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管理发展种业

加强管理发展种业

一、加强管理 发展种子产业(论文文献综述)

季罡[1](2020)在《吉林省玉米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农业生产的主要任务。而种子产业作为农业生产的前沿和根本,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玉米具有产量高、耐病虫害、气候适应性强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饲料和工业原料的来源,其巨大的战略价值使之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吉林省玉米生产在全国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但是在品种质量和生产效率等方面,与欧美玉米产业发达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玉米种子产业发展的短板,就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国提出经济转型升级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掌握当前吉林省玉米种子产业的发展现状,梳理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实现科学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对于推进吉林省农业健康良性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明确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吉林省玉米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切入,对当前吉林省玉米种子产业发展历程、生产推广现状进行详细梳理,对当前吉林省玉米种子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整理归纳了当前美国和欧洲玉米种子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对当前吉林省玉米种子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陆龙千[2](2019)在《基于波特钻石理论模型对广西种业竞争力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种子产业伴随改革开放同步改革四十年来,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种子市场逐渐迈向深度开放,市场经营主体的转变和对外资的准入更是增加种业市场的变数。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种业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广西作为种业大省(区),近年来种子产业在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从全局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在种业全球化和科研创新为发展驱动的趋势下,本文基于“波特钻石理论模型”,通过对广西种业发展中依托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行竞争”以及“政府和机遇”6个的竞争力要素进行拆解分析,采用了归纳总结和定性分析等方法来综合研究广西种业的现状和竞争力优势,发现从生产要素分析,广西地理、气候条件有一定优势,种质资源丰富,稻种尤为。广西种子行业从业人数逐年上升,但从事育种科研的人员数量没有增加,企业科研能力不强,广西种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还需加大力度;从需求条件分析,广西重点种子企业销售额全国占比低,种子销售利润几年来增长缓慢;从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分析,广西种业各相关支持性产业的发展存在不足,农资、物流业等直接相关的行业还需要同步前进;从政府和机遇分析,政府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相关法律政策更加完善,为广西种业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全球市场一体化趋势明显、局势多变,负面清单的发布,国内种业改革持续推进,市场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迫使企业求变,向创新方向发展。基于钻石理论模型,本文针对广西种子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广西种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包括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加快科研创新步伐、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专业,做精做细、开辟国外市场、加快相关行业发展速度、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继续加强种子质量监督等几方面适应广西种子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王泽宇[3](2019)在《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法律监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种子是国家农业发展历程重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在国家种业政策日渐完善,建立种业强国的目标愈发清晰的背景下,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的监管是其中最突出的关注点。只有种子市场的每环节充分发挥作用才能保证种子在保持其特殊商品属性的同时保证市场流通的安全高效。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深化种业改革、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我国的种子市场法律监管的现状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农民的权利意识薄弱,再加上种子企业并购整合的进程加快,种子产业化面临多方面的考验,现行的种子市场法律监管系统已经不适应种子市场的发展现状。种子市场在市场主体、质量监管、品种准入、以及归责和救济方面都存在诸多漏洞。种子市场主体的问题主要从种子市场监管单位的定位不明确体现出来,这会间接导致种子执法结构不顺畅,进而造成种子市场监管能力不足。种子质量的监管也是种子市场法律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问题主要体现在监管途径和由种子质量引发的纠纷这两个方面。品种准入的规制是种子市场监管的起点,在这一环节的问题主要包括准入程序、不规范操作,以及由此进入市场的不合格种子造成的市场混乱。除此之外,种子市场运行的生产经营主体方面的准入行为和生产经营行为也是造成种子市场法律监管难度加大的要素之一。为了完善种子市场法律监管的模式,使之满足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创新和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我们要借鉴国外优秀实践经验,本文选取四个对中国很有借鉴意义的国外种子市场监管实践作为参考,选取日本、印度、欧盟和美国各自监管模式中的最具特色的部分进行阐述,以此来为中国的种子市场法律监管的完善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和帮助。最后结合本国实际国情,以现行种子市场法律监管框架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在种子市场监管主体的完善,重视种子市场的质量监管,严格把控种子市场的品种准入,加强对种子市场经营主体的监管,以及发挥种子行业协会的自律性作用这五个方面对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法律监管的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议。

