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_(44) V_6 PC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CD_(44) V_6 PC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一、结直肠癌中CD_(44) V_6 PCNA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赵鹏,白链,李启刚,温泽霖,简斌,李中福,吴帅,谢建,廖娟,钟正福[1](2016)在《梗阻性结直肠癌中E-cadherin、CD44v6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梗阻性结直肠癌中E-cadherin(E-cad)、CD44v6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8例梗阻性结直肠癌、121例非梗阻性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癌旁肠黏膜组织中E-cad和CD44v6蛋白的表达,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梗阻性结直肠癌组织中E-cad和CD44v6的标准化阳性率分别为30.2%和81.3%,非梗阻性结直肠癌组织中E-cad和CD44v6的标准化阳性率分别为51.8%和5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的表达与肿瘤p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0.05)。CD44v6表达与肿瘤p 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梗阻、E-cad和CD44v6表达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E-cad的表达、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cad表达下降和CD44v6表达升高与梗阻性结直肠癌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

王丽丽[2](2016)在《几种候选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意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2015年最新统计结果显示,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均高居第三位。在我国,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随着癌症研究的深入,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因此,深入开展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机制的研究,寻找新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肿瘤干细胞理论是新近提出的一个理论。该理论认为,肿瘤内部存在着由少量细胞构成的亚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从而使肿瘤具有了异质性和高转移性等特性,这类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很多学者就肿瘤干细胞理论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用于实体肿瘤的标志物纷繁复杂,没有一个明确的特异性标志物可以将肿瘤干细胞分离鉴定。此外,这些标志物的证据多来自于细胞系和动物实验,缺乏人体肿瘤组织的证据。这些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演进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如何,是否可以作为结直肠癌预后标志物,目前还无明确定论。我们选取了的ALDH1A1、CD44v6、Lgr5和Nanog四个标志物进行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肿瘤干细胞中亦发挥重要功能。有研究发现BMP4或胸腺素β4在抑制结直肠肿瘤干细胞致瘤性并诱导其分化的过程中PTEN表达上调。PTEN-Long是抑癌基因PTEN的同型蛋白,于2013年在Science最先被报道,此后陆续有几篇报道。PTEN基因编码55kd PTEN和75kd PTEN-Long两种蛋白。PTEN-Long是一段较长的蛋白质序列,由PTEN起始密码子ATG上游的CTG起始编码,在乳腺癌组织中可以检测到PTEN-Long的表达。在人乳腺癌及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过表达PTEN-Long后可以抑制P13K信号通路的活性,进而抑制了细胞增殖,与PTEN的作用机制相似. PTEN-Long还具有信号肽前导序列,从细胞内分泌后,可进入到其他细胞发挥抑癌功能。此项里程碑式的研究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我们试图研究PTEN-Long在结直肠癌中所发挥的功能。本论文研究旨在探讨候选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LDH1A1、CD44v6、Lgr5和 Nanog在结直肠癌演进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PTEN同型蛋白PTEN-Long在结直肠癌中的功能。1.ALDH1A1、CD44v6、Lgr5和Nanog在结直肠癌演进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我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结直肠组织中的ALDH1A1、CD44v6、Lgr5和Nanog表达,研究对象为两组独立的样本。第一组为419例结直肠癌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样本,分析四指标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第二组为常规病理切片样本,包括了217例腺瘤样本(105例低级别腺瘤和112例高级别腺瘤),72例肠原发灶和对应肝转移灶的样本,基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模型,系统研究四指标在正常黏膜-腺瘤-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趋势。为了验证ALDH1A1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在常规病理切片组增加了193例结直肠癌样本。1),ALDH1A1在结直肠癌演进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直肠组织ALDH1A1不仅在细胞浆中阳性表达,细胞核中亦有阳性表达。结直肠癌的演进过程中,ALDH1A1在低级别腺瘤中表达最强,高级别腺瘤、肠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中表达下调,且后三者表达无差异[低级别腺瘤>(高级别腺瘤=肠原发灶=肝转移灶)]。另我们在肠癌和肝转移灶中亦观察到ALDH1A1间质阳性,且细胞核阳性样本常伴随间质阳性,两者存在正相关。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ALDH1A1在细胞浆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预后无关,而ALDH1A1细胞核阳性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有关,且核阳患者预后较好。