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RFID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一、RFID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崔恩伟[1](2021)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区块链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快速发展,其特有的技术特性适应于各个领域信息管理。当前煤矿安全信息管理存在安全信息失真以及安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对矿井安全管理提出挑战。为此,本文以煤矿安全信息为研究对象,探索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煤矿安全信息管理模式,以改善传统煤矿安全信息管理存在的信息孤岛、信息失真等问题。首先,从区块链技术开始着手,对区块链技术的相关概念、关键技术和特有属性进行系统分析与描述。通过文献综述,界定了煤矿安全信息概念,基于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对煤矿安全信息管理要素深入分析,并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分析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块链技术在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的契合性及优势,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煤矿安全信息管理方案,为煤矿各参与主体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其次,构建了区块链技术在煤矿安全信息中应用的模型。将煤矿安全信息区块链模型分为七层,分别是作业层、基础设施层、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合约层和应用层,并分析了安全信息在区块链中智能合约、信息采集、信息储存,信息共享的过程。最后,本文以职工、设备、环境、制度为切入点,阐明了区块链技术实现职工安全素质评价、设备全寿命管理、设备故障及时记录、监测信息溯源、制度规范及时更新等功能,并以人员定位系统为例,进行例证,认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技术特点可以解决煤矿安全信息管理存在信息孤岛、信息失真等问题。

张晓炜[2](2021)在《RKSF-RUKF辅助误差抑制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有主要地位。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作为“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之一,在煤矿生产管理和事故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主流煤矿人员定位方法误差较大。因此深入研究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误差的成因及抑制方法,对提高矿井人员定位准确性、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方法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对比目前主流无线定位方法后,以时间到达法(TOA)的测距方法为基础,首先对该方法下的测距误差进行深入分析,在采用双边双路通信方式下,得出非高斯分布的非视距误差(NLOS)是人员测距误差的主要来源;为抑制非视距误差对测距结果的影响,提出以高斯和滤波理论为基础的鲁棒卡尔曼和滤波(RKSF)测距优化方法。其次分析巷道特殊几何尺寸对传统人员定位方法的影响,在长宽比趋于无穷的巷道环境中,定位误差主要由巷道径向方向承担;为适应巷道定位误差的这种特点并增强定位算法对异常观测的鲁棒性,提出以假设检验为基础的鲁棒无迹卡尔曼滤波(RUKF)定位优化方法。最后构建基于RKSF-RUKF模型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方法。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设计并实现基于机器人操作系统(ROS)和Gazebo平台的仿真实验,对煤矿井下定位中常见的三种场景进行对比分析。经仿真实验,在视距环境下,本文方法与传统方法差距不大;在非视距环境下,本文方法具有较好的误差抑制能力,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为提高矿井人员定位精度、保障煤矿安全高效生产、辅助矿井应急救援,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殷瑶[3](2021)在《基于BIM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建筑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从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来看,在现行的施工安全管理方式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数及人员伤亡数的增长速度虽放缓,但仍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由此可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优化空间,管理方式的革新存在一定的必要性。BIM技术作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代表,给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开辟了新的路径。因此,论文以BIM技术为基础,针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素,构建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促进了建筑施工安全高效管理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论文对国内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以及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并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BIM技术、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概述,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通过对发生频率较高的四类安全事故进行致因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18个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人员安全施工管理、施工现场危险因素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完善与落实、安全作业设施管理、其他安全施工辅助因素五个方面;然后,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18个影响因素进行因素间关联性分析,识别出关键影响因素;最后,综合考虑社会网络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结果以及BIM技术的适用范围,确定了基于BIM技术进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方向。(3)以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为依据,从人员安全施工教育、施工场地布置规划、风险监控与预警、安全应急管理四个方面入手,构建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实现较为全面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4)以某建筑项目为例,对基于BIM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进行模拟应用,由系统在项目中的实施效果可知,该系统的应用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张泽林[4](2020)在《基于现场总线的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我国属于煤炭产量较大的国家,目前世界排名处于第一位。