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功耗H_2S电解生产H_2的新方法

一种低功耗H_2S电解生产H_2的新方法

一、H_2S低电耗电解制H_2新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军[1](2018)在《络合铁吸收硫化氢的反应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硫化氢(H2S)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无色气体,产生于石油与天然气中的有害物质,国标中硫化氢的排放标准为低于10ppm,若不经过处理就排放,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均造成极大危害,所以科学处理排放硫化氢很有必要。本文主要研究硫化氢湿法氧化吸收阶段不同实验因素对H2S吸收反应速率的影响。本文主要考察乙二胺四乙酸铁铵吸收液,采用电化学监测电压的方法研究了吸收和再生反应速率的变化。首先通过电化学工作站记录反应过程中溶液电势的变化,然后利用校准溶液得到的校准曲线来求出再生反应速率和吸收反应速率。实验分别考察了溶液中铁离子浓度、温度、pH和气相中H2S的含量对吸收反应速率和再生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2S的吸收反应速率随着Fe3+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对于三价铁,反应级数为0.99;H2S的吸收反应速率随H2S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对于H2S,反应级数为0.92;pH值越高吸收反应速率越高,但高pH可导致更多CO2吸收,引起碳酸盐沉淀产生,因此工业上湿法吸收通常小于pH 10;在4060℃的温度范围之内,吸收和再生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是变化程度不明显,因为吸收反应活化能偏低,常温下即可达到高吸收。设计了硫化氢的吸收理论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模型,实际吸收率与理论吸收率相差在5%上下,理论模型符合程度较好。利用模型代入现有条件即可得到最佳吸收率的优化条件,这对于今后硫化氢吸收反应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曹睿[2](2018)在《酸性铁液中硫化氢吸收反应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硫化氢电解制氢法就是利用硫酸亚铁和硫酸铁溶液作为中间循环剂,与废气中的H2S发生反应生成硫单质和H+离子,反应后的吸收液进入电解池再生,再生后的吸收液输送至反应器中循环使用,同时产生氢气。其系统主要由氧化吸收反应器和电解反应器两部分组成。本文主要对硫化氢电解制氢系统中酸性铁液吸收率改良和吸收反应过程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并且建立了理论模型。实验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不断改变,找出最适宜吸收液的反应条件以达到吸收率的优化。先后对气液比、空速、反应温度、压力、酸度、Fe3+浓度和Fe2+浓度进行测试,选择气液比为1/10、气液流速为55/550L/h为最佳实验条件,并且根据实验条件最终选择吸收液中Fe3+、Fe2+和H+的反应初始浓度分别为约0.6mol/L、0.1mol/L和8mol/L,原料气中H2S含量为50%。选定适宜条件后再向吸收液中先后加入了CuSO4、硝酸镧和杂多酸等加强吸收液对硫化氢的吸收率,考察吸收液吸收率的进一步提高。根据反应的结果参数和温度压力等条件,建立了硫化氢电解制氢系统模型。通过对小气泡的观察,设定为模拟大小。并且将反应器分段进行计算,建立了吸收液吸收反应的理论方程,代入实验条件后,得出的实验结果与实验近似。并且对不同气泡大小以及不同吸收液高度进行了模拟计算,对今后的反应器设计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军燕[3](2016)在《电化学协同液相催化同步净化磷硫氰的研究》文中认为还原性杂质磷化氢(PH3)、硫化氢(H2S)、氰化氢(HCN)存在于多种含CO的工业废气中,在还原气氛下同步深度净化不仅能有效消除它们对环境的污染,还是实现含CO废气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以往混合气的净化技术多为基于单组分分别进行净化的单元操作技术,投资大、操作管理复杂、运行成本高是限制其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低温(10~85℃)、常压还原氛围下对尾气中PH3、H2S及HCN的同步选择性净化技术的成功开发无疑将对废气的净化及资源化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液相催化氧化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反应条件温和等优势,但液相催化氧化中存在的氧溶解度低、催化氧化产物与催化剂分离困难、多杂质同步催化净化难、多组分交互影响复杂等问题,本研究拟采用电化学协同液相催化氧化的净化方法,以含PH3、H2S、HCN的混合气为净化对象,筛选对PH3、H2S、HCN都具有催化活性的液相催化氧化三效催化剂,探索电化学与液相催化间的协同作用关系及PH3、H2S、HCN同步净化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开发PH3、H2S、HCN同步高效选择净化的新反应器及新技术。