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_(1C)机车运行时不能改变方向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GK_(1C)机车运行时不能改变方向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一、GK_(1C)型机车走车时不能换向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刘云溥[1](2019)在《基于超级电容储能的电力调车机车电气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铁路局、工厂或矿山铁路专线及城市轨道交通配置的调车机车,是用于列车编组、解体、摘挂、转线及车辆取送等调车作业的专用机车,它是保障轨道交通正常运营及企业正常生产的重要装备。由于调车作业的线路条件及特殊要求,调车机车一般是内燃机车。而内燃调车机车的原动机是柴油机,在运转过程中要向大气排放大量的废气,据报道我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已居全球第二,减排二氧化碳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市场急需新型节能环保的调车机车投入运用。随着超级电容核心技术不断获得突破,超级电容已经成功运用于有轨电车、双源制电力机车、油电混合动力调车机车等轨道交通领域,采用超级电容作为储能装置的电力调车机车同样是调车机车研究发展的方向。因此,本文以某货运装煤车站调车机车运转情况为例,研究设计一款满足该站调车机车运转能力的超级电容调车机车,研究设计整车牵引电力传动系统,并通过仿真及试验验证了其可行性。针对该牵引电力传动系统的研究设计,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首先分析了某货运装煤车站的线路条件和调车机车运转条件,利用牵引仿真计算估算了车载超级电容储能装置的容量,通过超级电容单体的串并联组成了超级电容器组模块,得到了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数学模型。随后利用ADVISOR软件分析各种机车拓扑结构的优缺点,并根据设计需求和实际情况对超级电容调车机车进行拓扑结构分析,对调车机车超级电容动力系统方案进行设计,设计了超级电容调车机车牵引电力传动系统,确定了其主要结构性能参数。最后对超级电容调车机车进行整体建模,包括整车动力学模型、自动充电模型、超级电容模型和电机模型,在搭建相对完善模型的基础上再进行仿真分析,随后通过ADVISOR软件进一步仿真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

张鑫义[2](2018)在《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铁路机务运用部门是确保铁路行车安全、防止行车事故的关键环节。机车乘务员作业过程具有分散广、不分昼夜、高流动性等特点,加上动车组单司机值乘,给机务运用行车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通过开展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全方面地识别铁路机务运用行车过程中的危害事件,分析原因及后果,对风险等级评估,采取防控措施,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分析了某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近10年的机务运用行车责任事故和某机务段单位近3年的行车安全问题,识别出列车晚开、路内劳动安全、抱闸运行等29项安全危害事件。(2)通过定义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安全风险管理6个可能性等级、5个后果等级的6×5风险矩阵,分别对29项安全危害事件,分析原因及频率、后果及严重性,得出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安全风险等级评价不可接受风险、不期望风险、可容忍风险、基本可接受风险的数量分别为5项、8项、15项和1项。(3)对全部不可接受、不期望风险和部分可容忍风险,合计16项较高等级风险,采取了对应的105条风险控制措施,其中成因消除措施、频率降低措施、后果控制措施、后果减轻措施的数量分别为20条、51条、14条和20条。对16项较高风险相应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为完全控制措施、一般控制措施、部分控制措施、重复控制措施的数量分别为0项、6项、6项和4项。从研究的结果出发,论文对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是可行的,有效地促进职工标准化作业,达到预防和减少铁路机务运用行车事故、降低事故损失的目的。

贺家栋[3](2017)在《GK1C型机车故障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法》文中提出针对GK1C型内燃机车在韶钢生产中遇到的疑难故障,包括空气压缩机低压安全阀、圆柱电空阀以及柴油机气缸套故障.经过对故障原因的详细分析以及解决方案的研究,提出对压缩机低压安全阀与圆柱电空阀实施周期性检修以及利用进水加压实验检修柴油机气缸套,方案实施后有效降低了压缩机低压安全阀与圆柱电空阀的故障发生率,提高了柴油机检修效率.

