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护理向社区护理的转变

浅谈医院护理向社区护理的转变

一、浅谈医院护理向社区护理的转化(论文文献综述)

石瑞[1](2021)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利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山西省11个地市级医院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明确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系统检索国内外关于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评价与总结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的最佳证据,结合专家会议法,构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为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1)问卷调查法:自制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省11地市级中1087名心血管科护士通过问卷星调查护士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2)半结构访谈法:根据访谈提纲,深入访谈18名冠心病患者并了解其对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的需求。(3)证据总结:系统检索冠心病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筛选并对指南证据整合分析。(4)证据评价:依据“2014年版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对上述证据进行综合、提炼,拟定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初稿。(5)专家会议法:组织临床、护理及康复相关专家举行专家会议,对护理方案初稿结合国内临床实际进行修订和完善,最终形成《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问卷1120份,有效问卷1087份,有效回收率为97.0%。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识维度得分为(24.17±5.37)分,态度维度得分为(53.85±7.97)分,行为维度得分(51.23±10.0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科室、近12个月是否学习相关指南/共识、心血管工作年限、所在医院及科室是否开展心脏康复、医院等级、是否参加过心脏康复专科培训是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总分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2)质性研究结果: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的需求主要为5个方面:冠心病相关知识缺乏,个性化、操作性康复指导需求,出院后延续康复指导需求、家庭与社会关怀需求、医院与社区联合服务需求。(3)证据综合和证据评价: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共纳入17篇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证据总结,初步总结13个方面,150条证据,包括心脏康复、运动疗法、膳食推荐、情绪/心理/睡眠管理、血压、血脂、血糖管理、戒烟、限制饮酒,体重和腰围管理、职业康复、健康教育及性生活。(4)专家会议结果:结合问卷调查、患者访谈和最佳证据结果,并结合专家会议的讨论意见,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终版《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结论:(1)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的知识和行为水平有待提高,而护理态度较积极,护理临床实践管理与指南建议存在较大差距,加强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培训是必要的。(2)不同患者存在不同的心脏康复需求,健康教育及心脏康复干预策略的不同导致患者临床结局不同,提示医务人员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策略应评估个体需求,实施个性化管理方案。(3)基于现况调查、患者访谈、证据综合和专家会议法构建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符合临床实际和满足患者需求,该方案涉及内容共13个方面,为后续管理者针对护理人员心脏康复管理的培训提供方案,推动心脏康复管理向精细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发展。

李明帅[2](2021)在《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研究》文中指出德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在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机制。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能够为老年人在舒适的社区环境中提供全面的、连续的、必要的养老服务。本文梳理了德国养老服务设施类型由单一到多样化的发展历程,并以柏林市为例对德国养老照护服务设施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文献研究、调研成果的分析总结发现,德国多种类型的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共同构成了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因此,本文提出了“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这一概念,并进一步对该体系框架、构成要素、功能组成、联动机制及其智能化进行了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国情对我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第1章阐述研究背景及意义,介绍国内外已有文献的相关研究,并说明论文主要内容、目标方向、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确立研究方法。第2章分阶段梳理了德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类型由单一到多样化的发展历程。结合不同阶段国家养老相关政策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德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类型发展规律。同时,通过横向对比德国、美国、日本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的共性规律。第3章以柏林地区为例,通过对柏林地区既有社区居家养老设施进行实地调研及文献查阅,梳理总结德国不同类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功能组成、设施特点和代表案例。第4章基于以上调查成果,提出“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概念,以体系视角梳理了德国既有多种类型的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分析其体系构成要素、功能组成、联动机制及智能化趋势。第5章结合现阶段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参考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从构成要素、功能组成、联动机制及政府政策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从而使研究具有更加切实可行的实际意义。第6章为结论,提出论文中的结论并展望我国养老事业发展前景。综上所述,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已呈现体系化特征,存在良好的内部联动运行机制。因此,对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的研究将为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张刚[3](2021)在《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人口结构老化、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速度快等特点,一方面,家庭人口结构的老化,使家庭养老能力趋于弱化,传统养老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趋于多元化,普通家庭老年人养老困难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深入分析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发展现状,从养老服务设施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老年人服务需求入手,探索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发展策略。本文首先分析了老龄化加剧、养老需求多样化、传统养老方式弱化等时代发展背景,解析了老年人口、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设施等相关概念,明确了本文研究目的为探索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发展策略,为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策略支撑;其次、分析了北京、上海、日本和英国等国内外先进地区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总结了北京、日本等以居家养老为主导的社区嵌入式服务模式,为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提供经验借鉴;第三、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数据分析、访谈等方式,分析了西安市老年人口特征和养老服务需求特征,并按照机构养老服务设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现状养老服务设施类型深入研究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发展现状,总结出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在体系搭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施与管理运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四、通过分析养老服务设施对不同人群、不同生理阶段和西安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三方面的支撑度分析,梳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主要短板,为制定养老服务设施发展策略提供导向。第五、针对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养老服务发展趋势,从养老服务设施层级设置、功能定位、医养结合等方面,提出“市级、区级、镇街级、社区级”四级养老服务设施体系优化方案,并从养老设施布局优化、医养设施融合、刚弹结合的设施管控措施、基于“互联网+”的“嵌入式”养老延伸服务模式、产业化带动等方面,研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方面的发展策略,从资源统筹、基层助老制度建设等方面,研究养老服务设施管理运营方面的提升策略。

