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首次大宗交易

沪市首次大宗交易

一、沪市产生首笔大宗交易(论文文献综述)

江涌[1](2020)在《大宗交易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我国A股市场主要的交易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竞价交易、信用交易和大宗交易,大宗交易是证券交易市场的特殊交易机制,根据某种特定需求而制定作为主流交易机制的有效补充。我国股票市场起步较晚,并且在市场成立初期,投资者大多为中小投资者,交易以小额股票交易为主。随着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构投资者的比例逐渐提高,市场对于大额股票交易的需求日益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深两所分别设立大宗交易系统,制定相关规则,为大额股票交易提供规范的平台和渠道。股票大宗交易具有交易规模大、交易价格协商确定、交易双方身份特殊以及交易场所特定等特点,尤其是交易信息以公告的形式滞后发布,这些特点容易引起投资者对大宗交易的关注。那么,大宗交易的发生及其交易信息是否会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进而对该股票的价格产生影响?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研究,选取我国A股市场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发生大宗交易的股票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结合实证检验,研究大宗交易是否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结果表明,大宗交易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具体而言,大宗交易成交价的折溢价率对股票短期超额收益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大宗交易成交价格与收盘价偏离程度越大,即折溢价率越大,对投资者的影响就越大,股价上涨或下跌的幅度越大,导致更高的正向或负向超额收益;机构投资者溢价买入或折价卖出时,折溢价率对短期超额收益的影响增强,机构投资者折价买入或溢价卖出时,折溢价率对短期超额收益的影响减弱;大宗交易成交量占比越高,折溢价率对短期超额收益的影响更为明显;股票流动性越好或者公司信息透明度越高,折溢价率对短期超额收益的影响更为强烈;折溢价率对股票长期超额收益的影响会出现反转。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折溢价率水平不同、市场走势不同、交易板块不同的情况下,大宗交易对股票超额收益的影响存在差异。在不同折溢价水平下,大宗交易折溢价率对股票短期收益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其中,成交价为溢价时影响最大,高折价时影响次之,低折价时影响最小,对长期超额收益而言,在交易价格为折价的交易中,大宗交易折溢价率对股票收益的正向影响出现反转,但在交易价格为溢价的交易中,折溢价率与股票长期超额收益仍然呈现正相关关系,但不显着;在不同市场走势下,大宗交易折溢价率对股票短期收益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其中,在市场走势上涨阶段的影响最大,走势下跌阶段的影响次之,平稳阶段的影响最小,对长期超额收益而言,在市场走势下跌和平稳阶段,大宗交易折溢价率对股票收益的正向影响出现反转,但在市场走势上涨阶段,折溢价率对股票收益的正向影响没有出现反转;在不同交易板块中,大宗交易折溢价率对股票短期收益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其中大宗交易对创业板股票的影响最大,对主板股票的影响次之,对中小板股票的影响最小,对长期超额收益而言,折溢价率对主板和中小板股票超额收益的正向影响出现反转,但折溢价率与创业板股票超额收益仍然呈现正相关关系。

