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健康促发展 积极探索农民健康保障新途径

保障健康促发展 积极探索农民健康保障新途径

一、保健康 促发展 积极探索农民健康保障新路子(论文文献综述)

林侃[1](2021)在《省国资系统:“四个抓牢”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下篇)》文中认为建工集团 四大党建特色品牌 引领高质量发展福建建工集团(下简称“建工集团”)党委聚焦强“根”固“魂”,持续锻造“红色引擎”,不断创新企业党建工作载体,形成“党建跟着工程走、党徽激励众英才、党旗飘扬在海外、党员流动不流失”四大党建特色品牌,确定了“车间党?

刘建莉[2](2020)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下的新发展理念研究》文中指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形成的全面发展论及整体性发展思想,是关于人类社会的本质规定及其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部分。马克思把社会借喻为一个活态的生命机体,通过这一借喻将社会各种现象形态置于社会有机体系统中考察,突出社会有机体的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等等内在特质。结合新的具体历史条件,有必要深刻把握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新发展理念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之间存在深厚的理论渊源关系。新发展理念传承党的发展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一次科学回答了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力指导了我国新的发展实践,开拓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因此,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把握新发展理念的丰富意蕴,有助于我们站在整体视野和发展全局应对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难题。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视域,立足我国当代发展实际,探讨新发展理念的丰富意蕴和践行路径。首先,从存在论、发展论和方法论三个维度阐述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视野中的社会有机体是一个由各种要素构成的整体性范畴,其内部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决定了它既包括静态的存在范畴,也包括动态的发展范畴。马克思从整体思维、辩证方法、开放视野和人民立场等角度把握社会有机体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深入透彻地理解新发展理念提供理论基础。其次,习近平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包含丰富意蕴,以社会有机体为视角,从哲学意蕴、现实意蕴和价值意蕴三个方面合理阐释主要内容有利于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思想精髓,从而诠释新发展理念“实现什么样的发展”问题。最后,在前两者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从“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坚持补齐短板和增长潜力相统一、坚持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统一、坚持立足国内和放眼世界相统一、坚持全民共建和全民共享相统一”五个原则和方法对“怎样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方法论探究。我们要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具体要求如下:做好顶层设计,增强新发展理念战略引领;注重意识化育,凝聚新发展理念贯彻合力;强化组织管理,提升共产党领导发展能力;完善制度建设,筑牢关键领域的制度屏障;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效益。只有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先导,以创新驱动为第一动力,以协调发展为内在要求,以绿色发展补齐生态短板,以开放发展建设开放型经济,以共享发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从根本上应对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难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就有必要深入吸收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思想精华,严格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规律,利用与厚生,打造经济新常态,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史玉[3](2018)在《儿童电影的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以国产儿童电影《麦豆的夏天》为例》文中认为21世纪以来,我国儿童电影产业不断发展,从产量的提高到质量的提升,从创作题材、类型的丰富到市场发行的开发、扩展,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儿童电影产业作为全国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全国3亿多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承担着服务中国儿童观众、启迪儿童心智、进行美育教育和心智培养等重要的社会责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儿童电影产业应如何进行市场化的探索,如何均衡把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值得讨论的问题所在,对这类问题的探讨将会有助于推动儿童电影更进一步的发展。笔者结合在实习过程中参与儿童电影《麦豆的夏天》的营销传播的经历,利用民族志方法,对儿童电影《麦豆的夏天》的整合营销传播过程进行个案研究,然后运用SWOT方法进行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进而探寻儿童电影传播效果的提升路径。本研究采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将研究对象置于市场经济与信息社会的现实环境中进行关照与审视。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绪论。绪论首先论述了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以求对研究方向有整体的把握。随后论述了研究对象与文献综述,确定了研究对象,论文就有了研究主体,文献综述是展开研究的基础与出发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最后是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论文所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民族志、个案研究法和SWOT分析方法等。第二部分即第二章儿童电影的传播环境现状分析。论文通过分析儿童电影市场营销传播的大环境,即从人口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五个方面探讨儿童电影的传播环境现状,儿童电影的传播离不开国情、社情和市场的环境与氛围,为了使研究更贴合实际,传播环境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也为后文的深入探究提供背景支撑。第三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首先从《麦豆的夏天》的生产背景及营销现状两部分入手开始分析《麦豆的夏天》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然后从横向整合传播和纵向整合传播两个维度来进行分析。通过对《麦豆的夏天》传播模式的个案进行剖析,深入了解营销传播策略的同时,可以分析出其传播策略的特色,基于此总结其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为下文的详细分析奠定基础。第四部分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通过对《麦豆的夏天》个案分析,由点及面,进而分析儿童电影市场在面临整合营销传播时的优势(S)、劣势(W)、机会(O)以及威胁(T)。优势分析主要从政策、校园和受众三个方面展开,劣势分析发现整合营销整体力度不强、儿童受众的特殊性和产业链不完善三个突出问题,进入新时代后儿童电影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儿童影院和儿童文学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媒体营销的势头大增,但是研究也发现在客观上存在国外儿童片对国产儿童片造成的冲击,在主观上存在国产的儿童电影在创作质量上欠佳的威胁。通过对当前儿童电影市场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儿童电影在传播时既存在有利的优势,也面临着种种挑战。笔者根据对儿童电影整合营销传播的SWOT分析,试从儿童电影创作的创新策略、整合优势资源传播方面、发挥“意见领袖”作用以及畅通儿童电影反馈路径等四个方面探究儿童电影传播效果的提升路径。第五部分即结语。这一部分主要是对论文研究的总结,指出研究不足,并展望未来研究思路和方向。儿童电影是提升中国儿童修养和加强德育美育的重要方式。如何让儿童电影真正走向儿童,并且走进儿童的生活,在传播中实现自身价值,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关怀的命题,具有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现实意义。对这一命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社会价值,而且还具有市场价值,有利于促进中国乃至世界儿童电影的繁荣。