石晓华[4](2017)在《遗传构成对中国水稻品种改良和生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逐步增加和耕地面积的急剧减少,粮食生产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对于产量的有效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育种工作者为生产上提供了多批优良新品种,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多次品种更换。外来种质资源的利用对中国新品种改良起到了重要作用,充实了作物品种的遗传基础,增加了品种的遗传构成的复杂性。本文以水稻为例,采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理念,采用遗传学、农学、农业经济学与管理学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中国水稻主栽品种的遗传构成的变化,分析不同来源的种质资源对水稻品种改良和生产的影响,为政府制定有效引进、管理和利用外来种质资源,提高农作物单产和稳产的政策建议提供科学依据。为达到上述目标,本研究共采用了五套数据。一是收集了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共16个水稻主产省1982-2011年的所有至少一年在一个省份种植面积超过6666.7公顷的水稻品种信息及其种植面积;二是所有上述水稻品种详细的系谱信息,每一个品种追述至最老的亲本或来自国外的亲本为止;三是每一个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审定年份、育成单位等信息;四是水稻生产的投入和产出数据;五是水稻产量、干旱和洪涝灾害数据。本研究首先梳理了中国水稻品种改良历程,总结了品种改良成果,通过构建种质资源遗传贡献指数和遗传贡献率,分析中国水稻品种的遗传构成及其变化;实证分析外来种质资源对中国水稻品种改良的影响,同时结合种子产业改革等制度变量,研究不同来源的种质资源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构建不同的遗传多样性指标,研究其对中国水稻生产及产量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引进、管理和利用外来种质资源,促进中国水稻农作物单产和稳产的政策建议。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稻品种改良取得了巨大成就,主栽品种中新育成品种占93.5%。(2)新育成品种的产量潜力、品质等经济性状显着改善。(3)国外稻种资源引进和利用对中国水稻品种改良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水稻生产的遗传贡献率为25%-40%。(4)中国育种科研人员成功利用国外资源于新品种改良。(5)种业改革激励了育种人员培育水稻新品种的积极性,增加了田间水稻的遗传多样性。然而,却导致水稻品种市场的多乱杂,未能明显提高水稻的产量。(6)水稻单产与水稻遗传多样性呈倒U型关系,产量变异与水稻遗传多样性呈负相关。在理论上,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关于遗传多样性与产量有正相关和负相关的争论。遗传多样性越大稳定性越高,品种的高度一致性会增加遗传基础脆弱性。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几点主要政策建议:(1)制定详细的国外资源引进与利用策略与政策,促进研究单位与企业对国外资源的研究与利用。(2)规范和加强作物遗传资源的研究和应用,为企业新品种选育提供优质服务。(3)改变现行高等学校和农科院系统为主体的育种体制,政府部门退出商业化育种,扭转水稻品种市场多乱杂的局面。(4)实行品种与种子质量的企业负责制,使缺乏育种能力的企业退出品种选育。

杨辉[5](2017)在《外资进入视野下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研究》文中提出种子产业是农业产业链的最前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确保种子产业安全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我国种子市场潜力巨大,但种子产业发展较晚,远远落后于世界上的一些种业强国。2000年我国种子产业全面开放以来,外资不断进入,尤其是孟山都、杜邦-先锋、利马格兰等大型跨国种业巨头的加入,使原本发展就较为弱小的我国种子产业面临着外资的巨大威胁。种子产业安全历来是我国非常重视的重要问题,2011年和2012年国务院分别出台相关文件正式确立了种子产业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1)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其将粮食安全规定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种子产业作为农业源头产业更是重中之重。2015至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贯彻和落实我国《种子法》,将种子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从目前来看,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是以我国2000年出台的《种子法》为核心,配套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法律制度体系。随着改革深入,我国种子产业安全制度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尽管我国在2015年对《种子法》进行了修订,在种子生产经营、品种审定、植物新品种保护和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一定完善,但是这些制度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正因如此,在外资进入我国种子产业的形势下,为了有效维护我国种子产业安全,必须借鉴域外先进国家种子产业安全管理的经验与教训,不断完善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保障我国种子产业安全。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波兰五个国家在种子产业安全的管理上都有其独特特点,总结这些国家制度的共性与差异性,为完善我国制度提供参考。对于我国而言,必须完善包括各项制度在内的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种子产业外资准入制度、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种业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种子产业反垄断审查制度、种质资源保护制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种子产业科技创新制度、种子市场监管与执法制度。在完善制度基础上,还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运行保障机制,以保证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能够有效运行。为了更加完整和体系地研究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本文主要分以下七个部分展开详细论述: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以往研究不足、研究方法、框架结构以及本文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外资进入与种子产业安全基础理论研究,对外资的概念、类型,种子产业安全等关键性概论进行内涵与范围的界定,并利用法学和经济学的重要理论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与研究;第三部分为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现状分析,通过实证和理论研究,对外资进入我国种子产业的现状和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现状都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部分为典型国家种子产业安全制度分析及启示,通过对比分析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波兰五个国家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制度内容,得出对我国的启示;第五章为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面对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存在的一系列不足,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与教训,完善我国种子产业法律制度体系;第六部分为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运行保障研究,完善种子产业安全运行机制与之相配套,保障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能够高效运行;第七章为结语,总结全文基本观点与结论,并提出后续研究展望。

