐心理学中“知”“情”“意”的心理过程在声乐演唱中的具体应用展开详细论述,重点从歌唱的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多角度进行阐述。第二章是声乐心理学研究的又一重要内容,即人的个性心理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个性心理全部的活动面貌由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共同构成。第三章内容是介绍声乐心理学的教学运用,详细梳理了前人探索声乐心理教学的研究历程,演唱者兼具“老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根据自己从事演唱学习的体悟和参与教学实习的经历,对声乐演唱中教与学的统一性做了客观的论述和归纳。第四章重点是心理调控分别在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中实践的调查与分析,采用了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的问卷法和个案法进行调查,最终给出研究评定的解释和结果。第五章总结学习声乐心理学的价值意义及个人影响,再一次以自己多年来演唱学习的变化和感受充分肯定学习了声乐心理学的重要性,了解并运用声乐心理学能帮助我们在学习声乐艺术的道路上日益精进。本论文研究证明声乐演唱的心理和生理是既统一又配合的协调关系,声乐演唱不仅要有成熟的技术水平作支撑,更需要积极的心理引导,正确的心理调控下才会产生科学的歌唱理念。所以声乐演唱和教学不只是针对生理技巧的机能训练,还需要学习掌握声乐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最终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声乐心理调控,让生理技能和心理活动得到统一和发展,建构起全面科学的歌唱体系。

王君畲[4](2021)在《皓骏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平面几何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几何直观、逻辑推理和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与日后立体几何的学习有着重要的联系。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正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直观形象阶段,且平面几何的抽象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使得平面几何的教学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如何破解小学平面几何教学中的难点,提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小学平面几何知识的同时发展数学思维,是我国数学教育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皓骏(Hawgent)是一款国内自主研发的动态数学软件,不仅界面简洁、操作便捷,还具有数学化、视觉化、动态化呈现数学对象与思维的功能,将该软件融入小学平面几何教学中,也许能有效改善小学平面几何教学。本研究基于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论,探讨皓骏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小学平面几何的教学研究,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通过文献梳理和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概述了小学平面几何、动态数学和皓骏动态数学技术的基本情况,提出研究的基本问题。然后,概述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的基本观点;最后,提出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的教学策略:知识形成可视化、表征信息多元化、认知过程启发化、认知结构图式化,对每一个策略进行详细的解释,并提供相应的应用案例进行说明。在实践研究方面,通过课例研究和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长方形的周长为例进行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验、课例研究和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圆的面积为例进行教学实践,并探讨如上策略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的设计策略对促进学生平面几何的学习具有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实验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显着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的认知负荷明显低于对照班的学生;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数学理解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积极情意的投入度等都有所提高。

官丽宁[5](2021)在《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平面向量有明确的物理背景,是近代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桥梁。平面向量数量积是平面向量重要内容之一,其应用十分广泛,亦是近年高考的热点。2019年出版的普通高中数学教材在平面向量数量积内容编排上变动较大,如何开展平面向量数量积及其相关内容的教与学,如何使用新教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网、人大复印全文数据库等方式收集与平面向量数量积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从平面向量数量积学习影响因素、解决策略、教学设计等多角度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与评述。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策略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1)基于布鲁姆认知过程维度编制了《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卷》,从非认知因素(学习动机、情绪情感、态度、意志力、性格)维度编制了《学习平面向量数量积非认知因素的调查问卷》。选取四川省内江市4所中学共338名高二、高三学生为调查对象。用Excel2010对收集、整理得到的数据作了处理,通过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正态分布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1)《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卷》调查结论:其一,高中生平面向量数量积学习的高阶认知水平较低,在“创造”水平最薄弱,总体得分率仅为16.22%;其二,学生对向量投影知识的记忆存在“死记硬背”情况;其三,学生性别在布鲁姆认知水平各维度及学业成绩上不存在显着差异。(2)《学习平面向量数量积非认知因素的调查问卷》调查结论:一是学生的非认知因素水平较低,均值为3.2989(满分5分),得分率为65.98%;二是学生性别在非认知因素上差异明显,男生非认知因素水平高于女生,男生“学习动机”和“性格”优于女生;三是高二、高三年级学生在非认知因素及其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四是不同学校学生非认知因素存在差异;五是开放题解答情况表明,部分学生对平面向量数量积知识理解、应用存在困难,对数学学习有抵触情绪;六是非认知因素总体对学业成绩影响较大(解释66.7%的变异量),非认知因素5个维度对学业成绩影响最大的是情绪情感(Beta=0.384),其次是态度、意志力、性格,学习动机(Beta=0.087)几乎不影响学业成绩。