李昕骥[2](2017)在《A股二级市场中大宗交易对股价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般认为,大宗交易对证券市场的流动性、稳定性、便利性、效率性都有诸多贡献,对大宗交易的研究也是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研究视角来看,大宗交易的相关文献主要可分为对大宗交易定价的研究,以及对大宗交易如何影响股价的研究两种。本文的研究视角属于后者,即通过实证研究的手段探讨A股二级市场大宗交易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影响的差异,尝试从研究的结果中找出一些显着的规律,希望可以为我国大宗交易的实证研究添砖加瓦,也为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国内外大宗交易制度和A股大宗交易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然后以2014年至2016年沪深两市A股的部分大宗交易记录作为研究样本,对样本按照一定的规则分为若干组,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提出的假设进行显着性检验,最后对搭建的模型分多个时间段进行多元回归,尝试从这个角度对股价受到大宗交易的影响进行判断和解释。通过实证研究,笔者既观察到了一些与前人研究契合的结果,例如大宗交易在驱动方不同时对股价的影响是非对称的、买方驱动下累计异常收益率与大宗交易成交价的溢价水平呈正比等;同时也观察到了一些不合常理,或与其他学者相悖的结果,如以高折价率成交的大宗交易并不必然导致股价受到显着的负面影响、中等市值股票的股价在短期内受大宗交易的冲击最大等。笔者从A股市场环境、近年来大宗交易市场的乱象、以及大宗交易传递信息的角度做出解释,认为这些现象既离不开大宗卖出比大宗买入的背后动机更复杂、导致市场上普通投资者对信息解读的分歧更大,也离不开一些上市公司高管、大股东、各类资本玩家利用大宗交易这一渠道进行过桥减持、避税逃税、利益输送、差价套利等。本文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对大宗交易的制度和效果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考察市场运行是否稳健、对事件或信息的接纳能力是否良好,同时也丰富了国内相关研究的成果,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另一种参考。

欧阳欣[3](2015)在《大宗交易非对称价格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宗交易制度是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非对称价格效应被称为微观结构文献的“核心之谜”。我国大宗交易系统因证券市场先天制度缺陷(股权分置)而具有政策意味过浓(几近成为限售股解禁减持“专属”平台)的特点,所以对整体股票市场的影响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宗交易的研究对中国证券市场没有意义,恰恰相反,它对中国完善现有股票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大宗交易存在不对称价格效应,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探讨了微观主体即投资者的行为,考察了信息与股价的变动关系,借此了解大宗交易全貌,发现了交易过程中不合理的现象、交易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的传导机制存在问题以及存在操纵市场的行为等。通过分析并将这些微观的要素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指导建设科学、合理的交易机制,并为证券监管提供了微观参考依据,是对我国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以及大宗交易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文重点研究大宗交易的非对称价格效应。通过事件分析法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大宗买入和大宗卖出存在不对称的价格影响现象,大宗买入主要表现为临时性影响,大宗卖出呈现出比较持续的影响。而大宗卖出发生前股价上涨,很有可能是利益相关方在大宗交易前抬高股价而后择机减持造成的。分板块来看,对沪深主板和中小板股票来说,大宗买入具有临时性影响,大宗卖出具有总价格影响;创业板在与其他板块的比较中反映出比较特殊的性质,大宗买入对创业板具有总价格影响而大宗卖出对创业板具有持久性价格影响,股本小的股票更易被机构操作用作获利的工具。不同市场环境(牛熊市)下发生的大宗交易也会给股价带来不同的影响。大宗交易的不对称价格影响反映了我国证券市场上隐性成本大、信息传递反馈效率差、市场流动性不足、市场弹性和深度有待加强等问题。本文最后提出完善大宗交易机制,加快培育机构投资者队伍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的政策建议。

肖泽中,孙倩敏,胡恪[4](2015)在《我国证券市场大宗交易制度变迁》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了2002年至2014年期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从创建大宗交易制度以来的制度变迁。大额股权转让增多、机构投资者比重上升等因素促进了市场对大宗交易的需求。大宗交易制度的不断变革,降低了大宗交易门槛,丰富了大宗交易方式,灵活了大宗交易的价格,更加有利于大宗交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郑俊[5](2014)在《股票大宗交易溢价成交的投资机会》文中认为大宗交易是一种特殊的交易方式,是对证券市场常规交易机制的一种补充模式。大宗交易的产生,源自于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庞大,与此同时,随着市场中兼并收购业务的逐渐增加,交易量庞大的股权转让需求也日益增多。机构交易者的占比也逐渐在交易市场中越来越高,传统的交易方式对机构交易者的成本影响也越来越大,大宗交易机制的诞生顺应了市场的旺盛需求。大宗交易模式的出现不仅降低了机构交易者的交易成本和时间,也使得市场中大额股权的转让更为活跃。目前国内在大宗交易方面的研究主要还注重在交易制度以及流动性折价等问题。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大宗交易所带来的投资机会鲜于梳理。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通过分析股票在溢价大宗交易后一段时间的市场表现,来寻得能够为投资者带来α回报的机会。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来影响这个投资决策的几个重要因素包括溢价率、交易量和投资时间。