处于探索阶段的儿童电影整合营销传播要求我们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研究中探讨问题,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李晨阳[4](2017)在《县级公立医院政校共建模式研究 ——以广东省某县级医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一、研究背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切实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减少居民就医费用、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自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以来,各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取得一定进展,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复杂性,注定是一项长期工程。受限于县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县级公立医院存在着发展动力和资源不足、管理理念和制度落后、高水平人才短缺、医疗技术服务能力较低、学科专科建设不规范、人才培训和发展渠道匮乏等问题,县级公立医院自身和其主管的市县两级政府正在积极探索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也受限于自身可以配置的高水平医疗资源不足,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专科建设、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均不同程度遭遇“天花板效应”,自身成长和发展困难重重,获得高级医疗资源的支持和帮助的渠道不畅。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推进高水平三级医院帮扶共建县级公立医院的机制和措施,出台了一系列基层人才的能力提升计划,制订了激励基层医疗人才留得住的政策,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近年来,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在支持和参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建设方面的作用得到重视和关注,因为在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医疗、人才、教育、科研、管理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能够为县级公立医院突破上述的“天花板效应”提供地方政府所没有的资源支持。政校合作共建模式为推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研究拟通过对政校合作共建的某县级医院进行案例研究,来归纳分析其在改革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和举措,了解其取得的成效和问题,探讨政校共建模式的优势及问题,以期为政校共建模式之后的推广提供参考。二、研究目的对某医院进行案例研究,系统总结县级公立医院政校共建模式采取的策略和措施,探索该模式的优势;调查了解经过政校共建模式改革的医院发展现状,以及推进该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三、研究方法文献回顾与资料分析:根据本研究目标,通过查阅期刊、学术着作、国家关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政策文件,了解我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现状与趋势,进而对县级公立医院采用政校共建模式进行研究。案例研究法:选取从化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某政校共建模式县级医院作为个案,收集案例医院政校模式实施前后的相关政策文件及数据,归纳总结个案的背景及内容,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问卷调查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向案例医院的临床、护理、医技、行政等医务人员发放问卷,共180份,回收172份,按照20%空白回答即作为废卷原则,剔除无效问卷10份,有效问卷162份,回收率90.00%。调查内容包括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对公立医院改革知晓情况、对医院满意度评价及医院改革对个人影响情况四个方面。半结构化访谈法:围绕研究内容制定访谈提纲,对某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案例医院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学校有关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学校以及案例医院对政校共建模式的态度、各项措施的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以达到更深层次信息资料采集、挖掘。SWOT分析法:通过SWOT分析法对案例医院在政校共建模式下所存在的优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为下一步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提供借鉴和依据。四、研究结果通过实地调研与系统总结,归纳出案例医院在政校共建模式下采取的十二个方面共建和改革举措,主要体现在:1.在共建协议机制下探索管办分离模式,建立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2.调动政府、学校双方力量,改革资源配置机制,集聚多方资源推动医院建设;3.引入和延伸大学附属医院建设的先进理念,推进医院内部治理体系改革;4.发挥大学附属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的双重政策优势,获取更多更灵活的发展空间;5.对接区域医疗卫生需求,高水平定位和规划医院发展;6.发挥大学学科平台优势,探索重点学科植入、学科共建的机制和模式,遴选植入13个临床重点专科,促进学科发展;7.发挥大学附属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的双重政策优势,深化医院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管理体系;8.按照大学附属医院的建设规范,结合县级公立医院的实际需求,重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9.深化医院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绩效管理机制;10.引入大学附属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和经验,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11.以药品零差价改革为切入点,加快落实县级公立医院改革;12.依托大学资源优势建设区域医疗卫生联合体,推动县域内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案例医院在进行政校共建模式改革三年,取得的主要成效:1.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医院医疗收入总体提高,管理成本下降;2.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显着增强,医疗技术水平提升,药占比下降,平均住院日明显降低,本地住院病人比例提高,转出率显着降低;3.大学附属医院的优势学科资源下沉、学科平台植入,医院的专科建设、学术和科研建设取得较大发展;4.该医院的管理人员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取得成效,人员实力和水平提升;5.医院的硬件环境建设显着改善,医疗设备配置规格大幅提升,医院的医疗技术开展的资质和能力得到提升;6.该医院为区域居民在县域内提供了三级甲等医院的服务,解决了过去需要转诊到县域外大型医院才能解决的问题,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实惠;7.该医院牵头组建了县域内的医联体,并依托大学附属医院集团为医联体相关成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政校共建模式呈现五个方面的优势:1.大学优质学科的资源下沉,为县级医院打破学科发展瓶颈提供了有力支持;2.大学附属医院集团充足的人才资源,为县级医院突破人才引进与培养困境提供了有力支持;3.大学附属医院先进管理理念和制度的植入,为县级医院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提供了有力支持;4.大学科研和学术平台的共享,为县级医院的学科和人才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5.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的政策和机制优势,为县级公立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政校合作共建案例医院建设发展遇到的问题:1.共建双方的履约力度不够,建设和投入的动力与力度不够,相关的政策支持配套力度不足;2.大学资源下沉力度和深度不够,学科共建、技术转移与人才流动的机制不完善;3.相关行政部门对案例医院的县级公立医院定位有模糊倾向,医院作为县级公立医院能否继续获得相应的政策和资源配置,存在不确定性;4.新的医院文化尚未形成、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医院内部新旧文化和理念冲突,影响了改革举措的落地和实施效果;5.医院内部改革发展共识不够,改革动力不足,改革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6.医院原来的学科、人才基础薄弱,面对新的发展愿景和发展目标,压力大、不适应,对医院的改革满意度下降;7.各利益攸关方对医院共建的期望值较高,医院过于追求短期快速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对下一步推进和完善该政校共建模式提出的建议:1.需要政府继续落实主体责任,继续完善配套保障机制,继续强化和明确医院的县级公立医院和县域区域医疗中心的定位,继续让医院承担相关的责任和义务,享有相应的权利、政策和资源;2.发挥大学附属医院集团平台优势、尤其是办医办院的资质和资源开放共享优势,提升医院的发展能力;3.不断探索和完善学科共建和人才支持的有效机制,加大大学附属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力度,进一步优化学科专科布局;4.根据医院的双重属性,对接区域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目标和方向,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5.坚持树立新的办院理念,形成和发展新的医院文化,凝聚改革和发展共识;6.继续探索和建立符合共建医院实际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化管理组织体系,推进医院可持续快速发展;7.构建更加合理的绩效评价和薪酬体系,妥善处理原有人员和引进人员的关系,激发人力资源的活力。