张嵩[4](2016)在《铁路机车的运用与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将对我企业常用的两种车型的机车在正常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主力车型GK1C和DF10D机车在运行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处理对策,望这些对策可以使得我国的铁路机车在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得到顺利的开展,并得到大力的支持。

王龙[5](2016)在《胶济通道机车运用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胶济通道作为路网运输的重要干线之一,研究其机车运用模式如何适应满足运输生产需要,将对目前我国铁路高速发展过程中的机车运用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特别是对今后胶济通道改建过程中的机车运用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首先从机车运用模式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开始论述,对国内现状做了概括性的分析,提出机车运用模式的发展方向。在研究胶济通道运输环境发展、现状以及运输能力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胶济通道运输能力饱和的原因和运输环境对机车运用模式的影响变化,围绕机务生产布局优化、机车动力资源调整和机车乘务员配置三个方面,对运输条件变化下的机车运用模式优化调整原则进行了研究论述。通过分析胶济通道单班单司机乘务模式实施原因和特点、意义,重点研究了单班单司机相关管理制度及其乘务模式。在概括总结胶济通道固定支点多区段循环机车交路由来的基础上,结合运输环境变化实际分析了该种新型机车交路的特点及意义;通过分析胶济通道固定支点多区段循环机车交路实施后存在的问题,对生产实际过程中以及制定机车周转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措施;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问题转换为指派问题,提出一个区段内两个机务段配属机车同时担当列车牵引任务时的机车周转图编制方法,该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今后机车运用工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论文最后对胶济通道机车运用模式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展望。

谢鹏[6](2016)在《地铁内燃机车电器控制系统优化升级改造》文中提出内燃机车在地铁行业中具有普遍的运用,其主要承担电客车的救援、线路施工货物的运输、运营正线的施工,在整个地铁大专业中,是不可缺少的设备设施。地铁内燃机车的应用与管理,区别于铁路、钢铁与石化行业,整体来说,其大修与使用年限均会适当延长,为保证地铁早期采购的内燃机车的使用持续性与日后可维修性,电器控制系统必须进行改造升级。PLC专为工业环境设计,其功能性、方便性、稳定性、通用性,使其在内燃机车上得到普遍的使用。论文以地铁早期采购的内燃机车电器控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内燃机基本结构和控制原理,及PLC工作原理,确定内燃机车电器控制系统的改进方案,由卡板式单片机改进为PLC电器控制系统。论文对内燃机车的板卡式单片机的功能进行分析,在确保旧系统原有功能保留的基础上,同时完成柴油机启动检测保护,柴油机调速改造与简化,人机互交换性,制动系统的安全保护,双机重联,及机车紧急制动时动力自动切断的新增功能的分析研究,并设计PLC电器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完成系统规划。在硬件设计方面,首先确定和定义PLC的I/O点,完成PLC与主要硬件的型号选型,并完成硬件的核定。以PLC电器控制系统为基准,进行了新硬件与旧硬件之间,新硬件与新硬件之间的接线设计,完成硬件设计。在程序设计方面,以内燃机车的功能划分,完成机车主要功能程序梯形图的绘制。另本文还重点突出了内燃机车故障诊断的设计原理,在保障机车原有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机车的安全性操作。对于双机重联的设计,通过两台PLC的并行链接设置,实现两台机车之间的输出共享,达到两台内燃机车重联的操作目的。人机界面设计,通过组态编辑软件来完成界面的绘制,并在显示屏中显示故障信息。本次内燃机车的PLC升级改造,其研究的对象属广州地铁早期采购的产品,是一种尝试,在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也为地铁采用传统继电器电路内燃机车的升级改造,积累了经验,并提供标准流程与理论依据。

马松岩[7](2015)在《通霍线及西部铁路重载列车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通霍线及西部铁路气候环境特殊、线路条件复杂,在该区域开行重载列车安全隐患突出。利用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对存在的风险进行研究,确保通霍线及西部铁路重载列车安全,是铁路企业发展的必然出路,同时对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的形成采用了收集资料、现场调研、案例分析、理论分析、现场试验等方法,对重载列车开行以来的安全风险资料进行了归类。使用专家列举法、核对表法、因果图法、风险矩阵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等手段,对通霍线及西部铁路开行重载列车的安全风险进行了识别和评估。