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精蛋白抗菌机理探讨

鲤鱼精蛋白抗菌机理探讨

一、鲤鱼鱼精蛋白抑菌机理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珂娜[1](2021)在《鱼精蛋白辅助合成的多功能荧光碳点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荧光成像技术是生物医学研究和环境毒理学研究中最广泛、最有力的可视化技术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细胞、组织活体等不同层次的成像。由于荧光成像技术能够对生物体系中的某些部位或生物分子进行特异性成像,非常适合可视化特定生物过程和特定分子的转化过程。在环境健康研究中,荧光成像技术经常被应用于检测积累在生物体系中的污染物质、分析代谢及环境因素导致的病变过程、区分并杀灭有害病原体等等。构建荧光探针是荧光成像技术的关键,能够对观察对象进行标记和示踪。因此,制备出发射波长范围广、荧光量子产率高、细胞毒性小的荧光探针成为研究热点。碳点是碳基纳米材料家族的新成员,合成方法主要可以概括为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其中,微波法由于可以短时间内提供大量能量,合成过程最为简便快速。碳点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光稳定性强,发射波长横越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区;同时,具有尺寸小、毒性低等优异性质,已被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生物成像。哺乳动物细胞成像是碳点最普遍开发的应用之一,其在细菌等其他生物方面应用的研究相对空白。除此之外,关于特定细胞器的靶向成像研究也相对较少。本工作构建了一种鱼精蛋白衍生的碳点(CD-PTMs),进行活细胞核仁成像与细菌成像,该材料展现出了在生物医学及微生物污染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潜力。选择鱼精蛋白作为前体,主要考虑到以下两点:一方面,鱼精蛋白可以天然地与核酸紧密结合,可用于靶向以RNA为主要组分的核仁;另一方面,鱼精蛋白具有一些特定的生物学效应。比如,鱼精蛋白是一种常用的抗菌肽,能够明显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酵母和霉菌的成长,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也有一定抑制效果,将其修饰在碳量子点上构建出的纳米探针有望在检测细菌的同时达到抑菌效果。本工作选用乙二醇与鱼精蛋白为前体,通过微波法一步快速合成了CD-PTMs,对其进行表征,涉及手段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面ζ电位、1H核磁共振、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圆二色谱(CD)、绝对荧光量子产率等,结果证明鱼精蛋白以某种含有精氨酸结构的衍生物的形式存在于碳点表面。此外,扫描了 CD-PTMs的荧光发射光谱,考察了光稳定性,结果证明,该材料的荧光发射波长依赖于激发波长(检测范围为λEx=340-500nm,λEM=350-650 nm),覆盖了蓝、绿、红色的光谱范围;采用波长为340 nm的激发光连续照射15 h之后,荧光发射强度仍保持原来的80%以上。在核仁成像应用的研究中,为了获得CD-PTMs的安全工作浓度,采用CellTiter法评估了其对于HEK-293细胞的细胞毒性,将工作浓度选择为30 μg/mL。将材料与活细胞孵育12 h,采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实时收集图像(激发波长设置为405、488、594 nm),证明了 CD-PTMs能长时间对核仁进行成像。为了探究靶向核仁的原理,结合RNase消化实验和RNA滴定实验,结果暗示CD-PTMs的靶向能力可能来源于所携带的鱼精蛋白衍生物与核仁中的RNA特异性结合。最后,针对CD-PTMs用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成像及生长抑制性能进行了考察,该两种细菌被视为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细菌的代表菌株。将菌液与CD-PTMs混合,震荡培养3 h之后,通过平板计数法证明CD-PTMs对两种细菌的杀菌率均达到99%以上。此外,共聚焦照片证明CD-PTMs还能够选择性地成像革兰氏阳性细菌。综上所述,我们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生物兼容性的CD-PTMs探针,它能成功应用于人类细胞核以及细菌的生物成像并可以抑制细菌成长。

张家源[2](2020)在《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提取纯化及保鲜效果研究》文中提出鱼精蛋白主要是从鱼类成熟的精巢组织中提取的碱性蛋白质,富含精氨酸,具有安全性高、防腐性好和热稳定性高等优点,在食品抗菌、检测、医学和药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此外,鱼精蛋白还具有较高的营养性和功能性,能降血压、抑肿瘤、抗血栓、强化肝功能和抑制血液凝固等。因此,无论在食品领域还是医学领域,鱼精蛋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在食品领域,鱼精蛋白主要作为防腐剂。本文选用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精巢为原料,提取鱼精蛋白,探究了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最优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性,并将其与壳聚糖结合制备复合保鲜剂,研究该保鲜剂对冷藏南美白对虾的保鲜效果。以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精巢组织为原料,采用酸提法提取鱼精蛋白。以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参数。结果显示,提取鱼精蛋白的影响因素重要性依次为:提取次数>硫酸用量>硫酸浓度>95%乙醇用量;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0.2 mol/L、硫酸用量为2.5倍、提取次数为2次、95%乙醇用量为2.5倍,在此工艺条件下,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得率为3.82%,蛋白含量达89.01%。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ricine-SDS-PAGE)可知,提取的粗鱼精蛋白有两个条带,分子量分别在25和20 KDa附近。分析其氨酸酸组成发现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含有精氨酸和组氨酸,但不含赖氨酸,因此属于双鱼精蛋白。其中精氨酸和丙氨酸含量相对较高,分别占31.40%和17.39%。为纯化粗提的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并探究其抑菌性。采用葡萄糖凝胶层析(Sephadex G-50)和羧甲基琼脂糖凝胶FF离子交换层析(CM Sepharose Fast Flow)对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进行纯化,利用精氨酸显色反应鉴定鱼精蛋白,并测定了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抑菌圈直径和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在217和273 nm处各有1个吸收峰且217 nm处的吸收峰较高,经SDS-PAGE电泳后发现纯化后的鱼精蛋白较纯化前的鱼精蛋白条带细,无拖尾现象;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对革兰氏阴性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可以延缓菌种的生长,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00、1 000和1 000 mg/L。其中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更显着。以南美白对虾为原料,探究鱼精蛋白-壳聚糖复配保鲜剂的保鲜效果。通过对p H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持水力、菌落总数(TBC)、K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色差、感官评价等指标的考察,分别比较了1%(体积分数)醋酸(CK)、0.01 g/m L壳聚糖(CTS)、0.005 g/m L鱼精蛋白(PTM)、0.01 g/m L壳聚糖+0.001 g/m L鱼精蛋白(CP1)、0.01 g/m L壳聚糖+0.003 g/m L鱼精蛋白(CP2)、0.01 g/m L壳聚糖+0.005 g/m L鱼精蛋白(CP3)对冷藏(4℃)南美白对虾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鱼精蛋白和壳聚糖复配处理组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对虾的保质期,其中0.01 g/m L壳聚糖+0.003 g/m L组(CP2)能更有效的抑制p H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菌落总数(TBC)、K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上升和持水力的下降,但CP1、CP2和CP3在色差和感官评定中无显着性差异。综合分析CP2组为有效保鲜组。

皮杜娟[3](2017)在《鱼精蛋白对草鱼片保鲜效果及其抑菌机理的初探》文中认为鱼精蛋白作为一种天然抑菌剂,在我国主要用于医药领域,而在国外已被应用于食品保鲜中。本文通过鱼精蛋白对草鱼片的保鲜效果、对草鱼片中腐败微生物的抑菌效果、抑菌机理以及鱼精蛋白二级结构与抑菌活性之间的关系,为揭示其抑菌机理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将鱼精蛋白应用于生产中提供一种新的途径。结果如下:1.通过草鱼片保鲜指标(pH值、菌落总数、TVB-N值、TBARS值)的测定,发现在整个储藏过程中,pH值先下降后上升;菌落总数变化规律为先上升后稳定;TVB-N值一直在上升;TBARS值在贮藏过程中并未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通过对以上指标的测定,发现鱼精蛋白能够较好的延长草鱼片的贮藏期,并且效果与乳酸链球菌素类似。2.对草鱼片中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21株菌株;对21株菌株进行菌落形态(形态、边缘、色泽、隆起程度等)、个体形态(鞭毛、荚膜、芽孢等)以及生理生化反应(革兰氏染色、氧化酶实验、接触酶试验、甲基红试验、葡萄糖氧化发酵等)结果的记录,初步确定第2组为葡萄球菌属、第5组为热死环丝菌属、第6组为芽孢杆菌属、第7组为弧菌属、第8组为发光杆菌属、第10组为肠杆菌科、第11组为无色杆菌属、第12组为不动杆菌属、第14组为气单胞菌科、第20组为邻单胞菌、第21组为假单胞菌科;同时对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发现pH和盐浓度对优势腐败菌的影响较大,而糖浓度的影响较小。3.选取芽孢杆菌属、弧菌属、肠杆菌科、气单胞菌科和假单胞菌科测定鱼精蛋白抑菌效果,鱼精蛋白能够较好的抑制芽孢杆菌属、肠杆菌科以及气单胞菌科,对于弧菌属、假单胞菌科和混合菌株抑菌效果较差,通过对芽孢杆菌属、肠杆菌科以及假单胞菌科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分别确定在其菌悬液浓度为106 CFU/m L,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40μg/mL、40μg/m L、80μg/m L。