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根特异性蛋白——Sporamin的研究进展

甘薯根特异性蛋白——Sporamin的研究进展

一、甘薯块根特异蛋白——Sporamin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饶顺发,刘旭,廖茵茵,王亚如,朱宏波,杨子银,胡博,侯兴亮[1](2020)在《小象甲取食处理下甘薯‘广薯87’的转录组分析》文中指出甘薯(Ipomoea batatas)是世界重要农作物,我国华南地区是主要甘薯产地,却常年遭受甘薯小象甲(Cylas formicarius)的虫害威胁。发掘甘薯小象甲抗性基因资源及其抗性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广东省主栽甘薯品种‘广薯87’(G87)的小象甲取食时间与侵害程度的关系,选取取食处理4 h的G87薯叶和块根进行转录组分析,分别获得了1 395和1 176个差异基因,主要分属于物质代谢和转录信号等生物学途径,并验证了如水杨酸甲酯代谢、胰蛋白酶抑制剂、转录调控因子以及甘薯贮藏蛋白等多个与小象甲抗性相关的甘薯基因,且部分基因呈现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本文将为甘薯小象甲抗性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并对甘薯抗虫分子育种及相关农业技术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邱天越[2](2019)在《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发芽特性的关系》文中认为甘薯繁殖方式主要靠育苗移栽,如何快速获得量大质优的甘薯苗是一个研究热点。目前生产上多用萌芽性反映甘薯的出苗情况,然而,针对甘薯萌芽性迄今尚未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本研究以12个萌芽性差异显着的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甘薯块根萌芽性评价方法和指标,块根发芽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物理特性和激素的变化及其与发芽特性的关系,得到主要结果如下:(1)甘薯块根萌芽性与出芽时间和出苗时间呈极显着负相关,与单位薯重薯苗数、单位薯重薯苗重呈极显着正相关,与苗基部粗呈显着正相关。这表明甘薯品种萌芽性可通过测定单位薯重薯苗数、单位薯重薯苗重、出芽时间、出苗时间以及苗基部粗来评价。(2)本研究发现,甘薯块根发芽是一个不断消耗干物质的过程。随着排种天数增加,淀粉率持续下降,还原糖含量波动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粗纤维含量变化较小。α-淀粉酶在甘薯块根发芽初期活性较高,β-淀粉酶在甘薯块根成苗期活性较高。另外,甘薯块根萌芽性与α-淀粉酶活性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因此,可将α-淀粉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作为选育甘薯萌芽性优良品种的重要指标。(3)在物理特性方面,随着排种天数增加,不同品种甘薯块根硬度不断下降,粘附性变化存在差异,萌芽性较差的品种粘附性下降幅度较大,弹性多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内聚性变化较小。甘薯块根的萌芽性与其粘附性和弹性都有极显着的相关性。因此,可将粘附性和弹性作为快速评价甘薯块根萌芽性的参考指标。(4)在内源激素方面,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3(GA3)都有显着的增加,脱落酸(ABA)会显着下降或一直处于较低水平。ABA含量与块根萌芽性之间存在极显着的负相关,说明ABA对甘薯块根发芽有抑制作用。IAA/ABA与萌芽性呈显着正相关,说明IAA与ABA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甘薯块根发芽有重要影响。

