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南油田:典型的三元混合油田

菜南油田:典型的三元混合油田

一、彩南油田:一个典型三元混合油田(论文文献综述)

蒋文龙,阿布力米提·依明,李卉,陈静,李宗浩[1](2021)在《准噶尔盆地玛东斜坡区百口泉组–下乌尔禾组混源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定量判识》文中提出混源油的定量判识是当前石油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次研究以准噶尔盆地玛东斜坡区百口泉组–下乌尔禾组的混源油为典型研究实例,通过有机地球化学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混源油进行了定量研究,取得良好效果。原油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原油混源现象普遍存在。综合分析后认为,现今混源油中可划分出3个端元,其中端元A和B可能主要代表了二叠系风城组早期和晚期烃源岩的贡献,并以晚期充注原油为主,而端元C差异较大,可能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烃或风城组不同岩相、不同沉积环境的烃源岩生烃。研究区以风城组生烃聚集为主,虽然晚期生烃占比不高,但对油气运聚成藏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一综合对比研究表明,化学计量学方法在混源油的比例计算、端元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对传统地球化学方法研究的有效补充,值得推广应用。此外,研究认识还为区域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参考信息。

艾热提·吾甫尔[2](2017)在《阜康凹陷东部三叠系、侏罗系油源对比及油气运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阜康凹陷东部三叠系-侏罗系原油性质多样,油-源关系复杂,原油的来源存在较大争议。综合利用生物标志物特征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等进行了油源对比,在厘清主要油藏原油来源的基础上,通过含氮化合物进行了油气运移方向示踪。研究区存在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四套烃源岩并且均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侏罗系烃源岩可分为泥岩和煤两类,具有姥植比较高,β胡萝卜烷含量较低,伽马蜡烷含量低的特点。三叠系泥质烃源岩具有姥植比中等,不含重排甾烷或重排甾烷很低,Ts/Tm比值很高的特征。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具有姥植比中等,伽马蜡烷与β-胡萝卜烷含量相对较高的特点。石炭系烃源岩可分为两类,石炭系巴山组凝灰质泥岩具有姥植比低,伽马蜡烷含量高的特点,石炭系巴山组暗色具有泥岩姥植比高,伽马蜡烷含量低的特点。研究区三叠系-侏罗系原油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原油的碳同位素较低,姥植比低-中等,伽马蜡烷和β胡萝卜烷含量较高。第二类原油碳同位素较低,姥植比中等,Ts/Tm比值很高,伽马蜡烷含量低。第三类原油的碳同位素很重,姥植比高,伽马蜡烷含量极低,基本不含β胡萝卜烷。第四类原油碳同位素及生物标志物特征整体上介于第一类、第二类与第三类原油之间。通过对比原油及烃源岩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认为:第一类原油与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特征相似,是二叠系烃源岩生成的产物;第二类原油与三叠系烃源岩有良好的亲缘关系,来自三叠系烃源岩;第三类原油与侏罗系泥质烃源岩有相似的特征,来自侏罗系泥质烃源岩;第四类原油与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泥岩特征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是三套烃源岩混合的产物。通过含氮化合物运移指标对研究区部分油藏研究认为研究区北部彩南油田油藏的主要充注方向是由其西南部的阜康凹陷向彩南油田运移,从彩南油田西南、南部边界进入彩南油田东块,并继续向北、东北方向充注、运移成藏,最终到达彩8井区。

陈长林[3](2017)在《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周围存在多个生烃凹陷和多套烃源岩,具有较复杂的油源关系,侏罗系八道湾组供烃凹陷不明,制约下一步勘探。利用烃源岩总有机碳、热解、镜质体反射率等相关资料,通过对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进行烃源岩质量评价,认为二叠系烃源岩以Ⅱ2、Ⅲ型干酪根为主,东道海子北凹陷、阜康凹陷有机质丰度较好,成熟度均达到成熟阶段,而五彩湾凹陷虽有较好丰度,但有机质成熟度低,因此东道海子北凹陷及阜康凹陷可作为供烃凹陷,五彩湾凹陷由于成熟度较低,不适合做供烃凹陷。

