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HSV2感染及C-erbB-2表达与宫颈癌的关系

HPV、HSV2感染及C-erbB-2表达与宫颈癌的关系

一、HPV、HSV2感染及C-erbB-2表达与宫颈癌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赵雪薇[1](2020)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阴性患者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阴性复发病例,了解影响病变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此类患者的后续治疗和随访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01月至2017年12月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我院病理证实为宫颈HSIL(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行宫颈LEEP(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或冷刀锥切术、术后切缘为阴性且在2年内复发的患者共4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此回顾性研究采用1:2比例匹配病例组和对照组,分析年龄、绝经状态、孕产次、初次锥切术前的TCT结果、HPV感染型别、病变范围、锥切方式、病变是否累腺这些因素与宫颈锥切切缘阴性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2010年01月至2017年12月间就诊于我院,符合上述条件的锥切术后切缘阴性的患者共3231例,其中42例患者在随访中复发,有19.1%在术后1年内复发,术后1-2年内复发的患者则占总人数的80.9%。一般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年龄(χ2=4.791,P=0.014)、绝经状况(χ2=4.095,P=0.025)、术前TCT(χ2=4.169,P=0.019)、病变范围(χ2=2.333,P=0.048)、累腺(χ2=3.326,P=0.030)这些因素的分布即构成比在复发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P=0.031,OR=2.442)和术前TCT≥HSIL(P=0.043,OR=2.179)与锥切术后复发存在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P=0.028,OR=2.518,95%CI 1.103,5.751)和术前TCT≥HSIL(P=0.039,OR=2.250,95%CI 1.040,4.869)是锥切术后病变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经病理证实切缘阴性的宫颈HSIL锥切术后患者两年内的病变复发率达1.3%,复发患者中有19.1%在术后1年内复发,80.9%发生在术后1-2年内,提示了术后严密随访的重要性。2.锥切术后切缘阴性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一个是年龄≥40岁,另一个是术前TCT≥HSIL,对具备任何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增强随访,对合并两个危险因素的病人应更加重视。绝经状况、病变范围、是否累腺、孕产次、HPV感染型别、锥切方式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

张雁[2](2017)在《HPV18-E6/7融合蛋白在乳酸菌中的表达及其粘膜免疫》文中指出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2位。HPV16和HPV18是导致宫颈癌最主要的两种高危型HPV病毒,其感染与70%以上的宫颈癌发病率有关。E6和E7是常见高危型HPV16和HPV18型引起的恶性转化中起关键作用的两个蛋白。目前已证实HPV18 E6、E7为肿瘤排斥抗原,能够诱发CTL反应,利用E6、E7制备的疫苗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项实验中,分别对E6和E7蛋白的锌指结构进行突变以降低其致癌性,同时保证不改变E6和E7蛋白免疫原性和稳定性。此外对E6、E7的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以使突变后HPV18-E6/7融合蛋白能够在乳酸菌中高效表达。对突变后的HPV18-E6/7融合蛋白的信号肽、初级结构和高级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发现突变后的HPV18-E6/7融合蛋白是分泌蛋白,有疏水性,可能以一种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乳酸菌中。因此我们将优化突变后的HPV18-E6/7融合基因重组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IPTG诱导其表达。将表达的HPV18-E6/7蛋白对小鼠进行皮下免疫,免疫一个月后采集血清,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分析免疫后小鼠血清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小鼠的血清效价为1:5000,可用于乳酸菌表达突变的HPV18-E6/7融合蛋白的检测。将突变后HPV18-E6/7融合基因克隆到乳酸菌表达载体pMG36e,在乳酸菌MG1363中高表达HPV18-E6/7融合蛋白,Western blot检测乳酸菌特异性表达的HPV18-E6/7融合蛋白。结果表明,含重组质粒pMG36e-HPV18-E6/7的乳酸菌MG1363已表达HPV18-E6/7融合蛋白。乳酸菌疫苗的粘膜免疫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的粘膜免疫反应,因此本实验采用口服、滴鼻和阴道免疫三种不同的粘膜免疫方式对小鼠粘膜接种表达HPV18-E6/7融合蛋白的乳酸菌,Western blot、间接ELISA和脾脏IFN-γ免疫组化检测重组乳酸菌引起的粘膜免疫反应,结果表明三种免疫方式均能激发机体免疫反应,且效果分别为口服免疫﹥滴鼻免疫﹥阴道免疫。总之,本实验构建乳酸菌重组质粒pMG36e-HPV18-E6/7,探讨重组表达HPV18-E6/7融合蛋白的乳酸菌疫苗的最佳免疫方式,研究表达HPV18-E6/7融合蛋白的乳酸菌对HPV18型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最终为HPV18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策略。