4.测定pH值、盐浓度、温度、金属离子对其二级结构和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酸性环境对鱼精蛋白抑菌活性影响较大,碱性环境影响较小,而且鱼精蛋白抑菌活性与二级结构之间存在有一定关系,酸性环境下部分β-转角会转变成无规则卷曲;经过100℃高温处理30 min会降低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而经过100℃高温处理15 min时,鱼精蛋白抑菌活性并未出现显着性下降,且二级结构组成并未发生变化;在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抑菌圈直径先下降后增加,鱼精蛋白二级结构组成由β-转角、β-折叠以及无规则卷曲转变为β-折叠以及无规则卷曲,而且椭圆率谱峰出现规律性变化,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椭圆率不断减小;不同金属离子对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的影响有所不同,在Ca2+浓度高于20 mmol/L时,鱼精蛋白丧失了抑菌活性,而Na+、K+和Mg2+在40 mmol/L时,还维持较好的鱼精蛋白抑菌活性。5.初步探究鱼精蛋白对菌体细胞壁膜的影响发现:在菌悬液中加入鱼精蛋白后,其电导率先上升后下降,蛋白质含量并未出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核酸含量一直增加,说明鱼精蛋白不会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通过膜蛋白的测定、FDA实验以及菌体表面电荷的观察发现,鱼精蛋白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但是不会改变其结构,与前面蛋白质、核酸、电导率等指标得出的规律相似。

饶丹华[4](2017)在《鲟鱼精蛋白与多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据中国渔业年鉴统计,近几年的鲟鱼养殖年产量近乎以一万吨以上的年增长量节节攀升,鲟鱼养殖业的发展规模由此可见一斑,而由此导致的鲟鱼加工副产物的大量直接丢弃也带来了众多的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鱼类精巢组织(Fish Sperm)作为副产物之一常被称为鱼白,其中常含有大量具有天然活性的物质鱼精蛋白,是很好的天然抑菌剂,同时起到医学辅助功用以及药补作用,本文以提高鲟鱼加工副产物鱼白的综合利用价值以及为鱼精蛋白的多种特性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为目标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几方面结论:(1)本文首次以甲骨板(杂交鲟鱼的一种)为原料提取鱼精蛋白,最终的优化工艺是:采用6.2倍(mL/g)的硫酸(0.83 mol/L),35℃恒温反应0.5 h,重复酸提4次,得率可达11.3%。粗提鱼精蛋白经由分子筛效应原理的葡聚糖凝胶层析即可得到具有良好活性的纯化鱼精蛋白(分子量约10.8 ku,蛋白纯度86.1%)。(2)酶解上述提取蛋白以获得高得率的鱼精蛋白多肽,最终确定得到8.9%得率的最佳制备工艺:选用木瓜蛋白酶为最佳水解酶,并且使用量为3.1%,液料比为40,pH7.0、恒定55℃的条件下酶解8.3h。多肽中含分子量为1.6 ku、3.4 ku和9.3ku的三种组分。(3)鲟鱼精蛋白是氨基酸含量全面的优质蛋白,热稳定性高,变性温度约在8493℃,无规则卷曲是其二级结构的主要特征。鲟鱼精蛋白除了优良的水合性质外,针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酿酒酵母的抑制性能较好,MIC值分别为0.50%、0.70%和1.00%,抑菌性能远高于天然抑菌剂茶多酚和化学抑菌剂山梨酸钾,拥有更广的抑菌对象。鲟鱼精蛋白多肽对黄曲霉以及以上三种菌均产生抑制作用,抑制性能强于鱼精蛋白。

饶丹华,白婵,耿胜荣,邓子浩,徐晨,熊光权,鉏晓艳,李海蓝,季飞,王宝华,李新,廖涛[5](2017)在《响应面法优化鲟鱼精蛋白的提取工艺》文中提出以鲟鱼-甲骨板的精巢组织为原料,从中提取鱼精蛋白粗品,建立硫酸提取分离鱼精蛋白的最优工艺。以蛋白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硫酸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的影响大小,初步确定鱼精蛋白的最佳分离条件。进一步利用响应面软件Box-Behnken设计模型确定鲟鱼精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硫酸浓度0.83 mol/L,液料比6.2∶1 m L/g,提取时间0.5 h,提取温度35℃,提取次数4次。经验证,最优工艺条件下鱼精蛋白的得率平均达到11.28%,且纯度高达86.13%,分子量约为10 ku,有良好的抑菌活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达15.75 mm。

姜杨[6](2016)在《鲶鱼体表粘液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其抑菌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鲶鱼体表粘液中的抗菌肽是鱼体自身免疫的第一道屏障,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本论文选取鲶鱼体表粘液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鲶鱼体表粘液抗菌肽的分离纯化方法,获得了鲶鱼体表粘液抗菌肽的氨基酸序列,并以腐败希瓦氏菌、荧光假单胞菌和蜡样芽孢杆菌为靶标菌,探讨了鲶鱼体表粘液抗菌肽的抑菌机理,并在实际贮藏保鲜中验证了所获得的抗菌肽的保鲜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健康活体鲶鱼体表粘液,经提取剂(0.2 M乙酸钠,0.2%Triton X-100,1 mM苯甲磺酰氟的水溶液)提取,过C18固相萃取柱分离,筛选有抑菌活性的组分,再经过制备级液相色谱和分析型液相色谱多次分离纯化,得到鲶鱼体表粘液抗菌肽。(2)通过轨道阱质谱(Q Exactive)鉴定,获得了 4个氨基酸片段,分别为:片段1,RLKEKNKA,分子量 759.5 Da;片段2,RIVELTLPRVSVRL,分子量1381.9 U;片段3,KQEIILKF,分子量 743.5 U;片段 4,RQIKIXRR,分子量 786.5 U。(3)以腐败希瓦氏菌、荧光假单胞菌和蜡样芽孢杆菌为靶标菌,研究鲶鱼体表粘液抗菌肽的抑菌机理。鲶鱼体表粘液抗菌肽能够显着改变细菌的生长情况;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抗菌肽处理可导致菌体干瘪、扭曲变形、表面凹陷、形成孔洞、细胞内容物流出和菌体裂解等现象;抗菌肽处理能够明显降低细菌的Na+K+-ATP酶、AKP酶活性;能够损伤细菌的细胞内膜和外膜;同时能够改变细菌的可溶性总蛋白和可溶性膜蛋白组成。(4)用鲶鱼体表粘液抗菌肽溶液(0.5%,w/v)处理新鲜草鱼鱼片,空气包装后4℃贮藏。与空白组相比抗菌肽处理能够明显抑制菌落总数、产H2S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增长;能够显着改善贮藏期间pH值、TVB-N值、K值、表面颜色、质构特性和挥发性气味等鲜度表征指标;对4℃贮藏期间草鱼肌肉的自由水、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的分布及其迁移率没有显着影响;与同样来自鱼类的抗菌物质鱼精蛋白相比,鲶鱼体表粘液抗菌肽对产H2S细菌和含硫挥发性气味成分的抑制能力较弱,但对菌落总数的抑制更持久,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制能力更强,能够更好的控制TVB-N值和K值的增加,还能更好的抑制氮氧化合物和乙醇等挥发性气味成分的产生。

刘燕妮[7](2015)在《鱼精蛋白的制备、纯化及其絮凝和抑菌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鱼精蛋白是一种聚阳离子肽,主要存在于各类动物成熟的精巢组织中。鱼精蛋白分子量很小,富含丰富的碱性氨基酸,主要是精氨酸和赖氨酸。目前对鱼精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对鱼精蛋白絮凝活性的研究还没有报道。本文分别从鲑鱼精巢和鲤鱼精巢中提取出鱼精蛋白,并对两种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进行对比,同时研究鱼精蛋白对微藻和微生物细胞的絮凝作用,探求鱼精蛋白抑菌活性与絮凝活性的相关性。1.首先对鲑鱼精巢和鲤鱼精巢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鲑鱼精巢和鲤鱼精巢中均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核酸,此外还含有灰分和少量脂肪,由此可见两种鱼精巢均是高蛋白质高核酸低脂肪的产品。然后采取0.14mol/L的NaCl提取,7.5%的硫酸酸解抽提,95%的乙醇沉淀的方法提取鱼精蛋白,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两种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鲑鱼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要明显高于鲤鱼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且鲑鱼鱼精蛋白的抗菌谱更广。从两种鱼精巢的氨基酸组分分析可以看出,鲑鱼精巢分别富含7.62%的精氨酸和3.76%的赖氨酸,鲤鱼精巢分别富含6.08%的精氨酸和4.45%的赖氨酸。2.将提取的鲑鱼鱼精蛋白和鲤鱼鱼精蛋白用来絮凝微藻和微生物细胞,结果表明鲑鱼鱼精蛋白对盐藻的絮凝作用最好,20μg/mL的鱼精蛋白对盐藻的絮凝率可以达到85.51%。鲤鱼鱼精蛋白对扁藻的絮凝效果较好,20μg/mL的鱼精蛋白对扁藻的絮凝率可以达到85.00%。将鲑鱼鱼精蛋白絮凝后的盐藻沉淀细胞和上清液分离,并对残留在上清液中的盐藻细胞进行循环再培养和再絮凝(三次),再次絮凝同样可以得到较好的絮凝效果,观察显微镜下的盐藻沉淀细胞,沉淀细胞可以保持较好的活性和游动状态,同时盐藻沉淀细胞也可以继续培养。鲤鱼鱼精蛋白絮凝扁藻后的再培养和再絮凝情况与盐藻相似。温度处理对鲑鱼鱼精蛋白的絮凝活性没有影响;但在温度大于100℃的情况下,鲤鱼鱼精蛋白的絮凝活性减弱。蛋白酶处理使两种鱼精蛋白的絮凝活性均丧失。3.采用抑菌效果较好的鲑鱼鱼精蛋白进行性质研究,研究表明鱼精蛋白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要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pH大于6.0时,鱼精蛋白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因此鱼精蛋白适用于碱性食品中,而不适用于酸性食品中。温度处理对鲑鱼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没有影响,因此鱼精蛋白可以用于巴氏杀菌和高压灭菌的食品中,大大弥补了食品防腐剂应用中的缺陷。鱼精蛋白经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完全丧失。4.采用CM Sepharose Fast Flow P日离子交换层析对提取的鲑鱼鱼精蛋白和鲤鱼鱼精蛋白分别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精氨酸特征性反应--坂口反应以及SDS沉淀反应对鱼精蛋白进行鉴定,鲑鱼鱼精蛋白经过分离纯化得到两个活性峰,鲤鱼鱼精蛋白经过纯化得到一个活性峰。