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联合化疗对大鼠胶质瘤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加强联合化疗对大鼠胶质瘤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一、升压联合化疗对大鼠脑胶质瘤形态学变化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振[1](2020)在《SH20中药汤剂抑制小鼠GL261胶质瘤生长的体内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建立GL261小鼠脑胶质瘤原位荷瘤模型,观察SH20中药汤剂在体内对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为胶质瘤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及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1.SH20中药汤剂治疗胶质瘤的临床疗效观察:SH20中药汤剂是一种由白花蛇舌草、黄芪等20种中草药组成的复方制剂,源于临床收治的一例WHO Ⅳ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我们回顾并收集了该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定期临床随访、影像学复查,完善分子病理基因检测,进一步分析和探讨SH20中药汤剂的有效性及研究价值。2.GL261小鼠脑胶质瘤原位荷瘤模型的建立:所有小鼠采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随后将小鼠以颅骨水平位固定于立体定向头架上,取小鼠前囟向前1.5mm,向侧方1.5mm处为肿瘤接种部位,用颅骨钻打孔,然后用钝头的10 μl注射器将原代培养的GL261胶质母细胞瘤细胞(10万/ul)沿骨孔垂直缓慢插入小鼠脑内,接种完毕后采用外科缝线缝合小鼠头部皮肤切口,密切观察小鼠接种后表现。小鼠在接种胶质瘤细胞10天后,随机选择三只解剖取脑肉眼观察、冰冻切片、HE染色,以确定脑胶质瘤模型构建成功。3.SH20中药汤剂治疗GL261恶性胶质瘤:将小鼠分为五组:a空白对照组、b模型对照组、c SH20中药汤剂低剂量治疗组、d SH20中药汤剂高剂量治疗组、e替莫唑胺治疗组。接种后标记小鼠,a组和b组小鼠在接种7天后的第8-21天,灌胃蒸馏水0.3ml/只/日;c组小鼠在肿瘤细胞接种后的第8-21天,通过灌胃给予SH20单倍药液(0.3ml/只/日)治疗;d组小鼠在肿瘤细胞接种后的第8-21天,通过灌胃给予SH20三倍药液(0.3ml/只/日)治疗;e组小鼠在接种胶质瘤细胞后的第8-21天,通过灌胃给予新鲜配制的替莫唑胺(25mg/kg/d)进行治疗。每天定时定量给药,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记录进食量、体重,接种21天后将每组半数小鼠眼球取血,检测血细胞及肝肾功能变化,然后断头处死。4.将处死小鼠取脑行肉眼观察、HE染色,计算肿瘤大小、抑瘤率,未处死的剩余小鼠继续饲养统计中位生存期。结果 1.SH2O中药汤剂抑制了患者脑肿瘤生长,并有效延长了其无进展生存期。2.成功构建GL261小鼠脑胶质瘤原位荷瘤模型。3.各组小鼠在接种术后早期均出现进食量及体重下降,经给药治疗一周后,空白对照组、SH2O中药低剂组、替莫唑胺组小鼠进食量和体重均开始增加,但SH2O组中药高剂量及、模型对照组小鼠进食量和体重增长缓慢。替莫唑胺组小鼠与其他各组比较白细胞数量下降明显(P<0.05),血小板计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着,而与其他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SH20中药组与空白对照和模型对照组比较,ALT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着差异。SH2O中药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AST明显降低(P<0.05)。SH20中药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ST降低明显(P<0.05),其余组间AST无明显差异。各组之间BUN、Cr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结果无统计学意义。4.脑组织切片HE染色可见模型对照组小鼠肿瘤细胞核大深染,细胞排列紧密,呈梭形或不规则样;治疗组细胞核染浅,细胞排列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稀疏。SH20中药汤剂组、替莫唑胺组脑肿瘤体积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治疗组之间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间肿瘤抑制率比较,TMZ组最高,SH2O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SH2O中药汤剂低剂量组及替莫唑胺组小鼠生存期较模型对照组均显着延长(P<0.05),而SH2P中药汤剂高剂量组小鼠较模型对照组生存时间未见明显延长(P>0.05)。结论 1.通过临床病例观察提出本课题假说:SH2O中药汤剂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安全有效,能够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2.SH2O中药汤剂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表明SH2O中药汤剂具备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3.SH2O中药汤剂相比传统TMZ安全性较高,但过高剂量可导致小鼠进食量减少及体重下降。4.SH20中药汤剂能够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但高剂量SH20中药汤剂不利于生存期延长。

谷俊伟[2](2019)在《2-脱氧-D-葡萄糖与替莫唑胺联合给药对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约占整个原发性颅内肿瘤的60%,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脑胶质瘤的生长具有浸润性特点,因生长部位特殊,极易复发,手术往往无法彻底清除。术后放、化疗及靶向治疗,可显着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预后。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是一种咪唑并四嗪第二代烷化剂,由于其能迅速透过血脑屏障,并且生物利用度接近100%等特点,成为目前治疗脑胶质瘤疗效最好的一线药物。但是胶质瘤细胞对TMZ具有原发或继发性耐药作用,严重阻碍了治疗效果,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已有研究发现,TMZ联合其它药物使用,能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及降低耐药性。因此,基于TMZ的联合化疗方案,已成为脑胶质瘤治疗的新趋势。2-脱氧-D-葡萄糖(2-DG)属糖酵解抑制剂,通过抑制己糖激酶的作用影响糖酵解途径,并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和促进癌细胞凋亡。在体外应用中发现,它能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如胰腺癌、乳腺癌等,并促使肿瘤细胞凋亡。联合其它化疗药物,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方面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除了能通过抑制糖酵解来降低细胞内ATP的生成,还能影响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影响糖蛋白的糖基化来影响转录因子表达;能激活细胞内的未折叠蛋白反应和凋亡通路,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因此,2-DG作为放、化疗增敏剂与其它药物联用,在恶性肿瘤病人的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内外实验:1.探讨2-DG联合TMZ对U251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2.探究2-DG在逆转胶质瘤细胞TMZ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3.为评价2-DG协同TMZ对胶质瘤的治疗中发挥作用提供最为直接的证据,为胶质瘤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有益的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实验:应用CCK8法测定2-DG和TMZ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单独或者联合应用对不同类别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Caspase3活性检测细胞凋亡;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CHOP基因的表达;金正均公式评价2-DG与TMZ的联合作用。体内实验:建立大鼠原位脑胶质瘤模型,分别给予TMZ、2-DG,以及联合给药两周,于给药14天后处死一半大鼠,测定肿瘤大小,取标本做病理检测,其余大鼠用来观察动物生存期,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DG对多种脑胶质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性。其中U251细胞对2-DG敏感度最高,所以选择U251细胞做进一步实验探究。2-DG可使U251细胞Caspase3活性提高,诱导凋亡。进一步研究发现,2-DG能诱导CHOP基因高表达。2-DG与TMZ联用,对U251/TR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存在协同效应(Q>1.15),相比单一用药,能显着提高对CHOP基因的激活;沉默CHOP后2-DG与TMZ的协同效应消失,表明2-DG和TMZ联用可能经CHOP依赖的凋亡途径对肿瘤细胞发挥效应。2-DG和TMZ联用,抑瘤效果明显,大鼠生存期延长;HE染色发现,联合用药组肿瘤细胞比对照组稀疏,凋亡的细胞变圆变小,细胞核固缩、碎裂。结论2-DG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有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的作用,与激活CHOP基因依赖的凋亡途径有密切关系;2-DG与TMZ联用可产生协同效应,逆转U251/TR细胞对TMZ的耐药性。本研究提供了2-DG辅助TMZ治疗神经胶质瘤的理论依据。

