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监测与管理探讨

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监测与管理探讨

一、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监测、管理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段绩辉[1](2019)在《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70年历程》文中指出经过70年的努力,湖南省在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疟疾达到消除疟疾标准,连续13年无本地感染疟病例;丝虫病全省实现消除目标,近22年监测中未发现新感染微丝蚴血症者;钩虫感染率控制在历史的最低水平。有力的保障了全省人民健康,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消除丝虫病、疟疾是湖南疾病控制人员的初心与使命,保障人民健康是湖南疾病控制人员的职责与担当,是一代又一代疾控人的无私奉献及精神传承的结果。

关周[2](2018)在《洞庭湖流域渔船民血吸虫病KABP调查及感染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掌握流动人口中重点人群渔船民的血吸虫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精准防控对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2014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和资料,开展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流动人口血吸虫抗体阳性率、校正感染率,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度、地区和职业人群之间的血吸虫感染水平,掌握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疫情特征及变化趋势,了解流动人口中血吸虫病传染源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洞庭湖流域岳阳县对流动人口中的血吸虫病高危人群渔船民开展横断面调查。设计统一问卷,内容包括血吸虫病防治基本知识、态度及信念、行为现状及其接受健康教育等,通过问卷调查,计算血防知识知晓率、血防态度正确率、信念正确率、正确行为形成率等指标。同时,收集渔船民的粪便样本,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控措施、渔船民疫水接触情况、查治历史等信息。对收集的粪便样本,用DNA抽提试剂盒抽提粪便DNA。针对日本血吸虫18S-rRNA基因片段合成特异性引物对(18S-FW:5-TTCCGATAAC GAACGAGAC-3’,18S-RV:5’-AGCGA TAAAG CCACT ACAAC-3’),以提取的粪便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进行扩增,每批实验均设置阴性、阳性对照。分别取PCR扩增产物及DNA marker加样至1.5%琼脂糖凝胶,电泳后PCR扩增产物在469 bp位置处出现相应条带即判为血吸虫核酸阳性,否则判为血吸虫核酸阴性。随后,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监测流动人口 11834人,其中11558人接受了血清学检查,发现血清学阳性者419人,370名血清学阳性者接受了病原学检查,病原学阳性者为25人,其中渔船民19人。2005-2014年间,除2013、2014年血吸虫校正感染率为0之外,其他年份流动人口校正血吸虫感染率为0.07%~0.74%,以2006年最高,2008年最低。感染率在不同年份、不同职业和不同地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年份=15.10,P年份=0.03;χ2职业=115.18,P职业<0.01;φ2地区=13.18,P地区<0.01)。渔船民的血吸虫校正感染率较高。对湖南省岳阳县的渔船民进行调查,共计调查渔船民601人。血防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KABP: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调查结果显示,渔船民的血防知识知晓率为76.66%,其中关于血吸虫感染方式、中间宿主、预防方法三项问题的知晓率均在95%以上,关于血吸虫病对儿童的影响、对妇女的影响以及治疗药物三项问题的知晓率低于70%。渔船民血防态度及信念正确率为90.35%,安装粪便收容器、使用岸上公共厕所及服药的血防态度正确率均在95%以上,而预防、治愈血吸虫病的信念正确率在90%以下。血防正确行为形成率为56.91%,渔船民接受查病、接受治疗和服药的正确行为率均高于98%,但是使用粪便收容器、接触野外水体时的防护行为以及使用岸上公共厕所的正确行为率均低于35%。本次横断面研究在血防KABP调查的同时,对601名渔船民开展了血吸虫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调查。调查对象中男性占57.40%,以副业渔船民为主,占59.90%,91.18%的调查对象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整体年龄偏大,40岁以上人群占87.53%。PCR检测共发现阳性样本83个,血吸虫核酸阳性率为13.81%(83/6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从事现职业时间、历史治疗次数、近两年治疗血吸虫病情况为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渔船民是流动人口中血吸虫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流动性强,监管困难,应在今后的监测和防治工作中给予高度重视。渔船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态度及信念正确率较好,但是血防正确行为率相对较差,血吸虫感染现状仍不容乐观。从事现职业时间较长、年龄较小、历史治疗血吸虫病次数较少、近两年未治疗过血吸虫病的渔船民感染血吸虫的风险更高,需针对以上人群强化防治措施,精准防治血吸虫病。