并对评估后的安全风险逐一制定了控制和规避措施,构建了通霍线和西部铁路重载列车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通过使用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对通霍线和西部铁路开行重载列车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通霍线和西部铁路重载列车安全管理的现状,对影响重载列车开行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最后制订出通霍线和西部铁路开行重载列车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目前,通过安全风险管理获得的研究成果已在通霍线和西部铁路进行了应用,并在控制和规避重载列车的安全风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各类问题均大幅度下降,达到了安全风险有序可控的目的。同时证明了论文成果适用于通霍线和西部铁路重载列车安全风险管理范畴,结果合理,评价方法切实可行。

刘静[8](2015)在《包钢铁路专用线行车及运输组织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包钢)是我国重要的千万吨级钢铁工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稀土生产、科研基地,也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我国西北最大的钢铁企业。包钢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内蒙古加快发展,以及纵深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国家新能源基地建设等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在适度提升规模的同时,完善“板、管、型、线(棒)”4大系列精品生产线,新体系的产品定位为高端稀土板材,终端产品为汽车板。突出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填平补齐和节能减排,注重产业链建设,并加强资源掌控,努力把包钢打造成为以稀土钢为特色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钢铁企业。为此,包钢计划在既有一体系、二体系基础上建设包钢新体系。包钢新体系项目包括新建2座4150立方米高炉,3座240吨转炉工程(包括2座LF钢包精炼炉、2套RH真空处理装置等),投资规模达300亿元,形成年产1650万吨钢铁的综合生产能力。包钢新体系项目位于包兰铁路以北、包钢厂区西侧,包头铁路枢纽西环线以东、包钢既有易燃油库以西、81#变电所以南,包钢南围墙以北的高炉铁渣场所在地。包钢新体系作为包钢“十二五”时期建设大包钢的重点,新体系建设关系着包钢钢铁产业未来的发展。铁路专用线的运输为我国的铁路运输提供了新的动力。根据我国铁路专用线运输的发展,铁路专用线运输对于无论是我国的经济还是铁路运输都有具有重要意义。包钢新体系新建稀土钢站与国铁接轨站有两个作业区,一个是站内区设成品发送线和原料达到线,成品发送线位于包白上行线线路右侧及既有包头北站南端,主要承担成品区产生的成品,组织发往包头西(北京)方向;原料到达线与成品发送线横列式布置,包白下行线接轨,主要承担外到原料入厂;另一个是成品区位于包头西站北侧,东端与轧钢站西环区连接,西端与站内区成品发送线连接,主要承担产品外发工作。为发展路企直通运输,优化企业作业组织,针对包钢新体系铁路专用线在运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定合理的运输组织流程、机车运用方案,结合车站布局及作业分工,提出适合包钢新体系发展的行车、运输组织方案,提高运输作业效率,降低铁路运输成本。按照铁路总公司提出的实施路企直通运输的要求,通过作业流程再造,打破既有路企运输组织管理界限,实现铁路机车直进直出,提高运输效率。

刘向宇[9](2014)在《内燃机车静态预热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中,内燃机车作为主要牵引动力之一,具有牵引负荷大、运行速度高、连续运行里程长等特点。由于内燃机车使用柴油机作为动力装置,而在冬季或者环境温度较低的地区,为了保证柴油机的正常启动和运用状态,要求柴油机的机油、燃油和水系统的温度必须保持在规定温度以上。为了保证内燃机车的机油、燃油和水系统的温度符合运用要求,国内外设计出多种设备来实现该项功能,但这些设备都是利用小型锅炉、小型柴油机、小型柴电机组或者利用电能加热设备来对内燃机车进行加温。本文介绍的加温系统是利用冶金企业高炉回收的蒸汽余热作为热源,通过两级换热实现对内燃机车机油、燃油和水系统的加温功能。本加温系统秉承无噪音、无污染、低能耗的设计理念,绿色环保、节能高效,具有创新性强、技术先进的特点,设备投入运用后,使内燃机车的状态稳定可靠、故障率明显减少、有效运用率大幅提升,为铁路运输作业提供高效率的运用机车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杨高[10](2013)在《基于铁路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平台的机车设备风险管理》文中认为本文基于现有铁路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平台,根据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合作项目的要求,对铁路机车设备进行风险管理研究。首先分析风险管理对象的特点,通过再分析典型铁路交通事故原因,找出防控事故的关键点,过程中利用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树分析法对铁路交通事故致因进行建模分析。以实际数据为依据,把铁路机车设备作为本文的研究重点。根据机车的结构组成和铁路部门《事规》、《故规》等安全管理文件,分车型对铁路机车设备进行风险管理。自主设计开发风险评估系统,在现有铁路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平台中搜集《铁路交通事故处理报告表》与《铁路行车设备故障处理报告表》,提取事故概况与事故原因的文字描述进行智能语义分析,提取故障设备名称、事故等级、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进行统计分析。本软件系统以Access数据库为数据基础,读取Excel表数据源,输出风险程度柱状图和风险频率-严重度散点图等图表,直观地体现各设备的风险水平。从现有铁路安监信息平台中搜集2012年8个铁路局的安全信息,应用自主开发设计的风险评估系统,处理数据并绘制铁路机车设备的风险程度图和风险频率-严重度散点图,以此作为技术依据提出风险管控措施。最后结合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对进一步完善安监信息平台与事故故障报告提出建议。