(2)对4位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结论:(1)新课导入方式单一,均以物理功引入新课;(2)专家型教师(职称为正高级、高级)对教学难点的把握具体,一般教师特别是新手教师对难点的确定更笼统,在难点突破上,均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但专家型教师更关注典型例题的应用和学生具体的学情;(3)均认为几何画板等现代数学软件有助于数学教学,由于对软件操作不熟悉,而使用频率低。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研读教材,创新使用新教材;(2)重视概念课教学,采取合理教学策略;(3)重视平面向量数量积广泛应用价值;(4)适当重视学生高阶认知水平的发展,可采取创设高阶认知水平数学教学任务、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加强教师教学反思等方法提高学生高阶认知水平;(5)注重高中生非认知因素的培养,可以从提高学习兴趣、重视成就动机的培养,合理设计问题、提高学习效能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表扬学生坚持不懈的良好心理品质,注重学生性格的培养方面入手;(6)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多元化;(7)注重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基于APOS理论对新教材中平面向量数量积做了1个教学设计。

黄月枝[6](2021)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和教学测评的设计方面均有其独特的见解。特别是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方面将知识合理分类,对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的厘定更是制定了一套详细描述目标的通用词汇,并且结合了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然而与教育目标分类学相关的研究多数集中于“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上,很少有将该理论应用于具体学科解决“怎么办”的问题。鉴于此,笔者尝试将该理论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并选取具体章节内容进行样例介绍,探讨其在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本研究主要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研究背景、意义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在本论文的写作之中除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外,选取的其他理论作为参考和指导,以期能对本研究起有效指导作用。第三部分论述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内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两个维度: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由此形成一个二维分类表,说明了其在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中运用的必要性,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探究和分析,找准定位,对症下药,改进教学设计质量。第五部分则阐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中使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所要遵循的原则,以期能更好的运用该理论指导实践。第六部分则分析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测评的开展这几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方法,为教学设计提供有效的指导。并且选取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某一章节,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进行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实际应用,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和教学测评的设计以及三者的一致性对该章节进行了详细的设计。第七部分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对分类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通过硏究发现,教育目标分类学能有效指导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设计,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姚蕊[7](2021)在《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概念学习障碍对策及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物理概念被广泛用于描述现实事物的根本性质和物理特点,从而不同事物得以彼此区分。认识物理概念是认识物理世界的基础,因此学习物理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必要。然而,大多数物理概念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往往会出现学习障碍,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教学的持续革新,具身认知理论正逐渐被认知科学等领域所认可,为许多研究方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学生的认知、身体、所处环境以及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是不可或缺的,这恰好契合了具身认知理论的内涵——认知具有身体参与性、情境性和交互性。将该理论应用于指导物理概念教学,能够充分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提升其认知物理概念的效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发展的可能。在汲取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本文以具身认知理论作为指导,结合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实际情况,对初中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障碍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具身认知理论的起源、内涵等,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从大量论文和书籍中发现了初中生在物理概念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学习障碍;其次,在山东省菏泽市选取了两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目的在于证实初中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的各个环节中确实会出现不同的学习障碍,并从具身认知角度分析初中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提出应对初中生物理概念学习障碍的策略,并用八个教学设计实例将这些对策呈现出来。

