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润瑛[1](2021)在《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分配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玉米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能够用作饲料和工业原料。河北省是我国玉米种植大省,河北省玉米产业链的发展对我国玉米产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产业总体收益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分配问题是产业链问题的核心,收益分配合理化能够提高玉米产业链中各主体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水平,梳理玉米产业链上中下游间的利益联结关系,能够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提升各环节效益水平。近年来,河北省玉米产业面临着玉米产品附加值低、玉米产业链条短、产业链各环节主体收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为顺应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潮流,协调产业链各环节参与主体的收益,提高河北省玉米产业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业链收益分配是产业链问题的核心,鉴于此,本文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总结和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玉米产业链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成本收益理论、博弈论、收益分配理论等理论进行梳理,继而对河北省玉米种植、流通、加工环节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现状找出了各个环节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其次根据对河北省部分地区玉米产业的实地调研数据和统计数据,从原料、人工、机械等方面对种植户、粮商、玉米淀粉加工企业三个主体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并做出利润比较,然后采用收益共享模型探讨三个主体在非合作和合作两种情况下玉米产业链的最优产量和收益最大化情况,最后运用Shapley值法得到符合河北省实际情况的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分配方案。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主体的实际收益分配占比情况为玉米种植户占比59.03%,粮商占比17.73%,加工企业占比23.25%,收益分配格局处于不协调的状态,不利于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玉米产业链在合作模式下的整体收益高于非合作模式;流通环节和加工环节对产业链的贡献力度有待加大。根据实证和相关结论,在整体审视河北省玉米产业链三个环节的收益分配情况之后,结合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从种植、流通、加工环节以及产业链整体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从产业链收益分配角度分析探讨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是对完善、整合河北省玉米产业的有益探索;第二,将收益共享模型和Shapley值法应用于玉米产业链收益分配研究,得出符合河北省实际情况的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分配方案。

蔡明佟[2](2020)在《基于通辽市玉米种植及加工企业现状的产业发展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研究通辽市玉米加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提高通辽地区的玉米加工业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定性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玉米原材料生产角度进行比较优势分析,从玉米加工产品品种、市场需求等角度进行SWOT分析,从而提出通辽市玉米加工产业发展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加工业现状。通辽市玉米加工业原材料生产具有种植面积大、单产水平高、品质优良等特点;玉米加工业涵盖13大类200多个品种,其中味精、氨基酸、淀粉加工行业发展趋势较好。2.玉米加工业原材料比较优势分析,通辽市玉米生产在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综合比较优势,但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玉米加工产业SWOT分析,通辽市玉米加工产业的优势是种植集中分布、产业布局合理和交通电力资源优势明显;劣势是玉米种植结构单一、加工产业链短、产业间衔接松散、龙头企业有限、企业生产规模偏小、管理水平较低和创新能力弱;机会是国家战略调整、区域发展政策和养殖业发展机遇;威胁是区域产业竞争加剧、环境形势严峻、国家政策调控和水资源不足。3.通辽市玉米加工业发展对策。在加工业原材料生产方面兴建基础设施,推广种植科技,加大特种玉米推广力度,引导种植青贮玉米;在加工企业方面促进产业聚集发展,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健全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在政策支持方面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品牌宣传保护。

王佳新[3](2020)在《公主岭市玉米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玉米和水稻、小麦被列为人类三大最重要的粮食,全世界约20亿人口将玉米作为最主要的口粮。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国家推进玉米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在调整优化生产结构、推进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应急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玉米产业发展仍存在产需脱节和供给质量较低、生产成本高和长期竞争力弱、资源环境压力大和绿色发展效能低、基础保障能力不足和保护政策不完备、玉米加工低水平竞争和重复建设较多、流通基础设施不足和流通效率低等诸多挑战。2018-2019年,是我国玉米市场形势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国内玉米价格稳中上涨,种植面积和产量逐步止减回升,开始了新的增长周期;中美贸易战以及非洲猪瘟的爆发,政策调整上不断增加的压力使得玉米价格的形成及调节更加依赖市场机制的作用。吉林作为农业大省是我国粮食主产省份之一,对于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公主岭位于“世界黄金玉米带”之一的松辽平原腹地,是全国产粮大市、生猪外调大市、农产品加工大市。玉米一直是公主岭的“黄金名片”。近10年来年均粮食产量稳定在300万吨以上,其中玉米占粮食总产的95%以上,且连续多年居于全国县级市前列,是唯一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玉米之乡”的城市。因此,大力发展该市玉米生产,提高优质玉米产能供给,对调节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及特色农业产业增质增效的促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立足于公主岭市玉米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比较优势理论、产业竞争理论及农业产业化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公主岭市玉米产业实地调研及考察,从玉米的生产、销售、深加工三个角度阐述了公主岭市玉米产业的现状,深入的分析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借鉴和吸收,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最新农业发展政策,提出针对公主岭市玉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针对性对策建议。首先,对公主岭市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即玉米产业作为公主岭市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和拉动农村经济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种植成本高效益低、粮农生产投入意愿和能力下降、优质专用型玉米发展滞后等问题。其次,立足于公主岭市玉米产业发展实际,基于C-D生产函数的公主岭市玉米产业发展实证分析,通过研究该地玉米生产中各个要素与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探寻其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后,通过对以上研究及对美国农业尤其是玉米产业生产的经验借鉴,分别从断开发新产品,发展玉米综合利用、建立长效、协同的产能调控机制以及重视对玉米乙醇的开发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公主岭市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胡凯[4](2019)在《韩城市玉米生产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值在各大粮食作物中占比最高。