煤矿安全问题始终处于煤炭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本文采取CAN现场总线的方式代替传统的RS485总线方式进行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控制,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兴课题,也是学术界煤矿监控技术的研究趋势。本文所研究的综合监控系统的整体设计是基于CAN总线作为主要的数据传输方式,通过RFID射频传感器技术,用以捕捉井下工作人员的位置信息。监控系统的下位机型号选取了S7-300的硬件进行程序和流程设计。通过RFID射频定位技术以LANDMARC算法对井下人员进行精确定位,可以对员工的井下状态进行监控,并可以对过往数据进行回放查询。这种技术对煤矿的井下情况能够精确监控,基本满足了煤矿监控的需要。对于总线的选型来说本系统较为重要,本文选取的SAJ1000作为控制器,收发器采用PCA82C250,在监控系统中利用6N137藕合器实现数据的接收和输送。在监控系统的PC终端采用组态王软件进行编程和交互,以便实现监控系统的控制功能。本文针对煤矿工作特殊情况在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稳定性、监控定位的精度方面进行的综合考量。本文所设计的煤矿矿井监控系统在劳动成本的降低,系统集成度方面有所加强,提升了煤矿矿井的风险预警能力,提升了救灾反应能力,在智能化方面也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国龙[5](2020)在《基于Zigbee的深井作业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地域宽广,对煤炭的需求量十分高,矿产需求量有增无减,因此进行了大量的开采工作。深井作业风险极高,地压、温度、空气质量、地下水走向都会随时产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巷道的结构和安全性,造成瓦斯泄漏、透水、冒顶等不确定因素,导致开采出现偏差或引发安全事故。如果能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监管系统进行安全开采指导和风险排除是极其有意义的。本论文分析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的现状,针对矿井目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设计了一种利用单片机STM32F103和ZigBee无线通信技术控制井下环境参数远程传输的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显示模块、安全管理模块等。数据采集模块主要由无线传感器网络组成,可以通过物物相连的理论将井下人员信息、井下环境信息、井下监控系统信息等回传到深井作业安全监控系统,系统进行相应处理后,由显示模块将监测信息显示在液晶屏上。而安全管理模块则集成了系统数据,根据需要转化成不同的数据格式,为上层用户提供统一的数据操作接口;用户界面是用户与系统交换信息的接口,用户可以查看历史数据、下载资料等。本文设计的深井作业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煤矿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切实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对后续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赵静[6](2020)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时有发生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引起社会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居高不下的年安全事故发生数与人员伤亡数反映出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着安全事故险兆发现慢、安全事故预警不及时等问题。我国建筑业迫切需要新型的安全管理方法与技术来扭转当前建筑业低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当前,使用新型技术进行智能化施工安全管理的成果较少。文章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搭建视频图像识别与分类模型实现施工现场内危险区域侵入与不安全行为预警,减少相对应的安全事故发生,然后进行实证分析。实现施工现场智能预警的前提是分析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本文首先使用文献综述法、耦合器理论得到建筑施工现场不安全影响因素耦合体系,然后通过灰色聚类模型计算出我国施工现场风险最大的两类安全影响因素耦合,为下文的安全预警提供着力点。文章结合相关文献与标准对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分析,得出13类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结合已有研究得出土建施工危险区域、机械移动危险区域与电力泄漏危险区域三类危险区域,并划定了危险区域边界规则。引入神经卷积网络实现施工危险区域侵入行为预警与施工现场危险区域内人员不安全行为预警。在论文中,提出危险区域侵入行为预警原理与施工现场危险区域内人员不安全行为预警原理。最后,利用实际施工现场案例分别对两个模型的预警过程进行验证,展示预警效果与预警准确率。本文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两大类施工现场安全事故进行预警,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该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使用现场工作人员安全,为进一步实现智能工地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王秦生[7](2020)在《矿用安全头盔信息感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煤矿灾害事故监测、辨识、预警以及隐患排查,提升煤矿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现有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缺乏可靠感知交互手段,井下工作人员无法实时获取周边环境安全信息,不能达到主动感知环境安全的目的。因此本文以矿用安全头盔为载体,设计了跟随矿工的井下安全监测移动终端,对改善目前煤矿安全监测的状况,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现有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研究现状,针对我国煤矿井下安全监测存在的一些不足,以煤矿井下实际作业环境和系统需求为基础,确定了采用无线与有线融合的数据传输方式和基于RSSI的人员定位方法。在分析煤矿瓦斯爆炸以及有害气体等危险源的基础上,遵循安全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建立了煤矿井下环境安全评价体系,针对SVM模型在分类过程中模型参数最优选取方面的问题,采用人工蜂群算法(ABC)对SVM模型进行优化,建立了基于ABC-SVM的煤矿井下环境安全评价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对矿用安全头盔信息感知系统进行总体设计,通过在矿用安全头盔上集成环境参数采集模块、人员定位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报警模块等,实现对矿工作业环境信息参数,人员位置信息的采集,利用Wi-Fi建立无线传感网络,与煤矿现有工业以太网相结合,实现数据由无线转有线的传输方式,并通过基于Labview平台开发的监测软件实现对监测数据的显示、存储、报警、环境安全评价和管理等功能。经测试,系统运行稳定,符合预期效果。本文通过对无线传感网络、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技术的研究,设计了矿用安全头盔信息感知系统,能够有效地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煤矿的安全生产,是对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补充和完善,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

