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提升青岛市对外开放水平

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提升青岛市对外开放水平

一、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 提高青岛对外开放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韩旭[1](2020)在《环渤海区域沿海中心城市的比较研究 ——基于关联网络和价值区段的方法》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飞速发展,经济迅速崛起,并形成了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经济增长极。环渤海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在经济交往、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是面向东北亚的门户地区,有着明显的地缘优势;当前环渤海区域的区域协作尚未形成明朗的机制,在地理空间上明显割裂成辽中南半岛、京津冀以及山东半岛三个次区域,并且以次区域内部的城市合作为主,因此坐拥北京、天津等骨干城市以及各种区域发展要素的环渤海地区虽然发展迅速,但并未成为我国的第三大经济增长极。天津、大连以及青岛作为区域内的沿海中心城市,需要发挥龙头城市的作用,以和腹地城市的协作为基础,推进环渤海地区区域合作机制的建设。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微观载体,已经不再被视为独立的经济个体;城市体系也并非之前的中心地模式,而成为拓扑型网络和基于价值链的垂直分工体系的结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数据分析开展的城市关联网络和价值区段的研究已经成为城市研究的重要视角;城市关联网络的分析体现的是城市的经济交流对象,价值区段则更多关注城市在经济活动和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本文从全球、全国及区域等多个尺度研究天津、大连以及青岛的关联网络,着重探讨环渤海区域内三市的价值区段,从流动空间和场所空间两个视角探讨城市的发展特点和辐射方向,辅以对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三市的优势不足;同时试图根据相应的数据分析提出各城市在产业分工合作、经济关联、市场方面的发展建议。

董阳[2](2020)在《葫芦岛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为推进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这一倡议借助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多年来建立的区域合作平台优势,积极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葫芦岛市作为辽宁省西大门,进入东北三省的咽喉要道,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且具有一定的工业及资源优势,因此,研究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是葫芦岛市不断深化改革、实现新一轮东北振兴的现实需要。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一带一路”问题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指针,紧密结合葫芦岛市实际,运用PEST分析方法,分析了葫芦岛市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第三部分,通过运用PEST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客观地分析了葫芦岛市目前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主要体现在政策、经济、文化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其中营商监管不到位,企业转型升级速度较慢,文旅产业发展滞后,人才资源短缺这些问题都制约着葫芦岛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第四部分从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完善法制体系,优化葫芦岛市营商环境,提升企业整体输出能力,整合资源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智库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葫芦岛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对策。

刘文俭[3](2018)在《以转变观念为引领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文中认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重要指示和省委要求,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共青岛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本文就转变观念创新实干、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进行思考,以期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进入青岛,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创新创业热情,促进青岛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速青岛城市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一、全面深刻认识发展环境的内涵构成与作用

