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的四种方法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的四种方法

一、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四法(论文文献综述)

高月月[1](2020)在《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 ——以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某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生成性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以及对教学活动的过程性体验,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这与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相适应。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成性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与一线教师关注和接受。据众多实践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生成性教学,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生成性教学的实施情况如何,具体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又有哪些有效的实施策略呢?以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某中学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与教学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四个不同教龄层次的8位高中生物教师进行访谈、对30节生物课进行观察分析以及对5个不同教学内容的10个教学案例中的典型教学片段进行分析,找出了高中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学校与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与具体的生成性教学实施策略,以期为高中生物教师更有效实施生成性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论:(1)教师实施生成性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对生成性教学的认知水平较低;存在“代办”教学的意识与现象;教师存在“成绩至上”的思想;教学评价缺乏多元性;课堂问题设计缺乏开放性;教师预留的生成空间和时间不足;教师缺乏捕捉生成性资源的慧眼;教师驾驭生成的能力不足。(2)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教师访谈和教学案例分析,提出建议:学校方面:首先,学校应从生命观念的角度认识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并将其渗透至教学理念与教学文化之中;其次,学校的教学文化应追求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表达,赞成学生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共同建构以及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最后学校应对生成性教学的理念进行大力支持与推广,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讲座交流、教研活动或外出学习等等,给予教师正确学习生成性教学的途径,从而提高教师对生成性教学的认知水平,培养其生成性教学意识、改变其教学观念。教师方面:首先,教师要多途径积极主动地了解生成性教学的理念,准确学习与把握生成性教学的内涵与特征,从而提高自身对生成性教学的认知水平;其次,教师应增强实施生成性教学的自信心,勇于尝试,敢于实践;再次,教师要不断学习与实践,及时反思与总结经验,不断补充与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最后,教师可参考的生成性教学实施策略有三方面,1)激发生成:(1)构建模型催化生成;(2)多样化评价提供生成的适宜环境;(3)开放性问题放大生成的空间;(4)多方互动促进生成;(5)捕捉质疑类资源激发生成;(6)自主阅读促生成;(7)教学设计需要“留白”;(8)发放任务激发生成、充足时间保生成;(9)类比或举例激发学生生成。2)捕捉生成:(1)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的实时动向与生成,从中捕捉生成性资源;(2)错误之中智取生成性资源;(3)关注跨学科知识资源;(4)给予学生上台讲解的机会,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讲解。3)驾驭生成:(1)“问题串”引导生成;(2)认真倾听予以鼓励,提示引导帮助生成;(3)追问错误诱生成;(4)创设问题情境诱生成。

娜仁格日乐[2](2019)在《初中生数学归纳推理水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学归纳推理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按照规则进行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或然联系的推理。“规则”是指,数学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传递性,并符合逻辑思维的三个定律,即同一律、矛盾律与排中律。数学归纳推理的本质是从经验过的东西推断未曾经验过的东西。它是得到数学命题的基础,也是得到数学结论的主要推理形式。在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都要依赖归纳推理。因此,常常说,归纳推理是创造的基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基于抽象结构,并通过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方式来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概念、性质、关系和规律。因此,数学教学内容的表现形态可分为,数学的概念、性质、关系与规律。这个结论在论文中已用实际数据分析证实。依据这个结论,可以从数学教学内容表现形态的视角对数学归纳推理进行内容分类,便得到了“初中生数学归纳推理水平分析的内容维度”,即“概念”归纳推理、“性质”归纳推理、“关系”归纳推理和“规律”归纳推理。根据数学归纳推理方法的(思维模式)的不同,将数学归纳推理可分为三种,即归纳方法(不包括完全归纳推理)、类比方法和统计推断方法。