陈建平,王绪龙,邓春萍,赵喆,倪云燕,孙永革,杨海波,王汇彤,梁狄刚[4](2016)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生成与分布规律——典型油藏油源解剖与原油分布规律》文中指出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发育40多个背斜构造、5套有效烃源岩,大多数背斜构造发现了油气或存在油气苗,原油性质呈现多样性变化,长期以来对该地区不同构造原油的来源存在多种观点。在南缘地区典型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的基础上,选择了南缘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背斜构造油藏,对其原油油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剖研究。结果表明,南缘地区绝大多数背斜构造油藏原油为单一烃源来源,不同时代烃源岩生成原油混合现象并不普遍,只有少数油藏存在混源油。不同区域背斜构造原油油源存在较大差异,原油来源严格受控于有效烃源岩的分布:二叠系来源的原油主要分布于南缘中部以东的山前构造,侏罗系来源的原油主要分布于南缘西部及南缘东部构造,白垩系来源的原油仅分布于南缘中部构造,古近系来源的原油仅分布于南缘西部构造;齐古油田侏罗系油藏原油为二叠系与侏罗系原油的混合,各自的贡献约占50%。

陈建平,王绪龙,邓春萍,梁狄刚,张越迁,赵喆,倪云燕,支东明,杨海波,王屿涛[5](2016)在《准噶尔盆地油气源、油气分布与油气系统》文中指出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6套烃源岩,同时存在6大类原油和3大类天然气,广泛分布于盆地不同地区。西北缘原油总体相似,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胡萝卜烷、类异戊二烯烷烃、三环萜烷、伽马蜡烷丰富,甾烷以C28、C29为主,基本没有重排甾烷,为第二类原油,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腹部绝大多数原油与西北缘原油相似,但胡萝卜烷、类异戊二烯烷烃、伽马蜡烷等有差异,来源于不同凹陷的二叠系湖相烃源岩;少量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δ13C-28‰-26‰),Pr/Ph大于2.5,三环萜烷以C19、C20为主,藿烷丰富而伽马蜡烷极低,以C29规则甾烷及重排甾烷为主,为第四类原油,来源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东部存在5种类型原油,第一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特别重(δ13C>-26‰),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第二类原油与腹部地区绝大多数原油十分相似,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第三类原油碳同位索组成轻,重排甾烷、Ts、C29Ts及C30重排藿烷异常丰富,来源于中上三叠统湖相烃源岩;第四类原油源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混合类原油为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原油的混合,各自贡献平均分别为20%、15%和65%。南缘存在4类典型原油,为第二、第四、第五和第六类原油,其中第二、第四类分别源于二叠系和侏罗系;第五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Pr/Ph<1.0、伽马蜡烷丰富且有两个异构体、Ts、C29Ts、C30重排藿烷、C27C29异胆甾烷及C30甲基甾烷丰富,来源于白垩系湖相烃源岩;第六类原油主要为中低成熟原油,碳同位素组成δ13C28‰-26‰,C27、C28、C29甾烷呈"V"型分布,甲藻甾烷异常丰富,来源于古近系湖相烃源岩。准噶尔盆地天然气有油型气、混合气和煤型气,前两类主要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和石炭系海相烃源岩,煤型气主要来源于石炭系和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不同类型油气分布与不同时代烃源灶具有良好对应关系:石炭系油气主要分布于陆东-五彩湾;二叠系油气主要分布于西北缘、腹部与东部;三叠系原油仅分布于东部;侏罗系原油主要分布于东部与南部;白垩系原油仅分布于南缘中部;古近系原油仅分布于南缘西部。按照盆地构造特征及不同时代烃源灶与油气关系,将准噶尔盆地划分为西部、中部、东部、南部及乌伦古5个油气系统及15个子油气系统。