潘翠莹[4](2015)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角下山东省次级中心城市的选择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一直存在并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政府再次强调“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体现出中央政府对区域协调和城市发展的高度重视,区域和城市协调发展问题再次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山东省作为全国的一个缩影,也存在相似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尽管近年来,山东省相继提出“两区一圈一带”的区域发展战略,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应看到,省内各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依然很大。论文按照“梯度推进理论”以及各市政府划分方法,将山东省分为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对东、中、西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发展水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东、中、西部区域之间存在梯度差距逐年拉大;各区域内部城市间发展也存在不协调现象,并且不协调现象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如果不注意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会导致差距进一步恶化,影响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在借鉴国内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提出了通过选择次级中心城市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而如何选择恰当的次级中心城市则是本研究的重点。论文从次级中心城市的定义和功能出发,确定了次级中心城市的三大选择标准:较强的综合竞争力、较强的经济联系能力以及与中心城市联系方面具备较优越的软环境。分别通过因子分析法、引力模型和威尔逊模型来对这三个标准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通过专家反馈法确定了烟台、淄博、济宁作为新一代次中心城市。在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如何发展次级中心城,实现山东整体协调发展,论文提出了区域“多中心内聚”和“网络外联”的两种城市整合模式,并就这两种模式分别对次级中心城市发展进行分析:就“多中心内聚”整合模式提出了烟台“T”字发展模式、淄博淄-济一体化发展模式、济宁“十”字发展模式;就“网络外联”模式提出以各中心城市和次级中心城市为“点”,省内重要交通干线为“轴”进行“点-轴”发展模式。最后,在次级中心城市发展的相关保障措施方面,论文认为一方面需要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在人口布局、功能区划、就业、居住及生活等方面提供相关保障;另一方面需要次级中心城市加大对自身的宣传和营销力度,加强交通与公共配套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立足于现有的产业基础发展特色产业,夯实物质基础,更好地实现山东省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胡天禛[5](2013)在《推进大连市软环境建设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软环境主要包括健全的法制体系,完善的经济秩序、政治体制,科学规范而富有吸引力的公共政策,精干的政府机构和高效的行政效率,文明的社会风气和道德素质,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氛围等。改革开放以来,软环境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作用的日益突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得转向软环境之间的竞争,加强软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本论文着眼于大连市软环境建设的顶层设计,围绕如何加强大连市软环境建设、形成软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这个问题,系统梳理了新世纪以来大连市软环境建设的历史沿革,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包括改善行政审批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服务体系、推进政务公开、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提升政民交流水平和软环境建设保障等方面。同时,通过对连云港市、上海市、昆明市以及其他一些省市的软环境建设工作的对比,并结合大连市软环境建设年活动的各项工作,找到了当前大连市软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机关干部思想认识的问题,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市场秩序有待完善以及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执行力不强等5个问题。论文的最后,作者明确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打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富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诚信文明的人文环境等“五个环境”的主要做法,以及形成软环境建设长效机制、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执行政策和改革创新的关系以及服务为先与加强管理的关系的做法。希望对大连市软环境建设工作常态化开展有所帮助。

宋健坤[6](2013)在《2012年中国内地港口城市资源空间价值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港口城市具有港口和城市的双重内涵,是港口和城市的有机结合体。本报告选取了中国(大陆地区)2011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亿吨的26个港口城市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港口城市的价值五力,找出制约港口城市发展的要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提升港口城市价值。

殷婷婷[7](2012)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研究 ——以枣庄市为例》文中认为建国以来,资源型城市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全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长时期高强度、大规模开采,很多资源型城市资源日渐衰竭,这些城市变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使之避免被淘汰甚至消失的厄运,成为国家特别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自身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的一个问题。当前国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问题越来越重视,从2007至2011年底,出台了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界定了全国69座资源枯竭城市,予以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促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作为当前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近些年越来越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城市在软环境建设方面的差异性,成为城市发展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由于历史、外部、自身等因素,在软环境建设上的问题更为严重,而这些问题又成为当前制约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方面的问题,找出适合资源枯竭型城市特点的对策措施,对于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持续发展、提升资源枯竭型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软环境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在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和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理论进行简要阐述之后,对经济发展软环境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其次,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归纳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软环境上普遍存在的城市功能异化,缺乏经济软环境建设的基础;缺乏比较优势,政策环境滞后;政府改革步伐缓慢,政务环境问题严重;法制建设不规范,社会法治环境欠佳;思想保守,人文环境恶劣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并从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边缘化现象、阻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自身因素等三个方面,对制约资源枯竭型城市软环境建设的因素进行了剖析。再次,以正在实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战略的山东省枣庄市为案例,对枣庄市结合城市转型战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做法、成效和仍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描述。提出枣庄市当前虽然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软环境建设措施,但是仍然存在社会化服务不如人意,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有待提高,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文化建设有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完善加强。最后,结合前面的分析,提出了适合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特点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基本目标模式和具体对策,即要以建立高效透明优质的政务环境,科学合理的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宽松便捷的金融环境,宜居文化活力的社会人文环境为目标,通过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步伐,增强行政机关的服务意识,完善配套金融服务体系,健全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重塑资源枯竭型城市新形象等具体措施,加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软环境建设,提升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竞争力。

