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部压力损伤综合征

肘部压力损伤综合征

一、肘关节应力损伤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何通翔,文冬琳,冉君,李小明[1](2022)在《RSNA2021骨骼肌肉影像学》文中研究说明2021年RSNA年会关于肌骨关节影像研究方面的科学报告共110余篇,涉及内容主要包括肌肉骨骼关节疾病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新技术的应用、深度学习及影像组学的发展,本文将主要按照部位及特殊成像、后处理技术进行描述。

赵春超[2](2020)在《两种内固定方式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比切开复位应用克氏针和空心螺钉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结合术后中药熏洗功能锻炼,探讨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过程中的优缺点,从而为手术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内固定物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及规范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小儿骨科住院治疗的肱骨内上髁骨折的病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和对照组(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组),两组术后均使用活血止痛熏洗剂熏洗配合功能锻炼。统计手术时长、制动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等数据作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种手术内固定方式对肱骨内上髁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最终符合纳入标准并获得有效随访的病例共50例,其中观察组(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25例,对照组(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组)25例。手术时长上,观察组93.16±6.37分钟,对照组109.96±10.03分钟,经t检验,两组数据比较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制动时间上,观察组3.96±0.20周,对照组3.76±0.44周,经t检验,两组数据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2%,经卡方检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侧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显示,术后三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72.0%、96.0%,组间优良率的比较,应用秩和检验,Z=-2.023,P=0.043,P<0.05,差异具有显着意义。术后六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2.0%、100.0%,组间优良率的比较,应用秩和检验,Z=-0.470,P=0.63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患儿术后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其中采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组治疗肱骨内上髁骨折临床术后制动时间更短,功能恢复更快,而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所需手术时间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可以根据患儿的年龄,软组织损伤的严重情况,肥胖程度,骨折块的大小来合理选择应用这两种内固定方式。中药熏洗辅助术后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的优势,应当加以推广。

许莹[3](2020)在《针刀“颈肘同治”顽固性网球肘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首先分析了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整体临床表现,并根据该病的发生发展针对性地设计了“颈肘同治”的改良针刀术式。然后观察比较基于“颈肘同治”理论的改良针刀术式与常规针刀术式的整体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旨在探讨“颈肘同治”顽固性网球肘的针刀改良术式是否存在临床增效问题,以期改良传统针刀术式以获更佳疗效。方法:首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7例符合标准的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然后对于对照组的松解采用针对肘关节局部的常规针刀术式;对于试验组的松解采用基于“颈肘同治”的改良针刀术,共计5个松解点,即在常规针刀术式的基础上加上松解第5和第6颈椎棘突2点。两组均仅治疗1次。最终2例脱落,共计45例完成治疗。接着分别于治疗前后、治疗后4周对两组疗效作综合评定,评价标准分别参考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微循环指数(MI)、握力指数和临床疗效。最后在记录下所有数据的同时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对两组的组内和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4周VAS评分均较治疗后即刻降低,且都是试验组更低;2.两组治疗前后MI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4周MI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试验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4周MI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值增高;3.两组治疗后4周的握力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4.经秩和检验,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82.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P<0.05)。结论:1.针刀可以有效治疗顽固性网球肘。在本此试验中,针刀的治疗效果具体表现为它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肘部微循环、提高握力和改善临床疗效,这为推广针刀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运用提供了参考。2.基于“颈肘同治”的改良针刀术式对本病患者的近远期效果更明显、临床疗效也更显着,故改良针刀术式治疗本病的整体疗效较常规术式更加有效。这说明颈部软组织损伤的确可以影响该病的发生发展,这也为本次试验中所运用的改良针刀术式在临床上的推广运用提供了参考。3.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脊柱联系四肢的参考。这为针刀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这也拓展了针刀的使用范围。