这个分类构成了“初中生数学归纳推理水平分析的方法维度”。再依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论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逻辑推理的要求,并同时参考了“解释学”理论和一线教师、教育专家的建议,将数学归纳推理的思维阶段划分了三个水平层次。从而确立了“初中生数学归纳推理分析的三个水平层次”。最后得到了基于“数学归纳推理的内容维度”与“数学归纳推理的方法维度”的具有三个水平层次的“初中生数学归纳推理水平分析框架”。依照“初中生数学归纳推理水平分析框架”编制了初中生数学归纳推理水平的测试题,对4个省份的4所学校进行了测试。测试数据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一种是,使用多维多等级项目反应理论模型,对学生的数学归纳推理能力进行了分析。另一种是,使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对各维度各水平得分的百分比进行了比较。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初中生的数学归纳推理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提高。“归纳”的能力比“类比”、“统计推断”能力强。“类比”和“统计推断”能力相对较低;各维度的各水平得分百分比随着年级的升高有所提高,其中“类比”的各年级各水平得分百分比都低于其他两个类。“归纳”的各年级各水平得分百分比高于其他两个类。“规律”内容的各年级各水平得分百分比都低于其他三类。“概念”内容的各年级各水平得分百分比都高于其他三类。通过本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一、将数学教学内容表现形态可划分为概念、性质、关系与规律四类。这样的分类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有必要的。二、将数学归纳推理按照它方法的不同可划分为归纳、类比、统计推断三类。这种分类是符合逻辑学理论、也符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三、初中生数学归纳推理思维阶段的三个水平层次划分较好地反映了初中生的数学归纳推理思维过程,并符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四、初中生的类比和统计推断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在统计内容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而不是全演绎地解决统计问题。

朱祥烈[3](2017)在《“三力”融通:让每个生命自由生长——成都高新实验小学儿童“生长力”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路径》文中研究表明在学校课程发展进程中结合实际提出了"儿童自由生长"的课程思想,围绕学习力、适应力、创新力,确立了课程育人目标,积极建构儿童生长力课程体系,探索出"基础课程校本化、德育课程生活化、主题式全科融合课程序列化、选修拓展课程多元化"等课程实施路径,形成了生长课堂、科创教育、悦动创生式体育等特色。

费健[4](2017)在《智障学生体育游戏教学“四法”》文中研究表明培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游戏教学,它是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以有效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着力点。在国家实施新课标的新形势下,通过推行目标导向法、情景植入法、规则引导法、主动体验法等四项体育游戏教学新策略,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强自立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部[5](2013)在《《体育师友》2011年总目录(1-5期)》文中研究说明

朱厉静[6](2012)在《契约学习法在科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诺尔斯成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认为契约学习法有利于成人自我导向学习,国内外对于契约学习法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为科学课程中如何运用契约学习法以实现个性化教学和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借鉴。本研究旨在探讨契约学习法在科学课程中的应用,具体分三个基本问题展开:(1)为什么可以将“契约学习法”应用于科学课程?也即契约学习法的实践意义和理论基础。(2)如何将学习契约应用于科学课程?即契约学习法应用于科学课程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模式。(3)怎样实现“契约学习法”在科学课程中的应用?即契约学习法在科学课程中应用的案例研究。对人本主义和自主学习的研究文献研究表明:契约学习法作为达成自由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一种过渡性策略,在师生角色的转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似本能”,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自我发展;罗杰斯进行非指导教学实践,相信学习个体是自由的并且可以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罗杰斯的非指导性的教学实践突出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而教师只是教学的促进者。齐莫曼划分了个体自主学习发展的四个阶段,充分肯定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学习契约的运用把教学焦点从关注教师如何“教”转向关注学生为自己学习负责及如何“学”o基于人本主义和自主学习理论,借鉴契约学习在成人教育和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实践,总结了在科学课程中运用契约学习法的基本原则,构建了在科学课程中应用契约学习法的一般模式和基本步骤,并进行契约学习法在科学课堂中应用的案例研究。在科学教学中实施契约学习法的基本原则有:(1)个性化原则,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习主体的差异性,并允许学习目标制定及达成的差异性。(2)协商性原则,也即契约学习是通过师生及生生之间互动的协商过程中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方法。(3)契约性原则,就是师生双方或多方之间,基于各自实际学习需求达成的自主自愿的协议,彰显学习者的自由与学习责任。