关周,吕山,李石柱,许静[3](2017)在《我国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挑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正从控制向消除阶段迈进,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流动人口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对我国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和特征进行系统回顾,分析流动人口血吸虫病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并对今后防控工作提出建议,供血吸虫病防治管理和技术人员参考。

程健生[4](2012)在《亳州市外出人员疟疾发病与外出史关系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外出人员疟疾发病与外出史的关系,为有效开展外出人员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入户走访,对毫州市四县区20个疟疾高发行政村2007-2009年外出人员疟疾发病及其外出类型、返乡与否和未外出人员疟疾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不同外出类型发病情况,比较不同外出类型人员在疟疾流行季节返乡和未返乡者疟疾发病情况,评估外出人员因返乡感染疟疾的风险。结果2007-2009年外出人员共发生疟疾病例53例,其中一年、连续两年、连续三年、连续四年及以上外出人员疟疾发病率分别为33.4/万、21.2/万、8.8/万和8.2/万,其中一年与连续两年外出人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与连续三年、连续四年及以上外出人员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返乡人员疟疾发病率为22.1/万,未返乡人员为9.7/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和连续两年外出类型中返乡人员和未返乡人员发病率分别为37.5/万、24.4/万和30.6/万、19.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连续三年及连续四年及以上外出类型中返乡人员与未返乡人员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连续三年和连续四年及以上外出类型中返乡人员发病率(17/9626)为未外出人群发病率(412/68801)的1/3.39(OR=0.294,95%CI:0.181-0.477)。结论一年和连续两年外出人群,以及连续三年、连续四年以上外出人员中疟疾流行季节返乡者是毫州市外出人员中感染疟疾的高风险人群,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干预,防止疟疾从高疟区向低疟区或无疟区传播,以尽早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目的通过对外出人员疟疾健康教育需求进行专项调查,了解适宜外出人员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为有效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毫州市所辖四县区20个疟疾高发行政村2009年外出人员疟疾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对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外出人员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8.4%,其中,“确诊疟疾病例免费治疗政策”知晓率最高(92.6%),“恶性疟能直接威胁生命”及“药物蚊帐处理方法”等应答较差(分别为9.3%、2.1%);愿意使用蚊帐的占46.1%,发热病人及时就诊的占32.8%%,用药物处理蚊帐的占3.0%。在此之前了解疟疾防治知识的来源主要为广播电视(31.4%),93.6%的人希望了解更多的防治知识,最喜欢的方式为医生讲解(45.8%)。结论外出人员疟疾认知水平较低,有较大的健康教育需求,现有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已不能满足需要,需要确定“药物处理蚊帐”和“恶性疟防治”等适宜的核心信息,采取以“医生讲解”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工作。

施文平,申惠国,王婉洋,苏华林,赵登学,俞李萍[5](2012)在《上海市闵行区1994~2009年流动人口“三病”监测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闵行区1994~2009年外来流动人口"三病"监测结果 ,为外来流动人口"三病"检疫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42009年闵行区各镇、街道外来流动人员"三病"检疫16年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闵行区外来流动人口16年来"三病"监测总阳性率为3.10%,波动范围0.34%~28.05%,其中疟疾抗体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血吸虫和丝虫;三病"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1998~2000年略有回升,血吸虫抗体阳性率自2000年一直维持在1%以下,疟疾抗体阳性率自2003年起一直低于1%,自1999年起丝虫抗体滴度一直为0。结论目前,闵行区"三病"抗体检测阳性率已降至很低,建议采取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果。