刘之傲[4](2021)在《基于闲置厂房改造的社区养老设施设计研究 ——以合肥香樟颐养中心为例》文中提出人口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自2011年以来的30年中,中国的老龄化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预计到2050年,中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中国城市正快速发展,“退二进三”的产业政策制度将继续减少城市的工业用地,以增加服务产业用地在城市总用地中的比例,从而产业建筑出现废置、闲置的命运无法避免,工业用地功能的初步替换迫在眉睫。在养老模式方面,最新的“十四五”规划中已经将养老服务朝向社区养老模式方向发展,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延伸,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发展社区养老设施。现有研究中针对一般性养老机构或是老年住宅的讨论已相对较多,但对于社区养老设施的研究较少,同时利用现有的闲置厂房改造的养老设施方面这一特定功能置换的研究更是鲜见。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和探索基于闲置厂房改造的社区养老设施设计。首先,论文对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分析,从厂房改造设计、社区养老构建和养老设施建设三个方向分别研究,总结梳理与本文论点相关内容加以利用;并根据国内外若干实例展开分析,从中摄取实践项目的改造措施和设计要点。其次,论文以合肥为例通过对社区养老现状进行调研,探究社区中现有的养老设施的不足,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分析社区老年人的养老现状,根据调研信息从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角度出发分析社区老年人的特征与需求,并提出针对性的设计建议;同时论文通过对闲置厂房改造养老设施的可实施性探究,为研究闲置厂房改造为社区养老设施打下基础。最后,论文从改造设计的目标出发,总结出符合时代发展状况的设计原则;接着为闲置厂房改造前期策划制定策略,提出养老设施规模确定方式和养老设施功能组成构建方式等策略;随后,通过对闲置厂房改造的养老设施的室内空间设计、室外空间设计和立面造型设计三个方面着手研究,尽可能总结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改造设计策略;并在文末以合肥市香樟颐养中心设计实例作为策略辅证,进一步阐述改造设计的研究。通过本论文的研究笔者希望对未来城市之中基于闲置厂房改造的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提供借鉴意义。图[169]表[4]参[53]