薛果果[4](2020)在《《临床运动医学》(第一至五章)翻译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报告作者一直对专门用途语篇的翻译兴趣浓厚,在研究生阶段跟随导师进行过医学相关领域的翻译实践。在临床运动医学方面,西方国家起步早,发展成熟,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因此,本报告选取了皮特·布鲁克纳和卡里姆·汗的着作《临床运动医学》的第一至五章内容为翻译文本。该书是有关运动与运动医学的世界领先着作,旨在为每一个热爱锻炼身体,向往健康体魄的人提供服务和帮助。本报告以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作为指导。该理论注重受众的理解程度和阅读感受。《临床运动医学》的受众多为运动医学领域的从业人员或运动爱好者,目的在于通过介绍运动医学有关知识指导相关人员更好地进行运动医学实践。读者的反应在翻译过程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报告选取交际翻译理论作为指导。本报告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翻译项目介绍,包含《临床运动医学》、作者、项目意义的有关信息。第二部分为翻译过程描述,译者按照译前、译中、校对的顺序对翻译过程进行了整理和回顾。第三部分为实例分析,译者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例子进行呈现,主要分为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第四部分是总结,译者对翻译过程进行回顾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译者希望通过本报告总结医学文本的形式特点和语言特点、归纳临床医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初步了解医学知识从而为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希望本篇报告能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和爱好者提供参考。

李帅,赵祥虎[5](2020)在《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最近几年贴扎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在运动损伤中,肌内效贴有很大的辅助效果,肌内效贴技术在这个领域来说是个相对新颖的辅助手段。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肌内效贴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肌内效贴在减轻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软组织肿胀,增加感觉输入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治疗效果。

于咏[6](2019)在《机械加载减轻骨关节炎的病理进展》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骨关节炎(OA)是一种以软骨退化、软骨下骨异常重塑、滑膜炎症和骨赘形成为特点的慢性关节疾病。OA累及全球1.5亿人,以美国为例,60岁以上约37%的人口患有OA。OA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肥胖、关节外伤、遗传等。目前OA的治疗包括早期的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晚期的手术治疗,但是它们对OA的治疗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实验室自主研发的脉冲式关节机械加载治疗,是一种模拟主动有氧运动的物理康复疗法。它是一种横向的关节加载模式,通过给予滑液关节一个温和、低频率的刺激以改变骨皮质的腔隙小管网络中的液体流动,从而影响骨代谢。我们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关节机械加载可诱导骨形成并加速受伤骨骼的愈合。脉冲关节机械加载可以针对各种滑膜关节,以肘关节加载、膝关节加载的形式进行。先前的工作也表明,关节机械加载可以增加长骨的皮质骨厚度,特别是膝关节机械加载可以诱导合成代谢反应,延长股骨和胫骨的长度,加速手术伤口的愈合,并治疗股骨头坏死。先前的工作还表明,关节机械加载可以降低软骨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活性。总的来说,机械加载作用的原理是通过负荷驱动的压力在骨皮质的腔隙小管网络中产生液体流动,来激活骨中的合成代谢基因。我们以前的研究也表明了膝关节机械加载可以修复早期小鼠软骨、软骨下骨的损伤。研究目的本课题组通过建立内侧关节不稳定(DMM)的OA小鼠模型,全面观察OA手术后2、4、8周三个不同时间点内侧膝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骨赘的病理变化,并观察机械加载对他们的治疗效果。此外,我们还观察了外侧膝关节的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病理变化以及机械加载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实验一:选用15只14周龄的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对照组(Control,n=5)、2周OA组(2w OA,n=5)、2周OAL组(4w OA,n=5)。摘除内侧半月板建立OA动物模型。用H&E染色观察小鼠膝关节的病理变化以判断造模是否成功。实验二:选用54只14周龄的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OA手术造模组(OA组)、机械加载治疗组(OAL组),每组又分成2周、4周和8周的亚组(n=6)。使用H&E和番红O/快绿染色观察内、外侧膝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的变化,以及机械加载对滑膜炎症、骨赘形成的治疗作用。使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以及MacNeal’s染色分别观察软骨下骨中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内侧膝关节还是外侧膝关节,膝关节机械加载能够显着增加关节软骨厚度,同时降低升高的OARSI评分、滑膜评分、骨赘评分。膝关节机械加载也能改善软骨下骨的软骨下骨板厚度和骨面积分数。并且,膝关节内、外侧病理变化的损伤分别在4周和8周时最严重,机械加载的治疗效果在这两个时间点最显着。相关性分析表明,软骨、软骨下骨、滑膜、骨赘之间均为阳性相关。机械加载可以调控软骨下骨中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的变化。研究结论研究证明机械加载可以减轻OA全关节的病理变化,并且这种治疗效果与机械加载调节软骨下骨中的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有关,表明机械加载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OA的物理康复治疗仪器。

