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造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技术改造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一、技术改造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章鑫玥[1](2021)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史上所形成的城乡之间差异化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实施已然成为了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城改项目的实施长期受资金短缺问题制约,如今能否顺利解决融资问题成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将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引入融资模式选择模型为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选择出最适的融资模式,并为国内的城改项目融资模式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总体依照以下顺序进行说明:首先,介绍了城乡一体化以及项目融资模式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的见解,并对项目融资模式进行基本分类。其次,利用Y区的真实案例对该地区目前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进行剖析,并结合其他地区的融资模式案例进行经验借鉴总结,找出了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再次,利用问卷调查以及文献分析法对影响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选择的因素进行归纳整理,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成本、风险以及经济效益三方面因素分别构建层次结构并组成了完整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选择模型。然后,以Y区东卜村改造项目为例,通过量化分析对东卜村改造项目最佳融资模式做出选择。具体则是利用量化分析选择体系从项目成本、项目风险、项目经济效益三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并且通过层次分析法的选择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综合定性与定量两者得出Y区东卜村采用ABS融资模式优于原先所采用的BT融资模式。最后,提出相关建议,对ABS融资模式以后在城中村改造项目中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张倩[2](2021)在《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与保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城市更新速度的加快,积极转型升级的工业企业因为城市土地更新的需求而搬离城市中心地区,不能够适应经济新形势的传统工业企业面临着衰退、破产的困境,基于以上两种原因,城市中心地区大量的工业厂房、仓库等工业设施因此被闲置。城市中大型工业企业除了进行工业生产的生产区域外,还会有完备的住宅、医疗和教育等生活配套设施,它们基本上已经与城市基础设施融为一体,能够履行基本的社会功能。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当中不可多得的重要财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拥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建筑群且有独特工业历史风情的区域,所有与工业生产有关的建筑、设备都是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构成要素,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工业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者,理应受到合理地保护。但是在房地产业巨额利润的吸引下,许多位于城市黄金地段的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被夷为平地,就算有幸逃过了被拆除的命运,却因内部建筑体量大、占地面积广,而给保护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造成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成为“烫手的山芋”,因缺乏合理的保护与规划而被荒废,如何保护利用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城市历史风貌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成为许多工业城市面临的难题。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是山东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中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典型代表。潍柴集团2012年完成了主要生产区的搬迁工作,见证了潍柴几十年发展历史的老厂区被整体闲置,直到2014年被山东省政府选入省内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名单当中,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潍坊市稀有的工业遗产,具有极其珍贵的研究价值。本文运用实地调研、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历史与遗产构成,并对其做出价值评价,为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文章共分为八个部分:绪论部分将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特征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研究理论。本章主要是以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什么、为什么要保护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如何保护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逻辑结构串联,具体包括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理论、保护利用的驱动力、利益相关者三个方面。在新时期城市更新的背景之下,无论是受外在的客观条件还是自身特征的影响,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稀有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都需要得到妥善合理的保护与再利用。我们在讨论城市文化遗产的再利用问题时,根本目的是探寻保护文化遗产的合理路径,所以一切改造利用活动都是以保护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可以作为可利用的文化资源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协作,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利用。第二章集中对潍柴发展历史进行研究。本章以潍坊市地方志与潍坊柴油机厂厂志为基础资料,结合实地调研,梳理了潍坊柴油机厂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潍坊柴油机厂的建厂背景和建厂历程。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为保护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提供了历史依据,为更好地认识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存现状与价值意义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规划,介绍了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内生产区域与配套设施的基本概况。笔者通过查找资料和实地调研,基本了解了整个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与遗产保存状况,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此类历史文化街区的遗产排查时,除了工业建筑物、构筑物等有形的物质遗产外,也不应忽略以工业生产技术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都是城市工业发展历史的经历者和见证者,也是延续城市工业文明的主要承载者,拥有同样重要的保护价值。科学分析历史文化街区的遗产构成是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前提与基础。第四章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评价的内容与意义进行总结。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评价内容包括街区内的工业建筑、工业生产流程以及工业配套设施,并从历史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全面分析,说明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现实意义。第五章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背景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以及潍坊市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概况,这是探寻历史文化街区再利用途径的前提。第六章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利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之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如何调整自身结构功能以适应城市发展要求,成为整个社会都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除了用于居住、教育等配套设施之外,大部分用于工业生产的厂房、仓库已经完全丧失了原始功能,成为城市闲置空间,通过工业遗产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商业的植入来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生活更好地融合,也是完善城市产业功能组团中的业态配比的重要途径。最后一部分则是对全文的总结与思考。