贾超颖[3](2015)在《稳定表达人乳头瘤病毒58型(HPV58)E6E7融合基因的人C33A宫颈癌细胞株的构建及验证》文中提出目的:将含靶向人HPV58E6E7融合基因(E6E7 fusion gene)的慢病毒转染人宫颈癌细胞C33A,构建稳定表达HPV58E6E7融合基因的C33A细胞系,并通过体外及体内实验验证其稳定表达。方法:将已构建成功的HPV58E6E7融合基因通过慢病毒介导法转染入人宫颈癌C33A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稳定转染的阳性克隆。利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等检测方法验证HPV58E6E7融合基因在稳定转染的C33A细胞株中的表达。将稳定转染HPV58E6E7融合基因的C33A细胞接种于裸鼠左腋下成瘤,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对瘤组织中HPV58E6E7融合基因的表达进行验证。并予行MT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以了解转染后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将构建好的LV-HPV58E6E7融合基因转染C33A细胞并筛选出强荧光的细胞株后,荧光定量PCR显示:HPV58E6E7融合基因在转染HPV58E6E7融合基因组中病毒负载量为0.95,在转染空载组及对照组中均为0,Western-blot检测可见转染HPV58E6E7融合基因组有带His-tag的融合蛋白表达,其他两组则未见。细胞MTT试验提示:转染HPV58E6E7融合基因组的C33A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快于转染空载组及对照组(P<0.05);细胞周期试验提示:转染HPV58E6E7融合基因组C33A细胞的G1期细胞数为42.16±1.63,明显低于转染空载组(54.09±2.75 P<0.05)及其C33A组(54.09±2.83,P<0.05);G2期细胞数为23.33± 1.63,明显高于转染空载组(16.59±3.18,P<0.05)及其 C33A 组(17.71±1.48,P<0.05);S 期细胞数为34.51 ±2.01,明显高于转染空载组(25.89±3.07,P<0.05)及其C33A组(27.18±2.22,P<0.05)。将构建完成并经过验证的带HPV58E6E7融合基因的C33A细胞及对照组细胞分别皮下注射于12只裸鼠左腋下皮肤,21天后发现均长出最大径约1cm左右瘤组织,活体成像仪照相可见转染有慢病毒载体细胞成瘤的两组均可见绿色荧光蛋白,C33A组则未见;取每组3个瘤组织进行荧光定量PCR显示:HPV58E6E7融合基因在转染HPV58E6E7融合基因组裸鼠瘤组织中病毒负载量分别为为0.90,0.90,0.92,其余两组病毒负载量均为0,Western-blot检测可见转染HPV58E6E7融合基因组裸鼠瘤组织中有带His-tag的融合蛋白表达,其他两组则未见。结论:成功构建了能够稳定转染HPV58E6E7融合基因的人宫颈癌C33A细胞株,并可在体外、体内稳定表达。

李成德,李玲,欧丽红,雷伟华,成卓梅,邓超桦,李海珠,莫燕芳[4](2014)在《宫颈病灶HSV-2感染及其与宫颈癌的关联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宫颈病灶中单纯疱疹病毒-2(HSV-2)感染状况,探讨宫颈HSV-2感染与宫颈癌的关联性。方法 101例宫颈病变患者中宫颈癌患者46例(癌变组),宫颈良性疾病55例(对照组),分别对其宫颈病灶组织和宫颈分泌物进行HSV-2 DNA(实时荧光PCR法)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快速导流杂交法)检测。结果宫颈病灶HSV-2 DNA阳性率为10.89%;其中癌变组HSV-2的阳性率为17.39%,对照组为5.4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病灶HPV总阳性率为67.33%,共检测出13种HPV亚型,以16型最多见(45.45%);癌变组(97.83%)与对照组(41.82%)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87,P<0.001)。HSV-2与HPV合并阳性率为9.90%,HSV-2感染的癌变组中HPV阳性率达100%,混合感染的亚型主要为HPV16占75%。结论 HSV-2多与HPV16亚型合并感染宫颈癌患者,其在宫颈癌演变过程中的潜在影响不能忽视。