李红[5](2021)在《长期护理需求及其保险试点政策评估研究》文中指出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带残余寿的延长催生了大量的长期护理需求,与此同时生育率降低、女性劳动参与率不断提升以及老人独居比例的增加极大的降低了非正式护理资源的可及性,我国面临不断增长的长期护理需求与不断短缺的护理资源之间的巨大矛盾,短缺的非正式护理资源以及高昂的正式护理费用给失能老人的健康福利以及经济基础带来了严重损害和冲击,要妥善解决好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问题,不仅需要增强其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同时还需要建立长期护理风险分散的长效机制。促健康、保民生是我国政府在国家治理和战略部署中的重要内容。例如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及2020年最新的两会均强调提高和完善民生保障的水平和力度。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2016年开启首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于2020年开启第二批试点政策,但目前的覆盖范围仍然很有限,全国660多个城市中仅有49个地区在开展试点工作,这还不包括未实施试点政策的广大农村地区,这说明我国长护险的发展形势不可谓不严峻。要解决失能老人普遍存在的长期护理问题,不仅要从微观上对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需求的发展形势进行远期预测以准确掌握我国失能老人未来的整体态势,同时需要从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偏好出发,探讨正式护理与非正式护理的相关关系。当个体处于失能状态需要寻求护理服务并选择护理模式时,他们不仅关注护理费用还关注自己的心理诉求(护理偏好)。两种护理模式之间是否存在显着的替代关系,它决定了非正式护理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正式护理资源能否被有效利用。长护险的实施虽然能够有效分散正式护理的高额成本,但它并不能对正式护理服务需求产生绝对性的引导作用,其政策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仍依赖于正式护理与非正式护理的替代程度。因此,正式护理与非正式护理是否存在显着的替代关系极大的影响长护险试点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科学性。此外,长护险试点政策的实施效果关系着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相对于2020年新公布的扩大试点政策,首批试点政策自公布之日起己实行四年多的时间,其试点的政策效果亟待评估。对长护险试点政策进行评估不仅能够提高长护险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同时也是现代化公共政策升级和优化的内在要求。为了妥善解决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问题、巩固长护险试点政策的发展成果,本文以长期护理需求及其保险试点政策评估研究为选题开展了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为:第一,我国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需求和长期护理费用均增长迅速。预测数据显示,2020至2060年我国失能老人总规模以及重度失能老人总规模的波动范围分别为4258~22877万人以及343~5522万人,我国失能老人长期护理费用的波动范围为728~182335亿元。以上数据表明必须建立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风险分散的长效机制,这也同样揭示了开展长护险政策试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二,正式护理和非正式护理之间存在显着的替代关系。具体而言,非正式护理与家政服务利用以及入住养老院之间存在显着的替代关系,在替代程度上,家政服务与非正式护理的替代效应大于养老院服务与非正式护理。失能程度并不影响家庭照料与正式护理的替代关系,这是由于正式护理的成本较高,超过了很多中等收入家庭的负担能力。开展长护险地方试点之后,正式护理的高额成本将被长护险有效分散,失能老年人未被满足的护理需求将通过对正式护理服务的利用而得到补偿。也就是说长护险试点政策的实施可能会通过优化失能老人的护理结构从而改善他们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另外,长护险试点政策的开展可能会通过对失能老人就医与护理的分流而治有效减少老年护理对医疗资源的过度利用;最后,长护险试点政策实施的基本原则是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基于以上分析可知,长护险试点政策的积极效果可能有三点:一是能够提高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的可及性;二是减少社会性入院过度挤压医疗资源的低效率配置;三是改善失能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本文将在第五章对此进行一一验证。第三,长护险试点政策效果显着。开展长护险降低了试点地区失能老年人对医疗资源的过度利用;具体而言,实施长护险试点政策能够使得失能老年人每月门诊费用以及看门诊次数分别减少316元和0.819次,使得失能老年人年住院费用以及年住院次数分别减少5262.1元和0.464次。其次,开展长护险提高了试点地区失能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具体而言,实施长护险试点政策使得失能老年人的慢性病个数减少0.136个、使得他们的健康自评得分减少0.128(健康自评赋值越小,健康水平越高)。最后,开展长护险改变了试点地区失能老年人的护理结构,提高了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具体而言,实施长护险试点政策使得失能老年人被照料的可能性提高了 8.75%、非正式护理使用的可能性减少了20.9%。第四,对比长护险首批十五个试点城市的发展实践发现我国长护险还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试点地区的多元化筹资模式只是停留在表面,长护险基金的筹资主力仍为医保基金结余,没有体现出个人和单位的缴费责任;在待遇给付方面,只有少部分地区(四个)真正秉承了试点指导意见中“鼓励居家护理以及社区护理的”的理念;失能评估标准五花八门的现状不利于未来长护险的统一和发展,由于广州、成都、荆门以及青岛市的失能评估办法基本上与国际接轨,因此未来长护险的失能评估办法应该重点借鉴这四所城市的经验。第五,对比分析日本、德国以及我国长护险的发展实践认为我国长护险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着手:构建可持续的长护险筹资机制;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型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加快和完善长护险相关的法制建设。第六,政策建议。长护险试点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家庭护理向社会护理的转变,由于我国家庭护理基础越来越薄弱,长护险试点政策无疑保障了老年人在失能状态下普遍存在的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提高了失能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另外,长护险试点政策解决了因社会性入院引发的医疗资源短缺的难题,同时提高了失能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这些结论为长护险试点政策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数据支撑。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实现了以下改进工作:一是通过国内外的对比分析更加科学的界定了长期护理需求的概念,并综合国内十五个首批试点城市的失能等级评估办法,创新性的基于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来界定失能老人的失能状态和失能等级。这为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规模的精确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在对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规模进行预测分析时,本文在科学界定长期护理需求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失能群体存在的异质性特征对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需求规模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分类预测。这对准确、合理的判断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需求的总体规模和整体态势以及揭示长护险试点政策开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提供了最新的本土化数据支撑;三是在讨论非正式护理与正式护理的相关关系时,本文率先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分析,并讨论失能程度对二者关系的异质性影响,工具变量法的使用能够精准识别失能老人两种护理模式的替代关系。通过准确识别失能老人两种护理模式的替代关系,为长护险试点政策实施的科学性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现实依据;四是在对长护险地方试点进行政策评估时,精准识别失能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首次对我国十一个首批试点城市长护险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并率先讨论了开展长护险与失能老年人护理结构、护理服务可及性的关系。这对长护险扩大试点政策以及长护险制度的全面建设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刘萍[6](2021)在《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为依据,充分调研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需求,并结合内容分析法和Delphi专家函询法构建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MNS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水平护理人才提供借鉴。研究方法系统检索我国MNS研究生培养方案相关文献,运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实践(Johns Hopkins Nurs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JHNEBP)模型中的科研证据评价工具和非科研证据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质量评价等级为A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得出现有培养方案的要素及内容,为本培养方案的构建提供内容来源。采用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选取14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年内的MNS毕业生和8名经验丰富的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使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明晰“需求二元体”视角下MNS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需求,为本培养方案的构建提供能力需求指导。综合文献内容分析和质性研究的结果形成本研究培养方案初稿。采用Delphi专家函询法对24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使用优序图法确定各种能力的权重,形成最终版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MNS研究生培养方案。结果1.共纳入42篇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提取出MNS研究生培养方案的4个要素及内容包括:培养目标(10个主题,40项内容)、课程设置(29种课程)、临床实践(4个主题,30项内容)、考核评价(8个主题,31项内容)。2.通过对14名MNS毕业生和8名护理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得到MNS研究生2个层面8种需求能力,基本需求层面:专业实践能力、护理科研能力、教育指导能力、护理管理能力、软技能;发展需求层面:学科领导力、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3.共有24名专家完成了两轮Delphi专家函询,专家的积极程度较高(两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85.71%和100%,两轮函询提出意见的专家比例分别为79.17%和33.33%),权威性较好(Cr=0.88),协调程度较好(两轮函询的和谐系数分别为0.160和0.201);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立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临床实践内容与要求、考核评价五个部分共236项内容。4.应用优序图法确定2个层面9种能力的权重。9种能力的组合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专业实践能力(0.1101)、护理科研能力(0.0843)、教育指导能力(0.0615)、护理管理能力(0.0584)、基本非技术技能力(0.0577)、创新实践能力(0.0559)、护理领导力(0.0380)、职业规划能力(0.0380)、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0.0202)。结论1.本研究确定了 MNS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需求,包含基本需求和发展需求2个层面9种能力,为本研究中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可为今后MNS研究生能力培养相关研究提供借鉴。2.本研究构建了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MNS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临床实践内容与要求、考核评价五个部分共236项内容。研究方法科学严谨,研究内容贴近现实需求,研究结果合理可靠,以期为我国改进MNS研究生培养方案,提高MNS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葛宇霄[7](2021)在《城市社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研究 ——以T市G区为例》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不断创新现有养老服务模式,深化养老服务内涵,“医养融合”社区养老模式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深入了解“医养融合”社区发展现状,探究社区“医养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既是当下学术研究的热点,也是我国社区养老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医养融合”社区养老模式的创新研究,进一步整合社区医养资源,提升社区老人的养老质量,对于实现我国社区医养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对社区老年人、社区工作者、全科医生、民政局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获取研究资料。对G区“医养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政策机制缺乏针对性、政策对象局限、服务内容匮乏、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医疗保险制度存在不合理性、社区专业医护人员短缺问题严重、“医养融合”的程度不够、社区医疗环境落后,医疗设施缺乏、智能化平台建设浮于表面等问题为目标开展研究。结合社会支持理论的相关知识,提出优化G区的可行性对策:一是要完善法律法规,细化政策内容;二要打破职责交叉,加强组织领导;三要拓宽筹资渠道,引入市场资本;四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岗位吸引力;五要优化医养服务内容,满足老年人需求;六要用好“泰有福”平台,实现智能化养老。