宋海涛[6](2015)在《中国股市大宗交易折价成因及其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宗交易是对证券市场普通交易机制的补充,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重视。大宗交易制度的建立对于降低大宗股票交易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流动性和优化资金配置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些年中国机构投资者取得了超常规发展,其组成结构逐步趋于多元化,证券投资基金、券商等已成为主导证券市场的中坚力量。此外,证券市场兼并、收购、重组现象日益频繁,产生了更多的大宗交易的需求。随着2008年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有更多的解禁限售股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因此,对大宗交易折价以及其对二级市场股票价格影响的研究,对于完善证券市场、丰富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大宗交易的定价效率,而且还可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策略参考。本文基于此背景展开研究。大宗交易折价研究发现,大宗交易大部分以折价进行交易,存在少量溢价现象。个股流动性水平和市场流动性水平与大宗交易折价显着负相关,市场流动性水平对大宗交易折价影响较个股流动性水平更大一些。控制权价与对大宗交易折价显着负相关。除此之外大宗交易折价还与个股价格波幅、股权结构、日回报率、盈利能力、总资产和交易规模等多种因素相关。大宗交易在不同折价水平下对二级市场股票价格影响方面,首先验证了大宗交易对二级市场股票价格存在影响。然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事件研究法得出,大宗买入在高溢价时不存在大宗交易临时性影响和永久性影响;大宗买入在低溢价时存在大宗交易永久性影响,不存在大宗交易临时影响;大宗卖出在低折价时存在永久性影响,不存在临时影响;大宗卖出在高折价时存在大宗交易临时性影响和永久性影响。从整体来看大宗买入不存在临时性影响,大宗丈出存在永久性影响。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对大宗交易提出应全面考虑大宗交易折价影响因素、完善大宗交易定价机制和加强有效市场监督等建议。

魏哲[7](2014)在《大宗交易对二级市场价格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大宗交易的发展始于2002年,它的出现不但能活跃大额股权转让和降低交易成本,而且对于推进市场主体整合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宗交易机制是普通交易机制的有益补充,在微观结构理论中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希望通过对大宗交易的研究,一方面为我国大宗交易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丰富相关的实证研究。现有的大宗交易相关研究主要为定价和价格效应方面的研究,前者关注大宗交易的折溢价水平,一般通过定价模型确定合理的折溢价率;后者关注的是大宗交易发生以后,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是否发生了异动。本文属于第二类关于价格效应的研究,试图诠释大宗交易的信息含义,并从成交价格和参与主体及其行为动机等方面探讨大宗交易对股票二级市场价格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多个角度对我国大宗交易市场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和描述。具体发现了我国大宗交易市场08年之后折价率明显升高,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上的大宗交易活跃程度相对较高且折价率高于主板市场,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在2013年显着升高等发展状况和特点。随后,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假设,最终经过实证检验后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增持有正面的价格影响;大股东因看空后市或流动性压力而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套现对股票价格有剧烈的负面影响;大宗交易成交的折价率越高,负面影响越大;大宗交易折价和溢价成交的价格影响不对称;机构投资者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减持有负面价格影响;机构折价买入股票有负面价格影响,但程度小于直接抛售股票的情况;机构平价或溢价买入股票没有明显的价格影响。

