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社会福利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社会公益性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郭红岩[1](2021)在《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效果评价及后续配套政策研究》文中认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承载着重要的保护森林资源任务,作为天保工程政策和人员承载以及黑龙江省林业发展战略实施主体,担负着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林业投资的职责。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6号文件精神,按照国家对国有林区改革部署的要求,黑龙江省委成立了国有林区改革专项小组,下设国有森工改革专班,分“三条线”力推管理体制改革攻坚任务。在改革完成的重要时间点,改革的成效如何?改革中仍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后续配套政策作为保障?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也是林区人员想要了解的问题。在目前的学术界,在这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献涉及较少。为此,本文结合实地调研和探索,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效果开展研究,不仅能够填补当前学术界的空白,也能够为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配套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借鉴。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梳理,以期探寻目前学术界取得的进展和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改革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果表明:截止到2020年末,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效,但是仍然存在森林资源管理配套政策不完善、社会行政管理缺乏运行机制、森工企业承接政策和参与市场化经营能力较差等问题。其次,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在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民生改善3个准则层选取了部分指标的基础上,根据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对职工生活、心理方面产生的实际影响以及在后续配套政策方面的不足,创新性地设立了职工心理预期及制度改善方面这一准则层。最终构建了一套包含4个准则层共计23个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定量分析的基础和桥梁。再次,根据上述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具体程序是:根据客观的熵值法测算指标的权重和发展水平指数,并根据改进的TOPSIS方法评价各个准则层的发展潜力,结果表明:在发展水平方面,2011-2019年间,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在指标权重方面,“林业支撑与保障投入”、“森林抚育面积”、“享受养老保险的职工数”是3个影响最大的指标;在发展潜力方面,职工心理预期及制度改善方面准则层的发展潜力最强,民生改善方面紧随其后。最后,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林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构建后续配套政策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建立后续配套政策组合、完善后续配套保障机制。

郭锦[2](2020)在《A公交公司直接运营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A公交企业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是T市唯一一家特许经营公共交通行业的国有全资企业,面对轨道交通、出租专车等替代出行方式的日益普及,公交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实施成本规制后,公交企业经营性资产将被剥离,成为纯公益运营企业,财政只补贴核定成本,多余的成本消耗将没有来源,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公交是关系民生的重要行业,公交企业成本管控不能单纯通过成本压降实现,要综合考虑社会效益、民生保障,通过推动一揽子措施落地,最终达到科学降本增效的目的,实现企业运营与公益属性的有效结合。本文首先界定了公交企业及其直接运营成本的概念,其次以A公交企业为例阐述了其在成本管控中存在的人工成本较高、事故费管理混乱、基层车队成本管控缺失、制度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再次分析了导致问题产生的成本管控意识淡薄、成本标准缺失信息采集滞后、缺乏成本控制的有效机制、改革措施未落实企业包袱沉重、公益性成本支出与企业经营目标不相协调五个方面原因,最后提出了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加快发展公交智能平台、建立成本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重点成本项目管控、落实综合改革配套措施的对策建议。在理论上丰富了直接运营成本及其管控的相关内容,在实践中为以A公交企业为代表的城市公交行业提高成本控制水平,以直接运营成本管控为突破口压降整体成本费用支出,更好发挥社会公益属性并取得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张雷[3](2020)在《A市政公司员工绩效管控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体制越来越成熟,公司的市场意识也越来越强,建立服务型政府也取得重大进展。A市政公司作为一个传统行业的国有公司,在党中央国务院国企改革的要求背景下,2019年初集团将公司从服务型转变为经营型,公司管理层以此契机制定服务与经济效益兼顾的发展目标。如何实现公司的改革要求和发展目标以及激发员工内生动力和工作积极性是事关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此员工绩效管控优化是公司当下的首要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控优化方案激发员工活力,从而实现公司改革要求与发展目标。本文以A市政公司为案例,结合公司需求,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分析方法,对全体员工进行绩效管控优化。首先对公司员工绩效考核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绩效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然后根据公司的改革要求和发展目标对绩效管理方案进行管控优化,将绩效考核分为常规工作绩效考核、服务绩效考核和经济绩效考核三个板块,设定十个绩效指标,优化原有的绩效构成和比例;最后提出绩效管控优化实施的保障措施。绩效管控优化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实践活动,既能够满足公司现实需求,又丰富了管理实践活动。

李加鹏[4](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研究 ——以山东省Y县为例》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把乡村文化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这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遵循,凸显了农村文化的重要地位。为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各级政府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度,不断向农村投入“真金白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虽然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却收效甚微。山东Y县地处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济宁,是山东省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县,城市化进程缓慢,基础设施落后,文化资源丰富但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笔者将Y县作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结构化访谈等方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工具,研究Y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性不足的表现:村民的文化需求与供给不匹配,供给的文化产品质量不高,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村民对政府供给的文化持怀疑和漠视的态度。