在我国玉米与小麦、水稻一起被称为三大主粮作物,其种植面积及总产均位居第一。玉米也是陕西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省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升级,坚持运用工业化的思路来发展农业产业、用市场化模式来经营农业,加快了玉米生产和相关产业的发展。韩城市作为陕西玉米产业重点产区,玉米产业体系不断向粮、经、饲多元化方向发展。本研究以韩城玉米生产现状为出发点,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品种表现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多项围绕韩城市玉米生产的问题的研究,旨在明确韩城市玉米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对策。结果如下:1.玉米生产现状:(1)玉米种植面积较稳定,商品率较高。目前韩城市玉米种植面积为8500 hm2左右,最近几年全市玉米年总产量在3.99万t左右,玉米商品率在90%以上。(2)玉米分布广泛,以夏玉米为主。韩城市从南到北,8个镇(办)均有玉米种植;春播玉米占到全市玉米面积的9.7%,夏玉米占到全市玉米面积的90.0%。(3)品种多样化向高产优质集中。目前韩城市玉米主栽品种有豫玉22号、中科4号、浚单20、陕单8806、蠡玉16、郑单958等品种,其中浚单20、豫玉22号播种面积最大。2.韩城市玉米生产上存在以下问题:新品种引进推广缓慢;良种良法不配套;机械化程度较低;田间管理粗放;生产经营方式较为落后;种植成本较高。3.韩城市玉米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对策:充分调动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推广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强宣传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技术骨干;促进畜牧业发展,带动玉米产业发展;建立“互联网+”黄金产业平台。综上所述,韩城市玉米产业潜力巨大,在利用好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若能重点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广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强良种良法宣传培训等环节,同时克服新品种引进推广缓慢、良种良法不配套、机械化水平低、田间管理粗放、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等问题,才能实现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使韩城市玉米产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马庆庆[5](2019)在《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玉米是重要的粮食种类、加工食品原料、养殖饲料和能源原料,近年来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和工业发展对生物能源需求的增加,市场对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它的品种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国家对玉米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河南省作为我国玉米主产省之一,玉米产业发展不仅对本省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促进生物燃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然而从实践来看,河南省玉米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依然制约着玉米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研究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提升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以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发展、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马克思的竞争理论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为指导,阐明了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其次,论文从种植、加工、流通和贸易等方面概述了河南省玉米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影响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四个主要因素,即生产要素、发展环境、玉米产品和发展潜力。然后,通过实证研究,对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发展进行纵向考察和横向对比分析,探析了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论文还借鉴了美国、巴西、吉林和山东玉米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总结出四点有益启示。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政府、企业和农户三个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周雪岩[6](2019)在《河北省鲜食玉米需求研究 ——基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调研》文中认为河北省自1995年以来,玉米播种面积总体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受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调减“镰刀湾”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的政策影响,以及玉米临储政策取消,籽粒玉米出现波动的背景下,河北省积极探索改变传统种植方式、优化区域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式方法。河北省鲜食玉米品质独特、优良,糯玉米品种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河北省玉米食用消费量呈稳定增长趋势。本文对河北省鲜食玉米需求进行研究,通过前期对禾久集团、穗康集团等相关玉米加工企业的调研,发现河北省玉米食品加工企业仍然存在产业化水平不高、现代化程度较低、产品缺乏创新等问题,亟需进行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基于此,本文选取从消费者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关于玉米需求和消费者需求等文献的梳理,依据消费者需求理论、购买行为理论和供求关系理论,设计了玉米食用需求调查问卷,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北省消费者鲜食玉米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研。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以了解河北省鲜食玉米需求现状,从样本消费者基本特征、消费特征、偏好特征、认知特征、期望特征五个方面进行统计描述,发现河北省鲜食玉米需求有消费鲜食玉米渠道多样化、对鲜食玉米的营养价值认知不足、期望玉米食品种类进行创新等特点;并且运用了二元Logistic回归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将影响河北省玉米食用需求的因素分为7大类:家庭特征变量、家庭收入变量、消费渠道变量、消费者食用偏好变量、消费者期望变量、品质变量和认知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显着的因素有:长期居住地、家庭人口数、家庭年收入、消费渠道变量、消费者经常食用的鲜食玉米种类、消费者偏好的玉米产品、消费者认为每根鲜食玉米的合理价格和消费者愿意购买的鲜食玉米的产地。进而从市场、销售、品质三个角度提出加强市场宣传引导、制定有效销售策略、提升产品品质等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大量文献和资料的查阅,发现目前关于玉米饲用需求、工业用需求以及鲜食玉米和玉米产业发展的研究非常多,而对于玉米食用需求的研究,尤其鲜食玉米需求的研究少之又少;另外,玉米食用需求量有所回升,其在玉米需求总量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相关政策影响,玉米产业亟需优化种植结构,本研究以河北省鲜食玉米需求为研究对象,从视角上是一种创新。

