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交际与方言的“乡根”

论语言交际与方言的“乡根”

一、论语言交际与方言的“乡土根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玥[1](2020)在《莱州方言语音内部地理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莱州位于山东省东部,烟台市的西端,处于山东方言东区东莱片与东潍片的过渡地带,在语音上呈现出诸多过渡性特征,内部也存在诸多语音差异。本文以莱州方言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的莱州方言语音材料和前人对莱州方言语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的田野调查,对莱州方言内部各项语音差异进行详尽地探寻、描写和分析,旨在通过对莱州方言语音内部差异的挖掘,展现莱州方言语音的整体面貌,同时也为山东方言各项地域性特征补充相应的材料,以利于今后方言分区、方言接触等研究的开展。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莱州的人文地理概况,并对莱州方言现有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由此引出本次调查研究的意义所在。同时介绍本次调查研究所使用的调查方法、调查点选择及发音合作人情况。第二章,莱州县城音系。以莱州县城——文昌街道的语音系统为对象,对声韵调、语流音变(包括连读变调、轻声变调)、儿化韵进行细致的描写,并同普通话、中古音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展现莱州方言的语音特点。第三章,莱州方言语音内部差异。主要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展开进行调查、讨论。声母的内部差异包括知庄章三母分读情况,泥(娘)声母细音前音值差异,影疑母一二等字声母音值差异;韵母的内部差异包括果摄一等戈、歌韵以及宕摄铎韵的见系字开合差异,蟹止山臻摄一三等合口端系舒声字开合差异,古流摄韵母在莱州方言中的音值差异,古端组、精组声母齐齿呼、撮口呼韵母儿化后介音的读音差异,y、ye儿化韵音值是否合并差异;声调的内部差异主要是莱州方言古去声字归入阴、阳平比例的差异。通过方言地图、表格等对上述差异进行直观展示之外,也尝试对其中差异成因进行探究。第四章,莱州方言内部语音差异性特征同相邻县市的比较。通过综合、分析、比较莱州方言存在内部差异的各项语音特征在与莱州相邻地市方言中的表现形式,将莱州方言的各项差异性特征放置到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考察,以更好地体现方言接触与渐变性特征。第五章,莱州方言内部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针对莱州方言内部各语音差异的地理分布情况,主要讨论了方言语音特点界线与行政区域界线的差异、普通话的影响与方言自身的抗力两部分内容。

尤丽娅(Murodova Yuliya)[2](2019)在《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现状及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及“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大陆的合作实践,塔中两国之间的经贸人文交流越来越紧密,在此过程中,语言作为先行者,意义不凡。深刻把握塔吉克斯坦的汉语教学和使用状况,并针对地区开展研究分析,促进双方的语言交流,形成文化共识,提升合作档次成为必要。目前,中国和国外围绕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的师资力量、教材教法、语言政策等开展了多维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针对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因此,本研究拟在语言理论及汉语教学理论框架下,选择时间域为切入点,在系统分析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的发展历史及语言政策变迁基础上,考察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的影响因子、“三教”问题和“学习动机”,从而为塔吉克斯坦未来的汉语教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首先回顾和分析了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历史及汉语传播特点,探讨了塔吉克斯坦同中亚其他国家汉语教学与传播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塔吉克斯坦自身的汉语教学与传播特点,即由主权忧虑导致汉语传播反距离性的地域特点和“孤独的守望者”模式的传播方式特点。随后,探讨了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现状,一方面受制于苏联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沿袭和影响,教学模式单一,教师严重不足,缺乏教材及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汉语教学体系;另一方面,长期面临俄语、英语等语言的文化附带和负面迁移,在汉语教学中,对于“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都有待进一步商榷。本研究主要采用概率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研究方法。研究文献主要来自中国知网和塔吉克斯坦的国家网站。通过对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的多维度分析,本文找到了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基于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本研究发现:(1)经济动机和外在动机是塔吉克斯坦汉语学习者的主要动机。通过研究发现,塔吉克斯坦汉语学习者为了找到好的工作,在将来有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获得高的报酬,选择了学习汉语。这也反映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世界上的重要性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2)语言政策变迁及中塔商贸往来对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有双面影响,但积极因素是主流。塔吉克斯坦的语言政策带给汉语教学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促使本土汉语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引导汉语教学规范化的同时也将会产生某些消极的影响。此外,中塔商贸往来对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商贸竞争和文化的负迁移作用,即脱胎于塔吉克语文化的塔吉克斯坦民众对于目的语汉语文化的“陌生化”,由此产生信息不对等的文化负迁移现象。(3)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发展面临多维度问题,需要多重发展措施。总结起来,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发展面临九大问题。包括:本土汉语教师不足;本土化汉语教材稀少;教法单一;考试系统单一;缺乏汉语学习的外部语言环境;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教师专门评价系统;没有实习基地;汉语教学存在地域不均衡等。对此,需要把握历史机遇,加大汉语传播力度,同时健全汉语教学和管理体系,不断深化与中国有关机构的汉语教学合作,通过适度文化移情来解决上述问题。