王元宝[6](2015)在《基于知识网络视角的玉米种子产业链创新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三大作物中排第一,具有直接食用、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等多种用途。随着经济的发展,玉米消费结构不断变化,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增长迅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的加速、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等变化导致种植方式发生改变,给玉米种子产业创新带来了新的价值需求。面对这些需求变化,我国玉米种业小规模、分散、低水平重复的创新模式在同国际巨头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亟待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体系化、系统化、专业化、规模化,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创新绩效和产业竞争力。本文以促进玉米种业创新模式的转型升级为目的,从知识网络的视角研究不同知识分工方式下常规育种、现代育种、常规与现代结合育种等创新模式的差异,基于知识网络的规模、密度、中心性、异质性和节点关系的质量、强度、稳定性等特征对创新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从复杂适应性的角度分析创新模式的演化规律与趋势,从提高知识网络创新效应、促进创新模式演进的角度分析玉米产业链知识网络路径,从提高适应性效率的角度明确玉米产业链知识网络构建对创新模式演进的作用,结合我国玉米种业实际提出构建玉米种子产业链知识网络的主体策略,并进行案例实证。全文主要内容按照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分为三个部分:玉米产业与玉米种子产业链创新系统认识;玉米种子产业链创新模式分类、比较、演化;玉米种子产业链知识网络构建的策略与案例。玉米产业与玉米种子产业链系统认识部分主要基于调研、访谈和文献梳理对我国玉米产业和玉米种子产业链的关系及其特征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玉米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导致玉米品种创新需求复杂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导致玉米种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玉米种业传统的创新模式难以适应复杂的创新需求和激励的竞争环境,亟待形成体系化、系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链创新体系。玉米种子产业链创新模式分类、比较、演化部分从玉米种子产业作为知识密集的特征和网络化创新的需求,选择知识网络作为研究视角,从知识分工的角度区分常规育种、现代育种和常规与现代结合育种创新模式的差异,基于知识网络与创新关系的角度比较三种模式下知识网络的特征差异,分析这三种模式在创新复杂化的情境下提高知识网络创新效应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从提高创新模式适应性效率的角度,明确玉米产业链知识网络的构建对创新模式演进的作用。玉米种子产业链知识网络构建的策略与案例部分主要基于我国玉米种业的实际分析构建知识网络促进玉米种业创新发展的需求及其关键因素,从网络中心节点形成、产业链环节主体合作和网络节点知识共享等三方面分析主体行为,以促进主体合作和鼓励节点知识共享为目的基于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并从促进产业链知识网络形成的角度提出主体策略,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实证。论文从知识网络和创新效应形成的角度出发探索玉米种子产业创新模式转型升级的途径和策略,为玉米种子产业乃至作物种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思路参考、方法借鉴,提出的促进我国玉米种子产业链创新发展策略建议对实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李于[7](2015)在《现代种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文中提出种子产业的发展影响着农林等产业的发展及其实际的收益,因此,种子产业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着国际种子产业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我国种子产业原有的产业脆弱、体制松散的弊端严重地影响到种子产业的发展。如何进行我国现代种子产业的改革和发展,本文进行了相关探索,希望能够为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

朱维维[8](2014)在《我国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种子是农业生产必备的生产资料,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步伐加快,各国日益将抢占国际种子市场上优势地位作为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形势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研究选取我国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为切入点,对其进行体系构建以此规范种子产业发展,试图为有关部门制定种子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性建议,推动种子产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本研究主体内容主要涉及五个部分:一是基础理论研究。基于国内外研究,对我国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的基本理论进行剖析,如“产业政策与产业政策法”、产业政策的“影响因素、价值功能”,再利用法学、经济法学的基础理论,从市场规制理论、宏观调控理论、利益与利益机制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品理论、产业安全理论、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入手进行剖析。二是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的现状考量。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等典型地区的农业种子产业发展展开调研,剖析我国农业种子产业发展现状,梳理国内现有种子产业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等,挖掘种子产业政策存在主要法律问题,从利益协调性、主体局限性、区域配置性、监督环节、制度保障等因素着手分析原因。三是国外借鉴分析部分。选取国外农业种子产业政策发展较好的国家,如美国、法国、波兰、印度进行介绍,借鉴有利经验为我国种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四是我国农业种子产业政策制定与完善部分。以突出重点、协调发展、企业主体、公平竞争等为基本原则,探索我国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的基本架构,在草拟《农作物种子产业发展政策》草案基础上,针对产业政策的关键内容种质资源管理,草拟《种质资源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五是法律运行保障部分。为我国农业种子产业政策发展提供政策与法律支持,并完善农业种子产业政策主体法律制度、科技创新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监督管理制度、风险防控等制度,建立一系列保障其良好运行的机制及激励机制,保障我国农业种子产业发展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全面且具体化对种子产业发展政策、法律、法规进行详细梳理与构建。根据种子产业政策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产业链维度、产业政策维度构建三维立体空间,对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结构进行架构;根据架构体系框架,草拟我国农业种子产业发展政策;针对整个种子产业发展的内容,考虑种质资源保护是其中重要部分,草拟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总之,本研究期望能通过对种子产业政策的构建以及其法律保障的系统化分析,探讨当前农业种子产业应该如何规范,种子产业政策体系如何架构;力度通过论证引起有关部门对我国种子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视,为农业种子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引导和规范;为有关部门提供制定种子产业政策提供框架思路。同时,也期望本研究所草拟出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能为以后种质资源保护提供新的参考。