(4)老师适度参与原则,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适时适当参与课堂指导契约学习。本研究从契约学习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出发,构建了契约学习法的具体操作模式和基本步骤为:(1)诊断学习需要,学生对自己学习需要的诊断是自我导向学习的开端。(2)订立学习契约,通过师生及生生协商中确定针对各自实际学习要求订立学习的协议,这一部分具体包括学生界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资料和学习策略、确定学习结果的呈现方式以及选定评价学习结果的标准。(3)契约的履行与监督,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而非学习结果。(4)进行学习评价,突出学生的自主与自我反思。按照契约学习法的一般原则要求和实施的一般模式,本研究以《水的浮力》、《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月相》等课为例进行科学课程教学的实践并作案例分析,试图为契约学习法在科学概念教学、科学实验教学和科学规律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刘彩平[7](2010)在《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刍论》文中提出人类的“求价意志”(Will to Value)给所有活动都打上了“价值”的烙印,因为价值是人类活动的动力因素,人类不会从事那些无任何价值的事情,尤其对自身活动价值的认识越清晰往前推动的力量就越大。研究学校武术教育的必要前提就是弄清武术教育价值,这既是理论的认识问题又是实践的体验问题。鉴此,本研究拟就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做一纵向的和横向的考察、分析与解读,旨在找寻切合于学校教育实际的武术课程改革路径。学校武术教育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其价值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如现代和当代的价值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或人的现代化,而武术作为传承中国体育文化的载体,从物质属性上既要形神兼养又要科学发展,从精神属性上既要弘扬个性又要倡导仁义,最终实现直觉切入与理性把握、宁静恬淡与激情洋溢的和谐与统一的价值目标,这与向往更高、更快、更强的西方体育文化一道形成了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文化形态。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反映了人们对学校武术教育的需求,这也是由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所决定的,尤其处于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学校,其绝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健康堪忧、交往能力低下、精神追求低俗,因而人们迫切地呼唤学校予以全面的素质教育,这中间也包括致力于身心和谐发展的武术教育,以便使之奠定以满足学生现实需要、释放武术教育功能和实现武术教育价值为内容的基础,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学校武术教育价值按其作用范围分为生理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这在生理方面表现为内强外壮,在精神方面则表现为心理健康、尚武崇德、“诗意地栖居”、人格和谐,在社会方面表现为适应冲突交往,而学校武术教育价值评定则以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社会进步为标准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随着价值观念的更新,价值实现的方式、手段、条件日趋科学化和现代化。学校武术教育中的课程改革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武术理论,它作为实现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的基本条件,也为武术课程内容改革提供了得以找寻策略的路径,即以教育立法确立武术课程地位,以教育目标确定武术课程内容,以科学认识开发身体健康促进类、技击能力培养类、套路演练与鉴赏提高类等武术课程资源,有机地统一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徒手实战和器械实战及套路演练,以便使之动作程序的纵向贯穿与年龄心理特点的横向展开趋于契合,最终实现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

杨新[8](2006)在《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文中指出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信息与科研环境、用户需求与行为等方面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e-science、e-learninge、-business和e-government为代表的信息环境逐步形成。用户获取利用信息的途径、手段、方法以及对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要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图书馆如何抓住新环境带来的机遇,重新确立服务定位,开辟或拓展服务功能和形式,建立有竞争力的、可持续的服务模式,成为当今时代共同关心的问题。

杨薇[9](2004)在《论高校体育教学测评及其改革》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高校体育教学测评体系改革做了系统的理性思考,以回答高校体育教学为何测评、测评什么与如何测评等问题。