王立超[5](2014)在《唐山市丰润区“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政府责任研究》文中指出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老有所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传统农村养老方式不可避免地陷人了困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削弱。土地保障功能备受冲击、家庭结构模式变迁、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民消费方式改变等因素使老年人的供养缺乏稳定性且隐藏着风险,农村养老问题在农村的形势正变得十分严峻,因此必须在广大农村地区推行养老保险。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本着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把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作为工作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农保”制度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已经构成基本的制度框架,但并不表示其制度设计就此完成,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新农保”常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和考验,尤其是其在具体的推行过程中具体存在哪些问题并对其可采取的应对之策进行具体的探究就非常重要,这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基于此,本文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为具体的研究实例,在本区“新农保”制度起步、覆盖的基础上,如何让“新农保”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同时探讨政府在“新农保”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结合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农保”的具体发展情况和政府责任的实际,对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客观分析,从而为有效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奠定基础。二是根据丰润区地方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应该承担的各项重要责任,提出丰润区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地方政府责任缺失的表现,并对这些问题从观念层面、法规建设及监管机制方面给出促进丰润区地方政府履行责任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对唐山市丰润区“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中政府责任的研究,尤其是利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切实的了解到了在唐山市丰润区,“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由于丰润区政府行政层次不高,在统筹“新农保”实行方面政府责任明显缺失,不利于该区“新农保”政策的可持续发展的结论。

石斌[6](2011)在《灵台县中医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是文化旅游。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外出旅游来放松自己,对旅游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观光旅游己日见弊端,无法满足旅游者需求。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势在必行,中医文化旅游作为全新的旅游项目,在未来旅游市场必有一席之地。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使其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皇甫谧是与孔子、扁鹊齐名的针灸大师,在医学界被誉为针灸鼻祖。而作为皇甫谧故里的甘肃灵台县,拥有丰富的皇甫谧生活场所遗存、着作遗存。如何将这些旅游经济要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中医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出皇甫谧文化这一中医文化旅游的品牌,使之带动灵台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当前灵台县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总结中医文化旅游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医文化、文化旅游等基本概念的阐释,将中医文化旅游的概念界定为“凭借一定区域内的的中医药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中草药种植、开发及制品,中医名人出生、行医地,中医学派创立历史事件,中医名人陵墓等等)开发的旅游产品(深厚文化内涵的载体或表达方式即吃、住、娱、游、购、行)来满足旅游者感受、了解、鉴赏和探索无形文化(中医药生命文化、哲学文化、企业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归纳了中医文化旅游的特征。以利益相关者理论、旅游扶贫理论、体验经济理论、社区参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灵台中医文化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及其客源市场的分析,设计出了灵台中医文化旅游的形象及总体格局、灵台中医文化旅游产品及营销方案,提出了灵台中医文化旅游开发的保障措施。通过对灵台中医文化旅游的个案研究,力争将开发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从而为中医文化旅游的研究添砖加瓦。