二、GK_(1C)型机车走车时不能换向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K_(1C)型机车走车时不能换向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超级电容储能的电力调车机车电气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2章 调车机车牵引性能分析及超级电容配置
    2.1 调车机车运行条件和车辆条件
        2.1.1 调车作业及线路条件
        2.1.2 现运用调车机车条件
        2.1.3 超级电容储能型电力调车机车牵引性能分析及基本参数确定
    2.3 调车机车能耗仿真
    2.4 超级电容介绍
        2.4.1 超级电特点及应用
        2.4.2 典型的超级电容器介绍
    2.5 双电层电容器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
        2.5.1 轨道交通车辆牵引动力系统对储能的要求
        2.5.2 三种超级电容器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前景分析
    2.6 超级电容储能系统
        2.6.1 超级电容的选型配置方式及数学建模
        2.6.2 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数学模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调车机车超级电容动力系统方案设计
    3.1 超级电容动力系统结构分析
    3.2 调车机车性能要求
        3.2.1 开发调车机车运行工况的意义
        3.2.2 调车机及运行工况的选择
    3.3 超级电容调车机车动力系统设计
        3.3.1 超级电容动力源
        3.3.2 系统拓扑结构
        3.3.3 牵引电动机的型号选择
    3.4 超级电容调车机车系统参数匹配
    3.5 超级电容调车机车及电气系统
        3.5.1 调车机车总体参数
        3.5.2 调车机车电路组成
        3.5.3 网侧电路
        3.5.4 交流牵引电路
        3.5.5 牵引储能系统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超级电容储能的调车机车建模及仿真
    4.1 ADVISOR介绍
    4.2 超级电容调车机车建模
    4.3 超级电容储能式调车机车整车仿真
    4.4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2 安全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2.1 安全风险管理基础概念
        2.1.1 风险和风险管理
        2.1.2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
    2.2 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
        2.2.1 海恩法则
        2.2.2 新木桶原理
        2.2.3 ALARP风险可接受性原则
    2.3 风险管理工作流程
        2.3.1 识别风险事件
        2.3.2 风险分析及评估
        2.3.3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2.3.4 持续监督及检查
3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安全风险管理基础信息
    3.1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工作概述
    3.2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责任安全事故统计
        3.2.1 某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近10年机务运用行车责任安全事故统计
        3.2.2 某铁路机务段近3年运用行车安全问题统计及分析
    3.3 铁路机务段运用行车安全风险控制矩阵
    3.4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及有效性评价矩阵
    3.5 本章小节
4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安全风险识别
    4.1 用检查表法识别
        4.1.1 出乘及接车环节危害事件识别
        4.1.2 机车检查环节危害事件识别
        4.1.3 调车作业环节危害事件识别
        4.1.4 列车始发环节危害事件识别
        4.1.5 列车运行环节危害事件识别
        4.1.6 站内停车危害事件识别
        4.1.7 施工作业环节危害事件识别
        4.1.8 汛期危害事件识别
    4.2 用头脑风暴法识别
    4.3 本章小节
5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价
