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的数学交流

研究中的数学交流

一、研究性学习中的数学交流(论文文献综述)

袁子绚[1](2021)在《基于动态数学软件的初中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实践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部分为例》文中提出

李瑞丽[2](2021)在《利用数学写作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理解是学生学会知识的重要基础,会运用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数学理解性学习是指学生以理解为基础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学生能理解数学,最终目标是能迁移与应用知识。如何促使高中生进行数学理解性学习呢?这需要寻找一种能深入了解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能对学生心智活动过程作出合理的分析与评价的途径。数学写作恰好能暴露学生的数学认知过程,教师根据写作反馈可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理解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质量。本研究围绕“如何利用数学写作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这一核心问题,以高中数学必修五和必修二为教学内容,以L中学高一485班为实践班,高一472班为对照班来实施数学写作教学活动。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解上述两个班103名学生对数学写作的认识以及数学理解性学习现状;其次,根据调查结果向实践班介绍数学写作,并进行阅读指导和试写。针对试写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数学写作实践目的,设计了自我阐释类、情境应用类、洞察类、反思认识类四种类型的数学写作模式;再次是,从制定实施计划、实施每种类型的数学写作教学、评析学生作品、反思教学过程这四个环节进行数学写作教学实践;最后,通过后测与访谈,对数学写作、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情况、数学成绩进行对照分析,得出实践效果。综合整个研究过程,可得以下结论:○1学生对数学写作和数学学习的态度得到改观,接近94.2%学生表示对数学写作感兴趣,且写作态度端正积极。同时写作增强了学生内心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2数学写作对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数学写作,学生具备了进行理解性学习的能力,能够靠理解去学习数学,且能够自发地根据学习需要采取不同学习策略。○3促进理解性学习的数学写作实践方案具一定的可行性。实践后,学生数学成绩与基本数学能力得到提升,实践中还可获取学生认知情况和情感态度的变化情况。○4促进理解性学习的数学写作要遵循目的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评价全面多元化原则写作。最后,针对实践结果和实际教学情况,笔者提出了以“数学写作”为辅助工具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教学建议:制定合理的写作任务;注重知识过程的阐明;注重问题活动情境的设计;注重评价反馈与交流。本研究将数学写作与数学理解性学习两者相融合是一种尝试,既突出写作主题——理解性学习,又涉及写作的各方面主题。本文为数学教师开展数学写作提供了一种参考,也为促进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朱静怡[3](2020)在《高一学生数学交流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及日常生活中,数学交流一直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因此了解高一学生数学交流的情况及影响数学交流的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查阅、分析相关文献,梳理了已有的相关研究,明确了数学交流的提出以及含义。其次,通过对四所高中部分高一学生进行调查,利用EXCEL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的收集及统计,分析高一学生数学交流的情况及出现的问题。得出下述结论:高一学生数学交流的情况良好,但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数学交流中缺乏主动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有限的交流对象,单一的交流内容,自我总结不够,教师给予学生数学交流的时间不充足。进一步,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深入分析,剖析学生数学成绩、独生子女、父母亲的学历与数学交流的关系,性别、学校对数学交流的影响。得出:学生的数学成绩与学生的数学交流具有相关性,独生子女与数学交流呈现弱相关,父母亲的学历与数学交流之间没有关系,男生与女生在数学交流上存在着显着的差异,不同学校差异性明显。第三,利用访谈法分析影响数学交流的因素有哪些。得出数学交流的意识、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交流的氛围、数学语言的表达都会影响学生数学交流。最后,依据上述的研究结果,笔者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给出了一些改善高一学生数学交流的建议。

吴成君[4](2020)在《扬州市高中数学写作实施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写作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很早就受到美国教育界的关注,这反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高等教育界的“跨学科写作”运动,肇端于高等教育界的这场教学改革运动,也深刻地影响着基础教育。也是从70年代开始,美国数学教师、数学教育研究者在数学写作方面作了许多尝试、应用和研究,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方法,得出了数学写作在发展数学知识、成就问题解决、培养反思行为、促进情感流露和加强对话交流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数学写作在美国已经较为广泛地被用作数学学习的工具。在中国,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开启了“数学写作”的热潮,但早期的数学写作是以“数学日记”“数学周记”“数学小论文”等形式出现。2001年,关于数学作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被确立为省级规划课题,与此同时,很多学校都开启了“数学写作”的全新数学教育教学模式,也得到的了中国教育界的重视。在西方,数学写作的研究体系已经成熟,也有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了实践,但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却十分薄弱,仍是一个在发展中的新事物。那么作为新事物,数学写作在实施过程中究竟怎样?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呢?数学写作的优势是否得到了充分发挥?由此,数学写作的实施现状成为笔者关心的话题。本研究以数学写作学校联盟中的两所高中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阅读,构建数学写作实施的基本框架,据此编制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从学生对数学写作的态度、认识以及实施三个维度展开,采用调查法、访谈法及案例分析法对数学写作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依据Paugalee的数学作文分类标准,对学生的数学作文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数学写作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数学写作的态度和认识还有待提升,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写作方向迷茫;师生写作态度不积极;写作间隔时间过长;整体写作效率偏低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又从学校和教师两个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其中给学校的建议包括组织数学写作等(跨)学科写作的专题培训;开设趣味数学的校本课程;开展数学作文评比活动。