这里面既有以政府为主导的供给主体方面的主观问题,也有村民自身客观方面的问题,但政府向农村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观念、形式和内容的落后,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提高政府在文化供给方面的效率,实现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就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日常管理,注重发掘当地文化资源,提高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要充分尊重村民感受,注重发挥文化的教化、教育作用;要调动市场和社会组织参与度,促进他们产出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要注重文化工作者和文化专业队伍的培养,发挥各方主观能动性,共同参与到文化服务中;要完善制度建设,建立供给主体和供给客体的对话机制,保证村民能及时表达需求,要制定更加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优化上级检查的方式,为农村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岳乔木[5](2020)在《中国公益类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我国国企改革,经济得到高速发展。但大部分国企无视自身社会责任,单以经济发展为目的,导致对自然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的过度破坏。对此,十八大中央、政府要求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通过功能界定、划分类别等,将当前我国市场内国有企业以公益类与商业类进行区分,实施分类改革策略,进而深度加强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通过分类定责,科学解决公益类国企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本文通过公益类企业概念研究,对公益类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分析,评价公益类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通过公益类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得出其对解决未来国民生活质量提高、环境保护、社会贡献都有着重要意义。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公民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作为理论模型基础,进而深层研究,科学结合公益类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外延、特点及国际上权威的相关体系、指标、因素。利用文献分析法整理公益类企业、公益类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绩效评价等概念,最终找出符合体系的指标因素。利用AHP层次分析法、MATLAB软件ahp程序对指标科学合理的赋值、权重判定,最终完成构建公益类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运用该体系评价案例公益类企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2014-2018年的社会责任绩效,将分析结果与国家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对比分析,检验证实体系的科学性。通过体系评价研究我们得出公益类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方向与程度,并通过相关的对策建议进行完善。

武尧[6](2020)在《调价专项审计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 ——以H公交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专项审计项目数量逐年增加,审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有别于常规审计,专项审计工作更加细化、更加专业化,由于具体到某一业务,审计师可以了解每一个关键的内部控制,进而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措施,可以帮助管理层深入地了解这项业务的开展情况和内部控制质量。同时,基于监督审查作用,专项审计能保障公共资金高效率使用,强化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改善民生维护经济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法推进廉政建设、依法行政,推动深化改革。当前,各级审计机关及政府部门均在积极开展专项审计工作,由于受政府审计人力资源的限制,会计师事务所也会经常加入到专项审计中来,并逐渐成为专项审计的中坚力量,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公众对专项审计需求逐年提升。专项审计由于目标特定,虽然程序有别于传统财务报表审计,但审计过程中的审计风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审计人员在专项审计过程中同样需要遵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首先识别专项审计中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重大错报风险,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来应对已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即进行风险应对,也即控制检查风险进而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私人小汽车迅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交通运输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成为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H公共交通总公司是隶属于地区政府的国有独资公益性企业,其日常运作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政府补贴,所以公交企业的调价专项审计与大众的利益密切相关。本文以某事务所对H公交总公司的调价专审为切入点,结合专项审计相关理论,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其调价专项审计的审计资料、审计过程、审计结果的搜集、整理分析,结合关键审计事项的决策框架,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的方法,对H公交公司调价专项审计过程中如何识别和应对风险进而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并以点带面,提出了提高专项审计质量的对策建议。本文对专项审计的理论发展与实务提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顾闻[7](2019)在《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法律制度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重心是在分类治理的背景下进行公司制改革和完善公司治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国有企业的功能为分类标准将其分为公益类国有企业和商业类国有企业,并按照分类治理的模式进行改革。公益类国有企业的功能从本质上说就是政府职能的延伸。政府通过公益类国有企业实现其经济政策,以弥补市场失灵和缺陷,同时实现其经济调控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商业类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出资或控股,通过商业化运作,以国有资本总体上的保值和增值为最终目标,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具有独立市场竞争地位的国有企业。目前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公司治理的完善。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是一种通过公司法、公司章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公司管理层、董事等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和责任的契约关系以及管理和控制公司内部和外部结构运行的法律制度体系。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很多疑难杂症都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法律制度不完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商业类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研究对于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目前进行的公司化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完善商业类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有利于有效行使国家所有权职能、保障国有企业投资者权益、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随着《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企业国有资产法》等一系列公司治理法律法规的颁布,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法律制度体系初步形成。