向华国,曾锦婷,颜容,刘典浪,刘小君,高丹[5](2013)在《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427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PCR-反向点杂交进行HPV-DNA分型检测,将其中的49例HPV阳性标本作为HPV阳性组,同时随机选取40例HPV阴性标本组作为对照组,再利用实时荧光PCR同时检测上述两组病例的HSV-Ⅱ感染情况。结果 HPV阳性组及HPV阴性组的HSV-Ⅱ阳性率分别为20.4%(10/49)和7.5%(3/40),HPV和HSV-Ⅱ的感染有显着的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HPV与HSV-Ⅱ感染具有协同作用并密切相关,早发现、早治疗对于预防宫颈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春梅[6](2012)在《宫颈癌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且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宫颈癌具有较为明确的高危因素及病因学资料,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疾病,而对宫颈癌的治疗模式也逐渐发生转变,在强调以人为本、合理治疗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生存质

阿尼克孜·阿不都艾尼,玛依努尔·尼牙孜[7](2012)在《人乳头状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2型和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癌因素,此外其他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作者对HPV﹑HSV-2﹑HCMV的感染途径,感染的人群,致癌机制与宫颈癌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吴冬梅[8](2010)在《危险因素对宫颈癌发生危险度的交互作用及HPV基因型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高危型HPV基因型与宫颈癌及宫颈癌前期病变的关联;探讨性传播病原体感染及其DNA负荷量对宫颈癌发生的作用;探讨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性传播病原体感染、行为因素在HPV致癌中的交互作用。[方法]1、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每位研究对象(308例宫颈癌病例、336例对照)行宫颈癌危险因素调查,取宫颈细胞标本及采集6ml血样。提取宫颈细胞DNA,行HPV DNA、HCMV、HSV-Ⅱ、CT、UU和NG的检测。血清标本用于TP及HIV检测。研究本地区HR-HPV与宫颈癌的关系,性传播病原体感染及其DNA负荷量对宫颈癌发生的作用以及性传播病原体感染、行为因素与HPV致癌的交互作用。2、对2338位妇女行宫颈三阶梯诊疗程序筛查及HPV DNA检测,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HR-HPV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对因CINⅡ/Ⅲ行LEEP治疗且宫颈切缘阴性的236位患者随访2年。所有患者在LEEP术前,术后6个月,1年和2年取宫颈细胞行HPV DNA检测。探讨HPV基因型与CIN治疗后残留/复发的关系。[结果]1、HR-HPV基因型与宫颈癌发生危险性分析:HR-HPV-16(OR=51.55;95%CI=28.73-61.86)、HR-HPV-18(OR=52.81;95%CI=22.84-61.27)、HR-HPV-31(OR=12.41;95%CI=10.59-16.68)、HR-HPV-53(OR=2.92;95%CI=1.03-8.28)、HR-HPV-59(OR=13.58;95%CI=10.76-21.07)、HR-HPV多重感染(OR=1.11;95%CI=0.81-3.13)。HR-HPV-33、HR-HPV-39、HR-HPV-45仅在宫颈癌病例中检出。2、性传播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性分析:HCMV(OR=7.106;95%CI=3.479-14.512);HSV-Ⅱ(OR=32.489;95%CI=7.514-40.478);CT(OR=12.315;95%CI=5.824-26.039);UU(OR=4.564;95%CI=3.177-6.556);NG(OR=1.662;95%CI=0.427-6.467);TP(OR=21.104;95%CI=7.324-60.816)。HCMV、UU的DNA负荷量在宫颈癌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SV-Ⅱ、CT、NG的DNA负荷量在宫颈癌组及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宫颈癌的危险因素:结核病史(OR=4.388;95%CI=1.846-10.426)、性传播疾病史(OR=20.501;95%CI=7.097-59.226)、怀孕次数多、初次性关系年龄小(16-20岁)、性伴侣数≥3、HR-HPV、HSV-Ⅱ、TP感染。4、HPV基因型与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的危险性分析:与CINⅠ有关:HPV-66、-68、-CP8304;与CINⅡ/Ⅲ有关:HPV-52。5、HR-HPV基因型与CIN治疗后残留/复发的关系:治疗前HPV亚型为HR-HPV-16(P=0.007)、HR-HPV-18(P=0.000)、HR-HPV-33(P=0.001)、HR-HPV-45(P=0.019)和HR-HPV多重感染(P=0.005),术后残留/复发率高。[结论]1、本地区宫颈癌高危HPV基因型是:HPV-16、-18、-31、-33、-39、-45、-53、-59。感染HPV-18、HPV-16发生宫颈癌的风险最高。2. HCMV、HSV-Ⅱ、CT、UU、TP感染与宫颈癌发生有关,HCMV、HSV-Ⅱ、CT、UU、TP感染与HPV感染对宫颈癌发生有联合作用,HCMV、TP感染与HPV感染对宫颈癌发生未见交互作用,感染病原体种类数与HPV致癌有联合作用。3、结核病史、性传播疾病史、怀孕次数多、初次性关系年龄小(16-20岁)、性伴侣数≥3、HR-HPV、HSV-Ⅱ、TP感染是福建地区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性传播疾病、孕次、性伴侣数在宫颈癌的发生中有联合作用。4、高危型HPV多重感染无明显增加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风险。5、感染HPV-66,-68和-CP8304与发生CINⅠ有关,感染HPV-52与发生CINⅡ/Ⅲ有关。CINⅡ/Ⅲ治疗前感染亚型为HPV-16、-18、-33、-45以及HR-HPV多重感染,与治疗后残留/复发的发生有关。