    5.1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安全风险分析
    5.2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安全风险等级评价
    5.3 本章小结
6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6.1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制定
    6.2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评估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F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表格样式
附录G 学位论文数据集页

(3)GK1C型机车故障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几个疑难故障及原因分析
    1.1 空气压缩机低压安全阀漏风
    1.2 圆柱电空阀综合故障
    1.3 柴油机气缸套外壁漏水判断
2 解决方法
    2.1 解决低压安全阀漏风的方法
        2.1.1 压缩机气阀、气阀上垫周期更换
        2.1.2 压缩机逆止阀周期清理
    2.2 解决圆柱电空阀综合故障的方法
    2.3 解决判断柴油机气缸外壁漏水的方法
3 结语

(5)胶济通道机车运用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机车运用模式的发展与现状
        1.2.1 国内发展与现状
        1.2.2 国外发展与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节
2 胶济通道机车运用模式发展
    2.1 胶济通道的发展历程
        2.1.1 胶济通道的发展
        2.1.2 胶济通道的现状
        2.1.3 胶济通道关联线路的发展
        2.1.4 胶济通道运输能力变化比较
        2.1.5 胶济通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展望
    2.2 胶济通道机车运用的变化
        2.2.1 机务生产布局的变化
        2.2.2 机车配属的变化
        2.2.3 机车乘务员队伍的变化
        2.2.4 机车乘务交路设置的变化
    2.3 胶济通道运输环境的变化对机车运用模式的影响
    2.4 本章小节
3 机车运用模式优化方法
    3.1 机务生产布局的优化原则
    3.2 动力资源配置原则
    3.3 机车乘务员配置原则
    3.4 本章小节
4 单班单司机乘务模式
    4.1 胶济通道单班单司机乘务模式产生的原因
    4.2 单班单司机乘务模式的特点及意义
    4.3 实行单班单司机乘务模式的条件
    4.4 单班单司机的选拔、培训管理
        4.4.1 单班单司机选拔任用标准
        4.4.2 单班单司机的培训管理
    4.5 单班单司机作业标准及流程模式
        4.5.1 人身安全要求
        4.5.2 出勤作业流程模式
        4.5.3 接车检查试验作业流程模式
        4.5.4 出段挂车作业流程模式
        4.5.5 发车作业流程模式
        4.5.6 列车运行作业流程模式
        4.5.7 机车单机运行作业
        4.5.8 到达终点站及入段作业
        4.5.9 退勤作业
    4.6 单班单司机作业安全制度
        4.6.1 出入段及段内作业
        4.6.2 途中运行
        4.6.3 站内作业
    4.7 单班单司机非正常行车办法
        4.7.1 途中运行
        4.7.2 站内作业
        4.7.3 区间停车
    4.8 本章小节
5 固定支点多区段循环机车交路
    5.1 胶济通道固定支点多区段循环机车交路的由来
    5.2 固定支点多区段循环机车交路的特点及意义
    5.3 固定支点多区段循环机车交路的定义与模型
    5.4 实行固定支点多区段循环机车交路的运用原则
    5.5 胶济通道固定支点多区段循环机车交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5.1 上下行车流开行不均衡造成机车空头或积压
        5.5.2 日常实际生产组织过程中的优化调整方法及措施
        5.5.3 制定机车周转图过程中的优化算法
    5.6 本章小节
6 结论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详细摘要

(6)地铁内燃机车电器控制系统优化升级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内燃机车与PLC原理分析
    2.1 内燃机车基本结构与控制原理
        2.1.1 柴油机的启动原理
        2.1.2 柴油机的调速原理
        2.1.3 柴油机的废气涡轮增压原理
        2.1.4 液力传动箱自动控制原理
        2.1.5 空气制动机原理
        2.1.6 电器控制系统原理
    2.2 PLC技术原理
        2.2.1 PLC的分类与特点
        2.2.2 PLC的基本结构
        2.2.3 PLC的工作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燃机车PLC升级改造总体方案
    3.1 内燃机车PLC升级改造具体顺序
    3.2 内燃机车电器控制系统PLC的初步选型
    3.3 内燃机车板卡式单片机系统分析及改造
        3.3.1 电源板功能分析及改造
        3.3.2 电子保护板功能分析及改造
        3.3.3 自动换挡板功能分析及改造