姜灿坤[3](2021)在《基于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的西安市既有住宅节能改造路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碳达峰与碳中和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早期建筑业粗犷发展带动着巨大的能源消耗,同时产生大量碳排放,有悖于当下我国巴黎大会的碳减排承诺。城市建筑存量巨大,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将成为快速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措施,其中城市既有住宅建筑存量居于首位,因此,城市既有住宅建筑的节能更新改造成为我国建筑业早日实现碳达峰的必经之路。本文选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院家属院既有住宅建筑,该片区存在着60年代-90年代的既有住宅建筑。随着时间的更替,大部分建筑已需要修缮或改造。经过调研发现西安市现有既有住宅建筑的改造措施千篇一律—“贴外保温”,未充分考虑不同年代既有住宅外围护结构性能、户型、体形系数等特点对人体热舒适、能耗和碳排放的影响。(1)本文梳理了西安市建筑节能发展历程,分析了不同年代既有住宅建筑的建筑材料、结构、户型、围护结构性能、满足的节能标准等信息,把西安市既有住宅建筑划分为五个阶段,为典型建筑案例分析提供支撑。通过对西安市既有住宅特征的总结,结合地图软件开源数据,整理西安市既有住宅建筑的分布特点,建立西安市既有住宅时空数据模型。(2)针对不同年代既有住宅特征进行满足30%、50%、65%、75%节能改造情景设定。选取不同年代典型既有住宅建筑进行不同措施节能改造技术适度性分析。通过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计算其节能改造措施所满足的节能目标情景。(3)建立西安市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生态经济效益模型,对不同年代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措施进行技术适度性优选。结果表明,对于1989年之前未采取节能措施的既有住宅建筑外墙宜增加约140厚岩棉板外保温、屋顶宜增加约150厚XPS保温层,外窗更换塑钢Low-e中空窗;1989-1997年之间的既有住宅建筑宜增加约140厚岩棉板外保温、屋顶宜增加约180厚XPS保温层,外窗更换塑钢Low-e中空窗;1998-2000年之间的既有住宅建筑宜增加约140厚岩棉板外保温、屋顶宜增加约180厚XPS保温层,建议未进行外窗改造的建筑外窗更换塑钢Low-e中空窗。(4)结合第四章计算数据,进行西安市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碳减率分析,通过对比不同节能情景、改造成本投入、技术适度性、剩余寿命对节能改造生命周期碳减排率的影响,对西安市不同年代既有住宅建筑的改造策略提出建议。基于以上分结果,结合西安市既有住宅建筑存量,制定低成本、中低成本、高成本投入下西安市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碳减排路径,本研究成果能够为西安市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更新改造提供数据参考。

张涵[4](2021)在《综合评价视角下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设计研究 ——以济南千佛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解决城市雨水控制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及其建设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其相应的绿色海绵设施也在公园绿地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具有独特地形条件的山体公园而言,如何有效提升海绵化改造后的综合效益,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效能否满足市民的使用需求,如何在已建和未建的城市山体公园中开展海绵化改造设计是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建设中的关键内容。本文以济南千佛山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综合评价识别现状建设问题,将海绵城市与山体修复结合探讨有效提升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效益的改造设计策略。本文以“背景研究——理论研究——评价研究——策略研究——实践研究”的总体思路,从综合评价角度出发,探究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设计方法及策略。首先,通过梳理研究背景明确了公园绿地向海绵型绿地转变的必然性,明确了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以提升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建设成效及市民满意度的必要性,梳理海绵城市、城市山体公园、综合评价的概念及国内外进展,并通过典型案例总结设计要点,为后文设计策略提供经验与借鉴。其次,对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进行综合评价研究,通过对综合评价方法可行性分析及比较,确定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出包含生态环境效益、社会功能效益及经济效益三方面的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后综合评价指标模型,确定了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的重点因子。再次,文章重点对综合评价视角下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的建设措施及设计策略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城市山体公园地质条件独特、径流冲刷严重、生态恢复性差的特点,以问题及指标权重为导向,综合海绵城市理念与山体修复策略,得出规划层面中分类指导海绵区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的指导,实践技术层面整合海绵技术、选择适宜的海绵设施,构建公园水文管理系统,耦合地形、水体、道路及广场、植物要素的海绵化改造设计方法。最后,在对济南千佛山风景名胜区实地调研及市民满意度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设计策略应用到济南千佛山风景名胜区中解决当前问题,满足使用者需求,发挥公园复合功能,将其打造成雨水处理网络完善、具备综合效益的城市山地立体海绵体。进一步论证了在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设计中结合综合评价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穆超[5](2021)在《老旧小区既有居住建筑综合改造成本效益评价分析》文中认为随着城市建设转型升级,提升老旧小区既有居住建筑的整体环境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降低既有居住建筑的能耗负荷和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的基础水平成为构建新型社区的治理任务。对老旧小区既有居住建筑整体环境改造是一项因地而异、情况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完成节能改造,而是从顶层规划设计,根据老旧小区的具体情况,在满足提升基础居住条件和相关生活配套设施的前提下,配置相应的节能设备和计量系统,完善社区服务,在计量和核算节能量的过程中,需要一套适时修正的预测模型,利用计量数据和预测数据适当调整能耗设备方案,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结合国际和国内通行的节能量核算标准,建立粒子群优化算法—径向基神经网络的节能量预测模型,综合室外气象、室内热环境等物理因素对能耗的影响,对节能改造项目所产生的能耗数据进行优化计算,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每一次迭代,找出数据最优值,调整局部数据和整体数据,为选择节能设备提供数据参考。基于既有居住建筑改造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理论,采用直接计算法、地区指导价格法、市场实时价格法和市场调节法计算改造项目的成本效益,对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构建既有居住建筑小区改造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实际改造案例进行评价,在验证评价体系合理性的同时,评价分析改造项目综合效益达到的等级,为区域老旧小区既有居住建筑综合改造项目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通过既有居住建筑小区改造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对西安市某小区改造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其项目综合效益等级为“三星级”,可以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提升围护结构各部分传热性能43.9%,降低耗热量43%,采暖耗煤量下降14%,单位面积耗电量下降5%,小区居民热费支出每平米降低20%,在其项目全寿命周期内,每年实现经济效益98.62万元以上,可以持续应用于提升小区综合服务设施和智能化改造维护中,探索小区能耗智能监控服务和公共停车新服务模式。坚持建设和长期运营管理并行的治理模式,建立健全受益人参与保护改造效果机制,才能发挥老旧小区既有居住建筑综合改造的长期效益。