然而目前商业类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法律制度存在产权主体缺位、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权力界限模糊、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不完善、高管薪酬法律规制缺失等问题,导致商业类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效率低下。第一,产权主体缺位问题是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国家是抽象的产权主体,在我国国资委不能有效的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企业实际上面临产权主体缺位的现状。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问题多年来未能得到解决,易导致内部人控制,对公司治理产生十分不利的后果。第二,合理的股权结构是良好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基础。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国有股持股比例过高,其他非国有股所占比例小。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在持股比例和公司资金控制上仍处于绝对控制地位。中小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缺少话语权,内部人控制严重,董事会、经理以及股东会的相互制衡机制很难实现。第三,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关键机构,目前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董事会的职权界限仍不够明晰,我国法律制度没有对不同种类的商业类国有企业的董事会职权进行分别设置,外部董事特别是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仍然较低,而且董事会的职权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也不够完善。董事会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不利于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完善,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严重,国有资产流失等后果。第四,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仍存在信息披露渠道单一、缺少专门的信息披露法律细则、自愿信息披露动力不足、国有企业内外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第五,高管薪酬法律制度是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法律规制缺失主要表现在高管薪酬分类管理制度缺失、高管薪酬和企业经营业绩脱节、高管薪酬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高管薪酬标准不合理等问题。产权主体缺位会导致商业类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产权主体缺位的根本原因是产权不明晰。没有清晰的产权,公司治理是没有意义的。产权理论认为公共产权是天然缺位的,但法律应明确产权的边界。委托代理理论论证了公共产权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必然性。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理论为我国出资人职能转变,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有效分离提供了理论依据。国家是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但是国家无法直接履行出资人职能,国资委既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职能,又承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能,但两种职能无法同时履行,很难解决商业类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的问题。国家和企业的实际经营者之间有很长的委托代理链条,容易产生国有资产主体虚置、内部人控制和国有资产流失等后果。我国可以借鉴新家坡淡马锡的做法,构建政府-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控股子公司的国有资产三级管理体制,由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行使出资人职责,而国资委仅行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能。国有资产三级管理体制将很好的分离政府和企业,实现商业类国有资产的良性运作,从根本上解决商业类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的问题。股权结构决定公司治理的类型,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公司良治的基础。基于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目前的股权结构存在的特殊问题,适当引入并建立优先股和金股等类别股法律制度,建立制衡性公司治理结构。优先股可以在商业一类竞争性国有企业中适用,将商业类一类国有企业部分国有股转化为优先股,不改变公司的股权结构,国有控股股东持有的优先股不具有表决权,在公司的控制比例大大缩减,公司的控制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向制衡性公司控制结构发展。而金股制度的实质是政府虽然仅占有国有企业少量的股份,但是却对企业的重大决策具有否决权。金股制度可以在商业二类非竞争性国有企业中适用,如国防、交通、能源等国有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涉及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国家在一些重大事项的处理上应保留控制权。适当引入双层股权结构,从股权结构上降低国有股的比重,但国有股仍拥有绝对的投票权,始终保证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地位。股权改革过程中国有股减持应采用渐进式模式,保证国有企业改革平稳过渡。同时提高机构投资者在商业类国有企业中的比例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有着积极的作用。董事会的权力界限是商业类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针对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董事会权力界限不明晰的问题实行“董事会中心主义”,建立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保障董事会拥有独立的经营决策权以及对经理的任免权和监督权。一方面,构建董事会职权独立行使的法律保障机制,按照竞争性商业类国有企业和非竞争性商业类国有企业分类进行董事会内部机构的设置,同时设立专业委员会,健全董事会选拔机制,保障董事会职权得到有效行使。另一方面,为了保障董事会的职权得到有效的制衡,完善董事会职权制衡机制。第一,国资委不能既当出资人又当监管人,明确国资委的主要职能。第二,将国资委的出资人职权即股东权分离出来,由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行使,从而保障商业类国有企业的独立经营。第三,我国相关法律进一步规定党委核心领导的具体职权,以及区分党委核心领导和董事会独立经营权。第四,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通过审计署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同时对于其他非国有独资公司特别是股份公司、上市公司应当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设立监事会行使其法定职责。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是公司治理中外部治理的重要内容,构建全面、规范的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有利于遏制内部人控制现状,加强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控制,进一步提高公司治理的水平,降低监督的成本,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可区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国有企业,对于处于充分竞争行业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履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公开披露完整的企业经营和财务信息。