陈永建[8](2020)在《传染病专科医院建筑功能空间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自古至今,传染病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2003年SARS烈性传染病的爆发及传播,其高致病率、高死亡率,给患者及医护人员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也给我国传染病控制及预防体系以及社会稳定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之后国内又爆发如禽流感、新型甲型H1N1流感、黄热病等新型传染病,其中有些传染病还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2020年年初,新冠病毒肺炎开始在全国蔓延,感染人数已高达8万余人,给全国人民带来极大的恐慌;疫情期间,习近平主席提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再次印证了我国现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存在不足;而传染病专科医院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力军,责任重大,但其自身面临着无法应对大规模疫情、经营困难、医疗学科不均衡、患者流失严重等种种问题;经过疫情大考,也反映出了我国现行传染病专科医院建设标准缺失部分内容,对医院建设指导不力。因此,当前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传染病专科医院建设标准,提高传染病专科医院疫情应对能力成为当下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选取传染病专科医院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现有传染病专科医院进行调研评估,从医护人员和患者使用角度发现现有传染病专科医院在前期策划、总体规划、门诊功能空间、住院功能空间、医技功能空间以及专项设计层面所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传染病专科医院建筑功能空间设计指导,为未来传染病专科医院建设标准的完善进行基础性研究。文章一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分别对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然后对研究的范畴、目的、意义、创新点、局限性进行阐释;第二章首先对传染病进行概述,然后对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进行介绍,再然后对我国传染病专科医院发展进行阐述,最后通过对我国传染病专科医院发展进行系统分析,构建传染病专科医院建筑功能空间分级系统;第三章是对传染病专科医院进行实地调研,内容涵盖前期策划层面、总体规划层面、门诊功能空间、医技功能空间、住院功能空间以及专项设计等层面,并对其问题进行系统化分析总结;第四章,在第三章现有传染病专科医院问题总结的基础之上,对传染病专科医院提出针对性的设计指导,为未来传染病专科医院建设标准的完善进行基础性研究,内容包括前期策划、总体规划、门诊功能空间、医技功能空间、住院功能空间以及专项设计等方面。

尚丹丹[9](2020)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文中认为目的在国内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专科胜任力为理论依据,结合我国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初步探讨社区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以期促进我国社区护理的专科化发展进程,为我国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提供参考。方法1.文献回顾法:本研究对国内外数据库、护理院校及相关组织机构的网站进行检索,获取并筛选社区高级实践护士岗位胜任力、社区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相关的文献及网站资料,以文献检索结果为基础,初步拟定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相关条目。2.半结构式访谈法:以课题组自行设计的访谈提纲为工具,对研究领域为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以及全科医学的6名专家进行访谈,以获取与社区高级护理实践需求现状、社区护理服务内容及岗位胜任力情况等主题相关的信息,根据半结构访谈的结果对临床实践模式的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完善。3.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根据专家纳入标准,初步选取35名专家参与两轮专家函询。结合指标纳排标准以及专家和课题组的参考意见,最终确定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指标体系。4.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 2016及SPSS 22.0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其中,采用均数、标准差及构成比对专家一般资料进行描述;采用问卷有效回收率对专家的积极性进行描述;采用专家权威系数(由专家学术水平、对研究的熟悉程度及判断依据决定)对专家权威性进行描述;采用肯德尔协调系数对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进行描述;采用重要性赋值均数、满分比以及权重值对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重要程度进行描述。本次研究中指标的权重通过比例分配法进行计算。结果1.文献回顾法结果: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及网站信息,最终确定将社区护理高级实践护士的专科胜任力作为本研究中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培养的核心目标,并围绕此目标初步确定了实践模式的基本框架,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考核评价以及培养环节质量控制。2.半结构式访谈法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共确定了3个主题(MNS专科化培养的认可度、社区护理MNS专科化培养的理论要点、社区护理MNS临床培养质量控制)以及6个亚主题(角色定位、实践培养目标、社区专科特色实践安排、考核评价体系、实践基地与带教师资质量、院校与实践基地间的交流)。3.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27名专家完成两轮函询,两轮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5.71%和90.00%。本研究中的函询专家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重庆等17个省市,其研究方向包括: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全科医学。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2±0.05)。第一轮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87(P<0.05),第二轮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95(P<0.05)。4.指标修改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共删除指标13项,增加指标19项,修改指标36项。最终形成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共包括一级指标4项(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考核评价、培养环节质量控制),二级指标21项,三级指标171项。在一级指标中,培养目标所占权重最高。在培养目标中,权重排名为前三位的指标分别为“社区全科护理实践能力”、“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及“教育指导能力”。结论本次函询的专家积极性与权威性较高,地域代表性较好,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体现社区高级护理实践的特点,可以为我国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环节的设置提供思路,对提高社区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及社区护理服务水平,促进社区护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随着国内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完善及社区高级护理实践人才角色范畴的改变,该临床实践体系的内容仍需不断调整与更新。

谢娟,顾驾宇,费才莲,荆瑶[10](2019)在《运用多元化信息传递模式推动脑卒中优质护理资源向社区辐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多元化信息传递模式在推动脑卒中优质护理资源向社区辐射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多种信息交流平台将脑卒中优质护理信息向社区辐射,借助多元化信息传递模式开展业务学习、信息交流、健康教育等。结果 31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参与了医院科室组织的相关培训和技术指导,完成线上APP考核和专业技能考核,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显着提高(P<0.05)。结论多元化信息传递模式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途径,提升了社区护士学习效率,进一步推动了脑卒中优质护理资源向社区辐射。