给教师的建议包括结合教材,设计数学写作习题;提供范文,引导学生模仿写作;定期点评,开拓作文评价途径;考虑学情,灵活安排写作时间;授之以渔,让数学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王奋平[5](2020)在《认知效率视角的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与应用研究 ——以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为例》文中认为在教育全球化趋势下的数学教育改革越来越国际化,包括数学教科书比较在内的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鉴于国内外数学教科书比较大多集中于文本内容分析及学科知识的深度、难度探索,本研究主要解决两个目标:第一、探索形成一个适合认知效率视野下的高中数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第二、依据第一步评价指标比较中、美、英三国高中数学教科书在认知效率视野中的质量。其中包含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进行教科书质量评价实证研究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第一步,通过学习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进步教育思想等教育教学理论,并梳理中、英文献,参考国际、国内有代表性的、比较权威的教科书评价理论模型,依据该理论模型形成评价指标模型,依据该理论模型并参考了各国教科书评价指标体,初步构建了一个教科书评价指标结构,通过调研数学教育研究专家获取各初始指标权重的意见,并应用层次分析法软件处理专家数据后获取各指标权重,并据此分解指标形成问卷,在基层一线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育研究专家等群体开展问卷调查,获取对问卷指标的调研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最终形成一个简洁而易于在教科书评价实践中操作的高学习效率视野下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制的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包含7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7个一级指标为:学习目标、学生基础、学习动机、知识结构、探究反思、学习评价、学习环境。第二步,依托建构的评价标准,邀请五位数学教学专家和数学教育研究专家对中、美、英三国高中数学样本教科书进行评价打分,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工具处理评价数据,获得三国教科书评价比较结果。第三步,通过一个教学实验验证评价结论。评价指标建构遵循以下原则:评价指标的建构应依托多元化的教育理论;认知效率视野中考量跨国教科书评价标准建构更加公允;将非智力因素作为教科书评价指标中的重要因素;兼收并蓄地建构更加包容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标准;质性分析和量化研究相结合建构教科书评价标准;数学文化和数学史融入教科书质量评价因素;努力体现出创新精神培养、教育公平等观点。依据本研究制定的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受邀数学教育专家群对中、美、英三国高中数学教科书评价结论:美国教科书质量较好,中国教科书次之,英国教科书质量较差,中、美、英教科书在七项指标以及二级指标中各有较好的表现。中国教科书书面知识覆盖广度不比美国教科书大;数学知识融入宽视野且多层次问题链是美国教科书特点之一;美国教科书更明显趋于培养学生服务于未来生活目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科书差异对数学认知效率影响较小;英国分类编写高中数学教科书对数学认知效率可能存在影响;中国教科书传统设计模式中的优秀元素值得保留。评价结论表明:认知效率视角的问题解决是高质量教科书对高效率学习的核心牵引力,而且重视开放性问题解决;高质量教科书重视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数学应用、数学交流、重视非智力因素;学习者对数学的理解是高质量教科书主要目标;高质量教科书重视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化;结构化知识图谱构建是高质量教科书共同特点;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是高质量教科书发展的大趋势。英国教科书分模块编写,此研究中英国教科书样本采用纯数学(核心数学)教科书,因此在其中应用性指标方面的表现必然影响其质量。应完整理解和辩证运用相关教育理论构建评价指标;选择性吸收西方教科书设计的元素。影响教科书质量因素复杂。教科书使用效率的评价很难做到涵盖所有影响因素的教科书质量因素,本研究只探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认知视野中的高中数学教科书质量的评价指标建构及教科书比较。

孙丹[6](2017)在《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文中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一直是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现代教学的一些成功经验,如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顾泠沅的"青浦经验"等都体现着数学交流的思想意识。数学交流是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及情感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展开对数学知识的讨论、理解、整理和表达。

楚长锦[7](2015)在《“说数学”活动的内涵分析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语言具有简约性、抽象性、精确性等特点。能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交流、阐述现实问题并将其解决的前提是能很好的掌握数学语言。数学教育改革愈来愈重视对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的培养。鉴于数学课堂中学生进行数学交流所呈现的诸多问题,亟需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来使学生实现真正的数学交流。而“说数学”以学生为交流和学习的主体,让学生通过参与“说”的活动体会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过程并在其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思考。“说数学”活动立足教学实际,容易操作,有必要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推广。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理论分析法、描述性研究法对“说数学”活动的内涵、类型、教学价值、实践特征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说数学”的教学实现途径、教学策略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正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参考相关数学交流的文献基础上对“说数学”进行概念界定及内涵分析,提出了“说数学”的三个实践特征——目的性,主体多极性,合作互动性。按照“说”的内容、呈现方式、组织形式的不同来分别阐述“说数学”的类型。第二部分分别从语言学视角、过程知识视角、学生个体发展的视角来进行“说数学”的价值探究与分析,并结合相关的课堂案例进一步分析“说数学”的实现途径,即说明教师应何时开展“说数学”,如何开展“说数学”。在讨论开展“说数学”应注意的问题时,从话题选择、学生参与度、教师的引导性等方面进行分类阐述。第三部分根据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并结合一些课堂教学案例对“说数学”的教学策略进行论述,提出“说数学”的三条策略:营造和谐“说”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度;鼓励多种形式“说”,实时调控“说”的方向;引导学生做“说”后反思,健全多元评价手段。旨在对教师课堂开展“说数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第四部分是通过以上的理论分析与案例探究,结合“说数学”的教学策略,设计了一个有效开展“说数学”的一个教学案例,为教师如何具体的设计、开展“说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研究方向。