侯晶晶[10](2004)在《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文中认为政治建构中普遍权利取向的民主原则和经济现代化所倚赖的泰勒原则是否就是教育的道德性理想的上限?后现代的宪政理论和女性主义思潮以及整体与具体的辩证法使教育学者不可能满足于标准化、目标式的现代教育的已有成就,而无视千百万学生的现实异质性对于教育的殷切吁求。在此背景下,美国教育学会主席内尔·诺丁斯教授尽二十年的学术努力,提出了重视生命差异、关注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关怀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关怀伦理学以及关怀取向的教育思想。她认为:以关怀为取向的道德性应该体现于教学、评价、管理等教育的每一过程和方面,并提出了关怀教育详尽的实施建议。她指出:只有重视个体性、具体性和学生真实感受的关怀性教育才是道德的教育,只有道德的教育才能孕育有效的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才能使之成为有责任感、有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的关怀者,才能使其获得人生的幸福。就道德教育而言,她质疑受科学主义、唯认知主义和男性中心文化传统支配的道德认知教育模式,她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强调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对学生体验和感受的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同时以现象学的方法细致探讨了道德教育的四种方法:以身作则、对话、实践和认可。这种思想超越了唯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二元对立。 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对于反思我国目前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非关怀现象和清理对关怀的各种误识具有借鉴价值。在诺丁斯思想的启发下,本文分析了老子民生式关怀思想和先秦儒家政治取向的关怀思想对于现今中国教育的双向影响,并简要阐述了当代中国关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论文最后对现代中国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关怀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关怀教育理论以具体的人为本的时代性特征与我国正在努力建构的以民为取向的社会政策、国家政策和教育政策具有可契合之处。 总之,笔者认为:没有贴着教育标签的关怀仍然是教育,而融入关怀的教育则是意蕴更丰富的教育、更体现教育性的教育。关怀之于道德性就像红细胞之于血液,道德性之于教育就像血液之于肌体,专门的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方面道德性的关系——或者简称为道德教育与教育的道德性的关系——就像心脏与遍布全身的血管。专门的道德教育是一个血液密集区、一个血泵,它像发动机一般向教育肌体的其他部分运送能量并与之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心脏如果与其他器官失去血脉联系,就会变成一堆没有生命的死物。而教育的任何方面和过程如果缺少道德性和关怀,就会像肌体缺血一样,引起功能障碍、发生器官坏死,甚至丧失生命力。教育关怀性的充分实现是生成对自我、对他人、对文化、对生态等全面负责的关怀者的必要前提。教育的实质在于对人的生命力的呵护与培育,这种生命力中包孕着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

二、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四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四法(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 ——以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改革背景
        1.1.2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生成”的内涵
        2.1.2 生成性教学的内涵
        2.1.3 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
        2.1.4 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2.2 生成性教学的研究现状
        2.2.1 生成性教学的国外研究现状
        2.2.2 生成性教学的国内研究现状
        2.2.3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思考
3 理论基础
    3.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2 生成性学习理论
    3.3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
4 研究思路及方法
    4.1 研究思路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研究法
        4.2.2 访谈法
        4.2.3 课堂观察法
        4.2.4 教学案例研究法
5 研究的实施
    5.1 访谈提纲的设计
    5.2 课堂观察量表的制定
        5.2.1 编制初始观察量表
        5.2.2 试用修订阶段
        5.2.3 正式使用阶段
    5.3 案例转录
6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6.1 对教师访谈的转录及分析
    6.2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6.3 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案例分析
        (1)教学片段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教学片段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教学片段三:“细胞中的无机物”
        (4)教学片段四:“细胞中的无机物”
        (5)教学片段五:“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6)教学片段六:“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7)教学片段七:“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8)教学片段八:“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9)教学片段九:“细胞的增殖”
        (10)教学片段十:“细胞的增殖”
7 结论与反思
    7.1 结论
        7.1.1 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7.1.2 促进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实施的策略与建议
    7.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中生物教师生成性教学访谈提纲
附录 B 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学课堂观察量表(初制)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初中生数学归纳推理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全世界对创新人才的召唤