甄雪燕[6](2011)在《近百年中国传染病流行的主要社会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传染病能够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伤害,同时又受到国家政治体制、经济状况、文化习俗、人口密度、自然环境等一系列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决定了传染病的流行程度。本研究拟通过回顾近百年中国传染病流行的社会因素情况,深入分析社会因素在传染病流行中的影响途径和影响力度,为未来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本研究将运用文献研究法汇集近百年中国传染病流行基本资料,运用实证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分析社会因素对中国近百年传染病流行的决定性作用。研究结果:本课题研究结果主要包括:1.传染病的流行程度与流行趋势,是诸多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民国时期,传染病是人类死亡原因的第一杀手,当时全国总人口以4.5亿计,城镇人口约占20%,为0.9亿;农村人口约占80%,为3.6亿,乡村死于法定疫病者,每年就高达197.64万,城市19.251万。我国当时全国总死亡率为30%。左右,其中15%是因传染病而致死的,疫死人数每年达到600万之多。新中国成立以后,确立以“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基本消灭了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传染病的发病率由建国前十年的平均值4034.26(1/10万),到八十年代降低为平均245.4(1/10万),传染病在居民死亡原因的排名中也下降到第13位。社会因素影响、制约,甚至决定着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2.传染病严重破坏人类的正常社会生活秩序,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产生。据民国学者推算,民国时期,每因传染病死亡1人,即有22人感染,按照当时30%。的死亡率推算,全国4亿人口中患病者达到2640万人,患者医药费每日以最低数目1角计算,共计花费医药费为5280万元。相对比,以2003年防治SARS的相关资料为例,据资料显示,平均每个病人的治疗费用大概是10万元,按此计算,我国5000多个确诊病例就需要5个亿以上。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各级地方政府用于防治SARS的总费用数已超100亿元。从根本上说,传染病流行对社会造成的冲击甚至超过了局部战争带来的损失。研究结论:近代以来,中国逐步建立并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卫生防疫工作已经取得革命性胜利,包括:1.基本消灭烈性传染病;2.各种法定传染病得到较为稳定的控制;3.传染病死亡率大幅度下降;4.传染病防控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5.传染病在居民死亡原因排名中由第1位下降到目前的第13位。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人口流动加剧、病毒出现抗药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社会因素,促使传染病正以更新、更强的态势对人类发起进攻,传染病防控出现新问题:1.传染病能够影响全球经济稳定与增长:2.传染病能够引起国家安全与稳定;3.传染病会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4.传染病流行能够影响国际人口的流动。政策建议:政府对传染病的管理将成为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政府应始终将传染病防控问题置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与法律的大背景下,重视社会因素对传染病流行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在传染病防控体系中的主导作用,逐步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平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卫生防疫服务体系。

张小萍,蔡黎,靳艳军,江西均,朱民,洪国宝,邱倩雯,王真瑜,傅英华,朱倩[7](2010)在《上海市流动人员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检疫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上海市流动人员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简称"三病")检疫效果,为流动人员疾病监测与管理提供经验。方法收集各区(县)1994-2008年流动人员"三病"检疫、人员培训及质量控制等资料,并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等方法进行评估。结果 1994-2008年,全市累计检测外来流动人员326.55万人次,年平均受检人数占登记人数的8.30%。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61%、0.55%和0.12%。病原学追踪检测16796人,检出"三病"阳性50人,阳性率为0.30%。结论上海市流动人员"三病"检疫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但仍需加强监测和管理。监测重点为来自血吸虫病、疟疾疫区的流动人员,监测方式应以主动和被动监测相结合。

邱晓奋,陆璐,章朝霞,戚洁萍[8](2010)在《上海市卢湾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监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许龙善[9](2009)在《福建省医学寄生虫学科发展报告》文中认为在总结福建省医学寄生虫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全面阐述近年来学科领域所涉及到的各类寄生虫病防治研究进展,科学分析学科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今后发展的目标和对策。

周晓农,蔡黎,张小萍,盛慧锋,马杏宝,靳艳军,吴晓华,王显红,王龙英,林涛,申卫国,陆敬青,戴菁[10](2007)在《上海市流动人口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危险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掌握流动人口对上海市血吸虫病传播可能造成的潜在危险性。方法2004年在上海市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较多的闵行区和浦东新区,根据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两区各抽取3乡(镇)、每乡(镇)各抽取1行政村作为调查点,居住满1个月以上、≥1周岁的外来流动人口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IHA阳性者再以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粪检。结果共调查流动人口2931人,其中男性1575人(占53.74%),女性1356人(占46.26%)。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4.71%(138/2931)。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省的流动人口共1938人(占66.12%),其中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5.99%,显着高于来自传播阻断省的2.60%(χ2=10.28,P<0.01)和非流行省的1.68%(χ2=12.86,P<0.01)。对138例血清学检测阳性者进行集卵法粪检,均为阴性。根据2004年全国未控制和控制血吸虫病的地区人群感染和发病情况,推算上海市来自未控制地区和控制地区的流动人口中血清学检测阳性数约为15055例(分别为13356和1699例),发病人数约为2423例(分别为2168和255例),其中来自安徽省的流动人口的血清学检测阳性数及发病人数均占首位。结论流动人口为上海市血吸虫病潜在流行的主要隐患因素。