廖明欢,周珊,房伯平,黄立飞,邹宏达,杨义伶,王章英[3](2018)在《甘薯活性成分及其功能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甘薯作为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除含淀粉、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重要营养成分外,还含许多重要的功能活性成分,比如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多酚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甘薯功能性成分及其应用,以期为深入研究甘薯功能性成分、培育甘薯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江甜[4](2018)在《紫薯蛋白花色苷复合物的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紫薯是我国甘薯资源中一种特殊的品种,富含花色苷和蛋白质等活性成分。花色苷类化合物对蛋白质有极高的亲和性,花色苷通过共价键或非共价键的形式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本研究以鄂薯12号为原料,以乙醇为溶剂超声辅助提取制备紫薯花色苷粗取物(PSPA-E),以纯水为溶剂超声辅助提取结合硫酸铵沉淀及膜过滤制备紫薯蛋白花色苷复合物粗提物(PSPAP-E),经DEAE-52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和Sephadex G-75葡聚糖凝胶柱纯化紫薯蛋白;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串联离子阱多级质谱(HPLC-DAD-EI-MS/MS)法对花色苷结构进行分析鉴定,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Triple-TOF-MS)对紫薯蛋白进行肽质量指纹图谱鉴定。探讨了紫薯花色苷在加热和贮藏过程中的降解规律和聚合物颜色变化特征;评价了PSPAP-E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中炎症介质和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以及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HPLC-DAD-ESI-MS/MS对花色苷结构进行分析鉴定,PSPA-E中鉴定出13种主要的花色苷,PSPFA-E中仅含有其中的3种,表明PSPAP-E中含有丰富的花色苷;SDS-PAGE分析显示,紫薯蛋白主要有58、22、18和12 kDa四个染色带,通过Triple-TOF-MS对紫薯蛋白酶解后的肽段鉴定出17种蛋白质,其主要包括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酶类和Sporamin蛋白。2.PSPA-E在4、20和35℃贮藏期间,总花色苷和各单体花色苷含量逐渐下降,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特征;4、20和35℃贮藏条件下总花色苷半衰期分别为228.8、48.1和32.6天;单体花色苷的降解规律为:糖苷相同的情况下,矢车菊素的半衰期要低于芍药素,酰基化花色苷的半衰期要高于未酰基化花色苷;花色苷褐变指数和聚合物颜色指数随贮藏时间的增加和贮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聚合物颜色指数与花色苷含量之间呈指数关系;模型体系的颜色变化差异不明显。3.pH值为3.0、5.0和7.0的PSPA-E在90℃热处理过程期间,总花色苷和各单体花色苷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特征,花色苷的半衰期分别为9.7、12.4和4.7小时;聚合物颜色形成遵循零级动力学,且聚合物指数随pH值增大逐渐增加,聚合物颜色形成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150、0.0155和0.0284 h-1;CIELAB系统评估花色苷提取物的颜色变化结果表明L*,a*,b*和ΔE在热处理期间随着时间和pH值显着改变(p<0.05),花色苷的降解的同时并伴随着缩合反应导致明显的颜色变化。4.在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中研究了PSPAP-E和PSPFA-E的抗炎症活性和潜在机制。结果表明:PSPAP-E和PSPFA-E预处理细胞可显着降低NO、TNF-α和ROS水平,并显着抑制iNOS和TNF-α的mRNA表达。同时,诱导Nrf2和HO-1的mRNA表达。此外,PSPFA-E和PSPAP-E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JNK、p38、NF-κB和AP-1的相对表达量,两者之间没有显着差异,结果表明PSPAP-E和PSPFA-E对LPS诱导的炎症有预防作用。5.在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腹腔注射STZ建立Ⅱ型糖尿病模型,研究了PSPA-E和PSPAP-E的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PSPA-E和PSPAP-E饲喂糖尿病小鼠12周能够显着降低小鼠的空腹血糖值,提高其口服糖耐量,显着升高血清胰岛素、降低胰高血糖素。此外,PSPA-E和PSPAP-E显着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p<0.05),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和AST/ALT比值。对各组小鼠肝脏中的MDA、Cu-Zn SOD、T-AOC和GSH-Px四个抗氧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PSPA-E和PSPAP-E降低了小鼠肝脏MDA含量,一定程度提高了Cu-Zn SOD和T-AOC活力、GSH-Px含量;PSPA-E和PSPAP-E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导致的肝脏损害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冯俊彦,赵珊,李明,张聪,杨松涛,乔帅,谭文芳,王大一,蒲志刚[5](2018)在《甘薯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是中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和能源作物。近年来,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甘薯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思路,大量甘薯重要功能基因的相继克隆为这些基因的深入研究和利用奠定了基础。本综述主要从甘薯品质基因、抗病虫基因、抗逆基因和块根发育相关基因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甘薯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并对甘薯基因克隆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展望。

宋炜涵[6](2017)在《甘薯块根发育及非生物胁迫相关MADS-box基因的筛选、克隆及初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甘薯(Ipomoea batatas)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蔬菜、工业原料和新型能源作物。提高甘薯产量已成为当前甘薯育种的主要方向之一。MADS-box蛋白是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等过程发挥着重要功能。我们利用转录组数据及甘薯近缘野生种I.trifida全基因组数据在甘薯(Xu22)中筛选并克隆到8个MADS-box基因;利用实时定量RT-PCR对其在甘薯各组织的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对甘薯幼苗进行了非生物胁迫和激素处理,利用实时定量RT-PCR分析了8个MADS-box基因对非生物胁迫和激素的响应,筛选到一个可能与甘薯块根发育和抗逆相关的MADS-box基因Ib MBP4,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在番茄中异源超表达了该基因,初步分析了Ib MBP4的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转录组数据及I.trifida全基因组数据库筛选到8个MADS-box基因,以甘薯栽培种徐薯22叶、茎、根混合c DNA为模板,克隆了8个MADS-box基因。(2)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了8个MADS-box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对各MADS-box基因进行了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这8个基因都定位于细胞核,这与MADS-box基因的亚细胞定位保持一致。利用DANMAN对8个MADS-box基因进行了蛋白序列比对,结果显示MADS区和K区的同源度较高。利用MEGA5.1对8个MADS-box基因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8个基因分属于6个不同的MADS-box亚家族。(3)通过实时定量RT-PCR研究了8个MADS-box基因在甘薯叶、茎以及块根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性。其中,Ib MBP4基因在块根发育初期表达量显着升高,并随着块根的发育表达量逐渐下降,这暗示了Ib MBP4基因可能参与了甘薯块根发育和膨大过程。(4)对甘薯幼苗进行了非生物胁迫处理(包括模拟干旱、高盐、低温和高温),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8个MADS-box基因对不同处理有着不同程度的响应。其中,高盐和干旱均强烈诱导了Ib MBP4基因的表达,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了甘薯抗盐、抗旱的调控过程。(5)为进一步验证非生物胁迫处理的结果以及分析MADS-box基因在甘薯块根发育中的功能,我们对甘薯幼苗进行了激素(包括抗逆相关激素:脱落酸(ABA)、油菜素内酯(BR)、茉莉酸(JA)及甘薯块根发育相关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和玉米素(ZT))处理,通过实时定量RT-PCR分析发现8个MADS-box基因对不同激素处理响应差别较大,其中,Ib MBP4对ABA、JA及BR的处理表现出强烈响应,进一步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了甘薯的抗逆过程。此外,块根发育相关激素IAA及ZT均诱导了Ib MBP4的表达,进一步表明该基因可能调控了甘薯块根形成及膨大过程。(6)为进一步分析Ib MBP4的功能,我们构建了Ib MBP4基因沉默和超表达载体,结合番茄遗传转化体系,分析了Ib MBP4的功能。结果显示,Ib MBP4影响了胁迫相关基因(Sl CAT1和Sl PR5)及根发育相关基因(Ib EXP1和Ib AGPL1)的表达,表明该基因可能调控了胁迫响应及根发育过程。