(1)选用赤泥附液、磷矿浆、889脱硫剂、Pd(Ⅱ)-Fe(Ⅲ)、Pd(Ⅱ)-Cu(Ⅱ)溶液溶液等作为液相催化剂对PH3、H2S及HCN进行净化,不同气体组分在同样反应体系中的净化去除实验表明,在液相催化净化过程中PH3、H2S及HCN相互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交互抑制作用;(2)合成了包覆锐钛矿相二氧化钛的钛壳磁性纳米催化剂,以及负载单一金属Cu、Co、Pd和复合金属Pd&Cu的磁性纳米催化剂,并利用磁性纳米催化剂对PH3、H2S、HCN进行液相介质中的催化净化。实验表明,负载Pd&Cu活性组分的磁性Fe304纳米催化剂对PH3、H2S、HCN同步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对应组分液相溶解态的效果;气体产物分析结果表明钛钯壳磁性纳米催化剂、负载Cu和负载Pd&Cu磁性纳米催化剂能在低温(10~85℃)条件下将HCN催化转化为 C02、N2;(3)利用自制电渗析实验装置及电助铁碳微电解“三维电极反应器”对PH3、H2S及HCN进行净化,经离子色谱、ICP、气相色谱、XRD及SEM+EDS分析结果表明,电渗析电解及电助微电解都能有效氧化PH3为H3PO4、氧化H2S为S及 H2SO4、氧化 HCN 为 CO2、NO3-(或 N2 或 NH3);(4)电渗析协同液相催化同步净化PH3、H2S及HCN实验结果表明,存在Pd/Cu、Pd/Cu/Fe等过渡金属(或金属离子或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三效催化剂能同步催化氧化PH3、H2S及HCN,在近250min的净化过程中,对PH3、H2S及HCN的去除率均为100%;(5)同步净化PH3、H2S及HCN过程中,电解与液相催化之间存在复杂的协同促进作用,电解不仅能强化净化H2S和HCN,还能解离液相催化过程生成的微细粒子并强化再生过渡金属催化剂,经两者协同同步净化,可使吸收液在近6000min内持续对PH3、H2S及HCN的同步净化效率保持100%。

田建勋[4](2015)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化氢产生的富液直接电解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的酸性无色气体,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冶金、天然气等行业中,目前湿法脱硫工艺中存在碱液消耗大,液体循环量大等缺点,工业上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脱除硫化氢气体的效率高,但是生成的硫化钠再生困难。针对该问题,本文采用直接电解法处理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化氢产生的富液来制取硫磺,对于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都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碱性硫化物的阳极反应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是溶液中的硫氢根离子直接电解生成多硫化物,其次是多硫化物继续电解生成单质硫。并对电极表面的硫磺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表明,产物硫磺高度结晶化,呈现斜方晶型,硫磺的颗粒粒径在几百纳米到几千纳米之间。以自制的板框式电解槽为反应设备,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化氢产生的富液为阳极液,氢氧化钠溶液为阴极液,石墨电极为阳极,钛网电极为阴极,采用直接电解法处理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化氢产生的富液,将其转化为硫磺和氢气。以消除阳极钝化、减少副反应发生及提高电流效率为目标,重点研究了电解温度、Na2S溶液的初始浓度、电流密度以及电解液的pH值等工艺条件对阳极反应的影响,确定的适宜电解条件为:电解温度75℃,初始硫化钠溶液浓度在0.5mol/L以上,电流密度10~20mA/cm2,在S2的浓度转化率达到85%以上时,阳极钝化现象开始出现并逐渐加重,所以适宜的电解程度为S2的浓度转化率为85%。对酸化阳极电解液分解析硫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气体流量以及原料气中硫化氢的浓度对析硫反应的影响,并对析硫后的溶液进行循环电解。结果表明:三次循环电解实验中电流密度和溶液中的pH值随电解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且曲线重合效果较好,说明本电解工艺可循环进行。与传统工艺相比,本文采用直接电解法处理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化氢产生的富液,制取硫磺,对综合利用气体中硫化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孙志利[5](2014)在《ZnS/Al2O3的改性及协同低温离子体分解硫化氢》文中认为半导体催化剂与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分解硫化氢是一种有效的分解硫化氢方法,前期工作发现ZnS/Al2O3是一种高效分解H2S的半导体催化剂,本论文研究工作从ZnS/Al2O3催化剂改性出发,研制出一系列具有高催化分解H2S性能的催化剂。