        3.3.4 接口电路与里程表电路板功能分析及改造
        3.3.5 单片机控制板功能分析及改造
        3.3.6 功率驱动板功能分析及改造
    3.4 内燃机车新增功能分析
        3.4.1 柴油机启动检测保护功能分析
        3.4.2 柴油机调速简化改造分析
        3.4.3 人机交互性功能分析
        3.4.4 制动系统的安全保护
        3.4.5 双机重联功能分析
        3.4.6 机车紧急制动时动力自动切断功能分析
    3.5 PLC电器控制系统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燃机车PLC升级改造的硬件设计
    4.1 PLC的I/O点数确定
    4.2 主要硬件选型
        4.2.1 PLC型号的确定
        4.2.2 其余主要硬件选择
    4.3 PLC控制系统硬件核定
        4.3.1 输入输出点数核实
        4.3.2 电源容量与连接特殊模块台数的核实
    4.4 I/O回路设计
    4.5 特殊模块接线设计
    4.6 机车走行电磁阀回路设计
    4.7 显示屏与PLC连接设计
    4.8 重联电路设计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燃机车电器控制系统PLC升级改造程序设计
    5.1 柴油机启动检测程序设计
    5.2 柴油机调速程序设计
    5.3 内燃机车走行程序设计
        5.3.1 转速传感器信号收集计算
        5.3.2 柴油机小时数与机车公里数累计计算
        5.3.3 方向继电器与档位继电器控制
    5.4 低恒速程序设计
    5.5 双机重联程序设计
    5.6 故障诊断程序设计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人机界面设计与改造后机车试验验证
    6.1 机车状态界面设计
    6.2 操作提示界面设计
    6.3 报警信息界面设计
    6.4 内燃机车改造后试验验证
        6.4.1 内燃机车静态调试
        6.4.2 内燃机车走行调试
        6.4.3 故障报警测试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7)通霍线及西部铁路重载列车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方案
2 通霍线及西部铁路概况和重载列车安全管理现状
    2.1 通霍线及西部铁路概况
    2.2 通霍线及西部铁路开行重载列车的必要性和意义
    2.3 重载列车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安全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3.1 安全风险的基本概念
    3.2 安全风险的基本性质
    3.3 风险管理流程
    3.4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3.5 本章小结
4 通霍线及西部铁路重载列车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4.1 风险识别方法
    4.2 通霍线及西部铁路重载列车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4.3 通霍线及西部铁路重载列车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4.4 重点风险因果图分析
    4.5 风险评估
    4.6 本章小结
5 通霍线及西部铁路重载列车风险控制与规避
    5.1 安全风险控制与规避
    5.2 安全风险规避
    5.3 本章小结
6 通霍线及西部铁路重载列车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6.1 通霍线及西部铁路重载列车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措施
    6.2 实施的效果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页
详细摘要

(8)包钢铁路专用线行车及运输组织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铁路专用线概述
    1.2 包钢概述
    1.3 包钢既有生产体系概况
    1.4 包钢新体系概况
        1.4.1 项目位置
        1.4.2 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1.5 包钢既有铁路运输概况
    1.6 包钢新体系铁路概况
    1.7 包钢铁路专用线概况
        1.7.1 既有铁路专用线
        1.7.2 新建铁路专用线
    1.8 包钢铁路专用线运输的意义和必要性
        1.8.1 铁路专用线运输的意义
        1.8.2 铁路专用线运输的必要性
2 经济与运量及相关运输通道研究
    2.1 经济特征
        2.1.1 研究区域界定
        2.1.2 行政区划、面积及人
        2.1.3 资源分布及开发情况
        2.1.4 交通现状及发展
    2.2 路网构成
        2.2.1 区域路网构成
        2.2.2 区域路网的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2.2.3 区域路网运营特征
    2.3 研究年度货运量
        2.3.1 预测方法及依据
        2.3.2 运量预测
        2.3.3 接轨站运量
        2.3.4 运输通道客、货运量
        2.3.5 货流径路
        2.3.6 运量预测中不确定因素的分析
    2.4 相关运输通道研究
        2.4.1 运输通道概述