颜朗,魏昌赫,张义正[7](2017)在《甘薯‘徐薯18’转录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徐薯18’是我国种植时间长和区域广的甘薯品种,该品种的转录组数据库构建及其重要基因的挖掘,对于甘薯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育种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我们近年来对‘徐薯18’转录组的研究进展,包括利用第2代和第3代测序技术构建‘徐薯18’全长转录组数据库,从转录组数据库中挖掘重要的功能基因以及分析它们的表达等,并展望了未来甘薯转录组研究的发展方向。

李燕[8](2017)在《甘薯IbWSEET10和IbRAP2-12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甘薯品系ND98为材料,利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编码糖转运蛋白的基因IbSWEET10和乙烯响应类转录因子(AP2/ERF family)IbRAP2-12。分别将两个基因导入甘薯品种栗子香和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获得了具有不同抗性的转基因植株,并对其的功能进行鉴定。主要结果如下:1.IbSWEET10基因组全长 3269 bp,cDNA 全长为 1250 bp,ORF 为 921 bp,编码一个 34.1 kDa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等电点为9.34。IbSWEET10基因具有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IbSWEET10基因在甘薯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同时,该基因可被甘薯蔓割病菌诱导表达。将IbSWEET10基因启动子转入拟南芥中进行GUS启动活性分析,发现该基因启动子在拟南芥叶片中的启动活性最强。亚细胞定位实验证明IbSWEET10基因编码一个细胞质膜定位蛋白,酵母表达实验表明IbSWEET10蛋白具有蔗糖转运功能。进一步研究发现IbSWEET10基因在甘薯品种栗子香中的过表达能够提高转基因植株对甘薯蔓割病菌的抗性,相反,IbSWEET10基因的干扰转基因株系对蔓割病菌的抗性则减弱。分析表明,过表达IbSWEET10基因能够促进转基因植株叶片中糖分的向外运输,降低了转基因株系中的糖含量,进而减少了病原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能量物质,从而显着提高了转基因植株对蔓割病的抗病性。研究同时发现,过表达IbSWEET10基因的栗子香转基因株系薯块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着地高于对照植株。IbSWEET10基因的过表达不仅加快糖酵解的速度,而且增加了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丙酮酸的含量,从而提高了转基因株系薯块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本研究首次从甘薯中克隆到糖转运蛋白基因IbSWEET10,不但明确了该基因的过表达能够提高甘薯对蔓割病菌的抗性,而且首次发现该基因在提高植物类胡萝卜素含量方面的作用。2.IbRAP2-12基因组全长 2443 bp,cDNA 全长为 1767 bp,ORF 为 1101 bp,编码一个 40.5 kDa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等电点为5.12。IbRAP2-12基因具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该基因在甘薯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将IbRAP2-12基因启动子转入拟南芥中进行启动活性分析,发现该基因启动子在拟南芥中具有启动活性。qRT-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受到盐、干旱、ABA、乙烯利及茉莉酸甲酯处理的诱导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IbRAP2-12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上。酵母单杂交实验证明IbRAP2-12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并且转录激活结构域位于编码序列的C-端。在拟南芥中过表达IbRAP2-12基因能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耐盐性和抗旱性。胁迫处理下,转基因植株体内的ABA、茉莉酸、油菜素甾醇及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显着提高,而MDA和H2O2含量显着降低。qRT-PCR分析表明,在盐、干旱胁迫下,IbRAP2-12基因的过表达能够显着上调ABA信号途径、茉莉酸信号途径、油菜素甾醇信号途径、脯氨酸合成途径和ROS清除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显着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耐盐性和抗旱性。酵母双杂交实验及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表明IbRAP2-12蛋白能与IbMIEL1蛋白(E3 ubiquitin-protein ligase)进行互作,共同调控植株对胁迫的抗性。本研究首次从甘薯中克隆到乙烯响应类转录因子基因IbRAP2-12,并首次明确该基因的过表达能够提高转基因植物的耐盐性和抗旱性,研究结果为甘薯耐盐抗旱性的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

国鸽,张靖杰,李鹏高[9](2017)在《甘薯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甘薯作为我国的一种重要粮食作物,曾经在抵抗饥荒、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近年来,甘薯在我国食品利用方面的作用逐渐发生了改变,许多以甘薯为原料的新型食品被开发了出来。与此同时,对甘薯的营养和保健功效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发现甘薯块根及茎叶中均含有许多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物质,如糖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剂、凝集素、花青素、咖啡酰奎宁酸、香豆素、类胡萝卜素等。这些生物活性成分分别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及活性氧、抑制炎症、降血糖、降血脂、提高免疫力、减轻肝损伤、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浸润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可在预防和辅助治疗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甘薯中所含有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更好地促进相关研究的开展。