朱蕊[8](2015)在《物理日记在高中物理反思性学习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无论从元认知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还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看,反思性学习都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手段。高中物理,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及分析问题能力的学科,应当起到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作用,从而能应用到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中,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物理日记是一种被引入教学中的新型手段,容易被学生接受,本研究旨在经过一定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得出一种较完善的培养反思性学习的物理日记规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反思性学习的本领,这将成为他们高中学习收获的最大的财富。本文的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从研究背景及和目的探讨了该课题的意义;第二章是本课题相关内容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课题相关概念的鉴定,发现国内外对于反思性学习的研究比较成熟,而国外学科写作起源于数学写作,国内研究更偏向于在理论层面探讨可行性,因此本研究的重心放在了实践上;第三章从学习理论、物理学科特点、授课特点等多个方面阐述反思性学习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及物理日记在实现反思性学习中的优势及可行性;第四章包含了经历两年的实践研究,通过三个阶段逐步完善了物理日记的书写,并将学生作品整理得到了一本模块总结精选合集。第五章总结整个研究的结论:物理日记对于培养反思性学习有这极大的帮助,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从多个方面可以体现,最后反思本论文的研究,学生的反思离不开教师的反思,如果还有后续研究应当保持这一点,并且可以分层要求学生。本文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共同研究,最终找到一种相对而言比较好的物理日记书写思路,来帮助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培养反思性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潘琰琰[9](2010)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学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简洁、精确而有效的手段,而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也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新的数学教育目标之一,故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及数学教育界的广泛重视。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大纲对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也作出了明确的说明与要求:“要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的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和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鉴于此,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关于数学交流的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界定了数学交流的相关概念:数学交流的概念、理论基础、类型和数学交流的能力,通过对数学交流的价值的阐述来体现本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其次,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原因分析,认为影响数学交流的因素主要有:学生自身的历史因素、数学交流的意识及数学交流的形式等方面。根据数学交流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笔者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培养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有效策略:(1)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即:科学地评价数学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交流的价值;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提倡民主的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2)课堂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即: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实施数学交流、在问题的疑难处实施数学交流、在解题教学中实施数学交流、在故意示错处实施数学交流、在学生意外发言后实施数学交流,并对应给出了新课程高中教材中的精彩案例。(3)数学课堂外的培养策略,即: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倡和谐的“合作学习”;创设“写数学”的机会;创设自主的学习空间,少教多悟;加强对学生之间学习竞争的引导。最后,结合培养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有效策略,给出了两个高中教学案例予以示例。