昝亚伟[3](2012)在《合欢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与凋亡诱导作用》文中研究表明脑神经胶质瘤(glioma)是发生于神经元外胚层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50%左右,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其中位生存期仅9-12个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8年公布的按死亡率顺序排位,恶性胶质瘤是34岁以下肿瘤患者的第2位死亡原因,是35-54岁患者的第3位死亡原因。脑神经胶质瘤的生物学特征是呈浸润性生长,其恶性程度高,生长快,病程短,具有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高和治愈率低等“三高一低”的特点,因此寻找有效的胶质瘤治疗方案及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实践中,一方面由于神经胶质瘤多发生于脑的重要功能区及其附近,与正常脑组织没有明显界限,手术往往难以将肿瘤全部切除或根本无法切除。另一方面,放疗常可使肿瘤及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受到放射线的损伤。因此寻找安全、有效且毒副作用小的治疗神经胶质瘤的药物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医中药由于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本文分别对半枝莲、篇蓄、合欢花、合欢皮、柴胡、天南星、蛇舌草、旋覆花、栀子9种中草药进行了水提、真空抽滤、减压浓缩,然后将浓缩后的组分进行冷冻干燥,即得它们的水提物。以得到的干物质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株进行细胞增殖活性检测,结果显示:上述粗提物中,仅合欢花、合欢皮两种水提物能较好地抑制C6细胞的增殖。基于上述实验事实,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合欢花、合欢皮两种水提物对C6细胞株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并对合欢皮粗提物进行了萃取分离,以寻找有效抗癌组分。所得结论如下:1.合欢花、合欢皮两种药物的水提物均可抑制C6细胞的增殖,且对C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合欢花水提物在24h、48h、72h时,对C6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305μg/mL、145μg/mL、15μg/mL;合欢皮水提物在24h、48h、72h时,对C6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265μg/mL、195μg/mL、95μg/mL。2.合欢花、合欢皮两种药物的水提物均可诱导C6细胞发生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浓度分别是200μg/mL、2501μg/mL、300μg/mL的合欢花水提物处理C6细胞24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增加了1.4%、3.4%、13.3%;浓度分别是200μg/mL250μg/mL的合欢皮水提物处理C6细胞24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增加了2.1%、13.7%。3.合欢花、合欢皮两种药物的水提物均可使C6细胞发生S期阻滞。浓度是300μg/mL、400μg/mL的合欢花水提物处理C6细胞24h后,S期细胞比例由对照组的32.169%分别增加到46.990%、49.623%;浓度是300μg/mL、400μg/mL的合欢皮水提物处理C6细胞24h后,S期细胞比例由对照组的30.107%分别增加到39.910%、45.395%。4.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对合欢皮粗提物进行了萃取分离,分别将冷冻干燥后的合欢皮粗提物、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以及残留水相6类组分对C6细胞进行细胞增殖活性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仅残留水相对C6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其余几相均可抑制C6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正丁醇相、粗提物、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

王刚[4](2012)在《槲皮素纳米脂质体的脑靶向性及其抗C6脑胶质瘤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槐米为原药材,通过水解法提取并精制槲皮素,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槲皮素纳米脂质体(QUE-NL),考察其在大鼠体内口服吸收特性、小鼠脑靶向性及药动学参数;考察QUE-NL在大鼠血浆中存在的物质形式及大鼠脑靶向性。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山嵛酸甘油酯、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为油相,泊洛沙姆、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和吐温-80作为水相,以正交试验法优化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制备槲皮素纳米脂质体(QUE-NL);透射电镜观察其微观形态,并测定其粒径分布、包封率和载药量;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QUE-NL在大鼠胃肠道内容物及粪样混合物中的槲皮素含量的方法,计算其在大鼠胃肠道口服吸收百分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浆及脑组织中槲皮素浓度,计算药物靶向指数(DTI);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口服QUE-NL在大鼠体内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用3p97药动学软件处理数据,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血浆中槲皮素存在形式及脑组织中槲皮素浓度,计算药物靶向指数(DTI)。结果:以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和优选的制备工艺制得的QUE-NL呈球状或类球状,平均粒径为172.63nm,包封率为85.90%,载药量为7.25%;QUE-NL在大鼠体内吸收优于槲皮素原料药和槲皮素普通脂质体;QUE-NL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显着高于槲皮素原料,其药时曲线下面积较槲皮素原料大,表观分布容积较槲皮素原料小,血浆清除率较槲皮素慢;QUE-NL在小鼠脑内吸收分布优于槲皮素原料药和槲皮素普通脂质体,QUE-NL药物靶向指数(DTI)均大于1;QUE-NL在大鼠血浆中主要是以槲皮素苷元和异鼠李素存在,且其在大鼠脑内吸收分布优于槲皮素原料药和普通脂质体,QUE-NL药物靶向指数(DTI)均大于1。结论: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适于制备槲皮素纳米脂质体,以正交法优化法制备的槲皮素纳米脂质体,能显着提高大鼠对槲皮素的口服吸收量,延长槲皮素在血浆中的循环时间,代谢半衰期更长,AUC更大,表明其具有长循环特征;槲皮素纳米脂质体能显着促进槲皮素在小鼠、大鼠脑内的吸收,具有良好的脑靶向性;吸收进入血浆中的槲皮素主要是以结合形式而非单体形式存在,为进一步应用于脑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目的:研究槲皮素纳米脂质体(QUE-NL)对体外培养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作用,探讨其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作用的线粒体途径与JAK2/STAT3信号通路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药物(QUE、QUE-NL、QUE-L、替莫唑胺等)作用于大鼠C6胶质瘤细胞12,24,48和72h后的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药物作用24h后大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及死亡情况;LDH活性法检测对C6脑胶质瘤细胞的毒性作用。