梁倩[8](2021)在《高中语文学术论着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研究 ——以《乡土中国》为例》文中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将“学术论着专题研讨”纳入十八个任务群中,自此,学术论着阅读正式从课外推荐阅读进入课堂教学。2019年9月开始使用的统编本《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第一个整本书阅读单元,即第五单元。该单元“整本书阅读”要求阅读的着作是《乡土中国》。教科书编写者就《乡土中国》开发了单元导读提示、阅读指导策略、学习任务的设计等版块的教学资源。旨在引导师生展开对《乡土中国》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在学术论着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设定教学目标,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如何与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形成梯度性的差异?如何促进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进而实现思维的提升?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些问题,本文结合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尝试设计一种适合高中生学术论着阅读的教学目标。在绪论部分,对选题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首先探讨了选题的背景,即是在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科书的要求下进行的。其次,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确定了学术论着阅读具有重要意义。然后,通过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发现对学术论着阅读教学目标的研究较少。第二部分是阐明关于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同时结合学术论着的基本特点,根据马扎诺教育目标新分类学理论尝试去建构学术论着阅读教学目标的四个维度,即知识、元认知、认知、情感维度。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促进思维发展,并探讨学术论着教学目标的价值与运用的目的。第三部分则基于马扎诺的学习行为模式,提出学术论着阅读教学目标拟定的基本流程,落实至学术论着阅读教学目标拟定的具体步骤。最后,以《乡土中国》作为教学案例,探讨学术论着教学目标在其中的运用,同时提出在学术论着教学目标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建议,以指导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

周小帆[9](2021)在《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实施研究 ——以实用性文本阅读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这部分内容。“学业质量标准”正式编写入语文课程标准具有跨越性意义,然而部分一线语文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实施“学业质量标准”还比较茫然。加之,“学业质量标准”本身还存在知识领域分类不清、表述笼统、水平层级差异不明显、缺乏实践性与操作性等问题,增加了读者的困惑和实践的难度。因此,要将“学业质量标准”落实到实践教学当中还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基于修订后的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细化高中语文实用性文本阅读这一知识领域的“学业质量标准”,使之明确、具体、可操作。同时,通过实用性文本阅读学业质量评价案例的设计与实施,将细化后的学业质量标准实施于实践教学,为“学业质量标准”的实施提供参考。本文共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框架,厘清核心概念,梳理了研究现状;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梳理细化高中语文实用性文本阅读学业质量标准的依据;第三章主要依据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建构细化实用性文本阅读学业质量标准的基本框架;第四章是在第三章内容的基础上分类、细化出了新闻、科普文章和演讲辞三大类实用性文本阅读的学业质量标准;第五章内容是将本课题细化后的实用性文本阅读学业质量标准投入实践。笔者自主设计并实施了科普文章阅读学业质量评价的方案,完整展示了“学业质量标准”实施到实践教学中的全过程。

勾书琪[10](2021)在《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研究 ——以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为例》文中指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地理实践力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育人价值之一。同时,“课标”实施建议中提出加强地理实践和问题式教学。研究发现相对于一般性的验证原理类地理实验,问题式地理实验有待加强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开展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的内容研究;另一方面,探究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的策略研究。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细化本文的研究工作:首先,广泛收集问题式地理实验项目与案例,并结合中图版地理教材提出可开发的问题式地理实验项目;其次,在界定问题式地理实验概念的基础上,整理与分析问题式地理实验案例,依据相关理论指导和案例分析启示,设计了10个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再次,进一步提出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策略和实验方案的组成部分;最后,为检验研究得到的结论,本文从设计的方案中选取其中一个进行实施,通过实践反馈,修改完善本文的研究结论。通过研究本文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提出2019中图版教材中可开发的问题式地理实验项目30个,设计了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10个。第二,提出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策略6条:(1)以地理实践力培养为导向,结合地理实验内容设计问题链;(2)从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视角,对问题式地理实验所揭示的地理问题进行分析;(3)依据地理原理、实验变量和客观条件选择实验器材;(4)运用对比、转换的方法设计问题式地理实验装置;(5)以地理问题为线索引领实验实施、转换空间尺度促进认知发展;(6)依据问题式地理实验活动目标,设计实验评价量表。第三,研究得到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的基本组成11部分,即实验名称、问题类型、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装置示意图、问题表征与猜想、问题分析与观察操作、问题解决与迁移、反思与评价。

二、浅谈引导学生参与认知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引导学生参与认知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引导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英语阅读理解对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是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1.1.3 基于小学英语阅读理解的引导策略研究有待加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有关“理解”的研究
        1.3.2 英语阅读理解的内涵与过程