杨茜,盛宇达,何雨竹,张晓莉,张炜,陈浩,吴刚,李小明[7](2019)在《RSNA2018骨骼肌肉影像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RSNA年会上关于骨肌关节成像方面的科学报告有180余篇,主要内容包括肌肉骨关节疾病的定量及定性研究、深度学习的应用、骨折和肿瘤的诊断等,本文将按照部位进行相关综述。

奚旸,赵峥睿,顾晓美,孔易萌[8](2018)在《整脊结合微波治疗颈源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整脊和微波治疗颈源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源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联合应用整脊和微波治疗组(A组)和单纯微波治疗组(B组),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VAS疼痛评分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JOA评分增加,VAS疼痛评分降低(P<0.05),其中A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均达100%;但A组显效率高于B组(93.3%vs.70.0%)(P<0.05)。结论联合应用整脊和微波治疗颈源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比单纯微波治疗更好。

侯侃[9](2017)在《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先秦墓葬人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的研究材料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于2011年进行的山西榆次高校园区考古项目中的小南庄墓地和聂店墓地出土的先秦时期人骨。针对这些人骨材料,结合已有的人类骨骼考古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本文进行了古人口学、古病理学、颅骨形态学和古人种学、体型估算和行为重建等方面的研究,并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古人口学和古病理学的概念、方法和研究史,讨论了人类骨骼考古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理论问题。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在一方面为研究晋中地区先秦时期居民的体质特征、健康状况、人口情况、体型和日常行为积累一些基础成果,另一方面为我国人类骨骼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构建添砖加瓦。以下分章介绍本文内容。第一章绪论首先,对人类骨骼考古学、生物考古学和体质人类学这三个概念进行辨析,指出本文的研究理念是建立在“人类骨骼考古学”这一概念之上的。其次,认为人类骨骼考古学存在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进化论与文化生态学、均变论、概率论与统计学这三个方面,此外,对本学科存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骨学悖论”和人骨样本的代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简述了人类骨骼考古学的研究逻辑。第二章研究的材料首先介绍了山西榆次高校园区的地理位置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并对山西榆次地区的历史沿革、考古发现和晋文化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而后,对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先秦墓葬的考古发现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埋藏学理论,对聂店组样本的骨骼保存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骨骼的保存情况有显着的性别差异。第三章古人口学研究首先阐述了古人口学的概念和国外古人口学的研究简史,指出古人口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次,从理论、方法和技术层面上对体质人类学中估计人骨样本性别、年龄的方法进行了总结,结合本文所研究的人骨材料的实际情况,指出了性别、年龄鉴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估计成人年龄中存在的困难并介绍和实践了针对此问题的一种方法“转换分析(transition analysis)”。最后,重点针对聂店组样本进行了人口学静态参数(性别与死亡年龄结构)和人口学动态参数(人口增长情况)的分析。第四章古病理学研究首先,介绍了古病理学的概念、研究史和研究方法。第二,对榆次高校园区出土先秦人骨上的古病理现象进行了诊断、统计与分析,主要包括对创伤、骨膜炎、眶顶板筛孔样变和疏松性骨肥厚、脊柱关节病和发育异常与先天性疾病的研究。第三,对口腔疾病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针对聂店组样本分析了生前失牙、龋病、根尖周炎、牙周病和牙釉质发育不全的情况。第四,对聂店组样本存在的颅骨的枕部人工变形和拔除上颌右侧侧门齿的现象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五,对本文所研究的材料中能体现人群饮食结构、健康水平和生存压力的几项指征——骨膜炎、眶顶板筛孔样变和疏松性骨肥厚、龋病和牙釉质发育不全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聂店组样本所代表的人群生存压力相对较低、食物结构可能比较多元化、营养状况尚可。第五章颅骨形态学与古人种学研究首先,对非测量性状和测量性状所体现的颅骨的形态进行了分析,表明聂店组和小南庄组的颅面形态不存在明显差异;种系纯度检验表明聂店组样本可能是异种系的,而小南庄组男性可能是同种系的、女性可能是异种系的。其次,与现代人种和现代人群的对比分析表明,两组人群属于亚洲蒙古人种,比较接近东亚类型,其次是南亚类型,面部扁平度较大且阔面的特征却类似北亚类型,与现代华南地区人群比较接近,与北亚人群差异最大。最后,通过对比中国先秦时期的各个古人种类型和黄河中游地区夏商周时期人群,认为聂店组和小南庄组比较接近古中原类型和古华北类型,与山西地区许多两周时期人群类似,体现了这一时期山西地区晋文化和宗周文化、戎狄和华夏族交融的现象。第六章体型估算与行为研究在体型估算方面,依据股骨最大长估算了身高,依据股骨头宽估算了体质量,依据身高和体质量估算了能反映体型的罗氏指数和达氏指数。在行为研究方面,通过对以主要的滑膜关节骨性关节炎、椎骨骨赘病、黄韧带骨化、椎体上下表面多孔性状和施莫尔结节为代表的退行性关节病的研究,和以“Marriotti方法”、“Villotte方法”、“科英布拉方法”记录得到的肌腱、韧带起止点改变的研究,对聂店组和小南庄组样本所代表的人群可能的行为模式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第七章结语概括全文内容并指出了本文的意义与主要不足。

