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鳗“跑病”病因探讨

欧洲鳗“跑病”病因探讨

一、欧洲鳗鲡“狂奔病”的病因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汪建国[1](2015)在《淡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技术(24)——鳗鲡疾病(一)》文中指出(一)病毒性疾病1.日本鳗鲡开口病【病原体】本病又称日本鳗鲡出血性开口病,病原尚不十分明确,有文献报道由披膜病毒科病毒引起。【流行与危害】该病流行季节为6月下旬至10月,流行水温为2530℃,78月为流行高峰期,引起的死亡率可高达90%。【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鳗口腔不能闭合,呈开口状态。颅腔、口腔和头部肌肉等部位严重出血。初期内脏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见肝脏肿大、出血甚至溃疡,常继发细菌感染导致鳍条充血。【诊断方法】凭外观症状即可确诊。

陈冬香[2](2010)在《斑点叉尾鮰细菌性败血症病原的分离、鉴定与病理学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湖南柘溪水库、凤滩水库等地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鮰中发生了一种严重危害叉尾鮰健康的急性的传染性强的细菌性败血症,给当地的斑点叉尾鮰养殖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试验针对斑点叉尾鮰细菌性败血症病原的分离、纯化、鉴定和病理组织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搞清该病的病原特性与病理组织变化特征,为养殖生产中更好的控制该病的传播提供理论依据。从患有典型症状的斑点叉尾鮰细菌性败血症病鱼的肠、肝、胃等器官内分离得到3株致病性的菌株(FBI,FB2,FB3),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FB1为斑点叉尾鮰细菌性败血症的致病菌。对该菌进行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初步确定FB1为嗜水气单胞菌。然后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鉴定FB1,结果发现其16S rDNA序列与Aeromonas hydrophila 16S rDNA的同源性最高,从而在分子水平上确定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诺氟沙星、庆大霉素、阿齐霉素和妥布霉素等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强力霉素、新霉素、链霉素、洛美沙星等中度敏感;对丁胺卡那低度敏感;对青霉素、万古霉素、麦迪霉素、头孢唑啉和头孢西丁等均具有耐药性。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健康的叉尾鮰后,鱼的体表充血、出血,腹部膨大,充满腹水,肠道粘膜充血、出血。斑点叉尾鮰细菌性败血症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性水肿,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脱落,特别是肝、肠道、肾、胃的损伤最为严重,为其主要损伤的靶器官。血液生理生化检测结果显示:患病叉尾鮰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着增加,分别增加了300%~500%;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上升80%-200%;尿素氨含量猛增200%~300%;肌酐、总胆汁酸含量有所下降,尿酸下降明显至基本没有。

尹伦甫,陈昌福[3](2009)在《近年来特种养殖流行性疑难新鱼病介绍》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特种鱼类养殖的兴起,也出现了一些新生疾病,由于研究的滞后,治疗起来比较困难,严重影响了养殖者的经济效益。笔者总结了几种危害较大的特种鱼

陈昌福,孟长明[4](2008)在《水产养殖动物的病毒性疾病与防治方法(6)》文中研究指明3.9鳗鲡的狂游病(Irritable swimming disease)[病原]尽管有关该病病因的观点不一,但还是比较认同其病原为病毒(陶增思等,1997;颜青,2001)。经电镜观察分离鉴定,初步认为该病的病原是具有薄膜及浓缩核质的大小约为80~l00nm的DNA冠状病毒样病毒(Coronavirus-like virus)。