何帅[8](2014)在《我国大宗股权交易价差探究》文中指出最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得到较快发展,同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宗交易市场每年的交易量也在逐年增加。根据最新大宗交易数据显示,在2013年,沪深两地全年共发生大宗股权交易总共超过了1.8万笔,其中深圳大宗股权交易较为活跃,总共越有1.6万笔发生,而上海则相对较少。从全年的成交量来看,深圳市场当年的A股大宗股权交易成交达到了138亿多股,上海去年成交约104亿股,虽然上海大宗交易成交笔数相对于深圳较少,但成交量却与深圳不相上下。从成交额来看,上海大宗股权交易其成交额全年大约为909亿元,深圳则有1600多亿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大宗股权交易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同时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大宗交易价格常常与连续竞价市场中的收盘价格不同,表现出折价或溢价现象,而在股票定价理论中,股票的价格应该是相同的。因此便有学者开始对上述现象进行研究,他们在研究中主要是对协议成交的大宗交易进行分析,并且得出了由于控制权效应及流动性补偿效应等原因,导致了折价、溢价的发生。但是他们的研究存在着选取样本较为特殊的缺陷,这与我国当下的大宗交易呈现出的特点非常不同。因为现阶段我国的股份已都实现全流通,不存在非流通股的协议转让,因此大宗交易也与过去存在着较大区别,再加上证监会2008年关于大宗交易颁布的新规,更加促使大宗交易的频率增加。所以本文在基于上述种种现象的发生,决定对最近五年的我国的大宗交易进行研究,并找出影响大宗交易价差的原因。由于本文是对大宗股权交易的价差进行探究,找出影响大宗交易定价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已有文献的阅读,同时考虑到本文的实际情况,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主,利用此模型来解释大宗股权交易价差的原因。本文通过选取2008-2012年间全部的大宗交易数据作为样本,分析了近五年内的大宗交易,文章最终的研究目的是找到引起我国大宗交易价差的深刻原因,并且能够对大宗交易市场出现的折价与溢价现象进行阐释,并通过找到的原因指导投资者能够更加从容的参与资本市场投资,从而获取超额收益。在本文中,提出了五个假设,这些假设的提出是基于对大宗交易的不断而提出的。它们分别是:H1:即大宗交易价差与股票属于主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关系;H2:当大宗交易是由同一家金融中介主导时,大宗交易价差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并且价差有可能扩大;H3:在牛市环境中大宗股权交易的价差范围将减少,而在熊市环境中大宗股权交易的价差范围将扩大;H4:大宗交易价差与大宗交易成交额占该股总市值比例、大宗交易成交额占该股当日成交额比例、该股流通市值占该股总市值比例成正相关关系;H5:即大宗交易价差与大宗交易成交量占该股当日交易量比例、大宗交易成交量占该股当日交易量比例成负相关关系,并且为了使得全面了解大宗交易价差原因,在前述五个假设的基础上,又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子假设,以此来分析大宗交易折价与溢价现象。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后,最终发现引起大宗交易价差的原因与股票是否属于主板、该笔交易是否由同一中介结构主导、市场整体状况、大宗交易成交额占该股总市值比例、大宗交易成交额占该股当日成交额比例、该股流通市值占该股总市值比例、大宗交易成交量占该股当日交易量、大宗交易成交量占该股当日交易量比例这些因素存在很大的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上又分别对折价与溢价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给出了其解释原因。

陈磊,李平,廖静池,许香存[9](2013)在《大宗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宗交易市场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大宗交易是否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是否具有较强的价格发现功能,是市场微观结构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使用我国沪深A股的大宗交易价格和普通场内交易收盘价日数据,采用永久短暂模型和信息份额模型考察了大宗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沪深A股市场大宗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弱,而普通场内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强;这与大宗交易机制本身有关,大宗交易的交易成本高、流动性差、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参与大宗交易的积极性,阻碍了大宗交易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另外,还与"大小非减持"的现实背景有关。