谢碧莹[3](2019)在《《暴风骤雨》与周立波创作的“语言革命”》文中研究说明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作为反映中国农民土地改革运动的小说,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语言贴近农民日常生活,融入大量东北方言语,有本土化的特点。但与作者早期创作中语言特点大相径庭。本文通过探究周立波《暴风骤雨》中语言言说方式分析周立波创作的"语言革命"的因由及对中国文学语言发展的影响。

郑路[4](2018)在《东北方言与东北地域性格分析》文中指出戴昭铭[1]指出:"要理解和解释语言就必须深入到人的精神活动中去"。自然语言的语音、语用反映出该语言使用者的人格特征,并且,在使用自然语言的交际过程中,也会对使用者的人格特征产生影响。有学者总结了语言影响人格的3类解释理论:语言关联性假设、文化适应性假设和文化框架转换效应。说明了语言对人格结构、认知方式的影响[2]。从东北方言语音、语用角度分析,揭示方言背后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直接展现出东北的地域人性格和地域文化。并且,这种从

聂志平[5](2017)在《论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发展演变理论——纪念《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百年之二》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论述现代语言学、现代符号学理论的主要奠基者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演变的思想。索绪尔从符号学角度,认为语言演变最根本的内在原因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自然联系,导致能指与所指关系的可能转移;而语言演变的外在原因,在于交际,在于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的运用,即言语;这种语言运用因语言交际的社会性和处于时间之中而发生作用,最终导致语言的演变,并进而论述了语言演变的四种模式:语音变化、类比、流俗词源和粘合。

王佳琳[6](2017)在《哈尔滨方言七十年语音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一项关于城市方言七十年语音变化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在显象时间框架下,文章以哈尔滨方言广泛存在的、具有典型性的语音变异作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其在共时平面上的分布特点。综合运用社会语言学的变异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哈尔滨市主城区及郊区范围内的诸多语言社区进行调查。综合运用社会语言学的变异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哈尔滨市主城区及郊区范围内的诸多语言社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分为两部分,其一是语言变项。共考察哈尔滨方言音系的声母、韵母、声调和语流音变四系统中发生变异的24小类语音变异。其二是社会变项。共考察本地出生成长的发音合作人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声望、家庭声望、方言背景、幼年语言环境、民族、居住地、成长地等十种社会变量。通过对调查获取的涉及420个语言变项、2609人次的有效语料所进行的分类描写、定性与定量统计分析,并且根据共时层面所呈现的变异随年龄变化的总体趋势和特点,以实证研究所获得的数据绘制成各类反映语音变化的图表,从而追溯出语音变项及其变式在七十年间的历时演变轨迹、预测出语音变项及其变式未来的发展和演变方向。文章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研究:首先,立足于语言内部因素,拟探求哈尔滨方言中不同类属的语音变异产生和演变的内部规律性;其次,立足于语言外部因素,考察语言变项和社会变项之间密切的共变关系。注重实证研究、注重语音演变与语言外部因素关系的考察和解释是社会语言学区别于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研究特点和研究范式,同时也是本文的研究特色所在。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前贤对于哈尔滨方言语音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并借助SPSS软件的数据分析和运算功能,主要实现了以下研究目的:第一,求得具有典型性的各种语音变项及其变式的详尽的频数分布和使用比例;第二,求得24类语音变异之中的各种社会变项对变异发生作用的显着性水平,并且分别对其进行排序;第三,根据所求得的显示社会变项与语音变异之间密切关联的量化数据对语音变异随多种社会变项的变化而变化的总体规律进行归纳和解释。求得文章所考察的各类语音变异发生概率的多元回归方程。第四,追溯方言语音七十年间的历时演变轨迹、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最终得出哈尔滨方言音系中的语音变异现象尚处于演变的过程之中,属于进行中的变化的结论。