陈丹[10](2010)在《初中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中学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被积极倡导。它强调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探究空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不断增强理论知识,把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上。数学这一学科有其自身的特征,对数学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内容——数学概念。本文力图通过研究建立起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模式并寻找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特点和影响因素。本研究主要采取了文献分析法、观察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来研究对初中数学概念进行的探究性学习。案例研究是本研究的重点之一,本研究选用的五个案例分别是从网上搜集的“空间与图形”中的“矩形”、“多边形的外角和”和“有序数对”的教学实录及通过深入课堂,记录的两节“统计与概率”中“众数与中位数”的课堂教学片段。第四部分从学生知识建构的自主性,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精神状态、情绪表现、学习方式、概念掌握等几个方面分别对案例进行了分析,寻求影响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的因素,为有效的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一定的借鉴。此外,本研究在第五部分对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进行了分析。首先根据中学数学的几种定义方式及其各自的要求,将初中数学概念分类,对于可以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概念提供相应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然后选取兰州市某些初中数学概念的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实录为对象,对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的行为进行分析,借此证实对数学概念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结合第四部分,归纳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影响因素。(1)影响学生数学概念有效探究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和学生。学生是影响数学概念有效探究的关键因素;教师是影响数学概念有效探究的重要因素;学习环境是影响数学概念有效探究的直接原因;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影响学生的有效探究。(2)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问题性和概括性。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而抽象概念则是获取数学概念本质的关键;质疑-推理-归纳概括是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的必要阶段;观察与动手操作相结合是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的最佳手段。(3)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追求有效性。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此外,通过对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自此提出几点粗浅建议:第一,注重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在初中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中渗透数学史,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特别是了解新概念产生的来龙去脉,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第二,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知识、教学水平。教师是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导,教师要深刻认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学生是数学课堂的主体,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创设适当问题情境,将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第三,合理选择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模式。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的模式种类繁多,但归根结底都是由一般模式转化形成的,只要教师掌握一般模式的原理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等选择恰当的学习模式。

二、研究性学习中的数学交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研究性学习中的数学交流(论文提纲范文)

(2)利用数学写作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2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1.3 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的内容组织
        1.1.4 数学写作的功能
        1.1.5 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必要性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数学写作的概念
        2.1.2 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概念
    2.2 国内外有关数学写作的研究
        2.2.1 关于数学写作的价值
        2.2.2 关于数学写作的类型
        2.2.3 关于数学写作的指导
        2.2.4 关于数学写作的评价
        2.2.5 关于数学写作的实践研究
    2.3 国内外有关数学理解性学习的研究
        2.3.1 关于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教学、学习策略
        2.3.2 关于数学理解性学习的评价
        2.3.3 关于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2.4 文献评述
    2.5 相关理论基础
        2.5.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5.2 元认知理论
        2.5.3 认知心理学理论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工具
        3.4.1 高中生数学写作调查问卷的设计
        3.4.2 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情况调查问卷设计
        3.4.3 测试题的设计
        3.4.4 访谈提纲设计
第4章 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数学写作准备
    4.1 前期准备工作
        4.1.1 前期调查
        4.1.2 调查结果分析
        4.1.3 向学生介绍数学写作
        4.1.4 数学写作的阅读指导及试写
    4.2 数学写作模式的设计
        4.2.1 自我阐释类
        4.2.2 情境应用类
        4.2.3 洞察类
        4.2.4 反思认识类
    4.3 数学写作的评价
        4.3.1 评价目的
        4.3.2 评价原则
    4.4 小结
第5章 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数学写作教学实践
    5.1 实施方案
        5.1.1 实施的教材内容
        5.1.2 变量分析
    5.2 数学写作教学实施计划
        5.2.1 数学写作教学设计环节
        5.2.2 数学写作题目、篇数