检测C6脑胶质瘤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SOD和MDA水平,比色法测定C6胶质瘤细胞内caspase-8、 caspase-9及caspase-3的活性;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C6脑胶质瘤细胞ROS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C6胶质瘤细胞caspase-8、 caspase-9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检测C6脑胶质瘤细胞ATP和LDH释放水平,探讨其诱导凋亡及促坏死的可能线粒体信号传导途径机制。进一步,采用AG490(STAT3信号抑制剂)干预,从检测细胞毒,细胞凋亡,细胞因子IL-6、TNF-α的分泌,及STAT3信号通路JAK2、STAT3蛋白、p53与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等方面,探讨其通过JAK2/STAT3信号传导途径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QUE-NL处理组随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对C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增强,具有剂量依赖性;与QUE比较,QUE-NL给药组凋亡细胞及坏死细胞所占比例显着增多,尤以坏死细胞比例明显增多,QUE-NL能显着诱导C6胶质瘤凋亡和促进坏死;QUE-NL组的LDH释放量、ROS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着增加。QUE-NL显着提高C6胶质瘤凋亡细胞的caspase-3、 caspase-9的活性,促进C6胶质瘤细胞LDH释放、诱导C6胶质瘤细胞坏死,同时显着降低线粒体膜电位。QUE-NL能使C6胶质瘤细胞cytochromeC蛋白表达加强,对坏死caspase-9与caspase-3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显着升高C6脑胶质瘤细胞ATP和LDH的释放水平。QUE-NL使前凋亡蛋白Bax表达明显升高,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促进P53蛋白表达和抑制Bcl-2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QUE-NL高、中剂量组JAK2和STAT3蛋白表达显着增加,AG490则显着抑制QUE-NL的促C6胶质瘤细胞坏死作用,显着抑制STAT3和p-STAT3的蛋白表达,但AG490对QUE-NL上调C6胶质瘤细胞p53蛋白表达的作用无显着影响。结论:QUE-NL能诱导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坏死,具有细胞毒性作用,表现出浓度、时间依赖性。其诱导细胞凋亡和促进细胞坏死作用机制与调节C6脑胶质瘤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SOD和MDA水平有关;QUE-NL增加凋亡的C6脑胶质瘤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9的相对活性,对caspase-8活性影响不显着,提示槲皮素通过激活caspase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QUE-NL促坏死的机制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调节C6脑胶质瘤细胞ROS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与调节CytochromeC活性两种方式,促进大鼠C6胶质瘤细胞坏死;其通过活化线粒体信号传导途径caspase-9与caspase-3的活性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达到抗大鼠C6胶质瘤作用。不同浓度的QUE-NL可能从ROS/线粒体途径促进C6脑胶质瘤细胞凋亡或坏死,还可能经JAK2/STAT3信号转导途径调控C6脑胶质瘤细胞凋亡或坏死,主要调节JAK2/STAT3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信号分子(TNF-α、IL-6)和关键基因蛋白(JAK2、 STAT3、 Bax等)。两种途径交汇作用于线粒体,可能是其抗C6胶质瘤细胞的主要信号机制。目的:研究槲皮素纳米脂质体(QUE-NL)体内对C6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比较槲皮素原料药与QUE-NL的抗胶质瘤作用,评价QUE-NL在脑肿瘤组织的脑靶向性及其毒副作用。方法:利用大鼠脑立体定位仪进行C6胶质瘤细胞近皮层原位接种建立体内模型,分别给予槲皮素原料药、槲皮素纳米脂质体及替莫唑胺等药。给药治疗三周后,测定其肿瘤直径、计算抑瘤率,观察大鼠的一般生长情况。末次给药2小时后断头取血测定肝功能。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与肿瘤组织槲皮素浓度,测定脑组织中槲皮素含量,并计算药物靶向指数(DTI);另取肿瘤组织固定后,常规石蜡包埋标本,石蜡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脑肿瘤组织JAK2、STAT3、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并取大鼠心、肝、肾做常规病理切片。结果:QUE-NL高、低剂量组(50mg.kg-1、25mg.kg-1)能明显减小肿瘤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肿瘤组织JAK2和survivin蛋白表达呈强阳性,核外STAT3蛋白表达呈强阳性,肿瘤细胞核内p-STAT3蛋白表达明显;QUE-NL治疗组肿瘤组织JAK2、STAT3和survivin蛋白表达相对较弱、p-STAT3蛋白表达减少,p53蛋白表达呈强阳性。与槲皮素原料药相比,QUE-NL能显着增加C6胶质瘤大鼠血浆和脑组织的槲皮素浓度,表明聚山梨酯-80包衣的QUE-NL显着促进槲皮素进入血脑屏障。QUE-NL高、低剂量组的脑肿瘤组织DTI均大于1,显示出较好的肿瘤靶向性。槲皮素原料与QUE-NL对C6胶质瘤大鼠血清ALT, AST, γ-GT均无显着影响,仅替莫唑胺组荷瘤大鼠的ALT指标明显升高,替莫唑胺组显示有轻度肝肾损害,其余各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制备的QUE-NL具有提高槲皮素抗脑胶质瘤生长的效果,具有肿瘤靶向性,并能降低药物的毒性作用。

周杰[5](2009)在《新中药成分在激光脑损伤保护及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文中认为激光致脑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损伤,激光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特点目前尚不清楚,研究激光脑损伤的特点有重要意义。白藜芦醇是一种植物提取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及心血管保护等多种作用,但白藜芦醇是否对激光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仍不很清楚。海星皂甙-15是我国科学家自主分离获得的一种新的中药成分,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包括溶血、抗病毒、抗肿瘤等,可其对胶质瘤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仍有待探索。本研究拟通过建立一种大鼠激光脑损伤模型,在明确激光脑损伤病理、生理变化的基础上,初步阐明白藜芦醇对激光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同时,体外培养胶质瘤细胞,探讨海星皂甙-15诱导胶质瘤细胞系U87MG细胞发生凋亡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利用新的中药成分治疗激光脑损伤和脑胶质瘤提供实验依据。第一部分.白藜芦醇对大鼠激光脑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激光武器是一种利用激光束摧毁飞机、导弹、卫星等目标并使其失效的定向能武器,是继核、电磁脉冲武器之外的另一种高能武器。这种武器产生的激光束具有快速、高能、穿透力极强等特点,可在瞬间穿透目标物体,将接触点汽化或熔解,从而对目标物体实现动能或热能性杀伤。高能激光武器在未来战争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普遍。激光武器对人的视力和肢体造成的损伤已有一些研究报道,但对颅脑损伤的研究则较少,因此,研究激光致颅脑损伤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鼠为实验动物,在建立一种稳定、可重复性激光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检测大鼠激光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并探讨白藜芦醇作为激光脑损伤保护剂的作用,为战时激光颅脑损伤的救治提供实验理论依据。实验一、大鼠激光脑损伤模型的建立及生理变化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大鼠激光脑损伤动物模型。