氨基酸组分测定结果表明,鲑鱼鱼精蛋白PEAK Ⅲ和PEAK Ⅳ分别富含赖氨酸和精氨酸,其中PEAK Ⅳ富含73.46%的精氨酸,PEAK Ⅲ富含37.36%的赖氨酸;鲤鱼鱼精蛋白PEAK Ⅲ富含39.24%的赖氨酸。对纯化后的鱼精蛋白进行絮凝和抑菌实验,鲑鱼鱼精蛋白的PEAK Ⅲ和PEAK Ⅳ都具有抑菌活性,PEAK Ⅳ的抑菌活性明显增强,而PEAK Ⅲ的抑菌活性有所减弱。层析后的鲑鱼鱼精蛋白PEAK Ⅳ对盐藻具有很好的絮凝活性,PEAK Ⅲ则没有絮凝活性。而鲤鱼鱼精蛋白的PEAK Ⅲ的抑菌活性有所增强,然而对扁藻则没有絮凝活性。鱼精蛋白具有絮凝活性和抑菌活性,为今后絮凝剂和防腐剂的应用领域发展提供一种借鉴,同时为作为聚阳离子的多肽或蛋白质的应用提供一些思考。鱼精蛋白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尤其是氨基酸组成对絮凝和抑菌活性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娄凡丽[8](2014)在《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干预作用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鱼精蛋白作为医药和食品领域具有开发和应用潜力的天然抑菌剂,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构建,以鱼精蛋白作为抑菌剂,研究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对PIA合成和eDNA分泌的影响,为食品及医药领域中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的安全隐患提供新的途径,并为进一步研究鱼精蛋白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本论文得到了以下结果:1.通过刚果红平板实验证实了受试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产生生物膜,然后在24孔细胞培养板中,以普通盖玻片为载体,孵育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玻片上形成生物膜。对生物膜菌落计数发现,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膜内活菌数不断增多,到第3天时达到最大值,而后活菌数明显降低,第4至6天菌落数没有显着差异,继续培养膜内活菌数又开始下降。通过结晶紫染色观察黏附菌,银染法观察胞外多糖蛋白复合物,并结合菌落计数,可以发现细菌生物膜中的活菌数与被膜量变化并不一致。2.从初始加入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对成熟生物膜的影响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鱼精蛋白对生物膜形态及膜内活菌数的影响。结果如下:鱼精蛋白对受试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25μ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1000μg/mL。培养初始鱼精蛋白浓度为4MIC时,各天膜内活菌数均急剧下降,玻片上也基本不见成团的生物膜。当培养开始前添加鱼精蛋白至MBC浓度,即8MIC (1000μg/mL)时,玻片上活菌数均为零。鱼精蛋白对成熟的生物膜中细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杀灭效果,且存在浓度依赖关系,其灭菌及清除生物膜的效果与培养的时间和鱼精蛋白的浓度有关。培养了5天的生物膜对鱼精蛋白更敏感,4MIC就能将膜内细菌全部杀死。相比生物膜形成之后再用鱼精蛋白处理,初始加入鱼精蛋白能更好地减少生物膜形成。3.采用荧光增白剂标记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中的胞外多糖,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分布,结果表明:鱼精蛋白能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黏附菌产生胞外多糖。培养开始前加入鱼精蛋白的量越大,对黏附菌产生胞外多糖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当生物膜已经形成时再用鱼精蛋白干预,此时需要更大量的鱼精蛋白(>4MIC)才能对黏附菌产胞外多糖发生显着的抑制作用,且与生物膜培养的时间有关。通过蒽酮法定量测定胞外多糖发现,初始及中途加入鱼精蛋白,均能够显着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水溶性、水不溶性胞外多糖的能力。研究还发现,生物膜形成初期合成更多的水溶性胞外多糖,而继续培养生物膜过程中,则合成更多的水不溶性胞外多糖。4.初始加入>1MIC的鱼精蛋白时,通过Dot blotting检测到生物膜和培养液中的PIA表达量均明显受到抑制,且高浓度鱼精蛋白(4MIC)对其抑制效果更明显。通过eDNA的提取,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探讨鱼精蛋白对eDNA释放的作用,结果发现,初始加入鱼精蛋白,eDNA释放量也明显受到抑制,鱼精蛋白浓度越高,eDNA释放量越小。

万娜[9](2013)在《鱼精蛋白对细菌及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及初步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鱼精蛋白(Protamine)作为一种从鱼类精巢中提取的天然蛋白质,毒理学实验证明其无毒、无害、无副作用,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在医药及食品领域有潜在应用前景。在食品领域,鱼糜及其制品是有效利用新鲜鱼的有利途径,但由于水分含量高、营养丰富而易被微生物污染,从而腐败变质。目前多采用添加化学防腐剂来保鲜鱼糜制品,存在可能的安全隐患和对品质的不良影响,选用天然物质作为食品防腐剂,同时又能改善其品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以鱼精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抑菌特性、对细菌生物膜的作用效果及在鱼糜及鱼糕的应用,为鱼精蛋白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得到以下结果:1.通过鱼精蛋白的抑菌试验,分析鱼精蛋白对食品中4种常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的最低抑菌浓度、抑菌速率及食品成分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精蛋白对不同菌种的抑菌效果差别较大,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李斯特菌的抑制效果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其中,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浓度为125×10-6g/mL,但当鱼精蛋白作用于青霉素耐药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时,抑菌活性下降,最低抑菌浓度为500×10-6g/mL;当鱼精蛋白的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动态曲线趋势始终平缓,表明鱼精蛋白能在较短时间内抑制细菌的生长,处理4分钟,抑菌率达100%且效果持久;鱼精蛋白浓度为250×10-6g/mL时,食品中的葡萄糖、蔗糖、脂肪及氯化钠对其抑菌活性几乎无影响,浓度降低至125×10-6g/mL即最低抑菌浓度时,食品中的糖类(包括葡萄糖和蔗糖)、氯化钠及脂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且抑菌率随这些成分浓度的增大而降低,5%的葡萄糖、5%的蔗糖、1.5%的脂肪分别使鱼精蛋白的抑菌率下降了36.8%、34.3%、38.5%,而加入氯化钠后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也有所下降且促进了细菌聚集成团。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种,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环境体系中的成膜能力,建立其成膜动态模型,并在成膜前或成膜期间加入不同浓度的鱼精蛋白研究鱼精蛋白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37℃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在酶标板、试管内壁(培养基中含葡萄糖)及玻片上形成细菌生物膜,其形成能力与菌株类型、通氧量及培养基成分相关,青霉素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比普通菌成膜能力更强、在氧气充足时更易形成生物膜、葡萄糖的加入促进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在细菌生物膜形成前,加入鱼精蛋白,可较好地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细菌生物膜后,添加鱼精蛋白,对生物膜中活菌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差,将附有已成膜24h生物膜的玻片置于含鱼精蛋白的LB液体培养基中,其中鱼精蛋白浓度为5.00×10-4g/mL,继续培养24h后,测得仍有5.23LgCFU/mL活菌存在,将此浓度的鱼精蛋白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复合后,可增加鱼精蛋白对细菌生物膜中活菌的杀菌效果,此时活菌数减少为3.94LgCFU/mL。3.以鱼糜及鱼糕为对象,通过向其加入不同浓度的鱼精蛋白,研究鱼精蛋白对鱼糜及鱼糕的保鲜效果,得到了以下结论:将0.0187%、0.0375%、0.075%(质量比)的鱼精蛋白分别加入到鱼糜中时,分别能将新鲜鱼糜的保质期延长2天、2天和2天以上,但保质期仍较短,需要对鱼糜进行表面杀菌处理或增加鱼精蛋白浓度;鱼精蛋白延长了鱼糕的货架期,未添加鱼精蛋白的鱼糕在第6天即已变质,添加了0.075%、0.15%鱼精蛋白的鱼糕在第12天仍未变质,鱼精蛋白对鱼糕中的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尤为显着,添加0.15%鱼精蛋白的鱼糕在4℃下保存12天后仍无葡萄球菌生长;添加鱼精蛋白的鱼糕的pH值上升相对较平缓,腐败变质变缓,4℃下保存12天后,空白对照组鱼糕的pH上升了0.77,而加0.15%鱼精蛋白的鱼糕的pH仅上升了0.43;将0.0375%、0.075%、0.15%的鱼精蛋白加入鱼糕时,改善了鱼糕的弹性及色度,其中加入0.075%鱼精蛋白后的鱼糕弹性最大,比对照组鱼糕弹性增加了0.085,0.15%鱼精蛋白后的鱼糕色度值最高,比对照组的色度值高3.36;鱼精蛋白使鱼糕的初始持水能力下降,但在第6天时,添加了0.075%鱼精蛋白的鱼糕的持水能力高于对照组鱼糕的持水能力;鱼糕中的细菌即使在冷藏的条件下,仍然有形成细菌生物膜的能力,加入了鱼精蛋白的鱼糕中细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大大降低。