储蔚[6](2021)在《黄山地区办公建筑围护结构改造技术及经济性研究》文中提出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60%,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类大型公共建筑数量急剧增长,公共建筑能耗已成为我国建筑能耗中的首要能耗。目前我国办公建筑无论是从建筑面积还是能耗方面都在公共建筑中占据了较高的比例,故该部分的能效提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黄山地区气候特殊,办公建筑的外围护结构对建筑能耗、室内环境以及室外美观性等方面至关重要,该部分的改造技术是办公建筑能效提升的关键。由此本文以黄山地区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办公建筑外围护结构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给出了适宜于黄山地区外围护结构能效提升改造的最佳组合方案。首先,通过文献与实地调研,对黄山地区现存办公建筑基本信息进行了统计后分别对外窗、遮阳、屋面、外墙等4项外围护结构的建造特点与热工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到该地区办公建筑这4个单项外围护结构的现状,下文以此为依据展开深入研究。其次,针对以上黄山地区既有办公建筑的4个单项外围护结构各自存在的问题,对应的给出了适宜于该地区的能效提升改造方案。并根据安徽省最新施行的节能规范,结合热工理论分析,给出了屋面采用XPS板与外墙采用EPS板为保温材料时各自的最低厚度及成本,为下文模拟与经济效益分析提供理论依据。然后,根据4个单项外围护结构的能效提升改造方案,利用软件De ST,建立代表性模型,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对各单项改造方案进行能耗仿真分析,得到各方案的节能率大小。并以此为依据排出了这4个单项外围护结构在能效提升中重要程度的先后顺次为,外窗高于遮阳,遮阳高于外墙,外墙高于屋面。针对能耗仿真结果利用静态投资回收期与生命周期费用等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得出以下结论:外窗采用整体更换的能效提升改造方案时应选择镀有中透或低透Low-E膜的双层中空玻璃,窗框选择断热铝合金材料;活动外遮阳性能优于其他遮阳方案;屋面选择XPS板与外墙选择EPS板为外保温材料时,60mm厚XPS板、50mm厚EPS板是其对应的最佳厚度。最终,结合黄山地区办公建筑现状将需要能效提升的办公建筑分为三类,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将上述单项改造方案设计成正交表排列成组合方案。经仿真计算,挑选出符合安徽省公共建筑最新节能规范中外围护结构权衡判断最低要求的组合方案。并对挑选出的组合方案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给出了这三类改造方式的办公建筑在初期投资最少、年总费用最低、回收期最短等方面各自的最佳组合方案。结合方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做出对比分析,验证了最佳组合方案的可行性。

王晨雪[7](2020)在《监狱体制改革背景下监狱企业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河北省S监狱企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一直非常重视罪犯的改造工作,监狱生产则是实现罪犯狱中改造的重要方式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监狱生产历经70余年发展,已经由初期的筑路、开荒,逐步发展为包含多个经济门类、规模实力大小不一、运行机制复杂多样的监狱生产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既有效教育改造了众多犯人,也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非常可观的经济价值,有力支撑了监狱经费支出,极大促进了监狱事业的发展。从我国监狱当前发挥的主要职能来看,正积极转向罪犯的监管教育、劳动改造方面,虽然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监狱的经费支出,但仍然无法实现全额拨付,同时,实践一再证明生产劳动能够发挥较好的改造功能,因此,仍然需要将监狱企业生产作为实现罪犯改造的基本方法。本文研究监狱企业生产管理问题,在“监企分开”的大背景下,研究监狱企业的生产管理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整理,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其次是整理监狱企业生产管理相关理论。相关理论包括监狱生产的概念及特性、监狱企业的概念及特征、中国监狱企业管理模式的介绍以及国际上部分发达国家监狱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介绍。通过梳理和分析上述理论,能够为下文的展开分析奠定理论基础。论文的重点是以河北省S监狱企业为例,分析省S监狱企业的生产管理现状,并通过鱼骨图分析导出其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1431”优化S监狱企业生产管理的体系,加强对人、对物以及环境的管理,来实现S监狱企业生产管理精益化、有效化。“1”是指以问题为导向来进行优化,“4”是指以生产模式的优化、人员管理的优化、技术管理的优化和现场管理的优化为主要优化内容,“3”是指从三个途径进行优化:流程优化、制度优化、技术优化。最后一个“1”是指通过上述的优化途径,来实现S监狱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提升和改善S监狱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提供一些帮助,同时为其他有关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一些借鉴。

余伟民[8](2020)在《银达公司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化工行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我国化工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耗能、高污染等问题。为了促进化工行业快速、平稳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面向化工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和未来方向,突出协同创新,通过整合各类创新资源,以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首次商业化应用及转移扩散为重点,面向行业提供贯穿研发设计到商业化各环节的创新支撑服务的研发平台。在全国化工行业生产技术创新提质提效的背景下,银达公司创新能力依然薄弱,企业在很多重点领域创新水平不强,尽管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研发投入、创新组织和成果应用方面不断投入,但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要素没有找到,创新活动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归纳。因此,通过对银达公司技术创新投入和经济效益变化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战略走向提供客观依据,以此可以找出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而为企业下一步创新战略指明方向。本论文首先研究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技术创新效益的文献,从文献研究中找出技术创新与企业效益的关键问题,对技术创新理论等概念进行阐述。然后通过对银达公司技术创新现状、技术创新的各要素数据进行收集。经过相关研究,找出了银达公司发展及技术创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假设。以企业实际数据为基础,运用相关分析理论初步分析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了银达公司技术创新各要素投入活动对企业效益的影响。论证了对提出问题的假设,最后运用多种检验方法对实证结果进行可靠性检验,确保了分析结果的可信性,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为企业创新活动进一步的开展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银达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人员投入等方面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生产工艺技术创新方面对企业效益的作用明显,而员工参与方面对企业效益正向作用则不明显,设备技术创新投入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呈现出负相关性。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加以分析研究,以此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工作的改进提出具体的建议。

武丹茹[9](2020)在《既有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文中提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资源和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我国,节能减排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主要由政府主导,改造投资依赖于政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节能改造初始投入成本高,公众看不到直接利益,市场积极性未充分调动,不利于这一类工程的持续发展。本文以改造工程的利益相关者为主体,运用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对改造工程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该理论主要用于建筑工程的方案决策,本文侧重用于改造工程的成本效益评价;并对其进行拓展,将改造初始成本进行更详细的分类核算。将改造工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确定成本构成,建立测算模型,核算出成本效益,来评价改造项目是否可行有效。以此深化利益相关者的理解,调动市场积极性,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测算推动此类改造工程评价方法的形成,促进改造工程的健康持续发展。实际案例测算得出此类改造项目的综合改造成本和收益,结果表明:1)改造工程的动态投资回收期小于其使用寿命,即投资成本能在整个建筑的使用期内得以收回,改造工程的净现值在全生命周期内为正值,改造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2)改造增量成本中材料费用占比最大,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应积极探索创新技术生产低价高值的保温材料以提升改造的经济性;3)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各部位改造前后散热量变化较大,其中外墙的占比大大降低,而窗户所占比重变大。改造成本中外墙所占比重加大,可以通过技术提升来进行成本控制。4)能源价格变动对成本效益有巨大的影响,不同能源价格的计算结果也有较大的差异,并且项目整体效益受初始投资成本变化的影响较大。