    5.3 自我阐释类数学写作的实施及案例
        5.3.1 写作目标
        5.3.2 写作内容
        5.3.3 写作题目的设计
        5.3.4 关于自我阐释类数学写作的评价
        5.3.5 写作案例及作品评析
        5.3.6 自我阐释类写作的教学反思
    5.4 情境应用类数学写作的实施及案例
        5.4.1 写作目标
        5.4.2 写作内容
        5.4.3 写作题目的设计
        5.4.4 关于情境应用类数学写作的评价
        5.4.5 写作案例及作品评析
        5.4.6 情境应用类写作的教学反思
    5.5 洞察类数学写作的实施及案例
        5.5.1 写作目标
        5.5.2 写作内容
        5.5.3 写作题目的设计
        5.5.4 关于洞察类数学写作的评价
        5.5.5 写作案例及作品评析
        5.5.6 洞察类写作的教学反思
    5.6 反思认识类数学写作的实施及案例
        5.6.1 写作目标
        5.6.2 写作内容
        5.6.3 写作题目的设计
        5.6.4 关于反思认识类数学写作的评价
        5.6.5 写作案例及作品评析
        5.6.6 反思认识类写作的教学反思
    5.7 教学反思
第6章 数学写作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实践效果
    6.1 数学写作对学生态度、写作能力的分析
        6.1.1 数学写作调查分析
        6.1.2 访谈结果分析
        6.1.3 数学写作调查小结
    6.2 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情况分析
        6.2.1 数学写作对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影响分析
        6.2.2 数学写作对数学理解性学习各维度的影响分析
        6.2.3 测试题得分率分析
        6.2.4 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情况小结
    6.3 数学成绩分析
        6.3.1 数学考试成绩分析
        6.3.2 测试题成绩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点
    7.3 研究的不足
    7.4 教学建议
        7.4.1 制定合理的写作任务
        7.4.2 注重知识过程的阐明
        7.4.3 注重问题活动情境的设计
        7.4.4 注重评价反馈与交流
    7.5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高中生数学写作的调查问卷(前测)
附录 B:学生数学写作访谈提纲
附录 C: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调查问卷
附录 D 学生数学写作调查问卷(后测)
附录 E:实践班和对照班数学成绩前后测数据对比表
附录 F:六道测试题
附录 G:实践班与对照班六道测试题成绩数据对比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3)高一学生数学交流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己有研究综述
        1.2.1 数学交流的作用
        1.2.2 数学交流的现状
        1.2.3 数学交流的改善
    1.3 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有关概念界定
        2.1.1 数学交流的含义
        2.1.2 数学交流的方式
        2.1.3 数学交流的内容
    2.2 多元智力理论
    2.3 建构主义理论
第3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文献研究法
    3.3 问卷调查法
        3.3.1 调查的目的
        3.3.2 调查的对象
        3.3.3 调查问卷的编制
        3.3.4 调查问卷的赋分
        3.3.5 调查的实施
        3.3.6 调查问卷的信度
    3.4 访谈法
第4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高一学生数学交流的基本情况
        4.1.1 数学交流意识
        4.1.2 数学交流方式
        4.1.3 数学交流能力
        4.1.4 数学交流效果
    4.2 相关性分析
        4.2.1 数学成绩与数学交流的关系
        4.2.2 独生子女与数学交流的关系
        4.2.3 父母亲的学历与数学交流的关系
    4.3 差异性分析
        4.3.1 性别差异
        4.3.2 学校差异
    4.4 初步结论
第5章 影响学生数学交流的因素分析
    5.1 数学交流的意识
    5.2 数学知识的掌握
    5.3 数学交流的氛围
    5.4 数学语言的表达
第6章 改善高一学生数学交流的建议
    6.1 学生方面
    6.2 教师方面
第7章 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一学生数学交流调查问卷
附录二: 高一学生数学交流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扬州市高中数学写作实施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简评
    1.4 研究思路、方法和分析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分析框架
    1.5 核心概念界定
        1.5.1 数学写作
        1.5.2 数学核心素养
第2章 数学写作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2 元认知理论
    2.3 建构主义理论
第3章 调查研究设计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工具
        3.2.1 问卷调查设计
        3.2.2 访谈调查设计
    3.3 数据收集
第4章 调查结果和分析
    4.1 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4.1.1 学生对数学写作的态度
        4.1.2 学生对数学写作的认识
        4.1.3 数学写作的实际运用情况
    4.2 访谈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4.2.1 数学写作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反思
        4.2.2 数学写作促进教师“角色”转变
        4.2.3 教师被动执行数学写作
        4.2.4 数学写作实施存在现实阻碍
        4.2.5 数学写作的未来发展
    4.3 学生作品分析
        4.3.1 学生写作类型的总体分析
        4.3.2 学生写作类型的个案分析
第5章 数学写作的问题及建议
    5.1 数学写作的问题
        5.1.1 学生写作方向迷茫
        5.1.2 师生写作态度不积极
        5.1.3 写作间隔时间过长
        5.1.4 整体写作效率偏低
    5.2 建议
        5.2.1 给学校的建议
        5.2.2 给教师的建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研究结论
        6.1.2 问题与不足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数学写作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附录 B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5)认知效率视角的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与应用研究 ——以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研究的问题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的范围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数学教科书研究状况