陈建平,王绪龙,邓春萍,赵喆,倪云燕,孙永革,杨海波,王汇彤,梁狄刚[6](2016)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生成与分布规律——典型类型原油油源对比》文中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背斜众多,油气分布广泛,油气性质多样。该地区存在5套有效烃源岩,油-源关系十分复杂,长期以来对原油来源存在很大争议。系统采集了南缘地区5套烃源岩及不同构造原油样品,对烃源岩抽提物与原油碳同位素组成、正构烷烃及类异戊二烯烷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等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缘地区4种典型类型原油分别来源于不同时代的烃源岩:1第1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比较平缓,含有较丰富的β-胡萝卜烷,甾烷以C28、C29规则甾烷为主,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2第2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比较平缓,Pr/Ph比值高,甾烷以C29规则甾烷和重排甾烷为主,三环萜烷以C19为主,伽马蜡烷含量很低,来源于侏罗纪煤系烃源岩;3第3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随碳数增高大幅下降,Pr/Ph比值小于1.0,C27、C28、C29甾烷呈"V"型分布,异胆甾烷、重排甾烷、Ts、C29Ts、C30重排藿烷、伽马蜡烷含量高,来源于白垩系清水河组烃源岩;4第4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随碳数增高下降幅度大,C27、C28、C29甾烷呈"V"型分布且以ααα-20R为主,甲藻甾烷尤为丰富,来源于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烃源岩。目前在南缘地区尚未发现三叠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

陈建平,王绪龙,邓春萍,梁狄刚,张越迁,赵喆,倪云燕,支东明,杨海波,王屿涛[7](2016)在《准噶尔盆地烃源岩与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文中认为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6套烃源岩,广泛分布于盆地不同地区。石炭系海陆交互相烃源岩分布于盆地大部分地区,泥岩有机质丰度中等,以Ⅱ型有机质为主,碳质泥岩和煤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差。二叠系湖相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轻,是盆地中最主要的烃源岩。三叠系湖相烃源岩在盆地东部有机质丰度较高、以Ⅱ型有机质为主。侏罗系为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但以Ⅱ2型和Ⅲ型有机质为主,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重。白垩系和古近系湖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有机质丰度中等,但以Ⅰ、Ⅱ型有机质为主。石炭系烃源岩目前主要处于高—过成熟阶段,二叠系、三叠系烃源岩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侏罗系烃源岩在大部分地区未成熟—低成熟,只在南部与东部坳陷达到成熟—高成熟,白垩系和古近系烃源岩目前也只在南部坳陷处于低成熟—成熟演化阶段。准噶尔盆地目前发现了6大类典型原油,其地球化学特征存在很大差异。第一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特别重(δ13C>-26‰);第二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烷、类异戊二烯烷烃、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甾烷以C28、C29为主,基本没有重排甾烷;第三类原油碳同位素轻(δ13C<-29‰)、重排甾烷、Ts、C29Ts及C30重排藿烷异常丰富;第四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δ13C-28‰-26‰),Pr/Ph大于2.5,三环萜烷含量低且以C19、C20为主,藿烷系列丰富,伽马蜡烷极低,甾烷以C29规则甾烷及重排甾烷为主;第五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Pr/Ph<1.0、伽马蜡烷丰富且有两个异构体、Ts、C29Ts、C30重排藿烷、C27C29异胆甾烷及C30甲基甾烷十分丰富;第六类原油主要为中低成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δ13C-28‰-26‰),C27、C28、C29甾烷呈Ⅴ型分布,甲藻甾烷异常丰富。第二类原油广泛分布于盆地不同区域,其他类型原油均只分布于盆地局部地区。西北缘地区以第二类原油为主,可分为3个亚类;腹部地区以第二类原油为主,可分为4个亚类,还有少量第四类原油;东部地区有前4类典型原油,此外还有混合原油;南缘地区目前发现有第二、第四、第五及第六类4种典型原油,也有少量混合原油。