王少青[10](2016)在《紫色甘薯块根花青素积累的分子生理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是世界上第六大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现己居世界的首位。紫薯为一种特殊的甘薯品种,其块根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植物中的花青素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关于紫薯花青素的代谢调控已成为甘薯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对于甘薯块根中花青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花青素在甘薯块根中的合成和调控机理还不是很清楚,尚缺乏关于甘薯块根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本课题以快速生长期的紫薯和黄薯的块根为研究材料,比较了不同的块根蛋白提取方法后选择最适的提取方法,进而对两个不同甘薯品种块根全蛋白利用双向电泳技术进行分离,通过ImageMaster 7.0软件分析差异表达蛋白。共检测到800多个蛋白,其中具有显着差异的蛋白有50个,39个蛋白是上调表达,11个蛋白是下调表达。经过MALDI-TOF/TOF-MS鉴定后,48个成功匹配到NCBI数据库中已知的蛋白,2个没有匹配到。然后对其进行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参与淀粉代谢和糖酵解的蛋白占主要部分。分析并挑选与淀粉代谢相关的基因SP,花青素合成相关的基因PAL、 CHS、 F3H、 DFR、 ANS、 UFGT,和花青素转运相关的基因VP24,对其进行半定量和定量PCR验证,然后结合生理指标的测定,揭示了紫薯块根中可能的花青素合成和转运的分子调控机理,具体如下:1.分别对紫薯块根中SP、 PGM的蛋白水平、生理水平和SP的转录水平上的分析显示,紫薯块根中淀粉的降解可为花青素的合成提供前体物质。2.VP24最早发现在甘薯块根中产花青素的细胞液泡中,VCaB42被发现与液泡的形成有关。本实验中这两个蛋白在紫薯块根中的表达量高于黄薯块根中,这可能肯定了紫薯块根中VP24方式是花青素合成后转运到液泡中的方式之一。3.14-3-3蛋白家族、GME等其他蛋白共同构成了紫薯块根中复杂的花青素合成代谢调控网络。本课题为研究甘薯块根花青素的合成调控机理提供了新的观点,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试验基础。

二、甘薯块根特异蛋白——Sporamin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甘薯块根特异蛋白——Sporamin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小象甲取食处理下甘薯‘广薯87’的转录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培养
    1.2 甘薯小象甲饲养
    1.3 小象甲取食甘薯处理
        1.3.1 小象甲取食甘薯块根处理
        1.3.2 小象甲取食离体甘薯叶片处理
        1.3.3 小象甲取食非离体甘薯叶片处理
    1.4 甘薯抗虫分级评价体系建立
    1.5 甘薯RNA提取
    1.6 甘薯RNA转录组分析
    1.7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水平
    1.8 数据统计
2 实验结果
    2.1 小象甲取食G87叶片和块根的侵害程度变化
    2.2 小象甲取食G87叶片和块根的转录组比较分析
    2.3 甘薯响应小象甲取食相关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
3 讨论

(2)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发芽特性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甘薯块根发芽的生理机制
        1.1.1 甘薯块根中淀粉酶与萌芽性的关系
        1.1.2 甘薯块根中主要营养物质与萌芽性的关系
        1.1.3 甘薯块根中内源激素与萌芽性的关系
    1.2 甘薯块根萌芽性的影响因素
        1.2.1 品种特性
        1.2.2 种薯成熟度
        1.2.3 温度
        1.2.4 水分
        1.2.5 空气
        1.2.6 光照
        1.2.7 养分
        1.2.8 栽培措施
    1.3 甘薯贮藏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1.4 其他作物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1.5 甘薯的利用现状
        1.5.1 高淀粉型甘薯品种
        1.5.2 高花青素型甘薯品种
        1.5.3 高胡萝卜素型甘薯品种
        1.5.4 高蛋白型甘薯品种
        1.5.5 水果型甘薯品种
        1.5.6 菜用甘薯品种
    1.6 研究意义及内容
        1.6.1 目的与意义
        1.6.2 研究内容
2 甘薯块根萌芽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分析
        2.2.1 参试品种的筛选
        2.2.2 萌芽性评价指标的研究
        2.2.3 萌芽性各指标与萌芽性相关性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3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及淀粉酶活的变化及其与萌芽性的关系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样品制备
        3.1.4 主要仪器设备
        3.1.5 样测定指标与方法
        3.1.5.1 干率测定
        3.1.5.2 淀粉含量测定
        3.1.5.3 还原糖含量测定
        3.1.5.4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3.1.5.5 粗纤维含量测定
        3.1.5.6 淀粉酶活测定
        3.1.6 淀粉粒电镜照片拍摄
        3.1.7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干率变化
        3.2.2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淀粉率变化
        3.2.3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还原糖含量变化
        3.2.4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3.2.5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粗纤维含量变化
        3.2.6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淀粉粒形态变化
        3.2.7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变化
        3.2.8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β-淀粉酶活性变化
        3.2.9 甘薯块根萌芽性与各营养成分及淀粉酶活的关系
    3.3 小结与讨论
4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物理特性的变化及其与萌芽性的关系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物理特性测定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硬度变化
        4.2.2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粘附性变化
        4.2.3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弹性变化
        4.2.4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内聚性变化
        4.2.5 甘薯块根物理特性与萌芽性相关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5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及其与萌芽性的关系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样品制备
        5.1.4 内源激素测定
        5.1.4.1 激素提取
        5.1.4.2 液质检测
        5.1.5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内源IAA变化
        5.2.2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内源ABA变化
        5.2.3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内源GA_3变化
        5.2.4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内源激素比值变化
        5.2.5 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中内源激素与萌芽性的相关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3)甘薯活性成分及其功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类胡萝卜素
2 花青素
3 多酚 (polyphenols)
4 蛋白质
5 其他功能活性成分