        二、课程改革的深入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
        三、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实施与测评
        四、归纳推理素养与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二节 研究的问题
        一、选题原由
        二、研究问题的阐述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一、研究的必要性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
        三、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方法
    第五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数学归纳推理
        二、能力、素质、素养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归纳推理的历史回顾
        一、古典归纳逻辑
        二、现代归纳逻辑
        三、现代归纳逻辑与古典归纳逻辑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 归纳推理特征
        一、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联系与区别
        二、归纳推理的性质和作用
        三、归纳推理的合理性
        四、归纳推理的分类
        五、归纳推理与归纳方法
    第三节 归纳推理研究现状
        一、不同学科视角下的归纳推理研究
        二、归纳推理与数学
    第四节 数学归纳推理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数学归纳推理研究现状
        二、国外数学归纳推理研究现状
第三章 初中学生数学归纳推理水平分析框架的构建
    第一节 数学归纳推理与数学教学内容表现形态
        一、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数学归纳推理
        二、掌握数学规律内容过程中的数学归纳推理
        三、基于数学教学内容表现形态的数学归纳推理的内容分类
    第二节 数学归纳推理的方法分类
        一、归纳方法
        二、类比方法
        三、统计推断方法
    第三节 初中学生数学归纳推理水平分析框架
        一、分析的数学教学内容表现形态的维度与数学归纳推理方法的维度
        二、数学归纳推理思维阶段的三个水平层次
第四章 初中生数学归纳推理水平的测试与数据分析
    第一节 测试题的编制与评分标准
        一、测试题的编制
        二、测试题的评分标准
    第二节 样本的选取、测试过程与数据的收集
        一、样本的选取与测试过程
        二、数据的收集与编码
        三、研究效度与信度
    第三节 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
        一、关于“归纳”题的答题情况
        二、关于“类比”题的答题情况
        三、关于“统计推断”题的答题情况
    第四节 基于多维多等级项目反应理论模型的测试数据分析
        一、项目反应理论
        二、数学归纳推理水平的数学内容维度各分类上的分析
        三、数学归纳推理水平的数学归纳推理方法维度各分类上的分析
        四、初中生各年级数学归纳推理能力的基本情况分析
    第五节 基于描述统计方法的测试数据分析(各水平层次)
        一、各模块上的思维水平层次的得分百分比分析
        二、数学归纳推理内容维度上的思维水平层次的得分百分比分析
        三、数学归纳推理方法维度上的思维水平层次的得分百分比分析
        四、各年级的各类思维水平层次的得分百分比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研究的结论与总结
    第一节 数学教学内容形态的分类是必要的
    第二节 数学归纳推理的方法的分类是合理的
    第三节 数学归纳推理思维层次水平的分类是符合教学实际的
第六章 研究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研究的不足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3)“三力”融通:让每个生命自由生长——成都高新实验小学儿童“生长力”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厘清学校课程的发展脉络
二、建构儿童“自由生长”的课程思想
    (一) 基于教育本质追求的课程反思
    (二) 建构儿童自由生长的课程理念
三、建构“生长力”课程体系和实施路径
    (一) 构建“323”儿童生长力课程体系
    (二) 规划生长力课程的实施路径
四、生长力课程实施的主要特色
    (一) 培育“生长力课堂”特色
    (二) 培育“科创课程”特色
    (三) 彰显“悦动创生型体育”教学特色
五、进一步求解的问题

(6)契约学习法在科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一、引言
    (一) 研究缘由
    (二) 文献综述
        1. 诺尔斯成人教育思想与自我导向学习
        2. 自我导向学习的模型——契约学习法
        3. 契约学习法在成人教学中的运用
        4. 契约学习法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四) 相关概念鉴定
        1. 科学课程
        2. 自我导向学习
        3. 契约学习
        4. 学习契约
二、课题研究基础
    (一) 今日科学教育与契约学习
        1. 科学课程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2. 契约学习法:科学教与学的新视角
    (二)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对契约学习的启示
        1. 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
        2. 自由学习:学习自由与学习责任的辨析
        3. 以学习者为中心——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4. “学会学习”:从学习契约到自由学习
    (三) 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契约学习的启示