        1.3.3 小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相关研究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理解
        1.4.2 阅读理解
        1.4.3 英语阅读理解
        1.4.4 引导策略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引导策略的理论依据
    2.1 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过程分析
        2.1.1 英语阅读理解的理论基础及思维过程
        2.1.2 英语阅读理解思维过程的语言表征
    2.2 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引导策略的构建
        2.2.1 基于语言学习本质特点的引导策略分析
        2.2.2 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引导策略的框架
3 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引导策略的教学实践调研
    3.1 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引导策略的表征
        3.1.1 课例的来源与记录
        3.1.2 课例的分析过程
        3.1.3 课例分析的结果
    3.2 小学英语教师的阅读理解引导策略分析
        3.2.1 访谈数据的来源与记录
        3.2.2 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引导的策略与方法
4 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引导策略
    4.1 输入:认知引导策略
        4.1.1 充分挖掘阅读文本,扩展学生认知
        4.1.2 多模态呈现目标语言,高频度输入
    4.2 内化:方法引导策略
        4.2.1 问题引导,层层深入
        4.2.2 思维导图,方法渗透
    4.3 产出:表达引导策略
        4.3.1 多种活动方式,精确语言表达
        4.3.2 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产出
5 基于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引导策略的研究反思
    5.1 深化理解,课程的人文性体现
    5.2 构建意义,在情景的交互过程中
    5.3 促进表达,建构学生的言语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教学目标与数学教学目标
        1.2.2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
        1.2.3 数学概念课
        1.2.4 评价指标体系
        1.2.5 评价模型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专家咨询法
        1.5.3 统计分析法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7 论文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教学目标
        2.1.2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
        2.1.3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
        2.1.4 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相关研究
        2.1.5 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2.1.6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2.2.2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要素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工具的构建
        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
        3.1.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3.2.1 指标体系初建阶段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方法
        3.2.3 评价模型构建方法
        3.2.4 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检验方法
第四章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初构
    4.1 一级指标的由来与依据
    4.2 二级指标的确定与分析
        4.2.1 “课标因素”维度下的二级指标
        4.2.2 “数学因素”维度下的二级指标
        4.2.3 “学生因素”维度下的二级指标
    4.3 小学数学优秀课展示教学目标的NVivo质性分析
        4.3.1 教学目标样本的确定
        4.3.2 质性分析的工具与方法
        4.3.3 质性分析结果与反馈
    4.4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第五章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及评价模型的构建
    5.1 基于专家咨询的评价指标的筛选修订
        5.1.1 研究方法
        5.1.2 专家的选取
        5.1.3 专家意见咨询结果分析
    5.2 指标体系评价模型的构建
        5.2.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2.2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5.2.3 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
    5.3 研究结果
第六章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检验
    6.1 信度检验
        6.1.1 评价人员
        6.1.2 评价样本
        6.1.3 评价的具体实施
        6.1.4 评价结果分析
    6.2 内容效度检验
        6.2.1 评价人员
        6.2.2 评价方法
        6.2.3 评价的具体实施步骤
        6.2.4 评价结果分析
    6.3 研究结果
第七章 讨论、结论与建议
    7.1 讨论
        7.1.1 与已有研究异同点的比较分析
        7.1.2 研究的创新之处
        7.1.3 指标体系的局限与展望
    7.2 结论
    7.3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建议
        7.3.1 “线段、直线、射线”案例分析
        7.3.2 熟读精思课程标准——明确学段目标
        7.3.3 熟读精思课程标准——培养能力素养
        7.3.4 熟读精思课程标准——规范目标表述
        7.3.5 熟读精思课程标准——锻炼情感表达
        7.3.6 深化理解数学概念——描述具体的概念体验活动
        7.3.7 深化理解数学概念——设置情境中的抽象活动
        7.3.8 深化理解数学概念——突出概念本质属性
        7.3.9 深化理解数学概念——注重加强概念应用
        7.3.10 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发展——关注知识技能基础
        7.3.11 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发展——关注思想方法基础