宋健坤[8](2012)在《2011年中国内地港口城市空间价值评估》文中提出港口城市具有港口和城市的双重内涵,是港口和城市的有机结合体。本报告选取了中国(大陆地区)2010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亿吨的23个港口城市进行研究。报告共分六部分。报告的序中介绍了港口城市的内涵、特征及选取;第一部分分析了中国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现状、特点、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报告的理论基础——资源空间理论,重点介绍了价值五力,然后分析了港口城市价值影响因素,即资源空间承载力、资源空间驱动力、资源空间辐射力、资源空间整合力和资源空间支撑力(亦即价值五力);第三部分介绍了中国内地港口城市空间价值评估评价思路与原则、评价技术方法和指标体系;第四部分是中国内地港口城市价值综合排名、分要素排名和价值提升因素分析;第五部分是对上海、深圳、广州等重点港口城市空间价值评估的实证研究;第六部分是提升港口城市价值的对策建议。通过运用价值五力模型对2010年中国内地港口城市的价值分析,报告得出上海、深圳、广州、南京、苏州、天津、武汉、青岛、宁波、大连位于内地港口城市价值排名前十。

王晓玲[9](2011)在《辽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战略探析》文中指出辽西北地区由阜新、铁岭和朝阳3个地级市组成。长期以来,这3个城市工业发展相对缓慢,经济发展落后,城镇化水平较低,直接导致该地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加快辽西北地区城镇化步伐,是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由于辽西北地区城镇化进程长期滞后,只有从区域、城市和县域3

刘文俭[10](2009)在《青岛市多措并举 提升城市软实力》文中研究表明文化之所以能够铸就城市的软实力,不仅反映在文化本身是生产力,文化越来越广泛地反映在物质产品的文化内涵上,渗透在社会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抓文化也就是抓经济,甚至是

二、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 提高青岛对外开放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 提高青岛对外开放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环渤海区域沿海中心城市的比较研究 ——基于关联网络和价值区段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一带一路”战略要求沿海中心城市发挥区域引领作用
        1.1.2 开放格局下环渤海的中心城市需作为战略性节点对外辐射
        1.1.3 城市发展的理念改变,越发注重提质增效
    1.2 研究意义
        1.2.1 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为环渤海地区城市的相关实践提供基础研究
        1.2.2 为发展落后的沿海城市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1.2.3 基于数据探索城市发展范式,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结构安排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研究
    2.1 环渤海地区的相关研究
    2.2 城市关联网络
        2.2.1 “流”与城市网络
        2.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 产业分工与价值区段
        2.3.1 概念界定
        2.3.2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章 城市综合发展能力比较
    3.1 城市综合发展能力的体系构建
        3.1.1 国外城市竞争力模型
        3.1.2 国内城市竞争力模型
    3.2 研究指标与模型建立
        3.2.1 经济发展水平指标
        3.2.2 社会发展水平指标
        3.2.3 发展环境指标
    3.3 计算方法与评价结果
        3.3.1. 比较维度与计算方法
        3.3.2. 城市综合能力评价结果
        3.3.3. 城市综合能力分析与思考
第四章 关联网络——流动空间视角下的城市体系
    4.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4.1.1. 研究维度和分析方法
        4.1.2. 数据来源
    4.2 城市关联网络
        4.2.1. 城市关联网络的全球尺度分析
        4.2.2. 天津、大连以及青岛在多尺度下的城市关联网络
    4.3 关联网络总结
第五章 价值区段——场所空间视角下的城市体系
    5.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5.2 环渤海地区城市的价值区段
        5.2.1. 2015年环渤海区域的城市价值区段分析
        5.2.2. 天津、大连及青岛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区段演变
    5.3 天津、大连及青岛的产业特征总结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6.1 主要研究结论
        6.1.1. 关联网络和价值区段的分析方法互相补充
        6.1.2. 城市的流通空间属性与场所空间属性相互关联
        6.1.3. 基于关联网络对城市发展方向的思考
        6.1.4. 基于价值区段的城市产业发展导向研究
    6.2 论文创新点
    6.3 论文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成果