张国卿[10](2017)在《两种方法固定尺骨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孟氏骨折(Monteggia’s fracture)是指尺骨骨折合并肱桡关节脱位。儿童孟氏骨折致伤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结合儿童这一特殊病患群体以及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的特殊性,此类疾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容易产生误诊或者漏诊,从而导致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急性期儿童孟氏骨折多主张保守治疗,在麻醉状态下行桡骨小头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可以取得满意结果。急性期发生漏诊、误诊或者处置不当,骨折进入陈旧期,多数学者认为孟氏骨折伤后超过两周没有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即可诊断为陈旧性孟氏骨折。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保守治疗效果差,多残留严重的并发症。对于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多数学者主张采取手术治疗的办法,治疗的关键在于矫正尺骨畸形,恢复并维持肱桡关节的解剖关系。尺骨截骨纠正尺骨畸形已经是业界的共识,但是术中截断尺骨、纠正尺骨畸形后采用何种方法重新固定尺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次研究总结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行尺骨截骨矫形后采用两种方法固定尺骨后的近期及远期效果,从而对应用重建钢板或外固定架在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时何种方法更具优势作出评价。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外科自2011年3月至2015年4月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患者33例,分别采用尺骨截骨后重建钢板固定尺骨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以及尺骨截骨后外固定架固定尺骨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将研究对象按照尺骨截骨后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重建钢板组和外固定架组,重建钢板组入选病例数13人,外固定架组入选病例数20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外固定架组病例患儿年龄2岁~15岁,平均年龄为7岁。外伤史3个月~14个月,平均伤后7个月。钢板组病例患儿年龄3岁~13岁,平均年龄为6.7岁。外伤史3个月~12个月,平均伤后6个月;其中重建钢板组男性患儿10例,女性患儿3例;外固定架组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4例。重建钢板组左侧患肢2例,右侧患肢11例;外固定架组左侧患肢3例,右侧患肢17例。按照孟氏骨折Bado分型,重建钢板组BadoⅠ型患儿10例,Bado Ⅲ型患儿3例;外固定架组Bado Ⅰ型患儿16例,Bado Ⅲ型患儿4例。手术方式:两组病例均采用尺骨截骨矫形,肱桡关节切开复位,环状韧带修补术。术后屈肘90度,前臂旋后位高分子夹板外固定,术后4周拆除高分子夹板后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第7天复查包含肘关节在内的患肢前臂X线正侧位片,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术后6个月门诊复查,以后每6个月门诊复查。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肘关节肿胀指数、术后住院天数为指标,对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近期效果作出评估;术后半年门诊复查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对两种不同的固定尺骨方法的远期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病例随访时间2年~6年,平均随访4年。两组病例年龄、性别、损伤类型、损伤程度方面没有显着地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使用手术室计时器收集并记录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以每块蘸满血的纱布血量为3ml计算得出两组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患肘肿胀程度评价方法是同自身健侧肘关节作比较,术后7天测量患肘周径。使用软皮尺(毫米刻度)自尺骨鹰嘴绕肘部一周并记录数据。健侧肘周径16.78±1.77cm,患肘外架组周径21.07±1.34cm,钢板组周径24.03± 1.33 cm;按照患侧肘周径超过健侧的百分比将肘肿胀程度分轻、中、重三度。计算方法:患侧肘周径-健侧肘周径/健侧肘周径×100%。小于15%为轻度肿胀,15%-25%之间为中度肿胀,大于25%为肿胀;随访结果:外固定架组手术平均时间(忽略麻醉前及麻醉清醒时间)2小时,重建钢板组手术平均时间2.5小时,外固定架组平均手术耗时短于重建钢板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外固定架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5ml,重建钢板组术中出血量平均30ml,外固定架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显着少于重建钢板组(P<0.05),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外架组轻度肿胀14例,中度肿胀6例,重度肿胀0例;钢板组轻度肿胀1例,中度肿胀11例,重度肿胀1例,二者相比外固定架组术后七天肘关节消肿迅速(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一,二,三,六个月门诊复查,以后每半年门诊复查,术后半年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外固定架组优16例,良3例,中1例,差0例;重建钢板组优8例,良2例,中1例,差2例。外固定架组优良率95%,重建钢板组优良率77%,二者相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采用手术治疗,行尺骨截骨矫形,肱挠关节切开复位,环状韧带修补术,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尺骨截骨后采用外固定架固定尺骨同采用重建钢板固定尺骨作比较,外固定架固定尺骨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软组织及尺骨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以及远期肘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等一系列优势。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手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尺骨截骨后使用外固定架或重建钢板固定均可取得满意结果。二者相比,外固定架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二、肘关节应力损伤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肘关节应力损伤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1)RSNA2021骨骼肌肉影像学(论文提纲范文)