        7.3.12 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发展——关注经验基础
        7.3.13 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发展——关注心理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意见问卷
    附录2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权重问卷
    附录3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信度检验
    附录4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效度检验
    附录5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打分表
    附录6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指南
致谢

(3)“声乐心理学”在演唱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声乐心理学相关概述
        1.声乐心理学与声乐演唱
        2.声乐心理学与声乐教学
    (二)声乐心理学研究综述
        1.历史基础
        2.发展趋势
    (三)声乐心理学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声乐心理学研究内容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五)声乐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知”“情”“意”的心理过程
    (一)声乐演唱中的认知过程
        1.声乐艺术的感知觉
        2.声乐学习的记忆
        3.演唱活动的思维
        4.歌唱发声的想象
    (二)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过程
        1.情绪和情感
        2.声乐演唱情感的特征
    (三)声乐演唱中的意志过程
        1.意志与歌唱
        2.声乐演唱意志的特征
二、演唱者的个性心理
    (一)声乐演唱中的个性倾向性
        1.歌唱形式的具体层面
        2.演唱行为的概括层面
    (二)声乐演唱中的个性心理特征
        1.演唱实践的生理基础
        2.声乐艺术的内在修养
    (三)声乐演唱中的自我意识
        1.演唱的自我认识
        2.演唱的自我体验
        3.演唱的自我控制
三、声乐心理学的教学运用
    (一)声乐心理教学发展历程
        1.国外声乐心理教学概况
        2.国内声乐心理教学概况
    (二)声乐心理学中的“教”与“学”
        1.教师主导
        2.学生主体
四、心理调控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研究的方案
        1.个案调查
        2.问卷调查
    (二)调查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1.信度检验
        2.效度检验
    (三)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控
        1.个案研究任务的设计与过程
        2.个案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
    (四)声乐演唱中的心理调控
        1.问卷研究任务的检测与实施
        2.问卷测试结果的初步解释
五、学习声乐心理学的价值及影响
    (一)认识声乐才能
        1.由快渐慢-“进步期”
        2.起伏波动-“形成期”
        3.停滞不前-“高原期”
        4.相对稳定-“上升期”
    (二)重视歌唱习惯
        1.习惯对于歌唱的影响
        2.歌唱习惯的培养
    (三)完善艺术人格
        1.人格在歌唱中的表现
        2.艺术人格的养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皓骏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一、小学平面几何相关研究概述
        (一)平面几何相关概念界定
        (二)小学平面几何的研究综述
        (三)对小学平面几何研究的思考
    二、动态数学相关研究概述
        (一)动态数学的含义
        (二)动态数学的功能特点及其应用研究
        (三)动态数学概述简评
    三、皓骏动态数学技术相关研究概述
        (一)皓骏软件的简介
        (二)皓骏融合数学教学的相关研究
        (三)对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的思考
第3章 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的教学策略和应用案例
    一、基本理论概述
        (一)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论
        (二)认知负荷理论
    二、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的设计原则
        (一)信息打包原则
        (二)时间邻近原则
        (三)空间邻近原则
        (四)一致性原则
        (五)增强深度学习原则
    三、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的策略及应用
        (一)知识形成可视化策略
        (二)表征信息多元化策略
        (三)认知过程启发化策略
        (四)认知结构图式化策略
第4章 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的教学实验研究
    一、实验方案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假设
        (三)实验对象
        (四)实验变量
        (五)实验方式
        (六)实验材料
    二、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一)前测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二)后测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三)圆的面积学习的认知负荷结果与分析
    三、对学生学习圆的面积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四、对数学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五、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一)实验结果总体分析
        (二)关于学习效果的讨论
        (三)认知负荷的讨论
    六、结论
第5章 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的课例研究
    一、课例1《圆的面积》
        (一)《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二)《圆的面积》教学实录对比及评析
    二、课例2《长方形周长》
        (一)《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二)《长方形周长》教学实录对比及评析
    三、课后反思
        (一)自我反思
        (二)专家点评
第6章 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一)对实验结果的反思
        (二)对教学的反思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圆的面积》前测试题
    附录2 《圆的面积》后测试题
    附录3 皓骏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圆的面积》教学的调查问卷