夏承伯[10](2020)在《马克思生产力论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生产力论生态意蕴研究既有生态危机现实促逼与发展模式反思国际背景,又有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实践的国内发展需要,还有历史唯物主义迎接时代挑战,特别是生产力理论重新认识等学科内在发展需要。学界对此研究虽有所进展,但以往所做工作很大部分集中在传统生产力理论个别问题的提出与反思,这当然十分必要。然而,对马克思生产力论生态意蕴的自觉而系统的研究尚付阙如。由此,目前化整为零的碎片化研究和分散性探讨尚待改进,而化零为整的系统化研究和整体性推进亟待改善。传统“征服论”生产力论的实质是与工业文明相匹配的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现实中的表现,其存在具有现实基础、认识论基础与思想根源。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失衡、现代社会经济系统失范、人类自身生存系统失调是其面临的三大困境,对此进行深度反思与批判是生产力生态内涵揭示的前提。从马克思生态哲学维度审视,马克思具有生产力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自觉认识与利用自然并与之进行物质变换、能量转换、信息交换的生产实践过程所具有的现实综合力量,特别是其自然生产力、物质变换以及整体思维等层面使其具有表征自然生态再生产与经济社会再生产能力的丰富生态内涵,马克思生产力实质是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力量总和。马克思生产力生态内涵的挖掘研究,促使生产力发展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并发挥作为劳动者的人的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度之自觉性,促使生产力发展行进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之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生产力基本要素有内在本质上的生态向度。劳动者既有社会属性,又有生物属性,是其两者的对立统一。由于后者的存在,就决定了劳动者应该而且必须遵守生态法则,以效仿生态系统最优组合原则进行分工协作是其在生产力中发挥最佳功效的重要条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是其受剥削与异化的根本原因。劳动对象包括天然自然物与原料,只有在具备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前提下,劳动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若想资源能源持续利用,必须遵循不同种类的特性进行合理开发。劳动工具是人与自然物质变换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土地为劳动者提供了劳动场所与必要空间,机器异化加重了对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的双重压榨与剥削。对科学技术的负效应进行生态化规范,大力发展生态科技,用环境思想教育提升人们的全球环境意识,培育堪当生态治理大任的时代新人。生产力结构经历“两种生产”到“三种生产”再到“全面生产”认识过程,包括自然生产力、社会生产力与人口生产力等结构类型。自然生产力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前提基础从而成为生产力发展第一源泉;社会生产力本质是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变换,良性运行的社会生产力应该是内涵集约生产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人口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能动力量更应注重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匹配及防止其失调或失衡。自觉深度挖掘马克思生产力结构的生态蕴含,为深入理解并全面协调资源能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适度生产三者关系,并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建设以生态安全为基础的“两型”社会,健全生态良法与环境道德双重制度保障体系,具有重要学理价值与时代意义。生产力的生态功能在于实现自然界、人与自然、人类社会物质变换的有序高效。自然界之间新陈代谢承载自然生产力功能,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发挥劳动生产力功效,社会内部物质变换迸发社会生产力效能。资本主义的资本逻辑违背物质变换规律,导致物质变换断裂,资本主义制度破坏财富源泉,既污染城市环境,又造成乡村萧条,使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基础和环境条件异化。消除物质变换裂缝需要从人地双向互动与有机废物循环利用的思维变革、机器改良与科学进步的技术革新以及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等三方面入手。发展循环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社会;重视土地修复恢复,推进生态农业创新;优化生态空间格局,探索绿色城乡模式是马克思生产力生态功能的重大价值借鉴。传统生产力标准主要以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工具为衡量标尺,单向度指向经济技术领域,缺乏生态维度。为此,生产力标准除体现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技术标准,在当代更应该深度体现经济技术运行是否符合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生态标准。生产力生态标准要求严格遵守生产力发展受控于生态承载力阈值,在维护生态平衡下进行资源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以期实现自然力内涵扩大利用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双赢目标。深入理解与严格践行生产力生态标准对于人们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具有重要评估与考量价值。反思传统生产力论时代局限,挖掘生产力生态内涵,展示生产力生态要素,优化生产力生态结构,发挥生产力生态功能,秉持生产力生态标准,坚持马克思生产力论生态意蕴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品质,为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实践作出积极的理论贡献。

二、技术改造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技术改造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城乡一体化背景下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主要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要
    2.1 城乡一体化相关概念及内容
        2.1.1 城乡一体化概念
        2.1.2 城乡一体化具体内容
    2.2 项目融资相关概念及特征
        2.2.1 项目融资概念
        2.2.2 项目融资主要特征
    2.3 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分类
        2.3.1 城中村改造项目的传统融资模式
        2.3.2 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市场化融资模式
    2.4 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相关理论概要
        2.4.1 城乡一体化理论
        2.4.2 公共产品理论
        2.4.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2.4.4 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三章 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现状分析
    3.1 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现状
        3.1.1 Y区简介
        3.1.2 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现状
    3.2 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现有融资模式
        3.2.1 BT融资模式
        3.2.2 PFI融资模式
    3.3 其他地区融资模式及比较研究
        3.3.1 其他地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
        3.3.2 经验借鉴
        3.3.3 四种模式对比分析
    3.4 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4.1 融资模式单一化
        3.4.2 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
        3.4.3 政府与社会资本目标不同
        3.4.4 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强
第四章 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选择方案设计
    4.1 融资模式选择方案设计原则及思路
        4.1.1 融资模式选择方案设计原则
        4.1.2 融资模式选择方案设计思路
    4.2 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评价方法的选择
    4.3 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4.3.1 影响因素的识别
        4.3.2 影响因素的分析
    4.4 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选择模型的构建
        4.4.1 层次分析法及可拓优度评价法原理
        4.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确定
        4.4.3 基于可拓优度评价法的融资模式选择