肩关节、肘关节
腕关节、手
脊柱及骶髂关节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足
肿瘤
肌肉肌腱
骨质、骨髓、软骨
新技术
深度学习及影像组学
其他

(2)两种内固定方式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选择标准
        (三)一般资料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一)术前准备
        (二)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中药熏洗治疗
        (四)两组功能锻炼方法
        (五)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六)统计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长比较
        (二)观察组与对照组患侧制动时间比较
        (三)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比较
        (四)观察组与对照组患侧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比较
    四.结论
讨论
    一.中医对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治疗
    二.中药熏洗疗法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三.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手术内固定物的选择
    四.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五.本次研究成果
    六.本次研究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的近年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3)针刀“颈肘同治”顽固性网球肘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术式设计
    1 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1.1 理论来源
        1.2 定义和分类
        1.3 单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组成
    2 针刀医学对于该病的常规认识
    3 针刀“颈肘同治”该病的认识与病理构架
        3.1 针刀“颈肘同治”该病的认识
        3.2 针刀“颈肘同治”该病的病理构架分析
    4 简要模型
        4.1 弓
        4.2 弦
        4.3 辅助装置
    5 针刀“颈肘同治”顽固性网球肘术式设计
        5.1 前期临床基础
        5.2 病理过程
        5.3 研究对象
        5.4 选点依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常规针刀术式组)
        2.2 试验组(改良针刀术式组)
        2.3 治疗疗程
    3 疗效评定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指标
        3.3 观察时间点
    4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与分析
        5.1 两组观察指标评分比较
        5.2 治疗结束后两组疗效对比
    6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中医学对网球肘的认识
        1.1 网球肘的命名
        1.2 网球肘的病因病机
        1.3 网球肘的辨证分型
    2 西医学对顽固性网球肘的认识
        2.1 顽固性网球肘的定义
        2.2 肘关节外侧的相关解剖
        2.3 网球肘的发病机制
        2.3.1 肌腱损伤
        2.3.2 微血管神经束因素
        2.3.3 其他
    3 传统保守治疗OLE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与思考
    4 针刺“颈肘同治”肘痹的发展
        4.1 针刺治疗肘痹的选穴分布规律
        4.1.1 阿是穴
        4.1.2 经筋理论与筋结点
        4.1.3 激痛点
        4.2 针刺“颈肘同治”肘痹的理论来源与事实依据
        4.2.1 阿是穴与肘痹
        4.2.2 激痛点与肘痹
        4.2.3 结筋病灶点与肘痹
        4.2.4 经筋与肌筋膜链
    5 针刀“颈肘同治”顽固性网球肘的优势
    6 结果分析与拓展
    7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临床运动医学》(第一至五章)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Project Description
    1.1 About the Source Text
    1.2 About the Authors
    1.3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translation
        2.1.1 Preparation for Background Knowledge
        2.1.2 Features of Medical Text
    2.2 While-translating
        2.2.1 Translation of the First Draft
        2.2.2 Translation of the Second Draft
    2.3 Proofreading
Chapter Three Case Study
    3.1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3.2 Translation at the Lexical Level
        3.2.1 Accuracy of Terminology
        3.2.2 Semi-medical Word Professionalization
        3.2.3 Conversion
        3.2.4 Extension
        3.2.5 Substitution with Chinese Idiom
    3.3 Translation at the Syntactic Level
        3.3.1 Conversion of the Passive into the Active
        3.3.2 Rearrangement of Sentence Sequence
        3.3.3 Amplification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4.1 Reflections
    4.2 Limitation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Ⅰ: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AppendixⅡ:Glossary

(5)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肌内效贴的概述
2 肌内效贴的使用
3 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
    3.1 肌内效贴对肱骨外上髁炎的应用
    3.2 肌内效贴对肩峰下撞击综合症的应用
    3.3肌内效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3.4 肌内效贴对急性腰扭伤的应用
    3.5肌内效贴对腰肌劳损的应用
    3.6 肌内效贴对半月板损伤术后康复的应用
    3.7肌内效贴对髂胫束综合症的应用
    3.8 肌内效贴对踝关节扭伤的应用
    3.9 肌内效贴对运动性膝关节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应用
    3.1 0 肌内效贴对足底筋膜炎的应用
4 小结