张珏坪[9](2014)在《广西南宁市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颁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给种业的发展带来历史性的机遇。广西南宁市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环境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应该把握好这一机遇,加快发展蔬菜种子产业。本文基于对南宁市蔬菜种子产业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SWOT分析提出南宁蔬菜种子产业发展战略和对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南宁蔬菜种子产业“育繁推一体化”蔬菜种子企业开始出现;.企业重视种子产品的宣传、销售推广与售后服务,并建立销售网络;企业的品牌意识、产权保护意识均有所提高;经营的蔬菜种子种类较多。但是也存在着蔬菜种子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育种与繁种投入过少;企业的育种成果保护力度不强;种子行业协会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通过SWOT分析,提出南宁市蔬菜种子产业应采取增长型战略与多种经营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建议制定增长型战略、合作型战略和后防御型略等三个层次的发展战略。增长型战略包括强化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育种材料创新等应用基础性研究,为规模开展商业化育种打好基础;调动人才积极性,有针对性地选育新品种和开发具有特色优势品种;积极开拓新市场,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市场。合作型战略包括降低蔬菜种子企业经营成本,加强企业品牌效应建设,深化制度改革建立稳定市场秩序;积极与国内外实力较强的育种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提升经营品种的竞争力。防御型战略即并购战略,鼓励有一定实力的蔬菜种子企业兼并弱小的企业,增强实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结合南宁市蔬菜种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可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南宁蔬菜种子产业的发展。强化种业作为基础性和公益性产业的地位;加强蔬菜种业创新人才培养;鼓励蔬菜种子企业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本土种质资源优势,大力研发特色优势品种;通过政策扶持,鼓励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蔬菜种子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充分发挥种子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蔬菜新品种的审定(登记),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和品种育成者的利益;加强育种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鼓励蔬菜种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等。

李波[10](2014)在《种子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以甘肃酒泉为例》文中认为酒泉种子产业发展具有制种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普遍掌握制种技术的人才群体、完善的种子产业管理体系、种子质量好以及杂交和常规育种技术等竞争优势,同时存在种子企业数量多但集中度底、基地分散、生物工程新技术弱、营销能力不强等劣势。优质的制种基地、过硬的制种技术等是酒泉种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充分发挥现有优势,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采取一定措施敦促企业兼并重组;政府、企业互相协作,进一步深化基地建设,建成标准化、规模化制种基地;种子企业、协会、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使种子科研技术高新化;并且企业种子营销创新化,各方保障措施常态化,才能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提高整个种子产业化水平。