(4)紫薯蛋白花色苷复合物的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紫薯概述
        1.1.1 紫薯花色苷概况
        1.1.2 紫薯蛋白研究进展
        1.1.3 紫薯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2 植物花色苷的稳定性
    1.3 蛋白花色苷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创新点
第二章 紫薯花色苷及紫薯蛋白的结构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
        2.2.4 紫薯花色苷类粗提物的制备
        2.2.5 紫薯花色苷类物质的纯化
        2.2.6 紫薯蛋白花色苷复合物中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2.2.7 紫薯蛋白的质谱分析
        2.2.8 紫薯花色苷类物质的结构鉴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成分分析
        2.3.2 紫薯蛋白花色苷复合物中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2.3.3 紫薯花色苷的结构鉴定
        2.3.4 紫薯蛋白的质谱分析
        2.3.5 蛋白质组学分析
    2.4 结论
第三章 紫薯花色苷在加热及贮藏过程中降解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
        3.2.4 PSPA-E的处理
        3.2.5 总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3.2.6 聚合物颜色的测定
        3.2.7 HPLC测定单个花色苷含量变化
        3.2.8 降解动力学分析
        3.2.9 PSPA-E模型体系的颜色表征
        3.2.10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总花色苷的降解动力学
        3.3.2 单体花色苷的降解动力学
        3.3.3 聚合物颜色指数的动力学
        3.3.4 PSPA-E模型体系的色度变化
    3.4 结论
第四章 紫薯蛋白花色苷复合物对巨噬细胞的抗炎症作用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主要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2.4 RAW264.7细胞的培养
        4.2.5 PSPAP-E对RAW264.7细胞生长活性影响
        4.2.6 PSPAP-E对LPS诱导的NO和TNF-α调控作用
        4.2.7 PSPAP-E对LPS诱导的ROS调控作用
        4.2.8 荧光定量PCR检测炎症调节因子mRNA水平的表达
        4.2.9 PSPAP-E对炎症相关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4.2.10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PSPAP-E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4.3.2 PSPAP-E对LPS处理后细胞内NO和TNF-α的影响
        4.3.3 PSPAP-E对LPS处理后细胞内ROS产生的影响
        4.3.4 PSPAP-E对炎症介质iNOS和TNF-αmRNA表达的影响
        4.3.5 PSPAP-E对氧化应激因子Nrf2和HO-1mRNA表达的影响
        4.3.6 PSPAP-E对MAP、NF-κB和AP-1活化的抑制作用
    4.4 结论
第五章 紫薯蛋白花色苷复合物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动物
        5.2.3 主要试剂
        5.2.4 实验仪器
        5.2.5 动物分组及模型建立
        5.2.6 空腹血糖和口服糖耐量测定
        5.2.7 生化指标测定
        5.2.8 肝脏组织形态学观察
        5.2.9 统计学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PSPAP-E对HFD/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5.3.2 PSPAP-E对小鼠体重、摄食量、脏器系数的影响
        5.3.4 PSPAP-E对小鼠葡萄糖耐受性的影响
        5.3.5 PSPAP-E对小鼠血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影响
        5.3.6 PSPAP-E对小鼠血清其他指标的影响
        5.3.7 PSPAP-E对小鼠肝脏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5.3.8 PSPAP-E对小鼠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5.4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甘薯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甘薯品质基因研究进展
    1.1 甘薯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1.2 甘薯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1.3 甘薯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2 甘薯抗病虫基因研究进展
3 甘薯抗逆基因研究进展
4 甘薯块根发育相关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5 甘薯其他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6 展望
作者贡献