刘治坤[9](2009)在《宫颈癌病因学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

姜长青[10](2007)在《原位核酸杂交技术与免疫组化在宫颈病变HER-2/neu、HPV、P16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显色原位杂交(CISH)、原位核酸杂交(ISH)及免疫组化(IHC)在宫颈病变中HER-2/neu基因及其蛋白产物CerbB-2、HPV、P16检测的应用价值,以及HER-2/neu、CerbB-2、HPV、P16在宫颈变化中的表达和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24例宫颈病变组织,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制备宫颈病变组织芯片后分别应用显色原位杂交技术与免疫组化对224例石蜡包埋的人宫颈病变组织进行HER-2基因扩增和CerbB-2蛋白表达的检测,同时采用原位核酸杂交与免疫组化检测上述宫颈病变组织HPV6/11、HPV16/18DNA和P16蛋白的表达。对所得结果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卡方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一致性检验和Nemenyi秩和检验。结果:(1)HER-2基因在宫颈炎、CIN和宫颈癌组扩增率分别为0%,6.2%(6/97),37.9%(39/103),三组之间HER-2扩增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CIN组与宫颈炎组、宫颈癌组与宫颈炎症组HER-2扩增差异均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CerbB-2蛋白阳性表达与宫颈鳞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435,P<0.01)。(2)用CISH和IHC检测宫颈癌变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和CerbB-2蛋白表达结果的总符合率为76.1%(71/92),Kappa指数=0.516,且两者在各组病变中均呈显着正相关(P<0.01)。(3)HPV6/11在宫颈炎、CIN和宫颈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4/24),39.2%(38/97),68.9%(71/103);HPV16/1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2/24),28.9%(28/97),72.8%(75/103),且在各组之间HPV16/18、HPV6/11阳性表达差异均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4) HPV16/18阳性表达与CIN级别呈正相关(r=0.213,P<0.05);HPV6/11阳性表达与CIN级别具有负相关(r=-0.358,P<0.01)。(5) p16蛋白在宫颈炎、CIN及宫颈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2%(7/24)、68.0%(66/97)、95.1%(98/103)。P16阳性表达与CIN级别的呈正相关(r=0.615,P<0.01);与宫颈鳞癌分化程度也具有正相关关系(r=0.435,P<0.01)。(6)在189例CIN和宫颈鳞癌中HER-2与P16、HER-2与HPV16/18、P16与HPV16/18之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0、0.167、0.299,P均小于0.05。结论:(1) HER-2基因扩增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准确检测HER-2状态可能为宫颈癌靶向性药物治疗提供重要依据。(2) IHC与CISH检测宫颈癌变组织HER-2基因扩增和CerbB-2蛋白表达具有良好的一致性。CISH是一种简便可靠、较成熟的检测HER-2基因的新方法。(3) HPV感染与CIN和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V准确分型为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清除病毒提供了可靠依据。(4) P16蛋白的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发展而逐渐升高。(5) P16与HPV16/18密切相关;p16协同HER-2在宫颈病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HPV16/18与HER-2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HPV、HSV2感染及C-erbB-2表达与宫颈癌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PV、HSV2感染及C-erbB-2表达与宫颈癌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阴性患者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HPV18-E6/7融合蛋白在乳酸菌中的表达及其粘膜免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阴道微生物菌群与女性生殖道疾病、病毒感染
    1.2 宫颈癌
        1.2.1 HPV与宫颈癌