二、加强管理 发展种子产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管理 发展种子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省玉米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种子产业的重要性
        1.1.2 国内种子产业的面临的挑战
        1.1.3 吉林省玉米种子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5.1 相关概念界定
        1.5.2 理论基础
第二章 吉林省玉米种子产业发展现状
    2.1 吉林省玉米生产概况
    2.2 吉林省玉米种子产业发展历程
        2.2.1 自选自留阶段
        2.2.2 研发推广阶段
        2.2.3 计划管理、专营统供阶段
        2.2.4 《种子法》实施阶段
    2.3 吉林省玉米种子产业发展情况
    2.4 吉林省典型玉米种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4.1 种子品牌竞争优势不强
        2.4.2 生产研发能力有待提高
        2.4.3 产业发展缺乏系统规划
        2.4.4 科研营销人才流失严重
第三章 国外种子产业发展经验借鉴和启示
    3.1 美国玉米种子产业发展概况
        3.1.1 科研的高投入与高产出实现良性循环
        3.1.2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育种目标
        3.1.3 品种试验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1.4 重视新品种保护
    3.2 欧洲玉米种子产业发展概况
        3.2.1 以完善的管理机制保障商业化育种模式运行
        3.2.2 育种目标遵循市场规律,并以现代生物技术引领研发
        3.2.3 在全球构建育种试验平台和管理平台
    3.3 对吉林省的启示
        3.3.1 政府政策扶持是种子产业繁荣的基础
        3.3.2 现代企业制度是激发企业活力的根本
        3.3.3 种子科研开发是企业生命延续的支柱
        3.3.4 政府宏观调控是种子市场发展的保证
第四章 吉林省玉米种子产业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4.1 缺乏优质种子资源
        4.1.1 缺乏引进优质种子的资源意识
        4.1.2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4.2 种子企业经营能力存在短板
        4.2.1 缺乏品牌营销意识
        4.2.2 售后服务不足
    4.3 市场监管不完善
        4.3.1 监管主体不明晰
        4.3.2 监管执法不先进
    4.4 科技研发能力不足
        4.4.1 研究机构大而不强
        4.4.2 种子产业创新人才缺乏
        4.4.3 研发经费投入有限
第五章 吉林省玉米种子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5.1 建立良种创新与推广体系
        5.1.1 加快优良品种选育进程
        5.1.2 采取多种方法选育
        5.1.3 注意品种培育的延续性
    5.2 提高玉米种子企业经营能力
        5.2.1 促进种子企业规模化经营
        5.2.2 强化种子企业品牌意识
        5.2.3 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5.3 完善玉米种子产业管理体系
        5.3.1 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
        5.3.2 加强种子产业布局引导
        5.3.3 不断完善种子质量监督体系
        5.3.4 加强信息指导服务
    5.4 注重科研管理与人才储备
        5.4.1 提高科技创新力度
        5.4.2 发挥大专院校人才培养优势
        5.4.3 搭建良好的科研管理环境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基于波特钻石理论模型对广西种业竞争力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种业发展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2.1 钻石理论模型
        2.1.1 竞争相关理论
        2.1.2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概述
    2.2 相关概念
3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种业的发展成效
    3.1 世界种业的发展及市场现状
        3.1.1 世界种业现代体系发展
        3.1.2 全球种业市场现状
        3.1.3 世界种业发展特征
    3.2 近年来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现状
        3.2.1 中国种业的发展成效
        3.2.2 国内种子企业发展经营概况
        3.2.3 国内种业监管与服务体系
4 广西种业现况概述
    4.1 广西种业基本情况
        4.1.1 广西区自然环境和地域条件
        4.1.2 农作物种子基本情况
        4.1.3 农作物种子科研创新
        4.1.4 种业信息工作进展
    4.2 广西种业发展历程
        4.2.1 非商品阶段
        4.2.2 政府控制阶段
        4.2.3 产业化推进阶段
        4.2.4 新型种业体系建设
5 基于波特理论模型的广西种子企业竞争力分析
    5.1 生产要素分析
        5.1.1 自然资源要素
        5.1.2 种质资源要素
        5.1.3 人力资源要素
        5.1.4 科技资源要素
        5.1.5 资本和基础设施要素
    5.2 需求条件分析
        5.2.1 需求结构
        5.2.2 需求规模和成长
    5.3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
        5.3.1 相关物流业
        5.3.2 相关农资、米粉产业
    5.4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行竞争分析
        5.4.1 典型企业战略
        5.4.2 企业结构
        5.4.3 同行竞争
    5.5 政府因素分析
        5.5.1 政府投入
        5.5.2 政府政策
    5.6 机遇
        5.6.1 环境开放
        5.6.2 负面清单
        5.6.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
    5.7 小结
6 基于钻石模型广西种业竞争力提升建议
    6.1 生产要素方面
        6.1.1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6.1.2 加快科研创新步伐
        6.1.3 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6.2 需求条件和企业战略方面
        6.2.1 避免种业大而不强
        6.2.2 突出专业,做精做细
        6.2.3 开辟国外市场
        6.2.4 强化监事会作用
    6.3 相关支持性行业和政府方面
        6.3.1 加快相关行业发展速度
        6.3.2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
        6.3.3 加强政府信息传递
        6.3.4 继续加强种子质量监督
        6.3.5 继续出台支持政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法律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 国内研究概况
        (二) 国外研究概况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一) 研究方法
        (二) 资料来源
    四、创新之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 创新之处
        (二) 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种子市场及其法律监管
    第一节 种子市场法律监管的概述
        一、种子市场和种业市场
        二、种子市场监管和行政监管
        三、种子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
    第二节 种子市场监管的理论基础
        一、产业组织理论
        二、技术创新理论
        三、竞争优势理论
    第三节 我国种子市场法律监管的现状
        一、政策法规的进一步细化
        二、品种审定制度的不断改革
        三、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的制度变迁
        四、政策扶持和人才建设
第二章 我国种子市场法律监管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种子市场监管主体的规范方面
        一、种子行政管理机关的定位不明确
        二、种子执法结构不顺畅
        三、种子监管主体的监管能力不足
    第二节 种子质量的监管方面
        一、种子质量监管的途径单一
        二、种子质量引发的纠纷普遍存在
    第三节 品种准入的规制方面
        一、品种准入程序适应性差
        二、审定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
        三、不合格审定品种加剧市场混乱
    第四节 种子生产经营主体的准入和行为
        一、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二、种子生产经营者的市场行为缺乏有效限制
第三章 域外典型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日本和印度
        一、日本种子市场监管模式的特点
        二、印度种子市场监管模式的特点
    第二节 欧盟和美国
        一、欧盟的种子市场监管的特征
        二、美国的种子市场监管的特征
    第三节 域外种子市场的监管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管理种子市场
        二、加强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三、发挥标签标注的重要作用
        四、强化种子质量认证制度的建设
        五、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的分工化和专门化
第四章 我国种子市场法律监管的完善对策
    第一节 种子市场法律监管主体的完善
        一、加快转变种子市场监管理念,找准监管的重心
        二、创新种子市场监管方式,完善信息系统
        三、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优化监管队伍
    第二节 重视种子市场的质量监管
        一、落实质检法律法规,强化宣传引导
        二、完善相关质量标准,建立种子质量保险
        三、注重种子质量认证的保障作用
    第三节 种子市场品种准入的严格把控
        一、品种审定要明确服务理念,创新实施方式
        二、把握品种审定制度的走向
        三、加强对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管理
    第四节 加强对种子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管
        一、重视种子企业的市场准入资质
        二、健全种子企业信用体系
    第五节 发挥种子行业自律作用
        一、督促种子企业自我约束
        二、推动种子管理的落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4)遗传构成对中国水稻品种改良和生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的基本分布特点
        2.1.1 遗传构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时间变化趋势
        2.1.2 主要发文期刊
        2.1.3 主要研究人员和机构