处于竞争行业的非上市商业类国有企业可以参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制定信息披露的具体法律规范,信息披露的方式以及公开程度应根据企业的经营范围作出相应的规定。而另一类处于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对于信息披露的安排可以根据不同的企业区别对待。构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建立具有强制性的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体系。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拓宽信息披露的对象和渠道。建立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法律规定不履行法定的信息披露义务的惩罚措施、民事及刑事责任。建立内部和外部一体化的多层次监督制度。加强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国有资产属性教育。高管薪酬法律制度是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激励机制。薪酬合理程度是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效率以及国有企业盈利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为了加强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法律规制,建立高管薪酬分类管理制度、优化高管薪酬结构。区分商业类国有企业中非竞争性国有企业与竞争性国有企业高管的选聘、晋升方式、薪酬标准。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的薪酬结构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主要由基本年薪和绩效组成,商业类国有企业中的竞争性和非竞争性企业的薪酬设置标准分别制定。完善薪酬委员会制度、构建高管薪酬审查决定制度、薪酬追回制度。我国薪酬委员会应由外部董事组成,并根据公司的经营情况、高管的业绩等要素独立制定合理的薪酬方案。根据商业类国有企业的不同类别明确高管薪酬审查决定权的行使主体、审查程序以及审查的激励措施及法律后果,保障高管薪酬方案合理、公正。创设薪酬追回制度,规定国有企业高管因虚假、欺诈行为导致公司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或因为决策错误导致财务报表错误等情形的,其特定时期的薪酬全部予以追回。实现薪酬信息披露的多层级管理、薪酬信息披露的内容和程序规范化、高管选聘标准信息透明化。

陈科彤[8](2018)在《强化公益类国有企业公共服务职能的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公益类国有企业在提供公共服务、供应公共产品、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和均等化、保障民生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一种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补充,在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公益类国有企业的公共服务。因此,本论文主要从政府公共管理视角出发,重点研究了强化公益类国有企业公共服务职能的对策。首先,从公益类国有企业的性质、特征、发展等理论和国家政策解析出发,总结了公益类国有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作用,归纳了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和趋势,对公益类国有企业、公共服务等关键性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陈述,从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促进企业发展、深化改革以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强化公益类国有企业公共服务职能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其次,从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构建服务型政府、维护国民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总结了我国公益类国有企业的公共服务现状,运用公共管理和公共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公益类国有企业存在的公共服务意愿不强、成本与效率之间的矛盾突出、行政化和利益博弈严重、国有资产缺乏安全等问题,并探究了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结合我国对公益类国有企业的定位和改革方向,从提高认识、完善监管措施、加强企业自身治理等三个方面研究了强化公益类国有企业公共服务职能的途径与方法,最终提出了理清公益类国有企业的公共服务性质、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健全法律和法规、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企业与政府和人民“三位一体”监督机制、探索公益类国有企业公共服务分级管理体系、加快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企业公共服务信息公开力度、强化企业党务和廉政建设等多条强化公益类国有企业公共服务职能的普适性对策和建议,为强化公益类国有企业的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一些参考。

崔佳佳[9](2018)在《工作价值观对公益类国企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工作价值观是个体对于工作的内在追求和价值判断,表现为个体工作过程中的态度倾向、行为准则和目标追求。工作价值观体现了员工的工作动机,工作动机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来,对工作绩效能够带来直接影响。现有文献多关注于知识员工和新生代员工的工作价值观与工作绩效的研究,较少探讨工作价值观在国有企业及其员工中的应用。我国实施国企分类改革后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其中公益类国企因其社会公益性和服务性在国有企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使命,运行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公平和安定。相对于商业类国企,公益类国企的价值导向更为明显,其价值观体系的建立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更为有效。因此从工作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探讨何种因素影响公益类国企员工的工作绩效,才能对症下药,对公益类国企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以提升员工的士气、组织的运行效率和国有企业的总体实力。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文章的研究思路和框架,并以价值理论、激励理论和公共服务动机理论为基础,结合公益类国企的特殊性质,建立了公益类国企的工作价值观体系。该体系包含安全稳定取向、职业发展取向、声望地位取向、人际关系取向和利他奉献取向五个维度。其次开发了公益类国企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和工作绩效量表,结合量表内容编制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法对公益类国企背景下员工的工作价值观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本研究得出了公益类国企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对工作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工作价值观各维度对工作绩效各维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等结论。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结论,以提高公益类国企的工作绩效为目的,从企业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员工与企业的价值观匹配、将价值观管理引入到绩效管理等方面出发,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实施分类管理后的公益类国企进行绩效改进和激励提供指导。

郭钰[10](2017)在《浅析公益性企业》文中研究表明简述公益性企业的概念,提到《民法总则》对非营利法人的具体规定;分析此类企业所具有的特征;展望公益性企业未来更好发展可以采纳的对策。

二、社会公益性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会公益性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效果评价及后续配套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主要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管理体制
        2.1.2 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
    2.2 研究范围界定