(2)葫芦岛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一带一路”
        2.人类命运共同体
        3.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理论基础
        1.“共同价值”理论
        2.“共商、共建、共享”
二、葫芦岛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条件分析及意义
    (一)葫芦岛市资源优势
        1.区位优势
        2.文化旅游资源
        3.产业资源
    (二)葫芦岛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PEST分析
        1.政治环境(P)分析
        2.经济环境(E)分析
        3.社会环境(S)分析
        4.技术环境(T)分析
    (三)葫芦岛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
        1.对葫芦岛市自身发展的意义
        2.对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意义
三、葫芦岛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营商监管不到位,营商环境有待改善
        1.营商政策、制度建设尚待完善
        2.营商环境建设有待加强
        3.对营商部门监管不到位
    (二)企业转型升级速度较慢,整体对外输出能力弱
        1.国有企业活力有待提升
        2.民营企业发展相对滞后
        3.外资参与度与贡献度偏低
    (三)文旅产业发展滞后,旅游公共服务亟待加强
        1.旅游产品层次较低
        2.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
        3.旅游市场缺乏统一引导
    (四)人才资源短缺,影响纵深发展与对外交流
        1.人才结构不均衡,科教资金投入偏少
        2.科研水平相对落后,引才环境存在缺陷
        3.非通用语种人才稀缺,影响对外交流
四、葫芦岛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对策
    (一)营商政策、制度建设尚待完善
        1.以中央精神为指引制定发展规划
        2 精准定位,深化改革创新驱动
        3.完善“一带一路”法制体系
    (二)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1.制定科学营商政策和制度
        2.准确定位政府职能
        3.加强营商环境监督
    (三)借助“一带一路”平台,提升企业整体输出能力
        1.重新焕发国有企业活力
        2.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发挥优势促进外贸合作
    (四)整合资源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1.树立“全域旅游”理念,突出全域规划引领
        2.加强旅游组织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3.促进文旅一体化发展,加强品牌经营意识
    (五)加强智库建设,服务“一带一路”
        1.加强智库建设,为“一带一路”提供智力支持
        2.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科技人才支撑
        3.加强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3)以转变观念为引领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面深刻认识发展环境的内涵构成与作用
    (一) 发展环境的内涵
    (二) 发展环境的构成
        1. 硬环境:
        2. 软环境:
    (三) 发展环境的作用
        1. 从机理上透析城市发展环境。
        2. 从重要性上分析城市发展环境。
        3. 从国际国内的发展实践看发展环境。
二、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是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
    (一) 党委政府是城市发展的设计和领导者
    (二) 党委政府是公共政策和制度的制定者
    (三) 党委政府是社会事务和经济的管理者
三、变革思想观念持续优化青岛发展环境
    (一) 转变思想观念
        1. 树立服务理念。
        2. 树立公共理念。
        3. 树立治理理念。
    (二) 明确建设重点
        1. 继续完善青岛发展的“硬环境”。
        2. 持续优化青岛发展的“软环境”。
    (三) 激励干事创业
        1. 出台激励举措。
        2. 改革考核方法。
    (四) 持续改革创新
        1. 改革创新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关键。
        2. 以持续改革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角下山东省次级中心城市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2.1.1 区域经济发展均衡理论
        2.1.2 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理论
    2.2 区域发展空间组织理论
        2.2.1 梯度推移发展理论
        2.2.2 增长极理论
        2.2.3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2.2.4 点轴开发理论
        2.2.5 网络开发理论
    2.3 综合发展理论
        2.3.1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2.3.2 多中心空间结构理论
第3章 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分析
    3.1 山东省经济发展概述
    3.2 东中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分析
        3.2.1 东中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3.2.2 东中西区域产业结构不协调
        3.2.3 东中西区域城市化水平存在差距
    3.3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分析
        3.3.1 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
        3.3.2 区域经济政策因素的影响
        3.3.3 双核中心辐射能力不足的影响
    3.4 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借鉴
        3.4.1 国外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借鉴
        3.4.2 国内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借鉴
        3.4.3 次级中心城市选择的提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山东省次级中心城市的选择与确定
    4.1 省域次级中心城市概念及选择标准
    4.2 山东省各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
        4.2.1 综合竞争力指标的选择原则与确定
        4.2.2 综合竞争力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4.2.3 综合竞争力实证分析
    4.3 山东省各城市经济联系能力分析
        4.3.1 经济联系能力模型与数据的选择
        4.3.2 经济联系能力实证分析
    4.4 山东省各城市软环境分析
        4.4.1 软环境评价模型与数据的选择
        4.4.2 软环境能力实证分析
    4.5 综合评价及次级中心城市的确定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角下山东省次级中心城市发展分析
    5.1 山东省次级中心城市多中心协同发展分析框架