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出一系列不同磷(P)含量的Px-ZnS/Al2O3催化剂,对所合成催化剂进行了多种表征并考察了其H2S分解性能,结果表明:引入P降低了催化剂活性组分的颗粒度,同时提高了活性相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度。掺杂后的催化剂与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分解H2S的反应结果显示,当P/Zn为0.10时,在相同的能耗下H2S转化率提高了10%以上。2.通过NH3预处理制备出一系列不同ZnO/ZnS比的ZnO-ZnS/Al2O3复合型催化剂。结果表明ZnO-ZnS/Al2O3复合半导体催化剂与ZnS/Al2O3相比,在相同的能耗下H2S转化率提高了20%,这主要归因于形成ZnO-ZnS复合物有效而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提高了光催化活性。3.通过氨气(NH3)热处理和氢气/氮气(H2/N2)等离子体对催化剂进行N掺杂改性,实验结果表明经过NH3热处理催化剂的禁带宽度降低,晶粒尺寸减小,分解H2S性能得到提高。H2/N2等离子体处理使催化剂产生了混晶,同时控制了晶粒尺寸,提高了催化性能。

金亮[6](2012)在《等离子体协同ZnS分解硫化氢制氢》文中提出随着石油能源的利用在全世界范围内与日俱增,炼油生产规模及生产量也不断增大,炼油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硫化氢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硫化氢不仅对人体有极其强烈的毒害作用,而且可使化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催化剂发生中毒现象。分解硫化氢不但可以使其无害化,而且还可以产生氢气,氢能又是极其重要的能源,广泛应用于化工、冶炼、航天等各种领域中。因此硫化氢的分解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本文采用均匀沉淀法所制备的ZnS光催化剂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协同作用分解硫化氢制取氢气和硫磺,考察了放电参数、催化剂颗粒大小、反应气流量以及催化剂经氮气及硫化氢预处理时温度等对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反应机理;以1%的摩尔比比掺杂了Fe、Co、Ni、Cu、Cr、Mn、Cd等不同元素,考察了催化剂协同等离子体分解硫化氢性能的变化,并探讨了反应机理。本文运用了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镜等表征手段,详细考察了不同温度下硫化氢预处理的ZnS,进一步验证了预处理对于ZnS性能产生影响的机理。结果显示:相较等离子体单独分解硫化氢反应,ZnS光催化剂与等离子体协同分解硫化氢时其转化率显着提高。催化剂颗粒大小范围在80-100目时催化反应性能达到最佳;在硫化氢浓度为10%,气体流量为30mL/min,输入电压为60V时,协同体系下硫化氢转化率达到98%;ZnS催化剂在500℃下经硫化氢预处理后由于形成了纤锌矿与闪锌矿的混晶,且比例适当,这种混晶效应提高了硫化氢的转化;掺杂1%摩尔比的Co、Cd、Fe显着提高了ZnS催化剂协同等离子体分解硫化氢的反应活性。

王晓明,汪树军,刘红研,厉建祥[7](2005)在《电化学溶解-沉淀法回收硫化氢制备氢气和硫化锌的研究》文中提出利用电化学溶解-沉淀法从硫化氢中制取氢气和硫化锌是一种回收利用硫化氢的新方法。考察了不同硫化氢含量、进气流速对吸收反应的影响,并对电解制氢和硫化氢吸收反应的匹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搅拌速度10 0rpm条件下,硫化氢的一次吸收率可达99.9%以上,电解液可循环使用,电解反应可在低电压(0.5V)和室温条件下进行,制氢电耗低于1.2kWh/Nm3H2 。

汪树军,刘红研,赵永丰[8](2002)在《H2S低电耗电解制H2新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A new technique of lower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electrolysis producing H2 has been developed,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producing H2 produc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found that under the same electrolysis conditions, H2 production on the cathod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lectrolyte solution alkalinity; bu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zinc ion concentration in the electrolyte solution. The results also revealed that H2 production on the cathode fluctuated with increasing electrolysis voltage, and reached a maximum when the voltage was at 0. 6 V. In a certainty range, it would be favorable to reduce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n H2 production with increasing electrolyte solution alkalinity; but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would be increase when electrolysis voltage was higher. Compared with producing H2 from H2O, the electrolysis voltage was lower by about IV, and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f H2 also decreased by 50% .