宋哲[8](2017)在《基于RFID煤矿安全跟踪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煤矿安全跟踪监控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井下地理环境复杂,如果监控设备越多,对于系统的要求就越高,构建造价与各项成本就越高,维护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为了减少井下监控设备的数量,降低构建成本,我们提出了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煤矿安全跟踪监控系统。基于RFID煤矿安全跟踪监控系统是利用RFID技术实现对矿工的实时跟踪定位,同时利用传感器实现对井下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控,该研究可有效控制煤矿井下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安全跟踪监控系统研究的核心任务是对井下矿工精确定位的同时对井下环境进行实时监控。本文综合运用了 RFID射频识别技术,解决上述各种问题,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井下人员多点定位算法的优化。由于定位估计位置是由每个定位节点决定的,依据每个定位节点不断迭代优化定位估计位置,当定位误差大于模型临界值时,删除该定位节点,不用该定位节点进行定位。同时在每次迭代的过程中,定位测距信号得到不断优化,异常波动信号减少,定位精确度提高。(2)集成各类传感器的RFID阅读器的设计。利用片内集成了强大8051处理器和RF收发器等功能部件的CC2530芯片作为阅读器的处理器模块和射频模块,设计各类传感器的转化电路,将传感器集成于阅读器上。(3)基于优化算法的井上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根据员工的工号,可查询当前该员工的具体位置以及其历史运动轨迹;根据巷道或者作业区编码查询到该巷道或者作业区内每个时段的各项环境数据;对矿工的个人信息,井下煤矿的地理信息,RFID电子标签信息和RFID阅读器信息进行管理(增、删、改、查)以及事故的预防与急救。把传感器集成于RFID阅读器上,设计出基于优化算法的井上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井下矿工精确定位的同时对井下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减少井下监控设备的数量,降低了构建成本。提出的井下人员多点定位优化算法,减小了定位误差,提高了定位精确度。研究成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控制煤矿井下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财产的损失。

郭靖宇[9](2016)在《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炭工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三分之二的能源供应,是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但随着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我国的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给国家与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了损害。因此,煤矿企业有必要应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以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率。本课题根据山西省某煤矿企业对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进行重新开发的需求,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电子技术、WebGIS技术、RFID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研发了更加先进的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本系统在物理架构上划分为硬件层、网络层与应用层。其中硬件层为安装于矿井中的各类传感器设备,主要采集矿井环境数据、设备控制与人员定位等;网络层由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组成,为硬件层与应用层之间的数据交互提高安全可靠的网络通信信道;应用层即系统的软件部分,即主站系统或监控中心,采用JavaEE技术、B/S结构与Oracle 11g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开发。在功能方面,将应用层系统划分为环境监控子系统、人员定位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与系统管理子系统,通过四个子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各类传感器所监测的数据,并能够向传感器设备下发控制命令进行远程控制,同时系统根据所配置的预警规则能够对设备故障等进行预警,具有设备故障自诊断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有效的提升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另外,系统基于RFID技术、TDOA算法构建了人员在矿井中的定位方案,通过该定位技术结合WebGIS技术能够在矢量图中直观的显示开采人员所在矿井中的具体位置,加强了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管理。

陈锐[10](2015)在《RFID技术在煤矿井下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煤炭生产不时出现矿上重大事故,安全管理水平比较低,有必要提高安全管理能力,该文先简单分析RFID技术特点,进而分析RFID技术在煤矿井下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应用效果分析发现在RFID技术帮助下,能够快速查出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及时营救,希望能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二、RFID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FID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区块链的研究现状
        1.2.2 区块链在信息管理方面的研究现状
        1.2.3 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本原理
    2.1 安全信息管理基础
        2.1.1 安全管理
        2.1.2 安全信息
        2.1.3 安全信息对安全管理的指导性
    2.2 区块链技术基础
        2.2.1 区块链的概念
        2.2.2 区块链基本架构
        2.2.3 区块链技术特点对于安全信息的保障性
    2.3 本章小结
3 煤矿安全信息特性分析
    3.1 煤矿安全信息的管理对象
        3.1.1 煤矿安全事故要素
        3.1.2 煤矿安全信息数据
    3.2 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的现状特征
        3.2.1 人员信息层面
        3.2.2 机械设备层面
        3.2.3 作业环境层面
        3.2.4 组织管理层面
    3.3 区块链技术与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的契合性分析