(6)甘薯块根发育及非生物胁迫相关MADS-box基因的筛选、克隆及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甘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1.2 MADS-box基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甘薯MADS-box基因的筛选及克隆
    2.1 材料与试剂
        2.1.1 材料
        2.1.2 实验试剂和药品
        2.1.3 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甘薯材料的采集
        2.2.2 总RNA的提取
        2.2.3 cDNA的合成
        2.2.4 MADS-box基因的PCR克隆
        2.2.5 PCR产物的纯化
        2.2.6 PCR纯化产物加A尾
        2.2.7 MADS-box基因PCR纯化产物与T载体的连接
        2.2.8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2.2.9 菌落PCR验证
        2.2.10 pMD19-T::MADS-box质粒的提取及验证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徐薯22总RNA的提取及检测
        2.3.2 MADS-box基因的扩增
        2.3.3 阳性单克隆的筛选
        2.3.4 质粒的提取及测序
    2.4 讨论
第三章 甘薯MADS-box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1 实验方法
        3.1.1 MADS-box基因及蛋白序列理化性质的分析
        3.1.2 MADS-box蛋白序列同源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MADS-box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
        3.2.2 MADS-box蛋白序列同源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MADS-box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4.1 材料与试剂
        4.1.1 材料
        4.1.2 实验试剂及耗材
        4.1.3 实验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甘薯材料的采集
        4.2.2 甘薯总RNA的提取
        4.2.3 cDNA的合成
        4.2.4 甘薯MADS-box基因定量RT-PCR引物的设计
        4.2.5 MADS-box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甘薯MADS-box基因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5.1 材料与试剂
        5.1.1 材料
        5.1.2 实验试剂
        5.1.3 实验仪器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甘薯材料的收集
        5.2.2 甘薯总RNA的提取
        5.2.3 cDNA的合成
        5.2.4 MADS-box基因对胁迫响应的实时定量RT-PCR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MADS-box基因对Na Cl胁迫的响应
        5.3.2 MADS-box基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5.3.3 MADS-box基因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5.3.4 MADS-box基因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5.4 讨论
第六章 甘薯MADS-box基因对激素处理的响应
    6.1 材料与试剂
        6.1.1 材料
        6.1.2 实验试剂
        6.1.3 实验仪器设备
    6.2 实验方法
        6.2.1 甘薯材料的收集
        6.2.2 甘薯总RNA的提取
        6.2.3 cDNA的合成
        6.2.4 MADS-box基因对胁迫响应的实时定量RT-PCR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MADS-box基因对脱落酸(ABA)处理的响应
        6.3.2 MADS-box基因对茉莉酸(JA)处理的响应
        6.3.3 MADS-box基因对油菜素内酯(BR)处理的响应
        6.3.4 MADS-box基因对玉米素(ZT)处理的响应
        6.3.5 MADS-box基因对吲哚乙酸(IAA)处理的响应
        6.3.6 MADS-box基因对赤霉素(GA)胁迫的响应
    6.4 讨论
第七章 IbMBP4的功能研究
    7.1 材料与试剂
        7.1.1 材料
        7.1.2 实验试剂和药品
        7.1.3 实验仪器设备
    7.2 实验方法
        7.2.1 甘薯材料的收集
        7.2.2 甘薯总RNA的提取和c DNA的合成
        7.2.3 IbMBP4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7.2.4 IbMBP4沉默载体的构建
        7.2.5 结合转移
        7.2.6 IbMBP4基因超表达番茄转基因植株的培育
        7.2.7 IbMBP4基因沉默及超表达甘薯转基因植株的培育
        7.2.8 IbMBP4基因超表达番茄转基因株系阳性鉴定
        7.2.9 番茄转基因植株中IbMBP4基因和相关下游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
    7.3 结果与分析
        7.3.1 pBI121::IbMBP4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7.3.2 pBIN19::IbMBP4 沉默载体的构建
        7.3.3 IbMBP4异源超表达番茄转基因植株的培育及筛选
        7.3.4 IbMBP4超表达及沉默转基因甘薯植株的培育
    7.4 讨论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分子和组培实验所用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甘薯‘徐薯18’转录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甘薯转录组研究概况
2‘徐薯18’转录组分析
    2.1 甘薯转录组组装策略
    2.2‘徐薯18’转录组数据库的构建
3 甘薯‘徐薯18’转录组中重要功能基因挖掘
    3.1 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相关基因
    3.2 抗逆性相关基因
    3.3‘徐薯18’的病毒相关基因
    3.4‘徐薯18’的转座子基因家族
    3.5‘徐薯18’开花相关基因的表达
    3.6 其他重要功能基因的挖掘
4 小结与展望
    4.1 建立更加完整的甘薯转录组数据库
    4.2 基于甘薯转录组的共表达网络及E-TWAS研究
    4.3 甘薯转录组学与其他组学研究