卜德强[7](2019)在《影响鲜食糯玉米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糯玉米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其食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都很突出,在国际国内市场前景巨大,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环境的改变,产业发展出现了很多弊端,影响了糯玉米产业健康发展进程。针对糯玉米科研、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展开市场调查,调查结果发现:科研方面审定品种数量较多,但推广种植品种少、优势品种更少;种植方面种植面积相对市场需求有一定差距;经种植成本与效益分析,种植糯玉米比种植普通玉米在总种植成本上低8.5%,亩增效61%,亩面积增收达254.5元,经济效益明显;生产加工方面从产品成本效益分析看,速冻糯玉米单穗净利润约0.182元,比鲜穗收购价提升增值达61%,真空包装单穗净利润0.38元,比鲜穗收购价提升增值达109%;但真空包装成本较大,相比速冻糯玉米成本增加0.582元,增加幅度高达91%;产品类型无新突破,缺乏特色优势产品,产品质量不稳定。销售方面,糯玉米消费有待提高,物流配送需要改善提升,产品市场定位不准,不论从购买力还是从年龄分布看,消费主要以20--40岁的中青年群体为主,消费者购物渠道活跃度调查分析看超市占86%﹥商场占79.4%﹥集市占68.6%﹥电商占62%﹥商店57.4%﹥专卖店51.4%﹥流动商户43.4%﹥批发市场40%,由此可知超市购物渠道活跃度最高,其次是商场、集市、电商等。本研究对糯玉米产业发展中四个环节进行全面分析,并从现实需求角度出发,找出糯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市场缺乏特色品种,品种目标性状与市场实际需求部分脱节;种植效益突出,但是种植成本中物质费用、人力成本较高;产品种类少,支柱产品少,无后续产品研发上市;鲜穗加工不及时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糯玉米消费总体数量偏少;购物消费群体分层化明显,物流配送不及时;产品缺乏市场差异化定位,产品销售布局不合理等。针对贯穿糯玉米产业链中相关问题,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结合实践经验进行相关应对策略的制定,即针对品种与市场脱节提出依托数据平台,科、企、农、消四协作对策:根据市场需求,利用数据平台推演,准确把握杂交组配方案,缩短育种时间,短时间内实现品种的选育及市场推广,品种特性选择应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但侧重于甜度高糯性好、抗倒伏、棒穗籽粒排列整齐,不秃尖,适宜机采的特性;针对生产种植成本比例高提出组建种植产业联合体,协作共享,互利互惠对策:集中大宗采购,既能享受国家补贴也能得到销售优惠,有效较低种植成本;种植方式选择根据分析对比,间作、套种、保护地栽培相对普通玉米+小麦种植效益高,但现今糯玉米市场销售主要依靠企业订单回收,量大且收入稳定,零售方式虽效益好但种植面积小,不利于产业扩大发展,只能作为产业发展的补充,因此种植方式选择上要靠企业的订单需求来合理选择避免盲目;针对产品类型少研发落后提出增加糯玉米口味、增加糯玉米花样,满足不同人群消费对策,开发奶油、麻辣、五香等不同口感的速冻糯玉米,并根据不同的人群消费推出婴儿食品糯玉米泥、商务人士的快速食品糯玉米冲调粉、老年三高人群的糯玉米面或面条;针对鲜穗加工不及时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提出鲜穗运输中:冰块降温运输,根据距离远近切割冰块,把握调控融化时间,从源头确保产品质量稳定,鲜穗入厂后:建立员工绩效考核制、轮班制、产品溯源制,及时有效的对货源进行处理加工,24小时轮岗备岗,加强责任感,确保产品质量恒定对策;针对糯玉米消费量少提出引导培植糯玉米消费习惯,促进旅游与产业相结合对策,紧跟市场需求,社会发展需求把产业融入旅游产品,培植购物消费新理念和旅游新体验,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针对购物消费群体分层化明显,物流配送不及时提出搭建直达社区百姓桌一站式购物新平台对策,利用电视+网络+手机三平台互动,进行三位一体式宣传销售,销售公司直接对接消费者,直达社区百姓桌,避免物流配送不及时造成的市场影响;针对产品缺乏市场差异化定位,产品销售布局不合理提出细分市场,在包装升级及规格划分上体现分级销售,包装升级不仅要从形式上改变,更应体现出实用与美观的协调,产品按规格进行分类整合,要能区分市场需求,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进行多渠道多元化布局市场对策,避免与市场对接不畅。

刘晓永[8](2018)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化肥消费量大、有机肥资源丰富,但有机肥养分资源数量和还田量以及农田养分的输入、输出时空分布特征尚不明确,各地区农业生产中养分需求和供给不清楚,严重制约养分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和国家层面上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和平衡以及农业生产对养分的需求,把握不同区域养分资源与利用特点,可为养分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分配提供战略性对策和依据。本研究采用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等,研究了19802016年中国秸秆、粪尿等有机肥养分的数量、区域分布和还田量,分析了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平衡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估算了2016年全面平衡施肥场景下我国农业生产的养分需求以及化肥需求和供给差。主要结果如下:1)依据作物产量、草谷比、秸秆还田率和秸秆养分含量,计算不同年代各省秸秆和氮磷钾养分量及其还田利用。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秸秆及其NPK量(N+P+K)分别增长85.77%和104.00%,2010s年均分别为90585.89×104和2502.11×104 t,西北诸省、西藏和黑龙江省增幅明显,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以及黑龙江省秸秆及其养分资源占全国2/3以上。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秸秆NPK还田量增长2倍多,2010s年均为1783.23×104t,还田率为71.27%,其中N 579.14×104 t,P 106.27×104 t和K 1097.87×104 t,还田率分别为60.70%、77.34%和77.83%。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黑龙江省的秸秆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70%。2)基于畜禽年末存栏数、年内出栏数、饲养周期、排泄系数和粪、尿养分含量,计算不同年代各省畜禽粪尿量、粪尿养分及其还田利用。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畜禽粪尿量及其NPK量(N+P+K)分别增长53.35%和62.28%,2010s年均分别为423529.66×104(鲜基)和4095.76×104 t,东北地区增幅最大。畜禽粪尿NPK还田量从1980s年均1132.71×104增加到2010s年均1713.33×104 t,河南、四川、内蒙古、山东、河北、湖南、新疆、广西、云南和安徽的畜禽粪尿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55.02%59.66%。2010s畜禽粪尿N、P和K年均还田量分别为617.99×104、297.81×104和797.53×104 t,还田率分别为30.58%、70.75%和48.22%。3)我国有机肥NPK(N+P+K)资源量持续增加,2010s年均达到7797.41×104 t,比1980s增加67.11%,东北地区增幅最大,河南、山东、四川、河北、湖南、内蒙古、湖北、云南、江苏和安徽有机肥NPK资源量约占全国的55.21%57.33%。2010s有机肥N、P和K年均还田量分别为1332.69×104、437.97×104和1929.30×104 t,还田率分别为35.00%、61.91%和58.78%。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内蒙古、湖南、安徽、江苏、湖北和广东的有机肥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55.72%60.82%。4)基于作物产量,单位经济产量吸收养分量和秸秆还田养分量,估算了不同年代各省作物生产中养分移走量。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农田氮磷钾养分移走量(N+P2O5+K2O)增长75.33%,其中N、P2O5和K2O分别增长67.03%、82.59%和84.81%,西北地区增幅最大,2010s年均移走量为3086.90×104 t,其中N 1497.07×104 t,P2O5 621.23×104 t,K2O 968.60×104t,河南、黑龙江、河北、江苏、四川、吉林、安徽、湖北、湖南和广东的农田养分移走量约占全国的55.66%59.75%。5)通过计算养分的投入(化肥、有机肥)和产出(作物移走量),得出不同年代各省养分表观平衡和偏平衡(PNB,养分移走量/投入量)。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氮磷钾养分盈余量(N+P2O5+K2O)增长208.23%,东北地区增幅最大,河南、山东、四川、湖北、河北、广西、广东、安徽、湖南、江苏和云南的盈余量占全国的56.23%64.33%。2010s盈余5284.42×104 t,其中N、P2O5和K2O分别盈余2220.36×104 t、2002.27×104 t和1061.79×104t。1980s到2010s PNB逐渐下降,2010s PNB-N介于0.130.87,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多数省份高于0.37;PNB-P2O5介于0.060.41,东北高于0.26,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多数省份介于0.190.29,其他省份低于0.20;PNB-K2O介于0.020.85,东北和华北大多数省份高于0.53,其他多数省份介于0.30.6。6)按2016年农作物、林地、草地、水产养殖面积和平衡施肥量,全面平衡施肥场景下全国氮磷钾养分(N+P2O5+K2O)的需求量为8441.80×104 t,其中N 3758.13×104 t、P2O5 2035.96×104t和K2O 2647.71×104 t。粮食作物养分需求量约占全国的41.53%,其次蔬菜/瓜果占21.09%。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的养分需求较大,河南、四川、山东、湖南、广西、河北、云南、湖北、内蒙古和江苏的养分需求量占全国的52.96%。全国化肥消费与需求差为744.52×104 t,其中N亏缺120.61×104 t,P2O5过量474.78×104 t,K2O过量390.35×104 t,华北地区过量最多,特别是河南、山东、河北过量较多,而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多数省份化肥投入不足。