    3.4 PEST环境分析
    3.5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的思路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煤矿安全信息管理模型
    4.1 煤矿安全信息区块链类型
    4.2 煤矿安全信息区块链网络节点研究
    4.3 系统架构与功能
        4.3.1 系统架构
        4.3.2 系统功能
    4.4 安全信息共享流程
        4.4.1 智能合约
        4.4.2 数据采集
        4.4.3 数据储存
        4.4.4 数据共享
    4.5 本章小结
5 区块链下的信息管理机制
    5.1 煤矿安全信息管理区块链功能
        5.1.1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人员信息管理
        5.1.2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设备安全管理
        5.1.3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环境安全管理
        5.1.4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组织管理
        5.1.5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远程安全监控
    5.2 例证(以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为例)
        5.2.1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安全作用
        5.2.2 井下人员安全管理的区块链特性
    5.3 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5.4 基于区块链的煤矿安全信息管理发展途径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RKSF-RUKF辅助误差抑制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井下人员定位研究现状
        1.2.1 人员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1.2.2 非视距误差抑制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2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环境及无线技术分析
    2.1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场景分析
    2.2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技术分析
    2.3 无线定位误差影响因素
    2.4 本章小结
3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方法分析
    3.1 基于测距的人员无线定位流程
    3.2 无线测距方法分析
        3.2.1 RSS测距方法
        3.2.2 AOA测距方法
        3.2.3 TOA测距方法
        3.2.4 TDOA测距方法
    3.3 无线定位方法分析
        3.3.1 三边定位算法
        3.3.2 Chan算法
        3.3.3 泰勒级数展开法
    3.4 本章小结
4 RKSF-RUKF辅助误差抑制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方法
    4.1 基于RKSF的测距误差抑制研究
        4.1.1 NLOS误差分析
        4.1.2 高斯和滤波器
        4.1.3 基于RKSF的井下人员测距误差抑制
    4.2 基于RUKF的定位误差抑制研究
        4.2.1 井下二维定位误差分析
        4.2.2 无迹卡尔曼滤波器
        4.2.3 基于RUKF的井下人员定位误差抑制
    4.3 基于RKSF-RUKF的井下人员定位误差抑制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Gazebo平台的仿真实验
    5.1 仿真平台简介
        5.1.1 ROS平台
        5.1.2 Gazebo平台
    5.2 仿真实验设计
        5.2.1 实验方案设计
        5.2.2 UWB通信程序设计
    5.3 实验及结果分析
        5.3.1 长直巷道LOS环境仿真
        5.3.2 长直巷道NLOS环境仿真
        5.3.3 直角巷道环境仿真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基于BIM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
        1.3.2 BIM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
        1.3.3 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研究基础
    2.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2.1.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念
        2.1.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原理
    2.2 BIM技术
        2.2.1 BIM技术概念
        2.2.2 BIM技术的特点
        2.2.3 BIM技术的适用性分析
    2.3 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2.3.1 探索性因子分析法
        2.3.2 社会网络分析法
    2.4 本章小结
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3.1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致因因素分析
        3.1.1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数据分析
        3.1.2 关键类型安全事故的致因因素分析
        3.1.3 致因因素总结
    3.2 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3.2.2 问卷数据的回收与整理
        3.2.3 问卷数据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3.2.4 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影响因素确定
    3.3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影响因素关联性分析
        3.3.1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网络构建
        3.3.2 整体网络分析
        3.3.3 网络个体分析
    3.4 基于BIM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向确定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BIM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构建
    4.1 系统构建的相关技术基础
        4.1.1 BIM建模
        4.1.2 相关技术的选择
    4.2 基于BIM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总体框架
        4.2.1 系统构建原则
        4.2.2 系统总体框架
    4.3 基于BIM的人员安全施工教育系统
        4.3.1 作业人员虚拟工作模块
        4.3.2 安全事故场景体验模块
    4.4 基于BIM的施工场地布置规划系统