    附录4 皓骏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圆的面积》教学的调查问卷
    附录5 访问提纲
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5)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时代背景
        (二)现实诉求
        1.平面向量数量积在高考中的体现
        2.平面向量数量积内容编排变化
    二、研究问题与意义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
    一、平面向量数量积学习的影响因素
        (一)认知因素对平面向量数量积学习的影响
        (二)非认知因素对平面向量数量积学习的影响
    二、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策略综述
        (一)克服负迁移
        (二)降低认知加工的难度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四)激活非认知因素
    三、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一)平面向量数量积新知课教学设计研究
        (二)平面向量数量积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
    四、国外研究现状
    五、相关理论
        (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二)非认知因素
        (三)APOS理论
        (四)数学核心素养理论
    六、综述小结
        (一)综述结论
        (二)综述引发的思考
第3章 问卷与访谈提纲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一)问卷调查对象
        (二)访谈调查对象
    三、调查工具
        (一)问卷调查的编制与实施
        1.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卷的编制与实施
        2.平面向量数量积非认知因素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二)教师访谈提纲编制与实施
    四、数据的编码
第4章 平面向量数量积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平面向量数量积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卷调查结果分析
        1.测试卷基本描述性统计
        2.高中生平面向量数量积数量积测试结果分析
        3.高中生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结果差异分析
        (二)平面向量数量积非认知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基本描述性统计
        2.学习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非认知因素现状分析
        3.平面向量数量积非认知因素的差异分析
        4.问卷中开放题学生回答结果分析
        5.非认知因素与学业成绩回归分析
    二、访谈结果分析
        (一)平面向量数量积新课导入分析
        (二)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难点分析
        (三)几何画板使用情况分析
第5章 平面向量数量积研究结论、教学建议与教学设计
    一、研究结论
        (一)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调查结论
        (二)平面向量数量积非认知因素调查结论
        (三)教师访谈结论
    二、教学建议
        (一)研读教材,创新使用新教材
        (二)重视概念教学,采取合理教学策略
        (三)重视平面向量数量积广泛应用价值
        (四)适当重视学生高认知水平的发展
        (五)注重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培养
        (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多元化
        (七)注重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APOS理论的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设计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一、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卷(预测)
    附件2 平面向量数量积测试卷(正式)
    附件3 学习平面向量数量积非认知因素的调查问卷
    附件4 非认知因素各维度介绍
    附件5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6)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研究进展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2.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案例分析法
        3.实证研究法
    (五)研究思路
    (六)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理论基础
    (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泰勒原理
    (四)迪克凯瑞教学设计理论
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内容及教学运用的必要性
    (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内容
        1.知识维度
        2.认知过程维度
    (二)应用的必要性
        1.有助于制定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2.有助于设计可检验的教学设计
四、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教学目标设置偏重的识记与掌握
        2.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相匹配
        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二)原因分析
        1.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局限
        2.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能力缺乏
        3.应试教育的影响
五、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历史教学设计应用原则与建议
    (一)应用原则
        1.切实性原则
        2.循序渐进性原则
        3.主体性原则
    (二)实施建议
        1.明晰所要达成的认知水平层次
        2.结合实际确定适用范围
        3.增加情感领域目标测评
六、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历史教学设计应用的策略与样例设计
    (一)应用于教学目标制定的策略
        1.分析教材内容,对教材知识进行分类
        2.依据课程标准,确定目标的行为动词
        3.知识维度与认知过程结合,制定教学目标
    (二)应用于教学活动的策略
        1.分析初中历史知识,建立知识分类表
        (1)初中历史知识的分类
        (2)知识分类表设计
        2.对不同历史知识类型的教学处理
        (1)初中历史事实性知识的教学对策
        (2)初中历史概念性知识的教学对策