方法成年SD大鼠100只,体质量220±3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5)和激光脑损伤组(n=75);激光脑损伤组分别用14J、28J和56J能量激光照射致伤动物,根据伤后处理时间点每组再分为5个亚组,即伤后6h、24h、48h、72h和7d组,每亚组动物5只;假手术组不予激光照射。检测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动物血压、脉搏、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水肿指数变化。结果不同能量组伤后血压、脉搏、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水肿指数变化有所不同;假手术组则无明显改变。结论工作距离0.5cm、工作电流0.2mA、波长10.64μm的28J能量激光可造成稳定的激光脑损伤动物模型。实验二、大鼠激光脑损伤后的病理变化目的检测大鼠激光脑损伤后损伤区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特点,探讨激光脑损伤动物模型的特殊标记物。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220±30g,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激光脑损伤组(n=30);激光脑损伤组用工作距离0.5cm、工作电流0.2mA、波长10.64μm的28J能量激光照射而致伤动物,根据伤后处理时间点再分为5个亚组,即伤后6h、24h、48h、72h和7d组,每亚组6只动物;对照组不予激光照射。检测照射后不同时间点伤区脑组织HE、电镜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热休克蛋白70和小胶质细胞的表达。结果激光照射后不同时间点伤区脑组织HE染色显示形态变化不同;电镜病理形态变化主要表现在以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改变为主及血脑屏障受损改变;免疫组化显示热休克蛋白70表达不同;OX-42免疫组化显示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数量及形态变化均有异;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系统检测大鼠激光脑损伤后病理改变,揭示小胶质细胞可作为大鼠激光脑损伤的标记物。实验三、白藜芦醇对大鼠激光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目的检测大鼠激光脑损伤后生化指标改变,探讨白藜芦醇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55只,体质量220±3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激光脑损伤组(n=25)和白藜芦醇治疗组(n=25);激光脑损伤组和治疗组用28 J能量激光照射致伤动物,根据伤后处理时间点每组再分为5个亚组,即伤后6h、24h、48h、72h和7d组,每亚组5只;假手术组不予激光照射。检测各组动物在白藜芦醇处理前后不同时间点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水肿指数变化;并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多种氨基酸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的改变;免疫印迹法检测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治疗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增加,脑水肿指数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水平下降,热休克蛋白70表达增多。结论白藜芦醇可作为大鼠激光脑损伤有效的神经保护剂。第二部分.海星皂甙-15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U87MG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脑胶质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约占成人颅内肿瘤的40%~50%,其恶性度高,侵袭性很强,手术治疗后仍易复发;放疗和化疗虽然也有疗效,但患者总的预后仍无明显改善。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寻找对胶质瘤更有效的化疗药物研究,以期提高胶质瘤的治疗效果。海星皂甙-15是我国科学家从我国南海三亚海域面包海星中分离鉴定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一系列海星皂甙中的第15个,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45H74O22S2Na2,分子量为1076,系统命名:(20R,24S)-6a-O-[3-O-甲基-b-D-吡喃奎诺糖基-(1?2)-b-D-吡喃木塘基-(1?3)-b-D-吡喃葡萄糖基]-5a-胆甾-9(11)-烯-3b,24-二硫酸钠盐。已有研究表明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溶血、抗病毒、抗肿瘤等,本研究利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MG细胞研究海星皂甙-15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影响,探索其作用机理,以期为临床发现新的、更有效的抗肿瘤化疗药物。目的探讨面包海星提取物海星皂甙-15对人胶质母细胞瘤U87MG细胞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人胶质母细胞瘤U87MG细胞,采用MTT实验检测海星皂甙-15对U87MG增殖的影响;DNA Ladder检测凋亡片段;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和线粒体形态学改变;Hoechst33342和Tunel染色检测细胞核变化;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线粒体跨膜电位(△Ψm)的改变;Western blot分析细胞色素C、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海星皂甙-15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U87MG细胞增殖,并诱导U87MG细胞凋亡,其作用在12h、24h、48h、72h的IC50分别为9.9、5.3、3.8、2.6μg/mL;海星皂甙-15引起线粒体结构损伤,出现线粒体嵴断裂、△Ψm下降、细胞色素C释放增多、Caspase-3蛋白活化。结论海星皂甙-15能抑制U87MG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通过线粒体损伤途径可能是其作用机理。总结:1、建立一种稳定、可重复的大鼠激光脑损伤动物模型,系统观测了大鼠激光脑损伤后血压、脉搏、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脑水肿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伤区脑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伤后热休克蛋白70和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时程及形态变化规律;探讨了白藜芦醇对大鼠激光脑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指出白藜芦醇可以作为大鼠激光脑损伤的神经保护剂。2、体外培养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87MG细胞,探讨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海星皂甙-15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87MG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星皂甙-15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87MG细胞增殖,并诱导U87MG细胞凋亡,线粒体损伤途径可能是其作用机理。

张煜辉[6](2008)在《替莫唑胺缓释微球治疗大鼠C6胶质瘤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替莫唑胺缓释微球(TM-MS)治疗C6脑胶质瘤大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该药有效成分治疗作用的机制,进一步研究该药与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Vatalanib联合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一、SD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的建立:细胞培养传代C6胶质瘤细胞,取其对数期细胞,在立体定向指引下,将2×106个C6细胞悬液注入大鼠左侧尾状核区,观察动物接种后表现,接种后第6天行头颅MRI检查,并随机抽样处死行HE染色、免疫组化GFAP和PCNA检查,并行透射电镜检查,根据MRI、HE染色、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结果判定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制作成功。二、TM-MS治疗C6恶性胶质瘤:1、不同剂量替莫唑胺缓释微球治疗C6胶质瘤:将荷瘤大鼠分为5组:对照组、替莫唑胺原药(TM)组、TM-MSⅠ组、TM-MSⅡ组、TM-MSⅢ组。