徐丽[9](2017)在《昌吉州玉米种业发展调研报告》文中指出昌吉州是我国西北玉米杂交种生产规模发展较稳定的基地之一,玉米制种面积最大时达到34650 hm2,2011至2015年制种玉米单产在6500 kg/hm2左右,地理优势与气候特殊性非常适合玉米种植。本文以玉米种业价值链为研究线索,分别阐述了昌吉州玉米种业的品种选育与推广、种业监管、玉米种子生产与加工、种子企业销售及售后服务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昌吉州玉米种业所面临的问题。研究表明,昌吉州玉米种业发展过程中面临推广人员的缺乏与推广方式的单一、种子企业盈利能力低、种子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够、企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与文化素质水平较低等诸多问题;从而提出了加快玉米种业发展相对应的对策和建议:在品种选育方面,加大对优势品种推广力度,搭建种质资源交流平台,支持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在种子企业发展方面,做好种子企业整合,改善两极分化,促进种子企业经营由小而散的区域自给性经营向全方位市场竞争企业转变,不断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树立种子企业强有力的品牌形象;在种业监管方面,抓好基层监管机构的人员建设和改善种子安全管理机制;以此来促进地区玉米种业产业链的有机结合和健康发展,为昌吉州玉米种业今后的发展做出对策参考。

王丹妮[10](2016)在《张掖市玉米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文中认为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经济作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随着玉米新品种的不断的更新、选育、推广,玉米产业成为张掖地区重要的农业基础产业。研究张掖地区玉米产业的发展状况,对促进张掖地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产业理论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文中主要运用了三个比较经典的经济模型展开研究,其中包括竞争优势比较理论模型,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布局理论。目的是对张掖市玉米产业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介绍,并做玉米产业的SWOT分析,找寻玉米产业目前运作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张掖市玉米产业发展情况,SWOT分析的主要结论是:玉米产业生产已成规模、产业流程成熟、加工业发展、国家对农业税的减免等惠农政策,这些都是张掖地区玉米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玉米新品种存在隐患、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玉米产业综合管理能力较弱这些是张掖地区玉米产业发展的劣势;玉米消费的多样性、玉米能源开发价值的增长、玉米产业的新需求等都是张掖地区玉米产业的发展机会;玉米加工企业给当地造成了环境污染,同时产业带来的粮食安全隐患是张掖市玉米产业发展的威胁。本文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以张掖市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对玉米产业进行细致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理了玉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多个方面来提出合理的对策,希望能为张掖市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效可行的办法和能具有科学参考价值。

二、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分配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产业和产业链
        2.1.2 玉米产业链
        2.1.3 收益分配
    2.2 理论基础
        2.2.1 成本收益理论
        2.2.2 博弈论
        2.2.3 收益分配理论
        2.2.4 收益共享理论
3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现状
        3.1.1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种植环节发展现状
        3.1.2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流通环节发展现状
        3.1.3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加工环节发展现状
    3.2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存在问题
        3.2.1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种植环节存在问题
        3.2.2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流通环节存在问题
        3.2.3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加工环节存在问题
4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收益分析
    4.1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形成情况
        4.1.1 数据来源
        4.1.2 河北省玉米种植环节收益形成情况
        4.1.3 河北省玉米流通环节收益形成情况
        4.1.4 河北省玉米加工环节收益形成情况
    4.2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利润比较
5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实证研究
    5.1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收益共享实证研究
        5.1.1 收益共享理论模型
        5.1.2 收益共享模型在玉米产业链中的应用
        5.1.3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收益共享实证分析
    5.2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收益分配实证研究
        5.2.1 产业链收益分配原则
        5.2.2 Shapley值理论模型的建立
        5.2.3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收益分配实证分析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种植环节
        6.2.2 流通环节
        6.2.3 加工环节
        6.2.4 产业链整体
参考文献
附录1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流通环节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加工环节情况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致谢

(2)基于通辽市玉米种植及加工企业现状的产业发展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加工环节在玉米产业发展中日益重要
        1.1.2 通辽市玉米加工产业面临着巨大挑战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玉米产业发展研究现状
        1.3.1 国外现状
        1.3.2 国内现状
2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技术路线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分析法
        2.2.2 实地调研法
        2.2.3 定性、定量分析法
    2.3 研究理论基础
        2.3.1 比较优势理论
        2.3.2 SWOT分析法
3 通辽市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3.1 通辽市玉米加工原材料生产现状