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ALDH1A1核阳为独立预后因素。2), CD44v6在结直肠癌演进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CD44v6在结直肠组织中的定位为细胞膜和细胞浆。结直肠癌演进过程中,CD44v6在腺瘤中表达最强,原发灶和肝转移灶表达较低。低级别腺瘤与高级别腺瘤表达无差异,原发灶和转移灶的表达无差异[正常黏膜<(低级别腺瘤=高级别腺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我们还观察到CD44v6在肠癌前缘的表达水平均较中央区低。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CD44v6表达与预后无明显统计学关系,但处于临界水平。CD44v6低表达患者预后相对高表达患者差,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CD44v6表达低结果一致。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CD44v6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明显正相关。3),Lgr5在结直肠癌演进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Lgr5在结直肠组织中的定位为细胞膜和细胞浆。结直肠癌演进过程中,Lgr5在高级别腺瘤中表达最强,低级别腺瘤次之,原发灶和肝转移灶表达再次之,正常黏膜最低,且原发灶和转移灶的表达无差异[正常黏膜<(低级别腺瘤<高级别腺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Lgr5的表达与肠癌发生部位、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存在相关性,直肠、低级别肠癌和浸润深度较浅者Lgr5表达较高。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Lgr5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好,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Lgr5为独立预后因素。Lgr5的表达与核β-catenin的表达无关。4), Nanog在结直肠癌演进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本研究中Nanog在结直肠组织中的定位为细胞浆而非细胞核。结直肠癌的演进过程中,Nanog在高级别腺瘤中的表达强于低级别腺瘤,肠原发灶中的表达强于肝转移灶(正常黏膜<低级别腺瘤<高级别腺瘤>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Nanog的表达与肠癌发生部位、组织学分级和浸润深度存在相关性,直肠、低级别肠癌和浸润深度较浅的患者Nanog的表达较高。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Nanog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好,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Nanog为独立预后因素。5),四指标相关性分析结直肠癌中ALDH1A1的表达与Lgr5、Nanog的表达均无相关性。虽然CD44v6的表达与ALDH1A1、Lgr5、Nanog的表达均有相关性,但因其表达广泛,故临床应用价值不大.Lgr5和Nanog在腺瘤-肠原发灶-肝转移灶的发展进程中表达一致,具有正相关关系.Lgr5和N anog联合分析后发现Nanog+Lgr5+样本组与Nanog-Lgr5-组相比预后较好。6),基于预后指数的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建立及其预后价值我们采用随机化原则,随机选择80%TMA样本作为训练集,建立预后模型。20%样本作为验证集,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在训练集样本中,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Lgr5表达和β-catenin入核情况具有独立预后意义。我们基于这4个因素计算预后指数(P rognostic Index, PI),与TNM分期相比,PI在判断结直肠癌患者1、3和5年生存情况时准确性更高。我们最终建立了以PI为变量的1、3和5年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可以评估每个个体的生存情况,并且该模型在验证集中得到较好验证。2. PTEN-Long在结直肠癌中的功能研究我们运用商品化的PTEN抗体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系中检测到PTEN和少量PTEN-Long的表达,说明机体内存在交替翻译的现象。随后我们采用基因合成的方法获取以CTG作为起始密码子的PTEN-Long全长序列,构建入p3×FLAG-CMVTM-14表达载体中,得到PTEN-Long-CTG/ATG表达载体。为使PTEN-Long高效翻译,我们在CTG/ATG表达载体的基础上,将起始密码子CTG突变为ATG,构建了PTEN-Long-ATG/ATG表达载体。将两种载体分别转染入不表达PTEN的293FT细胞中,我们发现PTEN-Long ATG/ATG及PTEN-Long CTG/ATG在75kd处均有表达,但ATG/ATG较 CTG/ATG的表达量要高,提示这两种密码子被识别的效率不同,ATG为主导起始密码子,而CTG为次要起始密码子,与机体内的状态相吻合。有趣的是,在ATG/ATG组亦检测到少量外源55kdPTEN的表达,这与过表达载体默认第二个ATG仅作为蛋氨酸存在的原理相悖,提示当外源转染表达载体进入细胞时,同样存在不同起始密码子交替翻译的现象。我们还针对PTEN-Long的抗原表位,制备出了PTEN-Long特异性的兔多克隆抗体,因是多克隆抗体,效价较低,仅在PTEN-Long过量表达时验证了抗体的有效性。我们在DLD1, SW480, RKO三株肠癌细胞系中过表达PTEN-Long-ATG/ATG,筛选单克隆细胞株。同293FT细胞一致,在RKO细胞系中亦观察到交替翻译的现象。对筛选到过表达PTEN-Long的DLD1、SW480和RKO单克隆细胞株进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发现PTEN-Long可以抑制肠癌细胞的迁移。综合以上对ALDH1A1、CD44v6、 Lgr5、Nanog和PTEN-Long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ALDH1A1、CD44v6、Lgr5和Nanog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各指标高表达预后较好,其中ALDH1A1核阳、Lgr5和Nanog为独立预后因素.Nanog和Lgr5联合分析可以提高预后价值,Nanog-Lgr5-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最差。基于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Lgr5表达和β-catenin入核情况建立的以PI为变量的1、3和5年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在判断结直肠癌患者1、3和5年生存情况时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实现了个体化生存预测。(2) PTEN-Long为经典PT EN的同型蛋白质,两者在机体内存在交替翻译现象,且PTEN-Long在结直肠癌中发挥抑癌作用。