胡晓璐[10](2012)在《柔鱼鱼精蛋白的提取纯化及抑菌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鱼精蛋白是一种存在于各种动物精巢组织中的多聚阳离子肽,且与DNA结合成核精蛋白形式而存在,在医药和食品领域都有重要应用。本文以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 Steenstrup)的加工副产物——精巢为原料,优化提取工艺制取鱼精蛋白,并采用现代分离纯化技术探究了该蛋白的纯化过程,还对柔鱼鱼精蛋白的抑菌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具体情况如下:1、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对柔鱼鱼精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柔鱼鱼精蛋白的最优条件是硫酸浓度为0.3mol/L、硫酸用量为3倍、提取次数为2次、冷乙醇用量为3倍。在此条件下,柔鱼鱼精蛋白的得率最高,达3.5%。通过对提取得到的柔鱼鱼精蛋白进行成分分析,提取物中蛋白质含量达93%,氨基酸占81.70%,并且氨基酸组成丰富,其中碱性氨基酸含量较高,为26.2%,约占所测氨基酸总量的1/3,碱性氨基酸中的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分别占9.61%、14.84%、1.75%。2、采用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CM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对所提取的柔鱼鱼精蛋白进行纯化,然后通过精氨酸特征反应的坂口反应和Tricine-SDS-PAGE电泳确定了CM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的第Ⅱ峰为目标蛋白峰,收集目标蛋白峰后透析除盐、减压蒸馏浓缩、冷冻干燥得目标蛋白,研究表明该目标蛋白有四种组分组成,分子量分别为9.0kDa、11.0kDa、13.5kDa、21.0kDa,且分子量为11.0kDa和13.5kDa的两组分为该目标蛋白的主要组分,RP-HPLC对该蛋白组成作了进一步验证。3、研究了柔鱼鱼精蛋白的抗菌特性并进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柔鱼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较明显,而对黑霉及啤酒酵母的实验组菌体没有抑菌效果;该蛋白在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应用,抑菌效果好;高温处理该蛋白会减弱其抑菌活性,因此只能在低温巴氏杀菌的食品或生鲜食品防腐中使用;金属离子会影响其抑菌活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各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柔鱼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呈下降趋势,且相同条件下,高价金属离子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要大于低价金属离子;研究还表明柔鱼鱼精蛋白在消化道中可被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等酶酶解失去抑菌活性,从而不会威胁人体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的生长。应用试验中同等条件下添加柔鱼鱼精蛋白可延长鱼肉保存期和鲜度,延缓变质;可抑制蚝油中微生物的生长,起到一定的防腐效果。

二、鲤鱼鱼精蛋白抑菌机理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鲤鱼鱼精蛋白抑菌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鱼精蛋白辅助合成的多功能荧光碳点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荧光成像技术概述
    1.2 荧光探针
        1.2.1 荧光蛋白
        1.2.2 有机小分子
        1.2.3 纳米材料
    1.3 碳点
        1.3.1 碳点的理化性质
        1.3.2 碳点的合成方法
        1.3.3 基于荧光碳点的生物成像应用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鱼精蛋白辅助合成的荧光碳点的设计、合成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鱼精蛋白辅助合成的碳点的制备
        2.3.2 CD-PTMs的表征
    2.4 结果与讨论
        2.4.1 CD-PTMs的设计与合成
        2.4.2 CD-PTMs的形貌与电势
        2.4.3 CD-PTMs所携带的鱼精蛋白衍生物的表征
        2.4.4 CD-PTMs荧光性质的表征
    2.5 总结
第三章 荧光碳点用于人类细胞HEK-293的细胞核的成像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复苏与传代培养
        3.3.2 细胞毒性测试
        3.3.3 细胞荧光显微成像
        3.3.4 RNase酶处理实验
        3.3.5 RNA对于CD-PTMs的荧光滴定实验
    3.4 结果与讨论
        3.4.1 CD-PTMs的生物相容性测试
        3.4.2 CD -PTMs用于长时间监测细胞过程中核仁的动态变化
        3.4.3 CD-PTMs的核仁点亮机制初步探究
    3.5 总结
第四章 荧光碳点在细菌中的成像与抗菌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菌的培养与保藏
        4.3.2 体外抑菌效果检测
        4.3.3 细菌的共聚焦成像
    4.4 结果与讨论
        4.4.1 CD-PTMs的抑菌效果
        4.4.2 细菌的共聚焦成像
    4.5 总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提取纯化及保鲜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鱼精蛋白的性质及氨基酸组成特点
    1.2 鱼精蛋白的提取纯化
        1.2.1 鱼精蛋白的提取
        1.2.1.1 酸提取法
        1.2.1.2 超声波辅助酸提取法
        1.2.2 鱼精蛋白的纯化及鉴定
    1.3 鱼精蛋白制品纯度的检测
    1.4 鱼精蛋白在食品抗菌和其他方面的应用
        1.4.1 鱼精蛋白在食品抗菌中的应用
        1.4.1.1 鱼精蛋白的抑菌机理
        1.4.1.2 鱼精蛋白的抑菌效果
        1.4.1.3 鱼精蛋白复配保鲜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1.4.2 其他应用
    1.5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方法
        2.1.3.1 样品制备
        2.1.3.2 原料基本营养成分测定
        2.1.3.3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提取工艺的选择
        2.1.3.4 硫酸提取法提取工艺参数的分析及初步确定
        2.1.3.5 硫酸提取法正交试验
        2.1.3.6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得率的测定
        2.1.3.7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2.1.3.8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氨基酸组成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暗纹东方鲀精巢基本成分
        2.2.2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
        2.2.2.1 硫酸浓度对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得率的影响
        2.2.2.2 硫酸用量对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得率的影响
        2.2.2.3 提取次数对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得率的影响
        2.2.2.4 提取时间对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得率的影响
        2.2.2.5 提取温度对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得率的影响
        2.2.2.6 95%乙醇用量对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得率的影响
        2.2.3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提取工艺优化
        2.2.4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
        2.2.5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氨基酸组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纯化及抑菌活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方法
        3.1.3.1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最大紫外吸收峰检测
        3.1.3.2 葡萄糖凝胶层析(Sephadex G-50)
        3.1.3.3 羧甲基琼脂糖凝胶FF离子交换层析(CM Sepharose Fast Flow)
        3.1.3.4 坂口反应
        3.1.3.5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3.1.3.6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3.1.3.7 鱼精蛋白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3.1.3.8 抑菌圈直径的测定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紫外吸收光谱
        3.2.2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纯化
        3.2.2.1 葡萄糖凝胶层析(Sephadex G-50)
        3.2.2.2 羟甲基琼脂糖凝胶FF离子交换层析(CM Sepharose Fast Flow)
        3.2.3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鉴定
        3.2.3.1 坂口反应
        3.2.3.2 SDS-PAGE凝胶电泳图谱
        3.2.4 鱼精蛋白溶液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3.2.5 鱼精蛋白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3.2.6 抑菌圈直径大小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鱼精蛋白复配保鲜剂对南美白对虾的保鲜效果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方法
        4.1.3.1 样品预处理
        4.1.3.2 pH值的测定
        4.1.3.3 硫代巴比妥酸值(TBA)的测定
        4.1.3.4 持水力的测定
        4.1.3.5 菌落总数(TVC)的测定
        4.1.3.6 K值的测定
        4.1.3.7 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测定