        1. 自主学习中的师生关系
        2.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3. 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
        4. 契约:一座桥梁——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对契约学习法的启示
三、实施契约学习法的基本原则
    (一) 个性化原则
        1. 学习主体的差异性
        2. 学习目标的差异性
    (二) 协商性原则
        1. 多主体性
        2. 多向互动性
        3. 选择性
    (三) 契约性原则
        1. 学习者自由
        2. 学习者责任
    (四) 教师适度参与原则
        1. 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2. 榜样示范与学习策略优化
四、契约学习法应用的一般模式
    (一) 诊断学习需要
        1. 教师对学习需要的诊断
        2. 学习者的自我诊断
        3. 学习需要诊断的基本方法
    (二) 订立学习契约
        1. 界定个体化的学习目标
        2. 确定学习资源与学习策略
        3. 决定学习结果的呈现方式
        4. 选定评价证据的工具及标准
        5. 契约的签定
    (三) 契约的履行与监督
        1. 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
        2. 契约履行过程中的其它监督者
        3. 契约履行过程中的目标修正
        4. 统一授课的需要
    (四) 进行学习评价
        1. 学生自评与自我反思
        2. 同伴评价
        3. 习题测验与教师评价
五、基于契约学习法的研究案例
    (一)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
        1. 前期分析——教师对当前教学需求的诊断
        2. 学生自我需求诊断
        3. 界定学习目标
        4. 拟定学习契约
        5. 契约签定
        6. 契约履行
        7. 学习评价
    (二)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教学设计
        1. 前期分析
        2. 学生自我需求诊断
        3. 教学目标分析
        4. 拟定学习契约
        5. 契约签定
        6. 契约履行
        7. 学习评价
    (三) 《月相》教学设计
        1. 前期分析——教师对当前教学需求的诊断
        2. 学生自我需求诊断
        3. 教学目标分析
        4. 拟定学习契约
        5. 契约签定
        6. 契约履行
        7. 学习评价
    (四) 契约学习法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评析
        1. 科学探究:乱中有序
        2. 案例中学习责任的分配
        3. 教师参与和学生自主相统一
        4. 与其它教学方法的配合运用
        5. 不足之处
六、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水的浮力》阅读材料
附录二:《水的浮力》书面记录表
附录三:《月相》教学片断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刍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缘起
    1.2 研究目的
    1.3 概念释义
        1.3.1 界定"当代"
        1.3.2 认识"武术"
        1.3.3 学校武术教育
        1.3.4 学校武术教育价值
    1.4 理论基础
        1.4.1 一般理论
        1.4.2 武术理论
    1.5 论文架构
2 文献综述
    2.1 价值及教育价值研究
    2.2 体育教育价值研究
    2.3 学校武术教育价值研究
    2.4 体育课程及武术课程研究
    2.5 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方法论基础
    3.2 具体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地观察法
        3.2.3 逻辑学方法
        3.2.4 解释学方法
        3.2.5 比较分析法
        3.2.6 个案研究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学校武术教育价值溯源
        4.1.1 回顾价值变迁
        4.1.2 比较文化价值
        4.1.3 小结
    4.2 学校武术教育价值探析
        4.2.1 促进个体发展
        4.2.2 论证教育属性
        4.2.3 剖析价值性质
        4.2.4 小结
    4.3 学校武术教育价值解读
        4.3.1 推崇内强外壮
        4.3.2 适应冲突交往
        4.3.3 倡导精神修养
        4.3.4 实现价值旨趣
        4.3.5 小结
    4.4 学校武术教育课程改革
        4.4.1 反思课程现实
        4.4.2 选择课程未来
        4.4.3 体现教育价值
        4.4.4 小结
5 结论与思考
    5.1 结论
    5.2 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部分高等学校武术课程内容
    附录B 部分高等学校武术课程教学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特点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
三、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四、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对策

(9)论高校体育教学测评及其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正确认识体育教学测评
    1.1 素质教育与教学测评
    1.2 体育教学测评的体系性
    1.3 主体性教学与体育教学测评的双向性
2 旧测评方式的扬弃与新测评体系的建构
    2.1 旧的体育教学测评方式的问题
    2.2 旧的体育教学测评方式的扬弃
    2.3 新的体育教学测评体系的建构
3 关于体育教学测评的几个理论问题
    3.1 理论思考的必要性
    3.2 为何测评?