余桔云[7](2011)在《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估》文中指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效应和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加速趋势,其中农村表现更为突出。据统计,2000年中国城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分别是6.30%和7.35%,农村比城镇高出了1.05个百分点,到2003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已升至8.16%,其中,半数以上为农村老年人,比重高达61.36%,并且这种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状况会一直持续到2040年。面对如此规模庞大的农村老年群体,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中共中央推出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该制度的创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重大惠农政策。对于该制度的可持续性、有效性以及发展路径等问题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基于现实背景,选取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估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是研究农村养老问题的学术起点,对于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与发展具有基础性理论意义。制度变迁是对制度非均衡状态的一种反应,是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对此,本文着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探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一种制度形式向另一种制度形式演变的过程中,两种主要变迁动力——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作用方式如何,两种方式是独立起作用、还是相互交替起作用。二是要分析和测算不同发展阶段的制度绩效,并进行比较,新制度的效益是否比原制度有所提高,以此判断制度变迁过程是否属于“帕累托改进”。在此基础上,探求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并预测其可持续发展路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属于权益伦理型公共产品,基于公共财政的视角,并结合对等性原则,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阶段(1956-2002年)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阶段(2002年一)。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传统农保”)的主要特征是财政责任几乎完全缺位,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萌芽阶段(1956-1986年)、探索阶段(1986-1992年)、曲折发展阶段(1992-2002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相对于传统农保的突出变化是确立了财政责任的主体地位,制度构建符合公共财政理念。新农保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试点阶段(2002-2009年),即地方自行创新的阶段;中央政府统一政策的阶段(2009年-)。1956年,五保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农村就形成了“以家庭保障为主、五保制度并行”的养老保障模式。在集体化时期,家庭保障是建立在集体经济的基础之上的,集体经济发挥了一种潜在的社会保障制度功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集体保障丧失了经济基础和组织载体,集体的潜在保障功能在弱化;加之,随着人口的流动、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传统的家庭养老也面临一些挑战,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趋凸显和严重。这使得传统养老保障模式与变化的外部环境日益不相适应,导致了制度的非均衡,并成为制度创新的诱因。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下,农民无法从现有的保障体系中获得养老需求。为了实现农民在原制度下无法实现的养老保障这种潜在收益,中央政府于1992年根据出台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强制推出了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在制度产生以后的试点和推广过程中,中央政府一直没有明确的模式和时间表,也不承担任何财政责任,只是一些原则性的指导,地方政府在是否试点和制度设计上都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制度的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农民的制度需求,是一种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所以,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经历了由强制性到诱致性的转变。但由于传统农保存在财政缺位的制度性缺陷,加之投资管理上的低效率,该制度能带给农民的净收益非常小甚至为负,这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制度需求。农民对该制度的需求不足,使得诱致性制度变迁缺乏主要动力,从而出现制度运行困难甚至停滞,并锁定在低效率状态下。这成为下一阶段制度创新的重要诱致因素之一,加之,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推进,导致了土地保障功能和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而农民又存在巨大的潜在养老需求,有调查数据显示,57.75%的调查对象希望的主要养老方式是“按月领取养老金”。这些外在压力导致了制度的非均衡,成为制度创新的诱致因素,但不一定导致制度创新。因为制度创新的充分条件是一定的制度非均衡状态具有不可持续性,只有在有关经济主体具备了实际创新动机和能力时,一定的非均衡状态才具有不可持续性。要实现农民潜在的养老需求,即制度变迁的潜在收益,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增加新制度供给。但是作为需求主体的农民显然缺乏制度创新的能力,绝大多数地方政府的创新能力也极其有限,无法打破传统农保的低效率锁定状态。所以,要实现农民在原有制度下无法实现的潜在养老需求,就必须引进更高级、更权威的政府或集团行为,强制推行新的制度,增加新制度供给。2009年,中央政府正式出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强制推出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是新农保仍然存在低效率和不公平状况,要保持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动力。可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是一个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相耦合的过程。绩效评估主要是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效率和制度本身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此,根据相关理论构建了一个绩效评估体系: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估体系和制度有效性评估体系。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可以从宏观效率、微观效率及社会认同度三个方面,分别运用生产力标准、交易成本标准和合意一致性标准进行定性考评。关于制度有效性评估主要是从制度实施的覆盖面大小和保障水平的高低两个方面,并通过四个具体指标进行定量考评,其中重点是参保率和替代率两个指标。对此,本文主要采用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经济史研究中引入经济理论与计量方法、保险精算法。根据制度变迁的三个效率评价标准,定性地考察制度变迁的效率;运用计量和保险精算方法测算了不同制度形式的参保率和替代率。从定性的三个标准来看,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效率欠佳,而新农保表现相对好得多。从保障的有效性上来看,一是参保率。新农保推行一年之后,2010年的参保率达到26%,比传统农保参保率的最大值9.65%要高得多。二是替代率。在相同条件下,新农保的替代率要比传统农保大得多。从各方面进行比较,新农保的制度绩效要高于传统农保。由此得出本文的核心结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过程实质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交替推进的一种帕累托改进。但是新农保的替代率比城镇职工的目标替代率要小得多,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其替代率都没有达到农村养老保险替代率的警戒线30.4%,甚至大部分情况都没达到贫困线标准。新农保依然存在低效率和供给不足的情况,在新农保制度框架之内仍然存在继续修补、完善的一个持续变迁过程,以挖掘新农保制度框架所允许的潜在收益。对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制度需求主体——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需求,同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动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从强制性制度变迁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转变,充分发挥诱致型制度变迁的动力。主要途径有:强化中央政府的立法、规划、组织、协调等功能;明确财政分担责任,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加强个人账户资金的监管与运营;开拓筹资渠道、创新筹资机制;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突破制度服务瓶颈;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构建农村社区养老。