林小云,潘虹,周新硕,许宏龙,朱宝柱[8](2015)在《准噶尔盆地滴南-阜北斜坡区侏罗纪煤系成烃贡献》文中提出滴南凸起-阜北斜坡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中央隆起带东段,发育多个继承性古隆起,是捕获油气的有利场所.其周缘地区存在的多个生烃凹陷均发育有侏罗系泥岩和煤岩,油源关系较为复杂.从生烃条件探讨了侏罗纪煤系对彩南油田以北至滴南凸起白垩系吐谷鲁群原油和彩南油田以西至阜北斜坡区侏罗系石树沟群原油的贡献.该区域侏罗系煤岩分布零散,厚度最厚达30m,显微组分以惰质组为主,与侏罗系泥岩相比煤的供烃能力相对较弱.同时通过油源对比以及与南缘煤成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明确了研究区白垩系原油来源于二叠系泥岩,侏罗系原油来自二叠系泥岩和侏罗系泥岩.

刘芳明[9](2015)在《准东阜康凹陷北缘重点构造油气成因及来源》文中研究指明准噶尔盆地东部阜康凹陷资源量巨大,探明储量较低,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凹陷北环带是近年来的勘探热点区域之一。凹陷周缘构造油气分布复杂,油气藏类型多样,油气来源存在争议。本文在对阜康凹陷烃源岩综合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对北缘各个构造油气特征、成因及来源进行综合分析,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奠定基础。阜康凹陷存在二叠系平地泉组和侏罗系两套主力烃源岩。由于二叠系源岩埋藏较深,凹陷深处尚未有井钻揭,根据凹陷斜坡区源岩情况对其进行分析评价,认为二叠系平地泉组源岩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及生烃潜力均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Ⅰ、Ⅲ型为主,属于好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生烃潜力一般。阜康凹陷埋藏深度较大,烃源岩演化程度较高,目前两套主力烃源岩均已达到成熟阶段,具有较强的供烃能力。研究区气藏主要存在于白家海凸起,天然气以干气为主,与阜康凹陷周缘阜北斜坡区天然气不同。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有轻有重,表明成熟和高-过成熟天然气均有捕获;乙烷碳同位素较重,属于偏腐殖型有机质来源产物,综合凹陷烃源岩演化史及构造特征,认为白家海凸起高-过成熟阶段的天然气主要来自东道海子凹陷石炭系源岩。白家海凸起原油为成熟阶段产物,姥植比和碳同位素特征介于腐泥型来源油和腐植型来源油之间,呈现二叠系平地泉组和侏罗系来源油混合的特征,属于二者混合的产物。结合过渡带的钻录井资料及荧光薄片资料,发现过渡带油气显示较差,认为白家海地区原油来自于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与侏罗系产物的混合。凹陷周缘不同构造原油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阜北斜坡区、沙北油田和阜东浅层原油姥植比较高,碳同位素较重,为典型的阜康凹陷侏罗系源岩产物。而阜东地区深层原油碳同位素较轻,姥植比较小,为阜康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来源产物。

李博一,刘洛夫,卫倩倩,尚晓庆,吴云龙[10](2014)在《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二叠系、三叠系油气来源及成藏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北临东道海子凹陷,南靠阜康凹陷,东接五彩湾凹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指向区。通过对比研究区周缘生烃凹陷的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流体包裹体分析和盆地模拟技术,对白家海凸起二叠系、三叠系油气的来源、成藏期次以及成藏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白家海凸起二叠系、三叠系油气主要来自于北部的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油气发生过两期充注:第一期从白垩纪早期持续到白垩纪末期,第二期从白垩纪末期持续到第四纪,为油气充注高峰期。综合研究区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过程,建立了二叠系和三叠系近源充注、断裂高效输导、先油后气充注、晚期调整成藏的油气成藏模式。

二、彩南油田:一个典型三元混合油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彩南油田:一个典型三元混合油田(论文提纲范文)

(1)准噶尔盆地玛东斜坡区百口泉组–下乌尔禾组混源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定量判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概况
2 实验条件与方法
3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3.1 物性特征
    3.2 生物标志物特征
4 研究区油气充注端元及比例研究
    4.1 端元个数及混合比例厘定
    4.2 端元油特征及地质意义
5 结论