    3.3 测评什么?
    3.4 如何测评?
    3.5 测评是什么?

(10)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关怀伦理学和关怀教育理论产生的文化脉络之构述法分析
    第一节 关怀教育理论产生的社会学理论背景
        一、 强调多元和差异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学思想
        二、 女性主义视角
    第二节 关怀教育理论产生的哲学背景
        一、 人本主义哲学传统和人本主义教育哲学
        二、 辩证哲学思维方法论
        三、 罗尔斯的政治哲学:同与异
    第三节 关怀伦理学的伦理学背景
        一、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二、 基督教伦理学
        三、 自然主义伦理学和幸福论
    第四节 关怀教育理论的教育学背景
        一、 布贝尔的我-你关系
        二、 杜威的影响
        三、 柯尔伯格公正取向的道德教育理论
    第五节 诺丁斯关怀理论形成的社会现实背景
第二章 “关怀”范畴分析
    第一节 “caring”的符号学意义探讨
    第二节 诺丁斯关怀范畴的结构分析
        一、 诺丁斯的关怀范畴是什么--结构分析
        (一) 关怀的动机
        (二) 关怀的两个环节
        (三) 关怀者发出的关怀行为完成于被关怀者的接受
        (四) 关怀的圈层说及其自主性和制约性
        二、 我的补充观点之一:关怀范畴不是什么
        三、 我的补充观点之二:关于范畴中的几个核心概念
    第三节 诺丁斯关怀范畴的哲学特点分析
        一、 关怀的关系性(关怀.关系.教育关怀)
        二、 理性与情感的统一性
        (一) 理性与关怀的关系之观点流变
        (二) 诺丁斯的情理交融关怀观
        三、 其他:具体性、有限性、性别问题
第三章 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特点与方法
        一、 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特点
        二、 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的方法
    第二节 有关教学、课程与评价的关怀教育理论
        一、 从教学中的性别非关怀现象到道德教育中的关怀理论探讨
        二、 教学、课程、评价、管理等教育方面的关怀教育思想
        (一) 有关教学的关怀教育思想
        (二) 教育管理、课程及评价方面的关怀教育理想
    第三节 关怀与幸福
        一、 诺丁斯《幸福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论题
        二、 关怀论与幸福论的关系
    第四节 关怀教育理论的历史分析
        一、 宏观视角下历史中的关怀范畴:从类到个体的取向
        二、 微观对比:两种权威-服从式道德与自主-反思式关怀道德
    第五节 诺丁斯理论对实践的影响
        一、 关怀理论的实践影响概述
        二、 实践个案:南卡罗莱那州大学关怀型幼师培训计划
        (一) 体验关怀
        (二) 实践关怀
        (三) 关怀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四) 学会关怀:持续不断的反思和改进
第四章 对诺丁斯关怀理论的评价之评价
    第一节 关怀与女性主义
        一、 女性学者用理性方法着书立说的合理性
        二、 强调女性的关怀会否加重对女性的剥削?
        三、 仅从女性视角建立关怀理论是否单薄?--我的历史文化理论分析
    第二节 关怀与正义
        一、 偏重正义伦理学的学者对诺丁斯关怀伦理学的批评
        二、 关怀取向的学者主张以关怀整合正义
    第三节 关怀与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
        一、 诺丁斯论社群主义和品格教育
        二、 诺丁斯论自由主义
    第四节 其他批评意见及我的回应
        一、 关怀本身的善恶问题
        二、 关怀道德教育的“认可”是强权吗?