        1.2.2 宫颈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1.3 HPV
        1.3.1 HPV分子结构与分类
        1.3.2 HPV致癌机制
    1.4 HPV疫苗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预防性HPV疫苗
        1.4.2 治疗性HPV疫苗
    1.5 乳酸菌及其保健作用
        1.5.1 乳酸菌
        1.5.2 乳酸菌的保健作用
    1.6 乳酸菌疫苗与粘膜免疫
        1.6.1 乳酸菌活载体疫苗
        1.6.2 乳酸菌疫苗传递外源抗原的形式
        1.6.3 乳酸菌疫苗的粘膜免疫机理
    1.7 本实验研究目的和意义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HPV18-E6/7 融合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合成
    2.1 前言
    2.2 生物信息学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HPV18-E6/7 基因及蛋白特性
        2.3.2 HPV18-E6/7 密码子优化
        2.3.3 HPV18-E6/7 融合蛋白特性分析
        2.3.4 HPV18-E6/7 融合重组质粒图谱
第三章 HPV18 -E6/7 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优化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3.2.1 主要试剂和药品
        3.2.2 主要仪器和器材
        3.2.3 质粒与大肠杆菌菌株
        3.2.4 实验动物
    3.3 实验方法
        3.3.1 pET30a(+)-HPV18-E6/7 重组质粒鉴定
        3.3.2 HPV18-E6/7 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构建
        3.3.3 HPV18-E6/7 融合蛋白诱导条件的优化
        3.3.4 溶解包涵体最佳条件的确定
        3.3.5 原核表达HPV18-E6/7 蛋白Western blot检测
        3.3.6 HPV18-E6/7 融合抗原的制备及小鼠的免疫
        3.3.7 免疫小鼠血清的特异性和效价检测
    3.4 实验结果
        3.4.1 pET30a(+)-HPV18-E6/7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
        3.4.2 HPV18-E6/7 融合蛋白诱导条件的优化
        3.4.3 溶解包涵体最佳条件的确定
        3.4.4 原核表达融合蛋白HPV18-E6/7 的Western blot检测
        3.4.5 凝胶回收HPV18-E6/7 融合蛋白
        3.4.6 小鼠血清特异性和效价检测
    3.5 讨论
第四章 HPV18-E6/7 融合蛋白在乳酸菌中的表达及优化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4.2.1 质粒与乳酸菌株
        4.2.2 主要试剂和药品
        4.2.3 引物
        4.2.4 主要仪器和器材
    4.3 实验方法
        4.3.1 大肠杆菌菌株培养及质粒提取鉴定
        4.3.2 乳酸菌感受态MG1363制备
        4.3.3 HPV18-E6/7 融合蛋白乳酸菌表达系统构建及鉴定
        4.3.4 乳酸菌表达HPV18-E6/7 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4.4 实验结果
        4.4.1 大肠杆菌重组质粒pMG36e-HPV18-E6/7-Top10提取及鉴定
        4.4.2 乳酸菌重组质粒pMG36e-HPV18-E6/7-MG1363的鉴定
        4.4.3 乳酸菌表达HPV18-E6/7 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4.4.4 乳酸菌中HPV18-E6/7 蛋白表达量的Western blot检测
    4.5 讨论
第五章 乳酸菌疫苗不同途径的粘膜免疫
    5.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5.1.1 主要试剂和药品
        5.1.2 主要仪器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乳酸菌菌落计数
        5.2.2 动物分组和造模
        5.2.3 常规数据采集及样品处理
        5.2.4 小鼠血清效价检测
        5.2.5 小鼠血清Western blot检测
        5.2.6 小鼠脾脏组织的IFN-γ免疫组化检测
        5.2.7 图像采集数据统计学处理
    5.3 实验结果
        5.3.1 重组乳酸菌计数及样品制备
        5.3.2 小鼠血清效价检测
        5.3.3 小鼠血清Western blot检测
        5.3.4 小鼠脾脏组织IFN-γ免疫组化检测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基因合成和测序结果
    附录Ⅱ:实验所用试剂配方
    附录Ⅲ: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特别鸣谢