        2.1.4 遗传构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目标研究区域
    2.2 作物遗传构成及其经济研究
        2.2.1 遗传构成的一般概念
        2.2.2 关于作物遗传构成的经济研究
    2.3 遗传多样性及其经济影响研究
        2.3.1 经济研究中常用的遗传多样性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2.3.2 遗传多样性对作物生产影响的经济研究
    2.4 与品种改良和种业有关的制度建设
        2.4.1 中国种子产业的发展和改革
        2.4.2 中国水稻品种改良的制度建设
第3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数据
    3.1 研究思路
    3.2 遗传构成与遗传多样性概念的界定与测定方法
        3.2.1 遗传构成概念的界定
        3.2.2 种质资源的遗传贡献
        3.2.3 国外资源遗传贡献的测定方法
        3.2.4 遗传多样性的测定
    3.3 研究理论框架与模型
        3.3.1 研究的理论框架
        3.3.2 不同来源的种质资源对品种改良的贡献模型
        3.3.3 种子产业改革和外国种质资源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模型
        3.3.4 遗传多样性对中国水稻产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3.4 研究数据
第4章 中国水稻的品种改良与推广应用
    4.1 中国水稻优良品种的改良
    4.2 中国水稻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4.2.1 中国水稻品种的选育
        4.2.2 中国水稻品种的推广
    4.3 中国水稻主栽品种的农艺性状变化
        4.3.1 中国水稻主栽品种的经济性状变化
        4.3.2 中国水稻主栽品种的抗病抗虫性状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水稻生产的遗传构成
    5.1 外来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利用
        5.1.1 外来水稻品种的引进
        5.1.2 外来种质资源的应用推广
    5.2 中国水稻品种的遗传构成变化
        5.2.1 中国水稻品种的遗传构成变化
        5.2.2 外来种质资源对中国水稻生产的遗传贡献率
    5.3 外来种质资源对中国水稻生产遗传贡献的区域差异
        5.3.1 国际水稻研究所种质资源遗传贡献的区域变化
        5.3.2 日本种质资源遗传贡献的区域变化
        5.3.3 其他国家种质资源遗传贡献的区域变化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外来种质资源对中国水稻品种改良的影响
    6.1 种质资源与品种性状的关系
    6.2 研究模型与估计方法
    6.3 模型估计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外来种质资源对中国水稻单产的影响
    7.1 中国水稻单产变化
    7.2 研究模型和估计方法
    7.3 模型估计结果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遗传多样性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
    8.1 中国水稻生产与遗传多样性
        8.1.1 中国水稻的遗传多样性
        8.1.2 遗传多样性与水稻产量的关系
    8.2 研究模型与估计方法
    8.3 模型估计结果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创新点
    9.4 研究不足与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5)外资进入视野下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存在的难点
第二章 外资进入与种子产业安全基础理论
    2.1 外资的概述
        2.1.1 外资的概念
        2.1.2 外资进入的类型
    2.2 种子产业安全概述
        2.2.1 种子产业概念
        2.2.2 种子产业安全的概念与特征
        2.2.3 种子产业安全的衡量标准
        2.2.4 外资与种子产业安全的关系
    2.3 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研究的法学理论基础
        2.3.1 市场规制理论
        2.3.2 宏观调控理论
        2.3.3 利益与利益机制理论
        2.3.4 国家经济主权理论
    2.4 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研究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2.4.1 产业安全理论
        2.4.2 跨国并购理论
        2.4.3 波特菱形理论
第三章 外资进入视野下我国种子产业安全现状分析
    3.1 外资进入视野下我国种子产业安全的调查样本分析
        3.1.1 实证研究的背景与过程
        3.1.2 实证研究的样本分析
    3.2 外资进入视野下我国种子产业安全现状考量
        3.2.1 外资进入我国种子产业情况
        3.2.2 外资进入我国种子产业的特点
        3.2.3 我国种子产业安全现状
    3.3 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现状与问题
        3.3.1 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现状
        3.3.2 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典型国家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分析及启示
    4.1 典型国家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介绍
        4.1.1 美国——宽进严管事后监管模式
        4.1.2 加拿大——“三位一体”多层次管理模式
        4.1.3 日本——种子生产经营全程管理模式
        4.1.4 印度——重视农民权保护与遗传资源惠益分享模式
        4.1.5 波兰——国家集中严格管理种子产业安全模式
    4.2 典型国家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
        4.2.1 典型国家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的共性
        4.2.2 典型国家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的差异性
    4.3 典型国家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4.3.1 重视种子产业安全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4.3.2 健全种子产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4.3.3 完善种子产业安全管理行政体制
        4.3.4 确立科学合理的种业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4.3.5 重视种子产业知识产权保护
        4.3.6 促进育种科技创新
第五章 外资进入视野下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
    5.1 明确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完善的基本原则
        5.1.1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原则
        5.1.2 维护农民权益原则
        5.1.3 提高种子产业国际竞争力原则
        5.1.4 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监管相结合原则
        5.1.5 适度开放原则
    5.2 外资进入视野下我国种子产业安全具体法律制度的完善
        5.2.1 完善我国种子产业外资准入制度
        5.2.2 优化我国种子产业生产经营管理与品种审定制度
        5.2.3 构建合理的种业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5.2.4 完善种子产业反垄断审查制度
        5.2.5 健全种质资源保护制度
        5.2.6 改进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5.2.7 健全种子产业科技创新制度
        5.2.8 确立多元协调的种子市场监管与执法制度
第六章 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的运行保障
    6.1 促进种子产业生产经营规模化
    6.2 持续推进种子企业“繁育推”一体化
    6.3 推动种子产业服务社会化
    6.4 保障财政扶持持续化
    6.5 推进种子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
    6.6 保证种子产业安全预警机制科学化
    6.7 促使外资企业社会责任常态化
第七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基于知识网络视角的玉米种子产业链创新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思路和主要内容
    1.4 研究特色和创新
第二章 玉米产业与玉米种子产业链的系统认识
    2.1 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2 玉米种子产业链的内涵特征
    2.3 国外种子产业链的发展借鉴
    2.4 我国玉米种子产业链的发展
    2.5 玉米种子产业链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2.6 玉米种子产业链创新的需求与内涵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玉米种子产业链知识分工与创新模式分类
    3.1 玉米种子产业链创新模式的阶段特征
    3.2 玉米种子产业链创新的知识属性分析
    3.3 现阶段我国玉米种子产业链创新的三种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玉米种子产业链创新模式的知识网络分析
    4.1 知识网络的概念内涵和特征
    4.2 知识网络与玉米种子产业链创新
    4.3 玉米种子产业链三种创新模式的知识网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玉米种子产业链网络创新效应与模式演化
    5.1 玉米种子产业链知识网络创新效应的形成机制
    5.2 玉米种子产业链知识网络创新效应的影响因素
    5.3 玉米种子产业链创新模式的适应性演化分析
    5.4 玉米种子产业链创新模式演进与知识网络构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玉米种子产业链知识网络构建的行为策略
    6.1 玉米种子产业链知识网络构建的需求及其关键因素
    6.2 玉米种子产业链知识网络的中心节点选择
    6.3 玉米种子产业链环节主体的合作行为分析
    6.4 玉米种子产业链知识网络节点的知识共享行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玉米种子产业链创新模式与知识网络案例
    7.1 玉米种子产业链创新与知识网络案例的选择
    7.2 登海种业产业链创新与知识网络案例分析
    7.3 垦丰种业产业链创新与知识网络案例分析
    7.4 中种集团产业链创新与知识网络案例分析
    7.5 案例启示与政策建议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现代种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我国种子产业立足已有基础进行产业调整
    1.2 种子产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
    1.3 种子产业的发展基础还很薄弱
    1.4 企业改革力度不够, 种子产业体制基础不牢
    1.5 种子公司间存在着很大的摩擦和太高的竞争度
2 推动当前我国种业发展的对策
    2.1 加强政策扶持, 构建种子产业管理新体系
    2.2 改革创新体制, 强化相关机制
    2.3 培育现代种业高科技企业集群
    2.4 重视种子产业人才培养, 突出创新意识
    2.5 引导种子企业加强整合, 推进产业化发展