刘宇菲[7](2016)在《江淮官话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语音习得是二语习得中的重要部分,也是语言的核心所在。在二语习得(SLA)的过程中,学习者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母语的负迁移影响。本研究以迁移理论和对比分析理论为基础,以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和合肥工业大学48名来自江淮官话区洪巢片的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和SPSS软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江淮官话区洪巢片的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语音的过程中是如何受到母语影响的。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Test 1语音测试,旨在研究辅音层的错误多还是元音层的错误多?结果表明江淮官话对英语语音习得有负迁移影响,错误主要集中于辅音层面,以/n/&/1/、/s/&/θ/、/z/&/(?)/以及/n/&/η/的混淆最为明显。通过江淮官话和RP语音系统的对比分析,证明了混淆来源于母语的负迁移影响。第二阶段包括Test 2 (听力测试,和Test 3(语音测试),旨在解决两个问题:(1)这四组音的混淆是否也存在于感知过程中?若存在,在感知和输出中混淆的具体语音环境如何?(2)感知和输出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混淆同时存在于感知与输出的过程中,混淆存在的具体语音环境在两个过程中基本一致;(2)在最小对立对中,四组音的混淆尤为明显;(3)这四组音(除了/s/)的感知和输出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4)学习者没有对这四组易混淆的辅音形成正确的感知模型,这是负迁移产生的原因。研究最后,笔者对教师和学习者关于如何避免江淮官话对英语语音习得造成的负迁移影响提出了一些建议。

翟红华,赵吉玲[8](2015)在《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述评》文中提出本研究检索整理了我国1957至2013年260篇研究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论文,从论文来源与阶段分布、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3方面分析阐述了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的发展状况,阐述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展望了研究前景。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具有一定启示借鉴意义。

赵思思[9](2013)在《金华市白龙桥镇居民语言现状考察》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推进速度较快,但在高速发展的背后隐含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农民工的生存境遇问题,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城市治安问题等,这些在城镇化进程中凸现出的硬件建设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但是相应的,软件提升的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语言的问题。总的来说,我国国民的语言能力是不足的,而语言能力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劳动人口素质,不利于我国人力资源强国目标的实现。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许多语言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普遍的共性,又带有各自的地方特色。如虽然国民的普通话能力有较大提升,但是部分地区推普成效不明显,且偏远地区居民的汉字读写能力低;社会上大量存在着虚假广告、粗暴用语等不文明的语言现象,语言的文明诚信能力有待提高;人们的方言情感逐渐淡漠,年轻人在语言选择上对方言的依赖渐渐减弱;人们的外语学习需求持续扩大,但在语种选择上较单一,以英语为主,小语种培训机制不成熟。小镇发展一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在城镇化进程中有一部分小镇经济实力强,人口规模大,城镇化水平高,但与此相对应的是文化软实力的欠缺,语言问题在这里表现得比较突出。金华市白龙桥镇是“中心镇培育工程”中一个发展较快的小镇,地理位置优越,文化传统深厚,产业优势明显。目前学术界对金华地区的语言现象关注较少,而对其下属乡镇居民的语言现状研究更是空白。本文就以白龙桥镇为调查地点,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调查白龙桥集镇人口的语言态度、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的语言包括普通话、金华方言和英语三种语言及语言变体。文章认为语言态度由价值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三部分组成,并且分析了调查对象的社会特征和语言态度之间的关系。文中的语言能力具体是指语言的实际操作技能,即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在语言使用方面,我们讨论了家庭语言使用和社区语言使用两种情况,在后一种情况下,根据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话题的不同,我们具体讨论了人们的语言选择。文章同时选取了白龙桥镇下属的虹路村和金华市区这两个地点来与白龙桥集镇做对比研究,我们认为这三地代表了城镇化的三个不同阶段,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城镇化程度的不同对人们语言生活造成的影响。最后,从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个角度,对如何改善小镇居民的语言现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应对和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语言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陈颖漪[10](2012)在《试论方言在母语课程中的地位及其教学策略》文中认为方言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是随着推普工作的大力进行,很多孩子对于方言的使用早已不如父辈那样纯熟。但是方言对于学生们进行母语学习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方言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及影响,指出要充分重视方言在这一过程中的价值并应该对其进行充分利用。接着分析了开发方言教材的可行性,从全国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课程教材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将方言知识与教材内容结合;最后着重从口语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和综合性语文活动四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如何进行方言教学。如果能有效地结合方言进行教学,势必能发挥语文更大的魅力。希望本文能为研究方言教学的教师们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二、论语言交际与方言的“乡土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语言交际与方言的“乡土根性”(论文提纲范文)