二、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监测、管理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监测、管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70年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1 疟疾
    1.1 疟疾流行情况
    1.2 疟疾防治历程
        1.2.1 建立防治体系及防治试点阶段(1950-1960年)
        1.2.2 控制暴发流行及降低发病率阶段(1961-1979年)
        1.2.3 基本控制疟疾阶段(1980-2009年)
        1.2.4 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9年)
2 丝虫病
    2.1 丝虫病流行情况
    2.2 丝虫病防治措施
        2.2.1 普查普治
        2.2.2 查治结合群体服药
        2.2.3 普服药盐
    2.3 丝虫病防治历程
        2.3.1 调查摸底和防治试点阶段(1951-1969年)
        2.3.2 大规模普查普治阶段(1970-1977年)
        2.3.3 全面规划及快速发展阶段(1978-1986年)
        2.3.4 基本消除丝虫病考核(1980-1986年)
        2.3.5 消除丝虫病阶段(1987-1997年)
3 钩虫病
    3.1 钩虫病流行情况
    3.2 钩虫病防治措施
4 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主要经验
    4.1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4.2 建立健全寄生虫病防治的机构体系, 专业队伍和群防群治相结合
    4.3 因地制宜, 实行综合性防治措施
    4.4 加强科学研究, 解决防治工作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4.5 加强疟疾、丝虫病联防协作

(2)洞庭湖流域渔船民血吸虫病KABP调查及感染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意义
    2 研究目标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分析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洞庭湖区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治基本知识、态度及信念、行为分析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洞庭湖区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总结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简报
论着

(3)我国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 流动人口概况
2 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
    2.1 流动人口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2.2 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
        2.2.1 感染地分布集中
        2.2.2 职业特征明显
        2.2.3 农村向城市蔓延
        2.2.4 境外感染病例增加
        2.2.5 三峡库区潜在流行风险增加
3 流动人口血吸虫病防控面临的挑战
    3.1 流动人口基数大流动性强, 监管困难
    3.2 流动人口血防知识知晓率低, 防护意识薄弱
    3.3 达标地区防治机构血防意识淡薄, 现有监测体系尚不完善
    3.4 医疗机构血吸虫病诊治能力薄弱, 误诊误治现象普遍
4 流动人口血吸虫病防控建议
    4.1 建立管理机制, 强化防控意识
    4.2 加强确诊病例监管, 消除传播隐患
    4.3 强化健康教育, 提高防护意识
    4.4 加强科学研究, 提高诊治能力
5 结语

(4)亳州市外出人员疟疾发病与外出史关系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背景
    参考文献
研究之一 亳州市外出人员疟疾发病与外出史关系研究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之二 亳州市外出人员疟疾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上海市闵行区1994~2009年流动人口“三病”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检验方法和标准
        1.2.1 检验方法
        1.2.2 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外来流动人口来源地分布
    2.2 总体监测结果
    2.3 血吸虫病监测结果
    2.4 疟疾监测结果
    2.5 丝虫病监测结果
3 讨论