        4.4.1 施工场地布置原则
        4.4.2 基于BIM的施工场地布置规划运行流程
    4.5 基于BIM的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
        4.5.1 BIM+RFID技术集成
        4.5.2 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应用模块
    4.6 基于BIM的安全应急管理系统
    4.7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
    5.2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5.2.1 BIM模型构建
        5.2.2 人员安全施工教育系统
        5.2.3 施工场地布置规划系统
        5.2.4 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
    5.3 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4)基于现场总线的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课题来源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监控系统目标检测与定位技术
    2.1 运动目标监测技术
        2.1.1 运动目标监测
        2.1.2 运动目标跟踪
        2.1.3 多运动目标跟踪
    2.2 RFID基本概述和系统构成
    2.3 RFID定位方法研究
        2.3.1 TOA定位法
        2.3.2 TDOA定位法
        2.3.3 AOA定位法
        2.3.4 RSSI定位法
        2.3.5 定位法比较
    2.4 RFID定位算法研究
        2.4.1 井下无线信道模型
        2.4.2 LANDMARC算法及仿真
        2.4.3 优化LANDMARC算法及仿真
        2.4.4 优化前后 LANDMARC 算法仿真对比
    2.5 RFID定位系统矿用设备应用
        2.5.1 矿用读写器
        2.5.2 矿用人员标签
        2.5.3 矿用辅助标签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下位机硬件选型与系统流程设计
    3.1 下位机设计方案
    3.2 下位机硬件选择
        3.2.1 分站中所需硬件选择
        3.2.2 矿用型传感器
    3.3 系统工作流程设计
        3.3.1 主程序工作流程设计
        3.3.2 RFID人员定位流程设计
        3.3.3 报警流程设计
        3.3.4 数据传输流程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现场总线传输设计
    4.1 总线技术的对比与选择
    4.2 CAN总线通信协议
        4.2.1 CAN总线分层
        4.2.2 CAN总线报文传输
        4.2.3 CAN总线通讯错误
    4.3 CAN总线硬件设计
        4.3.1 CAN总线控制器
        4.3.2 CAN总线收发器
        4.3.3 CAN总线-RS485 转换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上位机软件设计与系统实践测试
    5.1 上位机软件基本概述
    5.2 组态王软件设计
        5.2.1 新建工程以及变量定义
        5.2.2 煤矿的综合监控界面设计
        5.2.3 和 CAN 有关的总线通讯设计
    5.3 监控系统实践测试
        5.3.1 系统登录测试
        5.3.2 系统定位测试
        5.3.3 系统报警测试
        5.3.4 数据实时曲线与报表功能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Zigbee的深井作业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企业背景介绍
        1.1.2 论文研究背景
        1.1.3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结构与内容介绍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WSN概述
        2.1.1 WSN的特点和节点类型
        2.1.2 WSN的应用和意义
    2.2 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
    2.3 ZigBee
        2.3.1 ZigBee的起源
        2.3.2 ZigBee联盟
        2.3.3 ZigBee特点
        2.3.4 ZigBee协议
        2.3.5 ZigBee的前景
    2.4 基于ZigBee的定位技术
    2.5 C#高级程序语言概述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主要技术综述
    3.1 系统实用性分析
    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3.3 系统实现架构分析
    3.4 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概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硬件部分总体设计
    4.1 硬件部分架构设计
    4.2 Zigbee无线传输节点控制器设计
    4.3 终端节点硬件部分设计
        4.3.1 控制芯片的选择与设计
        4.3.2 传输路径选择算法设计
        4.3.3 环境危险信息采集电路研究
    4.4 人员定位终端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软件部分设计
    5.1 主控流程设计
    5.2 Zigbee终端节点软件流程设计
    5.3 信息采集流程设计
    5.4 定位流程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控制界面的实现
    6.1 数据库支撑设计
    6.2 数据采集接口设计
    6.3 系统的程序实现设计
    6.4 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小程序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论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建筑业施工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1.2.2 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研究现状
        1.2.3 卷积神经网络在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
    2.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念
        2.1.1 建筑施工特点
        2.1.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特点
    2.2 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2.3 建筑施工安全预警分析
        2.3.1 安全预警概述
        2.3.2 建筑施工安全预警分析
        2.3.3 建筑施工安全预警方法对比
    2.4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预警相关理论
        2.4.1 事故致因理论
        2.4.2 卷积神经网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3.1 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体系研究整体思路