二、浅谈医院护理向社区护理的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医院护理向社区护理的转化(论文提纲范文)

(1)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现状
    3 相关理论基础
    4 研究目的
    5 研究意义
    6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 样本量计算
    2 研究工具
        2.1 问卷维度、条目设定
        2.2 问卷编制注意事项
        2.3 问卷质量评定
        2.4 问卷内容
    3 研究方法
        3.1 调查过程
        3.2 统计学方法
        3.3 质量控制
    4 结果
        4.1 基本资料
        4.2 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现状
        4.3 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知信行单因素分析
        4.4 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知信行影响因素分析
        4.5 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相关性分析
        4.6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管理阻碍因素
    5 讨论
        5.1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有待提高
        5.2 影响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管理的因素
        5.3 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护理知识、态度和行为相关
        5.4 提高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建议
    6 结论
第二部分 冠心病患者对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1 研究目的与对象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访谈主题
        2.2 访谈过程
        2.3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3.2 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需求的分析
    4 讨论
        4.1 关注冠心病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是二级预防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4.2 个性化、切实可行的二级预防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
        4.3 提升心血管科护士循证实践能力,建立循证实践方案
    5 结论
第三部分 证据综合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检索策略
        2.3 证据评价标准
        2.4 证据评价过程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3.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4 讨论
        4.1 纳入证据的指南/共识发表现状和质量评价分析
        4.2 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相关证据内容有待进一步明确
        4.3 对冠心病二级预防本土化指南与患者指南制定的启示
    5 结论
第四部分 证据传播
    1 构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初稿
        1.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2 《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专家论证
        2.1 研究方法
        2.2 结果
        2.3 结论
    3 小结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点
    3 研究局限性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国内外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管理调查问卷
    附录2 冠心患者半结构式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3 Pubmed文献库检索策略
    附录4 中国知网文献库检索策略
    附录5 AGREEⅡ评价条目
致谢
个人简介

(2)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1.3.2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实地调研法
        1.5.3 归纳分析法
        1.5.4 观察调查法
第二章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发展历程调查
    2.1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发展沿革:由类型单一向多样化发展
        2.1.1 第一阶段(萌芽时期——20 世纪初期以前)
        2.1.2 第二阶段(形成时期——20 世纪初期至1977 年)
        2.1.3 第三阶段(完善时期——1977 年至1995 年)
        2.1.4 第四阶段(改革发展时期——1995 年至2007 年)
        2.1.5 第五阶段(成熟时期——2007 年至今)
    2.2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发展规律分析
        2.2.1 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各发展阶段分析
        2.2.2 德国养老政策对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发展影响分析
        2.2.3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发展规律
    2.3 德国、日本、美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发展历程比较分析
        2.3.1 日本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发展历程梳理
        2.3.2 美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发展梳理
        2.3.3 德国、日本、美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发展比较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柏林地区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现状调查
    3.1 调查途径及方法概述
        3.1.1 国内外文献及官网调研
        3.1.2 实地走访调查
    3.2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基本居住设施
        3.2.1 原有住宅无障碍改造
        3.2.2 服务型公寓
        3.2.3 嵌入式的照料护理式住宅
        3.2.4 多代混和共建住宅
        3.2.5 养老居住设施现状分析
    3.3 德国社区养老护理设施调查
        3.3.1 嵌入型社区入住护理设施
        3.3.2 老年日间照料设施
        3.3.3 护理支撑网点
        3.3.4 养老护理设施现状分析
    3.4 德国社区养老活动设施调查
        3.4.1 社区教堂
        3.4.2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养老院等设施及开放空间
        3.4.3 养老活动设施现状分析
    3.5 德国社区养老医疗设施现状调查
        3.5.1 社区诊所
        3.5.2 老年日间诊所
        3.5.3 社区临终关怀中心
        3.5.4 养老医疗设施现状分析
第四章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
    4.1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概念形成
    4.2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构成及其功能
        4.2.1 设施体系构成要素
        4.2.2 设施体系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
        4.2.3 养老服务设施及其功能
    4.3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联动机制
        4.3.1 设施体系内照护服务流程分析
        4.3.2 设施体系框架分析
        4.3.3 设施体系联动机制分析
    4.4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智能化
        4.4.1 生活设施智能化
        4.4.2 建筑设施系统智能化
        4.4.3 社区居家养老设施体系网络平台信息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对中国的启示
    5.1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现状及问题
        5.1.1 社区居家养老设施数目不足、分布不均衡
        5.1.2 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功能类型不全、设施体系不完善
        5.1.3 问题总结
    5.2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发展建议
        5.2.1 发挥政府的指导引领作用
        5.2.2 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5.2.3 先“医疗设施”后“社区护理设施”逐步发展
        5.2.4 建立协同服务联动机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价值与用途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柏林市符合SGB XI条款的护理网点设施区位信息
附录 B 柏林市临终关怀设施(STATION(?)RE HOSPIZE)区位信息.
附录 C 柏林市具有长期护理保险认证的短期护理设施的区位信息
附录 D 柏林市符合SGB XI条款的老年日间照料设施区位信息
附录 E 柏林市符合SGB XI条款的社区疗养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一、发表论文
    二、参与课题
致谢