田林海[8](2011)在《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医疗保险制度的财税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个公平有效的医疗保障体系应该是包括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社会医疗救助等多层次优势互补,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人多渠道参与的全方位保障体系。中国经济社会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医疗保障体系的公平性、有效性、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将“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客观上要求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也需要商业保险不断做大做强、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以弥补社会保障体系的不足。本文拟通过对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概述、互动理论以及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现状和不足等问题的研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实际,对新形势下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进行重新思考定位,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期进一步厘清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脉络,为我国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供建设性意见,解决党和国家关心的我国巨大的医疗保障问题,缓解社会矛盾,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论文采用比较法、文献法、实地调查法、历史分析和经济分析等研究方法,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该领域的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对我国医疗保险的基本框架以及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其中,基本医疗保险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构成;补充医疗保险包括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社会互助和社区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是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也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部分分析总结了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第四部分介绍了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情况,包括发展的历史沿革、运行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首先,将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体系作为分析的切入点,对新形势下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定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次,对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第六部分是在前文论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对大力发展商业保险服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财税政策提出了四点建议。总之,本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结合中国当前的新形势,开创新的研究视角对商业健康保险在我国现行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进行深层次的梳理。第二,为建立系统的、多维度的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互动的财税政策提出建议。

李春华[9](20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中心医院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对于军队中心医院来讲,保打赢是核心是方向,谋发展是基础是保证。只有很好地履行了保打赢的职能任务,军队医院才有存在的价值;只有很好地服务部队官兵,才能确保军队医院的建设方向;也只有解决好谋发展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完成确保打赢、服务官兵的任务。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军队中心医院如何发展,研究军队中心医院发展对策仍然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以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为例,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中心医院的发展问题与对策。通过对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客观地评价了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借助于SWOT战略分析工具,提出了军队中心医院利用机会、克服劣势的发展模式。同时还提出了军队中心医院的八项发展对策:适度扩张医院规模、大力提高患者满意度、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医院文化建设、积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极力推进学科建设、大胆开展技术创新和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本文希望能够为军队中心医院培育核心竞争力,实现医院的长久发展提供系统性的决策参考。

张腊梅,刘艳[10](2009)在《安徽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文中认为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老龄化问题较突出,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意义重大。文章首先概括介绍了安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重点对近年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成效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务院的相关要求提出了安徽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建议和思考。

二、保健康 促发展 积极探索农民健康保障新路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健康 促发展 积极探索农民健康保障新路子(论文提纲范文)

(1)省国资系统:“四个抓牢”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下篇)(论文提纲范文)

建工集团 四大党建特色品牌 引领高质量发展
    打造“四大党建特色”
    党建引领高质量赶超
石化集团 激发新动能 开启新征程
    党建引领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
    实干担当开启改革发展新征程
招标集团 “融合式党建”凝聚创新发展活力
    “海丝”升空 凌云“问天”
    红色新动能 助力新能源
    蓝天有我 绿色飞扬
旅发集团 党建品牌激活力 红色引擎助发展
    共享文旅发展成果 打造学习鲜活阵地
    打造“项目党建”品牌 引领企业改革发展
外贸集团 党建驱动“四大产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思想基础 创好党建品牌
    以党建促经营 发展动力澎湃
水投集团 为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党建引领企业发展 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
    服务民生水利发展 探索闽台合作新路
    践行国资国企担当 服务社会民生事业
机电控股 凝心聚力抓党建 砥砺奋进促发展
    党建引领促发展 改革发展孕新机
    技术革新立根本 运筹转型赢未来
轻纺控股 发挥党建优势 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同频共振促提质增效
    学史力行展国企担当
    凝心聚力谱“轻纺篇章”
国资公司 念好“三字经” 改革跨越开新局
    “转”——圆满完成脱钩接收历史任务
    “改”——坚决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役
    “融”——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科学水平