    3.2 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3.2.1 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体系二级指标分析
        3.2.2 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体系三级指标分析
    3.3 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耦合分析
        3.3.1 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耦合定义
        3.3.2 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耦合机理分析
        3.3.3 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耦合类型分析
        3.3.4 构建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体系
    3.4 施工安全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构建
        3.4.1 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比选
        3.4.2 基于灰色聚类模型的施工安全关键影响因素筛选
        3.4.3 基于OWA算子的施工安全影响因素权重的确定
    3.5 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5.1 我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概况
        3.5.2 基于OWA算子的施工安全影响因素权重确定
        3.5.3 基于改进三角白化权函数的施工安全关键影响因素筛选
    3.6 本章总结
第4章 施工危险区域侵入行为预警分析
    4.1 施工现场危险区域侵入预警研究整体思路
    4.2 施工危险区域侵入行为预警准备工作分析
        4.2.1 施工危险区域侵入行为预警原则
        4.2.2 施工危险区域侵入行为预警方法比选
    4.3 施工危险区域侵入行为预警需求信息分析
        4.3.1 施工人员属性信息采集
        4.3.2 施工现场危险区域划分
    4.4 施工危险区域侵入安全预警功能实现分析
        4.4.1 施工危险区域侵入行为安全预警流程
        4.4.2 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图像采集与标记
        4.4.3 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图像特征图谱获取
        4.4.4 施工现场人员识别与分类模型搭建
        4.4.5 施工现场工作人员侵入行为原理分析
        4.4.6 实证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施工现场危险区域内人员不安全行为预警分析
    5.1 施工现场危险区域内人员不安全姿态预警研究整体思路
    5.2 施工危险区域内人员不安全行为预警准备工作
        5.2.1 施工危险区域内人员不安全行为预警原则
        5.2.2 施工危险区域内人员不安全行为预警方法比选
    5.3 施工危险区域内人员不安全行为分析
        5.3.1 施工危险区域人员不安全行为定义
        5.3.2 施工现场危险区域人员不安全行为分类
    5.4 施工危险区域内工作人员不安全行为预警功能实现分析
        5.4.1 施工现场危险区域内人员不安全行为预警流程
        5.4.2 施工现场工作人员行为“描述语言”处理
        5.4.3 施工现场工作人员行为特征提取
        5.4.4 搭建施工现场监控视频中工作人员行为识别与分类模型
        5.4.5 施工危险区域工作人员不安全行为预警原理分析
        5.4.6 实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附录
    附录1
    附录2

(7)矿用安全头盔信息感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研究现状
        1.2.2 矿用移动终端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2 煤矿人员作业环境与安全监测研究
    2.1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分析
        2.1.1 煤矿作业环境特殊
        2.1.2 井下电磁干扰严重
        2.1.3 煤矿生产系统复杂
    2.2 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研究
        2.2.1 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结构
        2.2.2 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种类
        2.2.3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3 矿用安全头盔信息感知系统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矿用安全头盔信息感知技术研究
    3.1 矿井环境数据监测功能
    3.2 煤矿井下气体检测技术研究
        3.2.1 催化燃烧原理
        3.2.2 电化学原理
    3.3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3.3.1 无线通讯技术选择
        3.3.2 Wi-Fi网络的组成及拓扑结构
    3.4 井下人员定位技术研究
        3.4.1 人员定位技术选择
        3.4.2 基于RSSI原理的定位算法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ABC-SVM的煤矿井下环境安全评价模型研究
    4.1 煤矿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4.2 支持向量机理论基础
        4.2.1 支持向量机基本思想
        4.2.2 支持向量机分类原理
        4.2.3 支持向量机多分类方法
    4.3 人工蜂群算法
        4.3.1 人工蜂群算法的生物背景
        4.3.2 人工蜂群算法的数学模型
        4.3.3 人工蜂群算法步骤
    4.4 基于ABC-SVM的安全评价模型研究
        4.4.1 评价体系确定
        4.4.2 安全评价模型设计及数据预处理
        4.4.3 ABC算法优化SVM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1 实验数据集
        4.5.2 仿真结果
        4.5.3 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矿用安全头盔信息感知系统设计
    5.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5.2 安全头盔终端节点硬件设计
        5.2.1 控制器模块
        5.2.2 环境参数采集模块
        5.2.3 人员定位模块
        5.2.4 无线通信模块
        5.2.5 其他模块设计
    5.3 安全头盔终端节点软件设计
        5.3.1 环境参数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5.3.2 人员定位模块软件设计
        5.3.3 无线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5.4 监控软件设计
    5.5 系统测试
        5.5.1 测试环境
        5.5.2 测试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基于RFID煤矿安全跟踪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煤矿安全跟踪监控系统的现状
    1.3 RFID技术简介
        1. 3.1 RFID技术的定义