(3)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加剧
        1.1.2 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
        1.1.3 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战略
        1.1.4 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发展存在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
        1.3.1 老年人口
        1.3.2 养老服务体系
        1.3.3 养老服务设施
        1.3.4 养老服务设施用地
        1.3.5 基层助老制度
    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范围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思路框架
2 研究综述与相关案例
    2.1 文献综述
        2.1.1 养老服务体系方面
        2.1.2 养老服务设施方面
    2.2 相关政策文件
    2.3 国内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案例分析
        2.3.1 北京市以居家养老为主导的社区嵌入式服务
        2.3.2 上海市养老十五分钟服务圈和长者照护之家
    2.4 国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案例分析
        2.4.1 日本以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为核心的养老服务体系
        2.4.2 英国以社区照顾为核心的养老服务体系
    2.5 本章小结
3 西安市老年人口特征与需求分析
    3.1 西安市总人口发展趋势分析
        3.1.1 西安市概况
        3.1.2 西安市总人口发展趋势
    3.2 老年人口现状特征
        3.2.1 老龄化进程分析
        3.2.2 老年人口空间分布
        3.2.3 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分析
        3.2.4 老年人口自理能力分析
        3.2.5 现状老年人口特征
    3.3 养老需求调查
        3.3.1 调查方法
        3.3.2 老年人问卷调查分析
        3.3.3 老年人口访谈
        3.3.4 老年人生理特征与设施需求分析
        3.3.5 老年人养老需求的特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现状分析
    4.1 西安市养老设施体系现状
        4.1.1 养老服务设施分类
        4.1.2 养老服务设施层级设置
        4.1.3 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存在的问题
    4.2 机构养老设施现状
        4.2.1 机构养老设施概况
        4.2.2 机构养老设施入住率分析
        4.2.3 机构养老设施入住人群分析
        4.2.4 机构养老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4.2.5 机构养老典型设施分析
        4.2.6 机构养老设施存在问题分析
    4.3 社区养老设施
        4.3.1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现状
        4.3.2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4.3.3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使用情况分析
        4.3.4 典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分析
        4.3.5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存在问题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服务能力分析
    5.1 养老服务设施对不同人群的服务能力分析
        5.1.1 弱势群体老人的托底养老
        5.1.2 城镇普通家庭的基本养老
        5.1.3 农村普通家庭的基本养老
        5.1.4 高端需求老人养老
    5.2 养老服务设施对不同生理阶段老年人需求支撑分析
        5.2.1 健康活跃期设施支撑度分析
        5.2.2 辅助生活期设施支撑度分析
        5.2.3 行动不便期设施支撑度分析
        5.2.4 安宁疗护期设施支撑度分析
    5.3 养老服务设施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撑分析
        5.3.1 养老服务设施对“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支撑分析
        5.3.2 养老服务设施对“机构为补充”的支撑分析
        5.3.3 养老服务设施对“医养相结合”的支撑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发展策略
    6.1 养老支持力分析
        6.1.1 政府支持力
        6.1.2 社会支持力
        6.1.3 家庭支持力
    6.2 养老服务社会环境分析
        6.2.1 孝道文化与传统习俗分析
        6.2.2 代际交换式的家庭关系分析
        6.2.3 敬老、助老的社会基础分析
        6.2.4 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分析
        6.2.5 基于互联网的社会环境分析
    6.3 以居家养老为核心总体发展思路
        6.3.1 构建居家养老为核心养老服务设施体系
        6.3.2 构建以家庭为核心的设施布局模式和社会氛围
    6.4 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优化提升策略
        6.4.1 养老服务设施相关法规梳理
        6.4.2 养老服务设施体系优化
        6.4.3 养老服务设施功能优化
        6.4.4 设施建设标准
    6.5 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策略
        6.5.1 差异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6.5.2 单元式基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模式
        6.5.3 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管理与调整机制
        6.5.4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调整机制
    6.6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施策略
        6.6.1 推行基于“互联网+”的“嵌入式”养老延伸服务模式
        6.6.2 构建医养结合的老年人绿色就医模式
        6.6.3 以产业化养老促进公共养老服务发展
    6.7 养老服务设施管理运营提升策略
        6.7.1 探索基于资源统筹的管理运营模式
        6.7.2 推行基于邻里互助的基层助老制度建设
    6.8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读期间成果
附录
    图目录
    表目录
    附表
    调查问卷
    相关文件