        (3)初中历史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对策
        (4)初中历史元认知知识的教学对策
    (三)应用于教学评价的策略
        1.在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
        (1)确立评价目标
        (2)制定评价方案
        (3)实施评价
        2.在作业、测验题编制中的应用
        (1)编制历史测试试题
        (2)分析测评结果,进行教学反思
    (四)样例设计介绍与分析
        1.应用于教学目标制定的案例
        2.应用于教学活动的案例
        3.应用于教学评价的案例
        4.一致性程度与分析
七、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初一历史课堂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致谢

(7)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概念学习障碍对策及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内容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具身认知理论综述及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节 具身认知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一、哲学维度
        二、心理学维度
    第二节 具身认知理论的代表观点及具体内涵
        一、具身认知研究趋势
        二、国外关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代表观点
        三、国内关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代表观点
        四、具体内涵
    第三节 关于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现状
        一、具身认知对教学的启示
        二、具身认知理论与物理教学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学习障碍
        二、物理学习障碍
        三、概念
        四、物理概念
        五、初中物理概念学习障碍
第三章 初中学生物理概念学习障碍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初中学生概念学习障碍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一、物理概念学习动机障碍分析
        二、物理概念理解障碍分析
        三、物理概念深化障碍分析
        四、物理概念记忆障碍分析
    第三节 具身认知角度分析概念学习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具身化的物理概念学习障碍应对策略
    第一节 巧设具身情景
    第二节 丰富具身体验
    第三节 剖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第四节 优化记忆方式
第五章 具身化概念教学设计实例
    第一节 “光的色散”概念教学设计
    第二节 “重力”教学设计
    第三节 “大气压强”概念教学设计
    第四节 “电压”教学设计
    第五节 “磁现象”相关概念教学设计
    第六节 “密度”教学设计
    第七节 “光的折射”概念部分教学设计
    第八节 “比热容”概念教学设计
第六章 反思与展望
    第一节 反思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初中物理概念学习障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高中语文学术论着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研究 ——以《乡土中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1.1.2 《乡土中国》选入高中语文教科书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与述评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述评
    1.4 研究方法
    1.5 核心概念界定
        1.5.1 学术论着
        1.5.2 整本书阅读教学
2 学术论着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设定的依据
    2.1 理论依据
        2.1.1 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
        2.1.2 三大国际阅读评估项目
    2.2 实践依据
        2.2.1 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2.2.2 高中语文统编教科书要求
        2.2.3 高中生阅读素养发展特点
3 高中必读和推荐阅读学术论着的特征
    3.1 论述的逻辑性
    3.2 结构的系统性
    3.3 理性的深刻性
4 学术论着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设定的四大维度
    4.1 知识维度
    4.2 元认知维度
    4.3 认知维度
        4.3.1 知识提取与理解
        4.3.2 知识扩展与精炼
        4.3.3 有意义地运用知识
    4.4 情感维度
5 学术论着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流程
    5.1 学术论着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程序
    5.2 学术论着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具体步骤
        5.2.1 分解学术论着整本书阅读目标
        5.2.2 分析学术论着整本书阅读任务
        5.2.3 确定学术论着整本书阅读起点
        5.2.4 表述学术论着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
6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设定示例
    6.1 《乡土中国》概述
        6.1.1 《乡土中国》文本分析
        6.1.2 《乡土中国》教学价值
    6.2 统编版教科书《乡土中国》编排解析
        6.2.1 《乡土中国》编排意图
        6.2.2 《乡土中国》单元结构
    6.3 《乡土中国》不同维度教学目标拟定
    6.4 学术论着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时的建议
        6.4.1 准确进行知识分类
        6.4.2 重视元认知目标
        6.4.3 提供高层次思维的教学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实施研究 ——以实用性文本阅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
        1.1.2 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
        1.1.3 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学业质量标准及相关概念
        1.3.2 实用性文本
    1.4 文献综述
        1.4.1 学业质量标准研究
        1.4.2 实用性文本阅读研究
    1.5 研究目标和思路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统计分析研究法
        1.6.3 比较分析研究法
2 细化实用性文本阅读学业质量标准的依据
    2.1 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分析