(8)我国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研究述评
    1.3 研究设计与分析路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路线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的基础理论
    2.1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的基本理论
        2.1.1 “产业政策”与“产业政策法”
        2.1.2 影响因素及功能
    2.2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的法学理论基础
        2.2.1 市场规制理论
        2.2.2 宏观调控理论
        2.2.3 利益与利益机制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2.3.1 公共品理论
        2.3.2 产业安全理论
        2.3.3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第三章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的现状考量
    3.1 我国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的实证调查
        3.1.1 实证调查情况的分析
        3.1.2 实证调查结论的分析
    3.2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的现状剖析
        3.2.1 农业种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剖析
        3.2.2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重要纲领性文件分析
        3.2.3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的现状剖析
    3.3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
        3.3.1 种子产业政策缺失、战略规划不明确
        3.3.2 种子产业政策扶持种子产业发展力度偏弱
        3.3.3 种子行业政策多变,缺少必要的稳定性
        3.3.4 种子产业政策重点模糊,缺少相应的针对性
        3.3.5 种子产业政策杂乱,协调度不够
    3.4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3.4.1 利益分配不均衡:是法律问题形成的因素之一
        3.4.2 主体局限性较大:是法律问题形成的因素之二
        3.4.3 区域协同度不足:是法律问题形成的因素之三
        3.4.4 监督环节不畅通:是法律问题形成的因素之四
        3.4.5 保障制度不完善:是法律问题形成的因素之五
第四章 国外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相关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4.1 国外农业种子产业政策发展的概述
        4.1.1 美国——鼓励科技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并重的种子产业政策
        4.1.2 法国——以新品种选育与组织化管理为特色的种子产业政策
        4.1.3 波兰——国家集中控制本国种子产业发展
        4.1.4 印度——重视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种子产业政策
    4.2 国外农业种子产业政策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4.2.1 健全的法律推动我国农业种子产业发展
        4.2.2 创新的体制促进我国农业种子产业发展
        4.2.3 坚持农作物种质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原则
        4.2.4 发挥行业协会在种子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4.2.5 基于政策的整体性,注重种业发展战略利益
第五章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完善
    5.1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的内涵
    5.2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的基本原则
        5.2.1 突出重点原则
        5.2.2 协调发展原则
        5.2.3 企业主体原则
        5.2.4 公平竞争原则
    5.3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的目标取向
        5.3.1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的宏观目标取向
        5.3.2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的微观目标取向
    5.4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的内容框架
        5.4.1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的组织架构
        5.4.2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的项目表
        5.4.3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的具体内容
第六章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发展的法律保障
    6.1 提供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
    6.2 完善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制度
        6.2.1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主体法律制度
        6.2.2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科技创新制度
        6.2.3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市场准入制度
        6.2.4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监督管理制度
        6.2.5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风险防控制度
    6.3 建立农业种子产业政策实施的运行保障机制
        6.3.1 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构建宏观运行保障机制
        6.3.2 培育种子产业链中介组织,构建社会组织运行保障机制
        6.3.3 构建种子产业政策的市场行为运行保障机制
        6.3.4 重视种质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可持续运行保障机制
    6.4 推进我国农业种子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6.4.1 我国种业发展的起点与立足点:保护农民权益
        6.4.2 推动我国种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健全法律法规
        6.4.3 健全我国农业种子种质资源保护长效机制
        6.4.4 重视种业科研机制与人才机制构建的并举
        6.4.5 推动我国种业发展国际化新机制的建立
第七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1.1 从各个层面提供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保障
        7.1.2 拟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种子产业发展政策》
        7.1.3 拟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7.2 研究展望
        7.2.1 制定统一战略:推动种业持续健康发展
        7.2.2 构建我国农业种子产业动态持续发展的社会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1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附录2 硕士期间参加的课题研究
附录3 调查问卷样卷
附录4 访谈提纲样卷
附录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种子产业发展政策》草案
附录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草案
致谢