    2.3 理论基础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路径依赖理论
        2.3.3 交易成本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总体发展概况
        3.1.1 自然资源概况
        3.1.2 经济发展概况
        3.1.3 社会民生概况
    3.2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分析
        3.2.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政策现状
        3.2.2 国有森工企业改制重组现状
        3.2.3 森工企业社会行政管理职能移交现状
        3.2.4 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现状
    3.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3.3.1 森林资源管理配套政策不完善
        3.3.2 社会行政管理缺乏运行机制
        3.3.3 森工企业承接政策和参与市场化经营能力较差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影响因素识别
        4.3.1 影响因素指标的识别方法
        4.3.2 生态环境影响因素指标的初步识别
        4.3.3 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指标的初步识别
        4.3.4 民生改善影响因素指标的初步识别
        4.3.5 职工心理预期及制度改善方面影响因素指标的初步识别
        4.3.6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4.3.7 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
    4.4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4.5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效果评价分析
    5.1 评价方法的选取
    5.2 数据来源及处理
    5.3 评价公式及过程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指标权重测算结果与分析
        5.4.2 发展水平指数测算结果与分析
    5.5 各准则层发展潜力指数测算与评价
        5.5.1 评价方法的设定
        5.5.2 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完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后续配套政策的对策建议
    6.1 构建后续配套政策的原则
        6.1.1 突出政府的顶层设计
        6.1.2 契合职工的实际需求
        6.1.3 注重政策制定的配套性
    6.2 建立后续配套政策组合
        6.2.1 推进思想意识转变
        6.2.2 用好产业发展政策
        6.2.3 强化法律法规政策
        6.2.4 完善生态保护政策
    6.3 完善后续配套保障机制
        6.3.1 建立政府和森工集团的直通工作机制
        6.3.2 营造优质的产业发展环境
        6.3.3 构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6.3.4 开展改革教育宣传活动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2)A公交公司直接运营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
    2.1 基础概念
        2.1.1 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内涵
        2.1.2 公交企业成本构成
    2.2 基础理论
        2.2.1 内部控制理论
        2.2.2 成本控制理论
        2.2.3 预算管理理论
    2.3 论文研究框架
第3章 A公交企业概况及直接运营成本控制现状
    3.1 A公交企业概况
        3.1.1 A公交企业基本情况
        3.1.2 A公交企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3.1.3 A公交企业基本财务状况
    3.2 A公交企业直接运营成本构成及管控现状
        3.2.1 A公交企业成本费用概况
        3.2.2 A公交企业直接运营成本构成
        3.2.3 A公交企业直接运营成本管控情况
    3.3 A公交企业直接运营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
        3.3.1 成本总额持续较高人工成本问题突出
        3.3.2 大额事故费管理混乱长期挂账
        3.3.3 基层车队成本核算失真且管控缺失
        3.3.4 成本管控的制度体系不完善
        3.3.5 公益性运营成本支出较大
第4章 A公交企业直接运营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1 成本管控意识淡薄
        4.1.1 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4.1.2 员工全员参与意识差
    4.2 成本标准缺失信息采集滞后
        4.2.1 公交行业尚未公布统一成本标准
        4.2.2 公交智能化程度低成本信息采集滞后
    4.3 缺乏成本控制的有效机制
        4.3.1 未建立科学的成本分析机制
        4.3.2 成本支出缺乏刚性约束
        4.3.3 缺乏有效的成本激励机制
    4.4 改革措施未落实企业包袱沉重
        4.4.1 剥离对成本控制不利要素的进展缓慢
        4.4.2 人员结构不合理包袱沉重
        4.4.3 组织机构复杂冗员严重
    4.5 对公益性成本支出的管控缺失
        4.5.1 忽视公益性支出对成本影响
        4.5.2 财政对公益性支出弥补不足
第5章 A公交企业直接运营成本管控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5.1 建立健全与成本目标相关的内部控制
        5.1.1 强化事前作业计划控制
        5.1.2 优化流程管控及精益管理
        5.1.3 进一步强化预算及考核控制
    5.2 加快发展智能公交平台强化运行监测
        5.2.1 加快公交智能化建设
        5.2.2 健全运营指标监测体系
        5.2.3 加强智能手段在成本管控中的应用
    5.3 建立成本预算管理体系
        5.3.1 建立成本预算体系
        5.3.2 确定纳入预算管理成本项目
        5.3.3 核定成本费用项目预算定额
        5.3.4 运用成本定额实施管控
    5.4 强化重点成本项目管控
        5.4.1 强化事故费管理
        5.4.2 管理挖潜降低燃料消耗
        5.4.3 降低人工成本消耗
    5.5 落实各项配套改革措施
        5.5.1 深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
        5.5.2 优化线网科学测算车辆保有辆
        5.5.3 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改革措施
第6章 总结
    6.1 论文的结论
    6.2 论文的贡献和不足
    6.3 论文的启示
参考文献

(3)A市政公司员工绩效管控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图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内容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述评
    第二节 基本概念
        一、绩效的相关概念
        二、公益性企业与非公益企业
    第三节 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
        一、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
        二、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的原则
        三、KPI绩效管理流程
        四、KPI绩效管理的作用
第三章 A市政公司员工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部门员工基本情况
    第三节 绩效考核现状
        一、考核主体
        二、考核内容
        三、绩效考核周期
        四、绩效考核程序
        五、绩效考核兑现办法及奖惩
第四章 A市政公司员工绩效管控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匹配度不够
        二、绩效管理公平仍需加强
        三、员工对绩效管理了解不够
        四、绩效管理沟通不足
        五、对绩效管理不重视
    第二节 原因分析
        一、变化的经营管理环境
        二、未建立公正公平的绩效考核体系
        三、绩效方案的培训效果不好
        四、沟通重要性认识不足
        五、绩效考核结果没有充分应用
第五章 A市政公司员工绩效管控优化设计
    第一节 管控优化思路
        一、优化设计的目的