(3)稳定表达人乳头瘤病毒58型(HPV58)E6E7融合基因的人C33A宫颈癌细胞株的构建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过表达重组慢病毒LV-HPV58E6E7融合基因对宫颈癌细胞部分生物学特性的体外研究
    第一节 过表达重组慢病毒LV-HPV58E6E7融合基因对人宫颈癌C33A细胞部分生物学特性的体外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质粒、菌株、细胞
        1.1.2 主要试剂
        1.1.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1.1.4 部分试剂的配制
        1.1.5 用具处理
        1.2 方法
        1.2.1 GV303慢病毒表达系统的构建
        1.2.1.1 HPV58E6E7融合基因PCR扩增所需引物设计及合成
        1.2.1.2 HPV58E6E7融合基因片段PCR扩增
        1.2.1.3 HPV58E6E7融合基因PCR扩增产物的纯化及回收
        1.2.1.4 AgeI/ NheI双酶切GV303载体
        1.2.1.5 PCR纯化产物交换入GV303线性化表达载体
        1.2.1.6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 α感受态细胞
        1.2.1.7 挑取阳性克隆
        1.2.1.8 重组慢病毒表达质粒的初步鉴定
        1.2.1.9 质粒DNA快速提取
        1.2.1.10 重组慢病毒表达质粒的PCR鉴定
        1.2.1.11 重组慢病毒表达质粒测序
        1.2.2 慢病毒颗粒包装及其滴度测定
        1.2.3 病毒颗粒感染人宫颈癌细胞
        1.2.3.1 细胞培养、传代、冻存及计数
        1.2.3.2 病毒颗粒感染C33A细胞
        1.2.3.3 转染效率的检测
        1.2.4 三组细胞培养
        1.2.5 Trizol法提取三组细胞总RNA
        1.2.6 浓度及纯度检测
        1.2.7 cDNA合成
        1.2.8 pMD18-T/GAPDH、pMD18-T/HPV58 E6E7融合基因质粒的构建
        1.2.8.1 引物设计、合成及稀释
        1.2.8.2 GAPDH基因扩增(RT-PCR)
        1.2.8.3 GAPDH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1.2.8.4 回收纯化的GAPDH基因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
        1.2.8.5 pMD18-T/GAPDH、pMD18-T/HPV58 E6E7融合基因质粒转化DH-5 α感受态细胞
        1.2.8.6 阳性克隆的挑选
        1.2.8.7 pMD18-T/GAPDH、pMD18-T/HPV58 E6E7融合基因质粒的初步鉴定
        1.2.8.8 大量提取pMD18-T/GAPDH、pMD18-T/HPV58 E6E7融合基因质粒
        1.2.8.9 pMD18-T/GAPDH、pMD18-T/HPV58 E6E7融合基因质粒的PCR鉴定
        1.2.9 制备pMD18-T/GAPDH、pMD18-T/HPV58 E6E7融合基因质粒标准品
        1.2.10 慢病毒介导C33A细胞中HPV58E6E7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
        1.2.10.1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三组细胞中HPV58E6E7融合基因的含量
        1.2.10.2 结果计算方法
        1.2.10.3 统计学分析
        1.2.11 慢病毒介导C33A细胞中His-tag标签蛋白的表达情况
        1.2.11.1 单层贴壁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1.2.11.2 BCA法各组蛋白浓度测定
        1.2.11.3 Western Blot检测三组细胞中His-tag标签蛋白的含量
        2. 实验结果
        2.1 HPV58E6E7融合基因的特异性扩增
        2.2 重组质粒HPV58E6E7融合基因-GV303 RT-PCR电泳结果
        2.3 重组质粒HPV58E6E7融合基因-GV303测序结果
        2.4 重组质粒HPV58E6E7融合基因-GV303转染293T细胞结果(此部分委托上海吉凯基因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完成)
        2.5 病毒滴度测定结果(此部分委托上海吉凯基因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完成)
        2.6 病毒颗粒感染人宫颈癌C33A细胞
        2.7 转染效率检测