(6)机械加载减轻骨关节炎的病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小鼠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全摘除诱导骨关节炎动物模型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2 结果
        1.2.1 骨关节炎造模成功
    1.3 讨论
    1.4 小结
二、机械加载减轻膝骨关节炎全关节的病理变化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机械加载对膝关节内侧胫骨平台软骨的改善和保护作用
        2.2.2 机械加载对内侧软骨下骨的异常骨重塑的改善和保护作用
        2.2.3 机械加载对膝关节外侧胫骨平台软骨的改善和保护作用
        2.2.4 机械加载对外侧软骨下骨的异常骨重塑的改善和保护作用
        2.2.5 机械加载对膝关节不同时间点内侧膝关节治疗效果的比较
        2.2.6 机械加载对膝关节不同时间点外侧膝关节治疗效果的比较
        2.2.7 机械加载对骨关节炎滑膜炎的抑制作用
        2.2.8 机械加载对骨关节炎骨赘形成的抑制作用
        2.2.9 机械加载对骨关节炎全关节的治疗作用
        2.2.10 机械加载对软骨下骨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
        2.2.11 机械加载对软骨下骨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
    2.3 讨论
        2.3.1 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以及运动康复对骨关节炎的改善作用
        2.3.2 机械加载抑制不同时间点内侧胫骨平台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病变
        2.3.3 机械加载抑制不同时间点外侧胫骨平台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病变
        2.3.4 机械加载对不同时间点内外侧膝关节治疗效果的比较
        2.3.5 机械加载对不同时间点滑膜炎的治疗效果
        2.3.6 机械加载对不同时间点骨赘的治疗效果
        2.3.7 机械加载对膝关节全关节的治疗效果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软骨下骨在骨关节病理生理中的重要作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RSNA2018骨骼肌肉影像学(论文提纲范文)

肩肘关节
手、腕关节
脊柱及骶髂关节
髋关节
膝关节
足踝关节
骨折
肿瘤
肌肉肌腱
骨骼软骨
新技术
深度学习
其他

(8)整脊结合微波治疗颈源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
    四、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JOA评分和VAS疼痛评分
    二、疗效评价
讨论