各组化疗均在模型植入C6细胞后第6天进行,对照组切除脑肿瘤表面脑组织;TM组予以口服替莫唑胺50mg/kg/day,连服5天,并切除脑肿瘤表面脑组织;TM-MSⅠ组切除脑肿瘤表面脑组织后植入TM-MS12mg;TM-MSⅡ组切除脑肿瘤表面脑组织后植入TM-MS 16mg;TM-MSⅢ组切除脑肿瘤表面脑组织后植入TM-MS 20mg。治疗14天后分别处死各组动物(各组大鼠中一半用以观察生存期,不予处死),统计平均生存期,计算肿瘤体积和抑瘤率,行PCNA免疫组化检查,评价TM-MS疗效,并寻找合适的TM-MS用药剂量。2、根据上部分获得的TM-MS合适剂量,将TM-MS分别与植入用5-FU和替尼泊甙(VM-26)作疗效对比:将荷瘤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TM-MS组、氟尿嘧啶(FU)组和VM-26组。TM-MS组予以切除脑肿瘤表面脑组织后植入TM-MS16mg,FU组切除脑肿瘤表面脑组织后植入FU 9mg,VM-26组予以VM-26静脉微泵(替尼泊甙3.6mg微泵每日1次,连用3天)。治疗后处死(各组大鼠中一半用以观察生存期,不予以处死),统计平均生存期,计算肿瘤体积和抑瘤率,行PCNA免疫组化检查,评价化疗疗效。3、评价TM-MS间质化疗的安全性:检查间质化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的改变,通过对TM-MS周围脑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TM-MS的体内生物相容性。三、TM-MS治疗C6脑胶质瘤大鼠的作用机制:将荷瘤大鼠分为对照组和TM-MS组。治疗方式同前,治疗14天后处死,行透射电镜检查和TUNEL法检测C6细胞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53蛋白和活化caspase-3蛋白在C6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中的表达水平。四、TM-MS与Vatalanib联合化疗治疗大鼠C6脑胶质瘤:将荷瘤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TM-MS组、Vatalanib组、联合化疗组。TM-MS组治疗方式同前;Vatalanib组从植入C6细胞后行Vatalanib治疗(Vatalanib 5mg口服1/日),治疗20天后处死;联合化疗组从植入C6细胞后开始行口服Vatalanib 5mg治疗,连续治疗20天,并在第6天时加用TM-MS行间质化疗,间质化疗14天后处死(各组大鼠中一半用以观察生存期,不予以处死)。处死大鼠前抽血查血常规、肝功、生化,评价联合化疗的安全性。统计平均生存期,计算测量肿瘤体积变化,行PCNA免疫组化检测,评价化疗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检测VEGF和C31评价化疗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检测ICAM-1和MMP-9的水平,评价化疗对肿瘤间质的影响。结果:一、SD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的建立:本组实验10只SD大鼠有9只在肿瘤细胞种植后一周左右开始出现食欲减退,精神差、活动明显减少,皮毛粗糙,体重减轻。头颅MRI平扫和增强提示:左基底节占位,T1低信号,T2高信号,强化均匀明显,大鼠脑内占位形成。处死后标本GFAP和PCNA检查提示:GFAP在肿瘤细胞胞浆高表达提示肿瘤为神经胶质源性,PCNA在肿瘤细胞胞核高表达表示肿瘤细胞有较高的增殖能力。透射电镜检查显示:肿瘤细胞突触和微绒毛较多,是神经胶质源性肿瘤的特征之一,核内异染色质较多,表明细胞有较高的增殖能力。根据大鼠头颅MRI、免疫组化和电镜结果,说明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成功建立,肿瘤种植成功率较高,达90%。二、替莫唑胺缓释微球治疗C6恶性脑胶质瘤大鼠:1、不同剂量替莫唑胺缓释微球治疗C6胶质瘤:不同对照组、TM组、TM-MSⅠ组、TM-MSⅡ组、TM-MSⅢ组的平均生存期依次为:22.2天、26.0天、26.4天、29.8天和32.4天。抑瘤率依次分别为:17.20%、35.28%、46.99%和48.94%。TM-MSⅡ、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TM-MSⅡmg组与TM-MSⅢ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中浓度TM-MS和高浓度TM-MS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异。各组PCNA阳性率依次为63.2±5.9%、41.7±6.7%、37.5±5.8%、20.2±4.3%、18.8±3.4%。TM-MSⅠ、Ⅱ和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000),TM-MS间质化疗大鼠脑胶质瘤效果明显。TM-MSⅡ组与TM-MSⅢ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中浓度TM-MS和高浓度TM-MS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异,考虑高浓度TM-MS可能会对脑组织有更强的刺激,因此TM-MS间质化疗时采用16mg是较合适剂量。2、TM-MS分别与植入用5-FU和替尼泊甙(VM-26)作疗效对比结果:TM-MSⅡ组间质化疗较FU组和VM-26组疗效好,有明显差异(P<0.01)。3、TM-MS间质化疗的安全性评价结果:TM-MSⅠ组、TM-MSⅡ组、TM-MSⅢ组的血常规、生化、肝功指标均正常,肝、肾病理切片显示未见明显坏死,炎症、水肿等病理改变。TM-MS的病理学结果提示TM-MS的生物相容性较好。三、TM-MS治疗C6脑胶质瘤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透射电镜显示:C6细胞体积缩小,异染色质浓缩趋边提示该肿瘤细胞发生凋亡。TUNEL法对C6细胞染色显示:对照组肿瘤凋亡细胞阳性率为8.63±1.52%,TM-MS组肿瘤凋亡细胞阳性率为26.24±2.33%,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000)。Western Blot方法测P53和活化caspase-3结果显示:TM-MS组P53蛋白表达上调,其表达量为对照组的2倍,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000);TM-MS组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高,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000);四、TM-MS与Vatalanib联合化疗治疗C6胶质瘤:对照组、TM-MS组、Vatalanib组和联合化疗组的平均生存期依次为:21.7天、28.9天、26.4天、22.3天和31.6天。抑瘤率依次分别为:53.15%、16.39%和64.40%。PCNA细胞阳性率依次为:65.2±4.5%、30.1±6.2%、42.3±5.7%、和22.1±4.6%,四组之间存在差异(P=0.0000),TM-MS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1),Vatalanib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联合化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1),联合化疗组与TM-MS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四个实验组的VEGF细胞阳性率依次为:70%、60%、50%、和40%,四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5682)。各组的微血管密度依次为:23.24±2.45、18.53±1.53、12.43±0.63、和5.48±0.87个/视野,四组之间存在差异(P=0.0000),TM-MS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Vatalanib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联合化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四个实验组的肿瘤细胞ICAM-1表达存在差异(P=0.0000),Vatalanib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联合化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各组MMP-9表达程度存在差异(P=0.0000),TM-MS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Vatalanib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联合化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联合化疗中荷瘤鼠血常规、生化、肝功指标均正常。结论:1、采用立体定向法建立SD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确实可靠,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胶质瘤颅内生长情况,适于胶质瘤间质化疗和全身化疗的实验性研究。2、替莫唑胺缓释微球间质化疗能安全有效地治疗C6脑胶质瘤大鼠。3、替莫唑胺缓释微球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来抑制肿瘤生长。在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中,P53和caspase-3是参与其发生凋亡的重要蛋白质。4、替莫唑胺缓释微球间质化疗联合Vatalanib抗肿瘤血管治疗能安全、更有效地治疗大鼠C6胶质瘤。