第五章 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量化分析
    5.1 以东卜村改造项目为例
        5.1.1 Y区东卜村简介
        5.1.2 东卜村改造的可行性
    5.2 东卜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选择模型的因素分析
        5.2.1 资金需求量
        5.2.2 融资模式选择相关因素分析
    5.3 东卜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选择分析
        5.3.1 东卜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可选择的融资模式
        5.3.2 东卜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的选择
    5.4 东卜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的选择结果分析
        5.4.1 ABS融资模式优势分析
        5.4.2 ABS融资模式劣势分析
    5.5 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建议
        5.5.1 适当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
        5.5.2 规范金融市场发展扩宽城中村改造融资渠道
        5.5.3 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加强各部门统筹协调力度
        5.5.4 充分尊重不同利益方诉求实现平衡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融资模式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附录3 专家信息表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与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理论研究
    第一节 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
        一、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
        二、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特征
    第二节 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驱动力
        一、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自身发展要求
        二、城市更新背景下文化遗产的保护需求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提供了契机
        五、工业文化传承的历史要求
        六、保护工业设计遗产的内部需求
    第三节 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利益相关者
        一、公共利益的代表--地方政府
        二、精英阶层的代表--专家学者
        三、群众利益的代表--社会公众
        四、市场主体的代表--企业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探寻
    第一节 潍坊柴油机厂的建厂背景
        一、国内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
        二、山东省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潍坊柴油机厂的发展历史
        一、前身: 聚焦军工生产
        二、迁址: 探寻发展之路
        三、变更厂名: 发展步入正轨
        四、改制: 迈入国际舞台
        五、搬迁: 奋斗奔腾不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况
        一、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地理范围
        二、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风格
    第二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生产区域与配套设施
        一、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生产区域
        二、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配套设施
    第三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遗产构成
        一、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物质文化遗产
        二、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评价
    第一节 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认知的重要性
        二、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评价内容
    第二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特征
        一、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价值
        二、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价值
        三、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经济价值
        四、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精神价值
        五、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美学价值
        六、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技术价值
    第三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的意义
        一、延续潍坊市的工业历史
        二、带动潍坊市的经济振兴
        三、促进潍坊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现有基础
    第一节 潍坊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文化繁荣奠定基础
        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繁荣提供可能
    第二节 政府对历史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
        一、政策先行
        二、资金保证
        三、智力支撑
    第三节 地方文旅产业市场逐渐成熟
        一、潍坊市文旅产业发展成绩斐然
        二、文创产业代表--潍坊1532文化产业园
        三、旅游产业代表--坊茨小镇
    第四节 地方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所面临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公共资金的投入
        二、政府与企业的职责划分不明
        三、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探索
    第一节 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成功范例—德国鲁尔区的转型
        一、德国鲁尔区转型的背景
        一、德国鲁尔区的转型历程
        三、德国鲁尔区的转型经验及教训
    第二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原则
        一、历史风貌的完整性保存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关注社区居民的利益需求
        四、协调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实践
        一、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风貌
        二、展示工业遗产发展工业旅游
        三、发展文化产业传承工业文化
        四、打造以商业为主的空间利用模式
    第四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保护工作应放在首位
        二、利益相关者需共同参与
        三、健全行政制度与法律法规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A: 潍柴大事记(1946年-2013年)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基于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的西安市既有住宅节能改造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现状
        1.2.3 西安市既有住宅节能改造路径研究
        1.2.4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2 西安市既有住宅建筑现状
    2.1 现状调研
        2.1.1 不同年代既有住宅建筑特征
        2.1.2 西安市不同年代既有住宅建筑划分依据
        2.1.3 西安市住宅建筑能耗特点
    2.2 西安市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范围
    2.3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要点
        2.3.1 外墙的节能改造要点
        2.3.2 屋顶的节能改造要点
        2.3.3 外窗的节能改造要点
    2.4 节能改造难点
        2.4.1 节能改造技术适度性
        2.4.2 节能改造成本适宜性
    2.5 本章小结
3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模型
    3.1 生命周期评价
    3.2 碳减排价格