        3.1.1 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长
        3.1.2 玉米产量持续增加
        3.1.3 玉米单产水平高
        3.1.4 品种构成以高淀粉品种为主
        3.1.5 青贮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3.2 通辽市玉米加工业现状
        3.2.1 淀粉加工
        3.2.2 味精加工
        3.2.3 氨基酸加工
        3.2.4 酒精加工
        3.2.5 饲料加工
        3.2.6 玉米胚芽油加工
4 通辽市玉米加工业发展分析
    4.1 通辽市玉米加工原材料比较优势分析
        4.1.1 玉米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分析
        4.1.2 玉米生产效率比较优势分析
        4.1.3 玉米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分析
    4.2 通辽市玉米加工业SWOT分析
        4.2.1 优势分析
        4.2.2 劣势分析
        4.2.3 机会分析
        4.2.4 威肋分析
        4.2.5 SWOT分析矩阵
5 通辽市玉米加工业发展对策
    5.1 玉米加工原材料生产方面
        5.1.1 依靠科技,提高玉米生产力
        5.1.2 推广专用玉米种植,保证原材料供应
        5.1.3 加大青贮玉米面积,发展农牧产业链
    5.2 玉米加工企业方面
        5.2.1 产业聚集发展,延伸玉米产业链
        5.2.2 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5.2.3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产业链
        5.2.4 建立健全企农利益联结机制,推进订单农业发展
    5.3 政府政策方面
        5.3.1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支持玉米加工业发展
        5.3.2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5.3.3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
6 研究结果与讨论
    6.1 主要研究结果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公主岭市玉米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玉米产业
        2.1.2 玉米产业链
    2.2 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产业竞争力理论
        2.2.3 农业产业化理论
第3章 公主岭市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玉米种植现状
        3.1.1 玉米生产现代化水平提升
        3.1.2 玉米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3.1.3 农民种植玉米的影响因素分析
    3.2 玉米深加工现状
        3.2.1 传统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延长
        3.2.2 玉米食品深加工转型升级
        3.2.3 玉米秸秆深加工发展迅速
    3.3 玉米销售现状
        3.3.1 玉米需求由增转降
        3.3.2 全产业链实践,拉动粮食供给
        3.3.3 市场化运作,接轨国际市场
        3.3.4 鲜食玉米消费群体逐步建立
第4章 基于C-D生产函数的公主岭市玉米产业发展实证分析
    4.1 经济指标的选择
        4.1.1 投入指标
        4.1.2 产出指标
        4.1.3 样本数据
    4.2 模型的建立及估计
        4.2.1 模型的建立
        4.2.2 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4.3 结论
第5章 公主岭市玉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5.1 玉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1.1 种植成本高,效益低
        5.1.2 粮农生产投入意愿和能力下降
        5.1.3 种子质量参差不齐
        5.1.4 优质专用型玉米发展滞后
        5.1.5 玉米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不合理
    5.2 成因分析
        5.2.1 产业产出结构不协调
        5.2.2 产业融合的深度不够
        5.2.3 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区域带动力有限
        5.2.4 玉米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5.2.5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较差
第6章 美国玉米产业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6.1 美国玉米产业地位概述
    6.2 美国政府在玉米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6.2.1 实施扶持政策
        6.2.2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6.2.3 金融扶持措施
        6.2.4 教育培训和农产品推广
    6.3 美国玉米产业化体系
    6.4 美国玉米产业化对公主岭市玉米产业发展的启示
        6.4.1 不断开发新产品,发展玉米综合利用
        6.4.2 做大企业规模,发挥行业协会功能
        6.4.3 重视对玉米乙醇的开发
第7章 公主岭市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关于玉米供给的对策建议
        7.1.1 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专用型玉米
        7.1.2 强化玉米结构调整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7.1.3 创建工业园区,促进产业力量整合
        7.1.4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7.1.5 大力扶持畜牧业,推动农牧结合发展
    7.2 关于玉米深加工的对策建议
        7.2.1 激活玉米产业经济
        7.2.2 建立长效、协同的产能调控机制
        7.2.3 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玉米等级标准
    7.3 关于玉米销售的对策建议
        7.3.1 擦亮“玉米之乡”金字招牌
        7.3.2 提升玉米功能,拓展增收模式创建
参考文献
致谢

(4)韩城市玉米生产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玉米生产及产业发展概况
        1.3.1 国外玉米生产及产业发展概况
        1.3.2 国内玉米生产及产业发展概况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韩城市玉米生产现状
    2.1 韩城市玉米种植面积变化情况
    2.2 韩城市玉米种植区域分布情况
    2.3 韩城市玉米种植品种
    2.4 韩城市玉米播种技术
    2.5 韩城市玉米品种推广情况
    2.6 韩城市玉米产量调查情况
    2.7 韩城市玉米生产效益
第三章 韩城市玉米生产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韩城市玉米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3.1.1 新品种引进推广缓慢
        3.1.2 良种良法不配套
        3.1.3 机械化程度较低
        3.1.4 田间管理粗放
        3.1.5 生产经营方式较为落后
        3.1.6 种植成本较高
    3.2 韩城市玉米产业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农业结构调整后效影响
        3.2.2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3.2.3 农业科技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错位的制约
        3.2.4 生产经营体系不完善
第四章 韩城市玉米产业发展对策
    4.1 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4.2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4.3 推进“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
    4.4 推广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4.5 加强宣传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技术骨干
    4.6 促进畜牧业发展,带动玉米业发展