高琪敏[3](2015)在《MRI-DWIBS对直肠癌侵犯直肠周围间隙的评价价值及相关病理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联合应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磁共振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whole-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ignal suppression,MR-DWIBS),并结合相对ADC值与相对e ADC值,探讨磁共振检查对直肠癌浸润、转移情况的评价价值;同时对癌组织分别行PCNA、MMP-9及CD44v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究其与直肠癌的生物学特点和磁共振表现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上直肠癌术前分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收集60例首次来我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术前磁共振检查资料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未行任何治疗,且均经病理诊断为溃疡型中分化直肠腺癌,病理分期为T2期(即肿瘤组织未侵透肌层)或T3期(突破浆膜侵犯直肠周围间隙)。所有选入患者术前均行盆腔磁共振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抑脂T2及DWIBS,重点观察直肠癌病灶在DWIBS图像上的特征。依据性别、病理结果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不同情况,分别对所选病例进行分组。测量各组病例中肿瘤区域的ADC值与e ADC值,同时记录同一病例对应的正常的闭孔内肌的ADC值与e ADC值,计算得出每例肿瘤组织的相对ADC值与相对e ADC值(肿瘤ADC值或e ADC值/闭孔内肌ADC值或e ADC值),并将各组所得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取30例有完整病理蜡块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切除癌组织,经常规连续切片,分别对癌组织行PCNA、MMP-9及CD44v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项指标的阳性表达率,并将结果与各组相应的相对ADC值与相对e ADC值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磁共振DWIBS原始图像上,直肠癌肿瘤组织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白色”),图像经黑白反转后表现为信号浓聚(“黑色”);在ADC图像上癌变区显示水分子扩散受限。各统计值在男女性别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肠癌肿瘤组织的ADC值、相对ADC值及相对e ADC值,在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两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直肠癌肿瘤组织的ADC值与相对ADC值、e ADC值与相对e ADC值,在侵犯直肠周围间隙组与未侵犯直肠周围间隙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直肠癌肿瘤组织的相对ADC值与PCNA、MMP-9及CD44v6在肿瘤组织的阳性表达情况负相关(rs=-0.747,P=0.000;rs=-0.683,P=0.000;rs=-0.620,P=0.000);直肠癌肿瘤组织的相对e ADC值与PCNA、MMP-9及CD44v6在肿瘤组织的阳性表达情况正相关(rs=0.725,P=0.000;rs=0.689,P=0.000;rs=0.580,P=0.001)。结论:MR-DWIBS对于直肠癌病灶的筛查具有重要价值;定量测量直肠癌肿瘤组织相对ADC值与相对e ADC值可以评价其侵袭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直肠癌的生物学特点进行无创性评估。