        4.1.3.8 色差的测定
        4.1.3.9 感官评定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鱼精蛋白复配保鲜剂对南美白对虾冷藏过程中pH值的影响
        4.2.2 鱼精蛋白复配保鲜剂对南美白对虾冷藏过程中脂肪氧化程度的影响
        4.2.3 鱼精蛋白复配保鲜剂对南美白对虾冷藏过程中持水力的影响
        4.2.4 鱼精蛋白复配保鲜剂对南美白对虾冷藏过程中菌落总数(TBC)的影响
        4.2.5 鱼精蛋白复配保鲜剂对南美白对虾冷藏过程中K值的影响
        4.2.6 鱼精蛋白复配保鲜剂对南美白对虾冷藏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的影响
        4.2.7 鱼精蛋白复配保鲜剂对南美白对虾冷藏过程中色差的影响
        4.2.8 鱼精蛋白复配保鲜剂对南美白对虾冷藏过程中感官评定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鱼精蛋白对草鱼片保鲜效果及其抑菌机理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以及中英文对照
第一章 绪论
    1 前言
    2 水产品的保鲜方法
        2.1 低温保鲜
        2.2 气调保鲜
        2.3 物理保鲜法
        2.4 化学保鲜法
    3 天然保鲜剂的研究进展
        3.1 细菌素
        3.2 茶多酚
        3.3 鱼精蛋白
        3.3.1 鱼精蛋白理化特性
        3.3.2 鱼精蛋白的抑菌机理
    4 研究目的意义
    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鱼精蛋白对草鱼片的保鲜效果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 实验材料
        2.1.1 原料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3 试验方法
        3.1 样品制备方法
        3.2 草鱼片pH的测定
        3.3 草鱼片菌落总数的测定
        3.4 草鱼片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测定
        3.5 鱼精蛋白对鱼肉脂肪酸氧化值(TBARS)的测定
        3.6 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鱼精蛋白对草鱼片pH值的影响
        4.2 鱼精蛋白对草鱼片菌落总数的影响
        4.3 鱼精蛋白对草鱼片TVB-N值的影响
        4.4 鱼精蛋白对草鱼片TBARS值的影响
    5 小结
第三章 腐败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微生物生长特性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 实验材料
        2.1.1 原料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3 试验方法
        3.1 腐败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3.1.1 菌落形态观察
        3.1.2 个体形态观察
        3.1.3 生理生化反应
        3.2 草鱼片中腐败微生物生长特性的研究
        3.2.1 盐浓度对草鱼片中腐败微生物生长特性的测定
        3.2.2 pH值对草鱼片中腐败微生物生长特性的测定
        3.2.3 糖浓度对草鱼片中腐败微生物生长特性的测定
        3.3 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腐败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4.1.1 菌落形态
        4.1.2 个体形态
        4.1.3 生理生化反应
        4.2 草鱼片中腐败微生物生长特性的研究
        4.2.1 盐浓度对草鱼片中腐败微生物生长特性的影响
        4.2.2 pH值对草鱼片中腐败微生物生长特性的影响
        4.2.3 糖浓度对草鱼片中腐败微生物生长特性的影响
    5 小结
第四章 鱼精蛋白抑菌机理的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菌种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2.2 主要仪器
    3 试验方法
        3.1 鱼精蛋白抑菌效果的研究
        3.1.1 鱼精蛋白抑菌效果的定性实验
        3.1.2 鱼精蛋白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3.1.3 鱼精蛋白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3.2 鱼精蛋白抑菌活性与二级结构的研究
        3.2.1 溶液pH值对鱼精蛋白结构和抑菌活性的测定
        3.2.2 温度对鱼精蛋白结构和抑菌活性的测定
        3.2.3 盐浓度对鱼精蛋白结构和抑菌活性的测定
        3.2.4 金属离子对鱼精蛋白结构和抑菌活性的测定
        3.3 鱼精蛋白对菌株细胞壁膜的测定
        3.3.1 菌株培养液电导率的测定
        3.3.2 菌株培养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3.3 对菌株培养液中核酸含量的测定
        3.3.4 菌体膜蛋白的测定
        3.3.5 细胞膜通透性的测定
        3.3.6 细菌表面电荷的测定
        3.4 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鱼精蛋白抑菌效果的研究
        4.1.1 鱼精蛋白抑菌效果的定性试验
        4.1.2 鱼精蛋白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4.1.3 鱼精蛋白对生长曲线的影响
        4.2 鱼精蛋白抑菌活性与二级结构的研究
        4.2.1 溶液pH值对鱼精蛋白结构和抑菌活性的影响
        4.2.2 温度对鱼精蛋白结构和抑菌活性的影响
        4.2.3 盐浓度对鱼精蛋白结构和抑菌活性的影响
        4.2.4 金属离子对鱼精蛋白结构和抑菌活性的影响
        4.3 鱼精蛋白对菌株细胞壁膜的影响
        4.3.1 鱼精蛋白对菌株培养液电导率的影响
        4.3.2 鱼精蛋白对菌株培养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3.3 鱼精蛋白对菌株培养液中核酸含量的影响
        4.3.4 鱼精蛋白对菌体膜蛋白的影响
        4.3.5 鱼精蛋白对膜通透性的影响
        4.3.6 鱼精蛋白对细菌表面电荷的影响
    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4)鲟鱼精蛋白与多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鲟鱼的特性及功用
    1.3 鲟鱼养殖业的现状
    1.4 鱼精蛋白概况
        1.4.1 鱼精蛋白的理化性质
        1.4.2 鱼精蛋白的研究背景
    1.5 鱼精蛋白的应用
        1.5.1 食品中的应用
        1.5.2 医学中的应用
    1.6 课题的立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鲟鱼精蛋白的提取工艺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鲟鱼精蛋白的提取工艺
        2.3.2 鲟鱼精蛋白的纯化
        2.3.3 鲟鱼精蛋白的鉴定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鲟鱼精蛋白提取工艺结果
        2.4.2 鲟鱼精蛋白的纯化结果
        2.4.3 鱼精蛋白的鉴定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鱼精蛋白多肽的制备工艺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单因素试验
        3.3.2 响应面试验
        3.3.3 Tricine-SDS-PAGE不连续凝胶电泳分析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单因素实验结果
        3.4.2 响应面实验结果
        3.4.3 鱼精蛋白多肽Tricine-SDS-PAGE电泳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构与性质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水解氨基酸组分分析
        4.3.2 鱼精蛋白的DSC热变性分析
        4.3.3 鱼精蛋白的FTIR分析
        4.3.4 鱼精蛋白二级结构分析
        4.3.5 鱼精蛋白的XRD分析
        4.3.6 抑菌试验
        4.3.7 理化特性探究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水解氨基酸组分分析结果
        4.4.2 DSC测量结果
        4.4.3 FTIR测量结果
        4.4.4 CD分析结果
        4.4.5 XRD测量结果
        4.4.6 抑菌试验结果
        4.4.7 理化特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响应面法优化鲟鱼精蛋白的提取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提取工艺
        1.2.2 鱼精蛋白得率的测定
        1.2.3 单因素实验
        1.2.4 响应面实验
        1.2.5 鱼精蛋白的鉴定
        1.2.6 抑菌实验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实验
        2.1.1 硫酸浓度对鱼精蛋白得率的影响
        2.1.2 液料比对鱼精蛋白得率的影响
        2.1.3 提取时间对鱼精蛋白得率的影响
        2.1.4 提取温度对鱼精蛋白得率的影响
        2.1.5 提取次数对鱼精蛋白得率的影响
    2.2 响应面实验
        2.2.1 预测模型的显着性检验
        2.2.2 响应面曲面分析
        2.2.3 鱼精蛋白最优提取工艺确定及验证
    2.3 鱼精蛋白鉴定
    2.4 鱼精蛋白抑菌实验
3 结论

(6)鲶鱼体表粘液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其抑菌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鱼源性抗菌肽的特征与生物活性
        1.2.1 α-螺旋肽
        1.2.2 富含半胱氨酸肽
        1.2.3 组蛋白类似肽
    1.3 鱼类抗菌肽的基因工程
        1.3.1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1.3.2 酵母菌表达系统
    1.4 抗菌肽作用机制
        1.4.1 膜渗透机制
        1.4.2 细胞内机制
    1.5 抗菌肽的应用