    5.2 山东省多中心内聚与网络外联整合模式下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
        5.2.1 东中西区域内聚整合模式下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
        5.2.2 东中西区域网络外联整合模式下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
    5.3 山东省次级中心城市发展相关保障措施
        5.3.1 政府应加大对次级中心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
        5.3.2 各次级中心城市应加强自身建设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推进大连市软环境建设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各地软环境建设工作实例分析
    2.1 各地软环境建设的做法
    2.2 各地做法的分析和经验启示
3 大连市软环境建设工作现状
    3.1 软环境建设基本情况
    3.2 大连市软环境建设的主要成效
4 大连软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机关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
    4.2 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4.3 干部队伍作风不扎实
    4.4 市场秩序有待完善
    4.5 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执行力不强
5 加强大连软环境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5.1 着力打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
    5.2 着力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
    5.3 着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5.4 着力打造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
    5.5 着力打造诚信文明的人文环境
    5.6 处理好三个关系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6)2012年中国内地港口城市资源空间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1.港口城市内涵
        (1) 港口城市定义
        (2) 港口城市类型
    2.港口城市特征
        (1) 能量密集性
        (2) 形态更具开放性
        (3) 系统有序性
        (4) 运作高效性
        (5) 产业高关联性
    3.港口城市选取
一、中国内地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 背景分析
        1.国际港口城市向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转变
        2.全球港口重心将向亚洲转移
        3.全球港口吞吐量增速放缓
        4.全球船运业进入重组时代
    (二) 发展现状
        1.中国保持全球港口大国地位
        2.港口吞吐量持续增长
        3.全国港口城市形成三大集群
        4.我国已形成5大港口群
        5.布局合理的港口体系已初步建成
    (三) 发展特点
        1.港口城市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2.强大的腹地经济是支撑港口城市发展的重要保证
        3.港口建设成绩显着
        4.港口物流对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四) 发展趋势
        1.港城一体化是中国港口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2.区域港口资源走向整合式发展
        3.港口逐渐从单一腹地向腹地-中转复合型转变
    (五) 存在问题
        1.出海航道能力尚未满足大型船舶要求
        2.港口建设重规模轻效益, 恶性竞争严重
        3.港口城市亟待制度创新
        4.港口城市发展需要全局规划
二、基于资源空间理论的中国内地港口城市价值影响因素
    (一) 资源空间理论
        1.理论概述
        2.价值五力
    (二) 港口城市价值影响因素
        1.资源空间承载力
        2.资源空间支撑力
        3.资源空间驱动力
        4.资源空间整合力
        5.资源空间辐射力
三、中国内地港口城市价值评估体系
    (一) 评价思路与原则
        1.评价思路
        2.评价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2) 科学性原则
        (3) 可操作性原则
    (二) 评价技术方法
        1.评价指标体系的技术方法
        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 指标体系建立
        (2) 评价指标选取
        (3) 指标指数实际值的确定
        3.分指标指数标准化
        (1) 数据选取
        (2) 指标标准化
        (3) 计算方法
    (三) 指标体系
四、中国内地港口城市价值评估
    (一) 港口城市价值综合评估
    (二) 港口城市分要素排名
        2. 资源空间支撑力十强
        3. 资源空间驱动力十强
        4. 资源空间整合力十强
        5. 资源空间辐射力十强
    (三) 价值提升因素分析
        2. 资源空间支撑力对港口城市价值提升的贡献
        3. 资源空间驱动力对港口城市价值提升的贡献
        4. 资源空间整合力对港口城市价值提升的贡献
        5. 资源空间辐射力对港口城市价值提升的贡献
五、中国重点港口城市价值评估实证研究
    1.上海
        (1) 资源空间承载力
        (2) 资源空间支撑力
        (3) 资源空间驱动力
        (4) 资源空间整合力
        (5) 资源空间辐射力
    2.天津
        (1) 资源空间承载力
        (2) 资源空间支撑力
        (3) 资源空间驱动力
        (4) 资源空间整合力
        (5) 资源空间辐射力
    3.广州
        (1) 资源空间承载力
        (2) 资源空间支撑力
        (3) 资源空间驱动力
        (4) 资源空间整合力
        (5) 资源空间辐射力
    4.深圳
        (1) 资源空间承载力
        (2) 资源空间支撑力
        (3) 资源空间驱动力
        (4) 资源空间整合力
        (5) 资源空间辐射力
    5.苏州
        (1) 资源空间承载力
        (2) 资源空间支撑力
        (3) 资源空间驱动力
        (4) 资源空间整合力
        (5) 资源空间辐射力
    6.青岛
        (1) 资源空间承载力
        (2) 资源空间支撑力
        (3) 资源空间驱动力
        (4) 资源空间整合力
        (5) 资源空间辐射力
    7.重庆
        (2) 资源空间支撑力
        (3) 资源空间驱动力
        (4) 资源空间整合力
        (5) 资源空间辐射力
    8.大连
        (1) 资源空间承载力
        (2) 资源空间支撑力
        (3) 资源空间驱动力
        (4) 资源空间整合力
        (5) 资源空间辐射力
    9.宁波
        () 资源空间承载力
        (2) 资源空间支撑力
        (3) 资源空间驱动力
        (4) 资源空间整合力
        (5) 资源空间辐射力
    10.烟台
        (1) 资源空间承载力
        (2) 资源空间支撑力
        (3) 资源空间驱动力
        (4) 资源空间整合力
        (5) 资源空间辐射力
六、对策建议
    (一) 提升资源空间承载力
    (二) 提升资源空间支撑力
    (三) 提升资源空间驱动力
    (四) 提升资源空间整合力
    (五) 提升资源空间辐射力
    (六) 总结与展望