(9)广西南宁市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研究方法
    1.4 种子产业概述
    1.5 蔬菜种子产业在蔬菜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1.6 国外先进国家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现状
    1.7 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8 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 南宁市概况和蔬菜种植业
    2.1 南宁市概况
    2.2 南宁市蔬菜种植业
3 南宁市蔬菜种子产业调查研究与结果分析
    3.1 南宁市蔬菜育种情况
    3.2 主要经营的蔬菜种子种类
    3.3 蔬菜种子企业规模与种子交易量
    3.4 经营模式与品种来源
    3.5 主要销售推广手段
    3.6 品牌建设与产学研结合程度
    3.7 企业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状况
4 南宁市蔬菜种子产业发展SWOT分析
    4.1 南宁市蔬菜种子产业内部环境的优势(S)与劣势(W)分析
    4.2 南宁市蔬菜种子产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与威胁(T)分析
    4.3 SWOT矩阵
    4.4 南宁市蔬菜种子产业SWOT分析
5 促进南宁市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5.1 强化种业作为基础性和公益性产业的地位
    5.2 加强蔬菜种业创新人才培养
    5.3 鼓励蔬菜种子企业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
    5.4 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本土种质资源优势,大力研发特色优势品种
    5.5 通过政策扶持,鼓励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蔬菜种子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5.6 积极与外国种业集团竞争
    5.7 充分发挥种子行业协会作用
    5.8 加强蔬菜新品种的审定(登记),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和品种育成者利益
    5.9 加强育种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鼓励蔬菜种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10)种子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以甘肃酒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酒泉种子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分析
    1.1 酒泉种子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1.1.1 优越的制种自然条件
        1.1.2 形成了普遍掌握制种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群体
        1.1.3 酒泉种子产业管理体系健全
        1.1.4 具有杂交和常规育种技术优势
        1.1.5 种子质量高
        1.1.6 种子加工优势
    1.2 酒泉种子产业核心竞争力
    1.3 酒泉种子产业发展的竞争劣势分析
        1.3.1 种子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
        1.3.2 种子新品种研发能力不强
        1.3.3 种子营销能力有待提高
2 酒泉种子产业趋势分析
    2.1 酒泉种子产业发展方向
    2.2 酒泉种子产业趋势分析
        2.2.1 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企业向“育繁销”一体化合成发展
        2.2.2 着力培育和发展产业竞争力
        2.2.3 制种基地管理模式将发生变革
        2.2.4 产业竞争逐步趋于理性化、规范化
3 促进酒泉种子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酒泉制种基地建设
        3.1.1 全区统筹规划和管理制种基地
        3.1.2 建设具有规模化的制种基地
        3.1.3 规范种子企业的制种基地竞争
        3.1.4 加强制种基地环境保护
    3.2 切实强化种子高科技创新
        3.2.1 政府加大对种子科研开发的支持力度
        3.2.2 企业应加大种子科研投入
        3.2.3 吸纳和培养种子科研人才
        3.2.4 加强种子科研联合攻关
    3.3 促进种子企业兼并重组
        3.3.1 促进种子企业兼并重组、优化集中的具体对策
        3.3.2 鼓励种子产业跨行业兼并重组
    3.4 加快代繁种子企业转型
    3.5 加强种子营销
        3.5.1 科学制定种子企业的营销战略
        3.5.2 高度重视种子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
        3.5.3 切实提高销售服务质量
        3.5.4 培养和吸纳优秀种子营销人才
    3.6 其他保障措施

四、加强管理 发展种子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省玉米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季罡.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 [2]基于波特钻石理论模型对广西种业竞争力的分析[D]. 陆龙千. 广西大学, 2019(01)
  • [3]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 王泽宇.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遗传构成对中国水稻品种改良和生产的影响研究[D]. 石晓华. 北京理工大学, 2017
  • [5]外资进入视野下我国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研究[D]. 杨辉. 华中农业大学, 2017(03)
  • [6]基于知识网络视角的玉米种子产业链创新模式研究[D]. 王元宝.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2)
  • [7]现代种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李于. 中国种业, 2015(07)
  • [8]我国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研究[D]. 朱维维. 华中农业大学, 2014(09)
  • [9]广西南宁市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张珏坪. 广西大学, 2014(02)
  • [10]种子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以甘肃酒泉为例[J]. 李波.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02)

标签:;  ;  ;  ;  ;  

加强管理发展种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