刘宏伟[5](2008)在《养殖鳗鲡主要病原菌中草药复方的筛选》文中指出鳗鲡是中国最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随着养鳗业集约化程度加深,环境胁迫加剧,养殖病害日趋严重,给鳗鲡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细菌性疾病危害较为严重。目前生产上主要以广谱抗生素为主的化学药物进行防治,它们虽然具有疗效显着、治疗周期短等优点,但是大量使用不仅加剧水环境的恶化,提高病原菌的抗药性,还可抑制鳗鲡生长,更重要的是,导致药物在产品中的残留超标,降低产品质量。因此,合理开发水产药物已成为水产疾病研究的重要问题。中草药具有天然性、营养性、增强免疫功能、抗应激、抗微生物、驱(杀)虫、双向调节、毒副残留小、不易产生抗药性等多种优点。所以,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试验首先比较了3种常用中草药的加工工艺,随后选择较优工艺加工六种中草药,针对鳗鲡主要病原菌进行了有效复方的筛选,结果如下:1、分别以水煎煮法、微粉粉碎法和超微粉碎法三种不同方法加工处理六种中草药(简称中1、中2、中3、中4、中5、中6),采用琼脂稀释法,对16株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显示,超微粉碎法最好,其次为微粉粉碎法和水煎煮法。2、以超微粉碎法处理上述六种中草药,进一步对20株鳗鲡病原菌(含上述试验病原菌)抑菌效果显示,单独抑菌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中1、中2、中3、中4、中5和中6。3、采用棋盘法对上述六种中草药设计的15种双联用复方,针对上述20株病原菌进行试验,筛选到5种抑菌效果较好的双联用复方,即中1+中2、中1+中3、中2+中3、中2+中4、中2+中5,依据FIC指数≤0.75判定,上述复方对90%以上的试验病原菌有协同作用。4、根据上述6种中草药的单用和双联用抑菌效果,选取中1、中2、中3三种中草药进行不同比例配伍,对养鳗场经常检测到的7株鳗鲡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依据FIC指数=0.5判定,中1+中2+中3联用复方对100%的试验病原菌有协同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微粉碎法加工中草药的抑菌效果最好。试验的六种中草药单用对鳗鲡常见的20株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但抑菌效果有明显差异。筛选到5种有效的中草药双联用复方,其对90%以上的试验病原菌有协同作用。中草药三联用对7株鳗鲡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较单用和双联用的抑菌效果均有提高。本研究成果对养殖鳗鲡及其它鱼类的细菌性疾病防治具有重要应用和参考价值。

吴金石[6](2007)在《欧洲鳗Angilla anguilla(Linnaeus)养殖产品安全与疾病防控技术措施》文中指出根据10多年鳗鱼养殖生产服务及鳗苗和鳗鱼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践,结合生产调查及有关资料,针对近年来鳗鱼养殖产品出口因药残问题屡遭技术壁垒,简述欧鳗养殖产品质量安全与主要疾病的防控技术措施,促进鳗鱼养殖生产健康发展。

卓玉琛[7](2007)在《欧洲鳗鲡败血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欧洲鳗鲡(Auguilla anguilla)养殖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养鳗业的主导种类。但是病害问题始终是影响欧鳗养殖业的最重要因素,根据近年的病害调查,发现欧洲鳗鲡败血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造成的危害最大,且无良好的控制方法。为病害控制方法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促进欧洲鳗鲡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进行了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败血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的研究,探讨该症的发生过程和发生原因。经电镜观察,在不同年龄、不同养殖区域部分患败血症欧洲鳗鲡鳃、肝和肠细胞内检出疱疹病毒。病毒颗粒呈圆形、存在不同阶段:空心、双环状和实心的病毒核衣壳,直径80nm-120nm。血液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病鱼机体内红细胞比例下降,大量溶解;白细胞总数显着增加,形态发生变化,白细胞分类百分比(DLC)发生变化,渗透脆性增高。红细胞数量减少、白细胞数量增加和血细胞形态的变化都表明血液循环受到侵害。患败血症欧洲鳗鲡的鳃、心、肝、脾、肠、肾器官显微病理观察结果表明:鳃表现为鳃小片上皮破坏、脱落,毛细血管肿胀、充血、变短,鳃小片融合成棍棒鳃;心肌纤维肿胀、扭曲断裂,排列紊乱,肌纤维间隙增宽,心外膜断裂,白细胞浸润;肝实质结构严重受损,细胞索结构模糊,界限不清,肝细胞肿胀、空泡化、大面积坏死解体,肝中的血管壁受损、出血、淤血;脾脏呈败血脾,脾髓内充满红细胞,白髓结构被破坏、体积缩小甚至消失,脾脏网状细胞、造血组织和结缔组织大量坏死,崩解成粉红色无结构物质,脾窦,脾静脉有淤血、溶血现象,有较多棕黄色含铁血黄素颗粒;肠管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膜间质水肿并充血,毛细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病变严重的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肾小囊的间隙加大,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裂解,肾小体的数量减少。患败血症的欧洲鳗鲡重要器官的超微病理变化表现为:鳃中大量的细胞崩解,细胞界线消失,仅见崩解后的膜质结构;心肌纤维扭曲、溶解、局部出现空泡区,细胞核肿胀、染色质贴膜分布,胞质较疏松,出现空隙,肌节结构不清晰,线粒体空泡化;肝细胞细胞核的染色质淡染,核膜模糊、膜间隙增大、断裂,胞质稀疏,核糖体增多,脂肪滴大且多;脾脏白髓区淋巴细胞核异染色质边集,核膜破裂,红髓区红细胞核固缩、胞膜模糊,胞质稀疏,肠粘膜微绒毛排列不整齐或缺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厚、破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并微绒毛化,胞浆内线粒体严重空泡化,肾小管胞质中线粒体空泡化,溶酶体、残余小体增多,刷状缘微绒毛结构散乱、脱落。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在患败血症欧洲鳗鲡内的分布及其变化表明:患败血症欧洲鳗鲡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堆积上皮细胞,说明血管壁受损,膜性结构破裂、残缺,同时酸性磷酸酶量上升。通过上述研究,患败血症鳗鲡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受损,引起严重的多发性充血、出血和水肿,并伴随重要器官实质细胞的变性与坏死;推断病害发生过程为:病原通过广泛地侵袭肝、肾、脾、鳃、肠、心脏、肌肉和血液等器官组织,造成广泛性出血,全身性组织损害,各器官组织出现肿胀、颗粒变性、水泡变性、坏死崩解以及红细胞碎裂、溶解为主的溶血性贫血,最终病鳗体表和内脏器官均可见广泛性出血,甚至形成溃病或糜烂;病鳗由于失血、缺氧、血液循环和呼吸、消化、排泄机能不能正常进行,最终导致鱼体衰竭而死亡。