        三、 关怀伦理的理想性与现实性
第五章 中国关怀教育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中国古代儒、道关怀思想简要述评
        一、老子的民生关怀思想简要述评
        二、先秦儒家政治化、个人美德论关怀思想分析
        (一) 先秦儒家关怀思想的政治性、非关系性特点及其对教育关系的影响
        (二) 先秦儒家一些于今天仍适用的关怀观点
        三、小结
    第二节 现代中国的关怀教育思想与实践
        一、 现代中国关怀教育理论简述
        二、 现代中国的关怀教育实践
第六章 现代中国关怀教育的特点、问题及其思考
    第一节 中国现代关怀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我国关怀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
        一、 家庭教育中的关怀问题
        (一) 民工等贫困家庭中儿童忽视问题分析
        (二) 精英家庭中儿童忽视问题分析
        (三) 儿童忽视问题的时代特点
        二、 学校中的关怀教育问题
        (一) 道德教育与教育的道德性的关系应该像心脏与遍布全身的血管
        (二) 学科教育:灌输、训练和标准化有余,差异性和关怀性不足
        1 语文教育中的关怀问题
        2 体育教育中的关怀问题
        三、 教师所受关怀与教师给出关怀之间具有相关性
        (一) 对教师关怀不足的认识论根源:结构主义角色观
        (二) 对教师关怀的几对矛盾和错位
        (三) 对教师的关怀:教育能做些什么?
        (四) 教师关怀与教师培训
        四、 标准化成才观的潜流与人们对个体身份的渴求之间的矛盾
    第三节 中国教育关怀问题的可能对策
        一、 道德教育应重视叙事教育法的应用
        (一) 生活圈层叙事对于加深理解现实人际关系的作用
        (二) 文本叙事对于拓展道德想象力和体验空间的作用
        (三) 自我叙事与被关怀事件的温习、体悟及关怀能力的培养
        二、 思想关怀
        (一) 我国教育注重思想关怀的必要性
        (二) 教育可以如何给予思想关怀
        三、 教育关怀的时间性
        四、 教育关怀的空间性
        五、 教育关怀的其他主要属性
第七章 从关怀的视角考察中国的特殊教育
    第一节 从人性观的嬗变看特殊教育中关怀的演进
        一、 早期道德情感主义人性观对残疾人教育的影响:零阻力和零动力
        二、 早期理性主义人性观对残疾人教育的影响:观点上的阻力与方法上的动力
        三、 现代人本主义人性观全面启动西方的残疾人教育
        四、 后现代非标准化人性观与教育不强调正常与残疾之分的态势
        五、 从后现代人性观及关怀视角反观我国的特殊教育走向
    第二节 论我国特殊教育新近一项体现关怀的政策--允许残疾人报考研究生
        一、 新政策出台的背景
        二、 新政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道德性与关怀性的意义
        三、 新政策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关怀与成长--中国特殊教育的个案
        一、 关于理性关怀和接受的个案--对残疾学生的关怀
        二、 特教学校优秀毕业生从被关怀者向关怀者的转换
        三、 从个案谈特殊教育对硬件的倚赖
参考文献

四、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四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 ——以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某中学为例[D]. 高月月.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2]初中生数学归纳推理水平研究[D]. 娜仁格日乐.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3]“三力”融通:让每个生命自由生长——成都高新实验小学儿童“生长力”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路径[J]. 朱祥烈. 中国教育学刊, 2017(S2)
  • [4]智障学生体育游戏教学“四法”[J]. 费健. 体育师友, 2017(06)
  • [5]《体育师友》2011年总目录(1-5期)[J]. 编辑部. 体育师友, 2013(06)
  • [6]契约学习法在科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朱厉静. 浙江师范大学, 2012(03)
  • [7]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刍论[D]. 刘彩平. 北京体育大学, 2010(05)
  • [8]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J]. 杨新.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06)
  • [9]论高校体育教学测评及其改革[J]. 杨薇. 福建体育科技, 2004(05)
  • [10]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 侯晶晶. 南京师范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的四种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