(4)基于闲置厂房改造的社区养老设施设计研究 ——以合肥香樟颐养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老龄化背景
        1.1.2 后工业时代背景
        1.1.3 政策背景
        1.1.4 养老模式状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基于闲置厂房改造的社区养老设施研究现状分析
    2.1 工业建筑改造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2.1.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2.2 社区养老设施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2.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2.2.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2.3 厂房改建养老设施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4 厂房改造养老设施的相关案例分析
        2.4.1 阿瓦隆广场养老服务设施
        2.4.2 帕克斯勒养老服务设施
        2.4.3 恒裕曹家渡老年福利院
        2.4.4 百悦百泰城市颐养中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区养老需求及厂房改造可行性评估研究
    3.1 社区养老现状调研
        3.1.1 调研概述
        3.1.2 调研现状分析
        3.1.3 调研总结
    3.2 社区老年人需求及设计建议
        3.2.1 社区老年人需求的特殊性
        3.2.2 基于社区老年需求的养老设施设计建议
    3.3 闲置厂房置换养老设施的可行性分析
        3.3.1 工业建筑在城市中的发展现状
        3.3.2 闲置厂房改造的必然性
        3.3.3 闲置厂房改造的方向探索
    3.4 改造为养老设施的闲置厂房价值评估标准研究
        3.4.1 区位评价
        3.4.2 环境评价
        3.4.3 功能空间评价
        3.4.4 结构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闲置厂房改造社区养老设施设计策略研究
    4.1 改造设计原则
    4.2 改造前期策划策略
        4.2.1 规模策划
        4.2.2 功能流线策划
        4.2.3 厂房改造重点问题解决
    4.3 建筑空间设计
        4.3.1 居室空间设计
        4.3.2 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4.3.3 公共服务空间设计
        4.3.4 交通空间无障碍设计
        4.3.5 室外活动空间设计
    4.4 建筑立面设计
        4.4.1 立面风格
        4.4.2 立面材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闲置厂房改造的养老设施设计实践——香樟社区颐养中心
    5.1 香樟社区颐养中心项目概况
        5.1.1 总体概况
        5.1.2 区位概况
        5.1.3 厂房改造前概况
    5.2 香樟社区颐养中心策划规划设计
        5.2.1 定位及规模确定
        5.2.2 改造难点
        5.2.3 总体规划设计
        5.2.4 结构改造设计
    5.3 香樟社区颐养中心建筑空间设计
        5.3.1 平面功能布局
        5.3.2 居室空间设计
        5.3.3 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5.3.4 公共服务空间设计
        5.3.5 交通无障碍设计
        5.3.6 室外活动空间设计
    5.4 香樟社区颐养中心建筑立面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后续研究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社区养老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长期护理需求及其保险试点政策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1.2.1 主要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长期护理需求规模预测
        2.2.1 长期护理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2.2.2 长期护理需求规模预测分析
    2.3 非正式护理与正式护理的研究评述
    2.4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评估研究进展
    2.5 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实践文献评述
        2.5.1 长期护理保险国内试点经验总结文献评述
        2.5.2 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讨文献评述
    2.6 小结
第3章 长期护理需求规模预测分析
    3.1 长期护理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3.1.1 引言
        3.1.2 理论模型
        3.1.3 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性统计
        3.1.4 实证方法
        3.1.5 实证结果分析
        3.1.6 小结
    3.2 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需求规模预测分析
        3.2.1 Markov模型简介
        3.2.2 失能转移矩阵及失能率的计算
        3.2.3 失能规模预测
    3.3 长期护理费用预测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正式护理与非正式护理的相关性分析
    4.1 长期护理服务供给现状
    4.2 正式护理与非正式护理
        4.2.1 理论模型
        4.2.2 实证方法
        4.2.3 实证结果分析
        4.2.4 敏感性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5.1 引言
    5.2 数据来源、模型设定与变量界定
    5.3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对失能老年人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
        5.3.1 基准结果分析
        5.3.2 稳健性检验
    5.4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对失能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5.4.1 基准结果分析
        5.4.2 稳健性检验
    5.5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对失能老年人护理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
        5.5.1 基准结果分析
        5.5.2 稳健性检验
    5.6 小结
第6章 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实践分析
    6.1 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试点政策的发展实践
        6.1.1 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试点城市的基本情况
        6.1.2 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试点城市的筹资渠道
        6.1.3 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试点城市的筹资结构
        6.1.4 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试点城市的待遇水平
        6.1.5 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试点城市的失能评估办法
    6.2 长期护理保险地方试点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6.2.1 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结构有待完善
        6.2.2 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方式定位出现偏差
        6.2.3 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法制建设非常薄弱
    6.3 小结
第7章 国外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7.1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实践
        7.1.1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背景
        7.1.2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内容
        7.1.3 日本老年人社会福利的演变过程
        7.1.4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的改革经验
    7.2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实践
        7.2.1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背景
        7.2.2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内容
        7.2.3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7.2.4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改革经验
    7.3 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经验借鉴——基于国内外的对比分析
        7.3.1 构建可持续的长护险筹资机制
        7.3.2 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型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
        7.3.3 加快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相关法制建设
第8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2.2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求的现状概述
    2.3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供给的现状概述
    2.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相关研究的内容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确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3.2.2 文献检索策略
        3.2.3 文献质量评价
        3.2.4 资料分析与整理
    3.3 研究结果
        3.3.1 文献检索结果
        3.3.2 内容分析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需求的质性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2.1 纳入标准
        4.2.2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的确定
    4.3 研究方法
        4.3.1 制定访谈提纲
        4.3.2 资料收集方法
        4.3.3 资料分析与处理
        4.3.4 伦理学原则
        4.3.5 质量控制
    4.4 研究结果
        4.4.1 受访者一般资料
        4.4.2 主题提炼
    4.5 小结
第五章 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专家遴选
        5.2.2 拟定初始函询问卷
        5.2.3 函询过程
        5.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5 伦理原则
    5.3 研究结果
        5.3.1 专家基本情况
        5.3.2 专家意见整理
第六章 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求能力的权重确定