(2)阜康凹陷东部三叠系、侏罗系油源对比及油气运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烃源岩评价研究现状
        1.2.2 油源对比研究现状
        1.2.3 油气运移研究现状
    1.3 工区研究现状
        1.3.1 烃源岩方面
        1.3.2 油源对比方面
        1.3.3 油气运移方面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构造演化特征
    2.2 沉积特征
        2.2.1 沉积演化
        2.2.2 地层划分
第三章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3.1 烃源岩基本地球化学特征
        3.1.1 有机质丰度
        3.1.2 有机质类型
        3.1.3 有机质成熟度
    3.2 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3.2.1 类异戊二烯烷烃特征
        3.2.2 甾萜类生标化合物特征
第四章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原油分类
    4.1 油藏分布特征
    4.2 原油物性及族组成特征
        4.2.1 原油物性
        4.2.2 原油族组成特征
    4.3 原油碳同位素特征
        4.3.1 侏罗系原油碳同位素特征
        4.3.2 三叠系原油碳同位素特征
    4.4 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原油分类
        4.4.1 类异戊二烯烷烃特征
        4.4.2 甾萜类生标化合物特征与原油分类
第五章 油源对比及油气运移
    5.1 碳同位素特征对比
    5.2 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
        5.2.1 类异戊二烯烷烃
        5.2.2 β胡萝卜烷分布特征对比
        5.2.3 甾萜类生标化合物特征对比
    5.3 四类典型原油油源
    5.4 油气运移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烃源岩展布特征
    1.1 烃源岩平面展布特征
    1.2 烃源岩剖面展布特征
2 烃源岩质量评价
    2.1 有机质丰度
    2.2 有机质类型
    2.3 有机质成熟度
3 结语

(4)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生成与分布规律——典型油藏油源解剖与原油分布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齐古背斜油田
    1.1 碳同位素组成与类异戊二烯烷烃特征
    1.2 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
    1.3 齐古油田原油油源
2 霍尔果斯背斜油气藏
    2.1 碳同位素组成与类异戊二烯烷烃特征
    2.2 生物标志物特征
    2.3 霍尔果斯背斜原油油源
3 独山子背斜油田
    3.1 碳同位素组成与类异戊二烯烷烃特征
    3.2 生物标志物组成与分布特征
    3.3 生物标志物绝对含量
    3.4 独山子油田原油油源
4 卡因迪克背斜油田
    4.1 碳同位素组成与类异戊二烯烷烃分布特征
    4.2 生物标志物组成与分布特征
    4.3 生物标志物绝对含量
    4.4 卡因迪克背斜原油油源
5 南缘原油油源与分布规律
6 结论

(5)准噶尔盆地油气源、油气分布与油气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西北缘地区原油油源
    1.1 碳同位素组成对比
    1.2 类异戊二烯烷烃组成对比
    1.3 胡萝卜烷分布对比
    1.4 萜烷类标志物对比
    1.5 甾烷类标志物对比
    1.6 西北缘原油油源
2 腹部地区原油油源
3 东部地区原油油源
    3.1 干酪根、沥青A与原油碳同位素组成对比
    3.2 类异戊二烯烷烃分布对比
    3.3 胡萝卜烷分布对比
    3.4 生物标志物对比
    3.5 东部地区原油油源
4 盆地南缘原油油源
    4.1 干酪根、沥青A、全油碳同位素组成对比
    4.2 类异戊二烯烷烃分布特征对比
    4.3 甾萜类生物标志物对比
    4.4 南缘地区原油油源
5 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来源
    5.1 西北缘地区天然气
        5.1.1 天然气组成特征
        5.1.2 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5.1.3 天然气气源
    5.2 腹部地区天然气
        5.2.1 天然气组成特征
        5.2.2 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5.2.3 天然气气源
    5.3 东部地区天然气
        5.3.1 天然气组成特征
        5.3.2 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5.3.3 天然气气源
    5.4 南缘地区天然气
        5.4.1 天然气组成特征
        5.4.2 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5.4.3 天然气气源
6 油气系统划分
    6.1 西部油气系统
        6.1.1 玛湖子油气系统
        6.1.2 红车子油气系统
        6.1.3 夏盐子油气系统
    6.2 中部油气系统
        6.2.1 莫西子油气系统(B-1)
        6.2.2 莫索湾子油气系统(B-2)
        6.2.3 莫东子油气系统(B-3)
        6.2.4 石东子油气系统(B-4)
    6.3 东部油气系统
        6.3.1 阜康子油气系统(C-1)
        6.3.2 东道海子-五彩湾子油气系统(C-2)
        6.3.3 吉木萨尔子油气系统(C-3)
        6.3.4 大井油气系统(C-4)
    6.4 南部油气系统
        6.4.1 昌吉子油气系统(D-1)
        6.4.2 沙湾子油气系统(D-2)
        6.4.3 四棵树子油气系统(D-3)
    6.5 乌伦古油气系统(E)
7 结论