        2.4.2 运输通道的主要技术标准
        2.4.3 运输通道能力适应性分析及建议的扩能方案
3 运输接轨方式研究说明
    3.1 专用线作业方式
        3.1.1 既有专用线作业方式
        3.1.2 新建专用线后作业方式
    3.2 新建专用线接轨方案说明
        3.2.1 稀土钢站站内区发送场
        3.2.2 稀土钢站站内区达到场
        3.2.3 稀土钢站成品区
        3.2.4 包头西站
        3.2.5 包头北站
4 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4.1 接轨地区路网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4.2 新体系专用线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4.2.1 铁路等级
        4.2.2 正线数目
        4.2.3 限制坡度或最大坡度
        4.2.4 曲线半径
        4.2.5 牵引种类、机车类型
        4.2.6 牵引质量
        4.2.7 到发线有效长度
        4.2.8 闭塞类型
5 运输组织
    5.1 新建车站概况
        5.1.1 车站位置
        5.1.2 车站作业区的划分
        5.1.3 车站工作性质
        5.1.4 车站服务对象及主要作业
        5.1.5 车站设备情况
    5.2 服务厂矿生产概况
        5.2.1 稀土钢板材公司综合原料场概况
        5.2.2 稀土钢板材公司焦化厂生产概况
        5.2.3 稀土钢板材公司烧结厂生产概况
        5.2.4 稀土钢板材公司炼铁厂生产概况
        5.2.5 稀土钢板材公司炼钢厂生产概况
        5.2.6 稀土钢板材公司轧钢厂生产概况
        5.2.7 运输部鱼雷罐检修库生产概况
    5.3 运输组织方案
        5.3.1 专用线行车方式
        5.3.2 交接方式
        5.3.3 运营管理方式
        5.3.4 车流组织
        5.3.5 原料运输流程优化
        5.3.6 新体系铁水运输组织
        5.3.7 调整列车编组计划
    5.4 行车量及车站工作量
        5.4.1 货物列车列车对数
        5.4.2 接轨站及专用线装卸作业量及调车作业量
        5.4.3 调机类型、台数及配属站
    5.5 专用线通过能力
        5.5.1 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及参数
        5.5.2 研究新体系铁路专用线需要通过能力
        5.5.3 新体系铁路专用线通过能力适应性分析
    5.6 接轨站能力分析
        5.6.1 包头北站
        5.6.2 包头西站
    5.7 运输组织机构人员情况
        5.7.1 运输定员
        5.7.2 新体系岗位人员配置方案
        5.7.3 六个车站人员核定的分流方案
        5.7.4 检修系统人员配置分流方案
    5.8 调车作业特殊规定
        5.8.1 普通车调车作业特殊规定
        5.8.2 钢渣罐调车作业特殊规定
        5.8.3 鱼雷罐车调车作业特殊规定
        5.8.4 电气化铁路区域调车作业特殊规定
    5.9 接发列车特殊规定
    5.10 专用线管理还存在的问题
        5.10.1 铁路局在专用线管理中的不足
        5.10.2 企业在专用线管理中的不足
        5.10.3 路企双方信息沟通不及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内燃机车静态预热技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内燃机车概述
        1.1.1 内燃机车构造与工作原理
        1.1.2 内燃机车水循环系统
        1.1.3 内燃机车预热系统
    1.2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背景
        1.2.2 研究的目的
        1.2.3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第2章 内燃机车静态预热系统模型的建立
    2.1 内燃机车预热系统的作用
    2.2 内燃机车静态预热技术的设计思路
    2.3 内燃机车隔离换热技术方案的设计
    2.4 内燃机车预热系统的功能设计
        2.4.1 高炉蒸汽流量的自动控制功能
        2.4.2 地面热源加热系统水压的稳定性控制
        2.4.3 内燃机车水系统的隔离加温功能
        2.4.4 内燃机车水系统和隔离换热设备的快速拨接功能
        2.4.5 非工作状态时设备的防冻功能
        2.4.6 内燃机车水系统的温度自动调节功能
        2.4.7 内燃机车水系统缺水时自动补水功能
        2.4.8 无水内燃机车的快速加水加温功能
第3章 内燃机车静态预热系统的设计与设备选型
    3.1 内燃机车隔离换热方案的设计依据
    3.2 系统热负荷计算
    3.3 蒸汽管线设计
    3.4 减温器选型
    3.5 地面换热系统所用板式换热器选型
    3.6 循环水管路的设计
    3.7 地面换热系统所用循环水泵的选型
    3.8 地面换热系统所用膨胀罐的选型
    3.9 地面换热系统所用补水泵的选型
    3.10 电子调节阀的选型
    3.11 变频调速系统的选型
    3.12 PID 控制器的选型
    3.13 隔离换热系统所用板式换热器的选型
    3.14 隔离换热系统所用控制器的选型
第4章 内燃机车静态预热系统水循环回路设计
    4.1 地面热源加热系统的设计