(1)莱州方言语音内部地理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莱州概况
    第二节 莱州方言及其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第四节 调查点与发音人概况
    第五节 说明
第二章 莱州县城音系
    第一节 声母(含零声母)
    第二节 韵母
    第三节 儿化韵
    第四节 声调
第三章 莱州方言语音内部地理差异
    第一节 声母差异
    第二节 韵母差异
    第三节 声调差异
第四章 莱州方言内部语音差异性特征同相邻县市的比较
    第一节 声母差异性特征比较
    第二节 韵母差异性特征比较
    第三节 声调差异性特征比较
第五章 莱州方言内部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方言语音特点界线与行政区域界线的差异
    二、普通话的影响与方言自身的抗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现状及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动态
        (一) 中国国内研究动态
        (二) 塔吉克斯坦研究动态
        (三) 其他国家研究动态
    六、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目的
第一章 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历史及汉语传播特点分析
    第一节 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历史概况
    第二节 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的特点
        一、塔吉克斯坦与中亚其他国家汉语传播的比较研究
        二、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特点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现状及问题研究
    第一节 汉语教学现状
        一、公立教育机构
        二、私立语言培训中心
    第二节 “三教”相关问题研究
        一、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中的教师问题
        二、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中的教材问题
        三、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法问题
    第三节 塔吉克斯坦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
        一、塔吉克斯坦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研究概述
        二、塔吉克斯坦学生汉语学习动机问卷调查研究
        三、塔吉克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分析
        四、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节 语言政策对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的影响
        一、塔吉克斯坦苏联时期的语言政策
        二、苏联解体、塔吉克斯坦独立后的语言政策
        三、塔吉克斯坦语言政策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第二节 中塔商贸及文化交流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一、大众市场的汉语需求是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发展的现实土壤
        二、“一带一路”建设为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带来机遇和挑战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对策探析
    第一节 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解决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结论和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斯拉夫大学汉语专业课程表(一年级到四年级)俄语版本
    附录2 斯拉夫大学课程表(一年级到四年级)中文版
    附录3 首都师范大学汉语专业课程表(一年级到四年级)
    附录4 斯拉夫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期末考试题(俄汉混合版原本)
    附录5 考试卷正确答案
    附录6 试卷载图
    附录7 图片
    附录8 塔吉克斯坦汉语传播地图
    附录9 塔吉克斯坦汉语传播机构图
    附录10 塔吉克学生学习汉语动机研究调查问卷(中文版)
    附录11 塔吉克学生学习汉语动机研究调查问卷(俄文版)
    附录12 关于塔吉克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的访谈提纲(中文版)
    附录13 关于塔吉克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的访谈提纲(俄文版)
    附录14
    附录15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暴风骤雨》与周立波创作的“语言革命”(论文提纲范文)

一、《暴风骤雨》言说方式的文本阐释
    (一)从抒写自我情感到抒写乡土情怀的感性建构
    (二)对欧化语法的摒弃与对语言理性维度的呈现
    (三)文学性从彰显到积淀的审美建构
二、周立波“语言革命”的原因思考

(4)东北方言与东北地域性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东北方言与东北地域性格的语音学分析
    1.1 东北方言的响度 (音量) 大:
    1.2 东北方言的音高 (频率) 低:
    1.3 东北方言平翘舌的混用:
2 东北方言与东北地域性格的语用学分析
    2.1 词语语义概括范围大:
    2.2 话语标记的“那啥”“拉倒吧”等词频繁使用:
    2.3“咱们”和“我们”的混用:
3 东北人对东北方言的态度

(5)论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发展演变理论——纪念《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百年之二(论文提纲范文)

一、索绪尔轻视语言历时态和历时语言学吗
二、语言符号为什么会发展演变
三、语言符号怎样发展演变
    1. 语音变化
    2. 类比
    3. 流俗词源
    4. 粘合