        二、优化设计的原则
    第二节 管控优化设计的流程
        一、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
        二、绩效考核对象和主体的选择
        三、绩效考核指标来源
        四、绩效考核指标和权重的设计过程
    第三节 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一、绩效优化目的
        二、绩效优化机构设置与职责权限
        三、考评体系
        四、绩效奖惩的优化
    第四节 管控优化方案的SMART评估
        一、明确性评估
        二、衡量性评估
        三、可实现性评估
        四、相关性评估
        五、时限性评估
第六章 A市政公司员工绩效管控优化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制度保障措施
        一、获取管理层的支持
        二、构建良好的绩效文化
        三、建立绩效公示制度
        四、建立薪酬奖惩制度
    第二节 绩效反馈保障措施
        一、强化对员工培训
        二、强化绩效反馈和加强绩效沟通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沟通的重要性
        二、绩效管控优化的重要性
        三、管理公平的重要性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4)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研究 ——以山东省Y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研究的背景
        2.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1.国外学术综述
        2.国内学术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创新之处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
        1.公共文化服务
        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概念
        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结构
        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特征
        4.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
    (三)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1.乡村振兴战略中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要求
        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的标准
        3.乡村振兴战略下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公共服务理论
        2.服务型政府理论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论
二、山东省Y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
    (一)Y县公共文化供给的基本情况
        1.Y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情况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Y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Y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成效
    (二)Y县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有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及配套设施建设达标率低且不合理
        2.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及配套物品利用率低
        3.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缺乏有效管理
        4.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脱节严重
        5.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滞后
        6.公共文化服务对社会积极效应不明显
    (三)因公共文化供给有效性的不足而导致的社会问题
        1.村民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满意程度不够高
        2.村民排斥政府供给的公共文化服务
        3.农村文化失守,其他方面的文化盛行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供给主体
        1.对农村公共文化重视程度低
        2.政府的角色定位和政绩观念陈旧落后
        3.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供给主体单一
        4.供给未能迎合村民需求
        5.供给内容质量低、形式缺乏创新
        6.督导考核重形式轻效果
        7.忽视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外部性
    (二)供给客体
        1.村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变化
        2.农村年轻人口减少
        3.村民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等现实因素
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政府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效率
        1.加大对文化基础落后地区的投入力度
        2.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转变政府职能
        3.加快供给侧改革改进供给的质量和形式
        4.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日常管理
        5.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外部性引起注意
        6.注重本土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扬
    (二)调动各类文化供给主体参与
        1.调动公益性企业和各类组织积极性
        2.培育文化工作者队伍
        3.管理好引导好农村各类组织或团体
    (三)优化考核评价机制
        1.建立文化供给主客体对话机制
        2.科学设置考核指标
        3.优化第三方检查方式
五、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中国公益类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公益类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相关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公共企业、公益类企业概念
        2.1.2 公共企业社会责任、公益类企业社会责任概念
        2.1.3 绩效评价及公益类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企业公民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公益类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公益类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原则
    3.2 构建公益类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2.1 评价体系指标选取的方法
        3.2.2 评价体系框架的构建及指标分类
        3.2.3 公益类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指标分析与筛选
        3.2.4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3.3 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权重的确定
        3.3.1 构建准则层权重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
        3.3.2 计算准则层矩阵特征值和一致性检验
        3.3.3 方案层各指标判断矩阵、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3.4 指标体系总排序及结果分析说明
        3.4.1 指标体系总排序