王雯[4](2014)在《CD44V6、PCNA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在大肠癌中,CD44v6以及PCNA主要呈现什么样的状况;2.联系临床病理因素,确定上述表达与其之间的关系,并且分析这些表达能够用来评估预后状况;3.在大肠癌中,对CD44v6以及PCNA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4.在大肠癌发展过程中,CD44v6以及PCNA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5.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CD44v6以及PCNA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6.利用CD44v6以及PCNA来判断淋巴转移所具有的现实以及理论价值;【方法】1.本文的主要调查对象来自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涉及了85例大肠癌组织标本,这些大肠癌标本的切除时间跨度为2011年到2013年,主要确认方式为病理诊断确认。在实验过程中,首先选择癌组织标本,其次选取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然后确定上述标本中以下两个因素的具体情况,即CD44v6以及PCNA,主要确定方法为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2.具体需要收集以下四个方面的资料:首先,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其年龄、性别等等;其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确定为大肠癌的时间、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等等;再次,患者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包括CEA等等;最后,病理资料,包括肿瘤的基本信息、患病程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等等。资料收集方式为查阅患者的病历。3.在分析过程中,其主要运用的软件为SPSS17.0,在分析CD44v6以及PCNA过程中,关于阳性表达率采用的分析方法为χ2检验,相关性的分析方法为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1.通过研究发现,CD44v6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为80%,在转移灶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8.1%,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7.6%。χ2检验结果为68.71,P<0.01,换言之,两组之间相关性显着,并且在大肠癌中,CD44v6的表达要更高。2.PCNA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为70.2%,在转移灶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0.2%,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6.1%。χ2检验结果为52.711,P<0.01,换言之,两组之间相关性显着,并且在大肠癌中,PCNA的表达要更高。3.在大肠癌样本中,CD44v6以及PCNA均呈现阳性和均呈现阴性的样本数量分别为52、13;CD44v6呈现阴性,而PCNA呈现阳性的样本数量为9例;CD44v6呈现阳性、PCNA呈现阴性的样本数量为10例,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可以知道,γ=0.351,P<0.01,换言之,二者之间的关系呈现正相关关系。4.在大肠癌样本中,有50例出现淋巴结转移现象,这些样本中,有43例CD44v6呈现阳性,换言之,拥有90%的阳性表达率;另外没有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样本一共有35例,在这些样本中,有14例CD44v6呈现阳性,换言之,拥有60%的阳性表达率。由此可以看出,前者高于后者,通过对其进行χ2检验可以知道,χ2等于10.818,P<0.01,换言之,二者之间的差异性非常明显。5.在大肠癌样本中,有50例出现淋巴结转移现象,这些样本中,有41例PCNA呈现阳性,换言之,拥有82%的阳性表达率;另外没有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样本一共有35例,在这些样本中,有11例PCNA呈现阳性,换言之,拥有56%的阳性表达率。由此可以看出,前者高于后者,通过对其进行χ2检验可以知道,χ2等于7.638,P<0.01,换言之,二者之间的差异性非常明显。【结论】1.通过研究可以看出,CD44v6的表达位置主要有两个,即细胞膜以及胞浆,这点类似于与其细胞定位。通过探讨之后可以确定,CD44v6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换言之,通过CD44v6可以判断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状况。2.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知道,PCNA的强弱主要受到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其细胞增殖活性和PCNA阳性呈现正比例关系,而淋巴结转移的核心基础之一即肿瘤细胞拥有异常的活性。为此,我们可以根据PCNA的阳性强弱来判断淋巴结转移状态。3.通过分析之后我们发现,CD44v6表达和PCNA表达之间具有显着的相关性,换言之,当CD44v6的表达发生改变时,拥有较大活性的肿瘤细胞则可以拥有转移表型,通过这一行为可以更加容易地进行转移。