(6)哈尔滨方言七十年语音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哈尔滨市概况
        一、地理、历史、人口
        二、行政区划
    第二节 哈尔滨方言语音及相关研究综述
        一、东北方言语音研究
        二、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
        三、哈尔滨方言语音研究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目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与价值
        二、研究材料和方法
第一章 哈尔滨方言语音变异调查
    第一节 语音变异调查
        一、语言变项的调查
        二、社会变项的调查
    第二节 调查过程、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
        一、调查的过程
        二、调查的方法
        三、数据的处理
    第三节 理论基础和符号说明
        一、理论基础
        二、符号说明
第二章 哈尔滨方言声母变化
    第一节 零声母合口字的声母变化
    第二节 古日母字的声母变化
    第三节 古知庄章组字的声母变化
    第四节 古影疑母开口一、二等字的声母变化
    第五节 古帮系、端系、知系、见系字的声母变化
        一、古帮系帮组、非组字今声母的语音变化
        二、古端系端组、精组、泥组字今声母的语音变化
        三、古知系知、章组字今声母的语音变化
        四、古见系见、晓、影组字今声母的语音变化
第三章 哈尔滨方言韵母变化
    第一节 古泥、来母合口呼一等山摄字介音[u]的再现
    第二节 古帮、泥组合口诸摄字原读开口韵音节的合口化
        一、帮组合口字读为开口韵
        二、泥来组合口字读为开口韵
    第三节 其他韵母的语音分歧
        一、古流、遇、咸、山等摄字韵母的语音变化
        二、古止、蟹、臻、深等摄字韵母的语音变化
    第四节 古宕江曾梗等摄字韵母的文白异读
        一、入声字韵母的文白异读
        二、非入声字韵母的文白异读
    第五节 儿化韵的合并与分化
第四章 哈尔滨方言声调变化
    第一节 哈尔滨方言与普通话声调调类对照
    第二节 哈尔滨方言原读阴平调类例字的声调变化
    第三节 哈尔滨方言原读阳平调类例字的声调变化
    第四节 哈尔滨方言原读上声调类例字的声调变化
        一、古清声母入声字原读上声代表字
        二、非入声字原读上声代表字
    第五节 哈尔滨方言原读去声调类例字的声调变化
第五章 哈尔滨方言中的一些特殊字音的变化
    第一节 两字组连读变调的语音分歧
        一、不含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
        二、含轻声两字组的连读变调
    第二节 特殊儿化音变的语音分歧
    第三节 合音导致的语音分歧
    第四节 脱落导致的语音分歧
第六章 社会因素对语音变化影响的解释
    第一节 声母变异与社会因素
        一、零声母合口字[υ]化变异
        二、古日母字今声母变异
        三、古知庄章组字今声母变异
        四、古影疑母开口一、二等字今声母变异
        五、古帮系、端系、知系、见系代表字今声母变异
    第二节 韵母变异与社会因素
        一、古泥、来母今合口一等山摄字韵母变异
        二、古帮组果山宕江梗等摄、泥组通摄合口字韵母变异
        三、古流、遇、止、蟹、假、山、咸、臻等摄字韵母变异
        四、古宕江曾梗等摄的文白异读
        五、儿化韵母的合流与分化语音变异
    第三节 声调变异与社会因素
        一、原读阴平调类字的声调变异
        二、原读阳平调类字的声调变异
        三、原读上声调类字的声调变异
        四、原读去声调类字的声调变异
    第四节 语流中的变异现象与社会因素
        一、两字组连读变调的变异
        二、特殊儿化音变的变异
        三、合音的变异
        四、脱落的变异
    第五节 社会因素对语音变化影响的解释
        一、年龄与语音变化
        二、性别与语音变化
        三、教育程度与语音变化
        四、职业声望与语音变化
        五、家庭声望与语音变化
        六、方言背景与语音变化
        七、民族与语音变化
        八、幼年语言环境与语音变化
        九、居住地与语音变化
        十、成长地与语音变化
        十一、语体与场合与语音变化
        十二、发音人的社会因素与语音变化小结
第七章 哈尔滨方言的语音变异机制和动因
    第一节 语音变异的语言内部机制
        一、语音演变的原因及方式
        二、语音演变的类型和特点
        三、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及系统性
    第二节 语音变异的语言外部动因
        一、城市发展历史和移民背景与语音变化
        二、时代背景与语音变化
        三、语言接触与语音变化
        四、语言态度与语音变化
        五、权威方言与语音变化
        六、社会心理与语音变化
第八章 哈尔滨方言语音变化的逻辑斯蒂回归分析
    第一节 声母变异的逻辑斯蒂回归分析
    第二节 韵母变异的逻辑斯蒂回归分析
    第三节 声调变异的逻辑斯蒂回归分析
    第四节 语流音变中特殊字音变异的逻辑斯蒂回归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江淮官话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in Chinese
Abstract in English
List of Abbreviation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3 Outline of the Research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Literature Review