    3.3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3.3.1 核算目的和范围
        3.3.2 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模型
    3.4 区域建筑碳排放和改造成本计算方法
    3.5 本章小结
4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案例分析
    4.1 西安市地理气候特征
    4.2 案例基本信息
        4.2.1 案例介绍及数据来源
        4.2.2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4.2.3 采暖能耗计算方法
    4.3 情景设置
    4.4 不同年代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案例研究
        4.4.1 不同年代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节能率
        4.4.2 不同年代既有住宅建筑改造阶段对比分析
        4.4.3 不同年代既有住宅建筑使用阶段对比分析
        4.4.4 不同年代既有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结果分析
        4.4.5 不同年代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结果对比
    4.5 本章小结
5 西安市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碳减排发展路径
    5.1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碳减排策略
        5.1.1 不同节能情景对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碳减排率的影响
        5.1.2 技术适度性对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碳减排率的影响
        5.1.3 成本投入对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碳减排率的影响
        5.1.4 剩余寿命对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减排率的影响
        5.1.5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减排策略
    5.2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碳减排路径
        5.2.1 低成本发展策略
        5.2.2 中低成本发展策略
        5.2.3 高成本发展策略
        5.2.4 不同改造成本发展策略碳减排效果对比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
    6.4 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图目录
表目录
附录A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4)综合评价视角下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设计研究 ——以济南千佛山风景名胜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 本章小结
2 相关概念解析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概念解析
        2.1.1 海绵城市
        2.1.2 城市山体公园
        2.1.3 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
        2.1.4 综合评价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2.1 海绵城市国内外研究进展
        2.2.2 海绵城市效益评价国内外研究近况
        2.2.3 综合评价国内外研究进展
        2.2.4 综合评价在海绵城市效益中的应用
    2.3 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典型案例研究
        2.3.1 重庆悦来新城会展公园
        2.3.2 青岛市崂山区浮山生态公园
        2.3.3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2.3.4 典型案例要点总结
    2.4 本章小结
3 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后综合评价研究
    3.1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3.1.1 综合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3.1.2 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
        3.1.3 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后综合评价方法的确定
    3.2 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3.2.3 指标释义
    3.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3.3.1 计算指标权重
        3.3.2 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3.4 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后综合效益评价标准
        3.4.1 确定评价等级
        3.4.2 建立评价标准
    3.5 本章小结
4 综合评价视角下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策略研究
    4.1 综合评价视角下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4.1.1 必要性
        4.1.2 可行性
    4.2 综合评价视角下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设计目标
        4.2.1 立体海绵体目标
        4.2.2 雨水管理目标
        4.2.3 生态改善目标
        4.2.4 突出城市山体公园的海绵多功能目标
    4.3 综合评价视角下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设计思路
    4.4 综合评价视角下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设计原则
        4.4.1 海绵化改造与山体保护并重原则
        4.4.2 生态、生活、美观、功能统筹兼顾原则
        4.4.3 场地适宜性与安全性原则
        4.4.4 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相结合原则
        4.4.5 海绵措施与山体文脉相结合原则
    4.5 综合评价视角下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设计策略
        4.5.1 规划层面:建设与管理双向指导
        4.5.2 技术层面:海绵设施与景观设计要素耦合
    4.6 公园尺度的建设与管理
        4.6.1 明确适宜建设区域
        4.6.2 加强社会管理
    4.7 单元尺度的关键技术措施应用
        4.7.1 整合技术系统
        4.7.2 细化公园水文管理
        4.7.3 强化景观设计要素耦合
    4.8 本章小结
5 综合评价视角下济南千佛山风景名胜区海绵化改造设计实践研究
    5.1 济南千佛山风景名胜区概况
        5.1.1 基础概况
        5.1.2 现状海绵化改造概况
    5.2 现状海绵化改造综合评价
        5.2.1 实地调研评价
        5.2.2 市民满意度综合评价
        5.2.3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5.3 海绵化改造设计理念
        5.3.1 改造设计目标
        5.3.2 改造设计策略
        5.3.3 改造设计依据
    5.4 总体改造设计
        5.4.1 海绵设施总体布局
        5.4.2 改造分区
    5.5 分区改造设计
        5.5.1 继续保持区
        5.5.2 改善提升区
        5.5.3 重点加强改造区
    5.6 海绵技术设施布局与节点设计
        5.6.1 渗透技术设施
        5.6.2 调蓄转输技术设施
        5.6.3 截污净化技术设施
        5.6.4 储存技术设施
        5.6.5 雨水资源化利用
    5.7 专项改造设计
        5.7.1 竖向设计与径流组织
        5.7.2 植物种植设计
        5.7.3 科普系统设计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社会实践经历
攻读学位期间设计获奖情况

(5)老旧小区既有居住建筑综合改造成本效益评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改造技术原理方面的研究现状
        1.2.2 改造成本效益方面的研究现状
        1.2.3 改造项目评价方面的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既有居住建筑综合改造现状及理论基础
    2.1 既有居住建筑综合改造现状
    2.2 全寿命周期理论及既有居住建筑改造项目全寿命周期
    2.3 既有居住建筑区域改造投融资模式
    2.4 既有居住建筑小区改造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2.4.1 主成分分析
        2.4.2 模糊综合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PSO-RBF神经网络的节能量预测模型
    3.1 粒子群优化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节能量预测模型
        3.1.1 RBF神经网络
        3.1.2 粒子群优化算法
    3.2 PSO-RBF神经网络节能量预测模型
    3.3 仿真模拟分析与验证
    3.4 节能量审核与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既有居住建筑小区综合改造成本效益评价