(2)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下的新发展理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第一章 马克思视野中的社会有机体阐释
    第一节 社会有机体的存在论
        一、社会有机体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整体
        二、社会有机体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
        三、社会有机体是一个结构相对稳定的平衡系统
    第二节 社会有机体的发展论
        一、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活的有机体
        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有机体发展的本体动力
        三、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社会有机体发展的前提
        四、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程
        五、自由人的联合体是社会有机体发展的终极目标
    第三节 社会有机体的方法论
        一、整体分析法
        二、“普照的光”的方法
        三、“自然先在”的方法
        四、“世界历史”的方法
        五、阶级分析法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下新发展理念的丰富意蕴
    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下新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
        一、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哲学品质
        二、体现了普遍联系的整体视角
        三、体现了各有侧重的矛盾辩证
        四、体现了人民立场的价值属性
    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下新发展理念的现实意蕴
        一、创新注重高质量和高效益发展
        二、协调注重整体的和均衡的发展
        三、绿色注重清洁的和安全的发展
        四、开放注重联动的和包容的发展
        五、共享注重公平的和正义的发展
    第三节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下新发展理念的价值意蕴
        一、开拓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二、提出了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新方案
        三、呈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愿景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指导
    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新发展理念的方法指导
        一、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
        二、坚持补齐短板和增长潜力相统一
        三、坚持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统一
        四、坚持立足国内和放眼世界相统一
        五、坚持全民共建和全民共享相统一
    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新发展理念的实践指导
        一、做好顶层设计,增强新发展理念战略引领
        二、注重意识化育,凝聚新发展理念贯彻合力
        三、强化组织管理,提升共产党领导发展能力
        四、完善制度建设,筑牢关键领域的制度屏障
        五、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效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儿童电影的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以国产儿童电影《麦豆的夏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文献综述
        1.2.1 研究对象
        1.2.2 文献综述
    1.3 理论基础
        1.3.1 整合营销传播
        1.3.2 两级传播假设与意见领袖
        1.3.3 使用与满足理论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2 儿童电影的传播环境现状分析
    2.1 儿童电影的人口环境
    2.2 儿童电影的经济环境
    2.3 儿童电影的政治法律环境
    2.4 儿童电影的科学技术环境
    2.5 儿童电影的社会文化环境
3 《麦豆的夏天》的整合营销传播个案分析
    3.1 《麦豆的夏天》生产背景及营销现状
    3.2 《麦豆的夏天》纵向整合传播策略
        3.2.1 前期准备阶段传播策略
        3.2.2 剧本创作阶段传播策略
        3.2.3 影片拍摄阶段传播策略
        3.2.4 发行放映阶段传播策略
    3.3 《麦豆的夏天》横向整合传播策略
        3.3.1 品牌建构与品牌宣传
        3.3.2 人际影响和意见领袖
        3.3.3 区域性策略
        3.3.4 跨文化传播
4 儿童电影整合营销传播的特征分析
    4.1 企业家的头脑——以儿童受众为导向
    4.2 关系营销——营销=传播
    4.3 重在整合——整合营销传播=营销整合+传播整合
5 儿童电影整合营销传播的SWOT分析
    5.1 优势分析
        5.1.1 政策优势
        5.1.2 校园优势
        5.1.3 受众优势
    5.2 劣势分析
        5.2.1 整合营销整体力度不强
        5.2.2 儿童受众的特殊性
        5.2.3 产业链不完善
    5.3 机会分析
        5.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5.3.2 儿童影院的发展
        5.3.3 儿童文学的带动
        5.3.4 新媒体营销的带动
    5.4 威胁分析
        5.4.1 国外儿童片对国产儿童片的冲击
        5.4.2 儿童电影作品创作质量欠佳
6 儿童电影传播效果提升路径
    6.1 儿童电影创作的创新策略
        6.1.1 类型题材上的创新
        6.1.2 制作技术上的创新
    6.2 儿童电影整合优势资源传播
        6.2.1 依靠专业的发行机构
        6.2.2 依托科普场馆特效影院
    6.3 发挥儿童电影传播的“意见领袖”作用
        6.3.1 积极发挥家长的引导作用
        6.3.2 重视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发展
    6.4 畅通儿童电影反馈路径
7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县级公立医院政校共建模式研究 ——以广东省某县级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对象
    2.1 研究方法
    2.2 研究对象
    2.3 资料来源
第三章 政校共建模式下某县级医院改革的实地调研和分析
    3.1 案例背景
    3.2 案例医院改革前基本情况
    3.3 共建的方式与内容
    3.4 案例医院政校共建具体措施的观察与分析
第四章 政校共建模式下案例医院的建设效果评价和分析
    4.1 医院职工结构比例变化
    4.2 医疗费用变化
    4.3 医保自付比例及自付额变化
    4.4 平均住院日的变化
    4.5 药品比例变化
    4.6 医院服务能力变化
    4.7 医院收支情况分析
    4.8 医院内部员工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4.9 财务指标变化
    4.10 医院改革成效
    4.11 医院改革出现的问题
第五章 政校共建县级医院的SWOT分析
    5.1 政校共建县级医院的SWOT分析
    5.2 政校共建县级医院的SWOT矩阵
    5.3 政校共建县级医院的战略选择
第六章 讨论与建议
    6.1 政校共建的案例医院得到快速发展
    6.2 政校共建模式的优势
    6.3 政校共建案例医院建设发展遇到的问题
    6.4 对下一步推进和完善该政校共建模式提出的建议
第七章 全文小结
    7.1 主要结论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致谢