    2.2 教科书比较相关研究
        2.2.1 国外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状况
        2.2.2 国内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状况
    2.3 教科书质量评价比较相关研究
        2.3.1 国内对教科书质量评价及评价标准的研究
        2.3.2 国外对教科书质量评价及评价标准的研究
        2.3.3 国际上主要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和工具简介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思路
    3.2 研究方法与工具
        3.2.1 研究方法的选择
        3.2.2 研究工具的选择及使用
    3.3 评价专家的选择
    3.4 教学实验设计
第4章 认知效率视角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的理论分析
    4.1 认知效率视角下数学教科书评价框架的理论基础
        4.1.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观点
        4.1.2 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及其教学观
    4.2 对教科书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建构的启示
第5章 认知效率视角的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
    5.1 教科书评价模型设计
    5.2 调查问卷的设计
    5.3 问卷调查的实施
    5.4 教科书评价初始模型指标权重确定
    5.5 教科书评价指标的修订
        5.5.1 “学习目标”评价标准确定
        5.5.2 “学生基础”评价标准确定
        5.5.3 “学习动机”评价标准确定
        5.5.4 “知识结构”评价标准确定
        5.5.5 “探究反思”评价标准确定
        5.5.6 “学习评价”评价标准确定
        5.5.7 “学习环境”评价标准确定
第6章 认知效率视角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比较
    6.1 “学习目标”指标的比较
    6.2 “学生基础”指标的比较
    6.3 “学习动机”指标的比较
    6.4 “知识结构”指标的比较
    6.5 “探究反思”指标的比较
    6.6 “学习评价”指标的比较
    6.7 “学习环境”指标的比较
    6.8 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整体质量评价结果比较
第7章 教科书质量教学验证实验
    7.1 教学实验过程及结果
    7.2 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第8章 中美英数学教科书比较结果分析讨论
    8.1 中、美、英教科书“学习目标”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2 中、美、英教科书“学生基础”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3 中、美、英教科书“学习动机”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4 中、美、英教科书“知识结构”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5 中、美、英教科书“探究反思”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6 中、美、英教科书“学习评价”内容比较结果分析
    8.7 中、美、英教科书“学习环境”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第9章 研究结论
    9.1 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分析
        9.1.1 评价指标的建构应依托多元化的教育理论
        9.1.2 认知效率视野中考量跨国教科书评价标准的建构更加公允
        9.1.3 兼收并蓄地建构更加包容和广阔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标准
        9.1.4 基于技术的量化质性研究相结合建构和使用教科书评价指标
        9.1.5 将数学文化和数学史作为评价指标的因素
        9.1.6 将非智力因素作为教科书评价指标中的重要因素
        9.1.7 努力体现出创新精神培养及因材施教的教育观
    9.2 高质量高中数学教科书质量主要特征
        9.2.1 高质量教科书重视学习者全方位素质的发展
        9.2.2 问题解决是高质量教科书对高效率学习的核心牵引力
        9.2.3 高质量教科书重视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数学应用、数学交流
        9.2.4 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作用是高质量教科书的重要特点之一
        9.2.5 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是高质量教科书发展的大趋势
        9.2.6 促进理解性数学学习是高质量教科书共同的目标
        9.2.7 结构化知识图谱构建是高质量教科书共同特点
    9.3 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的总体差异分析
        9.3.1 中国教科书书面知识覆盖广度不比美国教科书大
        9.3.2 将数学知识融入宽视野且多层次问题链中是美国教科书特点之一
        9.3.3 美国教科书更明显趋于培养学生服务于未来生活目的
        9.3.4 英国分类编写高中数学教科书可能影响认知效率
        9.3.5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科书差异对数学学习效率影响较小
        9.3.6 中国数学教科书在继承基础上兼容并蓄模式值得保留
第10章 对本研究的反思
    10.1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10.1.1 本研究的创新点
        10.1.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10.2 反思和建议
        10.2.1 辩证看待量化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限性
        10.2.2 完整理解和辩证运用相关教育理论构建评价指标
        10.2.3 选择性吸收美国教育改革结论和实践经验
        10.2.4 教科书改革应是充分论证和一定阶段教学实验基础上的改革
附录1 爱德思(Edexcel)考试委员会各数学模块及主要内容
附录2 教科书评价标准指标权重问卷
附录3 教科书评价标准指标问卷
附录4 数学教科书评价指标及其内涵
附录5 问卷指标共同度
附录6 英国教育部A水平大纲对学生(16-18)的学习要求
附录7 内华达州教材评价标准指标(2015年前)
附录8 贝尔的教科书评价标准
附录9 英国SMP14-16岁CSE(或GCSE)数学教科书内容
外文文献
中文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编着作
    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
    获奖
致谢

(6)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意识
二、课堂教学的数学交流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7)“说数学”活动的内涵分析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的问题