    2.2 “新课标”分析
        2.2.1 语文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2.2.2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2.2.3 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
        2.2.4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2.2.5 评价建议
        2.2.6 学业质量标准
    2.3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细化实用性文本阅读学业质量标准框架建构的路径
    3.1 基于目标分类理论建构细化实用性文本阅读学业质量标准的框架
    3.2 依据细化实用性文本阅读学业质量标准的框架确定其内容
    3.3 本章小结
4 细化不同类型的实用性文本阅读学业质量标准
    4.1 细化新闻类文本阅读学业质量标准
    4.2 细化科普文章阅读学业质量标准
    4.3 细化演讲辞阅读学业质量标准
    4.4 本章小结
5 实用性文本阅读学业质量评价案例设计与实施
    5.1 实用性文本阅读评价案例设计思路
        5.1.1 评价的目标
        5.1.2 评价的内容
        5.1.3 评价的工具
        5.1.4 评价的环节
    5.2 《中国建筑的特征》学习评价单的设计与实施
        5.2.1 《中国建筑的特征》学习评价单设计的依据
        5.2.2 《中国建筑的特征》学习评价单的设计与解析
        5.2.3 《中国建筑的特征》学习评价单的实施
    5.3 本章小结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研究 ——以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研究意义
        2.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四)概念界定
        1.问题式地理实验
        2.地理实验方案
        3.地理实践力
一、理论基础
    (一)具身认知理论
        1.具身认知理论主要观点
        2.具身认知理论对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的指导
    (二)地理学理论
        1.问题式地理实验关注问题的时空分布差异及其成因
        2.问题式地理实验关注问题背后的各要素关系
    (三)地理教学理论
        1.从地理实践力出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以问题为线索”设计问题式地理实验
二、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内容分析
    (一)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类型分析
        1.地理实验类型分析
        2.问题式地理实验类型分析
    (二)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项目分析
        1.地理实验项目统计分析
        2.中图版教材中可开展的问题式地理实验项目分析
三、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
        1.案例筛选与分析目的
        2.案例分析内容与方法
        3.案例分析呈现
    (二)案例分析启示
四、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
    (一)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依据
        1.依据课标、教材
        2.依据相关理论与案例分析
        3.依据问题式地理实验特点
    (二)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组成
    (三)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
        1.设计示例
        2.设计分析
    (四)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策略
        1.以地理实践力培养为导向,结合地理实验内容设计问题链
        2.从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视角,对问题式地理实验所揭示的地理问题进行分析
        3.依据地理原理、实验变量和客观条件选择实验器材
        4.运用对比、转换的方法设计问题式地理实验装置
        5.以地理问题为线索引领实验实施、转换空间尺度促进认知发展
        6.依据问题式地理实验活动目标,设计实验评价量表
五、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实施
    (一)案例实施过程
        1.准备过程
        2.实施过程
    (二)实施反思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地理实验项目统计
附录2 问题式地理实验项目统计
附录3 问题式地理实验案例分析
附录4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
附录5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实施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四、浅谈引导学生参与认知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引导策略研究[D]. 姚丽婷.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田晴.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3]“声乐心理学”在演唱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 刘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4]皓骏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的实践研究[D]. 王君畲.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5]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的调查研究[D]. 官丽宁.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6]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中的应用[D]. 黄月枝.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7]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概念学习障碍对策及教学设计[D]. 姚蕊.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高中语文学术论着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研究 ——以《乡土中国》为例[D]. 梁倩.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9]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实施研究 ——以实用性文本阅读为例[D]. 周小帆.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研究 ——以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为例[D]. 勾书琪.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关于引导学生参与认知过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