    1.6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鲶鱼体表黏液抗菌肽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2.1 前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鲶鱼体表粘液粗提物的制备
        2.3.2 固相萃取分离
        2.3.3 RP-HPLC分离纯化
        2.3.4 HPLC分离纯化
        2.3.5 抗菌肽提取物分子量分析
        2.3.6 抗菌肽氨基酸序列鉴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RP-HPLC图谱及抑菌活性检验
        2.4.2 HPLC图谱及抑菌活性验证
        2.4.3 分子量结果
        2.4.4 氨基酸序列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鲶鱼体表粘液抗菌肽抑菌机理的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抗菌肽对细菌生长曲线的抑制
        3.3.2 扫描电镜观察抗菌肽对细菌细胞的形态的影响
        3.3.3 抗菌肽对细菌酶活力的影响
        3.3.4 抗菌肽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3.3.5 抗菌肽对细菌蛋白质的影响
        3.3.6 SDS-PAGE电泳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3.4.2 扫描电镜观察对细菌形态的影响
        3.4.3 对细菌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3.4.4 对细菌AKP酶活力的影响
        3.4.5 对细菌内膜通透性的影响
        3.4.6 对细菌外膜通透性的影响
        3.4.7 对细菌可溶性总蛋白的影响
        3.4.8 对细菌可溶性膜蛋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鲶鱼体表粘液抗菌肽在草鱼保鲜中的应用
    4.1 前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样品处理
        4.3.2 微生物的测定
        4.3.3 pH和TVB-N值得测定
        4.3.4 色差的测定
        4.3.5 水分分布测定
        4.3.6 质构的测定
        4.3.7 K值的测定
        4.3.8 电子鼻的测定
        4.3.9 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微生物分析
        4.4.2 pH和TVB-N值分析
        4.4.3 色差分析
        4.4.4 水分分布分析
        4.4.5 质构特性分析
        4.4.6 K值分析
        4.4.7 挥发性气味成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鱼精蛋白的制备、纯化及其絮凝和抑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鱼精蛋白
        0.1.1 鱼精蛋白理化性质
        0.1.2 鱼精蛋白的抑菌特性研究
        0.1.3 鱼精蛋白的分离提取与纯化
        0.1.4 鱼精蛋白的应用
        0.1.4.1 鱼精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
        0.1.4.2 鱼精蛋白在医药中的应用
        0.1.5 鱼精蛋白抑菌机理研究
    0.2 微藻采收的方式及絮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0.2.1 微藻采收的方式
        0.2.1.1 絮凝法
        0.2.1.2 离心分离法
        0.2.1.3 过滤法
        0.2.1.4 预氧化法
        0.2.1.5 气浮法
        0.2.2 絮凝技术在微藻采收中的研究与应用
    0.3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0.3.1 立题依据
        0.3.2 研究内容
1 鱼精巢的成分测定及鱼精蛋白的提取
    1.1 引言
    1.2 材料和仪器
        1.2.1 实验原料
        1.2.2 实验试剂
        1.2.3 实验仪器
        1.2.4 实验菌株
        1.2.5 培养基配方
    1.3 实验方法
        1.3.1 原料选择与处理
        1.3.2 原料基本营养成分的测定
        1.3.3 鱼精蛋白提取工艺
        1.3.4 抑菌活性测定
    1.4 结果与分析
        1.4.1 鲑鱼和鲤鱼精巢组织的基本成分测定
        1.4.2 鱼精蛋白的提取得率
        1.4.3 鲑鱼和鲤鱼精巢组织中氨基酸组分测定
        1.4.4 提取的鲑鱼鱼精蛋白和鲤鱼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比较
    1.5 本章小结
2 鱼精蛋白的絮凝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主要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菌株
        2.2.4 微藻培养基
    2.3 实验方法
        2.3.1 鱼精蛋白对盐藻、扁藻和小球藻的絮凝
        2.3.2 鱼精蛋白对微生物细胞的絮凝
        2.3.3 微藻絮凝后的上清液循环(3次)再培养和再絮凝
        2.3.4 温度对鱼精蛋白絮凝盐藻和扁藻的影响
        2.3.5 蛋白酶处理对鱼精蛋白絮凝活性的影响
    2.4 结果与分析
        2.4.1 鲑鱼鱼精蛋白对微藻的絮凝
        2.4.1.1 鲑鱼鱼精蛋白对微藻的絮凝活性研究
        2.4.1.2 鲑鱼鱼精蛋白对微生物细胞絮凝活性的研究
        2.4.1.3 六种絮凝剂对盐藻的絮凝效果图
        2.4.1.4 盐藻絮凝后上清液的再培养、再絮凝以及沉淀藻体的培养
        2.4.1.5 处理温度对鲑鱼鱼精蛋白絮凝盐藻的影响
        2.4.1.6 蛋白酶处理对鲑鱼鱼精蛋白絮凝盐藻的影响
        2.4.2 鲤鱼鱼精蛋白对微藻的絮凝
        2.4.2.1 鲤鱼鱼精蛋白对微藻的絮凝活性研究
        2.4.2.2 鲤鱼鱼精蛋白对微生物细胞絮凝活性的研究
        2.4.2.3 六种絮凝剂对扁藻的絮凝效果图
        2.4.2.4 扁藻絮凝后上清液的再培养、再絮凝以及沉淀藻体的培养
        2.4.2.5 处理温度对鲤鱼鱼精蛋白絮凝扁藻的影响
        2.4.2.6 蛋白酶处理对鲤鱼鱼精蛋白絮凝扁藻的影响
        2.4.3 不同絮凝剂对微藻絮凝分析
        2.4.4 两种鱼精蛋白的絮凝活性的比较
    2.5 本章小结
3 鱼精蛋白的抑菌作用条件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0 实验原料
        3.2.1 主要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2.3 实验菌株
        3.2.4 培养基配方
    3.3 实验方法
        3.3.1 抑菌方法
        3.3.1.1 试管法
        3.3.1.2 滤纸片扩散法
        3.3.2 鱼精蛋白的最小抑菌浓度
        3.3.3 pH值对鲑鱼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
        3.3.4 温度对鲑鱼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
        3.3.5 蛋白酶对鲑鱼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
    3.4 结果与分析
        3.4.1 鲑鱼鱼精蛋白最小抑菌浓度
        3.4.2 pH对鱼精蛋白抑菌效果的影响
        3.4.3 温度对鱼精蛋白抑菌效果的影响
        3.4.4 蛋白酶对鱼精蛋白抑菌效果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鱼精蛋白的纯化与组份测试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原料
        4.2.2 主要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2.4 实验菌株
        4.2.5 培养基配方
    4.3 实验方法
        4.3.1 CM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
        4.3.2 鱼精蛋白的鉴定
        4.3.2.1 坂口反应
        4.3.2.2 实验方法
        4.3.3 提纯后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
        4.3.4 鱼精蛋白分离纯化后絮凝活性
        4.3.5 提纯后鱼精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测定
    4.4 结果与分析
        4.4.1 鲑鱼鱼精蛋白CM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
        4.4.2 鲑鱼鱼精蛋白CM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
        4.4.3 分离纯化后的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测定
        4.4.3.1 鲑鱼鱼精蛋白(PEAKⅢ和PEAKⅣ)的抑菌活性测定
        4.4.3.2 鲤鱼鱼精蛋白PEAK Ⅲ的抑菌活性测定
        4.4.4 层析后鱼精蛋白对微藻的絮凝
        4.4.4.1 鲑鱼鱼精蛋白(PEAK Ⅲ和PEAK Ⅳ)对盐藻的絮凝
        4.4.4.2 鲤鱼鱼精蛋白PEAK Ⅲ对扁藻的絮凝
        4.4.5 分离纯化后的鱼精蛋白的氨基酸组分分析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干预作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及中文对照
第一章 绪论
    1 鱼精蛋白概述
        1.1 鱼精蛋白的理化性质
        1.2 鱼精蛋白提取与纯化
        1.3 鱼精蛋白的抗菌特性
        1.4 鱼精蛋白的抑菌机理
        1.5 鱼精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
    2 金黄色葡萄球菌概述
    3 细菌生物膜概述
        3.1 生物膜的形成过程
        3.2 人工生物膜发生装置
        3.3 生物膜的检测技术
        3.4 生物膜的控制方法
        3.5 生物膜胞外聚合物
        3.6 细菌生物膜与食品安全
    4 立题背景与意义
    5 主要研究内容
        5.1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的构建
        5.2 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态及活菌的影响