        1.2.1 研究问题的发现
        1.2.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1.3.1 研究的意义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论文框架
2 文献综述
    2.1“说数学”国外相关研究
    2.2“说数学”国内相关研究
        2.2.1“说数学”内容构成的相关研究
        2.2.2“说数学”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
        2.2.3“说数学”教学活动实验的相关研究
        2.2.4“说数学”对个体发展的相关研究
3“说数学”的内涵分析
    3.1“说数学”的概念界定
        3.1.1“说数学”的概念
        3.1.2 对“说数学”概念的理解
    3.2“说数学”的实践特征
        3.2.1 目的性
        3.2.2 主体多极性
        3.2.3 合作互动性
    3.3“说数学”的类型划分
        3.3.1 按“说”的内容分类
        3.3.2 按“说”的呈现方式分类
        3.3.3 按“说”的组织形式分类
4“说数学”策略的建构依据
    4.1“说数学”的价值取向
        4.1.1 基于语言学视角的“说数学”的价值
        4.1.2 基于过程知识视角的“说数学”的价值
        4.1.3 基于学生个体发展的“说数学”的价值
    4.2“说数学”的实现途径
        4.2.1 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开展“说数学”
        4.2.2 在问题的疑难处开展“说数学”
        4.2.3 在解题教学中开展“说数学”
    4.3 开展“说数学”应注意的问题
        4.3.1“说数学”题材选取的适合度
        4.3.2 学生参与“说数学”的广度和深度
        4.3.3 教师在“说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4.3.4 重视对“说数学”的反思和评价
5“说数学”的策略
    5.1 营造和谐“说”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度
        5.1.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5.1.2 善用启发式反馈,鼓励学生敢于“说”
        5.1.3 善于倾听和提问,使学生乐于“说”
    5.2 鼓励多种形式“说”,实时调控“说”的方向
        5.2.1 构建互动的课堂关系,灵活组织“说数学”
        5.2.2 科学定位教师角色,有效驾驭“说”的课堂
    5.3 引导学生做“说”后反思,健全多元评价手段
        5.3.1 重视“说”后的总结与反思,提高学生元认知监控能力
        5.3.2 重视对学生“说”的过程的评价,实施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
6 有效开展“说数学”的教学案例设计
7 总结、反思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8)物理日记在高中物理反思性学习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学生对反思性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
    (二).学习与生活无法联系
    (三).自由还是约束需要把握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启示
    第一节 概念鉴定
        一、有关物理日记的概念界定
        二、关于反思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国内外物理日记研究概况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小结
    第三节 国内外有关反思性学习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小结
    第四节 国内外有关物理日记在高中物理反思性学习中应用的研究概况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小结
    第五节 研究启示
第三章 物理日记在高中物理反思性学习中应用可行性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有效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元认知理论
        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
    第二节 利用物理日记培养学生高中物理反思性学习的可行性
        一、物理学科的特点分析
        二、研究条件
        三、利用物理日记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的可行性
    第三节 培养反思性学习能力物理日记设计原则
        一、物理日记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模型的七个阶段
        二、物理日记要引导学生明确反思性学习的内容
        三、物理日记要指导学生掌握反思性学习的方法
        四、物理日记要给学生情感抒发的空间
第四章 物理日记在高中物理反思性学习中应用的行动研究
    第一节 行动研究准备阶段
    第二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
        一、实践方案
        二、案例分析
        三、总结与反思
    第三节 第二轮行动研究
        一、目标和计划
        二、实践
        三、案例分析
        四、总结与反思
    第四节 第三轮行动研究
        一、目标与计划
        二、行动
        三、案例分析
        四、反思与小结
    第五节 物理日记在反思性学习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一、学生对物理日记的感受与意见
        二、公开课听课教师的反馈
        三、其他科任老师的反馈
        四、成绩上的反馈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问题的阐述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文献的评述
    2.1 数学交流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的评述
        2.1.1 数学交流概念界定的评述
        2.1.2 数学交流理论基础的评述
    2.2 国内外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数学交流的评述
        2.2.1 国外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数学交流的评述
        2.2.2 国内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数学交流的评述
    2.3 有关数学交流价值的研究综述
    2.4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交流及能力培养的现状评述
        2.4.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交流的现状评述
        2.4.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现状评述
第3章 数学交流的界定和教育价值
    3.1 数学交流的界定
        3.1.1 数学交流的概念
        3.1.2 数学交流的理论基础
        3.1.3 数学交流的类型
        3.1.4 “数学交流”的能力
    3.2 数学交流的价值
        3.2.1 数学交流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源泉与动力
        3.2.2 数学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2.3 数学交流能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