林岗,汪彦音,金莺[8](2002)在《日本鳗鲡春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研究》文中指出日本鳗鲡春鳃病流行于10月至翌年5月,高发于水温20℃~23℃的温棚精养池,主要危害120g以上成鳗,死亡率高,传染性强。可采用(10~15)mg/l春鳃灵药浴、换水、升温、停食及用碘剂处理等方法治疗。

庞启华[9](2002)在《丰产鲫豚鼠气单胞菌败血症的病理学研究》文中指出用豚鼠气单胞菌CSS-4-2菌株腹腔注射人工感染丰产鲫后,对病鱼进行了血液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的研究。 对豚鼠气单胞菌CSS-4-2菌株人工感染致病鱼进行了15种血浆生化成分和6种血液有形成分的检测发现,病鱼血浆中胆红素浓度显着低于对照鱼(P≤0.05),尿酸浓度显着升高(P≤0.05),而肌酸激酶活性十分显着地降低(P≤0.01),血红蛋白浓度显着降低(P≤0.05),白细胞数显着增加(P≤0.05),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极显着地升高(P≤0.001),绝对数量也极显着地增加,相应地淋巴细胞百分率极显着地降低(P≤0.001),但淋巴细胞的绝对数量没有显着变化。 光镜下对病鱼的组织观察可见病鱼的肝、脾、肾、鳃、心等组织细胞不同程度的发生病变,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现象。肝细胞肿胀,血管淤血,血管壁受损伤并出血;脾窦,脾静脉有淤血、溶血现象,脾脏组织有较多棕黄色含铁血黄素颗粒。肾小管上皮细胞水样变性,小动脉壁玻璃样变性,血管内皮受损,血管内有微血栓形成,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鳃小片毛细血管充血肿胀;心肌纤维肿胀,肌束松散,心肌外层血管腔缺血塌陷,血管内有微血栓形成,心腔缺血;电子显微镜下病鱼肝、脾、肾组织亚细胞结构也观察到病变情况,如核质空泡变性、核膜断裂模糊,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且核糖体脱落、甚至粗面内质网解体,细胞质稀疏等。对人工感染鱼的病理观察呈现出败血症。