(6)近百年中国传染病流行的主要社会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1 研究背景与依据
        1.1 研究背景
        1.1.1 传染病防控是当前医学领域的重要话题
        1.1.2 社会因素是传染病防控中的决定性因素
        1.2 立论依据
        1.2.1 理论依据
        1.2.2 现实依据
    2 研究现状与资料来源
        2.1 研究现状
        2.2 资料来源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4 创新点与难点
        4.1 创新点
        4.2 难点
    5 基本概念界定
        5.1 时间概念
        5.2 传染病
        5.3 社会因素
第二部分 近百年传染病流行的社会决定因素分析
    1 社会因素在民国时期传染病流行中的影响(1912-1949)
        1.1 传染病流行基本情况
        1.1.1 法定传染病种类
        1.1.2 传染病流行特点
        1.1.2.1 烈性传染病为主
        1.1.2.2 暴发频度比较高
        1.1.2.3 存在区域间差异
        1.1.2.4 存在人群间差异
        1.1.2.5 病死率居高不下
        1.2 主要社会因素对传染病影响概述
        1.2.1 国家对公共卫生的监管
        1.2.1.1 设立防疫机构
        1.2.1.2 制订政策法规
        1.2.1.3 开展卫生运动
        1.2.1.4 政府监管缺失
        1.2.2 经济转型中的防疫困扰
        1.2.3 中西防疫观念下的冲突
        1.2.4 流民潮中的传染病暗流
        1.2.5 连年战火下的瘟疫肆虐
        1.2.6 城市急速扩展中的混乱
        1.2.7 社会团体中的防疫热情
        小结
    2. 社会因素在改革开放前传染病流行中的影响(1949-1978)
        2.1 传染病流行基本情况
        2.1.1 法定传染病种类
        2.1.2 传染病流行特点
        2.1.2.1 有效控制烈性传染病
        2.1.2.2 寄生虫病的重点突击
        2.1.2.3 乙类传染病趋于稳定
        2.1.2.4 慢性传染病效果明显
        2.1.2.5 发病率与死亡率降低
        2.2 主要社会因素对传染病影响概述
        2.2.1 政治运动下的卫生防疫
        2.2.1.1 卫生防疫与政治动员
        2.2.1.2 疫病流行与政治风波
        2.2.1.3 基层防疫与政治号召
        2.2.2 计划经济下的防疫保障
        2.2.3 观念重塑中的防疫普及
        2.2.4 大串连中的传染病流行
        2.2.5 灾害抗争下的防疫出路
        小结
    3. 社会因素在改革开放后传染病流行中的影响(1978-2010)
        3.1 传染病流行基本情况
        3.1.1 法定传染病种类
        3.1.2 传染病流行特点
        3.1.2.1 新发传染病来势汹汹
        3.1.2.2 传统传染病难以对付
        3.1.2.3 发病率整体趋于平稳
        3.1.2.4 传染病病种变化不大
        3.1.2.5 高发病区域相对集中
        3.2 主要社会因素对传染病影响概述
        3.2.1 防疫政策制定的偏颇
        3.2.1.1 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重视不足
        3.2.1.2 政府对传染病法制建设力度不够
        3.2.1.3 政府对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3.2.2 防疫经费减少的忧患
        3.2.3 行为方式改变的威胁
        3.2.4 流动人口的防疫隐患
        3.2.4.1 流动人口特点
        3.2.4.2 流动人口管理
        3.2.5 大灾后无大疫的实现
        小结
第三部分 社会因素与传染病流行相互关系探讨
    1 传染病与政治
        1.1 政府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
        1.1.1 领导职能
        1.1.2 组织职能
        1.1.3 监管职能
        1.2 传染病流行对政治的影响
        1.2.1 加重管理负担
        1.2.2 影响政府形象
        1.3 启示
        1.3.1 确立政府在卫生防疫事业中的主导地位
        1.3.2 健全卫生防疫体系的工作机制
        1.3.3 发挥群众运动在卫生防疫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2 传染病与经济
        2.1 经济发展对传染病的影响
        2.1.1 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1.2 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2.2 传染病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2.2.1 传染病对个体收入的影响
        2.2.2 传染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3 启示
    3 传染病与文化
        3.1 传染病流行的文化因素
        3.1.1 饮食习俗
        3.1.2 生产习俗
        3.1.3 生活习俗
        3.1.4 卫生习俗
        3.2 传染病流行对文化的影响
        3.2.1 负面影响
        3.2.2 正面影响
        3.3 启示
    4 传染病与人口
        4.1 人口流动导致传染病发生
        4.2 传染病影响人口数量变化
        4.3 启示
    5 传染病与灾害
        5.1 自然灾害影响传染病的方式
        5.1.1 水源污染
        5.1.2 食品污染
        5.1.3 居住条件改变
        5.1.4 人口流动
        5.1.5 卫生机构瘫痪
        5.1.6 生态环境破坏
        5.2 预防灾后传染病发生的措施
        5.2.1 保护生态环境
        5.2.2 基本卫生储备
        5.3 启示
第四部分 结语
    1 主要研究结论
    2 不足与继续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上海市流动人员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检疫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与方法
    1 评估内容
        1.1 检疫对象及方法
        1.2 检疫成本效果分析
    2 评估方法
    3 评估质量控制
        3.1 检疫质量控制
        3.2 评估质量控制
    4 资料分析
结 果
    1 检疫实施情况
        1.1 覆盖率
        1.2 检疫对象分布
        1.3 培训和质量控制
    2 检疫实施效果
        2.1 检疫结果
        2.1.1 血吸虫病
        2.1.2 疟疾
        2.1.3 丝虫病
        2.2 成本效果
        2.2.1 成本效果分析
        2.2.2 预防控制效果分析
    3 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
讨 论