    6.1 研究方法
    6.2 研究结果
        6.2.1 确定2个层面的能力权重
        6.2.2 确定9种能力权重
第七章 讨论
    7.1 方案构建的科学性分析
    7.2 方案构建的内容分析
    7.3 方案构建的意义分析
第八章 结论
    8.1 结论
    8.2 创新性
    8.3 局限性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城市社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研究 ——以T市G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数据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医养融合
        二、社区居家养老
        三、养老服务模式
        四、“医养融合”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社区照顾理论
        二、社会支持理论
        三、协同增效理论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章 T市G区“医养融合”现状及调研分析
    第一节 G区“医养融合”服务建设的主要进展
        一、G区“医养融合”服务建设的现状及成效
        二、G区“医养融合”服务建设取得的成效
    第二节 T市G区的调研现状
        一、“医养融合”相关政策机制分析
        二、服务资金来源分析
        三、专业人员队伍的分析
        四、服务内容分析
        五、基础设施内容分析
第四章 T市G区“医养融合”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T市G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
        一、政策机制缺乏针对性
        二、政府资金来源单一
        三、专业人才紧缺
        四、服务内容多元化落实不到位
        五、基础设施不健全
    第二节 T市G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层面
        二、资金层面
        三、人才层面
        四、服务内容层面
        五、基础设施层面
第五章 完善T市G区“医养融合”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节 完善法律法规,细化政策内容
        一、明确机构属性,引进第三方评估
        二、打破职责交叉,加强统一领导
    第二节 拓宽筹资渠道,引入市场资本
        一、政府积极倡导,加大资金投入
        二、引入多元主体,多方筹措资金
        三、完善政府购买,激活社会资源
    第三节 推进人才培养,提升岗位吸引
        一、建立激励体制,营造良好氛围
        二、深化专业培养,提升职业技能
    第四节 优化服务内容,满足医养需求
        一、重视现实需求,开展实效评估
        二、打破资源壁垒,联动医疗资源
    第五节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
        一、规范相关机构,深化“医养融合”模式
        二、改善原有网络平台,实现智能化养老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传染病专科医院建筑功能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政策背景
        1.1.2 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1.1.3 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现状分析
        1.1.4 传染病专科医院现行规范指导难点分析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范畴、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创新型与局限性
        1.5.1 研究创新性
        1.5.2 研究局限性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传染病专科医院基础研究
    2.1 传染病基本概述
        2.1.1 传染病定义
        2.1.2 传染病传播途径及相应设计要求
    2.2 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概述
    2.3 我国传染病专科医院发展概述
    2.4 传染病专科医院建筑功能空间系统建立
        2.4.1 系统论引入
        2.4.2 传染病专科医院建筑功能空间系统建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染病专科医院现状调研与分析
    3.1 传染病专科医院调研
        3.1.1 调研内容
        3.1.2 调研目的
        3.1.3 调研对象
    3.2 前期策划
        3.2.1 学科定位不完整
        3.2.2 建设规模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3.3 总体规划
        3.3.1 洁污分区界面不清
        3.3.2 就诊流线冗长交叉
        3.3.3 缺乏科学规划
        3.3.4 应急用地预留不足
    3.4 功能布局层面
        3.4.1 功能配置缺失
        3.4.2 空间配比不足
        3.4.3 室内环境营造不到位
    3.5 专项设计层面
        3.5.1 室外疗愈环境营造不到位
        3.5.2 无障碍设计不达标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传染病专科医院功能空间设计指导
    4.1 前期策划层面
        4.1.1 完善学科设置
        4.1.2 提高规模与需求匹配度
        4.1.3 平战结合运营模式
    4.2 院区总体规划设计
        4.2.1 规划布局因地制宜
        4.2.2 洁污分区明确合理
        4.2.3 流线设计安全便捷
        4.2.4 充分预留发展用地
    4.3 门诊功能空间设计
        4.3.1 诊疗功能空间构成及流程
        4.3.2 门诊功能空间布局策略
        4.3.3 特殊功能房间设计要点
    4.4 住院功能空间设计
        4.4.1 住院功能空间构成及流程
        4.4.2 住院功能空间布局策略
        4.4.3 特殊功能房间设计要点
    4.5 医技功能空间设计
        4.5.1 医技功能空间构成及流程
        4.5.2 诊疗空间布局
        4.5.3 特殊功能房间设计要点
    4.6 专项设计层面
        4.6.1 营造疗愈环境
        4.6.2 提高空间辨识度
        4.6.3 无障碍设计
        4.6.4 智慧化医院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相关概念及研究进展
        3.1 胜任力(Competency)
        3.2 社区护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3.3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
        3.4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
        3.5 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与专科护士(Specialist Nurse,SN)
        3.6 临床实践模式(Clinical practice patterns)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2 文献回顾法
        2.3 半结构式访谈法
        2.4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
    3 统计学方法
        3.1 专家一般资料
        3.2 专家积极性
        3.3 专家权威系数
        3.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离散程度
        3.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3.6 指标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3.7 指标权重
    4 技术路线图
    5 质量控制
        5.1 问卷编制阶段
        5.2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阶段
        5.3 数据统计阶段
结果
    1 文献回顾法结果
    2 半结构式访谈法结果
        2.1 访谈专家基本资料
        2.2 专家访谈结果
    3 预函询结果
        3.1 专家基本资料
        3.2 预函询指标修改情况
    4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结果
        4.1 函询专家基本资料
        4.2 专家积极性
        4.3 函询专家权威程度
        4.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离散程度
        4.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4.6 第一轮指标体系函询结果
        4.7 第二轮指标体系函询结果
讨论
    1 本研究中培养模式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1.1 课题研究小组对MNS教育领域的研究经验丰富
        1.2 实践模式目标明确,内容量化,可操作性强
        1.3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保障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2 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成
        2.1 培养目标明确,指标全面,充分体现社区护理MNS的专业角色特点
        2.2 培养内容详细,要求具体,可操作性强
        2.3 考核体系科学,可动态反馈培养效果
        2.4 严抓培养环节,全面保障培养质量
结论
    1 本研究的创新性
    2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10)运用多元化信息传递模式推动脑卒中优质护理资源向社区辐射(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团队建立:
        1.2.2 搭建在线交流平台:
        1.2.3 搭建“脑卒中辐射救治园区”平台:
        1.2.4 搭建广播类APP应用平台:
        1.2.5 搭建“护理教育”微信公众平台:
        1.2.6 搭建脑卒中居家自我管理平台: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浅谈医院护理向社区护理的转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D]. 石瑞.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德国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设施体系研究[D]. 李明帅.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3]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发展策略研究[D]. 张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闲置厂房改造的社区养老设施设计研究 ——以合肥香樟颐养中心为例[D]. 刘之傲.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9)
  • [5]长期护理需求及其保险试点政策评估研究[D]. 李红. 山东大学, 2021(11)
  • [6]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D]. 刘萍. 山东大学, 2021(12)
  • [7]城市社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研究 ——以T市G区为例[D]. 葛宇霄. 扬州大学, 2021(09)
  • [8]传染病专科医院建筑功能空间设计研究[D]. 陈永建.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7)
  • [9]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D]. 尚丹丹. 青岛大学, 2020(01)
  • [10]运用多元化信息传递模式推动脑卒中优质护理资源向社区辐射[J]. 谢娟,顾驾宇,费才莲,荆瑶.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11)

标签:;  ;  ;  ;  ;  

浅谈医院护理向社区护理的转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