二、H_2S低电耗电解制H_2新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_2S低电耗电解制H_2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络合铁吸收硫化氢的反应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分解法
        1.1.1 高温热分解法
        1.1.2 催化热分解
        1.1.3 光催化分解
    1.2 吸附法
    1.3 电化学脱硫制氢技术
        1.3.1 直接电解法
        1.3.2 间接电解法
    1.4 氧化法
        1.4.1 干法氧化脱硫
        1.4.2 湿法氧化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原理与方法
    2.1 测定方法的动力学原理
        2.1.1 实验设备
        2.1.2 硫化氢吸收速率的测定方法
        2.1.3 标准基线的测定及绘制
    2.2 实验药品与仪器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
第3章 EDTA铁铵溶液吸收与再生效果研究
    3.1 EDTA铁铵溶液中铁离子浓度对H_2S吸收与吸收液再生影响的研究
        3.1.1 不同Fe~(3+)浓度时硫化氢的吸收速率
        3.1.2 Fe~(3+)浓度不同时Fe~(2+)的再生反应速率
    3.2 H2S浓度对硫化氢吸收的研究
        3.2.1 不同硫化氢浓度下的吸收反应速率
    3.3 酸度对硫化氢吸收与吸收液再生影响的研究
        3.3.1 不同酸度条件下的吸收反应速率
        3.3.2 不同酸度条件下的再生反应速率
    3.4 温度对硫化氢吸收与吸收液再生影响的研究
        3.4.1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吸收反应速率
        3.4.2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再生反应速率
    3.5 吸收与再生反应的活化能
第4章 吸收液基本物性及理论模型的建立
    4.1 EDTA铁铵吸收液的物性研究
        4.1.1 溶液密度的测定
        4.1.2 溶液粘度的测定
    4.2 理论模型的建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理论模型的验证与计算
    5.1 理论模型的验证
    5.2 理论模型方程的计算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酸性铁液中硫化氢吸收反应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脱硫技术简述
        1.1.1 干法脱硫技术
        1.1.2 湿法脱硫技术
    1.2 从硫化氢中制取硫磺和氢气的工艺方法研究
    1.3 电化学分解工艺研究
        1.3.1 直接电解工艺
        1.3.2 间接电解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硫化氢吸收电解装置建立
    2.1 装置概述
    2.2 工艺设计和主要设计参数
        2.2.1 吸收反应器设计
        2.2.2 工艺设计主要参数
        2.2.3 硫磺分离单元工艺流程
        2.2.4 电解制氢单元工艺流程
第3章 实验原理和吸收条件考察
    3.1 实验原理
    3.2 实验方法
        3.2.1 硫化氢吸收效果测定法
        3.2.2 吸收液酸度测定法
        3.2.3 吸收液中铁离子浓度的测定
    3.3 硫化氢气相色谱法分析仪器及条件
        3.3.1 色谱分析仪
        3.3.2 操作步骤
    3.4 吸收条件的考察
        3.4.1 硫化氢吸收率测定方法选择
        3.4.2 吸收液中Fe~(3+)和Fe~(2+)浓度随时间变化量
        3.4.3 不同气液比对吸收反应的影响
        3.4.4 不同气液比情况下总铁离子浓度变化
        3.4.5 硫化氢含量对吸收反应的影响
        3.4.6 甲烷气体对吸收反应的影响
        3.4.7 温度对吸收反应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吸收液吸收效果的改进研究
    4.1 吸收反应的效果改进
        4.1.1 吸收液中Fe~(3+)浓度对吸收反应的影响
        4.1.2 吸收液中Fe~(2+)对吸收反应的影响