石键[7](2006)在《pCMV-p53转染C6大鼠胶质瘤细胞热增敏效应与胶质瘤模型激光间质热疗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利用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MV-p53转染wt p53基因及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热增敏效应目的研究C6胶质瘤细胞内稳定转入野生型p53基因(wild type p53,wt p53)的方法,并探讨C6细胞在加热后的生物学行为改变及wt p53基因对肿瘤细胞加热的影响。方法提取与鉴定真核表达载体pCMV-p53,利用红色荧光蛋白确定转染质粒和脂质体的最佳比例。将此即用型的wt p53真核表达质粒稳定转染至大鼠胶质瘤细胞系C6,通过neo基因表达的检测确定目的基因转移的成功性。设置C6/p53(+)细胞组、C6细胞加热组、C6/p53(+)细胞加热组、反复加热后生长的热耐受C6细胞组和对照组,然后对转染wt p53基因及加热培养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进行观察。结果wt p53基因片断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Ⅲand EcoRⅠ)正确鉴定和提取,转染质粒和脂质体的最佳转染比例为1:6。neo基因稳定表达于转染了阳性质粒的C6细胞中。体外实验证实热耐受C6细胞的生长未受影响;将阳性质粒转染入的C6/p53(+)细胞组生长速度减慢;加热组在加热12h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影响;而C6/p53(+)细胞加热组的细胞增殖活性从6h起受到显着抑制;在后三个实验组中都可以观察到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证实凋亡发生,流式细胞技术证实C6/p53(+)细胞加热组凋亡率增加最为明显,达对照组的30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1)。体内实验证实C6细胞加热组、C6/p53(+)细胞组、C6/p53(+)细胞加热组的裸鼠成瘤率均有下降,分别为75%、57%、20%,而热耐受C6细胞组为100%。结论目的基因可通过真核载体基因转移技术实现在C6细胞中稳定表达,并能在体内体外抑制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目的基因表达可增加肿瘤细胞对加热的敏感性。为进一步研究胶质瘤热疗及导入外源基因的热增敏效应提供了理论指导。第二部分立体定向脑胶质瘤模型建立、生长评估及激光间质热疗测温技术研究1、立体定向脑胶质瘤模型建立与生长评估目的建立SD大鼠C6脑胶质瘤动物模型,比较生长评估方法。方法采用调整的立体定向技术,将体外培养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浓缩悬置,调制为浓度1×1011L-1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每只大鼠注入20μl),将悬液接种于SD大鼠右侧尾状核区。接种后分时段观察与评估实验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及肿瘤的生长特性及MRI检查;做组织病理学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蛋白免疫组化检查。利用笔者发明的多功能便携式大鼠神经行为学试验装置进行旷场试验与爬坡试验,比较各种评估方法与实验天数及肿瘤直径间的相关性。结果优化的立体定向接种技术使本组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具有颅内生长稳定,成瘤率高,未见颅外转移病灶,实验周期短,可重复性好,适于进一步的热疗光纤插入或给药,并在组织学上接近人类特征。神经功能评分与荷瘤鼠的脑胶质瘤大小及生长进程具有相关性。结论可成功建立SD大鼠脑尾状核C6胶质瘤模型,其肿瘤MRI影像及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神经功能评分可作为大鼠脑胶质瘤生长的间接评估方法。2、红外测温技术在大鼠胶质瘤激光热疗实验研究中的应用目的探讨红外热像测温技术应用于大鼠C6胶质瘤模型激光间质热疗(Laser Interstitial Thermotherapy,LITT)研究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将C6胶质瘤细胞悬液接种于SD大鼠右侧尾状核形成脑内胶质瘤模型,经MR扫描监测,校正肿瘤定位,按2-10W不同功率和热疗时间分组,插入半导体激光光纤进行间质热疗,同时使用ThermaCAM S65型红外热像仪测量肿瘤的中心靶点皮层温度和(或)热电偶仪间质测量靶区周边的深部温度,设立假手术对照组。观察记录靶区内温度在各组的改变,比较组间和组内的差异性。结果LITT各组靶区温度高于假手术组(P<0.05);在同一治疗组内中心靶点皮层温度和靶区周边的深部温度之间有符合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热像测温技术在大鼠实验性LITT研究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有测温方便、易重复、无创、无污染、高效等优点,并可行后期软件处理,对热疗研究有较大意义,联合热电偶深部测温技术有更好的应用前景。第三部分C6胶质瘤LITT后超微形态学研究与wt p53基因对在体胶质瘤模型热疗的热增敏效应及机制1、大鼠C6脑内胶质瘤热疗的超微病理改变与血脑屏障开放性目的观察大鼠脑胶质瘤LITT后肿瘤中心毁损灶与肿瘤周边的超微病理改变,评估LITT后瘤周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开放性。方法造膜成功的SD大鼠经随机筛选,12只荷瘤大鼠入间质热疗组,应用半导体激光对脑胶质瘤模型实行立体定向问质热疗,健康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甘露醇灌注组和假手术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LITT后不同时间的脑胶质瘤中心热疗毁损灶的超微结构改变,热疗对肿瘤周边的细胞、肿瘤血管及BBB的超微形态学的改变。结果胶质瘤中心接触激光光纤前端成为热疗毁损灶,以细胞坏死为主,肿瘤细胞膜结构损伤,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膨胀,线粒体嵴消失,胞浆稀疏等。形态学改变明显于对照组。热能传导至肿瘤周边,可见部分瘤细胞发生不同时期的凋亡改变,并可在电镜下见到毛细血管收缩、红细胞凝固、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基膜模糊断裂、周围间隙增宽、缝隙结构破坏。瘤周BBB开放的时程较甘露醇灌注组长(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热疗治疗脑胶质瘤毁损灶内可见明显肿瘤细胞坏死,损伤肿瘤细胞膜结构和线粒体,细胞器破坏,瘤周可见细胞凋亡,血脑屏障长时程地开放。2、半导体激光间质热疗C6细胞胶质瘤的作用及wt p53基因热增敏机制的研究目的评价LITT对脑内胶质瘤荷瘤SD大鼠与不同皮下荷瘤裸鼠的热疗效果,研究肿瘤组织p53基因的表达与热增敏效应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造膜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A LITT组、B基因注射组、C基因加热疗组、D假手术对照组;随机筛选出成瘤的裸鼠接受LITT试验,定为E C6/p53(+)裸鼠热疗组、F C6裸鼠热疗组和G热耐受C6裸鼠组,另设H裸鼠假手术对照组。应用半导体激光对各组模型实行LITT,pCMV-p53质粒应用热敏脂质体转染法对B组和C组实行肿瘤灶局部注射,转移目的基因wt p53。TUNEL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的凋亡。比较各组抑瘤效果,凋亡细胞计数和生长抑制曲线。RT-PCR比较各组瘤组织wt p53含量,免疫组化S-P法检测HSP70和Bax的表达。结果 C组的抑瘤效果最佳,其次为E组、A组、B组、F组、G组。疗效均显着优于对照组。LITT后的瘤组织TUNEL染色可见核固缩的阳性细胞,基因加热疗组的计数最高。RT-PCR电泳条带显示C6/p53(+)细胞荷瘤鼠瘤组织内p53基因表达量最高,热耐受C6瘤组织内最低。免疫组化染色证实P53高表达的瘤组织内伴有HSP70和Bax基因表达。结论 联合外源wt p53基因导入的LITT治疗有明显的增效效应,p53基因的热增敏效果与瘤组织wt p53含量有联系,可能与上调Bax基因的表达诱导瘤细胞凋亡有关,而热耐受C6瘤组织内HSP70基因高表达。wt p53基因辅助半导体激光LITT治疗脑胶质瘤是安全、有效、敏感的。

吴波[8](2005)在《大鼠C6脑胶质瘤血—瘤屏障功能结构研究与相关蛋白检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C6脑胶质瘤诱导的不同区域BBB通透性改变,从微血管超微结构和功能信号蛋白表达等多环节深入探讨BBB/BBTB通透性增高的主要途径及其调节的潜在机制。 方法:取10μl含1×106C6胶质瘤细胞接种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g)右脑尾状核,建立鼠脑胶质瘤模型。于肿瘤中晚期(接种后3w)处死动物,以C6脑胶质瘤肿瘤中心、肿瘤边缘、BAT(同侧大脑半球距肿瘤边界≤2mm脑组织)、BDT(同侧大脑半球距肿瘤边界>2mm脑皮质)和NBT(对侧大脑半球脑皮质)作为研究热点区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分析内源性血清白蛋白血管外渗,判定BBB破坏程度;采用硝酸镧透射电镜示踪法和HRP透射电镜示踪法,观察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TJ和胞饮作用的改变;通过ALP酶组织化学方法测定C6脑胶质瘤的MVD;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C6脑胶质瘤MMP-9和iNOS的表达,结合Western-blot法测定TJPs分子occludin表达的改变,进而分析MMP-9、iNOS活性、MVD、occludin与微血管通透性改变之间的关系。 结果:(1)SD大鼠右脑尾状核接种C6脑胶质瘤细胞建立的脑胶质瘤