        3.4.2 指标体系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公益类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4.1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4.2 指标原始数据收集
        4.2.1 股东及员工指标的数据收集
        4.2.2 自然环境指标的数据收集
        4.2.3 消费者指标的数据收集
        4.2.4 社会指标的数据收集
    4.3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4.4 公益类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及评价
        4.4.1 体系各指标层得分结果
        4.4.2 对公益类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分析
    4.5 与权威部门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调价专项审计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 ——以H公交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概述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相关研究
        2.1.2 国内相关研究
        2.1.3 研究文献述评
    2.2 专项审计的相关内容
        2.2.1 专项审计的内容和特征
        2.2.2 专项审计的基本原则
    2.3 专项审计中风险识别的相关内容
        2.3.1 审计风险的定义
        2.3.2 专项审计中的风险识别
    2.4 专项审计中的风险应对
第三章 H公交公司调价专项审计的风险识别与应对
    3.1 H公交公司业务简要介绍与分析
    3.2 H公交公司调价专项审计中的风险识别
        3.2.1 H公交公司调价专审中风险识别的方法、程序与重大审计领域
        3.2.2 H公交公司运营成本的分析与风险识别
    3.3 H公交公司调价专项审计中的风险应对
        3.3.1 营运成本审计中的风险应对
        3.3.2 固定资产项目审计中的风险应对
第四章 提高专项审计质量的政策建议
    4.1 建立专项审计评估制度
    4.2 建立绩效调查评价制度
    4.3 完善专项审计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
    4.4 建立多层次后续跟踪整改机制
    4.5 树立风险导向的审计意识
    4.6 开展培训、提升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法律制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结构安排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商业类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法律制度一般分析
    一、商业类国有企业的界定及相关概念解析
        (一)商业类国有企业的内涵
        (二)商业类国有企业的外延
        (三)商业类国有企业与公益类国有企业的区分
    二、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解读
        (一)内涵:商业类国有企业内外部运行治理机制
        (二)外延:商业类国有企业运行治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三、商业类国有企业对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需求
        (一)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二)商业类国有企业对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特殊需求
第二章 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演变和现状
    一、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演变
        (一)扩大经营自主权阶段
        (二)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阶段
        (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阶段
        (四)分类治理改革阶段
    二、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现存问题
        (一)产权主体缺位
        (二)股权结构不合理
        (三)董事会权力界限不明晰
        (四)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不完善
        (五)高管薪酬法律制度缺失
第三章 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的制度设计
    一、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问题的法理分析
        (一)公共产权主体天然缺位的产权理论依据
        (二)委托代理理论对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影响
        (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理论下的国资委权能反思
    二、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主体缺位的法律原因
        (一)国有资产产权主体法律性质的特殊性
        (二)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复杂
        (三)国资委双重角色的形成和冲突
    三、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之法律治理
        (一)构建新型国有资产三级管理模式
        (二)国资委出资人职能和管理者职能分离
        (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法律定位
第四章 完善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制度体系
    一、商业类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主要模式
        (一)英美高度分散型股权结构
        (二)德日高度集中型股权结构
        (三)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股权结构概览
    二、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类别股制度设置
        (一)类别股对法人治理的重要价值
        (二)优先股制度的适用
        (三)金股制度的适用
        (四)双层股权结构的创设
    三、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国有股减持的法律路径
        (一)国有股减持采用渐进式模式
        (二)国有股减持的步骤
        (三)提高机构投资者的股权比例
第五章 规范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董事会的权力界限
    一、商业类国有企业董事会权力界限的理论基础
        (一)公司权力配置的法经济学分析
        (二)现代公司“股东会中心主义”的神话破灭
        (三)商业类国有企业“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董事会的职权缕析
        (一)商业类国有企业董事会的职权变迁
        (二)商业类国有企业董事会经营决策权的确立
        (三)董事会对经理的监督权
        (四)董事会的任命权
    三、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董事会职权保障机制
        (一)董事会内部结构的设置
        (二)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配置
        (三)董事选拔机制的设立
    四、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董事会职权制衡机制
        (一)国资委的监管机制
        (二)股东会职权的行使
        (三)党委政治核心的法定地位
        (四)监事会外派制度
第六章 完善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信息披露法律制度
    一、商业类国有企业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比较分析
        (一)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变迁
        (二)域外国有企业信息披露制度概览
    二、构建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体系
        (一)区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国有企业
        (二)加快构建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体系