皮六一[10](2013)在《中国证券交易制度的设计与变革研究》文中提出资本市场的功能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证券交易活动,相应地,证券交易制度始终是证券市场的关键制度之一。证券交易所历来是证券交易制度设计与变革的核心,在经济发展和竞争进入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证券交易制度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个证券市场的竞争优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证券交易制度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金融学和制度经济学的重要领域。因此,证券交易制度的设计与变革研究不但是中国证券市场研究的核心课题,更是中国如何建设一个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匹配的强大的证券市场必须回答的紧迫课题。本文在研究方法上综合采用了形式逻辑、数理模型、几何分析、计量分析、比较制度分析、博弈论、行为金融学分析方法、法经济学分析方法等多种研究分析工具。本文试图通过对大量第一手资料的比较分析,由此来分析和验证国内外证券交易制度设计与变革的关键因素、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从中抽象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经济理论,从而逐步建立一个中国证券交易制度设计与变革的整体研究框架。世界各地的证券交易所无论其规模大小和业务多少,其核心功能始终是证券交易,证券交易制度也因此成为证券交易所的核心制度。世界证券市场200多年的发展历史表明证券交易制度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无论哪个市场在设计与变革证券交易制度时都必须认识规律、尊重规律,顺势而为。现行的中国证券交易制度适应封闭条件下新兴加转轨时期的中国资本市场,但不适应人民币国际化时代的全面开放和走向成熟的中国资本市场。证券交易所在组织证券交易的能力上与国际一流交易所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致命弱点之一。为此,本文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对中国证券交易制度的设计与变革进行系统研究,逐一分析证券交易制度怎么做的、现在怎么样、谁来变、将来怎么变等重大问题。本文首先专题研究海外市场证券交易制度的具体实践,回答全球证券交易制度到底是“怎么做的”。交易制度是为交易业务服务的,因此服从于业务发展,受制于实现模式。考察证券交易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可以发现两条主线:一是交易机制,二是交易组织体系。交易机制旨在解决使用什么交易方式去交易证券,以及如何控制交易进程的问题。交易组织体系旨在解决证券与机制的搭配问题和市场定位问题。不同的证券市场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分别形成了复杂型和简单型的交易组织体系。本文比较研究了海外主要证券交易所的具体实践,专门分析证券交易所交易组织体系的范例、成因及发展趋势,并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例重点剖析证券交易业务的基本类型、创新策略与发展趋势。其次,本文把中国证券交易制度放在国际视野中进行比较分析,回答中国证券交易制度“现在怎么样”。如何客观地评估一个市场证券交易制度是证券交易制度设计与变革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从横向的国际比较与纵向的历史分析两方面来回答这一问题。一是根据证券交易制度设计的目标与原则,建立了证券交易制度评价指标体系,从横向上基于国际视野对我国市场证券交易制度的现状进行评估。二是从纵向角度,通过建立证券交易制度效率指数,为计算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同一证券市场证券交易制度的质量提供了定量分析工具。基于上述工作,本文设计了纵向与横向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测算相配套的一整套的证券交易制度比较分析工具。本文重点研究了证券交易制度设计与变革的主要影响因素,回答“谁来变”的问题,通过分析证券交易制度的发展演变历史,可以发现证券交易所历来在证券交易制度设计与变革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且随着从会员制向公司制的演变,证券交易所的决定权也不断扩大,交易制度的设计目标也逐步由注重公平转向强调效率。本文通过系统研究沪深证券交易所前端控制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揭示出了隐藏在中国证券交易制度中的“监管之手”,提出监管者的意志嵌入是是中国证券交易制度设计与变革研究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中国证券交易制度的异化现象以及在国际比较中处于落后地位的重要原因所在。本文提出证券交易制度位于证券市场制度体系的基础部位,对证券交易制度的研究与变革能起到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即通过改革在制度中位于最基础部位的制度结构,像推倒多米诺骨牌那样地对相互关联的制度结构进行改革。本文重点了研究中国证券交易制度的变革战略及具体实施方案,回答了未来中国证券交易制度“将来怎么变”的问题。本文认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关键在于解决两大主要问题,一是必须真正把消费者利益放在首位,二是监管体系必须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因此,中国证券交易制度变革必须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和差异化的目标,处理好创新、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好产品创新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相互匹配的关系;处理好现货产品与衍生品平衡发展的关系;处理好金融创新参与各方利益均衡的关系。本文专门设计了证券交易制度变革的三维空间战略,即市场变革战略、交易方式变革战略、产品变革战略。本文具体设计了五类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衍生品市场和柜台市场)根据各自产品类型和交易方式两维度结合后的系列创新矩阵,作为今后交易制度变革发展的指导框架。本文提出了建立差异化交易制度、大力发展大宗交易市场、尽快建立基础衍生品市场、建立做市商制度、逐步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制度等五项证券交易基础制度变革的具体措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从一个完全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程度日益深化的经济体,随着人民币海外化进程的深入,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保护程度最高的部分之一也正面临全面的开放。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基于美元本位制度之上的动荡不安的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主要国家通过把持国际组织、联合制定国际标准并强制其他市场采用等方式事实上垄断着国际证券交易制度,因此,深入研究中国证券交易制度的设计,积极推进其变革完善,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沪市产生首笔大宗交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沪市产生首笔大宗交易(论文提纲范文)