(8)甘薯IbWSEET10和IbRAP2-12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略缩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甘薯蔓割病的研究进展
        1.1.1 甘薯蔓割病的致病特征
        1.1.2 甘薯蔓割病的遗传抗病机制
        1.1.3 甘薯蔓割病的防治方法
        1.1.4 甘薯蔓割病育种研究进展
    1.2 甘薯抗逆性研究进展
        1.2.1 渗透调节机制
        1.2.2 ROS清除系统
        1.2.3 逆境胁迫激素信号传导途径
        1.2.4 转录调控
        1.2.5 信号转导机制
        1.2.6 甘薯抗逆育种研究进展
    1.3 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1.3.1 类胡萝卜素的功能
        1.3.2 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1.3.3 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应用
        1.3.4 甘薯种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4 SWEET家族基因研究进展
    1.5 AP2/ERF基因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甘薯IbSWEET10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和质粒载体
        2.1.3 甘薯总RNA的提取
        2.1.4 cDNA第一链的合成
        2.1.5 IbSWEET10基因全长的获得
        2.1.6 IbSWEET10基因ORF的克隆
        2.1.7 IbSWEET10基因组全长的克隆
        2.1.8 IbSWEET10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克隆
        2.1.9 IbSWEET10基因的跨膜结构域分析,同源比对和进化树构建
        2.1.10 IbSWEET10基因在不同植物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2.1.11 IbSWEET10基因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2.1.12 IbSWEET10基因编码蛋白的糖互补验证
        2.1.13 甘薯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系的建立
        2.1.14 IbSWEET10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2.1.15 过表达或干扰表达IbSWEET10基因甘薯植株的获得及再生
        2.1.16 过表达或干扰IbSWEET10基因甘薯植株的耐糖性离体鉴定
        2.1.17 过表达或干扰IbSWEET10基因甘薯植株的蔓割病抗性鉴定
        2.1.18 过表达IbSWEET10基因甘薯植株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2.1.19 过表达IbSWEET10薯块中糖含量、蔗糖代谢相关酶活、糖酵解途径关键酶活和丙酮酸含量的测定
        2.1.20 过表达IbSWEET10基因甘薯植株的抗氧化性鉴定
        2.1.21 过表达IbSWEET10基因甘薯植株糖代谢、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和ROS清除相关基因的qRT-PCR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IbSWEET10基因cDNA全长、基因组DNA序列及5'-启动子序列的获得
        2.2.2 IbSWEET10基因的同源比对与进化树构建
        2.2.3 IbSWEET10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2.2.4 IbSWEET10基因编码细胞膜定位蛋白
        2.2.5 IbSWEET10基因编码蔗糖转运蛋白
        2.2.6 栗子香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系的建立
        2.2.7 过表达或干扰IbSWEET10基因甘薯植株的获得及再生
        2.2.8 过表达IbSWEET10基因提高甘薯植株的耐糖性
        2.2.9 过表达IbSWEET10基因提高甘薯植株的蔓割病抗性
        2.2.10 过表达IbSWEET10基因甘薯薯块颜色变化
        2.2.11 过表达IbSWEET10基因提高甘薯块根类胡萝卜素含量
        2.2.12 过表达IbSWEET10薯块中糖含量、蔗糖代谢相关酶活、糖酵解途径关键酶活和丙酮酸含量的测定
        2.2.13 过表达IbSWEET10基因提高甘薯植株的抗氧化性
        2.2.14 过表达IbSWEET10基因甘薯植株糖代谢、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和ROS清除相关基因的qRT-PCR分析
    2.3 讨论
        2.3.1 IbSWEET10基因编码一个细胞质膜定位的蔗糖转运蛋白
        2.3.2 过表达IbSWEET10基因提高甘薯对蔓割病的抵抗能力
        2.3.3 过表达IbSWEET10基因提高甘薯类胡萝卜素含量
        2.3.4 过表达IbSWEET10基因提高甘薯的抗氧化性
第三章 甘薯IbRAP2-12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植物材料
        3.1.2 菌株和质粒载体
        3.1.3 IbRAP2-12基因的全长获得
        3.1.4 IbRAP2-12基因ORF的克隆
        3.1.5 IbRAP2-12基因组全长的克隆
        3.1.6 IbRAP2-12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克隆
        3.1.7 IbRAP2-12基因的同源比对和进化树构建
        3.1.8 IbRAP2-1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3.1.9 IbRAP2-12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3.1.10 IbRAP2-12基因编码的蛋白的原核表达
        3.1.11 IbRAP2-12基因编码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3.1.12 IbRAP2-12基因转录激活验证
        3.1.13 IbRAP2-12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3.1.14 过表达IbRAP2-12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获得
        3.1.15 过表达IbRAP2-12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发芽率验证
        3.1.16 过表达IbRAP2-12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耐盐抗旱性离体验证
        3.1.17 过表达IbRAP2-12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失水率
        3.1.18 过表达IbRAP2-12基因拟南芥植株耐盐抗旱性盆栽鉴定
        3.1.19 转基因植株ABA、JA、BR、脯氨酸及MDA含量和SOD活性的测定
        3.1.20 转基因植株H_2O_2积累分析
        3.1.21 转基因植株ABA信号途径、JA信号途径、BR信号途径、脯氨酸合成和ROS清除相关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3.1.22 IbRAP2-12互作蛋白的筛选
        3.1.23 IbMIEL1的表达谱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IbRAP2-12基因cDNA全长、基因组DNA序列及5'-启动子序列的获得
        3.2.2 IbRAP2-12基因的同源比对与进化树构建
        3.2.3 IbRAP2-12基因在甘薯和拟南芥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3.2.4 IbRAP2-12基因受到不同逆境胁迫的诱导表达
        3.2.5 IbRAP2-12基因具有原核表达活性
        3.2.6 IbRAP2-12基因编码细胞核定位蛋白
        3.2.7 IbRAP2-12基因具有转录激活活性
        3.2.8 过表达IbRAP2-12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获得及再生
        3.2.9 过表达IbRAP2-12基因提高拟南芥植株在盐旱胁迫下的发芽率
        3.2.10 过表达IbRAP2-12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耐盐性、抗旱性离体验证
        3.2.11 过表达IbRAP2-12基因降低拟南芥植株的失水率
        3.2.12 过表达IbRAP2-12基因提高拟南芥植株的耐盐抗旱性
        3.2.13 转基因植株ABA、JA、BR、脯氨酸及MDA含量和SOD活性的测定
        3.2.14 过表达IbRAP2-12基因降低转基因植株体内H_2O_2的积累
        3.2.15 转基因植株ABA信号途径、JA信号途径、BR信号途径、脯氨酸合成和ROS清除相关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3.2.16 IbRAP2-12互作蛋白的筛选
        3.2.17 IbMIEL1基因受到不同逆境胁迫的诱导表达
    3.3 讨论
        3.3.1 过表达IbRAP2-12基因显着提高拟南芥植株的耐盐抗旱性
        3.3.2 过表达IbRAP2-12基因激活植株体内的激素信号途径
        3.3.3 过表达IbRAP2-12基因调节植株的渗透平衡,保护膜完整性
        3.3.4 过表达IbRAP2-12基因激活转基因植株的ROS清除系统
        3.3.5 IbRAP2-12基因对盐旱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IbSWEET10基因的ORF序列全长
    附表2 IbSWEET10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序列
    附表3 IbSWEET10基因组全长序列
    附表4 IbSWEET10基因启动子序列
    附表5 IbRAP2-12基因的ORF序列全长
    附表6 IbRAP2-1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序列
    附表7 IbRAP2-12基因组全长序列
    附表8 IbRAP2-12基因启动子序列
致谢
个人简历