        2.1.1 Previous Studies on Negative Transfer of Various Dialects on English Phonetic Acquisition in China
        2.1.2 Previous Studies on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Phonetic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2.2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Language Transfer
        2.2.1 Definition of Language Transfer
        2.2.2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Transfer
        2.2.3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ositive Transfer and Negative Transfer
    2.3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
        2.3.1 The Function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
        2.3.2 Two Aspects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
Chapter Three Description of the Sound Systems of RP,PTH and JHD
    3.1 Description of the Sound Systems of RP and PTH
        3.1.1 Introduction of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IPA)
        3.1.2 Description of the Sound System of RP
        3.1.3 Description of the Sound System of PTH
    3.2 Description of the Sound System of JHD
        3.2.1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Dialects
        3.2.2 Introduction to JHD
        3.2.3 JHD Initials
        3.2.4 JHD Finals
    3.3 Contrast between the Sound Systems of PTH and JHD
Chapter Four Research Methodology
    4.1 General Research Question
    4.2 Participants
    4.3 The First Stage of the Research
        4.3.1 Concrete Research Question of Test 1
        4.3.2 Instruments
        4.3.3 Demonstration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4.3.4 Data Collection Procedure
        4.3.5 General Data Analysis
        4.3.6 Contrast between Jianghuai Dialect and British RP
        4.3.7 Summary
    4.4 The Second Stage of the Research
        4.4.1 Concrete Research Questions of Test 2 and Test 3
        4.4.2 Instruments
        4.4.3 Design Principles
        4.4.4 Demonstration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4.4.5 Data Collection Procedure
        4.4.6 Scoring
Chapter Five Results and Discussion
    5.1 Results of Test 2 and Test 3
        5.1.1 Perception and Production of/n/&/1/
        5.1.2 Perception and Production of/s/&/θ/
        5.1.3 Perception and Production of/z/&/(?)/
        5.1.4 Perception and Production of/n/&/η/
        5.1.5 Discussion
    5.2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erception and Production
        5.2.1 Correlation Analysis
        5.2.2 Discussion
    5.3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and Learners in English Phonetic Acquisition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Im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
    Appendix Ⅰ:Test 1
    Appendix Ⅱ:Test 2
    Appendix Ⅲ:Test 3
    Appendix Ⅳ:Perception and Production of/n/&/1/
    Appendix Ⅴ:Perception and Production of/s/&/θ/
    Appendix Ⅵ:Perception and Production of/z/&/(?)/
    Appendix Ⅶ:Perception and Production of/n/&/η/
Paper published in the period of MA education
Acknowledgements