        4.1.1 地面热源加热系统的循环流程
        4.1.2 地面热源加热系统的作用原理
    4.2 机车隔离换热系统的设计
        4.2.1 机车隔离换热系统的循环流程
        4.2.2 机车隔离换热系统的作用原理
    4.3 内燃机车静态预热系统和内燃机车水循环系统的融合
        4.3.1 DF 型内燃机车冷却水循环系统流程
        4.3.2 DF 型内燃机车冷却水系统的加温原理
        4.3.3 GK 型内燃机车水循环系统流程
        4.3.4 GK 型内燃机车水循环系统的加温原理
    4.4 内燃机车快速加水和预热水路设计
第5章 内燃机车静态预热系统的效能评价
    5.1 噪音测试数据对比
    5.2 加温温度对比
    5.3 费用消耗情况
第6章 经济效益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10)基于铁路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平台的机车设备风险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铁路系统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1.2.2 我国铁路系统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铁路系统风险管理的研究需求
    1.3 本文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2 风险管理对象特点分析
    2.1 风险管理对象的特点
    2.2 典型铁路交通事故原因再分析
        2.2.1 典型铁路交通事故
        2.2.2 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分析铁路交通事故
        2.2.3 事故树模型分析铁路交通事故
        2.2.4 铁路交通事故致因模型与本文研究重点
    2.3 铁路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结构与数据特点
3 险评估系统设计
    3.1 风险评估系统设计思路
    3.2 风险评估系统的参数体系
    3.3 风险评估系统的评估方法
    3.4 风险评估系统结构设计
    3.5 数据库单元设计
        3.5.1 风险评估系统数据库结构
        3.5.2 数据库项的新建与智能添加
    3.6 智能语义识别单元设计
        3.6.1 安监信息系统中事故原因描述特点
        3.6.2 风险评估参数提取方法
        3.6.3 关键词识别缩小查询范围
        3.6.4 未识别项的处理
    3.7 图表分析单元设计
        3.7.1 列表显示数据库设计
        3.7.2 风险程度评估设计
        3.7.3 风险因素频率-严重度特点评估设计
        3.7.4 其他分析设计
4 2012年铁路安全数据实际分析与应用
    4.1 2012年铁路安全分析数据源
    4.2 2012年铁路安全数据智能语义识别
        4.2.1 智能识别比例
        4.2.2 智能识别准确程度
        4.2.3 数据库项的增加
    4.3 2012年铁路机车整体安全水平分析
    4.4 2012年内燃机车安全水平分析
    4.5 2012年电力机车安全水平分析
    4.6 2012年动车组安全水平分析
    4.7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风险管控措施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GK_(1C)型机车走车时不能换向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超级电容储能的电力调车机车电气系统的研究[D]. 刘云溥.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2]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 张鑫义.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8(12)
  • [3]GK1C型机车故障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法[J]. 贺家栋. 南方金属, 2017(04)
  • [4]铁路机车的运用与管理研究[J]. 张嵩.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6(12)
  • [5]胶济通道机车运用模式研究[D]. 王龙.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6(05)
  • [6]地铁内燃机车电器控制系统优化升级改造[D]. 谢鹏.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7]通霍线及西部铁路重载列车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马松岩.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5(06)
  • [8]包钢铁路专用线行车及运输组织方案研究[D]. 刘静. 兰州交通大学, 2015(05)
  • [9]内燃机车静态预热技术及应用研究[D]. 刘向宇. 青岛理工大学, 2014(04)
  • [10]基于铁路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平台的机车设备风险管理[D]. 杨高. 北京交通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GK_(1C)机车运行时不能改变方向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