(9)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先秦墓葬人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理念
    1.2 人类骨骼考古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1.2.1 进化论与文化生态学
        1.2.2 均变论
        1.2.3 概率论与统计学
        1.2.4 骨学悖论与人骨样本的代表性问题
        1.2.5 人类骨骼考古学研究的逻辑
        1.2.6 小结
    1.3 人骨观察与记录的标准
第二章 研究的材料
    2.1 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先秦墓葬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2.2 山西榆次地区的历史沿革、考古发现与晋文化的考古学研究
        2.2.1 历史沿革
        2.2.2 山西榆次地区的考古发现
        2.2.3 晋文化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2.3 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先秦墓葬的考古发现
        2.3.1 山西中医学院墓地(小南庄战国墓地)
        2.3.2 山西传媒学院墓地(聂店墓地)
    2.4 人骨材料的保存情况
        2.4.1 人类骨骼考古研究中的埋藏学
        2.4.2 聂店墓地人骨保存情况的分析
第三章 古人口学研究
    3.1 古人口学概况
        3.1.1 古人口学的概念
        3.1.2 国外古人口学研究简史
    3.2 对研究材料的性别、年龄的估计
        3.2.1 判断性别的方法
        3.2.2 估计年龄的方法
        3.2.3 对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出土先秦人骨的性别、年龄估计
    3.3 基本的人口学静态参数研究
        3.3.1 小南庄墓地战国墓葬人骨的性别、年龄
        3.3.2 聂店墓地周代墓葬人骨的性别、年龄结构研究
    3.4 聂店墓地人口学动态参数的估计和相关问题的讨论
        3.4.1 平均死亡年龄的含义和生命表法的缺陷
        3.4.2 对人口增长情况的估计
    3.5 小结
第四章 古病理学研究
    4.1 古病理学概要
        4.1.1 古病理学的概念
        4.1.2 古病理学研究简史
        4.1.3 古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4.2 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先秦人骨古病理现象的统计与分析
        4.2.1 创伤
        4.2.2 骨膜炎与骨膜反应
        4.2.3 眶顶板筛孔样变和疏松性骨肥厚
        4.2.4 脊柱关节病
        4.2.5 发育异常和先天性疾病
    4.3 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先秦人类口腔疾病的统计与分析
        4.3.1 聂店组牙齿的保存情况
        4.3.2 聂店组的生前失牙
        4.3.3 聂店组的龋病及根尖周炎
        4.3.4 聂店组的牙周病
        4.3.5 聂店组的牙釉质发育不全
        4.3.6 小南庄组口腔疾病的统计结果
    4.4 人为因素造成的骨骼和牙齿的改变
        4.4.1 颅骨的人工变形
        4.4.2 拔牙
    4.5 讨论
        4.5.1 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存压力的衡量
        4.5.2 骨膜炎、眶顶板筛孔样变和疏松性骨肥厚的对比分析
        4.5.3 口腔健康状况的对比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颅骨形态学与古人种学研究
    5.1 颅骨形态学研究
        5.1.1 非测量性状的分析
        5.1.2 测量性状的分析
        5.1.3 种系纯度检验
    5.2 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出土先秦人骨与现代人种的对比分析
        5.2.1 与现代人种类型的对比
        5.2.2 与近现代人群的对比
    5.3 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出土先秦人骨与其他古代人群的对比分析