郭庆喜,蒲霞,王玺皓,孙兴旺[5](201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MMP-7和E-cadherin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索CD44V6、MMP-7和E-cadhe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结直肠癌中CD44V6、MMP-7及E-cadherin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和MMP-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9.23%和78.85%,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中的11.54%和9.62%(P﹤0.05),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48.08%,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组织中的76.92%(P﹤0.05)。CD44V6、MMP-7和E-cadherin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CD44V6、MMP-7和E-cadherin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性有关,对结直肠癌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黄小杏,黄世勇,谢伟[6](2013)在《150例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临床病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CD44v6、p53、nm23-H1和COX-2表达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资料,统计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v6、p53、nm23-H1和COX-2在结直肠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淋巴结转移率随着结直肠癌浸润深度的加深而增加(P<0.05);结直肠癌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大(P<0.05);不同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结直肠癌淋巴转移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类型及不同Dukes分期CD44v6、COX-2、nm23-H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与浆膜浸润有关(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患者3年生存率相关,CD44v6、COX-2、p53、nm23-H1可作为预测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罗明,李建明,陈海生,石传科,张学锋[7](2012)在《大肠癌虚证实证与CD44v6、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检测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肠癌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探讨CD44v6、PCNA与虚实证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组间对照的研究方法,筛选符合标准的大肠癌患者51例和大肠息肉患者17例,术前认真辨证,术后标本免疫组化检测各种证型组织中CD44v6及PCNA的表达。结果:息肉组织中CD44v6无表达或呈弱表达,大肠癌组织中CD44v6表达明显增强。大肠癌虚证与实证中有淋巴结转移或全身多处转移的患者,CD44v6的表达有显着差异性(P<0.05),实证占85.7%,虚证占46.2%,而PCNA的表达无差异性(P>0.05)。结论:CD44v6、PC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特异性。CD44v6作为细胞黏附蛋白分子,同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可能有关,对大肠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CNA在大肠癌进展期表达具有特征性意义。大肠癌实证中有淋巴结转移或全身多处转移的患者CD44v6的表达明显高于虚证中的表达,提示CD44v6及转移倾向与邪气的盛衰相关。

任鹏,王杰书,李洪林,郝青,李波,王峰[8](2012)在《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期放疗对直肠癌CD44v6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期放疗对直肠癌CD44v6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36例研究组(术前接受化放疗)及36例对照组(术前未行放化疗)直肠癌患者癌组织、正常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结果:两组72例患者正常直肠黏膜上皮细胞中CD44v6表达均阴性。研究组中CD44v6表达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72例患者中侵润至浆膜层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组织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侵润至肌层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手术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研究组保肛率80.6%(29/36)明显高于对照组55.6%(20/36)(P<0.05)。结论:CD44v6在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D44v6的表达情况是判断直肠癌转移能力的重要指标。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期放疗能有效降低直肠癌组织CD44v6表达水平,从而有效降低了直肠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同时能使肿瘤降期,提高保肛率,手术并发症无增加。

王欣,傅仲学[9](2011)在《CD44V6、P-gp、Top-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CD44拼接变异体V6(CD44variantV6,CD44V6)、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Top-Ⅱ)在结直肠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E方法验证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Max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46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CD44V6、P-gp、Top-Ⅱ蛋白的表达情况,将其与性别,临床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转移等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44V6、P-gp、Top-Ⅱ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CD44V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临床Dukes分期(rs=0.328,P<0.05),浸润深度(rs=0.356,P<0.01),淋巴转移(rs=0.406,P<0.01)成显着正相关性,与性别无相关性;P-g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强度与性别,临床Dukes分期,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转移无相关性。Top-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强度与性别,临床Dukes分期,肿瘤的浸润深度无相关性,但与淋巴转移有相关性(rs=0.245,P<0.05)。结论:P-gp、Top-Ⅱ、CD44V6在结直肠癌中均高表达。CD44V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Dukes分期,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情况存在正相关性。

李宏伟,李艳红,黄勇,熊正文[10](201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尤其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阳性表达物质CD44v6主要在细胞膜和细胞质,β-catenin主要在细胞质。60例结直肠癌CD44v6和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和81.7%。两者均与肿瘤的临床TNM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有关;上述参数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D44v6-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对了解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二、结直肠癌中CD_(44) V_6 PCNA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直肠癌中CD_(44) V_6 PCNA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梗阻性结直肠癌中E-cadherin、CD44v6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1. 2 主要试剂
    1. 3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cad、CD44v6 的表达
    1. 4 随访
    1. 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 1 梗阻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 2 E-cad和CD44v6 在两组结直肠癌及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2. 3 E-cad和CD44v6 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 4 E-cad和CD44v6 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2. 5 梗阻及E-cad、CD44v6 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
    2. 6 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2)几种候选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引言
仪器设备和试剂
缓冲液和培养液的配制方法
第一部分 ALDH1A1、CD44v6、Lgr5和Nanog在结直肠癌演进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2 ALDH1A1在结直肠癌演进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1 实验结果
        2.2 讨论
    3 CD44v6在结直肠癌演进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3.1 实验结果
        3.2 讨论
    4 Lgr5在结直肠癌演进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4.1 实验结果
        4.2 讨论
    5 Nanog在结直肠癌演进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5.1 实验结果
        5.2 讨论
    6 ALDH1A1、CD44v6、Lgr5、Nanog四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6.1 实验结果
        6.2 讨论
    7 基于预后指数的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建立及其预后价值
        7.1 实验结果
        7.2 讨论
第二部分 PTEN-Long在结直肠癌中的功能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