        2.8 pMD18-T/GAPDH、pMD18-T/HPV58 E6E7重组质粒单克隆结果
        2.9 pMD18-T/GAPDH、pMD18-T/HPV58 E6E7融合基因质粒RT-PCR鉴定
        2.10 pMD18-T/GAPDH、pMD18-T/HPV58 E6E7融合基因质粒扩增标准曲线结果
        2.11 荧光定量PCR检测三组细胞中HPV58E6E7融合基因的病毒负载量
        2.12 Western Blot验证三组细胞中HIS-tag标签蛋白的表达
        小结
    第二节 过表达重组慢病毒LV-HPV58E6E7融合基因转染对C33A细胞生长及其周期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细胞株
        1.1.2 试剂及配置
        1.1.3 主要实验仪器
        1.2 方法
        1.2.1 MTT法检测三组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
        1.2.2 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细胞生长周期变化
        2. 结果
        2.1 MTT法测定三组细胞生长曲线
        2.2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的变化
        小结
        本章讨论
第三章: 稳定表达HPV58E6E7融合基因的C33A细胞株在裸鼠体内真核表达的鉴定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细胞及仪器
        1.2 裸鼠皮下成瘤模型的建立
        1.2.1 细胞培养及裸鼠左腋下皮肤接种
        1.2.2 观察裸鼠皮下成瘤情况
        1.2.3 小动物活体成像仪了解裸鼠皮下种植瘤体中荧光表达情况
        1.2.4 种植瘤取出并保存
        1.3 裸鼠皮下瘤组织中HPV58E6E7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
        1.3.1 荧光定量PCR检测三组瘤组织中HPV58-E6E7融合基因的含量
        1.3.2 Western Blot检测三组裸鼠皮下瘤组织中HIS标签蛋白的表达
    2、结果
        2.1 成功建立裸鼠皮下成瘤模型
        2.2 荧光定量PCR检测三组瘤组织中HPV58E6E7的表达
        2.3 Western Blot验证三组瘤组织中His-tag标签蛋白的表达
    3、本章讨论
全文小结
正文参考文献
附录
第四章: 宫颈癌HPV感染及其疫苗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目前宫颈癌现状
    2、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2.1 生物学因素
        2.1.1 病毒感染
        2.1.2 宫颈慢性疾病
        2.2 性行为与生殖相关因素
        2.2.1 初次性生活过早
        2.2.2 性生活紊乱
        2.2.3 多孕多产
        2.3 雌激素水平
        2.4 遗传因素
        2.5 其他
    3、HPV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特性
    4、HPV的分型及其流行病学分布情况
        4.1 HPV分型
        4.2 HPV流行病学情况
    5、HPV的致病机制
        5.1 HPV DNA的整合
        5.2 HPV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5.3 HPV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5.4 HPV与机体免疫的关系
        5.4.1 细胞免疫
        5.4.2 体液免疫
    6、HPV58型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
        6.1 HPV58的结构
        6.2 HPV58的致癌机理
    7、HPV疫苗的研究进展
        7.1 HPV疫苗的研究背景
        7.2 HPV疫苗的分型及其临床试验成果
        7.2.1 HPV预防性疫苗
        7.2.2 HPV治疗性疫苗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4)宫颈病灶HSV-2感染及其与宫颈癌的关联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标本采集
    1.3 仪器和试剂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宫颈病灶新鲜组织和宫颈分泌物检测的结果
    2.2 宫颈病灶HSV-2的感染状况
    2.3 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2.4 宫颈病灶中HSV-2与HPV合并感染状况
3 讨论