温彩霞,林宗宇[10](2001)在《欧洲鳗鲡“狂奔病”的病因探讨》文中认为利用组织病理、微生物、血液电解质、寄生虫检查方法对欧鳗“狂奔病”进行分析 ,发现无论是淡水养殖还是海水网箱养殖 ,病鳗的组织病理变化基本一致 ,鳃、肠破坏较为明显 ,肝、脾、肾、心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 .从微生物学的分析来看 ,病毒的检出率并不高 ,形态也不一致 ,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多样化 .病鳗的血液电解质检查结果较为一致 ,主要以氯离子降低为主 ,下降幅度在 30 %~ 5 0 %之间 .由此认为本病不象是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所致

二、欧洲鳗鲡“狂奔病”的病因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欧洲鳗鲡“狂奔病”的病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淡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技术(24)——鳗鲡疾病(一)(论文提纲范文)

1. 日本鳗鲡开口病
2. 狂游性死亡症
3. 日本鳗鲡鳃肾炎
4. 美洲鳗鲡病毒性暴发性死亡症
5. 日本鳗鲡疱疹病毒病

(2)斑点叉尾鮰细菌性败血症病原的分离、鉴定与病理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斑点叉尾鮰细菌性疾病的研究概况
        1.1.1 爱德华氏菌病
        1.1.2 烂鳃病
        1.1.3 细菌性败血症
        1.1.4 烂尾病
    1.2 嗜水气单胞菌的研究进展
        1.2.1 分类地位
        1.2.2 生物学形状
        1.2.3 致病性及其致病机理
        1.2.4 致病毒力因子
        1.2.5 预防与治疗
    1.3 水产动物组织病理研究
    1.4 本研究的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用鱼
        2.1.2 主要仪器及试验药品
    2.2 病原菌的分离
    2.3 感染试验
        2.3.1 病毒感染试验
        2.3.2 注射感染试验
        2.3.3 浸泡感染试验
        2.3.4 重复感染试验
    2.4 分离菌鉴定
        2.4.1 生理生化鉴定
        2.4.2 分子生物学鉴定
    2.5 药物敏感性试验
    2.6 血液生化测定
    2.7 病理组织观察
3 结果与分析
    3.1 自然发病鱼的症状
    3.2 分离菌的培养特性
    3.3 感染试验
        3.3.1 病毒感染试验
        3.3.2 注射感染试验
        3.3.3 浸泡感染试验
        3.3.4 回归感染试验
    3.4 分离菌的鉴定
        3.4.1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
        3.4.2 分子生物学鉴定
    3.5 药物敏感性试验
    3.6 血液生化
    3.7 病理组织学观察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近年来特种养殖流行性疑难新鱼病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一、鳗鱼红头病
    1. 发病症状
    2. 防治方法
二、诺卡氏病
    1. 发病症状
    2. 防治方法
三、黄颡鱼一点红病
    1. 发病症状
    2. 预防方法
    3. 治疗方法
四、斑点叉尾传染性套肠病
    1. 发病症状
    2. 防治方法