    4.7 建立“互联网+”黄金产业平台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合理规划玉米产业布局
        5.1.2 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注重精深产品发展
        5.1.3 建设大型玉米商品粮生产基地
        5.1.4 建立一体化的玉米产业服务体系
        5.1.5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玉米产业相关研究
        二、农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三、玉米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四、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图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产业
        二、竞争力
        三、产业竞争力
        四、玉米产业竞争力
    第二节 产业竞争力理论综述
        一、马克思的竞争理论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三、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发展
        四、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及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第一节 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
        一、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产业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三、产业竞争力形成的机理结构图
    第二节 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二、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因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南省玉米产业概况及竞争力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节 河南省玉米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河南省玉米种植
        二、河南省玉米产品加工
        三、河南省玉米产品流通
        四、河南省玉米产品贸易
    第二节 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生产要素
        二、发展环境
        三、玉米产品
        四、发展潜力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第一节 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纵向发展
        一、数据来源
        二、评价指标选择
        三、主成分分析法
        四、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纵向发展评价
    第二节 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横向比较
        一、数据来源
        二、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三、主成分分析法
        四、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横向比较结果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内外玉米产业竞争力发展案例及对河南省的经验启示
    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玉米产业发展概况
        二、美国提升玉米产业竞争力的路径
    第二节 巴西
        一、巴西玉米产业发展概况
        二、巴西提升玉米产业竞争力的路径
    第三节 吉林
        一、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概况
        二、吉林提升玉米产业竞争力的路径
    第四节 山东
        一、山东省玉米产业发展概况
        二、山东省提升玉米产业竞争力的路径
    第五节 上述案例对河南省的经验启示
        一、重视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广力度
        二、注重提高玉米产业集聚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
        三、培育发展多元化的玉米产业信息服务和应用主体
        四、配套农业经济金融支持政策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提升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政府层面
        一、进一步提供全方位的产业发展引导服务
        二、加快促进玉米产业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注重采取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四、多方面加强玉米产业市场环境规范化管理
    第二节 企业层面
        一、延长玉米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二、重点提升玉米深加工工艺的科研自主创新能力
        三、强化玉米企业的“合作共赢”意识
        四、大力推进玉米产品品牌战略
    第三节 农户层面
        一、进一步提高玉米种植的科技含量
        二、合理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和规模
        三、重视提升玉米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
        四、积极配合农业土地承包流转政策的贯彻实施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河北省鲜食玉米需求研究 ——基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粮食需求的研究
        1.3.2 关于玉米需求的研究
        1.3.3 关于鲜食玉米的研究
        1.3.4 关于玉米产业的研究
        1.3.5 关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研究
        1.3.6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对象和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1.2 玉米食用需求
        2.1.3 鲜食玉米
    2.2 理论基础
        2.2.1 消费者需求理论
        2.2.2 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
        2.2.3 供求关系理论
3 河北省消费者鲜食玉米需求现状
    3.1 数据来源
    3.2 样本消费者基本特征描述
        3.2.1 性别和年龄比例
        3.2.2 长期居住地和家庭人口数比例
        3.2.3 家庭年收入特征
    3.3 样本消费者消费特征描述
        3.3.1 家庭消费鲜食玉米的频次不多
        3.3.2 家庭消费鲜食玉米的渠道多样化
    3.4 样本消费者偏好特征描述
        3.4.1 不同性别和年龄对玉米的需求偏好不同
        3.4.2 对于鲜食玉米种类的偏好表现不明显
        3.4.3 愿意尝试玉米主食多种食用方法
        3.4.4 对反季节鲜食玉米的购买意愿表现不明显
        3.4.5 对鲜食玉米的产地偏好明显
    3.5 样本消费者认知特征描述
        3.5.1 对市面上现有玉米食品品种了解不足
        3.5.2 对鲜食玉米的营养价值了解不足
        3.5.3 对鲜食玉米的品牌包装认知不足
        3.5.4 对转基因鲜食玉米持有不同的态度
    3.6 样本消费者期望特征描述
        3.6.1 期望鲜食玉米价格更加合理
        3.6.2 期望玉米食品种类创新
4 河北省鲜食玉米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4.1 模型的选择与说明
    4.2 变量的选择与特点描述
        4.2.1 变量的选择与说明
        4.2.2 变量的特点描述
    4.3 实证分析
        4.3.1 模型系数综合检验
        4.3.2 模型拟合优度和错判矩阵
        4.3.3 影响鲜食玉米需求的因素检验结果
    4.4 模型结果分析
        4.4.1 家庭特征变量
        4.4.2 家庭收入变量
        4.4.3 消费渠道变量
        4.4.4 消费者食用偏好变量
        4.4.5 消费者期望变量
        4.4.6 品质变量和认知变量
5 以消费者鲜食玉米需求为导向的供给策略
    5.1 加强市场宣传引导
        5.1.1 加大鲜食玉米营养价值的宣传力度
        5.1.2 注重鲜食玉米的品牌建设
    5.2 制定有效销售策略
        5.2.1 多渠道进行销售