    4.1 既有居住建筑小区改造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4.1.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4.1.2 指标体系选取的依据
        4.1.3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4.1.4 权重设置
        4.1.5 等级划分
    4.2 既有居住建筑小区综合改造成本
        4.2.1 综合改造成本构成
        4.2.2 经济成本分析
        4.2.3 环境社会成本分析
    4.3 既有居住建筑小区综合改造效益
        4.3.1 经济效益分析
        4.3.2 环境效益分析
        4.3.3 社会效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案例分析
    5.1 项目介绍
        5.1.1 项目改造前概况
        5.1.2 综合改造内容
        5.1.3 项目改造后概况
        5.1.4 改造成本构成
    5.2 项目综合效益分析
        5.2.1 经济效益分析
        5.2.2 运营管理效益分析
        5.2.3 社会效益分析
        5.2.4 节能效益分析
    5.3 项目改造综合效益评价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 同度量化结果
附录 C 相关系数矩阵
附录 D XXX小区综合改造施工照片

(6)黄山地区办公建筑围护结构改造技术及经济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黄山地区办公建筑能耗统计及围护结构调研分析
    2.1 建筑能源审计
        2.1.1 建筑能源审计概念
        2.1.2 公共建筑能源审计中几类能耗统计
        2.1.3 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范围
        2.1.4 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计算方法
    2.2 黄山地区办公建筑能耗统计与分析
        2.2.1 黄山市建筑能耗监测平台
        2.2.2 办公建筑能耗统计与分析
    2.3 外围护结构现状调研与分析
        2.3.1 外窗调研结果
        2.3.2 屋面调研结果
        2.3.3 外墙调研结果
    2.4 外围护结构热工分析
        2.4.1 外窗热工分析
        2.4.2 屋面热工分析
        2.4.3 外墙热工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外围护结构能效提升技术研究
    3.1 外窗与遮阳能效提升技术研究
        3.1.1 外窗能效提升技术
        3.1.2 遮阳能效提升技术
    3.2 屋面能效提升技术研究
        3.2.1 屋面保温技术
        3.2.2 屋面保温材料厚度及经济分析
    3.3 外墙能效提升技术研究
        3.3.1 外墙保温形式筛选
        3.3.2 外墙外保温技术
        3.3.3 外墙保温材料厚度及经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外围护结构单项因素能效提升改造研究
    4.1 建筑能耗模拟软件选择
    4.2 建立建筑模型
        4.2.1 模拟对象选择
        4.2.2 模拟参数设置
    4.3 外围护结构单项因素能效提升改造模拟分析
        4.3.1 外窗能效提升改造模拟
        4.3.2 遮阳能效提升改造模拟
        4.3.3 屋面能效提升改造模拟
        4.3.4 外墙能效提升改造模拟
    4.4 外围护结构单项因素能效提升改造经济效益研究
        4.4.1 外窗改造经济效益分析
        4.4.2 遮阳改造经济效益分析
        4.4.3 屋面改造经济效益分析
        4.4.4 外墙改造经济效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外围护结构综合改造方案研究
    5.1 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法
        5.1.1 权衡判断前置条件
        5.1.2 设定对照组
        5.1.3 统一参数设定
    5.2 外围护结构能效提升综合技术方案
        5.2.1 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及应用
        5.2.2 方案中的因素与水平
        5.2.3 组合方案正交表
    5.3 综合改造方案能耗分析
        5.3.1 全都改造类能耗计算与分析
        5.3.2 外墙不用改造类能耗计算与分析
        5.3.3 屋面不能改造类能耗计算与分析
    5.4 综合改造方案经济效益分析
        5.4.1 全都改造类经济效益分析
        5.4.2 外墙不用改造类经济效益分析
        5.4.3 屋面不能改造类经济效益分析
    5.5 改造案例
        5.5.1 改造方案选择
        5.5.2 改造前后室内热环境对比分析
        5.5.3 改造前后室内光环境对比分析
        5.5.4 改造前后室内通风环境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监狱体制改革背景下监狱企业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河北省S监狱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监狱企业生产管理相关理论
    2.1 监狱生产的概念及特性
        2.1.1 监狱生产的概念
        2.1.2 监狱生产的特性
    2.2 监狱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2.2.1 监狱企业的概念
        2.2.2 监狱企业的特征
    2.3 中国监狱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介绍
        2.3.1 监狱体制的改革
        2.3.2 监狱体制改革下中国监狱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介绍
        2.3.3 监狱生产管理模式改革后的积极作用
        2.3.3.1 进一步强化监狱的刑罚功能
        2.3.3.2 有效缓解监狱企业负担
        2.3.3.3 高效实现公正执法
        2.3.3.4 可有力保障监狱安全稳定
    2.4 发达国家监狱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介绍
        2.4.1 美国监狱生产管理——雇佣罪犯劳动、与社会合作的典型
        2.4.2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监狱一塑造良好的监狱生产品牌
        2.4.3 加拿大监狱生产的组织与管理“多组织单目标”的成功模式
        2.4.4 意大利监狱生产管理规定——具备完备的监狱生产法律制度
        2.4.5 韩国监狱生产管理模式一监狱产品法定优先购买
第三章 河北省S监狱企业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河北省S监狱企业生产管理现状
        3.1.1 河北省S监狱企业简介
        3.1.2 河北省S监狱企业生产管理组织机构
        3.1.3 河北省S监狱企业生产管理主要内容
        3.1.3.1 订单管理
        3.1.3.2 生产过程管理
        3.1.3.3 技术管理
        3.1.3.4 设备管理
        3.1.3.5 绩效考核管理
        3.1.3.6 劳动现场管理
    3.2 河北省S监狱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2.1 生产模式落后,未全部实现统一管理
        3.2.2 人员管理难度大
        3.2.2.1 罪犯劳动积极性不高、劳动时间缩短
        3.2.2.2 干警生产管理积极性不高
        3.2.3 劳动现场管理较为混乱
        3.2.4 技术管理较为落后
        3.2.4.1 数字监区建设未全面展开
        3.2.4.2 模板、智能装备使用率低
    3.3 河北省S监狱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监狱企业属性的特殊性
        3.3.2 监狱企业自身的局限性
        3.3.3 监狱企业主体权的缺失
第四章 优化河北省S监狱企业生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4.1 整合生产项目,优化生产流程
        4.1.1 优化整合订单管理
        4.1.2 全面严格把控生产流程
    4.2 建立考核制度,规范人员管理
        4.2.1 规范罪犯劳动报酬
        4.2.2 加强生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
    4.3 加强督导检查,强化现场管理
    4.4 加大技术投入,建设数字监区
        4.4.1 设立监狱技术中心
        4.4.2 强力推行使用模板生产
        4.4.3 实施数字监区建设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银达公司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创新相关理论
    2.2 技术创新理论
        2.2.1 技术创新概念
        2.2.2 技术创新方式及过程
        2.2.3 技术创新理论
    2.3 创新效益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银达公司技术创新现状与分析
    3.1 银达公司基本情况
    3.2 企业项目技术创新现状
    3.3 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研究假设、分析方法与模型建立
    4.1 研究假设
    4.2 数据来源及整理
    4.3 技术创新分析方法
        4.3.1 相关性分析方法
        4.3.2 回归分析方法
    4.4 指标选取
        4.4.1 因变量选取
        4.4.2 自变量选取
        4.4.3 控制变量选取
    4.5 研究模型选择
第五章 技术创新与经济效益关系实证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描述性统计
        5.1.2 相关性分析
        5.1.3 多元回归分析
    5.2 稳健性检验
        5.2.1 变量替换检验