(5)养殖鳗鲡主要病原菌中草药复方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养殖鱼类疾病的研究进展
        1.1.1 养殖鱼类疾病研究概况
        1.1.2 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研究进展
        1.1.3 养殖鳗鲡细菌性疾病的研究现状
    1.2 我国养殖鱼类疾病的药物防治概况
        1.2.1 我国养殖鱼类疾病药物防治现状
        1.2.2 养殖鳗鲡细菌性疾病的药物防治现状
        1.2.3 鱼类疾病的中草药防治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内容与目的
第二章 中草药不同加工工艺的抑菌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菌株
        2.1.2 试验中草药
        2.1.3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4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三种加工处理方法中草药的抑菌效果
    2.3 讨论
        2.3.1 中草药不同加工方法对抑菌效果的影响
        2.3.2 中草药不同加工工艺的比较
第三章 中草药单用对鳗鲡主要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菌株
        3.1.2 试验中草药
        3.1.3 主要仪器和试剂
        3.1.4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中草药单用对鳗鲡病原菌的抑菌结果
    3.3 讨论
        3.3.1 试验中草药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
        3.3.2 中草药抑菌效果分析
第四章 中草药双联用对鳗鲡主要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菌株
        4.1.2 试验中草药
        4.1.3 主要仪器和药品试剂
        4.1.4 试验方法
    4.2 结果
        4.2.1 中草药双联用对鳗鲡主要病原菌的抑菌结果
    4.3 讨论
        4.3.1 中草药双联用复方与中草药单用的比较
        4.3.2 复方中草药配伍技术及其药理作用
第五章 中草药三联用对鳗鲡主要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菌株
        5.1.2 试验中草药
        5.1.3 主要仪器和试剂
        5.1.4 试验方法
    5.2 结果
        5.2.1 中草药三联用对鳗鲡主要病原菌的抑菌结果
        5.2.2 中草药单用、双联用、三联用的成本
    5.3 讨论
        5.3.1 中草药三联用与单用和双联用抑菌效果的比较
        5.3.2 中草药单用、双联用、三联用成本的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成果和创新之处
        6.1.1 不同加工工艺中草药的抑菌效果
        6.1.2 中草药的抑菌作用
        6.1.3 创新之处
    6.2 展望
        6.2.1 完善中草药制剂以期在生产上广泛应用
        6.2.2 在生产上中草药复方有望代替西药
        6.2.3 中草药复方在鳗鲡活体上的抑菌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6)欧洲鳗Angilla anguilla(Linnaeus)养殖产品安全与疾病防控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1.1 欧洲鳗养殖状况
    1.2 鳗鱼产品市场
    1.3 鳗鱼产品质量安全[2-5]状况
2 欧鳗养殖疾病
    2.1 欧鳗养殖主要疾病发生情况
        2.1.1 病毒性疾病:
        2.1.2 真菌性水霉病[12]:
        2.1.3 细菌性疾病:
        2.1.4 寄生虫性疾病:
        2.1.5 农药中毒性疾病:
    2.2 欧鳗养殖病害防治研究与应用情况
    2.3 欧鳗疾病防治药害与药物残留问题
3 欧鳗疾病无害化防控技术
    3.1 欧鳗养殖疾病研究
    3.2 推行生态健康安全养殖
    3.3 欧鳗疾病防治技术措施
    3.4 鳗业协会行业自律
    3.5 加强鳗鱼养殖源头监管
4 展望
    4.1 推广生态健康养殖
    4.2 鳗鱼疾病研究应用

(7)欧洲鳗鲡败血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水产动物疾病学的研究进展
        1.1.1.水产动物的血液学和血液病理学的研究
        1.1.2.水产动物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研究
        1.1.2.1.水产动物组织病理变化
        1.1.2.2.鱼类超微病理变化
        1.1.3.组织化学的研究及方法
        1.1.3.1.糖类显示法
        1.1.3.2.酶类显示法
        1.1.3.3.脂类显示法
        1.1.3.4.核酸显示法
        1.1.3.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1.1.4.病毒性鱼病的病理研究
    1.2 欧洲鳗鲡败血症研究进展
        1.2.1.流行情况
        1.2.2.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2.3.发病原因
        1.2.4.防治措施
        1.2.4.1.潜伏期
        1.2.4.2.感染期
        1.2.4.3.高峰期
        1.2.4.4.康复期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用鱼
        2.1.2 主要试剂和其它试验用品
        2.1.3 主要实验仪器
    2.2 方法
        2.2.1 取血方法
        2.2.2.血液生理指标测定
        2.2.2.1.红细胞计数
        2.2.2.2.白细胞分类计数
        2.2.2.3.红细胞渗透脆性
        2.2.2.4.测量各型血细胞的大小
        2.2.3.血液指标数据处理和分析
        2.2.4.组织病理切片制作
        2.2.5.超薄切片制作
        2.2.6 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组织化学
3.结果
    3.1 败血症鳗鲡的临床症状
    3.2 血液指标测定
    3.3 显微结构观察
        3.3.1 鳃的显微结构变化
        3.3.2 心脏的显微结构变化
        3.3.3 肝脏的显微结构变化
        3.3.4 脾的显微结构变化
        3.3.5 肠组织显微结构变化
        3.3.6 肾脏显微结构变化
    3.4 超微结构观察
        3.4.1 鳃超微结构的变化
        3.4.2 心超微结构的变化
        3.4.3 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
        3.4.4 脾脏超微结构的变化
        3.4.5 肠超微结构的变化
        3.4.6 肾脏超微结构的变化
    3.5 组织化学研究
4 讨论
    4.1 关于鳗鲡败血症病因探讨
    4.2 关于鳗鲡败血症血液病理指标的变化
    4.3 关于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4.4 关于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组织化学的变化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图版及图版说明
    图版Ⅰ:
    图版Ⅱ:
    图版Ⅲ:
    图版Ⅳ:
    图版Ⅴ:
致谢