商战平,王德兴,祝世功,计国义,王健春[9](2005)在《血管紧张素Ⅱ升压化疗治疗大鼠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升压化疗法治疗大鼠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 建立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采用血管紧张素Ⅱ升压联合化疗的方法治疗胶质瘤,测定局部脑血流和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观察瘤鼠肿瘤的大小及生存期的变化。结果 联合升压化疗组肿瘤局部血流增加,药物浓度增加,肿瘤鼠的生存期延长。结论 升压化疗法治疗大鼠脑胶质瘤强于未升压化疗法,生存期延长,存活率增加。

商战平,王德兴,祝世功,张刚[10](2004)在《化疗对大鼠脑胶质瘤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联合化疗对胶质瘤细胞的作用,分析肿瘤细胞和脑皮质的MDA含量及SOD活性,阐述自由基在联合化疗中对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体外C6胶质瘤细胞培养,测定化疗前后C6细胞上清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变化。测定化疗前后,瘤鼠脑皮质中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结果化疗可使C6胶质瘤细胞上清各组MDA含量均降低,其中以3种药物联合组(B+V+N)MDA含量降低最为显着;另外,SOD活性也降低,2种药物联合组(B+N,V+N)和3种药物联合组(B+V+N)均低于对照组。化疗使肿瘤鼠脑皮质各组MDA含量均降低;脑皮质各组SOD活性均升高,以B+V+D+N+A2组最明显。联合化疗加压组(B+V+D+N+A2)抑瘤率高于联合化疗不加压组(B+V+D+N)。联合化疗组肿瘤鼠生存期长于单独化疗组(B+N)。结论化疗的抑瘤作用机制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来实现。

二、升压联合化疗对大鼠脑胶质瘤形态学变化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升压联合化疗对大鼠脑胶质瘤形态学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SH20中药汤剂抑制小鼠GL261胶质瘤生长的体内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SH20中药汤剂治疗胶质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背景介绍
    立项依据
第二章 SH20中药汤剂抑制胶质瘤生长的体内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及试剂准备
        1 实验动物及细胞株
        2 实验设备
        3 试剂试剂及耗材
        4 试剂配制
    方法
        1 GL261胶质瘤细胞复苏、培养、传代
        2 构建荷瘤小鼠模型
        3 鼠脑肉眼观察及切片HE染色观察
        4 动物分组及给药
        5 毒性比较
        5.1 一般情况观察
        5.2 各组小鼠进食量比较
        5.3 各组小鼠体重变化
        5.4 各组小鼠血细胞及肝肾功能比较
        6 鼠脑肉眼观察及HE染色病理学比较
        7 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比较
        8 各组小鼠生存时间比较
        9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实验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一)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中药有效成分治疗胶质瘤的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2-脱氧-D-葡萄糖与替莫唑胺联合给药对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2-脱氧-D-葡萄糖与替莫唑胺联合给药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2-脱氧-D-葡萄糖与替莫唑胺联合给药对脑胶质瘤大鼠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2-脱氧-D-葡萄糖抑制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合欢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与凋亡诱导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一览表
第一章 综述
    1.1 引言
    1.2 脑神经胶质瘤研究概述
    1.3 中药治疗脑神经胶质瘤的主要机理
        1.3.1 中药对胶质瘤细胞周期的影响
        1.3.2 中药对癌发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3.3 中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1.3.4 抑制肿瘤血管生长
        1.3.5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
        1.3.6 调节肿瘤细胞信号转导
        1.3.7 诱导细胞自噬
    1.4 本课题设计思路
第二章 合欢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株增殖活力的影响
    2.1 细胞增殖及常用的检测方法
        2.1.1 细胞增殖
        2.1.2 细胞增殖的检测方法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溶液的配制
        2.3.1 PBS缓冲液
        2.3.2 细胞酶解液
        2.3.3 MTT溶液
        2.3.4 合欢花药液的配制
        2.3.5 合欢皮药液的配制
    2.4 实验方法
        2.4.1 合欢花、合欢皮的提取
        2.4.2 细胞的培养
        2.4.3 MTT法检测合欢花及合欢皮水提物对C6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
    2.5 实验结果
        2.5.1 合欢花水提物对C6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
        2.5.2 合欢皮水提物对C6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
    2.6 总结与讨论
第三章 合欢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株的凋亡诱导作用研究
    3.1 引言
        3.1.1 细胞凋亡
        3.1.2 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3.2 实验试剂、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溶液的配制
        3.3.1 PBS缓冲液
        3.3.2 细胞酶解液
        3.3.3 合欢花药液的配制
        3.3.4 合欢皮药液的配制
    3.4 实验方法
        3.4.1 细胞的培养
        3.4.2 合欢花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凋亡诱导作用的检测
        3.4.3 合欢皮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凋亡诱导作用的检测
    3.5 实验结果
        3.5.1 合欢花对C6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3.5.2 合欢皮对C6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3.6 总结与讨论
第四章 合欢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株周期进程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及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溶液的配制
        4.3.1 PBS缓冲液
        4.3.2 细胞酶解液
        4.3.3 合欢花药液的配制
        4.3.4 合欢皮药液的配制
        4.3.5 PI染液
        4.3.6 RNase A液
    4.4 实验方法
        4.4.1 细胞的培养
        4.4.2 流式细胞术检测合欢花对C6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4.4.3 流式细胞术检测合欢皮对C6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4.5 实验结果
        4.5.1 合欢花对C6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4.5.2 合欢皮对C6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4.6 总结与讨论