(5)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3.1 标本的采集
        1.3.2 PCR-反向点杂交法的HPV分型
        1.3.3 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PCR-RDB检测HPV-DNA的感染情况
    2.2 HPV阳性组和阴性组的HSV-Ⅱ的检测结果及其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6)宫颈癌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
    1.1 人乳头状瘤样病毒 (HPV) 感染
    1.2 相关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1.3 端粒及端粒酶
    1.4 免疫因素
2 治疗
    2.1 同步放化疗
    2.2 新辅助化疗
    2.3 免疫治疗
    2.4 手术治疗

(7)人乳头状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2型和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与宫颈癌
2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HSV-2) 与宫颈癌
3 人巨细胞病毒 (HCMV) 与宫颈癌

(8)危险因素对宫颈癌发生危险度的交互作用及HPV基因型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福建地区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性传播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行为因素、性传播病原体感染与HR-HPV对宫颈癌发生的交互作用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部分 HPV基因型与宫颈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
    (一) HPV感染及基因型分布与宫颈组织学关系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二) HPV基因型与CINⅡ/Ⅲ治疗后切缘阴性者残留/复发关系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小结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9)宫颈癌病因学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危因素
    1.1 病毒感染与宫颈癌
        1.1.1 人乳头瘤病毒 (HPV)
        1.1.2 单纯疱疹病毒 (HSV 2)
        1.1.3 人巨细胞病毒 (HCMV)
    1.2 婚育因素与宫颈癌
    1.3 宫颈慢性病变
    1.4 避孕药和避孕方法[9]
    1.5 营养素缺乏
2 分子生物学水平的改变
    2.1 癌基因与宫颈癌
        2.1.1 H-aras点突变
        2.1.2 CerbB2基因的扩增与重排
    2.2 肿瘤细胞凋亡与宫颈癌
        2.2.1 Cmyc基因表达
        2.2.2 bcl 2调节因子
        2.2.3 抑癌基因P53

(10)原位核酸杂交技术与免疫组化在宫颈病变HER-2/neu、HPV、P16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材料
    1.3 研究方法
    1.4 结果判定和统计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组织芯片有效标本
    2.2 HER-2基因在子宫颈病变中的扩增
    2.3 CerbB-2蛋白在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
    2.4 HER-2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的关系
    2.5 CISH、IHC检测HER-2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的符合情况
    2.6 HPV16/18在宫颈病变中表达情况
    2.7 HPV6/11在宫颈病变中表达情况
    2.8 在宫颈病变中P16阳性表达
    2.9 HER-2、P16和HPV16/18在CIN和宫颈鳞癌中的关系
第三章 讨论
    一、宫颈病变中HER-2/neu癌基因及c-erbB-2蛋白表达及意义
    二、显色原位杂交技术(CISH)与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宫颈病变中 HER-2基因状况和c-rebB-2蛋白表达的对照性研究
    三、原位杂交(ISH)在检测宫颈病变HPV16/18、HPV6/11表达的应用
    四、P16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五、HER-2、HPV16/18与p16在宫颈病变中的相互关系
    六、组织芯片的设计及应用
    七、展望
第四章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文献综述(二)
致谢

四、HPV、HSV2感染及C-erbB-2表达与宫颈癌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阴性患者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赵雪薇.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2]HPV18-E6/7融合蛋白在乳酸菌中的表达及其粘膜免疫[D]. 张雁. 暨南大学, 2017(07)
  • [3]稳定表达人乳头瘤病毒58型(HPV58)E6E7融合基因的人C33A宫颈癌细胞株的构建及验证[D]. 贾超颖. 广西医科大学, 2015(12)
  • [4]宫颈病灶HSV-2感染及其与宫颈癌的关联性[J]. 李成德,李玲,欧丽红,雷伟华,成卓梅,邓超桦,李海珠,莫燕芳. 海南医学, 2014(16)
  • [5]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 向华国,曾锦婷,颜容,刘典浪,刘小君,高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05)
  • [6]宫颈癌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 李春梅. 基层医学论坛, 2012(10)
  • [7]人乳头状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2型和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阿尼克孜·阿不都艾尼,玛依努尔·尼牙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04)
  • [8]危险因素对宫颈癌发生危险度的交互作用及HPV基因型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D]. 吴冬梅. 福建医科大学, 2010(10)
  • [9]宫颈癌病因学新进展[J]. 刘治坤. 青岛医药卫生, 2009(04)
  • [10]原位核酸杂交技术与免疫组化在宫颈病变HER-2/neu、HPV、P16检测中的应用价值[D]. 姜长青. 青岛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HPV、HSV2感染及C-erbB-2表达与宫颈癌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