(9)丰产鲫豚鼠气单胞菌败血症的病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1 前言
    1.1 鱼类血液学和血液病理学研究
    1.2 鱼类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研究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鱼与致病菌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实验仪器
    2.2 方法
        2.2.1 人工感染试验
        2.2.2 取血方法
        2.2.3 血浆生化成分检测
        2.2.4 血液有形成分检测
        2.2.5 血液指标数据处理和分析
        2.2.6 组织病理观察
        2.2.7 超微病理观察
3 结果
    3.1 人工感染鱼的眼观症状
    3.2 血浆生化成分测定
    3.3 血液有形成分的测定
    3.4 病理组织学观察
        3.4.1 肝脏组织
        3.4.2 脾脏组织
        3.4.3 肾脏组织
        3.4.4 鳃组织
        3.4.5 心脏组织
    3.5 超微病理观察
        3.5.1 肝脏
        3.5.2 脾脏
        3.5.3 肾脏
4 讨论
    4.1 CSS-4-2菌株人工感染丰产鲫的血液变化意义
    4.2 CSS-4-2菌株人工感染丰产鲫的组织病理变化机理
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致谢
图版说明
    图版Ⅰ
    图版Ⅱ
    图版Ⅲ
    图版Ⅳ
    图版Ⅴ
    图版Ⅵ
    图版Ⅶ
    图版Ⅷ

(10)欧洲鳗鲡“狂奔病”的病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微生物学检查
    1.2 血液电解质检查
    1.3 寄生虫检查
2 结果
    2.1 组织病理
        (1) 鳃:
        (2) 肝:
        (3) 心:
        (4) 脾:
        (5) 肾:
        (6) 肠:
    2.2 微生物学检查
        2.2.1 病毒检查 (病毒检出率较低)
        (1) 肝脏:
        (2) 肾脏:
        (3) 心肌:
        2.2.2 细菌检查 (每批病鱼检查的结果不同)
        (1) 嗜水气单胞菌:
        (2) 克雷伯氏菌:
        (3) 溶藻孤菌:
        (4) 腐败假单胞菌:
        (5) 产碱假单胞菌:
    2.3 血液电解质测定
    2.4 寄生虫检查 (并非所有病鱼都检出寄生虫)
        (1) 指环虫:
        (2) 粘孢子虫:
        (3) 小瓜虫:
3 讨论

四、欧洲鳗鲡“狂奔病”的病因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淡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技术(24)——鳗鲡疾病(一)[J]. 汪建国. 渔业致富指南, 2015(24)
  • [2]斑点叉尾鮰细菌性败血症病原的分离、鉴定与病理学观察[D]. 陈冬香.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3)
  • [3]近年来特种养殖流行性疑难新鱼病介绍[J]. 尹伦甫,陈昌福. 科学养鱼, 2009(02)
  • [4]水产养殖动物的病毒性疾病与防治方法(6)[J]. 陈昌福,孟长明. 渔业致富指南, 2008(09)
  • [5]养殖鳗鲡主要病原菌中草药复方的筛选[D]. 刘宏伟. 集美大学, 2008(04)
  • [6]欧洲鳗Angilla anguilla(Linnaeus)养殖产品安全与疾病防控技术措施[J]. 吴金石. 现代渔业信息, 2007(06)
  • [7]欧洲鳗鲡败血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的研究[D]. 卓玉琛. 福建农林大学, 2007(05)
  • [8]日本鳗鲡春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研究[J]. 林岗,汪彦音,金莺. 福建畜牧兽医, 2002(03)
  • [9]丰产鲫豚鼠气单胞菌败血症的病理学研究[D]. 庞启华. 华南师范大学, 2002(02)
  • [10]欧洲鳗鲡“狂奔病”的病因探讨[J]. 温彩霞,林宗宇. 台湾海峡, 2001(S1)

标签:;  ;  ;  ;  ;  

欧洲鳗“跑病”病因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