        3.2.4 数学交流有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2.5 数学交流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第4章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
        4.1.1 调查目的、对象和方法
        4.1.2 调查实施过程
    4.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现状的分析
        4.2.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对数学交流的基本认识情况的分析
        4.2.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数学交流状况的分析
        4.2.3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师生间数学交流状况的分析
        4.2.4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数学交流障碍的原因分析
    4.3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数学交流意愿强烈,但削弱此意愿的历史因素太多
        4.3.2 数学课堂中缺乏主动的和互动的数学交流
        4.3.3 数学交流中缺乏质疑探究精神
        4.3.4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从众与退缩影响了“数学交流”
第5章 新课程背景下培养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有效策略
    5.1 数学教学中培养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有效策略
        5.1.1 科学地评价数学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交流的价值
        5.1.2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5.1.3 提倡民主的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5.2 课堂教学中培养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有效策略
        5.2.1 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实施数学交流
        5.2.2 在问题的疑难处实施数学交流
        5.2.3 在解题教学中实施数学交流
        5.2.4 在故意示错处实施数学交流
        5.2.5 在学生意外发言后实施数学交流
    5.3 数学课堂外培养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有效策略
        5.3.1 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倡和谐的“合作学习”
        5.3.2 创设“写数学”的机会
        5.3.3 创设自主的学习空间,少教多悟
        5.3.4 加强对学生之间学习竞争的引导
第6章 新课程中两个培养数学交流能力的教学案例
    6.1 案例一:点到直线的距离
    6.2 案例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一)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对数学交流情况的调查问卷
致谢

(10)初中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界说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思路及理论基础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的理论基础
四、初中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案例分析
    4.1 初中《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矩形”教学案例分析
    4.2 初中《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多边形的外角和”教学案例分析
    4.3 初中《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有序数对”教学案例分析
    4.4 初中《统计与概率》学习领域:“众数与中位数”教学案例分析
五、初中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过程分析
    5.1 初中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5.2 初中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重要环节的行为分析
六、研究结论
    6.1 影响学生数学概念有效探究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和学生
    6.2 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问题性和概括性
    6.3 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追求有效性
七、研究建议与反思
    7.1 建议
    7.2 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研究性学习中的数学交流(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动态数学软件的初中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实践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部分为例[D]. 袁子绚.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利用数学写作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实践研究[D]. 李瑞丽.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高一学生数学交流的调查研究[D]. 朱静怡. 扬州大学, 2020(05)
  • [4]扬州市高中数学写作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 吴成君.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认知效率视角的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与应用研究 ——以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为例[D]. 王奋平.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2)
  • [6]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J]. 孙丹. 高考, 2017(12)
  • [7]“说数学”活动的内涵分析及策略研究[D]. 楚长锦. 重庆师范大学, 2015(12)
  • [8]物理日记在高中物理反思性学习中的应用[D]. 朱蕊. 华东师范大学, 2015(06)
  • [9]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 潘琰琰. 西北师范大学, 2010(03)
  • [10]初中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案例研究[D]. 陈丹. 西北师范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研究中的数学交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