        4.1.3 溶液中H+对吸收反应的影响
        4.1.4 CuSO_4 对反应液的影响
        4.1.5 聚合硫酸铁对吸收反应的影响
        4.1.6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吸收反应的影响
        4.1.7 硝酸镧对吸收反应的影响
    4.2 本章小结
第5章 气液反应理论模型的建立
    5.1 建立理论模型方程
        5.1.1 理论模型的建立依据
    5.2 理论模型方程的设计
    5.3 对反应器吸收过程计算
        5.3.1 气泡上升时间计算
        5.3.2 分段计算反应器中的硫化氢变化
        5.3.3 理论吸收率随气泡大小的变化
        5.3.4 不同吸收液高度对吸收率的影响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电化学协同液相催化同步净化磷硫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磷硫氰的性质及净化技术进展
        1.1.1 PH_3的性质及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1.1.2 H_2S性质及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1.1.3 HCN性质及净化技术
    1.2 电化学法在PH_3、H_2S及HCN净化中的研究进展
    1.3 工业废气中PH_3、H_2S、HCN同步深度净化的意义
    1.4 本论文研究依据及研究思路
        1.4.1 同步净化研究依据
        1.4.2 论文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 磷硫氰液相均相催化剂的筛选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试剂
        2.2.2 实验装置及流程
        2.2.3 分析测试仪器及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赤泥附液净化PH_3、H_2S、HCN
        2.3.2 磷矿浆净化PH_3、H_2S、HCN
        2.3.3 889催化剂净化PH_3、H_2S、HCN
        2.3.4 钯铁复合离子催化剂净化PH_3、H_2S、HCN
        2.3.5 钯铜复合离子催化剂净化PH_3、H_2S、HCN
        2.3.6 其它催化剂净化PH_3、H_2S、HCN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磷硫氰液相纳米催化剂制备与筛选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试剂及药品
        3.2.2 磁性纳米粒子制备
        3.2.3 PH_3、H_2S、HCN的液相纳米催化净化实验
        3.2.4 相关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钛壳纳米粒子催化净化PH_3、H_2S、HCN
        3.3.2 负载钯铜磁性纳米粒子
        3.3.3 负载钯磁性纳米粒子
        3.3.4 负载铜磁性纳米粒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磷硫氰的电化学净化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试剂及材料
        4.2.2 实验装置及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H_3的电化学净化
        4.3.2 H_2S的电化学净化
        4.3.3 HCN的电化学净化
        4.3.4 PH_3、H_2S、HCN的同步电化学净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磷硫氰的电化学协同液相催化氧化同步净化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试剂及材料
        5.2.2 实验装置及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三维电极电解协同液相催化同步净化PH_3、H_2S、HCN
        5.3.2 电渗析协同液相均相催化同步净化PH_3、H_2S、HCN
        5.3.3 电化学协同液相纳米催化同步净化PH_3、H_2S、HCN
        5.3.4 磷硫氰同步净化新技术
        5.3.5 电化学协同液相催化同步净化PH_3、H_2S、HCN机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6.3 建议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博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附录B 三维电极协同液相催化同步净化磷硫氰实验流程
    附录C 电渗析协同液相催化同步净化磷硫氰实验流程
    附录D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4)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化氢产生的富液直接电解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硫化氢的性质、危害及来源