(1)大宗交易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文献综述
    第二节 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节 现有文献评述
第三章 大宗交易对股票价格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理论基础
    第二节 假设提出
第四章 大宗交易对股票价格影响的研究设计
    第一节 大宗交易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变量选择
    第二节 大宗交易对股票价格影响的模型构建
第五章 大宗交易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检验与分析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说明
    第二节 大宗交易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大宗交易对股票价格影响的进一步研究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启示与建议
    第三节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2)A股二级市场中大宗交易对股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不同驱动方的大宗交易的非对称影响
        2.1.2 大宗交易对股价的影响因素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大宗交易制度研究
        2.2.2 大宗交易动机研究
        2.2.3 大宗交易定价研究
        2.2.4 大宗交易价格效应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宗交易现状
    3.1 大宗交易制度概述
        3.1.1 衡量标准
        3.1.2 交易时间
        3.1.3 交易方式
        3.1.4 定价规则
    3.2 A股大宗交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3.2.1 制度演进
        3.2.2 市场规模
        3.2.3 面临问题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样本和数据处理
    4.1 原始数据
    4.2 数据处理
    4.3 大宗交易分类
    4.4 样本描述性统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宗交易影响股价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方法
    5.2 假设检验
        5.2.1 对事件影响的衡量
        5.2.2 大宗交易对整个事件窗内股价的影响
        5.2.3 按总市值分类的大宗交易对股价的影响
        5.2.4 按溢/折价率水平分类的大宗交易对股价的影响
        5.2.5 按交易量占流通股比例分类的大宗交易对股价的影响
        5.2.6 对假设检验的总结
    5.3 多元回归
        5.3.1 模型建立
        5.3.2 回归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大宗交易非对称价格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内容结构
    1.3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大宗交易制度设计
    2.1 国外主要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制度
        2.1.1 大宗交易的标准
        2.1.2 大宗交易的时间
        2.1.3 大宗交易方式
    2.2 我国大宗交易制度演进及评述
第3章 研究文献综述
    3.1 相关概念
        3.1.1 临时价格影响、持久价格影响、总价格影响
        3.1.2 大宗买入、大宗卖出
    3.2 大宗交易的市场价格影响
    3.3 大宗交易价格影响的不对称性
    3.4 文献评述
第4章 大宗交易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事件分析法
    4.2 样本描述性统计及数据处理
        4.2.1 总体样本描述
        4.2.2 数据处理及研究方法
    4.3 大宗交易的价格影响实证研究
        4.3.1 大宗买入、大宗卖出的非对称价格影响
        4.3.2 不同板块大宗交易的不对称价格影响
        4.3.3 不同市场环境下大宗交易对股价的影响
        4.3.4 不对称价格影响反映的问题
        4.3.5 多元线性回归检验
    4.4 小样本研究:不对称效应再发现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我国证券市场大宗交易制度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宗交易制度变更的原因
二、制度演进
    ( 一) 早期大宗交易制度的创设
    ( 二) 中期大宗交易制度的演进
    ( 三) 现期大宗交易制度的调整
三、结论