        1.3.2 RFID技术的优势
        1.3.3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
        1.3.4 RFID系统的工作标准
        1.3.5 RFID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以及章节安排
        1.4.1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2 论文的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煤矿安全跟踪监控系统研究与分析
    2.1 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2.2 传统煤矿安全跟踪监控系统分析
    2.3 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煤矿安全跟踪监控系统分析
        2.3.1 基于Wi-Fi无线通信技术的煤矿安全跟踪监控系统
        2.3.2 基于WSN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煤矿安全跟踪监控系统
        2.3.3 基于RFID射频识别术的煤矿安全跟踪监控系统
    2.4 基于RFID煤矿安全跟踪监控系统的优化方案
    2.5 本章小结
3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算法的研究
    3.1 定位算法的性能评价标准
    3.2 典型定位算法的研究与利弊分析
        3.2.1 非测距定位算法
        3.2.2 测距定位算法
    3.3 本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算法及优化
        3.3.1 定位算法的总体流程
        3.3.2 多点定位算法的研究
        3.3.3 多点定位算法的优化
    3.4 本章小结
4 煤矿安全跟踪监控系统分析与设计
    4.1 系统功能概述
    4.2 系统总体结构
    4.3 系统频率选择
    4.4 井下硬件系统
        4.4.1 硬件要求
        4.4.2 RFID电子标签的设计
        4.4.3 RFID阅读器的设计
    4.5 井上软件系统
        4.5.1 井上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需求
        4.5.2 井上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4.5.3 数据库设计
        4.5.4 系统开发使用的主要技术
        4.5.5 系统测试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系统需求分析
    2.1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2.2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目标
    2.3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2.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2.5 系统开发技术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1.1 系统总体框架结构设计
        3.1.2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3.1.3 系统软件体系架构设计
    3.2 系统硬件层的设计
        3.2.1 硬件层传感器设备种类
        3.2.2 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
    3.3 系统网络层的设计
        3.3.1 有线网络的设计
        3.3.2 无线网络的设计
    3.4 系统应用层的设计
        3.4.1 应用层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4.2 环境监控子系统的功能设计
        3.4.3 人员定位子系统的功能设计
        3.4.4 设备管理子系统的功能设计
        3.4.5 系统管理子系统的功能设计
    3.5 基于RFID技术的人员定位方案设计
        3.5.1 RFID传感器对象识别技术概述
        3.5.2 RFID定位技术方案
        3.5.3 基于RFID技术的人员定位流程
    3.6 数据库设计
4 系统实现
    4.1 系统开发环境
    4.2 系统功能实现
        4.2.1 环境监控子系统功能的实现
        4.2.2 人员定位子系统功能的实现
        4.2.3 设备管理子系统功能的实现
        4.2.4 系统管理子系统功能的实现
5 系统测试
    5.1 系统测试环境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系统功能测试方法介绍
        5.2.2 系统功能测试过程
        5.2.3 系统数据采集结果测试
    5.3 系统性能测试
        5.3.1 系统性能测试工具介绍
        5.3.2 系统性能测试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RFID技术在煤矿井下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RFID技术工作原理
2 RFID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特点
3 RFID技术在煤矿井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 煤矿井下人员安全管理
    3.2 物资管理设计
    3.3 安全生产监控系统
4 结语

四、RFID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研究[D]. 崔恩伟.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RKSF-RUKF辅助误差抑制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研究[D]. 张晓炜.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3]基于BIM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 殷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现场总线的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泽林.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5]基于Zigbee的深井作业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国龙.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6]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预警研究[D]. 赵静.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7]矿用安全头盔信息感知技术研究[D]. 王秦生.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8]基于RFID煤矿安全跟踪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宋哲. 安徽理工大学, 2017(12)
  • [9]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郭靖宇.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7)
  • [10]RFID技术在煤矿井下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 陈锐. 科技资讯, 2015(06)

标签:;  ;  ;  ;  ;  

RFID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