(8)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文献选取
3. 研究成果分析
    3. 1 论文来源与阶段分布
    3. 2 论文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3. 3 论文的研究内容
        3. 3. 1 方言对元音习得的影响
        3. 3. 2 方言对辅音习得的影响
        3. 3. 3 方言对超音段习得的影响
4. 讨论
    4. 1 研究的不足及其原因
    4. 2 研究展望
5. 结语

(9)金华市白龙桥镇居民语言现状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一、引言
    (一) 城镇化与我国城镇化现状
    (二) 中心镇培育与白龙桥镇概况
    (三) 城镇化进程中的语言问题
    (四) 调查方法及调查内容
    (五) 调查对象特征描述
        1. 年龄分布与性别比例
        2. 职业分布与文化程度
二、白龙桥集镇居民的语言态度
    (一) 方言语言态度分析
        1. 金华方言价值评价
        2. 金华方言情感体验
        3. 金华方言行为倾向
    (二) 普通话语言态度分析
        1. 普通话价值评价
        2. 普通话情感体验
        3. 普通话行为倾向
    (三) 英语语言态度分析
        1. 英语价值评价
        2. 英语情感体验
        3. 英语行为倾向
    (四) 社会特征与语言态度
        1. 性别与语言态度
        2. 文化程度与语言态度
        3. 职业与语言态度
三、白龙桥集镇居民的语言能力
    (一) 金华方言能力
    (二) 普通话能力
    (三) 英语能力
四、白龙桥集镇居民的语言使用
    (一) 家庭语言使用
    (二) 社区语言使用
        1. 交际对象
        2. 交际场合
        3. 交际话题
五、语言现状的比较研究
    (一) 纵向三代对比
        1. 语言能力差异
        2. 语言使用差异
    (二) 横向三地对比
        1. 调查对象特征差异
        2. 普通话学习途径差异
        3. 对语言干扰的认识差异
        4. 语言能力差异
        5. 语言使用差异
六、改善小镇居民语言现状的对策
    (一) 政府角度
        1. 因地制宜,做好语言规划与指导工作
        2. 做好方言的调查、保护、开发工作
        3. 做好普通话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4. 做好外语教学的引导和规范工作
    (二) 社会角度
        1. 学校作为语言教育的阵地,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 语言培训机构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要提高办学质量
        3. 有声媒体作为乡镇居民学习普通话的补充途径,要不断规范自身
        4. 乡镇企业作为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吸纳单位,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三) 个人角度
        1. 树立积极健康的语言态度
        2. 努力提高各种语言能力
        3. 养成文明诚信的语言使用习惯
        4. 关注语言生活,成为自觉的语言学习者和研究者
参考文献
附录 语言状况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试论方言在母语课程中的地位及其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价值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的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方言概述
    第一节 方言的概念
    第二节 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一、方言形成过程
        二、方言形成原因
    第三节 七大方言
        一、汉语方言的分区
        二、各大方言的分布于特点
    第四节 方言的发展趋势
        一、方言的危机
        二、方言未来的发展
第二章 方言在母语课程中的地位
    第一节 方言是我们的第一母语
    第二节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结晶
    第三节 方言在母语课程中应有一席之地
        一、七大方言应在母语课程中有所涉及
        二、各地方言在校本课程中应有所开发
    第四节 方言对母语学习的影响
        一、方言是母语学习的补充和丰富
        二、尽量避免强势方言对母语学习的某些干扰
第三章 方言与母语教材
    第一节 方言与全国教材
    第二节 方言与地方教材
    第三节 方言与校本课程教材
        一、方言是本土文化的一部分
        二、开发方言教材
第四章 方言在母语课程中的教学策略初探
    第一节 口语教学策略
        一、联系方言语音特点开展教学
        二、分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三、方言交际情境活动
    第二节 阅读教学策略
        一、方言文学
        二、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方言表达
        三、方言朗读
    第三节 作文教学策略
        一、在作文中加入方言表达
        二、尝试创作方言文学作品
    第四节 综合性语文教学活动
        一、开展方言调查
        二、寻访带有方言色彩的古迹
        三、赏析方言文学作品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成果
致谢

四、论语言交际与方言的“乡土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莱州方言语音内部地理差异研究[D]. 刘玥. 山东大学, 2020(09)
  • [2]塔吉克斯坦汉语教学现状及问题研究[D]. 尤丽娅(Murodova Yuliya). 中央民族大学, 2019(04)
  • [3]《暴风骤雨》与周立波创作的“语言革命”[J]. 谢碧莹. 大众文艺, 2019(18)
  • [4]东北方言与东北地域性格分析[J]. 郑路. 校园心理, 2018(05)
  • [5]论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发展演变理论——纪念《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百年之二[J]. 聂志平. 人文杂志, 2017(07)
  • [6]哈尔滨方言七十年语音变化研究[D]. 王佳琳. 黑龙江大学, 2017(06)
  • [7]江淮官话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D]. 刘宇菲.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8]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述评[J]. 翟红华,赵吉玲. 外语界, 2015(01)
  • [9]金华市白龙桥镇居民语言现状考察[D]. 赵思思. 浙江师范大学, 2013(04)
  • [10]试论方言在母语课程中的地位及其教学策略[D]. 陈颖漪. 南京师范大学, 2012(03)

标签:;  ;  ;  

论语言交际与方言的“乡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