        5.3 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胞外多糖的影响
        5.4 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PIA表达和eDNA合成的影响
第二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的构建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菌株
        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1.3 常用缓冲液及其它试剂的配制
        1.4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鉴定
        2.1.1 菌种复苏
        2.1.2 刚果红平板法定性生物膜形成菌株
        2.2 金黄色葡萄球菌静置生物膜模型的建立
        2.2.1 标准菌悬液制备
        2.2.2 盖玻片的清洗
        2.2.3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建立
        2.2.4 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观察
        2.2.5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鉴定和观察
        2.2.6 连续稀释法测生物膜内活菌数
    3 实验结果
        3.1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鉴定
        3.2 金黄色葡萄球菌静置生物膜模型的建立
        3.2.1 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观察
        3.2.3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鉴定和观察
        3.2.4 连续稀释法对生物膜内活菌数的测定
    4 小结
    5 讨论
第三章 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态和细菌数量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菌株
        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1.3 常用缓冲液及其它试剂的配制
        1.4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及MBC的测定
        2.1.1 标准菌悬液制备
        2.1.2 鱼精蛋白溶液配制
        2.1.3 抑菌实验
        2.2 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2.2.1 标准菌悬液制备
        2.2.2 鱼精蛋白溶液的配制
        2.2.3 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2.2.3.1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建立
        2.2.3.2 银染法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
        2.2.3.3 连续稀释法测生物膜内活菌数
        2.2.3.4 统计分析
        2.2.4 鱼精蛋白对成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2.2.4.1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建立
        2.2.4.2 银染法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
        2.2.4.3 连续稀释法测生物膜内活菌数
        2.2.4.4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及MBC的测定
        3.2 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3.2.1 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3.2.1.1 银染法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
        3.2.1.2 连续稀释法测定生物膜内活菌数
        3.2.2 鱼精蛋白对成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3.2.2.1 银染法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
        3.2.2.2 连续稀释法测定生物膜内活菌数
    4 小结
    5 讨论
第四章 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胞外多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菌株
        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1.3 常用缓冲液及其它试剂的配制
        1.4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菌种复苏
        2.2 标准菌悬液制备
        2.3 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胞外多糖的影响
        2.3.1 鱼精蛋白溶液的配制
        2.3.2 生物膜标本制备
        2.3.2.1 初始加入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2.3.2.2 鱼精蛋白对成熟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2.3.3 生物膜中胞外多糖荧光染色
        2.3.4 荧光显微镜观察
        2.3.5 图像分析
        2.3.6 统计分析
        2.4 金黄色葡葡球菌生物膜胞外多糖的提取
        2.4.1 蒽酮法测定总糖含量标准曲线的制作
        2.4.2 生物膜标本制备
        2.4.2.1 初始加入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2.4.2.2 鱼精蛋白对成熟金黄色葡萄球生物膜的影响
        2.4.3 黏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量测定
        2.4.4 黏附金黄色葡萄球菌合成水溶性与水不溶性胞外多糖的测定
        2.4.5 黏附状态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糖能力的计算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观察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胞外多糖的影响
        3.1.1 初始加入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胞外多糖的影响
        3.1.2 鱼精蛋白对培养不同时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胞外多糖的影响
        3.2 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水溶性及水不溶性胞外多糖的影响
        3.2.1 蒽酮法测定总糖含量标准曲线
        3.2.2 不同培养条件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黏附菌的质量
        3.2.3 初始加入鱼精蛋白对黏附细菌产胞外多糖能力的影响
        3.2.3.1 初始加入鱼精蛋白对黏附细菌产水溶性胞外多糖能力的影响
        3.2.3.2 初始加入鱼精蛋白对黏附细菌产水不溶性胞外多糖能力的影响
        3.3 生物膜形成后加入鱼精蛋白对黏附细菌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3.3.1 生物膜形成后加入鱼精蛋白对黏附细菌产水溶性胞外多糖能力的影响
        3.3.2 生物膜形成后加入鱼精蛋白对粘附细菌产水不溶性胞外多糖能力的影响
    4 小结
    5 讨论
第五章 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PIA表达和eDNA分泌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菌株
        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1.3 常用缓冲液及其它试剂的配制
        1.4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标准菌悬液的制备
        2.2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培养
        2.3 PIA提取与检测
        2.4 eDNA提取与检测
        2.4.1 荧光扫描波长的确定
        2.4.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4.3 eDNA提取
        2.4.4 eDNA含量检测
        2.4.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鱼精蛋白对PIA表达的影响
        3.2 鱼精蛋白对eDNA分泌的影响
        3.2.1 荧光光度法测定eDNA含量标准曲线的绘制
        3.2.2 eDNA含量的测定
    4 小结
    5 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鱼精蛋白对细菌及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及初步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及中文对照
第一章 绪论
    1 鱼精蛋白概述
        1.1 鱼精蛋白来源、组成及理化特性
        1.2 鱼精蛋白的提取、分离与纯化
        1.3 鱼精蛋白药学功效
        1.4 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及应用
        1.4.1 鱼精蛋白抑菌特性及机理
        1.4.2 鱼精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
    2 细菌生物膜概述
        2.1 细菌生物膜的定义及组成
        2.2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
        2.3 细菌生物膜的危害
        2.4 细菌生物膜的检测、鉴定方法
        2.5 细菌生物膜的清除
        2.6 细菌生物膜与食品安全
    3 鱼糜及鱼糜制品
        3.1 鱼糜制品的概念
        3.2 鱼糜制品的工艺及特性
        3.3 鱼糜制品的保鲜
    4 立题的背景与意义
    5 主要研究内容
        5.1 鱼精蛋白的抑菌特性和效果研究