        5.2.2 内生性检验
    5.3 结果评价
第六章 对策建议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既有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耗能和建筑节能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内容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意义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2 国内外研究述评
    2.1 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
    2.2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研究
        2.2.1 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研究
        2.2.2 建筑节能改造效果评价研究
    2.3 全生命周期成本与既有建筑改造
        2.3.1 全生命周期成本(LCC)理论在建筑项目应用
        2.3.2 建筑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和效益研究
    2.4 文献述评
3 既有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研究
    3.1 我国既有居住建筑改造现状
        3.1.1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相关概念
        3.1.2 既有居住建筑特点
        3.1.3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进展
        3.1.4 投融资模式
    3.2 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
        3.2.1 国外做法
        3.2.2 国内做法
    3.3 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体制机制
        3.3.1 标准体系
        3.3.2 法律体系
        3.3.3 激励机制
    3.4 本章小结
4 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研究
    4.1 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
        4.1.1 全生命周期成本概念
        4.1.2 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发展
        4.1.3 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的应用
    4.2 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分析
        4.2.1 设计决策阶段
        4.2.2 改造施工阶段
        4.2.3 运营阶段
        4.2.4 回收阶段
    4.3 全生命周期效益构成分析
        4.3.1 全生命周期效益阶段划分
        4.3.2 全生命周期效益构成划分
    4.4 成本效益评价模型
    4.5 本章小结
5 改造案例分析
    5.1 改造情况概述
        5.1.1 小区概况
        5.1.2 施工工艺流程
    5.2 改造增量成本测算
        5.2.1 设计决策阶段
        5.2.2 改造施工阶段
        5.2.3 运营阶段
        5.2.4 回收阶段
        5.2.5 改造增量成本汇总
    5.3 改造增量效益测算
        5.3.1 改造增量经济收益
        5.3.2 改造增量环境收益
        5.3.3 改造增量社会效益
        5.3.4 改造增量效益汇总
    5.4 改造项目成本效益评价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7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10)马克思生产力论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生态危机现实困境促逼反思发展模式
        (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促进建设美丽中国
        (三)唯物史观时代使命促使重构生产力论
    二、研究述评
        (一)学术史发展述评
        (二)国外研究进展
        (三)国内研究回顾
        (四)学界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研究意义、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生产力的生态内涵
    第一节 征服论生产力生态维度的缺失
        一、征服论生产力存在的现实根据
        二、征服论生产力存在的认识根源
        三、征服论生产力存在的思想根由
    第二节 生产力应有生态内涵意蕴阐释
        一、生产力生态内涵揭示基本前提
        二、生产力生态内涵发掘基本维度
        三、生产力生态内涵阐释基本依据
    第三节 生产力生态内涵及其价值阐发
        一、生产力的生态整体主义之审视
        二、生产力的环境发展共赢之审度
        三、生产力的主观客观协调之审思
第二章 生产力的生态要素
    第一节 生产力要素构成分歧依据辨析
        一、基本要素论支持依据
        二、多要素论的支撑理由
        三、系统要素论内在根据
    第二节 生产力基本要素生态意蕴辨识
        一、劳动者的生态底蕴挖掘
        二、劳动对象生态意蕴揭示
        三、劳动资料生态向度阐释
    第三节 生产力要素生态蕴含辐射价值
        一、科学技术生态功能审度
        二、教育本质绿色维度审视
        三、人类生态意识深层提升
第三章 生产力的生态结构
    第一节 生产力生态结构类型演进分析
        一、两种生产的生态要义
        二、三种生产的生态旨趣
        三、全面生产的生态向度
    第二节 生产力基本构成生态蕴含解析
        一、自然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源泉
        二、社会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变换
        三、人口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能动力量
    第三节 生产力基本构成生态价值剖析
        一、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
        二、生态安全的两型社会
        三、生态惠民的民生目标
第四章 生产力的生态功能
    第一节 三重领域生产力生态功能挖掘
        一、自然生产力的生态功能
        二、劳动生产力的生态功效
        三、社会生产力的生态使命
    第二节 生产力生态功能异化现象解读
        一、生产力生态功能异化现实表现
        二、生产力生态功能异化原因剖析
        三、生产力生态功能异化破解路径
    第三节 生产力生态功能现实借鉴价值
        一、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
        二、土地修复与生态农业
        三、空间优化与绿色城乡
第五章 生产力的生态标准
    第一节 生产力生态标准历史参照缘由
        一、生产力技术标准的反思
        二、生产力经济标准的反省
        三、生产力生态标准的确立
    第二节 生产力生态标准时代评价尺度
        一、生产力生态标准评价依据
        二、生产力生态标准解读举要
        三、生产力生态标准评判原则
    第三节 生产力生态标准现实践行意义
        一、自觉践行生产力生态标准
        二、积极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
        三、积极推进节约型社会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与课题研究及获奖情况
致谢

四、技术改造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城乡一体化背景下Y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模式选择研究[D]. 章鑫玥.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与保护研究[D]. 张倩. 山东大学, 2021(11)
  • [3]基于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的西安市既有住宅节能改造路径研究[D]. 姜灿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4]综合评价视角下城市山体公园海绵化改造设计研究 ——以济南千佛山风景名胜区为例[D]. 张涵. 山东农业大学, 2021(12)
  • [5]老旧小区既有居住建筑综合改造成本效益评价分析[D]. 穆超.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6]黄山地区办公建筑围护结构改造技术及经济性研究[D]. 储蔚.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7]监狱体制改革背景下监狱企业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河北省S监狱企业为例[D]. 王晨雪.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8]银达公司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研究[D]. 余伟民.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3)
  • [9]既有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D]. 武丹茹.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10]马克思生产力论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夏承伯. 内蒙古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技术改造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