        5.2.2 针对收入差异制定销售策略
        5.2.3 促进互联网销售
    5.3 提升产品品质
        5.3.1 鼓励农户和企业运用科学技术创新升级
        5.3.2 严格产品质量管理
6 研究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7)影响鲜食糯玉米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及目的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调查对象及回收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于科研技术方面调查分析
        3.1.1 针对品种审定情况调查分析
        3.1.2 针对品种种植推广情况调查分析
        3.1.3 针对育种选育性状调查分析
    3.2 基于种植管理方面调查分析
        3.2.1 针对糯玉米种植成本收益调查分析
        3.2.2 不同种植模式下糯玉米种植效益分析
        3.2.3 糯玉米种植成本构成分析
    3.3 基于生产加工方面调查分析
        3.3.1 针对加工产品类型及品牌化程度调查分析
        3.3.2 不同加工方式鲜食糯玉米效益分析
        3.3.3 针对糯玉米产品质量控制调查
    3.4 基于销售流通方面调查分析
        3.4.1 糯玉米产品市场需求调查
        3.4.2 糯玉米各类型产品市场调查
        3.4.3 针对网络购物调查分析
        3.4.4 针对不同年龄购买力调查分析
        3.4.5 糯玉米销售渠道调查分析
4 讨论
    4.1 糯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1 科研技术环节
        4.1.2 种植管理环节
        4.1.3 生产加工环节
        4.1.4 消费流通环节
    4.2 糯玉米产业发展对策
        4.2.1 糯玉米科研技术环节对策
        4.2.2 糯玉米种植管理环节对策
        4.2.3 糯玉米生产加工环节对策
        4.2.4 糯玉米销售流通环节对策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农田养分平衡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农田养分平衡研究方法与参数选择
        1.3.1 研究方法
        1.3.2 参数选择
    1.4 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需求
    1.5 研究契机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秸秆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估算方法
        2.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秸秆及其养分资源时空分布
        2.2.2 秸秆还田
    2.3 讨论
        2.3.1 秸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时空分布
        2.3.2 估算方法和结果与其他研究比较
        2.3.3 秸秆养分的有效性
        2.3.4 对策和建议
    2.4 小结
第三章 畜禽粪尿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估算方法
        3.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资源量
        3.2.2 畜禽粪尿资源量时空分布
        3.2.3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养分资源量
        3.2.4 畜禽粪尿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3.2.5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
        3.2.6 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时空分布
    3.3 讨论
        3.3.1 畜禽粪尿及其养分量
        3.3.2 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
        3.3.3 问题及建议
    3.4 小结
第四章 人粪尿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估算方法
        4.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1980 —2016年人粪尿及其养分资源量
        4.2.2 人粪尿资源量时空分布
        4.2.3 人粪尿养分量时空分布
        4.2.4 1980 —2016年人粪尿养分还田量
        4.2.5 人粪尿养分还田量时空分布
    4.3 讨论
        4.3.1 中国人粪尿、粪尿养分及其还田量时空变化
        4.3.2 问题及建议
    4.4 小结
第五章 有机肥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估算方法
        5.1.2 数据来源
        5.1.3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1980 —2016年有机肥养分资源量
        5.2.2 有机肥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5.2.3 1980 —2016年有机肥还田量
        5.2.4 有机肥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5.3 小结
第六章 化肥消费量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估算方法
        6.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6.1.3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1980 —2016年化肥消费量
        6.2.2 化肥消费量时空分布
    6.3 讨论
        6.3.1 化肥消费量中复合肥的氮、磷、钾估算方法
        6.3.2 1980 —2016年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养分偏生产力
        6.3.3 2016 年不同省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养分偏生产力
    6.4 小结
第七章 农田养分移走量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估算方法
        7.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7.1.3 数据处理
    7.2 结果与分析
        7.2.1 1980 —2016年农田养分移走量
        7.2.2 农田养分移走量时空分布
    7.3 讨论
        7.3.1 农作物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时空分布
        7.3.2 对策建议
    7.4 小结
第八章 中国农田养分平衡
    8.1 材料与方法
        8.1.1 估算方法
        8.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8.1.3 数据处理
    8.2 结果与分析
        8.2.1 1980 —2016年农田养分表观平衡及偏平衡
        8.2.2 农田养分平衡时空分布
        8.2.3 养分偏平衡时空分布
    8.3 讨论
        8.3.1 中国农田养分平衡时空分布
        8.3.2 2016 年农田养分平衡
        8.3.3 对策建议
    8.4 小结
第九章 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需求
    9.1 材料与方法
        9.1.1 估算方法
        9.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9.1.3 数据处理
    9.2 结果与分析
        9.2.1 养分需求
        9.2.2 化肥消费及分布状况
        9.2.3 有机肥养分还田量
        9.2.4 化肥消费与需求差异分析
    9.3 讨论
        9.3.1 养分需求量估算
        9.3.2 有机肥在化肥零增长中的地位
    9.4 小结
第十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不同地区各种作物的草谷比
    附录2 不同作物秸秆氮磷钾养分含量
    附录3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4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5 200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6 201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7 198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8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9 200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10 201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11 主要作物秸秆养分当季释放率