(5)股票大宗交易溢价成交的投资机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
    2.2 国内研究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大宗交易制度
    3.1 我国大宗交易市场概况
    3.2 境外交易所大宗交易制度
第四章 个股招商银行实证研究溢价大宗后的交易机会
    4.1 研究方法
    4.2 实证研究
    4.3 初步结论
第五章 溢价大宗后的普遍性交易机会推论分析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本文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致录

(6)中国股市大宗交易折价成因及其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大宗交易相关概念及中国大宗交易制度演进过程
        1.2.1 大宗交易相关概念
        1.2.2 中国大宗交易制度演进过程
    1.3 文献综述
        1.3.1 大宗交易制度
        1.3.2 大宗交易定价研究
        1.3.3 大宗交易对二级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
    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国股市大宗交易发展及折价现状
    2.1 中国股市犬宗交易发展状况
    2.2 中国大宗交易折价状况
第3章 大宗交易相关理论分析
    3.1 “流动性折价”理论分析
    3.2 “控制权溢价”理论分析
    3.3 大宗交易对股价影响的机理分析
第4章 大宗交易折价成因实证研究
    4.1 数据来源和处理
    4.2 变量、计量模型的选取和样本数据
        4.2.1 变量的选取和计量模型的设定
        4.2.2 样本数据
    4.3 变量描述性统计
    4.4 实证结果
第5章 大宗交易折价对股价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方法
    5.2 样本处理
    5.3 实证结果
        5.3.1 大宗交易对股价的影响的检验
        5.3.2 大宗交易折价对股价的影响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2 启示
    6.3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大宗交易对二级市场价格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大宗交易概述
    2.1 大宗交易制度简介
        2.1.1 大宗交易的标准
        2.1.2 大宗交易的时间
        2.1.3 大宗交易方式
        2.1.4 大宗交易成交价格的确定
    2.2 我国大宗交易发展概述
        2.2.1 我国大宗交易制度演进过程
        2.2.2 我国大宗交易市场概况及特征
第三章 文献综述
    3.1 国外研究综述
        3.1.1 大宗交易对价格的临时影响和永久影响
        3.1.2 大宗交易不同交易机制的影响
        3.1.3 大宗交易不同时段对价格的影响
    3.2 国内研究综述
        3.2.1 大宗交易制度研究
        3.2.2 大宗交易的目的与动机研究
        3.2.3 大宗交易的定价研究
        3.2.4 大宗交易的价格及流动性影响研究
第四章 大宗交易对二级市场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大宗交易动机与类型
        4.1.1 大宗交易动机
        4.1.2 大宗交易类型
    4.2 理论与假设
    4.3 研究方法
    4.4 数据来源
    4.5 大宗交易中大股东增减持对二级市场价格的影响
        4.5.1 大宗交易中大股东增持对二级市场价格的影响
        4.5.2 大宗交易中大股东减持对二级市场价格的影响
    4.6 大宗交易成交价对二级市场价格的影响
    4.7 大宗交易中机构投资者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4.7.1 大宗交易中机构卖出对二级市场价格的影响
        4.7.2 大宗交易中机构折价买入对二级市场价格的影响
        4.7.3 大宗交易中机构平价或溢价买入对二级市场价格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我国大宗股权交易价差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1.3 研究结论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1.5 文章结构
2. 我国大宗交易发展阶段
    2.1 我国大宗交易初步发展阶段(2002年---2007年)
    2.2 我国大宗交易持续发展阶段(2008年---2012年)
    2.3 我国大宗交易新发展阶段(2013年以后)
3. 本文研究背景
    3.1 投资者结构优化,机构投资者大力发展
    3.2 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
    3.3 资本市场中的兼并、收购活动的增加
4. 文献综述
    4.1 股票定价理论综述
        4.1.1 传统股票定价理论回顾
        4.1.2 现代股票定价理论回顾
    4.2 大宗交易文献综述
        4.2.1 控制权假设
        4.2.2 流动性假设
5. 数据及描述性统计
    5.1 大宗交易价差描述性统计
    5.2 大宗交易相关的价格描述性统计
    5.3 大宗交易相关的成交量描述性统计
    5.4 大宗交易相关成交额描述性统计
6. 模型设定及实证检验
    6.1 大宗交易价差与股票所属板块关系
    6.2 大宗交易价差与金融中介机构关系
    6.3 大宗交易价差与整体市场环境关系
    6.4 大宗交易价差与成交额等相关变量关系
    6.5 大宗交易价差与成交量等相关变量关系
    6.6 模型设定
7. 本文结论
    7.1 结论
    7.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9)大宗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理论分析与文献回顾
模型与方法
    一、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二、永久短暂模型
    三、信息份额模型
数据说明
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VECM模型与价格发现贡献
    二、稳健性检验
结论