(7)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研究 ——以枣庄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资源型城市研究现状
        1.2.2 软环境理论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主要方法
    1.4 结构安排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4.1 框架结构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分析
    2.1 资源枯竭型城市
        2.1.1 资源型城市含义
        2.1.2 资源枯竭型城市含义
    2.2 经济发展软环境
        2.2.1 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含义
        2.2.2 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特点
        2.2.3 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构成要素
    2.3 经济发展软环境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3.1 软环境建设是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3.2 软环境建设是提升资源枯竭型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第3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中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3.1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
        3.1.1 产业结构单一,综合实力偏弱
        3.1.2 生态严重破坏,自然环境差
        3.1.3 民生问题十分突出,社会包袱沉重
    3.2 资源枯竭型城市软环境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2.1 城市功能异化,缺乏经济软环境建设的基础
        3.2.2 缺乏比较优势,政策环境滞后
        3.2.3 政府改革步伐缓慢,政务环境问题严重
        3.2.4 法制建设不规范,社会法治环境欠佳
        3.2.5 思想保守,人文环境恶劣
    3.3 制约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因素分析
        3.3.1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历史因素
        3.3.2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边缘化”现象——外部因素
        3.3.3 阻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自身原因——内部因素
第4章 转型期枣庄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实践及效果评价
    4.1 枣庄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4.2 现实的抉择——枣庄市城市转型
        4.2.1 转型的动因
        4.2.2 转型战略
    4.3 转型期枣庄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概况
        4.3.1 结合城市转型战略,加强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
        4.3.2 对枣庄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效果的总体评价
        4.3.3 枣庄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中仍存在的问题
第5章 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基本构想和对策建议
    5.1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目标模式
        5.1.1 建立高效透明优质的政务环境
        5.1.2 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环境
        5.1.3 建立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
        5.1.4 建设宽松便捷的金融环境
        5.1.5 建设宜居文化活力的社会人文环境
    5.2 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5.2.1 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
        5.2.2 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步伐
        5.2.3 增强行政机关的服务意识
        5.2.4 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5.2.5 完善配套金融服务体系
        5.2.6 健全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5.2.7 重塑资源枯竭型城市品牌形象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8)2011年中国内地港口城市空间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1. 港口城市内涵
        (1) 港口城市定义
        (2) 港口城市类型
    2. 港口城市特征