    附录12 不同畜禽的粪、尿日排泄系数及其粪、尿养分含量(鲜基)
    附录13 199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附录14 200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附录15 201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附录16 人粪、尿日排泄量及其氮磷钾养分含量(鲜基)
    附录17 各种作物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数量
    附录18 各种作物的养分推荐施用量
    附录19 经济林、草地和水产养殖的养分推荐施用量
    附录20 畜禽粪肥养分的当季释放率
致谢
作者简历

(9)昌吉州玉米种业发展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国外有关种业研究进展
    2.2 国内有关玉米种业研究进展
        2.2.1 玉米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2.2.2 玉米种业生产经济效益研究进展
        2.2.3 玉米种业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2.4 相关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2.4.1 玉米种业相关概念界定
        2.4.2 玉米种业相关理论基础
第3章 昌吉州玉米种业发展现状
    3.1 昌吉州玉米品种选育与推广现状
        3.1.1 玉米品种选育
        3.1.2 企业科研能力
        3.1.3 推广人员分布
        3.1.4 玉米推广品种结构
    3.2 昌吉州种子监管现状
        3.2.1 种子监管人员构成
        3.2.2 种子监管机构工作业务范围
        3.2.3 种子监管机构监管能力
    3.3 昌吉州玉米种子生产现状
        3.3.1 玉米种植规模扩大与产量提高
        3.3.2 昌吉州玉米制种区域分布
        3.3.3 制种玉米生产模式
        3.3.4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3.4 昌吉州玉米制种农户与种子企业发展基本状况调查
        3.4.1 昌吉州制种农户基本状况
        3.4.2 昌吉州种子企业发展基本状况
    3.5 昌吉州玉米种子加工状况
    3.6 昌吉州种子企业销售现状
    3.7 昌吉州种子企业售后服务现状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昌吉州玉米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玉米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
        4.1.1 推广人员与基层推广经费紧缺
        4.1.2 推广模式和方式单一
    4.2 玉米制种生产存在的问题
        4.2.1 制种户“一低一高”,生产技术难掌握
        4.2.2 合作安全意识欠缺
        4.2.3 市场信息获取不对称
        4.2.4 人工成本难掌控
    4.3 玉米制种企业存在的问题
        4.3.1 种子企业盈利能力较弱且过于分散
        4.3.2 科研能力薄弱,专业技能人才缺乏
        4.3.3 售后服务无法满足消费群体需求
    4.4 玉米种子监管存在的问题
        4.4.1 转基因品种的种植和推广,成为种子安全监管潜在风险
        4.4.2 种业市场准入门槛低,执法手段弱,难以形成有效经营监管
        4.4.3 基层种子监管机构人员建设不合理
第5章 促进昌吉州玉米种业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1 加大农业推广力度,实施多元化农业推广途径
    5.2 完善信息平台构建,提高农户运用网络技能
    5.3 搭建种质资源交流信息平台
    5.4 改善种子安全管理机制
    5.5 加强基层种业监管部门人员建设
    5.6 做好种子企业整合,改善两极分化
    5.7 加强各层次人才培养,输入创新新血液
    5.8 种子企业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0)张掖市玉米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的基础理论
        1.3.1 竞争优势理论
        1.3.2 产业组织理论
        1.3.3 产业布局原理
    1.4 玉米产业发展相关研究
        1.4.1 国内文献综述
        1.4.2 国外文献综述
    1.5 研究的思路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我国玉米产业现状分析
        2.1.1 我国玉米生产情况分析
        2.1.2 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分布
        2.1.3 我国玉米种子生产现状
    2.2 我国种业发展机遇
        2.2.1 玉米消费的多样化
        2.2.2 玉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2.3 玉米产业面临新的挑战
第三章 张掖市基本概况及玉米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3.1 张掖市基本概况
        3.1.1 张掖市地理气候特征
        3.1.2 张掖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1.3 张掖市玉米产业发展的现状
    3.2 张掖市玉米产业SWOT分析
        3.2.1 张掖市玉米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3.2.2 张掖市玉米产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3.2.3 张掖市玉米产业发展的机会分析
        3.2.4 张掖市玉米产业发展的威胁分析
第四章 张掖市玉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玉米加工业发展较慢
    4.2 玉米生产企业管理监督缺失
    4.3 科研和市场结合度不足
    4.4 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
第五章 张掖市玉米产业发展的依据及对策建议
    5.1 张掖市玉米产业发展的依据
    5.2 张掖市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2.1 营造一个合作、交流的氛围
        5.2.2 优化种植产业基地,合理布局制种面积
        5.2.3 增加科技投入,保证种子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
        5.2.4 改善产业经营模式,提高农民收入,带动经济发展
        5.2.5 建立病虫害防御机制,提高产品品质
        5.2.6 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诚信的玉米种植企业
        5.2.7 推动企业规模化经营
        5.2.8 建立“互联网+”黄金产业平台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 张润瑛.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6)
  • [2]基于通辽市玉米种植及加工企业现状的产业发展对策分析[D]. 蔡明佟.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3]公主岭市玉米产业发展研究[D]. 王佳新. 吉林大学, 2020(08)
  • [4]韩城市玉米生产现状及对策研究[D]. 胡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2)
  • [5]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 马庆庆.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6]河北省鲜食玉米需求研究 ——基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调研[D]. 周雪岩.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1)
  • [7]影响鲜食糯玉米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 卜德强.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8]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D]. 刘晓永.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12)
  • [9]昌吉州玉米种业发展调研报告[D]. 徐丽.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10]张掖市玉米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D]. 王丹妮. 兰州大学, 2016(11)

标签:;  ;  ;  ;  ;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