(5)唐山市丰润区“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政府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达国家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
        1.2.2 国内政府在养老保险中承担的责任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本文研究方法
        1.3.3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新农保”建设中政府责任相关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社会保障
        2.1.2 农村社会保障
        2.1.3 “新农保”
    2.2 政府推行“新农保”的相关理论依据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政府责任理论
        2.2.3 公平与效率理论
    2.3 政府在“新农保”中的责任界定
        2.3.1 政府的组织责任
        2.3.2 政府的财政责任
        2.3.3 政府的监管责任
        2.3.4 政府的制度设计责任
第3章 唐山市丰润区“新农保”可持续发展中政府责任现状及问题
    3.1 唐山市丰润区“新农保”建设现状
        3.1.1 唐山市丰润区“新农保”调研
        3.1.2 丰润区“新农保”发展成效
    3.2 唐山市丰润区“新农保”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3.2.1 养老金水平偏低,无法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
        3.2.2 大多数人选择的投保档次较低,制度的吸引力不大
        3.2.3 丰润区地方财政可持续筹集资金困难
        3.2.4 监督机制不完善
        3.2.5 补贴的形式死板,缺乏地方特色
第4章 唐山市丰润区“新农保”可持续发展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4.1 制度设计方面
        4.1.1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供给比例模糊
        4.1.2 新农保制度统筹层次较低
        4.1.3 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
        4.1.4 家庭联动缴费机制实行过于死板
    4.2 经济环境方面
        4.2.1 丰润区政府财政对农村投资力度不足
        4.2.2 丰润区基础养老金水平低
        4.2.3 丰润区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差
        4.2.4 丰润区“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难
    4.3 社会环境方面
        4.3.1 受中国传统养老文化的影响
        4.3.2 丰润区人口变迁的影响
        4.3.3 丰润区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意愿不强烈
        4.3.4 “新农保”政策宣传不到位
    4.4 监管机制方面
        4.4.1 针对“新农保”的法制建设不完善
        4.4.2 缺乏社会有效监督
        4.4.3 政府经办管理体制存在漏洞
第5章 “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中政府强化责任的对策
    5.1 构建“新农保”中地方财政可持续投入制度
        5.1.1 上级财政要对各区实行差异化财政补贴
        5.1.2 因地制宜合理运用集体的财政补助
    5.2 保证“新农保”制度与其他制度衔接的持续性
        5.2.1 新农保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
        5.2.2 “新农保”制度与城保制度的衔接
        5.2.3 新旧农保制度的衔接
    5.3 完善“新农保”法律法规保障
    5.4 加强“新农保”基金可持续监管
        5.4.1 政府要明确“新农保”基金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
        5.4.2 建立新农保基金多维监管机制
        5.4.3 新农保监督的科学化
    5.5 强化政府“新农保”综合服务意识
        5.5.1 优化“新农保”政府综合服务平台
        5.5.2 政府要创新综合服务模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灵台县中医文化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中医文化研究综述
        1.3.1 关于文化旅游的研究
        1.3.2 关于中医文化旅游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中医文化
        2.1.2 文化旅游
        2.1.3 中医文化旅游
        2.1.4 医疗保健旅游、疗养旅游与中医文化旅游的联系与区别
    2.2 中医文化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旅游扶贫理论
        2.2.3 体验经济理论
        2.2.4 社区参与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与客源市场分析
    3.1 灵台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概况
    3.2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资源调查
        3.2.1 旅游资源调查方法
        3.2.2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资源——皇甫谧文化概述
    3.3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
        3.3.1 资源分类
        3.3.2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
    3.4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3.4.1 空间层面
        3.4.2 年龄层面
        3.4.3 消费层面
第4章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形象设计与总体格局
    4.1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主题形象定位
        4.1.1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主题定位
        4.1.2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主题诠释
        4.1.3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形象定位
    4.2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开发的的总体格局
        4.2.1 皇甫故里历史文化片区
        4.2.2 皇甫谧文化旅游片区
        4.2.3 灵台城区学术研究片区
第5章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产品与营销设计
    5.1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产品设计
        5.1.1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1.2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目标
        5.1.3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
    5.2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商品设计
        5.2.1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商品现状与存在问题
        5.2.2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商品发展目标和发展原则
        5.2.3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系列
    5.3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营销设计
        5.3.1 旅游形象营销设计
        5.3.2 旅游产品促销设计
第6章 灵台中医文化旅游开发保障措施
    6.1 组织领导和体制保障
    6.2 政策法规保障
        6.2.1 完善旅游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6.2.2 实施大力扶持的旅游产业政策
        6.2.3 健全灵台旅游管理的法规体系
    6.3 创新融资方式,加大旅游产业的投资力度
        6.3.1 资金的来源
        6.3.2 投资回收方式
    6.4 技术保障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研究文献
        1.2.2 相关文献评述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社会养老保险
        1.3.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1.3.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3.4 绩效与绩效评估体系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与不足
        1.6.1 可能的几点创新
        1.6.2 有待完善的地方
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理论
    2.1 制度变迁理论
        2.1.1 制度均衡与非均衡
        2.1.2 制度变迁与制度变迁的条件
        2.1.3 制度变迁的模式
        2.1.4 同一轨迹上制度变迁的特征
    2.2 公共产品理论
        2.2.1 经典公共产品理论
        2.2.2 扩展的公共产品理论
    2.3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
        2.3.1 现代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的历史考察
        2.3.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一般条件
    2.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产品属性及其政府责任
        2.4.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产品属性
        2.4.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责任
3. 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估
    3.1 变迁历程
        3.1.1 萌芽阶段(1956-1986年)
        3.1.2 探索阶段(1986-1992年)
        3.1.3 曲折发展阶段(1992-2002年)
    3.2 几种制度模式
        3.2.1 山东模式
        3.2.2 苏南——上海模式
        3.2.3 广东模式
    3.3 传统农保历史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3.3.1 制度变迁的诱因
        3.3.2 制度变迁的方式
        3.3.3 制度变迁的效率
    3.4 传统农保的有效性测评
        3.4.1 覆盖面大小的评估
        3.4.2 保障水平的测算
        3.4.3 测算结果分析
    3.5 经验和启示
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
    4.1 中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时机
    4.2 新农保的试点(2002-2009年)
        4.2.1 北京模式
        4.2.2 中山模式
        4.2.3 宝鸡模式
    4.3 三种模式的比较
        4.3.1 基本经济条件比较
        4.3.2 共同特点
        4.3.3 制度差异
    4.4 经验和启示
5.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其制度经济学分析
    5.1 新农保的建立
    5.2 新农保的特点与创新
        5.2.1 新农保的特点
        5.2.2 新农保的创新
    5.3 新农保创建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5.3.1 新农保的创建模式
        5.3.2 新农保产生的动因
        5.3.3 制度变迁的效率
6.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性测算与评估
    6.1 覆盖面大小的评估
    6.2 保障水平的测算
        6.2.1 替代率警戒线的测算
        6.2.2 新农保替代率的测算
    6.3 测算结果分析
7. 结论、对策与展望
    7.1 结论
    7.2 对策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成果
后记