        5.2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规律和鱼精蛋白对细菌生物膜的作用
        5.3 鱼精蛋白在鱼糜及鱼糕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第二章 鱼精蛋白的抑菌特性及效果试验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鱼精蛋白对几种常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
        2.1.1 菌悬液的制备
        2.1.2 鱼精蛋白溶液配制
        2.1.3 抑菌试验
        2.2 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动态抑菌效果
        2.2.1 菌种活化
        2.2.2 抑菌试验
        2.2.3 培养与测定
        2.3 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速率测定
        2.3.1 菌种活化
        2.3.2 稀释菌液的制备
        2.3.3 鱼精蛋白溶液的配制
        2.3.4 抑菌试验
        2.4 食品成分对鱼精蛋白抑菌效果的影响测定
    3 实验结果
        3.1 不同浓度的鱼精蛋白溶液对几种常见病原菌的的抑菌效果
        3.2 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动态抑菌曲线
        3.3 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速率测定
        3.4 食品成分对鱼精蛋白抑菌效果的影响测定
        3.4.1 食品成分对鱼精蛋白(2.50×10~(-4)g/mL)抑菌效果的影响
        3.4.2 食品成分对鱼精蛋白(1.25×10~(-4)g/mL)抑菌效果的影响
    4 小结
    5 讨论
第三章 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作用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模模型的建立
        2.1.1 酶标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建立
        2.1.2 试管中生物膜模型的建立
        2.1.3 培养瓶中生物膜模型的建立
        2.2 不同浓度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作用
        2.2.1 不同浓度鱼精蛋白对培养0h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2.2.2 不同浓度鱼精蛋白对培养24h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2.2.3 不同浓度鱼精蛋白对培养24h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中活菌数的影响
    3 实验结果
        3.1 酶标板中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时成膜情况
        3.2 试管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成膜情况
        3.3 培养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成膜情况
        3.3.1 不同时间金黄色葡萄球菌成膜情况
        3.3.2 不同浓度鱼精蛋白对培养0h的生物膜形成影响
        3.3.3 不同浓度鱼精蛋白培养24h的生物膜形成影响
        3.4 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中活菌数的作用
    4 小结
    5 讨论
第四章 鱼精蛋白在鱼糜及鱼糕中的应用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草鱼鱼糜菌落数和鲜度测定
        2.1.1 鱼糜制作工艺及分组
        2.1.2 鱼精蛋白对鱼糜中菌落总数、葡萄球菌数的影响及鲜度测定
        2.2 草鱼鱼糕菌落数和鲜度测定
        2.2.1 草鱼鱼糕制作工艺
        2.2.2 鱼精蛋白对鱼糕中菌落总数、葡萄球菌数的影响及鲜度测定
        2.3 色度测定
        2.4 鱼糕弹性测定
        2.5 保水性测定方法
        2.6 pH值测定方法
        2.7 鱼糕中细菌形成生物膜能力的测定
        2.8 统计与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鱼精蛋白对新鲜鱼糜菌落数和鲜度的影响
        3.1.1 鱼精蛋白对新鲜鱼糜中菌落总数的影响
        3.1.2 鱼精蛋白对新鲜鱼糜中葡萄球数的影响
        3.2 鱼精蛋白对草鱼鱼糕的菌落数和鲜度影响
        3.2.1 鱼精蛋白对草鱼鱼糕的菌落总数影响及鲜度评定
        3.2.3 鱼精蛋白对草鱼鱼糕的葡萄球菌影响
        3.3 鱼精蛋白对草鱼鱼糕色度的影响
        3.4 鱼精蛋白对鱼糕弹性的影响
        3.5 鱼精蛋白对鱼糕持水性的影响
        3.6 鱼精蛋白对鱼糕pH的影响
        3.7 鱼糕中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测定
        3.7.1 鱼糕生物膜中的活菌数
        3.7.2 草鱼鱼糕生物膜银染
    4 小结
    5 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柔鱼鱼精蛋白的提取纯化及抑菌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柔鱼内脏结构
    1.2 鱼精蛋白研究进展
        1.2.1 鱼精蛋白理化性质
        1.2.2 鱼精蛋白提取与纯化
        1.2.3 鱼精蛋白的抗菌特性研究
        1.2.4 鱼精蛋白抗菌机理研究
        1.2.5 鱼精蛋白应用研究
    1.3 本论文立题背景和意义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柔鱼鱼精蛋白的提取工艺研究
    2.1 材料与设备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原料选择与处理
        2.2.2 原料基本营养成分的测定
        2.2.3 柔鱼鱼精蛋白提取工艺
        2.2.4 柔鱼鱼精蛋白得率测定
        2.2.5 柔鱼鱼精蛋白氨基酸组成分析
        2.2.6 柔鱼鱼精蛋白 Tricine-SDS-PAGE 电泳分析
        2.2.7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柔鱼精巢基本营养成分
        2.3.2 柔鱼鱼精蛋白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
        2.3.3 提取工艺优化的正交试验
        2.3.4 柔鱼鱼精蛋白成分分析
        2.3.5 柔鱼鱼精蛋白 Tricine-SDS-PAGE 电泳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柔鱼鱼精蛋白分离与纯化研究
    3.1 材料与设备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柔鱼鱼精蛋白紫外吸收光谱
        3.2.2 柔鱼鱼精蛋白的纯化
        3.2.3 纯化柔鱼鱼精蛋白的鉴定
        3.2.4 数据处理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柔鱼鱼精蛋白紫外吸收光谱
        3.3.2 柔鱼鱼精蛋白的纯化
        3.3.3 纯化柔鱼鱼精蛋白的鉴定
    3.4 小结
第四章 柔鱼鱼精蛋白的抑菌特性研究及应用试验
    4.1 材料与设备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1.3 试验菌种
        4.1.4 培养基
    4.2 试验方法
        4.2.1 稀释菌液的制备
        4.2.2 抑菌试验的方法
        4.2.3 柔鱼鱼精蛋白在食品中防腐保鲜的应用
        4.2.4 数据统计与处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柔鱼鱼精蛋白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4.3.2 pH 值对柔鱼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
        4.3.3 温度对柔鱼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
        4.3.4 金属离子对柔鱼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
        4.3.5 蛋白酶对柔鱼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
        4.3.6 柔鱼鱼精蛋白对食品中防腐保鲜试验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四、鲤鱼鱼精蛋白抑菌机理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鱼精蛋白辅助合成的多功能荧光碳点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研究[D]. 张珂娜. 山东大学, 2021(12)
  • [2]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提取纯化及保鲜效果研究[D]. 张家源.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3]鱼精蛋白对草鱼片保鲜效果及其抑菌机理的初探[D]. 皮杜娟. 华中农业大学, 2017(03)
  • [4]鲟鱼精蛋白与多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D]. 饶丹华. 武汉工程大学, 2017(04)
  • [5]响应面法优化鲟鱼精蛋白的提取工艺[J]. 饶丹华,白婵,耿胜荣,邓子浩,徐晨,熊光权,鉏晓艳,李海蓝,季飞,王宝华,李新,廖涛. 食品工业科技, 2017(04)
  • [6]鲶鱼体表粘液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其抑菌机理的研究[D]. 姜杨. 渤海大学, 2016(05)
  • [7]鱼精蛋白的制备、纯化及其絮凝和抑菌活性研究[D]. 刘燕妮. 中国海洋大学, 2015(07)
  • [8]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干预作用的初步研究[D]. 娄凡丽. 华中农业大学, 2014(09)
  • [9]鱼精蛋白对细菌及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及初步应用研究[D]. 万娜. 华中农业大学, 2013(02)
  • [10]柔鱼鱼精蛋白的提取纯化及抑菌特性研究[D]. 胡晓璐. 福建农林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鲤鱼精蛋白抗菌机理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