(9)甘薯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甘薯蛋白及多肽类物质
    2.1 甘薯糖蛋白(sweet potato glycoprotein,SPG)
    2.2 甘薯贮藏蛋白(sweet potato storage protein,SPSP)
    2.3 甘薯凝集素(sweet potato lectin,SPL)
3 多酚类化合物
    3.1 花青素(anthocyanidin)
    3.2 咖啡酰奎宁酸(caffeoylquinic acid)
    3.3 香豆素
    3.4 槲皮素
4 类胡萝卜素
5 甘薯呋喃二萜
6 展望

(10)紫色甘薯块根花青素积累的分子生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前言
    1.1 甘薯简介
    1.2 花青素研究概述
        1.2.1 花青素简介
        1.2.2 花青素的生理功能
        1.2.3 花青素的生物合成
        1.2.4 花青素的合成代谢调控
    1.3 甘薯花青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甘薯花青素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研究
        1.3.2 紫薯花青素合成途径中转录因子的研究
        1.3.3 紫薯的转录组的研究
        1.3.4 紫薯的蛋白质组的研究
        1.3.5 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甘薯块根总蛋白提取方法的改进
        2.2.1 酚抽法(Phenol extraction method)
        2.2.2 酚/SDS提取法(Phenol/SDS extraction method)
        2.2.3 乙醇沉淀法(Ethanol precipitation method(EPM))
    2.3 蛋白质的质量检测
        2.3.1 蛋白质裂解
        2.3.2 蛋白浓度测定
        2.3.3 SDS—PAGE
    2.4 双向电泳(2-DE)
        2.4.1 第一向:等电点聚焦(Isoelectric focusing,IEF)
        2.4.2 第二向:SDS-PAGE电泳
        2.4.3 SDS-PAGE凝胶的染色和脱色
        2.4.4 SDS-PAGE凝胶图像的扫描与分析
        2.4.5 MALDI-TOF/TOF-MS分析
    2.5 转录水平的验证
        2.5.1 甘薯块根总RNA的提取
        2.5.2 SqRT-PCR和qRT-PCR验证
    2.6 生理指标的测定
    2.7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甘薯块根蛋白的三种提取方法比较
    3.2 两个甘薯品种块根的蛋白质组分析
        3.2.1 甘薯块根蛋白质组的图谱分析
        3.2.2 甘薯块根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及功能分析
    3.3 两个甘薯品种块根花青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分析
    3.4 两个甘薯品种块根花青素合成的生理代谢水平分析
4 讨论
    4.1 紫薯块根中淀粉的降解与花青素积累
    4.2 紫薯块根中花青素的合成代谢调控
    4.3 紫薯块根中转运蛋白与花青素积累
    4.4 紫薯块根细胞增殖蛋白与花青素积累
    4.5 紫薯块根调控因子蛋白与花青素积累
    4.6 紫薯块根解毒和抗氧化蛋白与花青素积累
    4.7 紫薯块根其它代谢途径
5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所获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甘薯块根特异蛋白——Sporamin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小象甲取食处理下甘薯‘广薯87’的转录组分析[J]. 饶顺发,刘旭,廖茵茵,王亚如,朱宏波,杨子银,胡博,侯兴亮. 植物生理学报, 2020(07)
  • [2]甘薯块根发芽过程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发芽特性的关系[D]. 邱天越.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6)
  • [3]甘薯活性成分及其功能研究进展[J]. 廖明欢,周珊,房伯平,黄立飞,邹宏达,杨义伶,王章英. 热带农业工程, 2018(03)
  • [4]紫薯蛋白花色苷复合物的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 江甜. 武汉轻工大学, 2018(01)
  • [5]甘薯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J]. 冯俊彦,赵珊,李明,张聪,杨松涛,乔帅,谭文芳,王大一,蒲志刚. 分子植物育种, 2018(08)
  • [6]甘薯块根发育及非生物胁迫相关MADS-box基因的筛选、克隆及初步分析[D]. 宋炜涵. 江苏师范大学, 2017
  • [7]甘薯‘徐薯18’转录组分析[J]. 颜朗,魏昌赫,张义正. 植物生理学报, 2017(05)
  • [8]甘薯IbWSEET10和IbRAP2-12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D]. 李燕. 中国农业大学, 2017
  • [9]甘薯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 国鸽,张靖杰,李鹏高.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7(02)
  • [10]紫色甘薯块根花青素积累的分子生理机制研究[D]. 王少青. 福建农林大学, 2016(10)

标签:;  ;  ;  ;  ;  

甘薯根特异性蛋白——Sporamin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