        5.3.1 与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各人种类型的关系
        5.3.2 与黄河中游地区夏商周时期人群的对比
    5.4 小结
第六章 体型估算与行为研究
    6.1 引言
    6.2 身高的估算
        6.2.1 方法
        6.2.2 结果
        6.2.3 黄河中游地区古代人群的身高对比
    6.3 体质量的估算
        6.3.1 方法
        6.3.2 结果
        6.3.3 体型指数的计算
    6.4 退行性关节病的研究
        6.4.1 方法
        6.4.2 结果
        6.4.3 讨论
    6.5 肌腱、韧带起止点改变的研究
        6.5.1 方法
        6.5.2 结果
        6.5.3 讨论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全文内容概要
    7.2 本文的意义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表一 聂店组、小南庄组全部个体的性别、年龄鉴定结果
附表二 聂店组采样个体的年龄估计记录
附表三 颅骨测量项目代号说明
附表四 小南庄组成年男性个体颅骨测量表
附表五 小南庄组成年女性个体颅骨测量表
附表六 聂店组成年男性个体颅骨测量表
附表七 聂店组成年女性个体颅骨测量表
图版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两种方法固定尺骨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入选标准
        1.2 病例排除标准
        1.3 尺骨固定方式的选择
    2 病例分组
        2.1 重建钢板组
        2.2 外固定架组
    3 术前准备
    4 手术操作
        4.1 外固定架组手术进行流程
        4.2 重建钢板组手术进行流程
        4.3 术后治疗
    5. 手术评价
结果
附录1
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一
    典型病例二
讨论
    1 何为孟氏骨折?何为陈旧性孟氏骨折?
    2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成因
    3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治疗
        3.1 尺骨截骨后采用何种方法固定尺骨
        3.2 术中是否需要处理环状韧带?是修补还是重建环状韧带?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肘关节应力损伤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 [1]RSNA2021骨骼肌肉影像学[J]. 何通翔,文冬琳,冉君,李小明. 放射学实践, 2022(02)
  • [2]两种内固定方式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临床疗效观察[D]. 赵春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3]针刀“颈肘同治”顽固性网球肘临床研究[D]. 许莹.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4]《临床运动医学》(第一至五章)翻译报告[D]. 薛果果. 暨南大学, 2020(04)
  • [5]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研究[J]. 李帅,赵祥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01)
  • [6]机械加载减轻骨关节炎的病理进展[D]. 于咏.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7]RSNA2018骨骼肌肉影像学[J]. 杨茜,盛宇达,何雨竹,张晓莉,张炜,陈浩,吴刚,李小明. 放射学实践, 2019(01)
  • [8]整脊结合微波治疗颈源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J]. 奚旸,赵峥睿,顾晓美,孔易萌. 江苏医药, 2018(07)
  • [9]山西榆次高校园区先秦墓葬人骨研究[D]. 侯侃. 吉林大学, 2017(09)
  • [10]两种方法固定尺骨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效果观察[D]. 张国卿. 山东大学, 2017(10)

标签:;  ;  ;  ;  ;  

肘部压力损伤综合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