    1.2 脱硫技术
        1.2.1 干法脱硫技术
        1.2.2 湿法脱硫技术
    1.3 从硫化氢中制取氢气和硫磺的工艺方法研究
        1.3.1 热分解法
        1.3.2 光催化分解法
        1.3.3 等离子体法
        1.3.4 电化学法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化氢产生的富液电解机理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理
        2.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4 电极表面生成硫磺的表征
        2.4.1 X 射线衍射(XRD)法
        2.4.2 扫描电镜(SEM)分析法
    2.5 本章小结
3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化氢产生的富液直接电解工艺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电解槽装置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药品
        3.2.4 实验方法
    3.3 理论基础
        3.3.1 阴极过程
        3.3.2 阳极过程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温度对电解反应的影响
        3.4.2 溶液 pH 值对电解反应的影响
        3.4.3 阳极液初始浓度对电解反应的影响
        3.4.4 电流密度对电解反应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化氢产生的富液酸化析硫研究
    4.1 引言
    4.2 酸性气体分解阳极电解液的热力学分析
        4.2.1. CO_2分解阳极电解液的热力学分析
        4.2.2. H_2S 分解阳极电解液的热力学分析
    4.3 实验部分
        4.3.1 实验仪器与设备
        4.3.2 实验方法
        4.3.3 评价指标
    4.4 各因素对 H_2S 分解阳极电解液析硫工艺的影响
        4.4.1 温度对 H_2S 分解阳极电解液析硫工艺的影响
        4.4.2 气体流量对 H_2S 分解阳极电解液析硫工艺的影响
        4.4.3 H_2S 气体浓度对 H_2S 分解阳极电解液析硫工艺的影响
    4.5 析硫后循环溶液的电解实验
    4.6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
    5.1 结论
    5.2 创新点与突破性工作
    5.3 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结果
致谢

(5)ZnS/Al2O3的改性及协同低温离子体分解硫化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硫化氢
        1.1.1 硫化氢的化学及物理性质
        1.1.2 硫化氢的来源
        1.1.3 硫化氢的毒害及危险性
    1.2 氢气的用途
    1.3 硫化氢的分解方法
        1.3.1 热法
        1.3.2 热化学法
        1.3.3 电化学法
        1.3.4 光催化法
        1.3.5 低温等离子体法
    1.4 低温等离子体分类
        1.4.1 电晕放电等离子体
        1.4.2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1.4.3 滑动弧光放电等离子体
        1.4.4 微波等离子体
        1.4.5 射频等离子体
        1.4.6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
        1.4.7 光催化剂与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分解硫化氢
    1.5 光催化催化剂掺杂改性
        1.5.1 非金属离子掺杂
        1.5.2 金属离子掺杂
        1.5.3 贵金属沉积
        1.5.4 共掺杂
        1.5.5 复合半导体
2 实验部分
    2.1 化学试剂与仪器
    2.2 分解硫化氢反应性能评价
    2.3 表征方法和所用仪器
        2.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2.3.2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2.3.3 氮气物理吸附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3.5 透射电镜(TEM)
        2.3.6 数码相机
        2.3.7 数字示波器
        2.3.8 红外成像仪
3 P改性ZnS/Al_2O_3催化剂
    3.1 实验部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XRD结果与分析
        3.2.2 UV-Vis结果与分析
        3.2.3 催化分解硫化氢性能评价
    3.3 本章小结
4 NH3预处理改性ZnS/Al_2O_3催化剂