    三、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渠道
        (一)明确信息披露内容
        (二)拓宽信息披露的对象和渠道
    四、建立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
        (一)构建民刑事责任追究机制
        (二)协调多层次监督机制
        (三)建立信息披露教育培训机制
第七章 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法律制度构建
    一、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法律制度的变迁
        (一)完全行政化阶段
        (二)市场化阶段
        (三)市场化和行政化双轨制阶段
    二、完善商业类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结构
        (一)高管薪酬分类管理
        (二)优化高管薪酬结构
    三、构建高管薪酬制定和追回法律制度
        (一)高管薪酬制定主体的法律规制
        (二)构建高管薪酬审查决定制度
        (三)创设高管薪酬追回制度
    四、高管薪酬信息披露法律规制
        (一)实现薪酬信息披露的多层级管理
        (二)薪酬信息披露的内容和程序规范化
        (三)高管选聘标准信息透明化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8)强化公益类国有企业公共服务职能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状况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述评
        (四)本论文的创新点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主要概念与理论分析
    一、公益类国有企业
        (一)概念
        (二)特征
    二、公共服务
    三、公益类国有企业的公共服务职能
        (一)概念
        (二)特征
    四、强化公益类国有企业公共服务职能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需要
        (二)能够促进企业自身的创新和发展
        (三)是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
        (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内在要求
第三章 公益类国有企业的公共服务现状
    一、提供了大量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二、推动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职能转变
    三、维护了国民经济的性质和国有资产安全
    四、保障了国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章 公益类国有企业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公益类国有企业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主动加强公共服务的意愿不强
        (二)公共服务成本与效率之间的矛盾突出
        (三)企业的行政化问题比较严重
        (四)利益博弈和资产安全问题日趋激烈
    二、原因分析
        (一)对公共服务的定位和理解不够清楚
        (二)对公益性国有企业的管理经验还不够成熟
        (三)企业经营管理混乱
第五章 强化公益类国有企业公共服务职能的对策
    一、提高对公益类国有企业公共服务职能的认识
        (一)理清公益类国有企业的公共服务性质
        (二)强化公益类国有企业的公共服务意识
    二、完善公益类国有企业的监管措施
        (一)建全法律和法规体系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三)建立企业内审、政府监管和人民监督“三位一体”监管机制
        (四)探索建立公益类国有企业公共服务分级管理体系
    三、加强公益类国有企业的自身治理
        (一)加快公益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加大公益类国有企业公共服务信息的公开力度
        (三)强化公益类国有企业的党务和廉政建设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工作价值观对公益类国企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关于公益类国企的相关研究
        1.3.2 关于工作价值观的相关研究
        1.3.3 关于工作绩效的相关研究
        1.3.4 对现有研究的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公益类国企的性质及特征
        2.1.1 公益类国企的性质
        2.1.2 公益类国企的特征
    2.2 公益类国企工作价值观体系的构建
        2.2.1 工作价值观的定义
        2.2.2 公益类国企工作价值观体系的构建
    2.3 工作价值观对公益类国企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
        2.3.1 公益类国企工作绩效的定义及结构
        2.3.2 公益类国企员工工作价值观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概念模型
    3.3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3.3.1 问卷设计
        3.3.2 数据收集
第四章 实证分析
    4.1 变量界定与测量
        4.1.1 变量界定
        4.1.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1.3 信度与效度分析
    4.2 实证分析
        4.2.1 相关分析
        4.2.2 方差分析
        4.2.3 路径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假设验证结论
        4.3.2 结论讨论
第五章 提高公益类国企工作绩效的建议
    5.1 树立与企业性质相符合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
    5.2 招聘选拔过程中注重员工与企业价值观的匹配
    5.3 重视培训和激励,将价值观管理引入企业绩效管理当中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浅析公益性企业(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益性企业概述
二、公益性企业的特征
    1. 具有极强的社会公益性。
    2. 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3. 经营内容的稳定性、专业性。
三、公益性企业未来发展对策
    1. 完善政府对企业的监管模式
    2. 提高企业自身服务质量
    3. 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

四、社会公益性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效果评价及后续配套政策研究[D]. 郭红岩.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2]A公交公司直接运营成本控制研究[D]. 郭锦.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6)
  • [3]A市政公司员工绩效管控优化研究[D]. 张雷.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4]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研究 ——以山东省Y县为例[D]. 李加鹏.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中国公益类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研究[D]. 岳乔木.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6]调价专项审计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 ——以H公交公司为例[D]. 武尧.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7]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法律制度问题研究[D]. 顾闻.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8]强化公益类国有企业公共服务职能的对策研究[D]. 陈科彤. 云南大学, 2018(01)
  • [9]工作价值观对公益类国企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 崔佳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02)
  • [10]浅析公益性企业[J]. 郭钰. 考试周刊, 2017(74)

标签:;  ;  ;  ;  ;  

社会福利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