(6)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生成与分布规律——典型类型原油油源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干酪根、沥青“A”、全油碳同位素组成对比
2 类异戊二烯烷烃分布特征对比
3 甾萜类生物标志物对比
    3.1 第1类原油
    3.2 第2类原油
    3.3 第3类原油
    3.4 第4类原油
4 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对比
5 结论

(7)准噶尔盆地烃源岩与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地质背景
    1.1 盆地构造单元
    1.2 盆地沉积地层
        1.2.1 石炭系
        1.2.2 二叠系
        1.2.3 三叠系
        1.2.4 侏罗系
        1.2.5 白垩系
        1.2.6 新生界
2 烃源岩分布
    2.1 石炭系烃源岩
    2.2 二叠系烃源岩
    2.3 三叠系烃源岩
    2.4 侏罗系烃源岩
    2.5 白垩系烃源岩
    2.6 古近系烃源岩
3 烃源岩基本地球化学特征
    3.1 石炭系烃源岩
        3.1.1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3.1.2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
        3.1.3 烃源岩成熟度
    3.2 二叠系烃源岩
        3.2.1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3.2.2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
        3.2.3 烃源岩成熟度
    3.3 三叠系烃源岩
        3.3.1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3.3.2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
        3.3.3 烃源岩成熟度
    3.4 侏罗系烃源岩
        3.4.1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3.4.2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
        3.4.3 烃源岩成熟度
    3.5 白垩系烃源岩
        3.5.1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3.5.2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
        3.5.3 烃源岩成熟度
    3.6 古近系烃源岩
        3.6.1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3.6.2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
        3.6.3 烃源岩成熟度
4 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
    4.1 石炭系烃源岩
    4.2 二叠系烃源岩
    4.3 三叠系烃源岩
    4.4 侏罗系烃源岩
    4.5 白垩系—古近系烃源岩
5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类型
    5.1 东部地区原油
        5.1.1 原油基本物性
        5.1.2 原油族组成特征
        5.1.3 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5.1.4 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
    5.2西北缘地区原油
        5.2.1 原油密度与粘度
        5.2.2 原油含蜡量与凝固点
        5.2.3 原油族组成特征
        5.2.4 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5.2.5 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
    5.3 腹部地区原油
        5.3.1 原油密度与粘度
        5.3.2 原油含蜡量与凝固点
        5.3.3 原油族组成特征
        5.3.4 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5.3.5 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
    5.4 南部地区原油
        5.4.1 原油基本物性
        5.4.2 原油族组成特征
        5.4.3 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5.4.4 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
    5.5 各类原油主要地球化学特征
6 结论

(8)准噶尔盆地滴南-阜北斜坡区侏罗纪煤系成烃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烃条件分析
2 原油及油砂生标组成特征及分布
3 甾、萜烷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
4 正构烷烃与碳同位素特征对比
5 二环倍半萜分布特征对比
6 原油类型及油源分析
7 结论