(10)中国证券交易制度的设计与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S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国际市场证券交易制度概述
    第一节 证券交易制度的国际实践
    第二节 证券交易制度的具体组合方式
    第三节 证券交易业务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 证券交易业务的创新策略
    第五节 证券交易业务的发展趋势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沪深证券交易制度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沪深证券交易制度的国际比较
    第二节 证券交易制度的评价标准
    第三节 证券交易制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节 沪深证券交易制度的评价结果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沪深证券交易制度的效率评估
    第一节 证券交易制度的效率评估
    第二节 研究数据与方法
    第三节 沪深证券交易制度效率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 证券交易制度效率指数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证券交易制度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证券交易所的组织体制与证券交易制度
    第二节 交易所合并趋势下的证券交易制度
    第三节 沪深证券交易制度的历史演变
    第四节 沪深证券交易制度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前端控制制度
    第一节 中国特色的前端控制制度
    第二节 前端控制制度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前端控制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第四节 前端控制制度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沪深证券交易制度的变革战略
    第一节 沪深证券交易制度的主要不足
    第二节 中国证券市场亟待深层次变革
    第三节 证券交易制度变革战略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证券交易制度变革三维空间战略
    第五节 香港证券交易制度变革剖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沪深证券交易制度变革方案设计
    第一节 建立差异化交易制度
    第二节 大力发展大宗交易市场
    第三节 尽快建立基础衍生品市场
    第四节 建立做市商制度
    第五节 逐步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制度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附录1 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业务清单
    附录2 国际市场代表性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制度比较
    附录3 上海证券交易所1990年以来交易制度变革大事记
    附录4 香港证券交易所2007年以来交易制度变革大事记
    附录5 图表清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沪市产生首笔大宗交易(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宗交易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D]. 江涌. 南京大学, 2020(04)
  • [2]A股二级市场中大宗交易对股价的影响[D]. 李昕骥.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3]大宗交易非对称价格效应研究[D]. 欧阳欣. 浙江工商大学, 2015(02)
  • [4]我国证券市场大宗交易制度变迁[J]. 肖泽中,孙倩敏,胡恪. 中国物价, 2015(04)
  • [5]股票大宗交易溢价成交的投资机会[D]. 郑俊.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5)
  • [6]中国股市大宗交易折价成因及其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D]. 宋海涛. 湖南大学, 2015(03)
  • [7]大宗交易对二级市场价格的影响[D]. 魏哲. 复旦大学, 2014(03)
  • [8]我国大宗股权交易价差探究[D]. 何帅. 西南财经大学, 2014(02)
  • [9]大宗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J]. 陈磊,李平,廖静池,许香存. 证券市场导报, 2013(07)
  • [10]中国证券交易制度的设计与变革研究[D]. 皮六一. 华东师范大学, 2013(10)

标签:;  ;  ;  ;  ;  

沪市首次大宗交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