    4.1 实验部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XRD结果与分析
        4.2.2 UV-Vis结果与分析
        4.2.3 TEM结果与分析
        4.2.4 XPS结果与分析
        4.2.5 催化分解硫化氢性能评价
        4.2.6 机理探讨
    4.3 本章小结
5 N掺杂和氢-氮等离子体处理改性ZnS/Al_2O_3催化剂
    5.1 高温NH_3处理对ZnS/Al_2O_3进行N掺杂改性
        5.1.1 实验部分
        5.1.2 XRD结果与分析
        5.1.3 UV-Vis结果与分析
        5.1.4 催化分解H_2S性能评价
    5.2 通过(H_2/N_2)等离子体对ZnS/Al_2O_3进行预处理改性
        5.2.1 实验部分
        5.2.2 XRD结果与分析
        5.2.3 UV-Vis结果与分析
        5.2.4 催化分解H_2S性能评价
    5.3 NH_3预处理对CdS/Al_2O_3进行改性
        5.3.1 实验部分
        5.3.2 催化分解H_2S性能评价
        5.3.3 XRD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等离子体协同ZnS分解硫化氢制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硫化氢
        1.1.1 硫化氢的化学及物理性质
        1.1.2 硫化氢的来源
        1.1.3 硫化氢的毒害及危险性
    1.2 氢气的用途
    1.3 硫化氢的分解方法
        1.3.1 热法
        1.3.2 热化学法
        1.3.3 电化学法
        1.3.4 光化学法
        1.3.5 等离子体法
    1.4 ZnS光催化剂
        1.4.1 ZnS光催化剂的特点
        1.4.2 ZnS的制备方法
        1.4.3 预处理对于光催化剂性能的改变
    1.5 混晶效应
    1.6 过渡金属元素掺杂对于ZnS光学特性的作用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用品及实验装置
        2.1.1 实验药品、用品
        2.1.2 实验装置
    2.2 ZnS的制备
    2.3 ZnS的预处理
    2.4 ZnS掺杂离子改性
    2.5 ZnS催化剂的分析、表征
        2.5.1 氮吸附
        2.5.2 X射线衍射(XRD)
        2.5.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2.5.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5.5 能谱(EDS)
    2.6 产物分析及反应转化率计算
3 等离子体与ZnS协同分解硫化氢
    3.1 只有等离子体参与的分解硫化氢反应
    3.2 协同作用下的分解反应
    3.3 硫化氢分解机理的讨论
    3.4 ZnS光催化剂的颗粒大小对于硫化氢分解反应的影响
    3.5 小结
4 预处理对于ZnS光学特性及其反应活性的影响
    4.1 氮气预处理对于ZnS反应性能的影响
    4.2 硫化氢预处理对于ZnS反应性能的影响
    4.3 硫化氢预处理影响ZnS反应性能的机理的讨论
        4.3.1 EDS能谱
        4.3.2 XRD表征结果及讨论
        4.3.3 紫外-可见光吸收谱图
        4.3.4 扫描透射电镜结果及讨论
    4.4 小结
5. 过渡金属掺杂对于ZnS性能的影响
    5.1 掺杂摩尔比为1%的过渡金属对于ZnS性能的影响
    5.2 掺杂过渡金属影响ZnS光催化剂机理探索
    5.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H_2S低电耗电解制H_2新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络合铁吸收硫化氢的反应动力学研究[D]. 王亚军.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2]酸性铁液中硫化氢吸收反应动力学研究[D]. 曹睿.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3]电化学协同液相催化同步净化磷硫氰的研究[D]. 李军燕. 昆明理工大学, 2016(05)
  • [4]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化氢产生的富液直接电解工艺研究[D]. 田建勋. 中北大学, 2015(07)
  • [5]ZnS/Al2O3的改性及协同低温离子体分解硫化氢[D]. 孙志利.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6]等离子体协同ZnS分解硫化氢制氢[D]. 金亮. 大连理工大学, 2012(10)
  • [7]电化学溶解-沉淀法回收硫化氢制备氢气和硫化锌的研究[A]. 王晓明,汪树军,刘红研,厉建祥. 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5
  • [8]H2S低电耗电解制H2新方法[J]. 汪树军,刘红研,赵永丰. 化工学报, 2002(12)

标签:;  ;  ;  ;  ;  

一种低功耗H_2S电解生产H_2的新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