(9)准东阜康凹陷北缘重点构造油气成因及来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趋势
        1.2.1 油气成藏理论的研究进展
        1.2.2 全烃地球化学对比方法
        1.2.3 研究区已有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理位置及勘探简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勘探现状
    2.2 区域构造特征
        2.2.1 构造位置
        2.2.2 构造演化史
    2.3 区域地层特征
第3章 烃源岩评价及其产物特征
    3.1 阜康凹陷烃源岩发育及其分布特征
        3.1.1 有机质丰度
        3.1.2 有机质类型
        3.1.3 有机质成熟度
        3.1.4 烃源岩演化史
    3.2 东道海子凹陷烃源岩综合评价
    3.3 烃源岩产物特征研究
        3.3.1 阜康凹陷烃源岩产物地化特征
        3.3.2 东道海子凹陷烃源岩产物地化特征
        3.3.3 烃源岩产物特征小结
第4章 油气物性及地球化学特征
    4.1 油气分布特征
    4.2 原油物性特征
    4.3 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4.3.1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4.3.2 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第5章 油气成因及来源
    5.1 阜北、阜东斜坡区原油成因及来源
        5.1.1 阜北、阜东斜坡区原油深浅层存在区别
        5.1.2 阜康凹陷存在二叠系与侏罗系烃源岩
    5.2 沙北油田原油成因及来源
    5.3 白家海凸起油气成因及来源
        5.3.1 天然气成因及来源
        5.3.2 原油成因及来源
    5.4 阜康凹陷北环带重点构造油气成因小结
第6章 主要结论及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二叠系、三叠系油气来源及成藏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样品分析与方法
3 油气来源
    3.1 二叠系、三叠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3.2 二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3.3 二叠系、三叠系油源对比
4 成藏期次
    4.1 烃源岩生排烃史
    4.2 流体包裹体分析
    4.3 沉积埋藏-热演化史
5 油气成藏过程及成藏模式探讨
6 结论

四、彩南油田:一个典型三元混合油田(论文参考文献)

  • [1]准噶尔盆地玛东斜坡区百口泉组–下乌尔禾组混源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定量判识[J]. 蒋文龙,阿布力米提·依明,李卉,陈静,李宗浩. 地球化学, 2021(02)
  • [2]阜康凹陷东部三叠系、侏罗系油源对比及油气运移研究[D]. 艾热提·吾甫尔.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3]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评价[J]. 陈长林. 地下水, 2017(01)
  • [4]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生成与分布规律——典型油藏油源解剖与原油分布规律[J]. 陈建平,王绪龙,邓春萍,赵喆,倪云燕,孙永革,杨海波,王汇彤,梁狄刚. 石油学报, 2016(04)
  • [5]准噶尔盆地油气源、油气分布与油气系统[J]. 陈建平,王绪龙,邓春萍,梁狄刚,张越迁,赵喆,倪云燕,支东明,杨海波,王屿涛. 地质学报, 2016(03)
  • [6]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生成与分布规律——典型类型原油油源对比[J]. 陈建平,王绪龙,邓春萍,赵喆,倪云燕,孙永革,杨海波,王汇彤,梁狄刚. 石油学报, 2016(02)
  • [7]准噶尔盆地烃源岩与原油地球化学特征[J]. 陈建平,王绪龙,邓春萍,梁狄刚,张越迁,赵喆,倪云燕,支东明,杨海波,王屿涛. 地质学报, 2016(01)
  • [8]准噶尔盆地滴南-阜北斜坡区侏罗纪煤系成烃贡献[J]. 林小云,潘虹,周新硕,许宏龙,朱宝柱.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5(09)
  • [9]准东阜康凹陷北缘重点构造油气成因及来源[D]. 刘芳明. 西南石油大学, 2015(08)
  • [10]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二叠系、三叠系油气来源及成藏模式[J]. 李博一,刘洛夫,卫倩倩,尚晓庆,吴云龙. 地质科技情报, 2014(05)

标签:;  ;  ;  ;  ;  

菜南油田:典型的三元混合油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