        (1) 能量密集性
        (2) 形态更具开放性
        (3) 系统有序性
        (4) 运作高效性
        (5) 产业高关联性
    3. 港口城市选取
二、中国内地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 背景分析
        1. 国际港口城市向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转变
        2. 全球港口重心将向亚洲转移
        3. 国际港口企业加速整合
        4. 全球船运业进入重组时代
    (二) 发展现状
        1. 中国已跻身全球港口大国行列
        2. 吞吐量呈现多样化变化
        3. 全国港口城市形成三大产业集群
        4. 港口物流对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三) 发展特点
        1. 港口城市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2. 强大的腹地经济是支撑港口城市发展的重要保证
        3. 港口建设成绩显着
    (四) 发展趋势
        1. 港城一体化是中国港口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2. 区域港口资源走向整合式发展
        3. 港口逐渐从单一腹地向腹地-中转复合型转变
    (五) 存在问题
        1. 出海航道能力尚未满足大型船舶要求
        2. 内河港口建设需适应水陆联运的发展
        3. 港口城市亟待制度创新
        4. 港口城市发展需要全局规划
        5. 港口城市软环境建设有待提高
三、基于资源空间理论的中国内地港口城市价值影响因素
    (一) 资源空间理论
        1. 理论概述
        2. 价值五力
    (二) 港口城市价值影响因素
        1. 资源空间承载力
        2. 资源空间驱动力
        3. 资源空间辐射力
        4. 资源空间整合力
        5. 资源空间支撑力
四、中国内地港口城市空间价值评估体系
    (一) 评价思路与原则
        1. 评价思路
        2. 评价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2) 科学性原则
        (3) 可操作性原则
    (二) 评价技术方法
        1 .评价指标体系的技术方法
        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 指标体系建立
        (2) 评价指标选取
        (3) 指标指数实际值的确定
        3. 分指标指数标准化
        (1) 数据选取
        (2) 指标标准化
        (3) 计算方法
    (三) 指标体系
五、中国内地港口城市空间价值评估
    (一) 港口城市价值综合评估
    (二) 港口城市分要素排名
        1. 资源空间承载力十强
        2. 资源空间驱动力十强
        3. 资源空间辐射力十强
        4. 资源空间整合力十强
        5、资源空间支撑力十强
    (三) 价值提升因素分析
        1. 资源空间承载力对港口城市价值提升的贡献
        2. 资源空间驱动力对港口城市价值提升的贡献
        3. 资源空间辐射力对港口城市价值提升的贡献
        4. 资源空间整合力对港口城市价值提升的贡献
        5. 资源空间支撑力对港口城市价值提升的贡献
六、中国重点港口城市空间价值评估实证研究
    1. 上海
        (1) 资源空间承载力
        (2) 资源空间驱动力
        (3) 资源空间辐射力
        (4) 资源空间整合力
        (5) 资源空间支撑力
    2. 深圳
        (1) 资源空间承载力
        (2) 资源空间驱动力
        (3) 资源空间辐射力
        (4) 资源空间整合力
        (5) 资源空间支撑力
    3. 广州
        (1) 资源空间承载力
        (2) 资源空间驱动力
        (3) 资源空间辐射力
        (4) 资源空间整合力
        (5) 资源空间支撑力
    4. 南京
        (1) 资源空间承载力
        (2) 资源空间驱动力
        (3) 资源空间辐射力
        (4) 资源空间整合力
        (5) 资源空间支撑力
    5. 苏州
        (1) 资源空间承载力
        (2) 资源空间驱动力
        (3) 资源空间辐射力
        (4) 资源空间整合力
        (5) 资源空间支撑力
    6. 天津
        (1) 资源空间承载力
        (2) 资源空间驱动力
        (3) 资源空间辐射力
        (4) 资源空间整合力
        (5) 资源空间支撑力
    7. 武汉
        (1) 资源空间承载力
        (2) 资源空间驱动力
        (3) 资源空间辐射力
        (4) 资源空间整合力
        (5) 资源空间支撑力
    8. 青岛
        (1) 资源空间承载力
        (2) 资源空间驱动力
        (3) 资源空间辐射力
        (4) 资源空间整合力
        (5) 资源空间支撑力
    9. 宁波
        (1) 资源空间承载力
        (2) 资源空间驱动力
        (3) 资源空间辐射力
        (4) 资源空间整合力
        (5) 资源空间支撑力
    10. 大连
        (1) 资源空间承载力
        (2) 资源空间驱动力
        (3) 资源空间辐射力
        (4) 资源空间整合力
        (5) 资源空间支撑力
七、对策建议
    (一) 提升资源空间承载力
    (二) 提升资源空间驱动力
    (三) 提升资源空间辐射力
    (四) 提升资源空间整合力
    (五) 提升资源空间支撑力
    (六) 总结与展望
后记