(9)福建省医学寄生虫学科发展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福建省医学寄生虫学科发展史
    1.1 学科建设
    1.2 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成就
        1.2.1 消除了血吸虫病
        1.2.2 消除了丝虫病
        1.2.3 基本消除了疟疾
        1.2.4 其他寄生虫病的调查和防治
2 福建医学寄生虫学科发展现状
    2.1 科学研究
        2.1.1 人体寄生虫感染现状
        2.1.2 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2.1.2. 1 灭螺方法的研究
        2.1.2. 2 血吸虫寿命的研究
        2.1.2. 3 消灭血吸虫病地区病牛诊断的研究
        2.1.3 丝虫病的研究
        2.1.3. 1 丝虫动物宿主与夜现规律的研究
        2.1.3. 2 人体感染马来丝虫后临床体征的观察
        2.1.3. 3 丝虫病监测管理系统的建立
        2.1.4 疟疾研究
        2.1.4. 1 疟原虫遗传学特征及分子追踪研究
        2.1.4. 2 经济开发区疟疾流行特征与防治策略研究
        2.1.5 并殖吸虫病的研究
        2.1.5. 1 种类
        2.1.5. 2 中间宿主
        2.1.5. 3 终末宿主
        2.1.5. 4 泡囊并殖吸虫独立性的研究
        2.1.6 重要蚊媒的生物特性和传播疟疾能力的研究
        2.1.6. 1 生态习性的调查
        2.1.6. 2 同工酶谱的研究
        2.1.6. 3 传播疟疾能力的研究
        2.1.7 广州管圆线虫病原和疫源地调查
        2.1.7. 1 自然疫源地及传播宿主的调查
        2.1.7. 2 血清学诊断与临床治疗方法的探讨
        2.1.7. 3 PCR检测大瓶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方法的建立
        2.1.8 日本棘隙吸虫的研究
        2.1.8. 1 致病力和流行区的发现
        2.1.8. 2 中间宿主的调查研究
        2.1.8. 3 生活史和超微结构的观察
        2.1.9 福建棘隙吸虫新种的发现
        2.1.1 0 东方次睾吸虫对人体致病性的发现
        2.1.1 1 重要寄生虫虫种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
    2.2 重大寄生虫病监测
        2.2.1 血吸虫病监测
        2.2.1. 1 防治策略和措施
        2.2.1. 2 监测结果
        2.2.2 丝虫病
        2.2.2. 1 横向监测
        2.2.2. 2 纵向监测
        2.2.2. 3 流动人口监测
        2.2.3 疟疾
    2.3 人才培养
3 福建省寄生虫病学科发展展望
    3.1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2 学科发展的目标和对策

(10)上海市流动人口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危险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调查对象与方法
    1 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
        1.1 调查地点和对象
        1.2 调查方法
    2 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危险性分析
        2.1 流动人口构成比
        2.2 潜在患者数的估算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流动人口感染情况
        1.1 一般情况
        1.1.1 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
        1.1.2 职业与居住状况
        1.1.3 来源地与来沪时间
        1.2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3 病原学调查
2 血吸虫病传播潜在危险性的分析
    2.1 流动人口构成比例
    2.2 潜在患者数的估算
讨论

四、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监测、管理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70年历程[J]. 段绩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19(10)
  • [2]洞庭湖流域渔船民血吸虫病KABP调查及感染影响因素分析[D]. 关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01)
  • [3]我国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挑战[J]. 关周,吕山,李石柱,许静.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06)
  • [4]亳州市外出人员疟疾发病与外出史关系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研究[D]. 程健生. 安徽医科大学, 2012(05)
  • [5]上海市闵行区1994~2009年流动人口“三病”监测结果分析[J]. 施文平,申惠国,王婉洋,苏华林,赵登学,俞李萍. 现代预防医学, 2012(05)
  • [6]近百年中国传染病流行的主要社会因素研究[D]. 甄雪燕.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9)
  • [7]上海市流动人员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检疫效果[J]. 张小萍,蔡黎,靳艳军,江西均,朱民,洪国宝,邱倩雯,王真瑜,傅英华,朱倩.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0(06)
  • [8]上海市卢湾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监测结果分析[J]. 邱晓奋,陆璐,章朝霞,戚洁萍. 上海预防医学, 2010(04)
  • [9]福建省医学寄生虫学科发展报告[J]. 许龙善. 海峡科学, 2009(01)
  • [10]上海市流动人口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危险性研究[J]. 周晓农,蔡黎,张小萍,盛慧锋,马杏宝,靳艳军,吴晓华,王显红,王龙英,林涛,申卫国,陆敬青,戴菁.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7(03)

标签:;  ;  ;  ;  ;  

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监测与管理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