(8)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医疗保险制度的财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
        1.2.2 关于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的定位
        1.2.3 关于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医疗保障体系的财税政策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
2.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2.1 基本医疗保险
        2.1.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2.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1.3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1.4 城乡医疗救助
    2.2 补充医疗保险
        2.2.1 我国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情况
        2.2.2 存在的问题
3.中国医疗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3.1 中国医疗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
        3.1.1 保障水平低,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压力过重
        3.1.2 不同群体医疗卫生资源占有程度显着不同
        3.1.3 医疗保险基金大规模结余
        3.1.4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配套
    3.2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
        3.2.1 人口老龄化
        3.2.2 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3.2.3 财政风险
4.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情况
    4.1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历史沿革
        4.1.1 萌芽发展时期(1994年以前)
        4.1.2 转型发展时期(1994~2003年)
        4.1.3 专业化发展时期(2003年至今)
    4.2 运行情况
        4.2.1 业务规模
        4.2.2 市场主体
        4.2.3 政策环境
    4.3 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5.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的定位研究和作用机理分析
    5.1 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的定位研究
        5.1.1 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体系
        5.1.2 商业健康保险在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定位
    5.2 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的作用机理分析
        5.2.1 满足多元化的医疗保险需求
        5.2.2 缓解医疗保障领域的政府财政压力
        5.2.3 参与基本医疗保障项目的经办管理
        5.2.4 参与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6.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医疗保险制度的财税政策
    6.1 充分认识保险业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6.1.1 有助于加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6.1.2 有助于满足多样化健康保障需求
        6.1.3 有助于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6.2 对健康保险业务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6.2.1 适度降低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税率
        6.2.2 优化健康保险业的税基
        6.2.3 适时停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6.3 加大对补充医疗保险的参与者的税收优惠
        6.3.1 对参与补充医疗保险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
        6.3.2 对参与健康保险的个人给予所得税优惠
    6.4 探索实施对中小型健康保险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后记

(9)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中心医院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背景和意义
        1.1.1 问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军队医院发展问题的研究综述
        1.2.2 军队中心医院发展问题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第二章 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的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
    2.1 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的发展历程
        2.1.1 初创时期
        2.1.2 解放初期
        2.1.3 稳步建设时期
        2.1.4 "文化大革命"时期
        2.1.5 改革开放初期
        2.1.6 市场经济下的新时期
    2.2 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的发展现状
    2.3 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3.1 现有人才不能满足学科发展需要
        2.3.2 学科发展不够平衡
        2.3.3 设备发挥效益不明显
        2.3.4 基础配套设施设备需进一步改善
        2.3.5 发展资金短缺
第三章 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环境分析
    3.1 外部环境分析
        3.1.1 政策与体制因素
        3.1.2 社会文化因素
        3.1.3 医疗服务竞争因素
    3.2 内部环境分析
        3.2.1 财务资源分析
        3.2.2 技术能力分析
        3.2.3 管理能力分析
        3.2.4 人力资源分析
        3.2.5 医院品牌分析
        3.2.6 创新能力分析
        3.2.7 设备资源分析
        3.2.8 信息化建设分析
第四章 军队中心医院的发展模式和对策
    4.1 军队中心医院的SWOT分析
    4.2 军队中心医院的发展模式
        4.2.1 军队中心医院发展模式制定的前提和要求
        4.2.2 军队中心医院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
        4.2.3 军队中心医院发展的总体目标
        4.2.4 军队中心医院的发展模式
    4.3 军队中心医院的发展对策
        4.3.1 适度扩张医院规模
        4.3.2 大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4.3.3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4.3.4 大力推进医院文化建设
        4.3.5 积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4.3.6 极力推进学科建设
        4.3.7 大胆开展技术创新
        4.3.8 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第五章 案例研究
    5.1 适度扩张医院规模
    5.2 大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5.3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5.4 大力推进医院文化建设
    5.5 积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5.6 极力推进学科建设
    5.7 大胆开展技术创新
    5.8 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安徽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安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
    (一) 安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问卷调查情况
    (二) 近年来安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稳步推进
二、安徽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成效和问题
三、建立安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议和思考
    (一) 基本框架
    (二) 基本原则
    (三) 注意的问题

四、保健康 促发展 积极探索农民健康保障新路子(论文参考文献)

  • [1]省国资系统:“四个抓牢”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下篇)[N]. 林侃. 福建日报, 2021
  • [2]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下的新发展理念研究[D]. 刘建莉.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3]儿童电影的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以国产儿童电影《麦豆的夏天》为例[D]. 史玉. 山东师范大学, 2018(01)
  • [4]县级公立医院政校共建模式研究 ——以广东省某县级医院为例[D]. 李晨阳.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 [5]唐山市丰润区“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政府责任研究[D]. 王立超. 西南交通大学, 2014(08)
  • [6]灵台县中医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 石斌. 西北大学, 2011(09)
  • [7]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估[D]. 余桔云. 江西财经大学, 2011(04)
  • [8]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医疗保险制度的财税政策研究[D]. 田林海.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1(04)
  • [9]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中心医院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为例[D]. 李春华.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05)
  • [10]安徽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 张腊梅,刘艳. 乡镇经济, 2009(12)

标签:;  ;  ;  ;  ;  

保障健康促发展 积极探索农民健康保障新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