(9)辽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战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快辽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区域战略构想
    (一) 促进辽西北区域市场的形成
        1. 培育区域市场增长点。
        2. 转向市场主导区域经济。
        3. 形成区域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 推进辽西北区域整体发展
        1.制定辽西北区域发展规划。
        2.建立辽西北区域合作机制。
        3.成立辽西北区域合作组织。
    (三) 促进三大区域间的联动
        1.促进辽西北与沈阳经济区互动。
        2.促进辽西北与辽宁沿海经济带互动。
二、加快辽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城市对策
    (一) 切实推进辽西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1. 提升城市工业化水平。
        2.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3. 调整城市产业结构。
    (二) 促进辽西北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1.促进农业人口转变为工业人口。
        2.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3.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全面社会保障。
    (三) 提升辽西北城市的聚集功能
        1.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
        2.改善城市基础设施。
        3.建立服务型政府。
三、推动辽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县域保障措施
    (一) 建立多层次帮扶体系
    (二) 促进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 推动县域工业集群化发展
    (四) 将县域纳入区域发展规划之中

(10)青岛市多措并举 提升城市软实力(论文提纲范文)

以政府服务优化城市软环境
以人文奥运提升城市形象力
以文明城市增强城市吸引力
以品牌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
以社会和谐提升城市凝聚力
以文化交流提升城市影响力

四、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 提高青岛对外开放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环渤海区域沿海中心城市的比较研究 ——基于关联网络和价值区段的方法[D]. 韩旭.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20(08)
  • [2]葫芦岛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董阳. 渤海大学, 2020(05)
  • [3]以转变观念为引领持续优化发展环境[J]. 刘文俭.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 2018(11)
  •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角下山东省次级中心城市的选择研究[D]. 潘翠莹.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5(04)
  • [5]推进大连市软环境建设的对策研究[D]. 胡天禛.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9)
  • [6]2012年中国内地港口城市资源空间价值评估[J]. 宋健坤. 城市观察, 2013(02)
  • [7]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研究 ——以枣庄市为例[D]. 殷婷婷. 山东师范大学, 2012(08)
  • [8]2011年中国内地港口城市空间价值评估[J]. 宋健坤. 城市观察, 2012(01)
  • [9]辽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战略探析[J]. 王晓玲. 城市, 2011(05)
  • [10]青岛市多措并举 提升城市软实力[J]. 刘文俭. 中国城市经济, 2009(12)

标签:;  ;  ;  ;  ;  

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提升青岛市对外开放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