(3)MRI-DWIBS对直肠癌侵犯直肠周围间隙的评价价值及相关病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影像学技术对直肠癌侵袭转移情况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4)CD44V6、PCNA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回顾
    1、现代医学对大肠癌病因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大肠癌发病机制的认识
    3、现代医学对大肠癌的治疗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资料收集
    1.3 标本的采集和检测方法
        1.3.1 免疫组织化学原理
        1.3.2 免疫组织化步骤
    1.4 结果判断
    1.5 统计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CD44V6 和 PCNA 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2.2 大肠癌组织中 CD44V6 和 PCNA 表达的相关性
    2.3 CD44V6 和 PCNA 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第三章 讨论
    3.1 CD44v6 的表达在大肠癌中意义
    3.2 PCNA 的表达在大肠癌中意义
    3.3 CD44V6、PCNA 的相关性研究
    3.4 CD44V6、PCNA 评价淋巴转移的意义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CD44V6 和 PCNA 与大肠癌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文章

(5)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MMP-7和E-cadherin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CD44V6、MMP-7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
    2.2 CD44V6、MMP-7和E-cadherin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3 讨论

(6)150例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临床病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150例结直肠癌CD44v6、p53表达与临床病例参数的关系
    2.2 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分析
    2.3 结直肠癌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分析
    2.4 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与预后的关系
    2.5 结直肠癌淋巴转移与预后的关系
3 讨论
    3.1 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
    3.2 结直肠癌分型与淋巴结转移
    3.3 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转移与预后
    3.4 相关免疫组化指标

(7)大肠癌虚证实证与CD44v6、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项目
    1.4 免疫组化分析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CD44v6、PCNA表达
    2.2 中医证型之间CD44v6、PCNA表达
    2.3 大肠癌虚证与实证CD44v6、PCNA的表达
4 讨论

(8)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期放疗对直肠癌CD44v6表达的影响和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组织切片制备
    1.3 主要实验试剂
    1.4 CD44v6的表达检测
    1.5 结果判断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直肠黏膜CD44v6表达情况
    2.2 CD44v6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2.3 两组手术及并发症见表4。
3 讨论

(9)CD44V6、P-gp、Top-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组织材料
    1.2 试剂和试剂盒与免疫组化方法
    1.3 结果判断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病理资料
    2.2 CD44V6的表达情况
    2.3 Top-Ⅱ的表达状况
    2.4 P-gp的表达状况
3 讨论
4 结论

四、结直肠癌中CD_(44) V_6 PCNA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梗阻性结直肠癌中E-cadherin、CD44v6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J]. 赵鹏,白链,李启刚,温泽霖,简斌,李中福,吴帅,谢建,廖娟,钟正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6(06)
  • [2]几种候选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意义研究[D]. 王丽丽. 浙江大学, 2016(02)
  • [3]MRI-DWIBS对直肠癌侵犯直肠周围间隙的评价价值及相关病理学研究[D]. 高琪敏. 潍坊医学院, 2015(03)
  • [4]CD44V6、PCNA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D]. 王雯. 延安大学, 2014(02)
  • [5]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MMP-7和E-cadherin表达及临床意义[J]. 郭庆喜,蒲霞,王玺皓,孙兴旺. 现代预防医学, 2013(23)
  • [6]150例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临床病理研究[J]. 黄小杏,黄世勇,谢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3(33)
  • [7]大肠癌虚证实证与CD44v6、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 罗明,李建明,陈海生,石传科,张学锋.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2(03)
  • [8]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期放疗对直肠癌CD44v6表达的影响和意义[J]. 任鹏,王杰书,李洪林,郝青,李波,王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2(02)
  • [9]CD44V6、P-gp、Top-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 王欣,傅仲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1(02)
  • [10]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李宏伟,李艳红,黄勇,熊正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0(06)

标签:;  ;  ;  ;  ;  

CD_(44) V_6 PC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