第五章 合欢皮的提取分离及生物活性鉴定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及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3 溶液的配制
        5.3.1 PBS溶液
        5.3.2 细胞酶解液
        5.3.3 MTT溶液
        5.3.4 药液的配制
    5.4 实验方法
        5.4.1 合欢皮的提取、分离
        5.4.2 细胞的培养
        5.4.3 MTT法筛选合欢皮中对C6细胞具有细胞毒性的组分
    5.5 实验结果
    5.6 总结与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附表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槲皮素纳米脂质体的脑靶向性及其抗C6脑胶质瘤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术语表
前言
课题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槲皮素纳米脂质体的吸收与脑靶向性初步实验研究
    引言
    材料
    方法与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槲皮素纳米脂质体抗C6脑胶质瘤的体外实验
    引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槲皮素纳米脂质抗大鼠C6脑胶质瘤的体内实验
    引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问题与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新中药成分在激光脑损伤保护及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正文
    第一部分. 白藜芦醇对大鼠激光脑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实验一、大鼠激光脑损伤模型的建立及生理变化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大鼠激光脑损伤后的病理变化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白藜芦醇对大鼠激光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海星皂甙-1.5 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U87MG 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6)替莫唑胺缓释微球治疗大鼠C6胶质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大鼠C6胶质瘤模型的建立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替莫唑胺缓释微球治疗C6胶质瘤
    一.不同剂量替莫唑胺缓释微球治疗C6胶质瘤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二.替莫唑胺缓释微球与其他化疗药物治疗C6胶质瘤疗效比较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三.替莫唑胺缓释微球间质化疗的安全性评价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替莫唑胺缓释微球治疗C6胶质瘤机制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TM-MS与Vatalanib联合化疗治疗C6胶质瘤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一:间质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BCNU多聚体间质化疗治疗恶性胶质瘤的回顾
    参考文献
综述三:DLL4在抗肿瘤新生血管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7)pCMV-p53转染C6大鼠胶质瘤细胞热增敏效应与胶质瘤模型激光间质热疗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2.中文摘要
3.英文摘要
4.实验流程图
5.正文
    第一部分 利用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MV-p53转染wt p53基因及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热增敏效应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立体定向脑胶质瘤模型建立、生长评估及激光间质热疗测温技术研究
        一.立体定向脑胶质瘤模型建立与生长评估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便携式多功能大鼠行为学试验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二.红外测温技术在大鼠胶质瘤激光热疗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大鼠C6脑胶质瘤激光间质热疗与p53基因的热增敏效应
        一.大鼠C6脑内胶质瘤热疗的超微病理改变与血脑屏障开放性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二.半导体激光间质热疗C6大鼠脑胶质瘤及p53基因热增敏实验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6.文献综述 脑胶质瘤的激光间质热疗基础与临床研究
7.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报的专利
8.致谢

(8)大鼠C6脑胶质瘤血—瘤屏障功能结构研究与相关蛋白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大鼠C6胶质瘤模型的建立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大鼠C6脑胶质瘤BBTB通透性和超微结构研究
    第一节 内源性血清白蛋白示踪观察BBTB通透性改变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节 硝酸镧示踪电镜观察BBTB超微结构改变
        材料和方法
        结果
第三节 HRP示踪电镜观察BBTB超微结构改变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BBTB开放的相关性蛋白研究
    第一节 C6脑胶质瘤MMP-9与iNOS及MVD的检测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节 C6脑胶质瘤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一 血脑屏障紧密连接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血-脑肿瘤屏障的开放与脑胶质瘤化疗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致谢

四、升压联合化疗对大鼠脑胶质瘤形态学变化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SH20中药汤剂抑制小鼠GL261胶质瘤生长的体内实验研究[D]. 张振. 扬州大学, 2020
  • [2]2-脱氧-D-葡萄糖与替莫唑胺联合给药对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 谷俊伟.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2019
  • [3]合欢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与凋亡诱导作用[D]. 昝亚伟. 山西大学, 2012(10)
  • [4]槲皮素纳米脂质体的脑靶向性及其抗C6脑胶质瘤作用与机制研究[D]. 王刚.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03)
  • [5]新中药成分在激光脑损伤保护及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 周杰. 第四军医大学, 2009(12)
  • [6]替莫唑胺缓释微球治疗大鼠C6胶质瘤的实验研究[D]. 张煜辉. 第二军医大学, 2008(01)
  • [7]pCMV-p53转染C6大鼠胶质瘤细胞热增敏效应与胶质瘤模型激光间质热疗的实验研究[D]. 石键.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3)
  • [8]大鼠C6脑胶质瘤血—瘤屏障功能结构研究与相关蛋白检测[D]. 吴波. 四川大学, 2005(02)
  • [9]血管紧张素Ⅱ升压化疗治疗大鼠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J]. 商战平,王德兴,祝世功,计国义,王健春.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5(01)
  • [10]化疗对大鼠脑胶质瘤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影响[J]. 商战平,王德兴,祝世功,张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4(09)

标签:;  ;  ;  ;  ;  

加强联合化疗对大鼠胶质瘤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